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謇梅风)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在此
第一篇: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在此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模板在此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模板】
说理方法(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辩证分析法、比较(对比)分析法、让步分析法、批驳分析法(注意思考感受在例文中如何体现和表达,例文中划线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作为模板)
原因分析法模板
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 让步分析法模板
1、诚然,„„但是„„
2、或许,„„但是„„
3、的确,„„但是„„
4、固然„„但是„„
5、不可否认,„„然而„„
假设分析法模板
1、假如„„
2、如果„„致使„„反而„„ 比较(对比)分析法模板
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
2、„„相反„„
3、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利益看„„
辩证分析法模板
1、唯物辩证法认为,想问题办事情不可片面,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4、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条文,法律的要义就是提升道德的境界。
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
1、无独有偶,„„
2、网上热议的话题„„
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 批驳分析法(确立假想敌)模板
1、或许有人会认为„„
2、有网友称„„
3、有人会说„„
【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佳作示范
莫让深情成羁绊
立于风雨之中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难怪这旧楼因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
要被拆除时,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在我看来,若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那为何不拆掉呢?请莫让深情成羁绊!
诚然,校友们的不舍,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老楼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点滴的青春记忆,拆掉老楼无异于拆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反对拆楼,恰恰体现了他们对母校那份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这一段是让步说理,先肯定老校友们的想法,承认对方的优势。“诚然”一词与下文“然而”形成让步关系,可以作为让步说理的模板。)
然而,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汪国真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引证法。借汪国真的文句点明观点“莫让深情成羁绊”,有说服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设备都在不断革新,老旧的线路,低矮的楼层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教学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勉强留下它,虽然照顾了少数校友的情感,但却有可能因此而损害了多数在校或将要来此学习的学生的利益,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未来。长此以往,受害的将是广大学子以及校友们深深眷念的母校!
退一步说,留下过去的教学楼就能留住过去的辉煌吗?成绩毕竟是过去的,如果学校能一心搞好教育,继续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即使不保留老旧的教学楼,学校的历史也不会被人忘却。更重要的是,学校还会树立起“续写辉煌”的新校园形象。相反,若学校因修缮、维护教学楼而耗费过多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或一味沉浸在往昔的辉煌之中,致使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一落千丈,那留存的老旧教学楼非但不会成为纪念辉煌的丰碑,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假设论证。本段用“如果”“若”做了两个假设,可以作为假设论证的模板。)
其实,校友们大可不必如此“流连”,真正的爱是放手。老楼被拆,可母校还在!如果真 的对母校满怀深情,不妨把这深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母校建设的动力,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的教学楼拆除后,我建议在其原址设立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对老楼的资料、影像等内容进行保存,这样既让校友“有根可寻”,又丰富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
大国的崛起,开拓为动力;民族的复兴,流连是羁绊!莫让深情成羁绊,让我们勇敢的放下过去、面对现实、迎接未来!
9月时评集锦(上)|4篇深度好文,写作最怕泛泛而谈
(一)【热点回顾】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8日晚推出“夜宿熊猫馆”、“夜探考拉馆”项目,游客可与国宝同眠、与晨起的“奇妙朋友们”说早安。夜宿的熊猫馆位于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大熊猫中心的内展区,这里生活着去年10月9日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亲亲”和“爱爱”。到了晚上,大熊猫又将呈现怎样的萌态?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夜宿项目让游客体验与熊猫同眠的奇妙感觉,并请专业科普讲师带来熊猫科普学堂。
【时评导写】
这项新推出的“夜宿动物园”特殊服务,貌似新项目、新体验,却难免陷入榨取动物园动物基本权利的嫌疑。野生动物园,向游客提供参观游览是其主要业务,随着人们好奇心和经营理念的转化,一些动物园不断拓展动物园的参观模式,从普通的直接到动物园参观到网络直播大熊猫等等,倘若网络直播还尚且不至于打扰到熊猫等休息权利的话,那么,夜宿动物园,与大熊猫、考拉等全天侯式接触就难免有“游客随时可以来,动物必须全天候接客”的无奈了。况且,网络直播大熊猫即有专家质疑,可能让熊猫疲于表演或被展示,更何况是夜宿动物园这样全天候的参观呢。
游客参观动物园应该怀着一颗同理心,作为动物园也应该如此。一些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把老虎手脚捆住让游客骑,有的动物园为了展示孔雀的美丽,竟长期给雄孔雀吃性药,而游客也乐此不疲的照相,薅孔雀毛等等,这显然是没有一点同理心、换位思考的做法。动物园以夜宿动物园能够更亲密接触动物为由进行相关营业,岂不是有竭泽而渔之嫌?
可以想象,那些夜宿动物园的游客,是怀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去
参观动物园的,这些游客,能否遵守动物园的规定,或者能否遵守、尊重动物们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干扰动物正常的休眠权利呢?
况且,在大熊猫、考拉、孔雀等动物们入睡之后,游客也将入睡,这种同步睡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不敢恭维,难道只用“听着大熊猫睡眠的鼾声入睡”作为新项目的噱头吗?与其夜宿动物园、熊猫馆等,不如适当延长参观时间,提前开放动物园,这样既可以照顾到游客参观需求,还可以保证熊猫等动物正常的休息权利。而不是像“夜宿动物园+白天参观”这样的24小时连轴转,对动物和动物园带来的潜在伤害。
最近网上曾有媒体曝光,一家类似动物园的机构,将小熊猫散养,让游客零距离接触。这 样虽然让游客满足了好奇心,但游客也可能陷入动物伤害人的险境中,小熊猫也面临着无节制的喂养等潜在伤害。
动物园应该尊重动物应有的权利,严格落实园区经营的各项制度。夜宿动物园,不仅过度消费动物园里的动物,还加剧了动物园本身的负担。这种猎奇式参观,希望能尽早收场。(光明网)
(二)【热点回顾】
近日,苹果公司如期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在iPhone诞生十周年之际推出“史上最贵”的iPhone X。就在众人围观和打趣之时,一款名为“找到你十年前用的手机”的H5产品却意外走红,在IPhone耀眼的镁光灯下,让人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怀旧气息。【时评导写】
有人说,十年前的手机五花八门,现在的手机就像整过容一样,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陷入十年前的回忆,并不完全是因为手机。实际上,手机只是一个生活符号,轻易地就勾勒出怀旧愁绪所弥漫的那段时光。“手机!钱包!钥匙!”父母的叮嘱早已深深地嵌入每次出门前的低头一瞬;受制于有限的存储空间,翻来覆去地筛选只为留下心里最宝贵的讯息;磨得掉漆的手机按键,不知记录了多少羞涩和熟谂、笑声与泪水„„木心的诗里说,“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同样的,以前手机很笨,反应很慢,功能很少,流量很贵,还以为一生只要用一个手机呢。但其实,就是在这样的魔盒里,盛放着无数人的专属回忆,刻满了以前的印记,留
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必须要承认的是,日新月异这个词早已不再是科幻小说的修辞,而是印证着十年来鲜活的见闻。如今拿起手机,WIFI的网眼越来越小了,4G的疆域越来越大了,纵然远隔万水千山也能感受彼此一颦一蹙,即使身无分文也可无所畏惧纵行天下„„十年前的故事不曾忘记,十年来的精彩却不断上演。有人说,离别的脚步,是为了追寻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老手机的退场、新手机的风行,是十年剧作的完美谢幕,也是新一轮产业技术发展的前奏。余音仍绕梁,佳音已再起。
由此观之,与其说追忆十年前的手机是回溯时光,不如说是对当下的更好期待和对未来的更好愿望。毕竟,曾经几十K信息空间里的小心翼翼,在动辄几百G的存储里已经变得有点粗心大意;千篇一律的大触摸屏,渐渐让人心生审美疲劳;眼花缭乱的APP丛生,让人越来越力不从心„„曾经致力于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便利的通讯工具,如今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烦恼的源泉,简单复古的设计反而会让人眼前一亮。当褪去各种标新立异的功能标签,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才会发现,每个人最渴望的还是表达自己、连接彼此的纯粹,手机不过是其中的介质罢了。(人民日报)
(三)【热点回顾】
随故宫掌门人感受紫禁城的厚重,听文物局局长讲首都“三个文化带”,与专家学者探讨古典诗词,在“红色地图”上发现文化场馆„„新学年开始,北京针对20多万大学新生开展“新生引航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引航——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从北京 的历史地理,到古诗词的永恒韵味,让年轻学子与传统握手、与文化对话,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开学第一课。【时评导写】
大学阶段,可说是一个人生命中“灵魂发育”的季节。而文化能育人、能化人,能让人“精神成人”,人文素养可说决定着灵魂的成色。正如一个棱镜,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世界,依赖于我们的教养、知识乃至期望。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教育绝非可有可无,而应该是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可以说,文化的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
正是一种作用于心灵的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伟大力量。
文化无所不在,但要真正进入文化,领悟其中的美好、体认其中的价值,却是需要引领的。不过现实中,很多人对大学的期待重在专业而非人文,学生往往囿于学科,而导致人文视野萎缩。即便是开设了人文通识课程,也还存在太刻板的问题,既缺质感也少温度。或许,在雪后的故宫漫步一小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体认,也可能强过在教室里死记硬背一整天古书。打开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年轻人的文化兴趣,需要让他们更多地进入“文化场景”,感受文化、思考文化、追寻文化。正如北京大学一名新生说的,参观是立体的感受,把课本上平面的知识变得更生动了。
网友常说,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虽属玩笑,却也能看到不同城市的文化底蕴。对于古都北京而言,故宫的红墙碧瓦,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晴天中划破长空的鸽哨,皇城根咿咿呀呀的唱腔„„可谓典型的文化资源。确立新生的文化坐标,北京可说是找到了抓手。总书记曾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文物、遗产、文字要活起来,就是要与更多的心灵相遇,成为更多人的生命体验。
通过引航,让年轻的心灵与古老的文化相遇,不仅是让人受到文化的浸染,也是让文化活起来的最好方式。一方面,以建筑、以文字、以文物的形式存在的文化,通过与年轻学子的对话,融入了现代生活场景,不再是文化标本,而是传递着数千年文脉的文化活体。另一方面,文化要通过人来传承与弘扬,与文化亲密接触的学子,也将成为传承与弘扬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种子一经播种在他们的心灵,文化的花朵也必将随之开遍四方。
不仅仅是大学生,更多的群体都需要进入文化现场,让文化融入生活、融入生命。曾有这样一条消息:一位76岁的拾荒老人,在杭州图书馆认真地读书看报,拿起书前他都会先去把手洗干净。对文化的渴望与敬畏,让人默然良久。我们也总会看到,小朋友们在美术馆的作品前认真描摹,年轻人沉醉在街头艺人的歌声中不愿离开,办公室白领为了参观一个展览排队几个小时„„人们如此渴望生活为文化所滋
养,如此渴望用文化打开自己生命的可能,这已成了一种共同的社会气质、时代需求。如何用好用足我们的文化资源,让文化与人相遇,让人与文化相知,是一个时代“文化引航”的问题。
法国学者涂尔干曾说,“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以文化引航年轻的心,是让文化活起来,浸染他们的生命;而以文化引航一个社会,也会让文化在与时代、与受众的互动中,进入新的境界。(人民日报)
(四)【热点回顾】 近日,广州动物园宣布结束24年马戏表演,引发舆论关注。而马戏团则表示,将继续表演马戏,“马戏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传播和保护,不能一味打压禁止”。马戏表演是否继续,动物园及马戏团两方争执不下,该问题也成为摆在很多动物园面前的难题。【时评导写】
动物园与马戏团是租赁关系,二者的合作本来相安无事。而现在,动物园要取消马戏表演,将表演场馆改造为非经营性的科普教育场馆,且免费开放,不管是出于双方的利益之争,还是出于保护动物的道义觉醒,最终结果都值得我们点赞——取消动物表演,符合现今保护动物生存、保障动物福利的文明理念。
人类有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福利诉求,那么动物也该有这些福利诉求。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不受痛苦伤害、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以及表达天性等自由。一句话,所有动物都该受到人类的人道对待,包括人道屠宰。
而开展马戏表演则是在践踏动物福利。长期以来,马戏表演都饱受虐待动物的诟病,尤其是规模小且无人制约的马戏团。在表演中也会偶尔发生动物脾气大发,攻击驯兽师或看客的行为,此时人可能会受到伤害,动物也可能受到更大伤害。前不久网络流传的一则视频显示,马戏团的老虎对驯兽师发起攻击,另一位驯兽师向老虎打出十多棍,终将驯兽师从老虎身下解救出来。
有观点认为,马戏表演并不能与虐待动物划等号。比如广州那家马戏团就声称,他们和动物之间更多的是沟通而不是驯养,绝不存在
虐待或残忍的训练。实际上,让动物在人为干预下,从事非自然行为的表演,这本身就是虐待。何况中国“拯救动物表演项目”负责人胡春梅调查发现,包括广州动物园马戏团在内,多个马戏团老虎、狮子的牙尖被锯平,没有进行相应的医疗处理,这些动物的牙齿里面都是发黑的,会影响食肉动物的消化功能。黑熊的表演也会影响身体关节。这样算不算虐待?
