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黎雅容)
数码相机产业战略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
____
_____
_____
企业战略管理
一、宏观环境因素对将来5年内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影响
宏观环境因素分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对数码相机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02年以前,政府对进口数码相机征收45%的关税,有效的爱护了国内数码相机产业,2002年以后,数码相机的进口关税渐渐降低,到2002年1月数码相机的关税降为15%,2004年1月再降为10%,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也从12%下调为6%,从2005年起先,中国数码相机以及零配件进口已经实行了零关税,意味着中国数码相机及配件市场完全开放
经济因素: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零平均增长接近10%,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其次位,中国的人均GDP进入到中高速国家行列。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消费品市场,从数码相机的发展过程看,其技术已经渐渐成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不断增长。
技术因素:进入2012年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行业利润降低,因此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这一现状,单反数码相机行业业内企业要主动应对,注意培育创新实力,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加强企业竞争优势,不断学习该行业最新生产技术,了解该行业国家政策法规走向,驾驭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只有如此才能使本企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自身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以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社会文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预料将来5年内,高清、高像素、时尚将接着成为数码相机市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这就大大加快了数码相机发展的步伐。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数码相机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预料2010及将来5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将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到2013年,销量将突破160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9.7%左右。
二、在中国数码相机产业内:①企业数目和规模分布;②产业进入壁垒的限制;③产业进入壁垒的高度;④产品差异化程度。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竞争性质的结论以及柯达面临的机会和威逼
结论:1.数码相机产业核心要素是技术研发要素,这也是中国厂商最欠缺的要素。目前核心技术仍是国外厂商驾驭。中国的厂商由于资金没、人员差距、仅在其他部件的研发方面寻求自主的学问产权,相机的操作软件是主要方面。数码相机的重要部件镜头也是中国厂商的短板,中国的厂商多为IT产品厂商转型,不驾驭光学技术,自主研发也不是也不是最优选择,实行合作或战略联盟是最好的途径。
2.人员要素杨该是中国的优势。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有竞争力,而且人员的学问结构不断提高,每年向市场输送的高科技人员不断增加都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供应了必要条件。
3.渠道要素是经营的重要资源。中国的厂商在国内经营过程中积累了重要的渠道资源,具有本土的优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不能简洁的选择低成本策略。因为外国厂商在驾驭核心技术的条件下,将生产部门设在中国,同样具备了降低成本的可能,而低成本最简洁仿照的战略。低成本给企业留下的发展空间狭窄,产品的系列单一,利润积累缓慢,不利于企业下一轮的投资和扩大,在数码相机这种技术产品市场中,不驾驭专利就很难有持续的盈利实力。
三、依据波特的“五力模型”,说明我国数码相机产业的竞争程度 1、潜在入侵者推断
(1) 数码相机产业的进入资金障碍较小,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通过向银行贷款而快速实现资金的筹集,极易导致形成新的潜在入侵者。
(2) 数码相机产业的法律壁垒障碍较小,相机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较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市场化较早的优势确定了进入此行业没有太多的法律约束,因而更简洁产生入侵者。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码相机产业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大好时机,更多的市场需求必定会导致更多的产品供应,因而会使更多的企业涉足相机产业,潜在的入侵者更会大量增加。
(4) 改革开放后,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也在客观上促使更多的人在相机行业上的大做文章,潜在入侵者陡增。
(5) 中国更多旅游景点的开发,也为中国相机行业的发展供应乐土,潜在的入侵者更是数不胜数
(6) 相机行业产品的差异化较小,成本和产品结构趋同,行业内部很简洁以将产品线延长到其他的相机领域,这也简洁导致潜在的入侵者,因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太小不简洁形成品牌壁垒。
(7) 行业在位者因为实力接近,竞争激烈,在应付新手反方面不简洁站在统一战线,因此潜在的威逼较大。
(8) 技术障碍较低,数码相机行业中国内品牌大多竞争力不足,其中一些很核心的技术和资料均被外商驾驭,而且很多技术均可以通过金钱来渠道获得,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数码相机的一些技术是透亮的,因此,这更导致很多入侵者进入。
(9) 数码相机产业的生产线专业性不强,很多生产线更是仅仅只把相机作为兼职来生产,这在某种程度上更降低了数码相机行业的准入门槛。
因此总体来说,数码相机行业的潜在入侵者有很多。
2、现有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在一个竞争体系中要具备三个要素:竞争主体,竞争目标和竞争方式。对于中国数码相机产业来说,竞争主体是中国的数码相机制造商和周边产业的运营商;竞争目标是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占有率和本企业的利润率;竞争方式是各个企业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战略选择。
中国数码相机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的一些特征:
