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百男)
相机的故事00哈苏相机六十年00
以生产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它原本是一家经营杂货、服饰和画像材料的小商店,1887年开始经营摄影用的感光材料,1908年成为美国柯达公司在瑞典的总代理。而生产相机,还是从维克多·哈苏开始的。
1906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的维克多·哈苏,青年时代曾热衷于鸟类摄影,并对当时市场上的徕卡、康泰时、格拉弗莱克斯及禄来等相机耳熟能详。他的梦想就是制造一台“可以更换镜头、胶片盒和取景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空军从维克多·哈苏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对先进的相机设计思想,便向他订购侦察用的相机。为此,哈苏于1941年制成了第一台航空相机――HK7型,并随后为陆军设计制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机。在1941年至1945年间,哈苏公司交付瑞典空军和陆军使用的相机共有36台。
诞生于1948年的哈苏首台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1600F,标志着哈苏相机开始进入一般摄影领域。它可靠的性能和优异的成像质量不仅很快受到专业摄影师的青睐,而且引起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重视。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首航月球,那张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苏相机拍摄的,哈苏相机从此更是名声显赫。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最早采用镜间快门,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它的外形设计几十年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如今,它的品牌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一、 早期的F系列相机
1948年10月6日,是哈苏公司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首台哈苏中画幅单反相机1600F(图1)在美国纽约上市。哈苏首创的组合式结构,高达1/1600秒的快门速度,均使人们赞叹不已。1600F采用金属帘幕快门,机身右侧旋钮可向外拉出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调校快门速度,向里缩回往前转即是快门上弦及连动过片。(可卸式后背与机身连接点有齿轮联动)镜头与机身接环无任何机械接点。需全开光圈调焦,否则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须再收缩光圈至预调级数,否则会曝光过度。1600F的缺陷显而易见,尤其是高速快门精度不高。维克多是造诣很深的摄影师,自然明白这些缺陷会带来什么。以后的许多年里,他悉心致力于改进。1953年出品的1000F(图2),最高快门速度降至1/1000秒,快门速度旋转调节由双向改为单向,快门精度与快门旋钮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 超广角S系列相机
单反相机广角镜的像差与畸变校正是个技术难题。当时由于非球面技术尚未开发,光学修正遇到了更大的局限。而哈苏则另僻蹊径,采用旁轴取景,舍去了反光镜,则能使镜头后镜组能更近地接近焦平面,这样使畸变校正的效果十分理想。1954年哈苏发布了基于这一技术的SWA广角型相机(图3)。这台旁轴取景、机身极短的相机,将视角极广的38毫米镜头固定于机身(相当于135相机的22
毫米左右焦距)。SWA的成像特别明锐,解像力极高,没有线性变形,层次丰富,其影像质量能与当年4×5座机的广角镜相媲美。SWA相机在1954年的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大出风头,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SWA的C镜头在1982年改换成CF镜头,机顶水平仪改设到取景器内,改型后称为SWC/M型(图4)。后来的最新型号被称为903SWC,售价高达46000元人民币,是哈苏唯一的一款固定镜头的中画幅相机。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干”503型
1957年,是哈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哈苏500系列的首台相机500C率先采用镜间叶式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尽管最高快门速度由1000F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门精度及快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首次实现的全程闪光同步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实在是一个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首创的镜间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是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摆脱了对焦、拍摄收放光圈的繁琐操作程序。500C开创了500经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苏占领中画幅相机滩头阵地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它使哈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平心而论,500C尚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取景器不够明亮;焦长大于150毫米时,取景器未能显示整幅影像等等,但这些终归是瑕不掩瑜。