虽然马戏表演是否属于虐待动物,目前我国并无相关判断标准,不过早在2013年,住建部就曾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在动物园杜绝各类动物表演。今年7月1日,住建部颁布并实施国家行业标准《动物园管理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动物园不应用野生动物用于表演”,“不应将野生动物作为道具用于商业活动”。但目前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表演仍然存在,期待更多动物园跟上时代脚步。
现今在“马戏入非遗”的背景下,哪些情形下的马戏表演算得上是非遗项目,哪些马戏表演属于虐待动物,应该予以厘清,尽量避免马戏成为与现代文明、现代法治相冲突的非遗项目。(光明网)
人物趣说丨白居易:一个乐天知命的“保温杯”大叔
一
元和二年十二月(807年),唐宪宗下了一个诏书:“朕览国书,见文皇帝行事,少有过差,谏臣论诤,往复数四。况朕之寡昧,涉道未明,今后事或未当,卿等每事十论,不可一二而止。”
意思就是,我看太宗皇上做事就是妥当,失误操作少,原因是什么事大家都要反复辩论。我现在刚登基不久,有什么事大家多讨论,我有强迫症,一定要辩论十次,一两次不过瘾。唐宪宗向天下发出了一个信号:大唐有嘻哈,快来diss吧。这个消息,传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耳朵里,他叫白居易。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个手拿保温杯、高龄35岁的老男人了,但是,前一年他才考上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当上了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此时的他,一定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浑身充满干劲。
他润了润嗓子,怼天怼地怼空气,他要开始了。
二
在白居易眼中,不diss,还算什么诗?他写过一篇给元稹的《与元九书》,把所有缺乏diss精神的诗,全diss了一遍。除了《诗经》他看得上,什么陶渊明,不行,“偏放于田园”,就会写农家乐;什么谢灵运,不行,“多溺于山水”,就会写穷游攻略;什么李白,也不行,diss的诗“十无一焉”;什么杜甫,还是不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不过“十三四”。言下之意是,古往今来怒怼一切,只有我白居易可以。
他真的很可以的。在宪宗诏书的感召下,凡是他所到之处,一切看不顺眼的,一个字,怼。他来到长安边上的杜陵,遇到一老大爷,老大爷跟他说,今年灾害重,收成不好,皇上降旨免除田赋,但那些胥吏不管不顾,还是照样催逼啊。白居易大怒,写下一首《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你们这些胥吏,怎么这么凶?!
他在长安大街上又遇到一卖炭的老大爷,老大爷跟他说,太监以“宫市”的名义,把他的炭给抢走了,就随手给了几块布,好气哦。白居易又怒,写下一首《卖炭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给这么点钱,好意思吗?!
作为文艺圈的大咖,怎么能不怼同行。那个时候,不管生前怎么平庸,不要紧,死后家人花大钱请知名写手写一篇马屁夸出天际的碑文就可以了。这些碑文就像是美图秀秀,真人难看不要紧,全靠后期来处理。
他写一首《立碑》,说这些文章,“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真正的名声其实是百姓的口碑,“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之所以说这篇是怼同行,是因为同时代的韩愈,专门干“谀墓”这事,据说一篇碑文能换一套房,白居易明里暗里怼了他。两个同时代的大文豪,生前几乎没什么交情,真正的原因难道是,白居易看不上韩愈的自主创业?
这就是年轻人白居易,他身上长满了按钮,但凡有一点歪风邪气,随时可以触动开关,他立马就蹦跶起来,像个小钢炮似的,连篇累牍
diss,跟世上一切的看不惯不知疲倦地battle。
三
diss一切,不是没有代价的。最大的代价就是——孤独。还是在那封与《与元九书》里,他写了自己的处境。写一首诗,大家觉得不妥,再写一首诗,大家就不高兴了,这首诗,让某某某不爽,那首诗,让谁谁谁切齿。朋友劝我别写,妻子儿女皆以我为非,“其不非我者,举不过
三、两人”。
他的人脉真的很一般,就这个元稹,简直不知道是从哪打捞出来的朋友,真是奇葩。他写一首《赠元稹》:“自我从患游,七年在长安,所得唯元九,乃知定交难。”在长安七年了,白居易在这个人口百万级当时世界超一线特大城市,举目四顾,一个朋友。
当然这话有些夸张,他还是有几个朋友的,其中有一个更奇葩。有个唐衢的人,科举也没考上,却是个关心国事的吃瓜群众。关心的方式居然是——哭。他不像白居易喜欢diss,他看到难过的事,像综艺节目里的群众演员,分分钟飙泪,在那个时代,他以善哭著名。
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唐生》:“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给你几首诗,够不够你悲伤逆 流成河?就这么几个朋友,还都是路人。
四
白居易喜欢diss,是因为他真的好善良。有那么多事,让他极度郁闷,难以麻木,不得不发而成诗。
白居易在尚未进入朝廷、还在当盩庢县尉时,就展现了他玻璃心的一面。这个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催逼田赋,在那个时代经常要动手打人的。他后来写文章说自己“亲自鞭挞,所不忍睹”,结果实在下不去手,办事不力,被上司给骂了一顿。
他后来在苏州任职,官声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刘禹锡写了一首《白太守行》,里面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回复这首诗,却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何乃老与幼,泣别尽霑衣。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我真的没有这么好,你们可以找到更好的。
再后来,白居易自己也成了一老大爷,都快去世了,他却联合一
和尚,疏浚了洛阳的一条常出人命水道。他出钱出力,憔悴不堪,最后留下一句:“我身虽没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寿之将尽,好事做尽。这样一个人,遇到不平事,他怎么能不怼;在中唐的环境里,又怎能不孤独?
五
元和五年,自从元和二年宪宗那个诏书以来,白居易已经怼了三年了。在某天,他登上了长安城郊的乐游原,他巨大的孤独,再也掩盖不住,写下一首《登乐游原望》,其中有几句: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一腔悲凉,喷薄而出。熙攘的街道,如蚁的人群,偌大的长安,仿佛全都成一个渐渐消退的背景板,一片茫茫里,只有白居易形单影只的身影,独立于寂寥的天地间。
怒怼一切,一无所获。这时的白居易,真的好落寞。这样的白居易,真的好迷人。【人物速用】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得高大,又重归默默无闻。白居易的一生有了太多的起伏。他呼吸着封建礼教的气息,一个人,从年少走向衰老;被世俗的洪流压榨的一滴不剩之后,被遗忘在一个沉闷的江边,听着琵琶的旋律,踩着醇厚的酒香,徒有一人,存活在他的世界。
他在那个世界之中流离失所。一阵阵琵琶声,拆除了整个宁静的夜,更是拆除了白居易最后一道防线。声音的波澜渐渐荡漾离去,侵入了白居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也把他活生生从现实拖回了回忆。
回忆,多是些不可信的东西,从未停息侵蚀人们的灵魂的策略。一走一停,刺痛每一寸活着的肌肤。这就是那个星斗陨落的时代,总不会停息。
第二篇:时评类作文
高考模拟金题二:网购时代的信与责(发表于《意林·作文素材》)【名师预测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岳某用手机在某订餐软件上订购了一份外卖快餐,因送餐时间较长,引发不满,遂在该订餐软件王某店铺的评论栏中写下带有辱骂性词汇的差评。店家王某携带菜刀来到受害人岳某住处找其理论,发生口角,王某将受害人打伤。
2.南京市民小董在某购物网站上给男友买了一件毛衣,因卖家发错了货而给出差评。几天后,遭到陌生人拳打脚踢,要求将差评和投诉撤回。
3.广州一女生使用某快车后给司机差评,之后竟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至某交友网站上,司机还配发编造的故事,称该女生是要交友,因此其手机微信不断遭到陌生人骚扰。对以上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名师押题解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及时、互动的优点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日益为大家所接受。然而,我们在享受着网购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遭遇着网购的陷阱与“侵权”。商家低价诱惑、虚假广告、泄露个人信息,一些不法网站、平台,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产品。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差评有风险,打分需谨慎!“一条差评引发的血案”虽然极端,却是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商家骚扰消费者事件的一个缩影。本质上反映的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之时,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传统商业精神是否还需要?该如何继承创新?买卖双方的契约条款与责任该如何履行?网购时代评价机制是否有漏洞、该如何弥补?消费者又该如何依法维权?
一直以来,高考都肩负着“关注时代”的使命,“网购时代的信任危机”既是当下需要考虑改变的现状,也必将是高考的一个热点。这类题目通常常见的命制形式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要注意说理的语气和指向性。
【解题写作方向】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①商家:商家商业精神的缺失:唯利是图,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商家契约意识淡薄、自我维权的方式不当;商家售后服务沟通不畅等。②买家:一些消费者恶意要挟砍价;维权注意方式方法;敢于给差评体现消费者实事求是、有担当,对其他消费者负责的精神。③评价机制亟需创新:一个中差评,往往对中小店铺有极大的杀伤力。差评会直接影响到卖家的信誉,影响店铺的晋级,造成客户的流失。正因如此,网络电商才对差评恨之入骨,避之唯恐不及。④隐私权的维护。⑤网络平台的责任与创新。网络订餐等新兴食品业态的兴起,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第三方网络平台把关不力、无证照商家入网经营、卫生环境难保证、送餐过程随意等监管空白。同时也暴露了网络平台客服响应机制迟滞、市场经理用户意识欠缺、管理责任缺失等问题。⑥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从行政层面,政府对于第三方平台缺乏到位的监管,存在大量的法律漏洞;另一方面,如果仅仅靠政府其实很难管住每一个送餐员和餐厅,规范的细化管理是订餐平台无可推卸的责任。
另外,从解决的方法上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思考:第一,网上订餐平台亟待改良事故反应机制,不能让社会舆论推着走,需要加强注册餐厅和员工的管理培训,增强职工职业素养和法律素质;第二,订餐用户隐私保护机制缺位应当立即重视,如地理位置、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真实姓名等信息完全暴露给送餐单位和送餐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数据屏蔽和定时清理机制应尽快建立;第三,平台应允许用户匿名负面评价,在允许表达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将用户个人安全放在首位。第四,政府与法律及时就位,加强监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素材链接】
1.2016年7月12日澎湃新闻网报道:美国一位安全开发员Matthew Garrett于6月在亚马逊美国网站上购买了一款产品并给予一星差评后,遭到了中国厂商销售人员的骚扰。中国商家销售人员向加勒特请求:“刚才我的老板责怪我,他说如果我不能删除这个差评,他就要解雇我。请帮帮我。能不能请你把差评改成好评?”加勒特对
此的回应是,如果制造商修复了这个漏洞,他就会修改自己的评论。而AuYou的代表坚称,如果评论没有修改,其就会被辞退。一周之后,这位代表再次来信,请求加勒特删除差评,并威胁说,如果加勒特不删除差评,其就要向亚马逊举报,而且其他评论账号也要写信进行投诉。
2.天台报2016年10月31日报道:据了解,上周五,袁女士在淘宝网上看中一双牛皮短靴,原价486元限时折扣267元。综合卖家描述以及其他买家评价,袁女士觉得鞋子应该不错,于是就下单订购了。本周一下午,袁女士收到了快递包裹。因为有事耽搁,等到第三天中午,袁女士才拆开快递,却发现右脚的鞋面有一道很深的划痕。她立即上网与卖家交涉,但卖家坚决称自己的鞋子没有问题,反而质问袁女士为何过了两天才来说,怀疑鞋子破损是袁女士自己造成的,并以此为由拒绝退换货。无奈又气愤的袁女士只能给了对方差评。
以为事情就此作罢的袁女士,再次登录“阿里旺旺”时,发现那卖家因为差评,居然留言数十条对她进行谩骂和诅咒,并要求袁女士对评价进行修改。“作为消费者,购买到不满意的商品,我有权给商家差评,但这不应该成为我受到卖家谩骂和诅咒的理由。卖家更无权要求我修改评价。”袁女士表示,她已经向淘宝网进行了投诉。
3.2016年12月19日澎湃新闻报道:面对日益泛滥和专业化的刷单现象,正在修订的电子商务法拟加强对此管理。12月19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初审的电子商务法草案提出,不得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有偿或者以其他条件换取有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者他人提升商业信誉。草案还规定,不得以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损害他人商业信誉,也不得篡改或者选择性披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记录。此外,草案还规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不得发布不实信用评价信息,不得实施其他违反法律规定以及客观、公正、合理原则的信用评价行为。
【应考佳作】
莫让契约成为一纸空文
随着公民意识的逐渐复苏,公众愈发的重视自由表达的权利,于
是一些网购的网站也设置了评论栏,以供网民对商品,服务发来评论。这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但自从类似“张三因服务不到位以辱骂性言语的差评,遭商家报复”的事件发生后,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之上。
一方面,的确是商家的服务不周引起冲突,而另一方面,买家的侮辱性语言激化了矛盾,以致后来的悲剧产生。有人说,这分明是素质低下加利益驱使酿就了悲剧,毕竟对于一些中小营业店,一个差评就意味着客户的大量流失。这样说不无道理,但我认为在这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契约精神的缺乏,对契约的背叛。
网购之中因为卖家的原因而打差评,以致受到人身伤害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首先是卖家背叛了对产品,服务质量保证的契约引起矛盾,而买家也背叛了自由表达的契约,激化矛盾。熊培云说过:“在公域,我们因互相妥协而保全社会,在私域,我们因互不干涉而保全自身。”双方对既定契约的背叛,对规则的破坏,才是酿成悲剧的罪首。
更可怕的是,对契约的漠视还会拉低定契约者的门槛,令守诚之人受到伤害,却让背叛者大行其道;原本守诚之人为防利益受到更大的伤害,也选择降低道德准线。于是那区区几人的背弃承诺,造成了集体的道德坍塌,信任危机四起,所谓的契约也成为了一纸空文。上述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
“人忍受不了互相为狼的处境,才签订契约,所有成员让渡一部分权利与利益,以谋求更大的资源和幸福。”利用契约所带来的秩序,让整个集体有条不紊地前行,这才是它的根本之所在。因比评论机制的出现,就是为了在平等的前提下对行业事物进行了修正,以警醒心怀叵测的商家。可现在,评论机制却暴露了我们如此狰狞的面孔,可以说愤慨莫过于羞愧。
怎样才能让这一纸空文重新焕发生机?一方面公民也要增强自己的公民意识,最起码要为自己的言行担责;另一方面,法律必须让不法商家及恶意差评者付出必要的代价以维持秩序。当然,匿名评论也是一种保护买家隐私的办法,但终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还是要更清楚契约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否则,一纸空文的悲剧将
层出不穷,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诚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纵有重重障碍,但只要我们坚守信念,迎接大地的将是曙光。
用制度化解差评纠纷
软件订餐带来持刀伤害,网购毛衣遭遇拳打脚踢,网上约车迎来无端骚扰,近年来消费者因网购给差评而屡屡遭受各种报复,既反映了网络时代人与人信任关系的缺失,也凸显了网购评价体系的漏洞和不足。怎样才能让网络商家坦然面对不足,同时也让消费者的“差评权”得到有效保护呢?我们认为,制度性建设是当务之急。
“差评权”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利益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鞭策商家改进产品、提升服务的有效手段。电子商务时代顾客依然是“上帝”,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的质量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当然包括“差评”,这既是对自己权利的行使也是对其他消费者的负责。商家面对消费者的“差评”,首先应该自我反思,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而不是用“呼死你”、“寄冥币”等恶俗报复手段表达不满。
当然,消费者也要有基本的素质和修养,选择适当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以“差评”为要挟砍价,希望吃到“免费的午餐”。
同时,改革网购评价机制,消弭商家心中的芥蒂。一个差评,无论客观与否,往往可以毁掉中小店家几个月的努力,正因如此,网络商家才会如此介意“差评”。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机制,让消费者评价回归客观、理性。比如运用大数据手段将“职业差评师”驱逐出“上帝”的队伍;合理调整权重,让一次差评不致成为商家的梦魇,而不同消费者的“重复性差评”成为鞭策商家的利器。同时,合理确定评价周期,让一次差评不致影响太久,也让商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考虑评价多元化,评价匿名化,真实、全面地反映商品和经营者的状况,避免一个差评搞垮整个网店的。
此外,网络平台和政府机关也要加强监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让消费者单兵作战。杭州市去年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者骚扰或者威胁消费者,迫使其违背意愿作出、
修改商品或者服务评价的,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这种制度性保护举措,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最后要及早建立“隐私保护”机制,防止消费者电话、住址等私密信息“裸奔”情况的出现。这就需要网络平台坚守职业操守,履行契约精神,不以任何商业目的向任何第三方出卖用户信息。同时增强平台的安全性,及时修补网络漏洞,保护好用户信息。同时对“差评”及时进行核实检查,差评客观中肯则追究商家责任,恶意差评,就对买家进行注销账户等处罚。
总之,面对网购差评纠纷,我们要对症下药,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让网购信誉评价双方回归理性与法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消费者的权益才更有保障,“差评”才能成为促进商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利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原创下水文】
赠予玫瑰需掰掉刺
玫瑰虽艳美,但有刺往往令人畏而远之!小卢母亲成为女儿微信好友,却因“总发中老年表情包又说女儿表情包莫名其妙”、“女儿朋友圈发的美食照的菜太油不健康”、“同学送花而规劝女儿先找工作恋爱可放放”让女儿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发觉被女儿“设为分组可见”很委屈。“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对女儿可谓操碎了心,但换来的是如此结局着实令人感喟不已!张小娴在《荷包里的单人床》写道:“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不是天隔一
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诚然,手机微信作为一种重要人际交流通道连接千家万户。然而,再先进的网络技术也代替不了人类心灵真心流淌。手机微信虽近在咫尺,人心却远在天际。小卢妈妈成了女儿微信好友,本心意在加强与女儿深切沟通,但在处理表情包、美食照及同学送花事件中表现“不尽人意”,以致被女儿“分组可见”而深感委屈。于情而言,小卢妈妈对女儿经常“时刻警示”、“指点江山”,天下父母谁不怜爱自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温情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父母如此盛情为何换来子女“分组相见”之痛呢?究其根源,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实为关心过度。想与儿女沟通,却把持不好沟通的尺度,过犹不及反受伤害。于理,干预孩子掐断孩子展现自我火苗甚至阻碍孩子公断事理能力的培养。母亲的“情”有凌驾于“理”上之惑,对孩子的个人生活空间有粗暴干涉之嫌。
当前,社会经济和文明高速发展,人的思想高度自由流动,那种把孩子“含在口里,捧在手里怕摔了”的传统思维和做法已经不合时宜。父母对子女不了解,代沟有逐渐加深趋势。因此,父母在适度疼爱子女的同时,应该顾及孩子切身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选择。“该放手时就放手”,毕竟雄鹰意在高空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自由生存空间,而不是横加干涉。试问,一个连手脚都绑缚着镣铐的人是根本无法舞出美姿的!
