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昂冰莹)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正确握持相机
1无支撑握持
2 以桌子为支撑【在光线不足的室内环境中因为相机需要更长的时间曝光照片,拍摄时相机必须绝对静止】
3 靠在墙上
一、 光圈
光圈是指允许光线通过镜头上的圆孔。
光圈由装设在镜头内的叶片控制,而叶片是可动的。光圈越大,镜头里的叶片开放越大。所谓「最大光圈」,就是叶片毫无动作,让可通过镜头的光源全部跑进来的全开光圈。反之光圈越小,叶片就收缩的越厉害,最后可缩小到只剩小小的一个圆点。表达光圈大小用F值。
光圈的计算单位我们称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级数(f-stop)。
标准的光圈值(f-number)的编号: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其中,f/1是进光量最大的光圈号数,光圈值的分母越大,进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镜头会用到的光圈号数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镜头,镜片的口径就越大。
级数是指相邻的两个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f/8跟f/11之间相差一级, f/8跟f/16之间相差了两级,f/1.4跟f/4之间就差了三级。
在每一级(光圈号数)之间,后面号数的进光量都是前面号数的一半。例如说f/5.6的进光量只有f/4的一半,f/16的进光量也只有f/11的一半,号数越后面,进光量越小,并且是以等比级数的方式来递减。
光圈号数与进光量的关系除了考虑进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还跟景深有关。景深是物体成像后,在相片(图档)中清晰的程度。
光圈的大小指的是光圈 F 值的大小,F越小光圈越大,进光越多,画面更亮,景深更浅,背景比较模糊。
推导过程
光圈 F 值=镜头的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光线进入量基本等于光圈的面积,乘以进光的 时间
光圈的 F 值 的倒数(和直径成正比)的平方(和面积成正比),就同进光量成正比
左边是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可以明显的看出两张图的景深明显不同
光圈大小是影响照片景深的主要因素。
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点前后最近与最远物体之间的距离深度。
大光圈的镜头非常适合低光量的环境,因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环境下,撷取更多的现场光,让我们可以用较快速的快门来拍照,以便保持拍摄时相机的稳定度。
拍摄人像,采用大光圈,以求得浅景深。在主体比例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会比较突显出来。使用大光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天气较阴暗的情况下,快门速度不至于慢于安全限度。
景深就是能够清晰成像的距离范围。
景深小,前景清晰,背景模糊;景深大,前景背景同样清晰。
景深长度跟被摄体的分配关系
一般会影响到景深长短的原因,有下面三种:
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拍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
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
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在光圈、快门都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长。
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
3.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
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
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在拍摄风景的场合,我们常利用长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使用缩光圈的方式来拍摄。但因为光圈缩小进光量也跟着变小,使得快门速度变低,就需要使用脚架来稳定机身,这也是风景摄影常会用到脚架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拍摄人像时,会利用浅景深的方式来模糊被摄体前后的景物,藉以凸显主题的强度,同样的拍摄手法也可以用在其它的场合上。要凸显主题,浅景深是一个很方便的手法,。
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
二、快门
快门速度是指相机感官器暴露于从镜头光圈进入的光线中的时间。
快门以「秒」作为单位,它有一定的数字格式,一般在像机上我们可以见到的快门单位有: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上面每一个数字单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分别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