1970年500C/M型,对焦屏改成了可换式;1982年CF镜头取代了C镜头,使500系列更趋成熟。1988年的503CX(图6)取代了500C/M。这是500系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干——503系列的第一代相机。503CX首次采用“镜后焦平测准闪光灯曝光系统”(TTL),并引进了美能达的Acute Matte-D型对焦屏技术,使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同时推出的专业闪光灯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苏机械相机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503CX仍继续改进,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机型503CXⅠ(图7)问世,其特点是:
1、加大了快门按钮的直径,使手感更柔顺,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门锁钮,以免操作中无意锁上快门。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转曲柄为可卸式E型曲柄(这是503CXⅠ能安装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则不能的关键所在)。
3、机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机身座部新增一个3/8英寸螺丝孔,兼备了对各种三脚架的适应性。并增设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机身受损。
4、503CXⅠ机身增设的接座,可容纳6×4.5及全景片幅的挡板。
哈苏公司1996年又推出503CW(图8),它的出现使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该机首次采用滑动反光镜系统(GMS)。每次快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约3毫米距离,从而使配用焦距长于150毫米的镜头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503CW配用同时推出的CW卷片器,有以下拍摄模式:S-单张拍摄;C-每秒0.8幅的连续拍摄;M-多重曝光;RC-遥控拍摄。10米内的红外线遥控对于微距摄影,非常实用,是机械相机具有开拓意义的一种改进。503CW还有反光镜预升功能,使用RC模式时尤为方便实用。在配用CW卷片器后,对于手持拍摄来说,由于右手握持承担重量,同手食指释放快门,减轻了释放快门的手震。CW卷片器的开发,使503系列步入颠峰。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就机械相机而言,电动过片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它能使摄影师全神贯注地注意被摄体的不断变化,争取拍摄时机抓住精彩瞬间。早在60年代初,
哈苏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几经试验,首台500EL(图9)于1965年推出。500EL是在500C的基础上增设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1.2张的自动过片。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国宇航局的重视,后来被选定为太空机型。除了哈苏性能可靠,像质优异,EL机型更适于宇航员戴着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首航月球,那张载入人类史册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苏500EL/70型相机拍摄的杰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对焦屏可选择更换;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则改用了美能达Acute-Matte对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镜(不同于GMS)使得装用长焦镜头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1996年,CW电动卷片器面市后,503CXⅠ、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实现电动过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优势正在失去。哈苏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换数码后背,配用哈苏IR遥控器,又能进行遥控拍摄。哈苏555ELD顺应了数码摄影的发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摄影界瞩目。
五、500系列的“枝干”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年的500C/M改动不大,但由此分枝——503CX是“升级版”501C是“同级”的改进型(1994年出品)。与500C/M相比,501C的机身没有上弦/快门释放指示窗。快门前转曲柄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适配CW卷片器(这可能是哈苏公司故意设置的“身价”分级)。501C的最新版是501CM(图10),采用了滑动式反光镜系统,套机配置的标头是CB头,在镜组上比CF镜头略有简化,并省略了“F”挡,但哈苏公司称“CB系列的镜头相当于CFI及CFE系列之镜头,有CF镜头改良后的种种质素及使用叶式镜间快门。”与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个哈苏中画幅体系中性价比最高的相机,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机之一。
六、 新的2000系列