(1)品牌集中度下降。依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探讨,2005年数码相机的品牌集中度明显降低。2004年“索尼”和“佳能”两家的市场份额为49.9%,而2005年这一比例削减到42.5%。市场集中度下降的缘由是2005年数码相机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一方面部分主流厂商的市场定位给了新厂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数码相机功能发展的多样化,非主流厂商也拥有了自身产品的特色,分流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2)消费型DC普及。随着消费型DC价格的下降,一般的外国品牌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国内品牌机器一般在1000元左右,爱国者曾一度将价格降到千元以下,在市场集中度下降的趋势下,消费型DC的竞争加剧,寡头局面有可能被打破。在这种竞争中,成本优势将得到体现,因此很多外国品牌已经将消费型DC的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本土。
(3)单反机型成为各主要厂商的战场。很多数码产品的用户已经拥有一两台一般DC,在满意基本拍摄要求的同时,可能会须要更多的运用功能,如更大的光圈,更近的对焦距离,更长的焦距段,单反无疑是唯一的选择。加之单反的技术含量更高、制造工艺困难,有实力的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独有的优势获得更多垄断性利润。
毫无疑问,每个企业的竞争方式即各个企业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战略选择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在价格上占优势,有的则比较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核心技术的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可以说经济的竞争也就是创新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驾驭着核心技术的一些大公司也就比较占优势,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本土的数码行业缺少比较的核心技术,像长虹,康佳。它们有生产数码产品,但是主要市场份额不在这边,所以缺少竞争力。而比如佳能,索尼生产的数码产品品质比较高,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比较大,再加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高端的数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国外数码产品比国产的竞争里稍高。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需应付以上各种力气构成的威逼,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好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原来爱护自己。依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气的探讨,我认为企业可以实行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气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须要动身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应付这五种竞争力气,以增加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3、供应商的议价实力
供应协商价实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实力。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实力越高则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力越大,主要表现在成本高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供应商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猛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限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行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供应商能够便利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简洁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
在中国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却不是一个创建大国。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中国企业须要向外购买技术,这就导致成本的上涨。
供应商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肯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数码产品的一些高品质内部零件须要精密仪器,所以一些小企业无力生产,所以企业很难找到供应商的替代品,这样企业所面临的选择供应商就较少,从而提升了供应商的议价实力。
数码行业作为一个浩大的新兴产业,自2005年以来,中国IT数码市场规模发展迅猛,年均增速30在%以上,生产商的日益增加导致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上涨,这使得供应商有更多的选择权,讨价还价的资本上升。供应商方面可以比较便利的实行联合或一体化,这对于现有企业比较有威逼力。
由于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很多厂家都纷纷加大投入,由此可见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事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数码公司悄无生息的运作开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按国情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面对着很多客观问题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响。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运输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实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实力与产品竞争力。进口数码产品供方力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供应应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供应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特别重要、或者严峻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气就大大增加。