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快门之间数值的差距都是两倍,例如1/30是1/60的两倍、1/1000是1/2000的两倍,这个跟光圈值的级数差距计算都是一样的。与光圈相同,每一段快门之间的差距也被之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
光圈级数跟快门级数的进光量其实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其实就等于快门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这个观念在计算曝光时很重要
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是决定了被摄物的「时间」。当我们拍摄一个快速移动的物体时,通常需要比较高速的快门,才可以抓到凝结的画面,所以我们在拍动态的画面时,通常都要考虑可以使用的快门速度。低速快门会在曝光期间捕捉模糊的运动轨迹,有动感效果。有连续性的感觉,像是拍摄像是丝缎般的瀑布或是小河时,就必须要用到速度比较慢的快门,延长曝光的时间来抓取画面的连续动作。
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或在使用小光圈时也需要低速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快门速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三、曝光
所谓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感光体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的速度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这样一次的动作便完成了我们所谓的「曝光」。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曝光的计算方式为:
曝光=光量(光圈容许进入的光线强度)X时间(快门允许进入的时间长短)
在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上过了光圈与快门,里面提到光圈每一个号数的差距、跟快门每一个段数的差距,都是称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不管是光圈或是快门,每一级之间相差的曝光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F4跟F5.6相差了一级、1/15s跟1/30s相差了一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是一样的。
F5.6跟F11相差了两级、1/60s跟1/250s相差了两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也是一样的。
这样来看,在一个曝光组合决定好之后,还是可以增减光圈跟快门的段数作变化,而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假设我们现在测出来一个曝光组合是F5.6、1/250s,但是为了要用大光圈拍人像来获得浅景深,我们可以把它更改成F2.8、1/1000s。
其中,因为光圈向上前进了两级(F5.6>F4>F2.8),所以相对的快门要向后退两级(1/250s<1/500s<1/1000s)。这两个组合的曝光量其实是相同的,经由这样的计算调整,最后我们可以得到大光圈的拍摄方式、又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
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常用拍照模式
P档:程序自动曝光,全自动傻瓜操作。
S档:快门优先。在这个模式下可以自己设置快门速度以及ISO。程序自动测定光圈值降低快门速度,场景中物体的运动将进行艺术性的模糊处理,但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60,则
需要将相机架在三脚架上,以防止摄影师手抖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使用低速快门可以有更多时间让光线进入感光器。因此相机将选测较小光圈(大F)来获得补偿。
提高快门速度,可以定格高速运动。观察瀑布的流动。。提高快门速度时,在低速快门下拍摄的照片中的模糊水流将逐渐变得清晰。
使用高速快门时,将减少抵达感光器的光线。因此相机将选择较大的光圈(小F)来补偿。
A档: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可以自己设定光圈大小,程序自动计算快门速度。以获得理想的曝光。
大光圈(小F)拍摄的照片获得的景深较浅,拍摄主题清晰而其他元素模糊。
增大光圈,相机将选择更高的快门速度以获得曝光。
小光圈拍。摄的照片获得的景深较深,即前景与背景中的拍摄主题都比较清楚。
缩小光圈时,将减少进入感光器的光线,相机将采用较低的快门速度以获得曝光。
微距模式(小花):拍摄花鸟虫鱼可用 在很近距离处拍摄小物体
大光圈和点测光 三脚架
===也可用A档,光圈F5.6以上,焦距50mm以上,1m内拍摄,可使背景虚化。
运动模式:拍摄运动中的人
相机将尝试设置尽可能高的快门速度,增大光圈或提高ISO感光性
===光线好用A档,F8以下大景深,F8以上大景深,可选择连续快门。S档可获得动感效果,快门设置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
人像模式:拍摄静止的人物
相机将增大光圈以产生较浅的景深,从而造成突出拍摄主题的模糊背景
相机将自动设置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使拍摄主体得到恰当曝光。
===A档
M档:全手动。
风景模式 适合拍摄集体(可以使照片中的每个人都尽可能清楚)
三脚架
相机将设置小光圈并自动选择矩阵测光模式以对画幅中的所有元素均匀曝光
===A档可以用f8或更小的光圈。
夜间人像模式:夜晚灯光下的人物(三脚架)
相机将设置大光圈产生突出拍摄物体的浅景深。
相机将使用消除红眼的欲曝光闪光