或许有人为母亲鸣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责任。于道义而言,母亲所作所为应广为称颂,然而,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无视子女感受而“指点江山”也实在不妥!
推而广之,当今,勇于创业、大众创新正如火如荼推行之际,国家对实体经济实行供给侧改革政策正是给予企业掰掉了刺的玫瑰。这样既能做到急企业之所急,又能去产能保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玫瑰虽美,但我们在赠予对方的同时最好掰掉刺,架好沟通桥梁,酝酿和谐社会氛围,这样于你于我于他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附:立意指导与参考素材 【观点】
孩子角度——要自立自主,不希望父母监督;
母亲角度——要放手,勿溺爱,适当关心孩子,但不要过分。整体立意:勿溺爱,当自主。
【作文素材】
家长适度放手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最近青海卫视在热播的大型家庭亲子秀节目《老爸老妈看我的》,是一档纯纪实的草根宝贝成长见证秀,节目通过纯记录形式展现3-5岁儿童完成“人生第一次任务”的过程。节目通过纯记录孩子在冒险任务中的自立自援,以及明星嘉宾的开放性讨论,从而引发观众对亲子关系、育儿、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重新思考。
对孩子的科学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天下父母的必修课。如何真正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这个社会的有用之材呢?我国有两句警言:“抱着的孩子长不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第一句说的是,孩子长大后心理年龄不能同步于生理年龄的原因,是家长的过度呵护;第二句说的是,在艰苦条件下成长的孩子,不存在幼稚病的问题,反而会出现过早成熟。这正好从正反两面说明:心理年龄的成长与家庭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家庭物质条件改善之快,让一些父母不知所措,似乎要把自己一代所受的艰辛,全部补偿给孩子,似乎唯有金钱可以让孩子幸福。过度呵护,一味给予,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心智的成熟度,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家长要学会适度放手。心肠要硬,要狠!这是一个心态的调节过程。慈母心肠更多地用在观察,发现问题,营造家庭磁场。学会与孩子沟通;智慧的母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堵,而是在于疏,可我们家长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吗?这就需要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提高自身的素质,研究孩子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父母不要白操心,要让孩子学会的是:生存的本领!不吃苦、不受累,不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哪里能取得真经?放手吧!放手,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
第三篇:时评类作文专题
时评类作文专题——《朗读者》
原创 龚瑞峰
【最新速递】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几集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的热情和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道“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正向立意
1、《朗读者》借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去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2、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
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将社会风气扭转作出贡献。
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
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
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时,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
反向立意
1、《朗读者》的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
和商业效益。
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
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国人“读书少”“阅读缺乏”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
优秀主体段赏析
浙江省兰溪一中高三6班 蓝俊豪 真的是“无风不起浪”。人家只是想单纯地创作一栏节目,想与大家温馨地度过美妙的朗读时光,以达到调养心境的地步。这却要硬生生地被推至“挽救国人阅读”的风口浪尖。【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一档节目被承载太多期待的重量,会不堪重负。】退一步说,如果这个栏目是以“挽救国人阅读”为目的而且有机会成功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明年我办个《经济者》提高下我国的GDP,第三年我再办个《英语者》提升下国人的总体英语水平?所以这样看来是不是就显得那些讽刺挺滑稽的?【假设思维和反问思维的运用,简洁有力。】“挽救国人读书少”的问题不是仅能靠一个人或是一个节目就可以完成的,这应该是属于我们整个国民群体的任务和责任。【表态,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就好比是商家通过打广告的方式去促销,去吸引顾客。但是最终的销量有多少还是取决于有多少顾客消费。那么,打广告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打广告相当于在观众心中种下一颗待萌发的种子,某天突然有这方面的需求的时候,就是它萌发之际。他们会想,既然都有实力打广告,想必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是应当有一部分名气的。【类比思维的运用,将这一节目的开设来引导读者阅读,比作是广告效应引导顾客进行消费,非常浅显贴切。】所以《朗读者》就是这么一个效果,在观众心底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并附赠一些文学性强的诗篇和充满励志与激情的人生之路。这样,即使未能燃起奔跑于阅读之路上的斗志,却也能点亮心中那盏阅读的明灯。【最后再次重申《朗读者》的意义与价值。】
佳作选登
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 浙江省兰溪一中高三7班 郭嘉俊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人们也许早已忘却了“文化”这个词的真实意义。而《朗读者》的出现,无疑为日渐模糊的文化世界添上了一笔清晰的色彩,以“朗读”这一古老而又寻常的形式,减缓了人们忘却的速度。
但是,这剂良药,恐怕只治标不治本。诚然,《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能够以一种简单而不失雅趣的方式,对国人的阅读兴趣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实是它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其拥有如此高的口碑的原因。但是,它也仅仅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朗读者》势必存在着它的舆论性与为收获收视率而展现的“名人效应”。尽管请一些名人做朗读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一种逢场作戏的表演效果,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那些名人,在台下的时候,是否也如台上那般痴迷于阅读?这是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因此,“名人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蒙蔽性甚至欺骗性。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证明不了太多东西。
其次,正如上文所述,《朗读者》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因此还存在着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追捧,可能只是出于新鲜感,或者说一时兴起。但《朗读者》带来的文化效应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的文化社会,“快餐式阅读”盛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把《朗读者》也当做是一种“快餐”来对待呢?捧起书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在于要“捧得住”,让自己不只因为“一时兴起”才拿起书本阅读。《朗读者》这股清流,对国人不爱阅读的现状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热爱阅读的人无需节目的推动;而不爱阅读的人,很难通过几期节目就改变他们的习惯与阅读取向。
所以,可以说《朗读者》造成的文化冲击只达到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需要的是国人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而这种觉醒是要建立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生存状态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在这之前,恐怕一切外力的推动作用都
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第四篇:最新时评类作文材料
作文阅读材料
“观祖国大好河山,显时代青年风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首先概括材料内容:面对小明和几个朋友高三毕业暑假旅游在地点上分歧,你的建议是什么?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选边站的意识,具体明确地给出建议的去处。第三,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考虑到小明等人的身份与出行时间,在行文中要体现出建议的意思,不能仅仅是自我态度的呈现,观点的展示,而缺少建议的成分。第四,要结合具体的景点阐述建议的理由,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①自然圣地。
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感受自然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自然美景能给予人无尽的宝藏,让精神丰润起来;自然不仅是这个世界原色的缔造者,是数以万计生灵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灵魂的皈依之所。自然的清新、安静、舒爽、自由、真实…
②历史名城。
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历史古城经受过岁月的雕刻,时间的淘洗,斑驳的城墙上刻满的是历史与文化,是传承与悠远;可以倾听历史的心跳,可以感受人事的变迁;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修身养性,鉴古知今;可以感受古意盎然,可以遥想时代兴替,还可以怀想悲欢离合。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③繁华都市。
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心酸与血泪、奋斗与拼搏、荣耀与失败…;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发展变化、繁荣进步,从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科技发展、法治建设、…;以及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④异国情调。
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文化、别样的习俗,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范文01】
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旅游,有人想感受异国情调,有人欲领略城市风采,亦有人欲投身自然。在我看来,其虽不失为良策,但何妨借此机会去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呢?
历史名城的青砖碧瓦,该承载着怎样的人事啊。
可还记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的京口北固亭?想当年,金戈铁马壮;可还记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那座萋萋空城?想当年,龙盘虎踞雄;可还记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平常百姓家”的那一尾乌衣巷?想当年,秦淮歌舞艳;可记得“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想当年,春风十里扬州路。如此之景,除了历史名城,又能往哪里去寻呢?只有在这样的历史名城,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浓厚的文化沉淀,什么是沉厚的人文情怀?
访古探幽,除诗中的景,我们更应领略诗中的情。
不走进那雨巷听听那雨打芭蕉的声音,又怎么领略那红尘女子独守空阁的孤寂呢?每一座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来过无数的人亦发生过无数的事。当你立于那一面青砖碧瓦的古墙前和一扇雕花漆红的大木门后,思绪便自然而然地开始翩翩起舞了。谁曾在此处生,又在此处死呢?谁曾在此处爱过,又在此处放手释怀呢?不亲临一座有历史的都城,以上种种都是无从体会的。在这样一座老城,每一片瓦都是有情感的,每一块砖亦是有温度的,这就是积淀,是无从模仿的专属记忆。
诚然,体验异国风光和探访大都市抑或是走进大自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哪一样能比徜徉在有厚重历史的古城更有韵味呢?异国风光固然美丽,但那毕竟是异国他乡;大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神往,但充斥着是更多的是现代的嘈杂和喧嚣;大自然的静谧固然让人放松,但当代青年需要的更多是文化的滋养与传统的熏陶,更何况,细雨滴落在空调机上发出的单调声响是无法与雨打芭蕉绵密的声音相媲美的——不然为什么叫听雨呢!纵身于自然享受自然风光,但缺了人间的温情,自然又是否会显得有些冷清了呢?
在这样一个为数不多的长假中,选择去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何妨去看一座老城,观一处古迹,慢慢去品味每一座古殿的巍峨,每一条古巷的幽深,每一面古画的山水诗意,去感诗中情,去品画中意,去探城中事,此乃人生之幸事。
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行文畅达的议论散文。亮点有四:其一,开篇点题,观点明确,毫无拖沓之感;其二,大量古诗词的引用与古城古迹契合无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味道;其三,善于描述,笔端带情,
文章有画面感,具体形象;最后,能对比说理,辩证地突出了自己观点。
【范文02】
来场贴近社会的旅行
异国风采,都市魅力,自然圣地,古城探幽„„一次积极的旅程,势必能开拓眼界与胸怀,拥抱不一样的世界,但在高三即将升往大学之际,窃以为,无论去何处,都应进行一次关注与贴近社会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在于开拓眼界,也在于沉淀自我。一次领略繁华都市的旅行,或许能丰富阅历,沉醉于荣华的狂欢之中,但在这盛宴般的旅程中,内心会感到空虚与自我的迷失。而这个暑假是纯求学之路到接触并进入社会的结点,势必需要一颗沉稳而安定的内心。沉淀住自己,将心态放低,方能在踏入大学乃至社会时投入学业,抵住凡尘俗华的诱惑而坚毅地在人生正轨上前行。
而沉淀自我,需要的将是一场贴近社会的旅行。许多年轻人在进入鱼龙混杂的社会后无法适应,是因为手高眼低,对未来、对远景持着不切实际的虚妄幻想。而这般幻想,就是因不了解、不关注社会实际而产生的易碎的泡沫。关注、贴近社会,并不要求在旅行中过最艰苦拮据的生活,而是去关注旅行中所见的社会现象,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判断与解读。去了解这个地方的人为什么抛弃了一些传统而保留了另外一些习俗,去明晰孩子们、老人们“留守”的原因,去记录共享单车的利弊。发现旅行中美好的闪光的善,也要发现旅行中不一定光明的无奈。这样关注、贴切社会的旅行,丰富的是对大众的认知,对自己现状清醒的认知,从而将心沉淀下来,持着敏锐而警醒的目光进入大学生活。
一场关注社会的旅行,不仅能让内心沉淀,让灵魂安定,或许还能从中探求到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升华,来自于对自我、对社会超脱的认知。三毛在失去荷西后,徒步撒哈拉沙漠,拥抱饥民的儿童;木心锒铛入狱释放后,游历人间百态,看尽世间沧桑;海伦凯勒在周游世界演讲时,不忘关注每一个与她同样生来不公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都在
旅行中去观察,去关注,去贴近社会实际,从中找到自己更高一层的存活的意义:用文字释放灵魂。于是,三毛的文笔大气与释怀,木心的笔锋细腻而尖刻,海伦的文字坚毅而光明。拥抱这世间万象,体会这真实社会,或许能找到为自己、为家园、为社会贡献的意义,在旅行中得到灵魂的升华。
一场关注、贴近社会实际的旅行,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次体验。它可以成为沉淀自我的镜子,可以成为省察世间的窗子,也可以成为价值升华的阶梯!