4、购买者的议价实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供应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实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实力。数码产品在国内的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外资企业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这些企业的市场价明显低于原装进口数码产品,仅仅因为made in China?还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低价位符合国情的亲众的营销策略。
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这就对每个产品产生了购买方分流,并会处于同时被几家竞争对手比较的局面。这就形成了购买者有实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行能前向一体化的潜在市场不利因素。提高了购买者讨价还价实力,国产数码产品价格仍将有肯定幅度的下降。假如没有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进口数码产品价格下降对国产数码产品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小,引起国产数码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
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0.44%,2007年现在已经突破7.5关口,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接着存在。假如始终到2012年之后人民币接着小幅度升值,将干脆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有利于国人购买力的提高,被动提高了我们讨价还价实力。同时也让合资企业从中大赚了一笔。
5、替代品生产商的威逼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本行业与生产替代产品的其它行业进行的竞争,经常须要本行业全部企业实行共同措施和集体行动。全球数码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多功能数码产品。
如今,手机的发展越来越来越快,很多手机都带有照相功能,虽说专业性能比不上数码相机,但是市场上越来越不缺乏以拍照功能为主的手机。比如索尼爱立信推出的拍照机皇U—1、三星M8910,都拥有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多功能拍摄功能。手机的携带运用比相机更便利,甚至可以不用借助电脑就可以上传拍摄内容。但是手机要想代替相机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终归手机的拍摄更倾向于大众消遣,与专业摄影有肯定差距。同时高端拍照手机的价格优秀也远远高于一般消费型数码相机,这也使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详细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实力与盈利扩张状况来加以描述。
四、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目前,在中国高端相机市场,尼康和佳能两大品牌的份额约占90%,其余份额则被索尼等品牌瓜分。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国内市场的日系相机销售“涨”声不断。佳能、尼康、索尼等日本品牌的高端单反机型普涨超过10%。《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走访相机卖场后了解到,在市场最为缺货的状况下,一台价格约为5万元人民币的相机,须要加价1万元才能买到手。从3月份起先就涨势猛烈的高端相机市场始终到六七月份才趋于平稳,回来理性。但泰国的一场洪灾,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风波。
金融危机后,中国相机和打印机市场发展快速,取代了美国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下,任何一个数码相机生产商都不行能单独生产全部的配件。日本企业近年来大力推动精益化制造、全球化布局、产业化升级,把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地迁移到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然而,提升核心技术、部件材料自主创新却是在本土的试验室和生产线完成,牢牢驾驭着全球数码相机产业链最尖端的制造技术、材料生产实力,占据产业链制高点。
尼康和佳能在中国都设有低端相机的生产线,但日本相机巨头在转移高端相机产能这一方面,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中国。从2010年就有传闻尼康等日本相机制造商将在东南亚某些区域增加产能,可作为日本海外最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中国内地却被战略性地排斥在外。这张“十面埋伏”的生产厂商分布图,反映出日本相机产业规划的布局和目的:不能失去中国市场,所以围围着中国周边布局;不能放弃日本制造的高端定位,因此不能把产品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长期以来,中国都希望能有更多的高端制造业进入中国。然而,实现“中国高端制造”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应声而涨的相机,显示出日本企业占据着整个产业的限制权和话语权,我国相机产业亟待尽快建立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对产业将来发展的方向性自主掌控,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创建”。
纵观整个相机市场的历史,我们发觉:当年佳能、尼康面对强势的德国相机时,从中低端市场做起,从逐步占据到独步江湖,有很多值得我们仿照和借鉴的地方。另外,三星、LG等韩国企业都已经基本在上游最核心的关键部件和材料上实现了自给自足,由此完成了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从而有实力在日本地震后主动迎接随之而来的产业转移和市场承接。
五、运用SWOT分析法对柯达进行分析
S.优势
1.低成本大量生产
2.完善的国际化分销
3.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科技创新
W.劣势
1.进入数码相机市场较晚
2.投资方向单一
3.决策层痴迷既有优势
4.短视的战略联盟
O.机会
1.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
2.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
3.全球化带来的市场扩大
T.威逼
1.在数码技术领域竞争实力较弱
2.市场细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同
优势------机会战略
采纳发展战略。把握好机遇,发挥优势,主动的扩大市场占有率
劣势------机会战略
采纳转型战略。引入合作伙伴,弥补自身不足,共同开发新产品
优势------威逼战略
采纳多元化战略。依据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主动涉足其他领域
劣势------威逼战略
采纳防卫战略。优化内部条件,化解外部威逼,关注市场形势,等待新的机会
六、柯达的价值链进行分析
适应全球转型实施价值链调整
由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别定位,柯达依据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特性对其中国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