采用慢速同步闪光模式,使用低速快门来正确曝光背景。
四、感光度
ISO是指相机感光器的)感光度。ISO的概念十分简单,指的是成像的质量。ISO值越高,颗粒越大,质量越差。
如果要使用高速快门,当存在以下条件时,通常使用较高的ISO设置:
1 摄影师不想或无法再进一步增大光圈
2 为了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而是用闪光灯提亮场景,导致光线刺眼而且不均匀。
3 使用场景中的自然光而不是闪光灯将营造更好看的效果。
4 为了不影响拍摄主题,在音乐会、体育赛事或动物园等表演或展览场合中不允许使用
每提高一个档位,相机的感光度都会加倍,因此完成曝光所需的光线量或时间减半。
在同一快门速度下,提高ISO就可以相应增大光圈,但是ISO越高排出照片的噪点越多,普通单反ISO800以下画质不错,白天拍风景ISO控制在100-200就好。
一般我们常见的ISO数值有: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
当ISO的数值越高时,感光度就越强。在每两个相邻的感光度号数之间,差异的感光能力是两倍,也就是说,ISO100的感光能力是ISO50的两倍,同样的ISO1600的感光能力是ISO800的两倍。这里的计算方法,跟我们在前面课程中提到过的光圈和快门是一样的。
感光度跟光圈、快门一样,在两个相邻号数之间都有「一级」或是「一格」的差距。所以,我们在换算曝光量时,同样的也可以把ISO带进去里面作变换。例如:
F2.8、1/60s、ISO100=F5.6、1/60s、ISO400(因为光圈减少了两格的光量,所以右边在ISO感光度上增加了两格补回来)
提高感光度之后,对画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一般如果拍摄者要求画面的细致度及高品质,在拍摄时就尽量不要使用高感光度的设定。这时因为光线不足势必要拉长拍摄时间或是补光,所以闪光灯或是三脚架就成了必备的工具。
七、曝光补偿
每一部单反数码相机,都会有「曝光补偿」的设定,曝光补偿,指的是当我们完成测光,设定光圈快门之后,因应环境光线的变化,对曝光作加减的额外设定。
曝光过度画面会发白,曝光不足则会变暗。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相机的测光系统。在一般环境下,光线比较单纯,以相机内建的程序测光,就可以拍出不错的照片了;可是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场合,相机在测光时会发生误判,这时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这时候需要手动调整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
白平衡
在自动模式下,相机通常能极其准确地呈现各种色彩。但在某些照明条件下相机感光器有时无法自动调整以正确地呈现色彩。泛黄或泛蓝或者其他颜色。解决这个问题要调整相机的白平衡。
相机利用白色来校正它所识别的场景中的所有其它色彩。因此白平衡是指相机识别并呈现白色及其他色彩的过程。
白炽灯模式:容易偏黄或为暖色调
直射阳光:泛蓝或为冷色调
阴天:阴暗或呈冷色调
荧光灯:暖色,但程度低于白炽灯
闪光灯
在合适的位置使用闪光灯,不要出现过曝以及闪光不足。
填充式闪光:在明亮的日光环境下,如果拍摄主体后面具有使其过暗的明亮光源,此时也可以使用闪光灯。它有助于对明亮背景下位于阴影中的拍摄主体进行均匀曝光和照亮。(逆光情况下)
八、基本构图
DSLR拍下来的图形,大约是接近4:3这样的长宽比,也就是说拍出来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如果在后制时我们不去作裁切的动作,那么最基本的构图就会有两种形式:直式构图、以及横式构图。
依据被摄物的特性,我们可以决定要利用直式或是横式来表现,举例来说,我们现在要拍摄一个站立的人物,那么直式构图就最合适了,因为它跟人体的比例接近,我们可以将人拍的满满的,表现在整个画面,而不会有太多的留白出现。
直式构图用来拍摄一个完整的人物体态是最方便的了
横式构图就很合适在拍摄水平线上延伸的被摄物,例如在拍摄风景时,横式构图常常被拿来使用。另外或者是我们要拍一群人物,横式构图也相当合适,因为它可以在一个画面中,同时置入最多的被摄体。
横式构图非常适合拿来拍摄风景
构图法则
1「井字构图法」。
所谓的井字构图法,就是将画面的长、宽均分成三等分,然后用四条线将画面格成九宫格,而在画面上线条交会的四个点跟四条线,就是我们放置被摄物重心的焦点。将关键物体和视觉中心放在任意一个交点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构图比例。
井字构图范例
一般在构图时,我们都会直觉的将画面的视觉重心摆在正中央,不管是在水平或是垂直线的中心点上,因为这样的图是一种最安全也最稳固的构图方式。视觉重心在中央的画面,让人看了会有安定感,所以一般人在构图时都会不自觉的习惯将重心摆在正中央。
中央式的构图法最安全也最稳定
中央重心的构图虽然安全,但却容易流入死板,所以我们可以依循「井字构图法」的四个焦点来移动重心,将被摄物稍微的偏移,让画面产生不平均的留白,这样可以让整个感觉更活泼,也比较有动感、和更多想象的空间。
井字构图的运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举从人像、风景、微距、运动、街头等各式的摄影内容都可以使用,这个原理主要来自中国早期的构图方式,它跟西方的「黄金分割」有很接近的关系。黄金分割的比例是1:0.618,大约就是井字分割中的2/3:1/3左右。
构图的目的,就是将拍摄主题凸显在画面之上,让观看者可以清楚地接触到拍摄者所要表达的事物。
2 三分法
将水平和竖直方向平分为三分,平分线和他们的交点就是关键位置。
E.G.风光摄影中可以将地平线置于横向构图中下面的一条平分线上,人像摄影中将人物的眼睛位于竖直构图的上一条平分线上。
3.对角线法
对于较长且细节较多的物体,可以采用对角线法,左边抬高,右边略低,可以让观者的视线随着主题延伸。
4.线条法
线条是令照片富有张力最有效的工具,水平线和垂直线可以带给照片强烈的结构感。线条最常用的办法是引导观众的实现。道路、河流、铁路都可以用线条法来展示。