本世纪70年代,相机开始朝电子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潮流,哈苏公司作了很大努力,但同时又不愿放弃原始设计的概念。1977年发表的2000FC(图11)正是这样的一种“矛盾”机型——虽增设1/2000秒的电子焦平快门,基本框架却还是不落窠臼: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是,装卸后背时金属帘幕快门极易受损起皱。(现在的基辅88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哈苏公司接到用户投诉后,迅速作出改进。2000FC/M就是后来推出的改进型。巧夺天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后背卸除机身的刹那,快门帘会自动缩回机身,帘幕就此免遭其损。
2000系列的主要优势还是来自配套镜头。当时卡尔·蔡司为其配套的被称为“F”的镜头,均是全新设计,拥有更大光圈的优势(除标头外,较同型号的“C”镜头要大一挡光圈)2000型同时又能兼容C系列镜头。后来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电动推进器,2000型的发展就此终结。
七、哈苏的200系列
经过2000型的探索,哈苏公司在相机电子化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后来真正迈入电子化奠定了基础。205TCC(图12)是哈苏电子控制焦平面的第一代顶级相机。为了配合多种调控,机身、镜头、后背均是全新设计。新设计的镜头内
置测光数据库,并在接口处设有四个电子接点,用于讯息交流。205TCC及其配件都以双蓝线为记,并有TCC以作识别。205TCC拥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门速度,精度极高。点测光的测读面积是整个影像面积的1%,且光敏感应元件完全不受外来杂光的干扰。测光系统有20EV光值的测读范围。205TCC具有多种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个别设定程式。它有自动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对比模式及区域测光模式——都可预定光圈由相机自选快门速度配合自动曝光。手动调校,也与测光系统连动。同时,205TCC能够适配哈苏F型电动卷片器,实现每秒1.3张的自动过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简单型,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唯一的优势是能够使用大口径镜头及能够加装F型电动卷片器。203FE同样拥有区域性测光系统,其机身价格低于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性价比最高的一台相机。与哈苏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别仅是最高快门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202FA许诺低价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苏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图13)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顶级相机。较第一代顶级机205TCC相比,其重大进展首先表现在程序化测光区域定位、程序化闪光灯输出及程序化电动输片自动包围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变量为1/4挡。
205FCC的快门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宽到34分钟——1/2000秒;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最长曝光时间为90秒。新的自拍装置与反光镜预升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在使用C或CF、CFI镜头时指示测光数据。自动测光表能控制快门速度的范围是90秒——1/2000秒,轻按快门钮即能储存当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称得上多才多艺。它的分区法测光非常实用。分区法测光功能即是通过1%点测光,测得任何部位的读数,将其锁定,即表现为中灰区,再通过按钮,将其转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该部位在分区法中应当属于哪一区,利用差别模式作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205FCC扩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有现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八、 特殊用途相机及最新35毫米双制式相机
哈苏的配套镜头中,虽拥有CFI 120毫米f/4和CF 135毫米f/4两只微距镜头,能拍出大至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广告摄影。于是哈苏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FlexBody这首台特殊用途的中画幅相机。
FlexBody的机身置有伸缩皮腔,适配镜头是哈苏原有的镜间叶式快门镜头(C、CF、CB、CFI、CFE),同时亦适配哈苏原有的配件。机身重量为1400克。对于哈苏相机的老客户,只要购置一台机身即可。
FlexBody能控制景深并能作15度的移轴,但移轴后,因镜头像场的不足,画面像质难保(主要是边缘与中心相去甚远)。于是,哈苏公司在1997年推出特殊用途相机的改进型ArcBody(图14),配用4×5寸像场的罗敦斯得镜头,解决了这个难题。ArcBody的机身能适配哈苏后背及取景器,但前机架的四爪插刀卡口,使原有的镜头不能装上ArcBody。
ArcBody适配的镜头均设有镜间快门,快门速度1-1/500秒及B门、T门。镜头上固定有一根坚固的红色快门线。配合哈苏PME90后,能增加ArcBody所缺少的内测光功能。与FlexBody相比,ArcBody作15度移轴后,仍拥有出色的像质,但非兼容哈苏原有的配套镜头,使其适用范围大打折扣,成为更“专业”的特殊用途相机。