1.加强结合当地市场的探讨开发,注意产业发展规律刚好实施转型升级
为了使研发与市场在第一时间互动,转型后柯达总部降低了对研发部门的投入。柯达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经费95%来自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只有5%的来自总部。目前,柯达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约有200多名研发人员,全部担当数码软件开发业务。目前,全球约有80%的商业扫描软件出自柯达,大多数软件都来自柯达亚太区产品研发中心。
2.通过外包使组装制造走向高端,注意依托原有优势开发新业务
柯达的上海工厂有十几年历史,原来负责数码相机制造, 目前是柯达全球最重要的图文影像集团设备制造基地。柯达进行业务转型后,数码相机的生产已经全部外包,柯达内部负责设计、销售以及供应链管理。目前,柯达上海的工厂只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计算机干脆制版机、数码印刷设备和文档处理设备等。生产外包给供应商使制造流程相对简化,柯达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尖端技术保留在了内部,实现高端制造。
3.注意转型过程中新旧业务的平衡,供应整体解决方案满意客户的高端须要
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旧快速增长,给柯达在商业影像领域发展更强劲的力气。目前柯达正在努力组建销售团队,拓展新的商业渠道,大力在中国市场上推动数码印刷技术的普及。当应用了新的柯达数码喷墨技术和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商业用户可以降低很多成本,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利用这样的技术可以每天依据须要定量印刷,可以使印刷厂规模减小。
从研发设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生产制造的外包和高端化,到在商业领域的服务化转型,柯达在中国初步实现了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转型和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在渐渐缩短,因此企业应刚好对产业生命周期的改变做出调整,避开出现产品和企业被替代的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引进了很多当时世界的先进技术。然而,随着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改变,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改变着。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假如不能把握时机刚好进行产品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转型,企业有可能在技术换代和产品更替的过程中被淘汰。
七、IFE矩阵评价柯达的优势和劣势
内部因素评价
优势(S)胶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市场研发运作方面阅历丰富 研发实力强,有肯定的大品牌效应 企业文化塑造胜利,有很强的企业凝合力;
劣势(W)产品化单一,进入数码市场晚,短视的战略同盟,决策缓慢;
关键内部因素 权重 得分(-5~+5) 加权数
优势
胶片技术世界领先
营销实力强
研发实力强
拥有大品牌效应
企业凝合力强
小计
劣势
产品单一化
进入数码市场晚
短视的战略同盟
决策缓慢
小计
综合
合计
0.07
0.15
0.15
0.13
0.09
0.59
0.07
0.13
0.08
0.13
0.41
1.00
1
5
5
3
2
-3
-4
-2
-5
0.07
0.75
0.75
0.39
0.18
-0.21
-0.25
-0.16
-0.65
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黎雅容)
数码相机产业战略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
____
_____
_____
企业战略管理
一、宏观环境因素对将来5年内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影响
宏观环境因素分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对数码相机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02年以前,政府对进口数码相机征收45%的关税,有效的爱护了国内数码相机产业,2002年以后,数码相机的进口关税渐渐降低,到2002年1月数码相机的关税降为15%,2004年1月再降为10%,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也从12%下调为6%,从2005年起先,中国数码相机以及零配件进口已经实行了零关税,意味着中国数码相机及配件市场完全开放
经济因素: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零平均增长接近10%,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其次位,中国的人均GDP进入到中高速国家行列。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消费品市场,从数码相机的发展过程看,其技术已经渐渐成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不断增长。
技术因素:进入2012年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行业利润降低,因此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这一现状,单反数码相机行业业内企业要主动应对,注意培育创新实力,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加强企业竞争优势,不断学习该行业最新生产技术,了解该行业国家政策法规走向,驾驭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只有如此才能使本企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自身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以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社会文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预料将来5年内,高清、高像素、时尚将接着成为数码相机市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这就大大加快了数码相机发展的步伐。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数码相机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预料2010及将来5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将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到2013年,销量将突破160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9.7%左右。
二、在中国数码相机产业内:①企业数目和规模分布;②产业进入壁垒的限制;③产业进入壁垒的高度;④产品差异化程度。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竞争性质的结论以及柯达面临的机会和威逼