5明暗的对比
利用强烈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突出我们想要表达的地方。大部分的作法是将不需要被注意到的地方极暗化,让主题集中在明亮的部份,成为视觉焦点。
利用明暗对比来凸显主题
6清晰度的对比
在同一个画面中,清晰的物体总是比模糊的物体来得抢眼,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突显要表达的主题,将不需要的地方模糊化。
要将主题外的景物模糊化,可以用大光圈的镜头来拍摄,利用浅景深的特性将对焦点放在摄影主体上,就可以达到清晰度对比的效果了
九、直方图
现在的DSLR在使用机背LCD预览照片时,有额外显示直方图(histogram)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利用阶调分布的图形,来观察一张照片明暗分布的比例状况。
直方图是通过在LCD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参数来确定照片曝光精度的工具,现在许多高档相机在取景的时候就能够看见实时直方图,这在拍摄时是非常好的帮手。通过直方图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清楚地来判断拍摄的照片或者正在取景的照片曝光情况。
要借助许多数码相机内置的“直方图显示”功能来判断拍摄的相片曝光是否均匀。
首先来看一下histogram的阅读方式。在画面的水平轴,代表的是画面的明暗部,越靠左边越暗、越往右边则越亮,也就是说,整个画面的明调在右手的方向、暗调在左手的方向,而中间调则是位于中间的部位。一幅比较好的图应该明暗细节都有,在柱状图上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分布,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而直方图的竖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
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左边有,说明画面没有明亮的部分,整体偏暗,有可能曝光不足。
而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右边有,说明画面缺乏暗部细节,很有可能曝光过度。
在histogram垂直轴的部分,代表的是该区域像素分布数目的多寡,越低像素越少、越高像素就会越多。从水平轴跟垂直轴的分布,我们就可以大致的看出一张照片它的明暗分布大约是甚么样的状况。
下面来看一下各种不同照片的直方图。
像素集中在明调的区域,明显的曝光过渡了
像素平均的分配在每个区域,曝光良好
像都集中到暗部去了,曝光不足
一般来说,一张曝光良好的照片,它的histogram分配应该是明暗部相当平均的,这样整个画面的明暗比例才会适切。但有时如果我们要拍一些亮调子(所谓的highkey)或者是暗调子(所谓的lowkey)的照片,反而就需要调整一下明暗分布的比重了。
这是暗调子的拍摄手法,用来表现阴郁的感觉
这是亮调子的拍摄手法,画面看来清爽而明亮
直方图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了解曝光的好坏多寡,以及照片的拍摄调性。记得下次在拍照时,多多利用一下histogram来观察相片的明暗,这样可以增进我们对曝光抓取的敏感跟准确度喔。
直方图能够显示曝光不足的问题,这样玩家就可以进行曝光补偿调节,在数码相机上这个过程可以很直观快速地反映出来,最后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立刻看到。除此之外,直方图还能够显示曝光过度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负补偿,相机通过缩小光圈或者提高快门速度来减少曝光。曝光补偿是在测光系统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的一个调整手段,有些物体和景物是很难通过测光系统进行准确曝光处理的,例如雪景,通常都会造成曝光不足,此时要遵守白加黑减的曝光补偿原则,一般就能拍摄出曝光准确的照片。而对于有实时直方图的机器,我们在拍摄之前通过直方图信息,就可以大概知道该幅照片的曝光情况,节省了拍摄中宝贵的时间
十、可能存在的问题
新闻图片的拍摄一般包括几个必拍部分:一全后景,二前全景,三侧全景;代表讲话,重要领导讲话。
主题鲜明,取景内尽量无其他人
面容清晰、表情柔和、正面镜头、姿势优雅、注意表情与场合的一致性。
领导单人照必须在照片的正中间。
拍摄时要大胆走到讲话者对面进行拍摄,正向面对讲话者,直到拍出满意照片为止。新闻照片中一般侧面讲话的照片都不能用。要尽可能减少主要人物背后的杂物背景。
相机的调整
通常P档可以满足任何环境中的会议拍摄
ISO保持较高,因为会场通常较暗
单人照时注意自己站的角度,不要让单人脸一半黑一半亮。
摄影问题:
1 图像不清晰
1> 拍摄主体模糊:对焦没有对到拍摄主体。
半按快门键对预期拍摄主体对焦。
2> 移动拍摄主体模糊:增大光圈。调到A档并选择较小的F值。
提高快门速度。调到S档,设置到1/100秒或更快的速度。
2 色彩失真:照片的中的色彩不自然,或偏黄偏蓝。
相机通常为白炽灯、荧光灯、阴天、晴朗日光等光照提供白平衡色彩校正预置。只需根据拍照所在环境的照明条件选择白平衡设置,然后重新拍摄。
一是图象混浊或不清晰。这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按快门时手抖动或者没有对好焦距就按快门。
二是主题不够鲜明突出。这是不懂拍照要求,不知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拿着相机就乱按快门。
三是没抓到特色的画面。这是不会抓特色画面出现的瞬间,以为、只要把、人物和景物照下来。就行。
四是出现不该有的瑕疵。这是缺乏审美水平,出现打瞌睡、揩鼻子、撒笑、转身等不该有的瑕疵。
五是取景不够端正完整。这是不懂美学要求,出现人物身体残缺、会标歪斜不全,空间比例失调。