点评:
本文思想深入、论证清晰,亮点有三:其一,独辟蹊径,跳出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择(国外、大都市、历史名城、自然圣地),另立新意,提出要进行一次关注与贴近社会的旅行。其二,逻辑清晰,层层深入,强调贴近社会的旅行在于开拓眼界、沉淀自我,在于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其三,精心裁剪素材,三毛、木心、海伦的事例简洁得体,使文章充实丰厚很多。
【范文03】
纵情游历,横贯山水
亲爱的小明:
好久未见,近安?听闻近日你有困于选择毕业旅行的目的地,在中外、自然和历史文化各具特色之地犹豫。依余鄙见,纵情山水乃是不二之选。
美好的自然风光构建出多彩的世界。造物主利用物理和化学原理造就了万千美景,值得人细细品味。立身于中原,北方有游牧民族发源之地,千里茫茫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向西是通往西域的大道,葡萄美酒,漠漠孤烟,长河落日圆之景方可收入眼底;往南是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自然风光属各类湖泊最佳,洞庭湖心,鄱阳湖畔,于此体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道理;东面是汪洋大海,母亲河注入此地,万千的感慨尚可化作一滴水,顺着黄河向东逝去。祖国的富饶建立在这东西南北之上,你不妨去看看,这承载着我们祖国大地最原本的模样。
自然是造物主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类的文明就是巧妙地产生于此。自然是神秘的,它吸引着陶潜采菊田居;自然是富有的,它收纳这无数的绮丽瑰宝;自然更是伟大的,它教会人们毁灭是为了创造。自然圣地,其圣不在于眼中尽收的美色,而在于一次又一次演绎着最根本的人生哲学命题。苏轼望着山间之明月,抚着江上之清风,得出了物我共存的结论。大自然用几十亿年的时间打造出惊艳世人的九寨沟,却用一场地震毁灭了它。而毁灭则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啊。自然圣地之圣,在于此。你我正处于成年之际,无数人生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思索。自然是伟大而神秘的,年少的我们,更应尽其所能去感受。
选择自然圣地纵情山水是还考虑到这次旅行在高考之后,在自然山水之间游玩能使精神得到抖擞,使从高压中释放的心灵得到安抚。木心曾言:“活在自然美景中,人就懒,懒就善。”让身体感受大自然的拥抱,让心灵享受大自然的安抚。
以上都是王某的一己之见。选择游玩自然山水,纵情自然圣地在于身,更在于心。自然之妙,非吾辈用几行笔墨可数尽,还望亲身用心体验。若是我的意见被采纳,我将感激不尽。
若无琐事,我就在此搁笔了。此致
敬礼
小王
点评:
本文亮点有三,其一,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便于展开行文,更便于建议说理;其二,文章视野开阔,思考深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方位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壮丽,瑰伟富饶;其三,由自然到文化,由山水到人生,文章不断走向深化,把自然圣地美丽神秘与人的关系阐释的淋漓尽致。
第五篇:最新时评类作文材料
作文阅读材料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九大结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围绘就。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小张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王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都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惩费劝学习了。”
小李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是到高处越是不敢松劲。”小赵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刘说:“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前面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我们不能辛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范文01】
青年有担当 国家有希望
从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起,每年的5月4日我国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纪念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更是为纪念在这场运动中发挥重要先锋作用的青年群体。如今的青年群体虽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但应谨记先辈们的努力与付出,更应该承担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纵然时代环境改变,品格却应与五四时期青年才俊一脉相承,少点浮躁,多点儿承担。青年人想要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青年应该无畏。勇气是承担责任的重要部分,没有勇气的人难以担当重任。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无所畏惧,面对国家利益被出卖的局面,毅然与北洋政府、帝国主义抗衡,这是怎样的勇气啊!当代青年人面对安逸的环境,很多已经没有了勇气,在家靠父母,无所事事。青年人的勇气,是面对不平之事仗义执言,是面对不公之事直抒胸臆,以五四青年节为出发点,唤醒青年人的勇气,这是国家发展的持续动力。
其次,青年应该友爱。友爱和团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凝聚力,团结友爱应从青年人做起。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团结的现象,这导致西方国家、日本,对我们国家不断地侵略,就是抗日
战争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仍有许多人出卖国家、背叛同胞,这导致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人民颠沛流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团结起来驱逐外侮、打倒反动派,才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了。如今,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团结一心,为中国发展做出努力。友爱的前提是有爱,青年人的心中该是充满“爱”的,对父母、对家庭、对职业、对国家,青年人心中有爱,国家就能更好地发展。
最重要的是,青年应有担当。周总理自青年时期起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担当,当代青年人也该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
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希望,国家的发展就有了光明;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本题所给材料列举了多个中学生的观点,小张的观点主要展示了国家发展蓝图,话语中表现出对未来实现现代化的的憧憬和喜悦,还有隐含的感恩思想。小王的观点显然不够正确,进入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不用劳动,而是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写作中要对小王的观点进行匡正。小李的观点是正确的,十九大提出了宏伟蓝图,中国能不能实现现代化,未来几十年是非常关键的,美好明天需要我们继续奋勇拼搏,需要我们努力付出,小李的观点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小赵的观点也是偏颇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也都无法摆脱时代的裹挟。作为青年学生,要积极主动地理解、把握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小刘的观点是正确的认识,也是高境界的认识,体现出了青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家国情怀。写作中可从赞成小刘和小李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反驳小赵和小王的角度立意。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
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02】 燃蚕炬之火,扬奉献之美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中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使命。”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卜,无疑是处于生命年富力强之时,面对就业,选择外企公司,创造优秀生活不难;实现创业梦想,听从内心选择也不难,难的是担当起教书育人,改变贫穷的家乡乃至社会使命。燃蚕炬之火,秉烛铸民魂,扬奉献之美,应是小卜最幸福的选择。
回乡教书,传播知识,选择的是一份艰苦,但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希望,体现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乡村特级教师”常春元,本可以在稍发达的城镇当上舒适的老师,但当却毅然决然地回乡教书,将每月为数不多的工资积攒起来给孩子增添课外书,在漫漫的山路中实现人生价值;坚守西藏的李老师,每月只能跟儿子视频通话,却始终坚持在露天简陋的教室里“一支粉笔系国运”。他们都如“俏也不
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寒梅,默默奉献,用无悔的坚守对使命作出最贴合的注解。
回乡教书,实际是走进基层,达情近人之举,是以微薄之力托起大事业。这样的选择,不只在瑶寨,更在新疆,不只教师,更在基层村官。“如果我死了,请把我埋在沙地里,不需要墓碑,只需要栽上一棵树。”改革开放以来,对驻守新疆干部的感谢,变成了死后栽树纪念的传统。六十年来,天山上的树木蜿蜒成林,传唱着戈壁沙漠精神的颂歌。那些无私的援疆干部,难道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他们只是选择了基层,择了付出奉献,用青春铺设民族团结复兴的大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小卜面对就业的无限可能时,走上三尺讲台的那种可能却是最美,耕耘之中获得最甜美充实的果实。正因如此,退休的外交官无悔地选择贵州支教的可能,担起传播知识的使命;法医杨剑选择了驻守边疆的可能,托起维护和平的使命;县官尕布龙选择了成为“牧民医生”的可能,撑起促进团结的使命„„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有这么一段话:“文采过人者众,难得的是见识;见识明辨者众,难得的是态度;态度务实者众,难得的是心地,心地温暖,更需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方是治世济人的书生。”愿年轻的小卜,怀着一颗温暖赤诚的心,走向家乡,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瑶寨,走向未来,人生价值也因奉献的可贵得以提升。【解析】
本次写作的范围应该围绕“小卜的就业选择”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小卜的个案出发,透视大学生就业背后的价值选择。但不能脱离小卜就业选择本身,泛泛而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小卜的就业选择”,此处指的应该是材料中的三种选择,即回乡做老师、加盟外企、创办服装设计公司。
为什么只有这三种呢?
因为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后面是句号,就意味着目前小卜只有这三种选择。作为写作者“你”,给小卜提的建议必须建立在这三种已有选择的基础上,不能脱离这三种选择“另起炉灶”。比如考生可以在这三种选择中任选一种,也可以两两搭配甚至
三者结合,甚至可以在就业顺序上进行创新建议;考生也可以在理性分析三种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就业建议;也可以适当拔高,围绕就业的价值选择问题提出建议。
但有几种情况需要避免,一是抛开材料中的三种选择,给小卜提出了其他选择;二是过度拔高立意,写成“坚守本心”“尊重内心”“理性选择”等等立意,忽视了“小卜的就业选择”这个具体问题。既然是“建议 ”,写作者就要有强烈的主观意见,不能进行客观现实性或规律性分析,例如分析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困境与心态等等。建议,是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的。既然是主 观倾向性,那就既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三人称建议的语体,也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你应该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建议的语 体,比如书信体等。
主要角度:
(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2)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专长、个人价值等关系。(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意参考:
1、美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排第一? ①多元文化强国——国力是根本; ②经济强势带来文化强势——国力是根本
2、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榜上有名?
①文化本身:经典文化魅力永存—— 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
②经济发展: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传承文化,传递文化
3、中国美国文化特点比较反思
①排前两位:现代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 ②褒中抑美:文化更需深沉;文化要回归;
③扬美抑中:让文化与时代同行;文化的延续在于创新
【范文03】 我为传统文化符号而骄傲
近日,外媒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国家,中国荣列榜中,与美国分居前两位,与美国相比,我国文化代表符号更为传统和更具历史文化内涵。在我看来,在瞬息万变的历史文化潮流中,我国以传统占居前列,实属难能可贵。
我为中国能有如此文化符号而骄傲,因为这背后,代表的是悠悠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汉语,世界上仅存的延续至今的古语言文字,长城,两千年前的伟绩依然屹立不倒,唐帝国,大唐盛世也依旧令人称道幻想。这一切,倘若没有我国千年文化底蕴,又何能存在?反观之美国,今世人熟识的不乏现代新兴产品,以之为文化符号,也正是百年新兴国家的“无奈”,他们缺少文化的厚重和沉淀。而我国以传统为文化符号登榜,当之无愧,令人骄傲自豪!
我为中国能有如此文化符号而骄傲,因为这背后代表着是现代中国对文化传承的不懈努力!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历史潮流轮番更 替,多少曾令人叹赏的文化符号消失在历史的海洋中。古巴比伦的磨灭,玛雅文明的沉积,而今中国,却仍以千古文化自信于世界之林,离不开我国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曾被多少国家以现代化的“理由”而被迫打返,而我国在不断加紧现代化的进程中,仍能保护传统,不泯灭于世,已实属不易,更何况以文化自信为力量之源,加紧文化建设?世人谈起中国文化,离不开孔子,其中必有我国推动孔子学院全球设立的功劳;谈及京剧,也离不开我国坚定申遗对它传承发展,若没有坚持传承传统,世人所知晓的也必将被淡忘!如今鲜活存在着世界人民脑海中的“中国符号”,是中国传承工作的竞争与成就。以传统文化符号登榜,我为中国而骄傲!
成绩骄人,但我们仍得反思!为何美国以区区百年文化,登顶文
化大国榜首?是创新,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而落后他国一步。“传承文化”是我们坚持的道路,“推陈出新”也是我们不错的选择,若能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加入新时代的元素,或许,展现于世人的文化符号将更具新意和引人注目。也唯有此,我国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为中国辉煌而骄傲!
【范文04】 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新闻周刊》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网友的投票中,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中美居前二位。这是对我国文化事业的极大鼓舞。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是汉语、长城等传统文化符号,而缺少中国当代的文化符号。这提醒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创造新的当代文化。
要想创新、创造当代的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文化符号还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沃土。我们要汲取先人的实践经验,从而进行创新。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丰富和完善。将其成为支撑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力量,成为民族自信的来源。一个国家只有对其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才能创造更灿 烂的文化。其次,要创造当代的中国文化,可以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美国致力于发展金融产业,由此催生了华尔街的文化符号;美国致力于发展体育行业,由此催生出了NBA;美国致力于发展快餐行业,由此催生出了麦当劳。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创造本国的商业文化符号,要“独辟蹊径”,满足国人的生活需要并加以创新。中国的商业文化符号也正在被创造。
中国为了环保出行创造了共享单车,由此催生了“共享经济”,中国的移动支付,让中国的外卖产业成为文化符号,中国致力于满足国人的出行需求,创造了高铁,如今中国正在以“中国速度”创造和发展着当代的商业文化。
最后,丰富我国当代文化符号,还可以从外交入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重要。美国和法国恢复
外交关系后,法国赠送美国“自由女神像”由此成为了美国符号。而中国要创造外交文化符号,不能依靠别国送,得自己造,中国正在发展“一带一路”,发展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外交关系,未来“一带一路”必定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符号。中国的外交文化符号要自己“造”。
因此,我们只有继承传统,革故鼎新,才能让中国当代文化成为文化符号,为我国文化符号增添光彩。
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謇梅风)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在此
第一篇: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在此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模板在此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模板】
说理方法(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辩证分析法、比较(对比)分析法、让步分析法、批驳分析法(注意思考感受在例文中如何体现和表达,例文中划线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作为模板)
原因分析法模板
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 让步分析法模板
1、诚然,„„但是„„
2、或许,„„但是„„
3、的确,„„但是„„
4、固然„„但是„„
5、不可否认,„„然而„„
假设分析法模板
1、假如„„
2、如果„„致使„„反而„„ 比较(对比)分析法模板
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
2、„„相反„„
3、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利益看„„
辩证分析法模板
1、唯物辩证法认为,想问题办事情不可片面,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4、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条文,法律的要义就是提升道德的境界。
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
1、无独有偶,„„
2、网上热议的话题„„
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 批驳分析法(确立假想敌)模板
1、或许有人会认为„„
2、有网友称„„
3、有人会说„„
【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佳作示范
莫让深情成羁绊
立于风雨之中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难怪这旧楼因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
要被拆除时,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在我看来,若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那为何不拆掉呢?请莫让深情成羁绊!