哈苏的宽幅双制式相机Xpen,于1998年科隆世界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推出,是哈苏首台35毫米旁轴相机,很快在专业市场上再次引起轰动。笔者曾撰写《双制式相机新概念》一文介绍这款相机,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历经半个世纪的演绎,哈苏相机终于形成上述的几大系列。至今仍在生产的尚有以下几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广角、特殊用途及宽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苏尚有两台从事测量摄影的相机:哈苏MKWE和MK70(图15)。哈苏就此拥有了全球最为庞大和最为完整的中画幅相机体系,占有了中画幅相机的“半壁江山”。
1978年,维克多·哈苏辞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机王国,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
00莱卡相机
00
著名的莱卡相机是德国莱茨公司生产的。它以结构合理,加工精良,质量可靠而闻名于世。20世纪20-50年代,德国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机王国的宝座。莱卡相机也是当时世界各国竞相仿制生产的名牌相机,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间,莱卡相机已经相继研制出了2型、3型相机。与此同时开始转换研制G系列的1G、2G、3G相机。其中2G相机仅出了15台,而且这15台相机还没有在市场上销售过,也没有独立编号。因此莱卡2G相机成了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精品。1954年M系列开始生产,它是G系列的改良品,到目前为止,莱卡M系列仍在出新产品。莱卡相机的特点是坚固、耐用、性能好,因此它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莱卡相机成了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与民用莱卡相机不同的是军用莱卡相机一般在编号的后边再带一个K字母。莱卡军用相机一般是白色、黑色、深灰色和草绿色。直到今天莱卡相机仍然是相机收藏中的佼佼者。
00
现在的莱卡相机也同样进入到数码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莱卡M8和M9。00 莱卡M8是一款数码旁轴相机。外型上看,绝对的复古,M8镁铝合金的机身,手感很好,机身背面采用了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没的说。这款相机采用了一枚柯达所生产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万像素CCD感光元件,镜头卡口兼容具有能够识别6位编码功能的莱卡M卡口镜头(焦距在16~90mm的莱卡系列;1954年后出厂的所有21~90mm6位编码镜头);无6位编码M
系列镜头,卡口倍率相当于35mm胶片照相机的焦距长度的1.33倍,可以选择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汗一个。快门速度1/8000秒-32秒,B门: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 2500,机身不带有防抖功能。存储方面支持SD/SDHC卡,电池标配了一块3.7VDC/1900mAh的锂电池。00
M9延续了莱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外观改变不多。其机身采用柯达研发的23.9 x 35.8mm的全画幅CCD传感器KAF-18500,像素数达到1820万,传感器在周边微透镜的设计上与M8的传感器类似(周边微透镜偏向传感器中心,如此一来便可获得更好的周边成像表现)。并且采用了双影像处理器。00
莱卡M9镜头兼容性与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发布的21-90mm焦段镜头(数码或者非数码)均可支持,而且通过转接环还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换式镜头。与M8一样,M9亦无低通滤镜,但是Leica官方声称,M9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滤镜来解决偏色问题。同时,还支持TTL侧光。00
M9的机身顶部没有M8那样的模拟计数器,机身背后采用2.5英寸液晶显示屏。该机的感光度范围是ISO160-2500,并且莱卡将为其提供全新的降噪技术以提升高感光表现。00
M8
2006-09-15
黑色
主要规格指标
型号:
发布日期:
00M9
2009-9-9
M8.2
2008-9-15
银色
黑色
18 x 27
厂家推荐价格:
外观颜色:
影象传感器:
有效像素/总像素(MP):
影象大小:
镜头倍率:
存储格式:
灰色
黑色
23.9 x 35.8
18.00MP/18.5 10.30/0.00MP
5212 x 3472
1.0
DNG
JPEG
SD
SDHC
手动、自动
3936 x 2634
1.3
RAW
JPEG
SD
SDHC
自动
存储介质:
镜头操作:
感光度:
SD
Auto160-2500 Auto160-2500
35 & 135 mm
28 & 90
24 & 35 mm
mm 28 & 90 mm
50 & 75 50 & 75 mm
mm
对焦框:
Frameline优化: 1.0m
DNG格式:
色彩滤镜:
压缩
Adobe
RGB/sRGB
0.7m
压缩
2.0m
sRGB/Adobe RGB/
ECI RGB
测光:
测量快门叶片上灰色带的中央重
点测光
3/5/7 images,
无
0.5 - 2.0 EV
电子控制式金属纵向快门
曝光补偿:
快门:
快门速度(s):
闪光同步:
连续拍摄最高速率(fps):
32 ~ 1/4000 32 ~ 1/8000
1 / 180
2.0
1 / 250
2.0
10 最多拍摄张数: 8
自拍设置:
白平衡:
取景器:
LCD类型:
关闭/2秒/12秒 2秒/12秒
Auto, 7 presets, Auto, 6 presets,
Kelvin, Manual Kelvin, Manual
0.68x
LCD蓝宝石玻彩色TFT LCD
璃
LCD尺寸(英寸): 2.5"
像素:
电池:
外观尺寸230,000
锂离子充电电池
139x37x80
(WxHxD)(mm):
重量(g):
备注:
00136.60x80.20x36.90 136.6x80.2x36.9
545
545