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昂冰莹)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正确握持相机
1无支撑握持
2 以桌子为支撑【在光线不足的室内环境中因为相机需要更长的时间曝光照片,拍摄时相机必须绝对静止】
3 靠在墙上
一、 光圈
光圈是指允许光线通过镜头上的圆孔。
光圈由装设在镜头内的叶片控制,而叶片是可动的。光圈越大,镜头里的叶片开放越大。所谓「最大光圈」,就是叶片毫无动作,让可通过镜头的光源全部跑进来的全开光圈。反之光圈越小,叶片就收缩的越厉害,最后可缩小到只剩小小的一个圆点。表达光圈大小用F值。
光圈的计算单位我们称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级数(f-stop)。
标准的光圈值(f-number)的编号: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其中,f/1是进光量最大的光圈号数,光圈值的分母越大,进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镜头会用到的光圈号数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镜头,镜片的口径就越大。
级数是指相邻的两个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f/8跟f/11之间相差一级, f/8跟f/16之间相差了两级,f/1.4跟f/4之间就差了三级。
在每一级(光圈号数)之间,后面号数的进光量都是前面号数的一半。例如说f/5.6的进光量只有f/4的一半,f/16的进光量也只有f/11的一半,号数越后面,进光量越小,并且是以等比级数的方式来递减。
光圈号数与进光量的关系除了考虑进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还跟景深有关。景深是物体成像后,在相片(图档)中清晰的程度。
光圈的大小指的是光圈 F 值的大小,F越小光圈越大,进光越多,画面更亮,景深更浅,背景比较模糊。
推导过程
光圈 F 值=镜头的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光线进入量基本等于光圈的面积,乘以进光的 时间
光圈的 F 值 的倒数(和直径成正比)的平方(和面积成正比),就同进光量成正比
左边是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可以明显的看出两张图的景深明显不同
光圈大小是影响照片景深的主要因素。
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点前后最近与最远物体之间的距离深度。
大光圈的镜头非常适合低光量的环境,因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环境下,撷取更多的现场光,让我们可以用较快速的快门来拍照,以便保持拍摄时相机的稳定度。
拍摄人像,采用大光圈,以求得浅景深。在主体比例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会比较突显出来。使用大光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天气较阴暗的情况下,快门速度不至于慢于安全限度。
景深就是能够清晰成像的距离范围。
景深小,前景清晰,背景模糊;景深大,前景背景同样清晰。
景深长度跟被摄体的分配关系
一般会影响到景深长短的原因,有下面三种:
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拍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
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
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在光圈、快门都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长。
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
3.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
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
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在拍摄风景的场合,我们常利用长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使用缩光圈的方式来拍摄。但因为光圈缩小进光量也跟着变小,使得快门速度变低,就需要使用脚架来稳定机身,这也是风景摄影常会用到脚架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拍摄人像时,会利用浅景深的方式来模糊被摄体前后的景物,藉以凸显主题的强度,同样的拍摄手法也可以用在其它的场合上。要凸显主题,浅景深是一个很方便的手法,。
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
二、快门
快门速度是指相机感官器暴露于从镜头光圈进入的光线中的时间。
快门以「秒」作为单位,它有一定的数字格式,一般在像机上我们可以见到的快门单位有: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上面每一个数字单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分别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
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快门之间数值的差距都是两倍,例如1/30是1/60的两倍、1/1000是1/2000的两倍,这个跟光圈值的级数差距计算都是一样的。与光圈相同,每一段快门之间的差距也被之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