诚然,校友们的不舍,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老楼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点滴的青春记忆,拆掉老楼无异于拆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反对拆楼,恰恰体现了他们对母校那份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这一段是让步说理,先肯定老校友们的想法,承认对方的优势。“诚然”一词与下文“然而”形成让步关系,可以作为让步说理的模板。)
然而,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汪国真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引证法。借汪国真的文句点明观点“莫让深情成羁绊”,有说服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设备都在不断革新,老旧的线路,低矮的楼层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教学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勉强留下它,虽然照顾了少数校友的情感,但却有可能因此而损害了多数在校或将要来此学习的学生的利益,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未来。长此以往,受害的将是广大学子以及校友们深深眷念的母校!
退一步说,留下过去的教学楼就能留住过去的辉煌吗?成绩毕竟是过去的,如果学校能一心搞好教育,继续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即使不保留老旧的教学楼,学校的历史也不会被人忘却。更重要的是,学校还会树立起“续写辉煌”的新校园形象。相反,若学校因修缮、维护教学楼而耗费过多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或一味沉浸在往昔的辉煌之中,致使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一落千丈,那留存的老旧教学楼非但不会成为纪念辉煌的丰碑,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假设论证。本段用“如果”“若”做了两个假设,可以作为假设论证的模板。)
其实,校友们大可不必如此“流连”,真正的爱是放手。老楼被拆,可母校还在!如果真 的对母校满怀深情,不妨把这深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母校建设的动力,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的教学楼拆除后,我建议在其原址设立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对老楼的资料、影像等内容进行保存,这样既让校友“有根可寻”,又丰富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
大国的崛起,开拓为动力;民族的复兴,流连是羁绊!莫让深情成羁绊,让我们勇敢的放下过去、面对现实、迎接未来!
9月时评集锦(上)|4篇深度好文,写作最怕泛泛而谈
(一)【热点回顾】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8日晚推出“夜宿熊猫馆”、“夜探考拉馆”项目,游客可与国宝同眠、与晨起的“奇妙朋友们”说早安。夜宿的熊猫馆位于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大熊猫中心的内展区,这里生活着去年10月9日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亲亲”和“爱爱”。到了晚上,大熊猫又将呈现怎样的萌态?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夜宿项目让游客体验与熊猫同眠的奇妙感觉,并请专业科普讲师带来熊猫科普学堂。
【时评导写】
这项新推出的“夜宿动物园”特殊服务,貌似新项目、新体验,却难免陷入榨取动物园动物基本权利的嫌疑。野生动物园,向游客提供参观游览是其主要业务,随着人们好奇心和经营理念的转化,一些动物园不断拓展动物园的参观模式,从普通的直接到动物园参观到网络直播大熊猫等等,倘若网络直播还尚且不至于打扰到熊猫等休息权利的话,那么,夜宿动物园,与大熊猫、考拉等全天侯式接触就难免有“游客随时可以来,动物必须全天候接客”的无奈了。况且,网络直播大熊猫即有专家质疑,可能让熊猫疲于表演或被展示,更何况是夜宿动物园这样全天候的参观呢。
游客参观动物园应该怀着一颗同理心,作为动物园也应该如此。一些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把老虎手脚捆住让游客骑,有的动物园为了展示孔雀的美丽,竟长期给雄孔雀吃性药,而游客也乐此不疲的照相,薅孔雀毛等等,这显然是没有一点同理心、换位思考的做法。动物园以夜宿动物园能够更亲密接触动物为由进行相关营业,岂不是有竭泽而渔之嫌?
可以想象,那些夜宿动物园的游客,是怀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去
参观动物园的,这些游客,能否遵守动物园的规定,或者能否遵守、尊重动物们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干扰动物正常的休眠权利呢?
况且,在大熊猫、考拉、孔雀等动物们入睡之后,游客也将入睡,这种同步睡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不敢恭维,难道只用“听着大熊猫睡眠的鼾声入睡”作为新项目的噱头吗?与其夜宿动物园、熊猫馆等,不如适当延长参观时间,提前开放动物园,这样既可以照顾到游客参观需求,还可以保证熊猫等动物正常的休息权利。而不是像“夜宿动物园+白天参观”这样的24小时连轴转,对动物和动物园带来的潜在伤害。
最近网上曾有媒体曝光,一家类似动物园的机构,将小熊猫散养,让游客零距离接触。这 样虽然让游客满足了好奇心,但游客也可能陷入动物伤害人的险境中,小熊猫也面临着无节制的喂养等潜在伤害。
动物园应该尊重动物应有的权利,严格落实园区经营的各项制度。夜宿动物园,不仅过度消费动物园里的动物,还加剧了动物园本身的负担。这种猎奇式参观,希望能尽早收场。(光明网)
(二)【热点回顾】
近日,苹果公司如期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在iPhone诞生十周年之际推出“史上最贵”的iPhone X。就在众人围观和打趣之时,一款名为“找到你十年前用的手机”的H5产品却意外走红,在IPhone耀眼的镁光灯下,让人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怀旧气息。【时评导写】
有人说,十年前的手机五花八门,现在的手机就像整过容一样,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陷入十年前的回忆,并不完全是因为手机。实际上,手机只是一个生活符号,轻易地就勾勒出怀旧愁绪所弥漫的那段时光。“手机!钱包!钥匙!”父母的叮嘱早已深深地嵌入每次出门前的低头一瞬;受制于有限的存储空间,翻来覆去地筛选只为留下心里最宝贵的讯息;磨得掉漆的手机按键,不知记录了多少羞涩和熟谂、笑声与泪水„„木心的诗里说,“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同样的,以前手机很笨,反应很慢,功能很少,流量很贵,还以为一生只要用一个手机呢。但其实,就是在这样的魔盒里,盛放着无数人的专属回忆,刻满了以前的印记,留
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必须要承认的是,日新月异这个词早已不再是科幻小说的修辞,而是印证着十年来鲜活的见闻。如今拿起手机,WIFI的网眼越来越小了,4G的疆域越来越大了,纵然远隔万水千山也能感受彼此一颦一蹙,即使身无分文也可无所畏惧纵行天下„„十年前的故事不曾忘记,十年来的精彩却不断上演。有人说,离别的脚步,是为了追寻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老手机的退场、新手机的风行,是十年剧作的完美谢幕,也是新一轮产业技术发展的前奏。余音仍绕梁,佳音已再起。
由此观之,与其说追忆十年前的手机是回溯时光,不如说是对当下的更好期待和对未来的更好愿望。毕竟,曾经几十K信息空间里的小心翼翼,在动辄几百G的存储里已经变得有点粗心大意;千篇一律的大触摸屏,渐渐让人心生审美疲劳;眼花缭乱的APP丛生,让人越来越力不从心„„曾经致力于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便利的通讯工具,如今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烦恼的源泉,简单复古的设计反而会让人眼前一亮。当褪去各种标新立异的功能标签,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才会发现,每个人最渴望的还是表达自己、连接彼此的纯粹,手机不过是其中的介质罢了。(人民日报)
(三)【热点回顾】
随故宫掌门人感受紫禁城的厚重,听文物局局长讲首都“三个文化带”,与专家学者探讨古典诗词,在“红色地图”上发现文化场馆„„新学年开始,北京针对20多万大学新生开展“新生引航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引航——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从北京 的历史地理,到古诗词的永恒韵味,让年轻学子与传统握手、与文化对话,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开学第一课。【时评导写】
大学阶段,可说是一个人生命中“灵魂发育”的季节。而文化能育人、能化人,能让人“精神成人”,人文素养可说决定着灵魂的成色。正如一个棱镜,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世界,依赖于我们的教养、知识乃至期望。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教育绝非可有可无,而应该是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可以说,文化的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
正是一种作用于心灵的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伟大力量。
文化无所不在,但要真正进入文化,领悟其中的美好、体认其中的价值,却是需要引领的。不过现实中,很多人对大学的期待重在专业而非人文,学生往往囿于学科,而导致人文视野萎缩。即便是开设了人文通识课程,也还存在太刻板的问题,既缺质感也少温度。或许,在雪后的故宫漫步一小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体认,也可能强过在教室里死记硬背一整天古书。打开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年轻人的文化兴趣,需要让他们更多地进入“文化场景”,感受文化、思考文化、追寻文化。正如北京大学一名新生说的,参观是立体的感受,把课本上平面的知识变得更生动了。
网友常说,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虽属玩笑,却也能看到不同城市的文化底蕴。对于古都北京而言,故宫的红墙碧瓦,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晴天中划破长空的鸽哨,皇城根咿咿呀呀的唱腔„„可谓典型的文化资源。确立新生的文化坐标,北京可说是找到了抓手。总书记曾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文物、遗产、文字要活起来,就是要与更多的心灵相遇,成为更多人的生命体验。
通过引航,让年轻的心灵与古老的文化相遇,不仅是让人受到文化的浸染,也是让文化活起来的最好方式。一方面,以建筑、以文字、以文物的形式存在的文化,通过与年轻学子的对话,融入了现代生活场景,不再是文化标本,而是传递着数千年文脉的文化活体。另一方面,文化要通过人来传承与弘扬,与文化亲密接触的学子,也将成为传承与弘扬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种子一经播种在他们的心灵,文化的花朵也必将随之开遍四方。
不仅仅是大学生,更多的群体都需要进入文化现场,让文化融入生活、融入生命。曾有这样一条消息:一位76岁的拾荒老人,在杭州图书馆认真地读书看报,拿起书前他都会先去把手洗干净。对文化的渴望与敬畏,让人默然良久。我们也总会看到,小朋友们在美术馆的作品前认真描摹,年轻人沉醉在街头艺人的歌声中不愿离开,办公室白领为了参观一个展览排队几个小时„„人们如此渴望生活为文化所滋
养,如此渴望用文化打开自己生命的可能,这已成了一种共同的社会气质、时代需求。如何用好用足我们的文化资源,让文化与人相遇,让人与文化相知,是一个时代“文化引航”的问题。
法国学者涂尔干曾说,“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以文化引航年轻的心,是让文化活起来,浸染他们的生命;而以文化引航一个社会,也会让文化在与时代、与受众的互动中,进入新的境界。(人民日报)
(四)【热点回顾】 近日,广州动物园宣布结束24年马戏表演,引发舆论关注。而马戏团则表示,将继续表演马戏,“马戏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传播和保护,不能一味打压禁止”。马戏表演是否继续,动物园及马戏团两方争执不下,该问题也成为摆在很多动物园面前的难题。【时评导写】
动物园与马戏团是租赁关系,二者的合作本来相安无事。而现在,动物园要取消马戏表演,将表演场馆改造为非经营性的科普教育场馆,且免费开放,不管是出于双方的利益之争,还是出于保护动物的道义觉醒,最终结果都值得我们点赞——取消动物表演,符合现今保护动物生存、保障动物福利的文明理念。
人类有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福利诉求,那么动物也该有这些福利诉求。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不受痛苦伤害、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以及表达天性等自由。一句话,所有动物都该受到人类的人道对待,包括人道屠宰。
而开展马戏表演则是在践踏动物福利。长期以来,马戏表演都饱受虐待动物的诟病,尤其是规模小且无人制约的马戏团。在表演中也会偶尔发生动物脾气大发,攻击驯兽师或看客的行为,此时人可能会受到伤害,动物也可能受到更大伤害。前不久网络流传的一则视频显示,马戏团的老虎对驯兽师发起攻击,另一位驯兽师向老虎打出十多棍,终将驯兽师从老虎身下解救出来。
有观点认为,马戏表演并不能与虐待动物划等号。比如广州那家马戏团就声称,他们和动物之间更多的是沟通而不是驯养,绝不存在
虐待或残忍的训练。实际上,让动物在人为干预下,从事非自然行为的表演,这本身就是虐待。何况中国“拯救动物表演项目”负责人胡春梅调查发现,包括广州动物园马戏团在内,多个马戏团老虎、狮子的牙尖被锯平,没有进行相应的医疗处理,这些动物的牙齿里面都是发黑的,会影响食肉动物的消化功能。黑熊的表演也会影响身体关节。这样算不算虐待?