585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百男)
相机的故事00哈苏相机六十年00
以生产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它原本是一家经营杂货、服饰和画像材料的小商店,1887年开始经营摄影用的感光材料,1908年成为美国柯达公司在瑞典的总代理。而生产相机,还是从维克多·哈苏开始的。
1906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的维克多·哈苏,青年时代曾热衷于鸟类摄影,并对当时市场上的徕卡、康泰时、格拉弗莱克斯及禄来等相机耳熟能详。他的梦想就是制造一台“可以更换镜头、胶片盒和取景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空军从维克多·哈苏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对先进的相机设计思想,便向他订购侦察用的相机。为此,哈苏于1941年制成了第一台航空相机――HK7型,并随后为陆军设计制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机。在1941年至1945年间,哈苏公司交付瑞典空军和陆军使用的相机共有36台。
诞生于1948年的哈苏首台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1600F,标志着哈苏相机开始进入一般摄影领域。它可靠的性能和优异的成像质量不仅很快受到专业摄影师的青睐,而且引起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重视。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首航月球,那张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苏相机拍摄的,哈苏相机从此更是名声显赫。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最早采用镜间快门,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它的外形设计几十年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如今,它的品牌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一、 早期的F系列相机
1948年10月6日,是哈苏公司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首台哈苏中画幅单反相机1600F(图1)在美国纽约上市。哈苏首创的组合式结构,高达1/1600秒的快门速度,均使人们赞叹不已。1600F采用金属帘幕快门,机身右侧旋钮可向外拉出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调校快门速度,向里缩回往前转即是快门上弦及连动过片。(可卸式后背与机身连接点有齿轮联动)镜头与机身接环无任何机械接点。需全开光圈调焦,否则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须再收缩光圈至预调级数,否则会曝光过度。1600F的缺陷显而易见,尤其是高速快门精度不高。维克多是造诣很深的摄影师,自然明白这些缺陷会带来什么。以后的许多年里,他悉心致力于改进。1953年出品的1000F(图2),最高快门速度降至1/1000秒,快门速度旋转调节由双向改为单向,快门精度与快门旋钮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 超广角S系列相机
单反相机广角镜的像差与畸变校正是个技术难题。当时由于非球面技术尚未开发,光学修正遇到了更大的局限。而哈苏则另僻蹊径,采用旁轴取景,舍去了反光镜,则能使镜头后镜组能更近地接近焦平面,这样使畸变校正的效果十分理想。1954年哈苏发布了基于这一技术的SWA广角型相机(图3)。这台旁轴取景、机身极短的相机,将视角极广的38毫米镜头固定于机身(相当于135相机的22
毫米左右焦距)。SWA的成像特别明锐,解像力极高,没有线性变形,层次丰富,其影像质量能与当年4×5座机的广角镜相媲美。SWA相机在1954年的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大出风头,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SWA的C镜头在1982年改换成CF镜头,机顶水平仪改设到取景器内,改型后称为SWC/M型(图4)。后来的最新型号被称为903SWC,售价高达46000元人民币,是哈苏唯一的一款固定镜头的中画幅相机。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干”503型
1957年,是哈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哈苏500系列的首台相机500C率先采用镜间叶式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尽管最高快门速度由1000F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门精度及快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首次实现的全程闪光同步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实在是一个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首创的镜间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是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摆脱了对焦、拍摄收放光圈的繁琐操作程序。500C开创了500经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苏占领中画幅相机滩头阵地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它使哈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平心而论,500C尚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取景器不够明亮;焦长大于150毫米时,取景器未能显示整幅影像等等,但这些终归是瑕不掩瑜。1970年500C/M型,对焦屏改成了可换式;1982年CF镜头取代了C镜头,使500系列更趋成熟。1988年的503CX(图6)取代了500C/M。这是500系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干——503系列的第一代相机。503CX首次采用“镜后焦平测准闪光灯曝光系统”(TTL),并引进了美能达的Acute Matte-D型对焦屏技术,使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同时推出的专业闪光灯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苏机械相机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503CX仍继续改进,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机型503CXⅠ(图7)问世,其特点是:
1、加大了快门按钮的直径,使手感更柔顺,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门锁钮,以免操作中无意锁上快门。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转曲柄为可卸式E型曲柄(这是503CXⅠ能安装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则不能的关键所在)。
3、机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机身座部新增一个3/8英寸螺丝孔,兼备了对各种三脚架的适应性。并增设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机身受损。
4、503CXⅠ机身增设的接座,可容纳6×4.5及全景片幅的挡板。
哈苏公司1996年又推出503CW(图8),它的出现使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该机首次采用滑动反光镜系统(GMS)。每次快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约3毫米距离,从而使配用焦距长于150毫米的镜头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503CW配用同时推出的CW卷片器,有以下拍摄模式:S-单张拍摄;C-每秒0.8幅的连续拍摄;M-多重曝光;RC-遥控拍摄。10米内的红外线遥控对于微距摄影,非常实用,是机械相机具有开拓意义的一种改进。503CW还有反光镜预升功能,使用RC模式时尤为方便实用。在配用CW卷片器后,对于手持拍摄来说,由于右手握持承担重量,同手食指释放快门,减轻了释放快门的手震。CW卷片器的开发,使503系列步入颠峰。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就机械相机而言,电动过片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它能使摄影师全神贯注地注意被摄体的不断变化,争取拍摄时机抓住精彩瞬间。早在60年代初,
哈苏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几经试验,首台500EL(图9)于1965年推出。500EL是在500C的基础上增设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1.2张的自动过片。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国宇航局的重视,后来被选定为太空机型。除了哈苏性能可靠,像质优异,EL机型更适于宇航员戴着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首航月球,那张载入人类史册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苏500EL/70型相机拍摄的杰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对焦屏可选择更换;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则改用了美能达Acute-Matte对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镜(不同于GMS)使得装用长焦镜头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1996年,CW电动卷片器面市后,503CXⅠ、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实现电动过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优势正在失去。哈苏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换数码后背,配用哈苏IR遥控器,又能进行遥控拍摄。哈苏555ELD顺应了数码摄影的发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摄影界瞩目。
五、500系列的“枝干”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年的500C/M改动不大,但由此分枝——503CX是“升级版”501C是“同级”的改进型(1994年出品)。与500C/M相比,501C的机身没有上弦/快门释放指示窗。快门前转曲柄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适配CW卷片器(这可能是哈苏公司故意设置的“身价”分级)。501C的最新版是501CM(图10),采用了滑动式反光镜系统,套机配置的标头是CB头,在镜组上比CF镜头略有简化,并省略了“F”挡,但哈苏公司称“CB系列的镜头相当于CFI及CFE系列之镜头,有CF镜头改良后的种种质素及使用叶式镜间快门。”与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个哈苏中画幅体系中性价比最高的相机,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机之一。
六、 新的2000系列