光圈级数跟快门级数的进光量其实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其实就等于快门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这个观念在计算曝光时很重要
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是决定了被摄物的「时间」。当我们拍摄一个快速移动的物体时,通常需要比较高速的快门,才可以抓到凝结的画面,所以我们在拍动态的画面时,通常都要考虑可以使用的快门速度。低速快门会在曝光期间捕捉模糊的运动轨迹,有动感效果。有连续性的感觉,像是拍摄像是丝缎般的瀑布或是小河时,就必须要用到速度比较慢的快门,延长曝光的时间来抓取画面的连续动作。
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或在使用小光圈时也需要低速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快门速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三、曝光
所谓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感光体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的速度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这样一次的动作便完成了我们所谓的「曝光」。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曝光的计算方式为:
曝光=光量(光圈容许进入的光线强度)X时间(快门允许进入的时间长短)
在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上过了光圈与快门,里面提到光圈每一个号数的差距、跟快门每一个段数的差距,都是称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不管是光圈或是快门,每一级之间相差的曝光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F4跟F5.6相差了一级、1/15s跟1/30s相差了一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是一样的。
F5.6跟F11相差了两级、1/60s跟1/250s相差了两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也是一样的。
这样来看,在一个曝光组合决定好之后,还是可以增减光圈跟快门的段数作变化,而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假设我们现在测出来一个曝光组合是F5.6、1/250s,但是为了要用大光圈拍人像来获得浅景深,我们可以把它更改成F2.8、1/1000s。
其中,因为光圈向上前进了两级(F5.6>F4>F2.8),所以相对的快门要向后退两级(1/250s<1/500s<1/1000s)。这两个组合的曝光量其实是相同的,经由这样的计算调整,最后我们可以得到大光圈的拍摄方式、又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
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常用拍照模式
P档:程序自动曝光,全自动傻瓜操作。
S档:快门优先。在这个模式下可以自己设置快门速度以及ISO。程序自动测定光圈值降低快门速度,场景中物体的运动将进行艺术性的模糊处理,但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60,则
需要将相机架在三脚架上,以防止摄影师手抖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使用低速快门可以有更多时间让光线进入感光器。因此相机将选测较小光圈(大F)来获得补偿。
提高快门速度,可以定格高速运动。观察瀑布的流动。。提高快门速度时,在低速快门下拍摄的照片中的模糊水流将逐渐变得清晰。
使用高速快门时,将减少抵达感光器的光线。因此相机将选择较大的光圈(小F)来补偿。
A档: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可以自己设定光圈大小,程序自动计算快门速度。以获得理想的曝光。
大光圈(小F)拍摄的照片获得的景深较浅,拍摄主题清晰而其他元素模糊。
增大光圈,相机将选择更高的快门速度以获得曝光。
小光圈拍。摄的照片获得的景深较深,即前景与背景中的拍摄主题都比较清楚。
缩小光圈时,将减少进入感光器的光线,相机将采用较低的快门速度以获得曝光。
微距模式(小花):拍摄花鸟虫鱼可用 在很近距离处拍摄小物体
大光圈和点测光 三脚架
===也可用A档,光圈F5.6以上,焦距50mm以上,1m内拍摄,可使背景虚化。
运动模式:拍摄运动中的人
相机将尝试设置尽可能高的快门速度,增大光圈或提高ISO感光性
===光线好用A档,F8以下大景深,F8以上大景深,可选择连续快门。S档可获得动感效果,快门设置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
人像模式:拍摄静止的人物
相机将增大光圈以产生较浅的景深,从而造成突出拍摄主题的模糊背景
相机将自动设置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使拍摄主体得到恰当曝光。
===A档
M档:全手动。
风景模式 适合拍摄集体(可以使照片中的每个人都尽可能清楚)
三脚架
相机将设置小光圈并自动选择矩阵测光模式以对画幅中的所有元素均匀曝光
===A档可以用f8或更小的光圈。
夜间人像模式:夜晚灯光下的人物(三脚架)
相机将设置大光圈产生突出拍摄物体的浅景深。
相机将使用消除红眼的欲曝光闪光
采用慢速同步闪光模式,使用低速快门来正确曝光背景。