虽然马戏表演是否属于虐待动物,目前我国并无相关判断标准,不过早在2013年,住建部就曾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在动物园杜绝各类动物表演。今年7月1日,住建部颁布并实施国家行业标准《动物园管理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动物园不应用野生动物用于表演”,“不应将野生动物作为道具用于商业活动”。但目前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表演仍然存在,期待更多动物园跟上时代脚步。
现今在“马戏入非遗”的背景下,哪些情形下的马戏表演算得上是非遗项目,哪些马戏表演属于虐待动物,应该予以厘清,尽量避免马戏成为与现代文明、现代法治相冲突的非遗项目。(光明网)
人物趣说丨白居易:一个乐天知命的“保温杯”大叔
一
元和二年十二月(807年),唐宪宗下了一个诏书:“朕览国书,见文皇帝行事,少有过差,谏臣论诤,往复数四。况朕之寡昧,涉道未明,今后事或未当,卿等每事十论,不可一二而止。”
意思就是,我看太宗皇上做事就是妥当,失误操作少,原因是什么事大家都要反复辩论。我现在刚登基不久,有什么事大家多讨论,我有强迫症,一定要辩论十次,一两次不过瘾。唐宪宗向天下发出了一个信号:大唐有嘻哈,快来diss吧。这个消息,传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耳朵里,他叫白居易。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个手拿保温杯、高龄35岁的老男人了,但是,前一年他才考上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当上了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此时的他,一定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浑身充满干劲。
他润了润嗓子,怼天怼地怼空气,他要开始了。
二
在白居易眼中,不diss,还算什么诗?他写过一篇给元稹的《与元九书》,把所有缺乏diss精神的诗,全diss了一遍。除了《诗经》他看得上,什么陶渊明,不行,“偏放于田园”,就会写农家乐;什么谢灵运,不行,“多溺于山水”,就会写穷游攻略;什么李白,也不行,diss的诗“十无一焉”;什么杜甫,还是不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不过“十三四”。言下之意是,古往今来怒怼一切,只有我白居易可以。
他真的很可以的。在宪宗诏书的感召下,凡是他所到之处,一切看不顺眼的,一个字,怼。他来到长安边上的杜陵,遇到一老大爷,老大爷跟他说,今年灾害重,收成不好,皇上降旨免除田赋,但那些胥吏不管不顾,还是照样催逼啊。白居易大怒,写下一首《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你们这些胥吏,怎么这么凶?!
他在长安大街上又遇到一卖炭的老大爷,老大爷跟他说,太监以“宫市”的名义,把他的炭给抢走了,就随手给了几块布,好气哦。白居易又怒,写下一首《卖炭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给这么点钱,好意思吗?!
作为文艺圈的大咖,怎么能不怼同行。那个时候,不管生前怎么平庸,不要紧,死后家人花大钱请知名写手写一篇马屁夸出天际的碑文就可以了。这些碑文就像是美图秀秀,真人难看不要紧,全靠后期来处理。
他写一首《立碑》,说这些文章,“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真正的名声其实是百姓的口碑,“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之所以说这篇是怼同行,是因为同时代的韩愈,专门干“谀墓”这事,据说一篇碑文能换一套房,白居易明里暗里怼了他。两个同时代的大文豪,生前几乎没什么交情,真正的原因难道是,白居易看不上韩愈的自主创业?
这就是年轻人白居易,他身上长满了按钮,但凡有一点歪风邪气,随时可以触动开关,他立马就蹦跶起来,像个小钢炮似的,连篇累牍
diss,跟世上一切的看不惯不知疲倦地battle。
三
diss一切,不是没有代价的。最大的代价就是——孤独。还是在那封与《与元九书》里,他写了自己的处境。写一首诗,大家觉得不妥,再写一首诗,大家就不高兴了,这首诗,让某某某不爽,那首诗,让谁谁谁切齿。朋友劝我别写,妻子儿女皆以我为非,“其不非我者,举不过
三、两人”。
他的人脉真的很一般,就这个元稹,简直不知道是从哪打捞出来的朋友,真是奇葩。他写一首《赠元稹》:“自我从患游,七年在长安,所得唯元九,乃知定交难。”在长安七年了,白居易在这个人口百万级当时世界超一线特大城市,举目四顾,一个朋友。
当然这话有些夸张,他还是有几个朋友的,其中有一个更奇葩。有个唐衢的人,科举也没考上,却是个关心国事的吃瓜群众。关心的方式居然是——哭。他不像白居易喜欢diss,他看到难过的事,像综艺节目里的群众演员,分分钟飙泪,在那个时代,他以善哭著名。
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唐生》:“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给你几首诗,够不够你悲伤逆 流成河?就这么几个朋友,还都是路人。
四
白居易喜欢diss,是因为他真的好善良。有那么多事,让他极度郁闷,难以麻木,不得不发而成诗。
白居易在尚未进入朝廷、还在当盩庢县尉时,就展现了他玻璃心的一面。这个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催逼田赋,在那个时代经常要动手打人的。他后来写文章说自己“亲自鞭挞,所不忍睹”,结果实在下不去手,办事不力,被上司给骂了一顿。
他后来在苏州任职,官声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刘禹锡写了一首《白太守行》,里面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回复这首诗,却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何乃老与幼,泣别尽霑衣。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我真的没有这么好,你们可以找到更好的。
再后来,白居易自己也成了一老大爷,都快去世了,他却联合一
和尚,疏浚了洛阳的一条常出人命水道。他出钱出力,憔悴不堪,最后留下一句:“我身虽没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寿之将尽,好事做尽。这样一个人,遇到不平事,他怎么能不怼;在中唐的环境里,又怎能不孤独?
五
元和五年,自从元和二年宪宗那个诏书以来,白居易已经怼了三年了。在某天,他登上了长安城郊的乐游原,他巨大的孤独,再也掩盖不住,写下一首《登乐游原望》,其中有几句: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一腔悲凉,喷薄而出。熙攘的街道,如蚁的人群,偌大的长安,仿佛全都成一个渐渐消退的背景板,一片茫茫里,只有白居易形单影只的身影,独立于寂寥的天地间。
怒怼一切,一无所获。这时的白居易,真的好落寞。这样的白居易,真的好迷人。【人物速用】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得高大,又重归默默无闻。白居易的一生有了太多的起伏。他呼吸着封建礼教的气息,一个人,从年少走向衰老;被世俗的洪流压榨的一滴不剩之后,被遗忘在一个沉闷的江边,听着琵琶的旋律,踩着醇厚的酒香,徒有一人,存活在他的世界。
他在那个世界之中流离失所。一阵阵琵琶声,拆除了整个宁静的夜,更是拆除了白居易最后一道防线。声音的波澜渐渐荡漾离去,侵入了白居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也把他活生生从现实拖回了回忆。
回忆,多是些不可信的东西,从未停息侵蚀人们的灵魂的策略。一走一停,刺痛每一寸活着的肌肤。这就是那个星斗陨落的时代,总不会停息。
第二篇:时评类作文
高考模拟金题二:网购时代的信与责(发表于《意林·作文素材》)【名师预测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岳某用手机在某订餐软件上订购了一份外卖快餐,因送餐时间较长,引发不满,遂在该订餐软件王某店铺的评论栏中写下带有辱骂性词汇的差评。店家王某携带菜刀来到受害人岳某住处找其理论,发生口角,王某将受害人打伤。
2.南京市民小董在某购物网站上给男友买了一件毛衣,因卖家发错了货而给出差评。几天后,遭到陌生人拳打脚踢,要求将差评和投诉撤回。
3.广州一女生使用某快车后给司机差评,之后竟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至某交友网站上,司机还配发编造的故事,称该女生是要交友,因此其手机微信不断遭到陌生人骚扰。对以上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名师押题解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及时、互动的优点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日益为大家所接受。然而,我们在享受着网购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遭遇着网购的陷阱与“侵权”。商家低价诱惑、虚假广告、泄露个人信息,一些不法网站、平台,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产品。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差评有风险,打分需谨慎!“一条差评引发的血案”虽然极端,却是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商家骚扰消费者事件的一个缩影。本质上反映的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之时,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传统商业精神是否还需要?该如何继承创新?买卖双方的契约条款与责任该如何履行?网购时代评价机制是否有漏洞、该如何弥补?消费者又该如何依法维权?
一直以来,高考都肩负着“关注时代”的使命,“网购时代的信任危机”既是当下需要考虑改变的现状,也必将是高考的一个热点。这类题目通常常见的命制形式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要注意说理的语气和指向性。
【解题写作方向】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①商家:商家商业精神的缺失:唯利是图,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商家契约意识淡薄、自我维权的方式不当;商家售后服务沟通不畅等。②买家:一些消费者恶意要挟砍价;维权注意方式方法;敢于给差评体现消费者实事求是、有担当,对其他消费者负责的精神。③评价机制亟需创新:一个中差评,往往对中小店铺有极大的杀伤力。差评会直接影响到卖家的信誉,影响店铺的晋级,造成客户的流失。正因如此,网络电商才对差评恨之入骨,避之唯恐不及。④隐私权的维护。⑤网络平台的责任与创新。网络订餐等新兴食品业态的兴起,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第三方网络平台把关不力、无证照商家入网经营、卫生环境难保证、送餐过程随意等监管空白。同时也暴露了网络平台客服响应机制迟滞、市场经理用户意识欠缺、管理责任缺失等问题。⑥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从行政层面,政府对于第三方平台缺乏到位的监管,存在大量的法律漏洞;另一方面,如果仅仅靠政府其实很难管住每一个送餐员和餐厅,规范的细化管理是订餐平台无可推卸的责任。
另外,从解决的方法上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思考:第一,网上订餐平台亟待改良事故反应机制,不能让社会舆论推着走,需要加强注册餐厅和员工的管理培训,增强职工职业素养和法律素质;第二,订餐用户隐私保护机制缺位应当立即重视,如地理位置、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真实姓名等信息完全暴露给送餐单位和送餐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数据屏蔽和定时清理机制应尽快建立;第三,平台应允许用户匿名负面评价,在允许表达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将用户个人安全放在首位。第四,政府与法律及时就位,加强监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素材链接】
1.2016年7月12日澎湃新闻网报道:美国一位安全开发员Matthew Garrett于6月在亚马逊美国网站上购买了一款产品并给予一星差评后,遭到了中国厂商销售人员的骚扰。中国商家销售人员向加勒特请求:“刚才我的老板责怪我,他说如果我不能删除这个差评,他就要解雇我。请帮帮我。能不能请你把差评改成好评?”加勒特对
此的回应是,如果制造商修复了这个漏洞,他就会修改自己的评论。而AuYou的代表坚称,如果评论没有修改,其就会被辞退。一周之后,这位代表再次来信,请求加勒特删除差评,并威胁说,如果加勒特不删除差评,其就要向亚马逊举报,而且其他评论账号也要写信进行投诉。
2.天台报2016年10月31日报道:据了解,上周五,袁女士在淘宝网上看中一双牛皮短靴,原价486元限时折扣267元。综合卖家描述以及其他买家评价,袁女士觉得鞋子应该不错,于是就下单订购了。本周一下午,袁女士收到了快递包裹。因为有事耽搁,等到第三天中午,袁女士才拆开快递,却发现右脚的鞋面有一道很深的划痕。她立即上网与卖家交涉,但卖家坚决称自己的鞋子没有问题,反而质问袁女士为何过了两天才来说,怀疑鞋子破损是袁女士自己造成的,并以此为由拒绝退换货。无奈又气愤的袁女士只能给了对方差评。
以为事情就此作罢的袁女士,再次登录“阿里旺旺”时,发现那卖家因为差评,居然留言数十条对她进行谩骂和诅咒,并要求袁女士对评价进行修改。“作为消费者,购买到不满意的商品,我有权给商家差评,但这不应该成为我受到卖家谩骂和诅咒的理由。卖家更无权要求我修改评价。”袁女士表示,她已经向淘宝网进行了投诉。
3.2016年12月19日澎湃新闻报道:面对日益泛滥和专业化的刷单现象,正在修订的电子商务法拟加强对此管理。12月19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初审的电子商务法草案提出,不得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有偿或者以其他条件换取有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者他人提升商业信誉。草案还规定,不得以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损害他人商业信誉,也不得篡改或者选择性披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记录。此外,草案还规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不得发布不实信用评价信息,不得实施其他违反法律规定以及客观、公正、合理原则的信用评价行为。
【应考佳作】
莫让契约成为一纸空文
随着公民意识的逐渐复苏,公众愈发的重视自由表达的权利,于
是一些网购的网站也设置了评论栏,以供网民对商品,服务发来评论。这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但自从类似“张三因服务不到位以辱骂性言语的差评,遭商家报复”的事件发生后,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之上。
一方面,的确是商家的服务不周引起冲突,而另一方面,买家的侮辱性语言激化了矛盾,以致后来的悲剧产生。有人说,这分明是素质低下加利益驱使酿就了悲剧,毕竟对于一些中小营业店,一个差评就意味着客户的大量流失。这样说不无道理,但我认为在这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契约精神的缺乏,对契约的背叛。
网购之中因为卖家的原因而打差评,以致受到人身伤害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首先是卖家背叛了对产品,服务质量保证的契约引起矛盾,而买家也背叛了自由表达的契约,激化矛盾。熊培云说过:“在公域,我们因互相妥协而保全社会,在私域,我们因互不干涉而保全自身。”双方对既定契约的背叛,对规则的破坏,才是酿成悲剧的罪首。
更可怕的是,对契约的漠视还会拉低定契约者的门槛,令守诚之人受到伤害,却让背叛者大行其道;原本守诚之人为防利益受到更大的伤害,也选择降低道德准线。于是那区区几人的背弃承诺,造成了集体的道德坍塌,信任危机四起,所谓的契约也成为了一纸空文。上述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
“人忍受不了互相为狼的处境,才签订契约,所有成员让渡一部分权利与利益,以谋求更大的资源和幸福。”利用契约所带来的秩序,让整个集体有条不紊地前行,这才是它的根本之所在。因比评论机制的出现,就是为了在平等的前提下对行业事物进行了修正,以警醒心怀叵测的商家。可现在,评论机制却暴露了我们如此狰狞的面孔,可以说愤慨莫过于羞愧。
怎样才能让这一纸空文重新焕发生机?一方面公民也要增强自己的公民意识,最起码要为自己的言行担责;另一方面,法律必须让不法商家及恶意差评者付出必要的代价以维持秩序。当然,匿名评论也是一种保护买家隐私的办法,但终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还是要更清楚契约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否则,一纸空文的悲剧将
层出不穷,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诚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纵有重重障碍,但只要我们坚守信念,迎接大地的将是曙光。
用制度化解差评纠纷
软件订餐带来持刀伤害,网购毛衣遭遇拳打脚踢,网上约车迎来无端骚扰,近年来消费者因网购给差评而屡屡遭受各种报复,既反映了网络时代人与人信任关系的缺失,也凸显了网购评价体系的漏洞和不足。怎样才能让网络商家坦然面对不足,同时也让消费者的“差评权”得到有效保护呢?我们认为,制度性建设是当务之急。
“差评权”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利益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鞭策商家改进产品、提升服务的有效手段。电子商务时代顾客依然是“上帝”,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的质量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当然包括“差评”,这既是对自己权利的行使也是对其他消费者的负责。商家面对消费者的“差评”,首先应该自我反思,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而不是用“呼死你”、“寄冥币”等恶俗报复手段表达不满。
当然,消费者也要有基本的素质和修养,选择适当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以“差评”为要挟砍价,希望吃到“免费的午餐”。
同时,改革网购评价机制,消弭商家心中的芥蒂。一个差评,无论客观与否,往往可以毁掉中小店家几个月的努力,正因如此,网络商家才会如此介意“差评”。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机制,让消费者评价回归客观、理性。比如运用大数据手段将“职业差评师”驱逐出“上帝”的队伍;合理调整权重,让一次差评不致成为商家的梦魇,而不同消费者的“重复性差评”成为鞭策商家的利器。同时,合理确定评价周期,让一次差评不致影响太久,也让商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考虑评价多元化,评价匿名化,真实、全面地反映商品和经营者的状况,避免一个差评搞垮整个网店的。
此外,网络平台和政府机关也要加强监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让消费者单兵作战。杭州市去年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者骚扰或者威胁消费者,迫使其违背意愿作出、
修改商品或者服务评价的,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这种制度性保护举措,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最后要及早建立“隐私保护”机制,防止消费者电话、住址等私密信息“裸奔”情况的出现。这就需要网络平台坚守职业操守,履行契约精神,不以任何商业目的向任何第三方出卖用户信息。同时增强平台的安全性,及时修补网络漏洞,保护好用户信息。同时对“差评”及时进行核实检查,差评客观中肯则追究商家责任,恶意差评,就对买家进行注销账户等处罚。
总之,面对网购差评纠纷,我们要对症下药,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让网购信誉评价双方回归理性与法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消费者的权益才更有保障,“差评”才能成为促进商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利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原创下水文】
赠予玫瑰需掰掉刺
玫瑰虽艳美,但有刺往往令人畏而远之!小卢母亲成为女儿微信好友,却因“总发中老年表情包又说女儿表情包莫名其妙”、“女儿朋友圈发的美食照的菜太油不健康”、“同学送花而规劝女儿先找工作恋爱可放放”让女儿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发觉被女儿“设为分组可见”很委屈。“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对女儿可谓操碎了心,但换来的是如此结局着实令人感喟不已!张小娴在《荷包里的单人床》写道:“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不是天隔一
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诚然,手机微信作为一种重要人际交流通道连接千家万户。然而,再先进的网络技术也代替不了人类心灵真心流淌。手机微信虽近在咫尺,人心却远在天际。小卢妈妈成了女儿微信好友,本心意在加强与女儿深切沟通,但在处理表情包、美食照及同学送花事件中表现“不尽人意”,以致被女儿“分组可见”而深感委屈。于情而言,小卢妈妈对女儿经常“时刻警示”、“指点江山”,天下父母谁不怜爱自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温情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父母如此盛情为何换来子女“分组相见”之痛呢?究其根源,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实为关心过度。想与儿女沟通,却把持不好沟通的尺度,过犹不及反受伤害。于理,干预孩子掐断孩子展现自我火苗甚至阻碍孩子公断事理能力的培养。母亲的“情”有凌驾于“理”上之惑,对孩子的个人生活空间有粗暴干涉之嫌。
当前,社会经济和文明高速发展,人的思想高度自由流动,那种把孩子“含在口里,捧在手里怕摔了”的传统思维和做法已经不合时宜。父母对子女不了解,代沟有逐渐加深趋势。因此,父母在适度疼爱子女的同时,应该顾及孩子切身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选择。“该放手时就放手”,毕竟雄鹰意在高空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自由生存空间,而不是横加干涉。试问,一个连手脚都绑缚着镣铐的人是根本无法舞出美姿的!