本世纪70年代,相机开始朝电子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潮流,哈苏公司作了很大努力,但同时又不愿放弃原始设计的概念。1977年发表的2000FC(图11)正是这样的一种“矛盾”机型——虽增设1/2000秒的电子焦平快门,基本框架却还是不落窠臼: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是,装卸后背时金属帘幕快门极易受损起皱。(现在的基辅88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哈苏公司接到用户投诉后,迅速作出改进。2000FC/M就是后来推出的改进型。巧夺天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后背卸除机身的刹那,快门帘会自动缩回机身,帘幕就此免遭其损。
2000系列的主要优势还是来自配套镜头。当时卡尔·蔡司为其配套的被称为“F”的镜头,均是全新设计,拥有更大光圈的优势(除标头外,较同型号的“C”镜头要大一挡光圈)2000型同时又能兼容C系列镜头。后来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电动推进器,2000型的发展就此终结。
七、哈苏的200系列
经过2000型的探索,哈苏公司在相机电子化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后来真正迈入电子化奠定了基础。205TCC(图12)是哈苏电子控制焦平面的第一代顶级相机。为了配合多种调控,机身、镜头、后背均是全新设计。新设计的镜头内
置测光数据库,并在接口处设有四个电子接点,用于讯息交流。205TCC及其配件都以双蓝线为记,并有TCC以作识别。205TCC拥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门速度,精度极高。点测光的测读面积是整个影像面积的1%,且光敏感应元件完全不受外来杂光的干扰。测光系统有20EV光值的测读范围。205TCC具有多种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个别设定程式。它有自动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对比模式及区域测光模式——都可预定光圈由相机自选快门速度配合自动曝光。手动调校,也与测光系统连动。同时,205TCC能够适配哈苏F型电动卷片器,实现每秒1.3张的自动过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简单型,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唯一的优势是能够使用大口径镜头及能够加装F型电动卷片器。203FE同样拥有区域性测光系统,其机身价格低于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性价比最高的一台相机。与哈苏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别仅是最高快门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202FA许诺低价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苏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图13)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顶级相机。较第一代顶级机205TCC相比,其重大进展首先表现在程序化测光区域定位、程序化闪光灯输出及程序化电动输片自动包围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变量为1/4挡。
205FCC的快门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宽到34分钟——1/2000秒;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最长曝光时间为90秒。新的自拍装置与反光镜预升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在使用C或CF、CFI镜头时指示测光数据。自动测光表能控制快门速度的范围是90秒——1/2000秒,轻按快门钮即能储存当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称得上多才多艺。它的分区法测光非常实用。分区法测光功能即是通过1%点测光,测得任何部位的读数,将其锁定,即表现为中灰区,再通过按钮,将其转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该部位在分区法中应当属于哪一区,利用差别模式作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205FCC扩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有现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八、 特殊用途相机及最新35毫米双制式相机
哈苏的配套镜头中,虽拥有CFI 120毫米f/4和CF 135毫米f/4两只微距镜头,能拍出大至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广告摄影。于是哈苏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FlexBody这首台特殊用途的中画幅相机。
FlexBody的机身置有伸缩皮腔,适配镜头是哈苏原有的镜间叶式快门镜头(C、CF、CB、CFI、CFE),同时亦适配哈苏原有的配件。机身重量为1400克。对于哈苏相机的老客户,只要购置一台机身即可。
FlexBody能控制景深并能作15度的移轴,但移轴后,因镜头像场的不足,画面像质难保(主要是边缘与中心相去甚远)。于是,哈苏公司在1997年推出特殊用途相机的改进型ArcBody(图14),配用4×5寸像场的罗敦斯得镜头,解决了这个难题。ArcBody的机身能适配哈苏后背及取景器,但前机架的四爪插刀卡口,使原有的镜头不能装上ArcBody。
ArcBody适配的镜头均设有镜间快门,快门速度1-1/500秒及B门、T门。镜头上固定有一根坚固的红色快门线。配合哈苏PME90后,能增加ArcBody所缺少的内测光功能。与FlexBody相比,ArcBody作15度移轴后,仍拥有出色的像质,但非兼容哈苏原有的配套镜头,使其适用范围大打折扣,成为更“专业”的特殊用途相机。