结论:1.数码相机产业核心要素是技术研发要素,这也是中国厂商最欠缺的要素。目前核心技术仍是国外厂商驾驭。中国的厂商由于资金没、人员差距、仅在其他部件的研发方面寻求自主的学问产权,相机的操作软件是主要方面。数码相机的重要部件镜头也是中国厂商的短板,中国的厂商多为IT产品厂商转型,不驾驭光学技术,自主研发也不是也不是最优选择,实行合作或战略联盟是最好的途径。
2.人员要素杨该是中国的优势。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有竞争力,而且人员的学问结构不断提高,每年向市场输送的高科技人员不断增加都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供应了必要条件。
3.渠道要素是经营的重要资源。中国的厂商在国内经营过程中积累了重要的渠道资源,具有本土的优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不能简洁的选择低成本策略。因为外国厂商在驾驭核心技术的条件下,将生产部门设在中国,同样具备了降低成本的可能,而低成本最简洁仿照的战略。低成本给企业留下的发展空间狭窄,产品的系列单一,利润积累缓慢,不利于企业下一轮的投资和扩大,在数码相机这种技术产品市场中,不驾驭专利就很难有持续的盈利实力。
三、依据波特的“五力模型”,说明我国数码相机产业的竞争程度 1、潜在入侵者推断
(1) 数码相机产业的进入资金障碍较小,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通过向银行贷款而快速实现资金的筹集,极易导致形成新的潜在入侵者。
(2) 数码相机产业的法律壁垒障碍较小,相机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较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市场化较早的优势确定了进入此行业没有太多的法律约束,因而更简洁产生入侵者。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码相机产业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大好时机,更多的市场需求必定会导致更多的产品供应,因而会使更多的企业涉足相机产业,潜在的入侵者更会大量增加。
(4) 改革开放后,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也在客观上促使更多的人在相机行业上的大做文章,潜在入侵者陡增。
(5) 中国更多旅游景点的开发,也为中国相机行业的发展供应乐土,潜在的入侵者更是数不胜数
(6) 相机行业产品的差异化较小,成本和产品结构趋同,行业内部很简洁以将产品线延长到其他的相机领域,这也简洁导致潜在的入侵者,因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太小不简洁形成品牌壁垒。
(7) 行业在位者因为实力接近,竞争激烈,在应付新手反方面不简洁站在统一战线,因此潜在的威逼较大。
(8) 技术障碍较低,数码相机行业中国内品牌大多竞争力不足,其中一些很核心的技术和资料均被外商驾驭,而且很多技术均可以通过金钱来渠道获得,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数码相机的一些技术是透亮的,因此,这更导致很多入侵者进入。
(9) 数码相机产业的生产线专业性不强,很多生产线更是仅仅只把相机作为兼职来生产,这在某种程度上更降低了数码相机行业的准入门槛。
因此总体来说,数码相机行业的潜在入侵者有很多。
2、现有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在一个竞争体系中要具备三个要素:竞争主体,竞争目标和竞争方式。对于中国数码相机产业来说,竞争主体是中国的数码相机制造商和周边产业的运营商;竞争目标是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占有率和本企业的利润率;竞争方式是各个企业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战略选择。
中国数码相机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的一些特征:
(1)品牌集中度下降。依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探讨,2005年数码相机的品牌集中度明显降低。2004年“索尼”和“佳能”两家的市场份额为49.9%,而2005年这一比例削减到42.5%。市场集中度下降的缘由是2005年数码相机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一方面部分主流厂商的市场定位给了新厂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数码相机功能发展的多样化,非主流厂商也拥有了自身产品的特色,分流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2)消费型DC普及。随着消费型DC价格的下降,一般的外国品牌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国内品牌机器一般在1000元左右,爱国者曾一度将价格降到千元以下,在市场集中度下降的趋势下,消费型DC的竞争加剧,寡头局面有可能被打破。在这种竞争中,成本优势将得到体现,因此很多外国品牌已经将消费型DC的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本土。
(3)单反机型成为各主要厂商的战场。很多数码产品的用户已经拥有一两台一般DC,在满意基本拍摄要求的同时,可能会须要更多的运用功能,如更大的光圈,更近的对焦距离,更长的焦距段,单反无疑是唯一的选择。加之单反的技术含量更高、制造工艺困难,有实力的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独有的优势获得更多垄断性利润。
毫无疑问,每个企业的竞争方式即各个企业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战略选择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在价格上占优势,有的则比较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核心技术的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可以说经济的竞争也就是创新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驾驭着核心技术的一些大公司也就比较占优势,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本土的数码行业缺少比较的核心技术,像长虹,康佳。它们有生产数码产品,但是主要市场份额不在这边,所以缺少竞争力。而比如佳能,索尼生产的数码产品品质比较高,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比较大,再加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高端的数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国外数码产品比国产的竞争里稍高。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需应付以上各种力气构成的威逼,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好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原来爱护自己。依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气的探讨,我认为企业可以实行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气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须要动身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应付这五种竞争力气,以增加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3、供应商的议价实力