或许有人为母亲鸣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责任。于道义而言,母亲所作所为应广为称颂,然而,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无视子女感受而“指点江山”也实在不妥!
推而广之,当今,勇于创业、大众创新正如火如荼推行之际,国家对实体经济实行供给侧改革政策正是给予企业掰掉了刺的玫瑰。这样既能做到急企业之所急,又能去产能保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玫瑰虽美,但我们在赠予对方的同时最好掰掉刺,架好沟通桥梁,酝酿和谐社会氛围,这样于你于我于他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附:立意指导与参考素材 【观点】
孩子角度——要自立自主,不希望父母监督;
母亲角度——要放手,勿溺爱,适当关心孩子,但不要过分。整体立意:勿溺爱,当自主。
【作文素材】
家长适度放手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最近青海卫视在热播的大型家庭亲子秀节目《老爸老妈看我的》,是一档纯纪实的草根宝贝成长见证秀,节目通过纯记录形式展现3-5岁儿童完成“人生第一次任务”的过程。节目通过纯记录孩子在冒险任务中的自立自援,以及明星嘉宾的开放性讨论,从而引发观众对亲子关系、育儿、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重新思考。
对孩子的科学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天下父母的必修课。如何真正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这个社会的有用之材呢?我国有两句警言:“抱着的孩子长不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第一句说的是,孩子长大后心理年龄不能同步于生理年龄的原因,是家长的过度呵护;第二句说的是,在艰苦条件下成长的孩子,不存在幼稚病的问题,反而会出现过早成熟。这正好从正反两面说明:心理年龄的成长与家庭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家庭物质条件改善之快,让一些父母不知所措,似乎要把自己一代所受的艰辛,全部补偿给孩子,似乎唯有金钱可以让孩子幸福。过度呵护,一味给予,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心智的成熟度,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家长要学会适度放手。心肠要硬,要狠!这是一个心态的调节过程。慈母心肠更多地用在观察,发现问题,营造家庭磁场。学会与孩子沟通;智慧的母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堵,而是在于疏,可我们家长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吗?这就需要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提高自身的素质,研究孩子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父母不要白操心,要让孩子学会的是:生存的本领!不吃苦、不受累,不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哪里能取得真经?放手吧!放手,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
第三篇:时评类作文专题
时评类作文专题——《朗读者》
原创 龚瑞峰
【最新速递】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几集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的热情和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道“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正向立意
1、《朗读者》借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去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2、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
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将社会风气扭转作出贡献。
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
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
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时,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
反向立意
1、《朗读者》的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
和商业效益。
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
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国人“读书少”“阅读缺乏”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
优秀主体段赏析
浙江省兰溪一中高三6班 蓝俊豪 真的是“无风不起浪”。人家只是想单纯地创作一栏节目,想与大家温馨地度过美妙的朗读时光,以达到调养心境的地步。这却要硬生生地被推至“挽救国人阅读”的风口浪尖。【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一档节目被承载太多期待的重量,会不堪重负。】退一步说,如果这个栏目是以“挽救国人阅读”为目的而且有机会成功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明年我办个《经济者》提高下我国的GDP,第三年我再办个《英语者》提升下国人的总体英语水平?所以这样看来是不是就显得那些讽刺挺滑稽的?【假设思维和反问思维的运用,简洁有力。】“挽救国人读书少”的问题不是仅能靠一个人或是一个节目就可以完成的,这应该是属于我们整个国民群体的任务和责任。【表态,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就好比是商家通过打广告的方式去促销,去吸引顾客。但是最终的销量有多少还是取决于有多少顾客消费。那么,打广告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打广告相当于在观众心中种下一颗待萌发的种子,某天突然有这方面的需求的时候,就是它萌发之际。他们会想,既然都有实力打广告,想必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是应当有一部分名气的。【类比思维的运用,将这一节目的开设来引导读者阅读,比作是广告效应引导顾客进行消费,非常浅显贴切。】所以《朗读者》就是这么一个效果,在观众心底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并附赠一些文学性强的诗篇和充满励志与激情的人生之路。这样,即使未能燃起奔跑于阅读之路上的斗志,却也能点亮心中那盏阅读的明灯。【最后再次重申《朗读者》的意义与价值。】
佳作选登
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 浙江省兰溪一中高三7班 郭嘉俊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人们也许早已忘却了“文化”这个词的真实意义。而《朗读者》的出现,无疑为日渐模糊的文化世界添上了一笔清晰的色彩,以“朗读”这一古老而又寻常的形式,减缓了人们忘却的速度。
但是,这剂良药,恐怕只治标不治本。诚然,《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能够以一种简单而不失雅趣的方式,对国人的阅读兴趣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实是它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其拥有如此高的口碑的原因。但是,它也仅仅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朗读者》势必存在着它的舆论性与为收获收视率而展现的“名人效应”。尽管请一些名人做朗读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一种逢场作戏的表演效果,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那些名人,在台下的时候,是否也如台上那般痴迷于阅读?这是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因此,“名人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蒙蔽性甚至欺骗性。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证明不了太多东西。
其次,正如上文所述,《朗读者》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因此还存在着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追捧,可能只是出于新鲜感,或者说一时兴起。但《朗读者》带来的文化效应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的文化社会,“快餐式阅读”盛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把《朗读者》也当做是一种“快餐”来对待呢?捧起书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在于要“捧得住”,让自己不只因为“一时兴起”才拿起书本阅读。《朗读者》这股清流,对国人不爱阅读的现状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热爱阅读的人无需节目的推动;而不爱阅读的人,很难通过几期节目就改变他们的习惯与阅读取向。
所以,可以说《朗读者》造成的文化冲击只达到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需要的是国人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而这种觉醒是要建立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生存状态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在这之前,恐怕一切外力的推动作用都
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第四篇:最新时评类作文材料
作文阅读材料
“观祖国大好河山,显时代青年风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首先概括材料内容:面对小明和几个朋友高三毕业暑假旅游在地点上分歧,你的建议是什么?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选边站的意识,具体明确地给出建议的去处。第三,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考虑到小明等人的身份与出行时间,在行文中要体现出建议的意思,不能仅仅是自我态度的呈现,观点的展示,而缺少建议的成分。第四,要结合具体的景点阐述建议的理由,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①自然圣地。
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感受自然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自然美景能给予人无尽的宝藏,让精神丰润起来;自然不仅是这个世界原色的缔造者,是数以万计生灵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灵魂的皈依之所。自然的清新、安静、舒爽、自由、真实…
②历史名城。
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历史古城经受过岁月的雕刻,时间的淘洗,斑驳的城墙上刻满的是历史与文化,是传承与悠远;可以倾听历史的心跳,可以感受人事的变迁;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修身养性,鉴古知今;可以感受古意盎然,可以遥想时代兴替,还可以怀想悲欢离合。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③繁华都市。
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心酸与血泪、奋斗与拼搏、荣耀与失败…;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发展变化、繁荣进步,从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科技发展、法治建设、…;以及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④异国情调。
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文化、别样的习俗,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范文01】
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旅游,有人想感受异国情调,有人欲领略城市风采,亦有人欲投身自然。在我看来,其虽不失为良策,但何妨借此机会去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呢?
历史名城的青砖碧瓦,该承载着怎样的人事啊。
可还记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的京口北固亭?想当年,金戈铁马壮;可还记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那座萋萋空城?想当年,龙盘虎踞雄;可还记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平常百姓家”的那一尾乌衣巷?想当年,秦淮歌舞艳;可记得“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想当年,春风十里扬州路。如此之景,除了历史名城,又能往哪里去寻呢?只有在这样的历史名城,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浓厚的文化沉淀,什么是沉厚的人文情怀?
访古探幽,除诗中的景,我们更应领略诗中的情。
不走进那雨巷听听那雨打芭蕉的声音,又怎么领略那红尘女子独守空阁的孤寂呢?每一座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来过无数的人亦发生过无数的事。当你立于那一面青砖碧瓦的古墙前和一扇雕花漆红的大木门后,思绪便自然而然地开始翩翩起舞了。谁曾在此处生,又在此处死呢?谁曾在此处爱过,又在此处放手释怀呢?不亲临一座有历史的都城,以上种种都是无从体会的。在这样一座老城,每一片瓦都是有情感的,每一块砖亦是有温度的,这就是积淀,是无从模仿的专属记忆。
诚然,体验异国风光和探访大都市抑或是走进大自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哪一样能比徜徉在有厚重历史的古城更有韵味呢?异国风光固然美丽,但那毕竟是异国他乡;大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神往,但充斥着是更多的是现代的嘈杂和喧嚣;大自然的静谧固然让人放松,但当代青年需要的更多是文化的滋养与传统的熏陶,更何况,细雨滴落在空调机上发出的单调声响是无法与雨打芭蕉绵密的声音相媲美的——不然为什么叫听雨呢!纵身于自然享受自然风光,但缺了人间的温情,自然又是否会显得有些冷清了呢?
在这样一个为数不多的长假中,选择去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何妨去看一座老城,观一处古迹,慢慢去品味每一座古殿的巍峨,每一条古巷的幽深,每一面古画的山水诗意,去感诗中情,去品画中意,去探城中事,此乃人生之幸事。
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行文畅达的议论散文。亮点有四:其一,开篇点题,观点明确,毫无拖沓之感;其二,大量古诗词的引用与古城古迹契合无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味道;其三,善于描述,笔端带情,
文章有画面感,具体形象;最后,能对比说理,辩证地突出了自己观点。
【范文02】
来场贴近社会的旅行
异国风采,都市魅力,自然圣地,古城探幽„„一次积极的旅程,势必能开拓眼界与胸怀,拥抱不一样的世界,但在高三即将升往大学之际,窃以为,无论去何处,都应进行一次关注与贴近社会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在于开拓眼界,也在于沉淀自我。一次领略繁华都市的旅行,或许能丰富阅历,沉醉于荣华的狂欢之中,但在这盛宴般的旅程中,内心会感到空虚与自我的迷失。而这个暑假是纯求学之路到接触并进入社会的结点,势必需要一颗沉稳而安定的内心。沉淀住自己,将心态放低,方能在踏入大学乃至社会时投入学业,抵住凡尘俗华的诱惑而坚毅地在人生正轨上前行。
而沉淀自我,需要的将是一场贴近社会的旅行。许多年轻人在进入鱼龙混杂的社会后无法适应,是因为手高眼低,对未来、对远景持着不切实际的虚妄幻想。而这般幻想,就是因不了解、不关注社会实际而产生的易碎的泡沫。关注、贴近社会,并不要求在旅行中过最艰苦拮据的生活,而是去关注旅行中所见的社会现象,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判断与解读。去了解这个地方的人为什么抛弃了一些传统而保留了另外一些习俗,去明晰孩子们、老人们“留守”的原因,去记录共享单车的利弊。发现旅行中美好的闪光的善,也要发现旅行中不一定光明的无奈。这样关注、贴切社会的旅行,丰富的是对大众的认知,对自己现状清醒的认知,从而将心沉淀下来,持着敏锐而警醒的目光进入大学生活。
一场关注社会的旅行,不仅能让内心沉淀,让灵魂安定,或许还能从中探求到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升华,来自于对自我、对社会超脱的认知。三毛在失去荷西后,徒步撒哈拉沙漠,拥抱饥民的儿童;木心锒铛入狱释放后,游历人间百态,看尽世间沧桑;海伦凯勒在周游世界演讲时,不忘关注每一个与她同样生来不公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都在
旅行中去观察,去关注,去贴近社会实际,从中找到自己更高一层的存活的意义:用文字释放灵魂。于是,三毛的文笔大气与释怀,木心的笔锋细腻而尖刻,海伦的文字坚毅而光明。拥抱这世间万象,体会这真实社会,或许能找到为自己、为家园、为社会贡献的意义,在旅行中得到灵魂的升华。
一场关注、贴近社会实际的旅行,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次体验。它可以成为沉淀自我的镜子,可以成为省察世间的窗子,也可以成为价值升华的阶梯!