四、感光度
ISO是指相机感光器的)感光度。ISO的概念十分简单,指的是成像的质量。ISO值越高,颗粒越大,质量越差。
如果要使用高速快门,当存在以下条件时,通常使用较高的ISO设置:
1 摄影师不想或无法再进一步增大光圈
2 为了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而是用闪光灯提亮场景,导致光线刺眼而且不均匀。
3 使用场景中的自然光而不是闪光灯将营造更好看的效果。
4 为了不影响拍摄主题,在音乐会、体育赛事或动物园等表演或展览场合中不允许使用
每提高一个档位,相机的感光度都会加倍,因此完成曝光所需的光线量或时间减半。
在同一快门速度下,提高ISO就可以相应增大光圈,但是ISO越高排出照片的噪点越多,普通单反ISO800以下画质不错,白天拍风景ISO控制在100-200就好。
一般我们常见的ISO数值有: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
当ISO的数值越高时,感光度就越强。在每两个相邻的感光度号数之间,差异的感光能力是两倍,也就是说,ISO100的感光能力是ISO50的两倍,同样的ISO1600的感光能力是ISO800的两倍。这里的计算方法,跟我们在前面课程中提到过的光圈和快门是一样的。
感光度跟光圈、快门一样,在两个相邻号数之间都有「一级」或是「一格」的差距。所以,我们在换算曝光量时,同样的也可以把ISO带进去里面作变换。例如:
F2.8、1/60s、ISO100=F5.6、1/60s、ISO400(因为光圈减少了两格的光量,所以右边在ISO感光度上增加了两格补回来)
提高感光度之后,对画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一般如果拍摄者要求画面的细致度及高品质,在拍摄时就尽量不要使用高感光度的设定。这时因为光线不足势必要拉长拍摄时间或是补光,所以闪光灯或是三脚架就成了必备的工具。
七、曝光补偿
每一部单反数码相机,都会有「曝光补偿」的设定,曝光补偿,指的是当我们完成测光,设定光圈快门之后,因应环境光线的变化,对曝光作加减的额外设定。
曝光过度画面会发白,曝光不足则会变暗。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相机的测光系统。在一般环境下,光线比较单纯,以相机内建的程序测光,就可以拍出不错的照片了;可是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场合,相机在测光时会发生误判,这时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这时候需要手动调整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
白平衡
在自动模式下,相机通常能极其准确地呈现各种色彩。但在某些照明条件下相机感光器有时无法自动调整以正确地呈现色彩。泛黄或泛蓝或者其他颜色。解决这个问题要调整相机的白平衡。
相机利用白色来校正它所识别的场景中的所有其它色彩。因此白平衡是指相机识别并呈现白色及其他色彩的过程。
白炽灯模式:容易偏黄或为暖色调
直射阳光:泛蓝或为冷色调
阴天:阴暗或呈冷色调
荧光灯:暖色,但程度低于白炽灯
闪光灯
在合适的位置使用闪光灯,不要出现过曝以及闪光不足。
填充式闪光:在明亮的日光环境下,如果拍摄主体后面具有使其过暗的明亮光源,此时也可以使用闪光灯。它有助于对明亮背景下位于阴影中的拍摄主体进行均匀曝光和照亮。(逆光情况下)
八、基本构图
DSLR拍下来的图形,大约是接近4:3这样的长宽比,也就是说拍出来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如果在后制时我们不去作裁切的动作,那么最基本的构图就会有两种形式:直式构图、以及横式构图。
依据被摄物的特性,我们可以决定要利用直式或是横式来表现,举例来说,我们现在要拍摄一个站立的人物,那么直式构图就最合适了,因为它跟人体的比例接近,我们可以将人拍的满满的,表现在整个画面,而不会有太多的留白出现。
直式构图用来拍摄一个完整的人物体态是最方便的了
横式构图就很合适在拍摄水平线上延伸的被摄物,例如在拍摄风景时,横式构图常常被拿来使用。另外或者是我们要拍一群人物,横式构图也相当合适,因为它可以在一个画面中,同时置入最多的被摄体。
横式构图非常适合拿来拍摄风景
构图法则
1「井字构图法」。
所谓的井字构图法,就是将画面的长、宽均分成三等分,然后用四条线将画面格成九宫格,而在画面上线条交会的四个点跟四条线,就是我们放置被摄物重心的焦点。将关键物体和视觉中心放在任意一个交点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构图比例。
井字构图范例
一般在构图时,我们都会直觉的将画面的视觉重心摆在正中央,不管是在水平或是垂直线的中心点上,因为这样的图是一种最安全也最稳固的构图方式。视觉重心在中央的画面,让人看了会有安定感,所以一般人在构图时都会不自觉的习惯将重心摆在正中央。
中央式的构图法最安全也最稳定
中央重心的构图虽然安全,但却容易流入死板,所以我们可以依循「井字构图法」的四个焦点来移动重心,将被摄物稍微的偏移,让画面产生不平均的留白,这样可以让整个感觉更活泼,也比较有动感、和更多想象的空间。
井字构图的运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举从人像、风景、微距、运动、街头等各式的摄影内容都可以使用,这个原理主要来自中国早期的构图方式,它跟西方的「黄金分割」有很接近的关系。黄金分割的比例是1:0.618,大约就是井字分割中的2/3:1/3左右。
构图的目的,就是将拍摄主题凸显在画面之上,让观看者可以清楚地接触到拍摄者所要表达的事物。
2 三分法
将水平和竖直方向平分为三分,平分线和他们的交点就是关键位置。
E.G.风光摄影中可以将地平线置于横向构图中下面的一条平分线上,人像摄影中将人物的眼睛位于竖直构图的上一条平分线上。
3.对角线法
对于较长且细节较多的物体,可以采用对角线法,左边抬高,右边略低,可以让观者的视线随着主题延伸。
4.线条法
线条是令照片富有张力最有效的工具,水平线和垂直线可以带给照片强烈的结构感。线条最常用的办法是引导观众的实现。道路、河流、铁路都可以用线条法来展示。
5明暗的对比