供应协商价实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实力。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实力越高则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力越大,主要表现在成本高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供应商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猛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限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行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供应商能够便利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简洁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
在中国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却不是一个创建大国。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中国企业须要向外购买技术,这就导致成本的上涨。
供应商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肯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数码产品的一些高品质内部零件须要精密仪器,所以一些小企业无力生产,所以企业很难找到供应商的替代品,这样企业所面临的选择供应商就较少,从而提升了供应商的议价实力。
数码行业作为一个浩大的新兴产业,自2005年以来,中国IT数码市场规模发展迅猛,年均增速30在%以上,生产商的日益增加导致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上涨,这使得供应商有更多的选择权,讨价还价的资本上升。供应商方面可以比较便利的实行联合或一体化,这对于现有企业比较有威逼力。
由于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很多厂家都纷纷加大投入,由此可见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事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数码公司悄无生息的运作开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按国情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面对着很多客观问题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响。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运输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实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实力与产品竞争力。进口数码产品供方力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供应应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供应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特别重要、或者严峻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气就大大增加。
4、购买者的议价实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供应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实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实力。数码产品在国内的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外资企业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这些企业的市场价明显低于原装进口数码产品,仅仅因为made in China?还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低价位符合国情的亲众的营销策略。
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这就对每个产品产生了购买方分流,并会处于同时被几家竞争对手比较的局面。这就形成了购买者有实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行能前向一体化的潜在市场不利因素。提高了购买者讨价还价实力,国产数码产品价格仍将有肯定幅度的下降。假如没有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进口数码产品价格下降对国产数码产品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小,引起国产数码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
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0.44%,2007年现在已经突破7.5关口,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接着存在。假如始终到2012年之后人民币接着小幅度升值,将干脆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有利于国人购买力的提高,被动提高了我们讨价还价实力。同时也让合资企业从中大赚了一笔。
5、替代品生产商的威逼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本行业与生产替代产品的其它行业进行的竞争,经常须要本行业全部企业实行共同措施和集体行动。全球数码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多功能数码产品。
如今,手机的发展越来越来越快,很多手机都带有照相功能,虽说专业性能比不上数码相机,但是市场上越来越不缺乏以拍照功能为主的手机。比如索尼爱立信推出的拍照机皇U—1、三星M8910,都拥有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多功能拍摄功能。手机的携带运用比相机更便利,甚至可以不用借助电脑就可以上传拍摄内容。但是手机要想代替相机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终归手机的拍摄更倾向于大众消遣,与专业摄影有肯定差距。同时高端拍照手机的价格优秀也远远高于一般消费型数码相机,这也使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详细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实力与盈利扩张状况来加以描述。
四、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目前,在中国高端相机市场,尼康和佳能两大品牌的份额约占90%,其余份额则被索尼等品牌瓜分。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国内市场的日系相机销售“涨”声不断。佳能、尼康、索尼等日本品牌的高端单反机型普涨超过10%。《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走访相机卖场后了解到,在市场最为缺货的状况下,一台价格约为5万元人民币的相机,须要加价1万元才能买到手。从3月份起先就涨势猛烈的高端相机市场始终到六七月份才趋于平稳,回来理性。但泰国的一场洪灾,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风波。