点评:
本文思想深入、论证清晰,亮点有三:其一,独辟蹊径,跳出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择(国外、大都市、历史名城、自然圣地),另立新意,提出要进行一次关注与贴近社会的旅行。其二,逻辑清晰,层层深入,强调贴近社会的旅行在于开拓眼界、沉淀自我,在于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其三,精心裁剪素材,三毛、木心、海伦的事例简洁得体,使文章充实丰厚很多。
【范文03】
纵情游历,横贯山水
亲爱的小明:
好久未见,近安?听闻近日你有困于选择毕业旅行的目的地,在中外、自然和历史文化各具特色之地犹豫。依余鄙见,纵情山水乃是不二之选。
美好的自然风光构建出多彩的世界。造物主利用物理和化学原理造就了万千美景,值得人细细品味。立身于中原,北方有游牧民族发源之地,千里茫茫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向西是通往西域的大道,葡萄美酒,漠漠孤烟,长河落日圆之景方可收入眼底;往南是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自然风光属各类湖泊最佳,洞庭湖心,鄱阳湖畔,于此体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道理;东面是汪洋大海,母亲河注入此地,万千的感慨尚可化作一滴水,顺着黄河向东逝去。祖国的富饶建立在这东西南北之上,你不妨去看看,这承载着我们祖国大地最原本的模样。
自然是造物主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类的文明就是巧妙地产生于此。自然是神秘的,它吸引着陶潜采菊田居;自然是富有的,它收纳这无数的绮丽瑰宝;自然更是伟大的,它教会人们毁灭是为了创造。自然圣地,其圣不在于眼中尽收的美色,而在于一次又一次演绎着最根本的人生哲学命题。苏轼望着山间之明月,抚着江上之清风,得出了物我共存的结论。大自然用几十亿年的时间打造出惊艳世人的九寨沟,却用一场地震毁灭了它。而毁灭则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啊。自然圣地之圣,在于此。你我正处于成年之际,无数人生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思索。自然是伟大而神秘的,年少的我们,更应尽其所能去感受。
选择自然圣地纵情山水是还考虑到这次旅行在高考之后,在自然山水之间游玩能使精神得到抖擞,使从高压中释放的心灵得到安抚。木心曾言:“活在自然美景中,人就懒,懒就善。”让身体感受大自然的拥抱,让心灵享受大自然的安抚。
以上都是王某的一己之见。选择游玩自然山水,纵情自然圣地在于身,更在于心。自然之妙,非吾辈用几行笔墨可数尽,还望亲身用心体验。若是我的意见被采纳,我将感激不尽。
若无琐事,我就在此搁笔了。此致
敬礼
小王
点评:
本文亮点有三,其一,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便于展开行文,更便于建议说理;其二,文章视野开阔,思考深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方位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壮丽,瑰伟富饶;其三,由自然到文化,由山水到人生,文章不断走向深化,把自然圣地美丽神秘与人的关系阐释的淋漓尽致。
第五篇:最新时评类作文材料
作文阅读材料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九大结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围绘就。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小张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王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都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惩费劝学习了。”
小李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是到高处越是不敢松劲。”小赵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刘说:“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前面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我们不能辛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范文01】
青年有担当 国家有希望
从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起,每年的5月4日我国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纪念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更是为纪念在这场运动中发挥重要先锋作用的青年群体。如今的青年群体虽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但应谨记先辈们的努力与付出,更应该承担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纵然时代环境改变,品格却应与五四时期青年才俊一脉相承,少点浮躁,多点儿承担。青年人想要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青年应该无畏。勇气是承担责任的重要部分,没有勇气的人难以担当重任。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无所畏惧,面对国家利益被出卖的局面,毅然与北洋政府、帝国主义抗衡,这是怎样的勇气啊!当代青年人面对安逸的环境,很多已经没有了勇气,在家靠父母,无所事事。青年人的勇气,是面对不平之事仗义执言,是面对不公之事直抒胸臆,以五四青年节为出发点,唤醒青年人的勇气,这是国家发展的持续动力。
其次,青年应该友爱。友爱和团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凝聚力,团结友爱应从青年人做起。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团结的现象,这导致西方国家、日本,对我们国家不断地侵略,就是抗日
战争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仍有许多人出卖国家、背叛同胞,这导致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人民颠沛流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团结起来驱逐外侮、打倒反动派,才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了。如今,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团结一心,为中国发展做出努力。友爱的前提是有爱,青年人的心中该是充满“爱”的,对父母、对家庭、对职业、对国家,青年人心中有爱,国家就能更好地发展。
最重要的是,青年应有担当。周总理自青年时期起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担当,当代青年人也该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
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希望,国家的发展就有了光明;青年人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本题所给材料列举了多个中学生的观点,小张的观点主要展示了国家发展蓝图,话语中表现出对未来实现现代化的的憧憬和喜悦,还有隐含的感恩思想。小王的观点显然不够正确,进入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不用劳动,而是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写作中要对小王的观点进行匡正。小李的观点是正确的,十九大提出了宏伟蓝图,中国能不能实现现代化,未来几十年是非常关键的,美好明天需要我们继续奋勇拼搏,需要我们努力付出,小李的观点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小赵的观点也是偏颇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也都无法摆脱时代的裹挟。作为青年学生,要积极主动地理解、把握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小刘的观点是正确的认识,也是高境界的认识,体现出了青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家国情怀。写作中可从赞成小刘和小李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反驳小赵和小王的角度立意。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
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02】 燃蚕炬之火,扬奉献之美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中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使命。”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卜,无疑是处于生命年富力强之时,面对就业,选择外企公司,创造优秀生活不难;实现创业梦想,听从内心选择也不难,难的是担当起教书育人,改变贫穷的家乡乃至社会使命。燃蚕炬之火,秉烛铸民魂,扬奉献之美,应是小卜最幸福的选择。
回乡教书,传播知识,选择的是一份艰苦,但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希望,体现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乡村特级教师”常春元,本可以在稍发达的城镇当上舒适的老师,但当却毅然决然地回乡教书,将每月为数不多的工资积攒起来给孩子增添课外书,在漫漫的山路中实现人生价值;坚守西藏的李老师,每月只能跟儿子视频通话,却始终坚持在露天简陋的教室里“一支粉笔系国运”。他们都如“俏也不
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寒梅,默默奉献,用无悔的坚守对使命作出最贴合的注解。
回乡教书,实际是走进基层,达情近人之举,是以微薄之力托起大事业。这样的选择,不只在瑶寨,更在新疆,不只教师,更在基层村官。“如果我死了,请把我埋在沙地里,不需要墓碑,只需要栽上一棵树。”改革开放以来,对驻守新疆干部的感谢,变成了死后栽树纪念的传统。六十年来,天山上的树木蜿蜒成林,传唱着戈壁沙漠精神的颂歌。那些无私的援疆干部,难道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他们只是选择了基层,择了付出奉献,用青春铺设民族团结复兴的大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小卜面对就业的无限可能时,走上三尺讲台的那种可能却是最美,耕耘之中获得最甜美充实的果实。正因如此,退休的外交官无悔地选择贵州支教的可能,担起传播知识的使命;法医杨剑选择了驻守边疆的可能,托起维护和平的使命;县官尕布龙选择了成为“牧民医生”的可能,撑起促进团结的使命„„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有这么一段话:“文采过人者众,难得的是见识;见识明辨者众,难得的是态度;态度务实者众,难得的是心地,心地温暖,更需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方是治世济人的书生。”愿年轻的小卜,怀着一颗温暖赤诚的心,走向家乡,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瑶寨,走向未来,人生价值也因奉献的可贵得以提升。【解析】
本次写作的范围应该围绕“小卜的就业选择”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小卜的个案出发,透视大学生就业背后的价值选择。但不能脱离小卜就业选择本身,泛泛而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小卜的就业选择”,此处指的应该是材料中的三种选择,即回乡做老师、加盟外企、创办服装设计公司。
为什么只有这三种呢?
因为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后面是句号,就意味着目前小卜只有这三种选择。作为写作者“你”,给小卜提的建议必须建立在这三种已有选择的基础上,不能脱离这三种选择“另起炉灶”。比如考生可以在这三种选择中任选一种,也可以两两搭配甚至
三者结合,甚至可以在就业顺序上进行创新建议;考生也可以在理性分析三种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就业建议;也可以适当拔高,围绕就业的价值选择问题提出建议。
但有几种情况需要避免,一是抛开材料中的三种选择,给小卜提出了其他选择;二是过度拔高立意,写成“坚守本心”“尊重内心”“理性选择”等等立意,忽视了“小卜的就业选择”这个具体问题。既然是“建议 ”,写作者就要有强烈的主观意见,不能进行客观现实性或规律性分析,例如分析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困境与心态等等。建议,是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的。既然是主 观倾向性,那就既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三人称建议的语体,也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你应该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建议的语 体,比如书信体等。
主要角度:
(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2)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专长、个人价值等关系。(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意参考:
1、美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排第一? ①多元文化强国——国力是根本; ②经济强势带来文化强势——国力是根本
2、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榜上有名?
①文化本身:经典文化魅力永存—— 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
②经济发展: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传承文化,传递文化
3、中国美国文化特点比较反思
①排前两位:现代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 ②褒中抑美:文化更需深沉;文化要回归;
③扬美抑中:让文化与时代同行;文化的延续在于创新
【范文03】 我为传统文化符号而骄傲
近日,外媒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国家,中国荣列榜中,与美国分居前两位,与美国相比,我国文化代表符号更为传统和更具历史文化内涵。在我看来,在瞬息万变的历史文化潮流中,我国以传统占居前列,实属难能可贵。
我为中国能有如此文化符号而骄傲,因为这背后,代表的是悠悠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汉语,世界上仅存的延续至今的古语言文字,长城,两千年前的伟绩依然屹立不倒,唐帝国,大唐盛世也依旧令人称道幻想。这一切,倘若没有我国千年文化底蕴,又何能存在?反观之美国,今世人熟识的不乏现代新兴产品,以之为文化符号,也正是百年新兴国家的“无奈”,他们缺少文化的厚重和沉淀。而我国以传统为文化符号登榜,当之无愧,令人骄傲自豪!
我为中国能有如此文化符号而骄傲,因为这背后代表着是现代中国对文化传承的不懈努力!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历史潮流轮番更 替,多少曾令人叹赏的文化符号消失在历史的海洋中。古巴比伦的磨灭,玛雅文明的沉积,而今中国,却仍以千古文化自信于世界之林,离不开我国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曾被多少国家以现代化的“理由”而被迫打返,而我国在不断加紧现代化的进程中,仍能保护传统,不泯灭于世,已实属不易,更何况以文化自信为力量之源,加紧文化建设?世人谈起中国文化,离不开孔子,其中必有我国推动孔子学院全球设立的功劳;谈及京剧,也离不开我国坚定申遗对它传承发展,若没有坚持传承传统,世人所知晓的也必将被淡忘!如今鲜活存在着世界人民脑海中的“中国符号”,是中国传承工作的竞争与成就。以传统文化符号登榜,我为中国而骄傲!
成绩骄人,但我们仍得反思!为何美国以区区百年文化,登顶文
化大国榜首?是创新,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而落后他国一步。“传承文化”是我们坚持的道路,“推陈出新”也是我们不错的选择,若能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加入新时代的元素,或许,展现于世人的文化符号将更具新意和引人注目。也唯有此,我国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为中国辉煌而骄傲!
【范文04】 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新闻周刊》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网友的投票中,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中美居前二位。这是对我国文化事业的极大鼓舞。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是汉语、长城等传统文化符号,而缺少中国当代的文化符号。这提醒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创造新的当代文化。
要想创新、创造当代的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文化符号还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沃土。我们要汲取先人的实践经验,从而进行创新。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丰富和完善。将其成为支撑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力量,成为民族自信的来源。一个国家只有对其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才能创造更灿 烂的文化。其次,要创造当代的中国文化,可以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美国致力于发展金融产业,由此催生了华尔街的文化符号;美国致力于发展体育行业,由此催生出了NBA;美国致力于发展快餐行业,由此催生出了麦当劳。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创造本国的商业文化符号,要“独辟蹊径”,满足国人的生活需要并加以创新。中国的商业文化符号也正在被创造。
中国为了环保出行创造了共享单车,由此催生了“共享经济”,中国的移动支付,让中国的外卖产业成为文化符号,中国致力于满足国人的出行需求,创造了高铁,如今中国正在以“中国速度”创造和发展着当代的商业文化。
最后,丰富我国当代文化符号,还可以从外交入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重要。美国和法国恢复
外交关系后,法国赠送美国“自由女神像”由此成为了美国符号。而中国要创造外交文化符号,不能依靠别国送,得自己造,中国正在发展“一带一路”,发展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外交关系,未来“一带一路”必定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符号。中国的外交文化符号要自己“造”。
因此,我们只有继承传统,革故鼎新,才能让中国当代文化成为文化符号,为我国文化符号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