利用强烈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突出我们想要表达的地方。大部分的作法是将不需要被注意到的地方极暗化,让主题集中在明亮的部份,成为视觉焦点。
利用明暗对比来凸显主题
6清晰度的对比
在同一个画面中,清晰的物体总是比模糊的物体来得抢眼,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突显要表达的主题,将不需要的地方模糊化。
要将主题外的景物模糊化,可以用大光圈的镜头来拍摄,利用浅景深的特性将对焦点放在摄影主体上,就可以达到清晰度对比的效果了
九、直方图
现在的DSLR在使用机背LCD预览照片时,有额外显示直方图(histogram)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利用阶调分布的图形,来观察一张照片明暗分布的比例状况。
直方图是通过在LCD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参数来确定照片曝光精度的工具,现在许多高档相机在取景的时候就能够看见实时直方图,这在拍摄时是非常好的帮手。通过直方图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清楚地来判断拍摄的照片或者正在取景的照片曝光情况。
要借助许多数码相机内置的“直方图显示”功能来判断拍摄的相片曝光是否均匀。
首先来看一下histogram的阅读方式。在画面的水平轴,代表的是画面的明暗部,越靠左边越暗、越往右边则越亮,也就是说,整个画面的明调在右手的方向、暗调在左手的方向,而中间调则是位于中间的部位。一幅比较好的图应该明暗细节都有,在柱状图上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分布,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而直方图的竖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
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左边有,说明画面没有明亮的部分,整体偏暗,有可能曝光不足。
而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右边有,说明画面缺乏暗部细节,很有可能曝光过度。
在histogram垂直轴的部分,代表的是该区域像素分布数目的多寡,越低像素越少、越高像素就会越多。从水平轴跟垂直轴的分布,我们就可以大致的看出一张照片它的明暗分布大约是甚么样的状况。
下面来看一下各种不同照片的直方图。
像素集中在明调的区域,明显的曝光过渡了
像素平均的分配在每个区域,曝光良好
像都集中到暗部去了,曝光不足
一般来说,一张曝光良好的照片,它的histogram分配应该是明暗部相当平均的,这样整个画面的明暗比例才会适切。但有时如果我们要拍一些亮调子(所谓的highkey)或者是暗调子(所谓的lowkey)的照片,反而就需要调整一下明暗分布的比重了。
这是暗调子的拍摄手法,用来表现阴郁的感觉
这是亮调子的拍摄手法,画面看来清爽而明亮
直方图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了解曝光的好坏多寡,以及照片的拍摄调性。记得下次在拍照时,多多利用一下histogram来观察相片的明暗,这样可以增进我们对曝光抓取的敏感跟准确度喔。
直方图能够显示曝光不足的问题,这样玩家就可以进行曝光补偿调节,在数码相机上这个过程可以很直观快速地反映出来,最后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立刻看到。除此之外,直方图还能够显示曝光过度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负补偿,相机通过缩小光圈或者提高快门速度来减少曝光。曝光补偿是在测光系统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的一个调整手段,有些物体和景物是很难通过测光系统进行准确曝光处理的,例如雪景,通常都会造成曝光不足,此时要遵守白加黑减的曝光补偿原则,一般就能拍摄出曝光准确的照片。而对于有实时直方图的机器,我们在拍摄之前通过直方图信息,就可以大概知道该幅照片的曝光情况,节省了拍摄中宝贵的时间
十、可能存在的问题
新闻图片的拍摄一般包括几个必拍部分:一全后景,二前全景,三侧全景;代表讲话,重要领导讲话。
主题鲜明,取景内尽量无其他人
面容清晰、表情柔和、正面镜头、姿势优雅、注意表情与场合的一致性。
领导单人照必须在照片的正中间。
拍摄时要大胆走到讲话者对面进行拍摄,正向面对讲话者,直到拍出满意照片为止。新闻照片中一般侧面讲话的照片都不能用。要尽可能减少主要人物背后的杂物背景。
相机的调整
通常P档可以满足任何环境中的会议拍摄
ISO保持较高,因为会场通常较暗
单人照时注意自己站的角度,不要让单人脸一半黑一半亮。
摄影问题:
1 图像不清晰
1> 拍摄主体模糊:对焦没有对到拍摄主体。
半按快门键对预期拍摄主体对焦。
2> 移动拍摄主体模糊:增大光圈。调到A档并选择较小的F值。
提高快门速度。调到S档,设置到1/100秒或更快的速度。
2 色彩失真:照片的中的色彩不自然,或偏黄偏蓝。
相机通常为白炽灯、荧光灯、阴天、晴朗日光等光照提供白平衡色彩校正预置。只需根据拍照所在环境的照明条件选择白平衡设置,然后重新拍摄。
一是图象混浊或不清晰。这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按快门时手抖动或者没有对好焦距就按快门。
二是主题不够鲜明突出。这是不懂拍照要求,不知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拿着相机就乱按快门。
三是没抓到特色的画面。这是不会抓特色画面出现的瞬间,以为、只要把、人物和景物照下来。就行。
四是出现不该有的瑕疵。这是缺乏审美水平,出现打瞌睡、揩鼻子、撒笑、转身等不该有的瑕疵。
五是取景不够端正完整。这是不懂美学要求,出现人物身体残缺、会标歪斜不全,空间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