金融危机后,中国相机和打印机市场发展快速,取代了美国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下,任何一个数码相机生产商都不行能单独生产全部的配件。日本企业近年来大力推动精益化制造、全球化布局、产业化升级,把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地迁移到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然而,提升核心技术、部件材料自主创新却是在本土的试验室和生产线完成,牢牢驾驭着全球数码相机产业链最尖端的制造技术、材料生产实力,占据产业链制高点。
尼康和佳能在中国都设有低端相机的生产线,但日本相机巨头在转移高端相机产能这一方面,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中国。从2010年就有传闻尼康等日本相机制造商将在东南亚某些区域增加产能,可作为日本海外最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中国内地却被战略性地排斥在外。这张“十面埋伏”的生产厂商分布图,反映出日本相机产业规划的布局和目的:不能失去中国市场,所以围围着中国周边布局;不能放弃日本制造的高端定位,因此不能把产品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长期以来,中国都希望能有更多的高端制造业进入中国。然而,实现“中国高端制造”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应声而涨的相机,显示出日本企业占据着整个产业的限制权和话语权,我国相机产业亟待尽快建立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对产业将来发展的方向性自主掌控,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创建”。
纵观整个相机市场的历史,我们发觉:当年佳能、尼康面对强势的德国相机时,从中低端市场做起,从逐步占据到独步江湖,有很多值得我们仿照和借鉴的地方。另外,三星、LG等韩国企业都已经基本在上游最核心的关键部件和材料上实现了自给自足,由此完成了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从而有实力在日本地震后主动迎接随之而来的产业转移和市场承接。
五、运用SWOT分析法对柯达进行分析
S.优势
1.低成本大量生产
2.完善的国际化分销
3.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科技创新
W.劣势
1.进入数码相机市场较晚
2.投资方向单一
3.决策层痴迷既有优势
4.短视的战略联盟
O.机会
1.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
2.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
3.全球化带来的市场扩大
T.威逼
1.在数码技术领域竞争实力较弱
2.市场细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同
优势------机会战略
采纳发展战略。把握好机遇,发挥优势,主动的扩大市场占有率
劣势------机会战略
采纳转型战略。引入合作伙伴,弥补自身不足,共同开发新产品
优势------威逼战略
采纳多元化战略。依据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主动涉足其他领域
劣势------威逼战略
采纳防卫战略。优化内部条件,化解外部威逼,关注市场形势,等待新的机会
六、柯达的价值链进行分析
适应全球转型实施价值链调整
由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别定位,柯达依据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特性对其中国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
1.加强结合当地市场的探讨开发,注意产业发展规律刚好实施转型升级
为了使研发与市场在第一时间互动,转型后柯达总部降低了对研发部门的投入。柯达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经费95%来自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只有5%的来自总部。目前,柯达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约有200多名研发人员,全部担当数码软件开发业务。目前,全球约有80%的商业扫描软件出自柯达,大多数软件都来自柯达亚太区产品研发中心。
2.通过外包使组装制造走向高端,注意依托原有优势开发新业务
柯达的上海工厂有十几年历史,原来负责数码相机制造, 目前是柯达全球最重要的图文影像集团设备制造基地。柯达进行业务转型后,数码相机的生产已经全部外包,柯达内部负责设计、销售以及供应链管理。目前,柯达上海的工厂只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计算机干脆制版机、数码印刷设备和文档处理设备等。生产外包给供应商使制造流程相对简化,柯达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尖端技术保留在了内部,实现高端制造。
3.注意转型过程中新旧业务的平衡,供应整体解决方案满意客户的高端须要
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旧快速增长,给柯达在商业影像领域发展更强劲的力气。目前柯达正在努力组建销售团队,拓展新的商业渠道,大力在中国市场上推动数码印刷技术的普及。当应用了新的柯达数码喷墨技术和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商业用户可以降低很多成本,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利用这样的技术可以每天依据须要定量印刷,可以使印刷厂规模减小。
从研发设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生产制造的外包和高端化,到在商业领域的服务化转型,柯达在中国初步实现了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转型和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在渐渐缩短,因此企业应刚好对产业生命周期的改变做出调整,避开出现产品和企业被替代的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引进了很多当时世界的先进技术。然而,随着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改变,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改变着。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假如不能把握时机刚好进行产品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转型,企业有可能在技术换代和产品更替的过程中被淘汰。
七、IFE矩阵评价柯达的优势和劣势
内部因素评价
优势(S)胶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市场研发运作方面阅历丰富 研发实力强,有肯定的大品牌效应 企业文化塑造胜利,有很强的企业凝合力;
劣势(W)产品化单一,进入数码市场晚,短视的战略同盟,决策缓慢;
关键内部因素 权重 得分(-5~+5) 加权数
优势
胶片技术世界领先
营销实力强
研发实力强
拥有大品牌效应
企业凝合力强
小计
劣势
产品单一化
进入数码市场晚
短视的战略同盟
决策缓慢
小计
综合
合计
0.07
0.15
0.15
0.13
0.09
0.59
0.07
0.13
0.08
0.13
0.41
1.00
1
5
5
3
2
-3
-4
-2
-5
0.07
0.75
0.75
0.39
0.18
-0.21
-0.25
-0.16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