哈苏的宽幅双制式相机Xpen,于1998年科隆世界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推出,是哈苏首台35毫米旁轴相机,很快在专业市场上再次引起轰动。笔者曾撰写《双制式相机新概念》一文介绍这款相机,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历经半个世纪的演绎,哈苏相机终于形成上述的几大系列。至今仍在生产的尚有以下几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广角、特殊用途及宽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苏尚有两台从事测量摄影的相机:哈苏MKWE和MK70(图15)。哈苏就此拥有了全球最为庞大和最为完整的中画幅相机体系,占有了中画幅相机的“半壁江山”。
1978年,维克多·哈苏辞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机王国,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
00莱卡相机
00
著名的莱卡相机是德国莱茨公司生产的。它以结构合理,加工精良,质量可靠而闻名于世。20世纪20-50年代,德国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机王国的宝座。莱卡相机也是当时世界各国竞相仿制生产的名牌相机,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间,莱卡相机已经相继研制出了2型、3型相机。与此同时开始转换研制G系列的1G、2G、3G相机。其中2G相机仅出了15台,而且这15台相机还没有在市场上销售过,也没有独立编号。因此莱卡2G相机成了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精品。1954年M系列开始生产,它是G系列的改良品,到目前为止,莱卡M系列仍在出新产品。莱卡相机的特点是坚固、耐用、性能好,因此它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莱卡相机成了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与民用莱卡相机不同的是军用莱卡相机一般在编号的后边再带一个K字母。莱卡军用相机一般是白色、黑色、深灰色和草绿色。直到今天莱卡相机仍然是相机收藏中的佼佼者。
00
现在的莱卡相机也同样进入到数码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莱卡M8和M9。00 莱卡M8是一款数码旁轴相机。外型上看,绝对的复古,M8镁铝合金的机身,手感很好,机身背面采用了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没的说。这款相机采用了一枚柯达所生产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万像素CCD感光元件,镜头卡口兼容具有能够识别6位编码功能的莱卡M卡口镜头(焦距在16~90mm的莱卡系列;1954年后出厂的所有21~90mm6位编码镜头);无6位编码M
系列镜头,卡口倍率相当于35mm胶片照相机的焦距长度的1.33倍,可以选择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汗一个。快门速度1/8000秒-32秒,B门: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 2500,机身不带有防抖功能。存储方面支持SD/SDHC卡,电池标配了一块3.7VDC/1900mAh的锂电池。00
M9延续了莱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外观改变不多。其机身采用柯达研发的23.9 x 35.8mm的全画幅CCD传感器KAF-18500,像素数达到1820万,传感器在周边微透镜的设计上与M8的传感器类似(周边微透镜偏向传感器中心,如此一来便可获得更好的周边成像表现)。并且采用了双影像处理器。00
莱卡M9镜头兼容性与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发布的21-90mm焦段镜头(数码或者非数码)均可支持,而且通过转接环还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换式镜头。与M8一样,M9亦无低通滤镜,但是Leica官方声称,M9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滤镜来解决偏色问题。同时,还支持TTL侧光。00
M9的机身顶部没有M8那样的模拟计数器,机身背后采用2.5英寸液晶显示屏。该机的感光度范围是ISO160-2500,并且莱卡将为其提供全新的降噪技术以提升高感光表现。00
M8
2006-09-15
黑色
主要规格指标
型号:
发布日期:
00M9
2009-9-9
M8.2
2008-9-15
银色
黑色
18 x 27
厂家推荐价格:
外观颜色:
影象传感器:
有效像素/总像素(MP):
影象大小:
镜头倍率:
存储格式:
灰色
黑色
23.9 x 35.8
18.00MP/18.5 10.30/0.00MP
5212 x 3472
1.0
DNG
JPEG
SD
SDHC
手动、自动
3936 x 2634
1.3
RAW
JPEG
SD
SDHC
自动
存储介质:
镜头操作:
感光度:
SD
Auto160-2500 Auto160-2500
35 & 135 mm
28 & 90
24 & 35 mm
mm 28 & 90 mm
50 & 75 50 & 75 mm
mm
对焦框:
Frameline优化: 1.0m
DNG格式:
色彩滤镜:
压缩
Adobe
RGB/sRGB
0.7m
压缩
2.0m
sRGB/Adobe RGB/
ECI RGB
测光:
测量快门叶片上灰色带的中央重
点测光
3/5/7 images,
无
0.5 - 2.0 EV
电子控制式金属纵向快门
曝光补偿:
快门:
快门速度(s):
闪光同步:
连续拍摄最高速率(fps):
32 ~ 1/4000 32 ~ 1/8000
1 / 180
2.0
1 / 250
2.0
10 最多拍摄张数: 8
自拍设置:
白平衡:
取景器:
LCD类型:
关闭/2秒/12秒 2秒/12秒
Auto, 7 presets, Auto, 6 presets,
Kelvin, Manual Kelvin, Manual
0.68x
LCD蓝宝石玻彩色TFT LCD
璃
LCD尺寸(英寸): 2.5"
像素:
电池:
外观尺寸230,000
锂离子充电电池
139x37x80
(WxHxD)(mm):
重量(g):
备注:
00136.60x80.20x36.90 136.6x80.2x36.9
545
545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