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发(作者:肇绿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道)
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3、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定值,为340m/s
C."闻其声,未见其人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
7、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D.锣面停止了振动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能传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B.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1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14、疫情防控工作中,民警使用无人机进行广播,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关于无人机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无人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听出无人机发出的声音是哪位民警录制的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无人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15、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传播声音的物质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共6道)
1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着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如果在月球表面上做此实验,你将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发出悦耳的琴声,琴声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18、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工人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工人离他的距离为______
米。
19、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m/s,声音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声音在真空中 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20、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21、五星红旗亮相太空,如图所示,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沟通; 要想听到彼此的声音必须通过无线电联系。 以 上现象说明光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而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三、试验题(共5道)
22、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选填"强"或"弱").
23、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2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一部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另一部手机拨打瓶内的手机,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瓶内手机的铃声;
(2)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拨打瓶内的手机,他听到瓶内手机铃声的情况是:______(选填"铃声变弱"或"铃声变强");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5、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
26、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装置:
(1)当用抽气设备不断抽出瓶中的空气时,你听到的铃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你是利用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道)
1、 A
2、 D
3、 C
4、 C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说法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
C.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说法正确;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
5、 A
【详解】
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气温有关系,不为定值,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在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 C
7、 C
8、 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 A 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
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 D
10、 B
11、 A
【详解】
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校园里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很高,超出人的听力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A。
12、 C
【详解】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从而形成回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递声音,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骨传导比空气传声效果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D
【详解】
ABC.开着窗时,部分声波会传出室外,减小了声音的反射,且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所以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
D.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空教室内讲话声音响亮,故D符合题意;
14、 C
【详解】
A.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所以 A 选项正确, BCD 选项错误,故选 A 。
二、填空题(共6道)
16、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
17、 空气、 声源处
18、 680
19、 340 、大、0
20、 液体(或水)、固体也能传声
21、 真空;介质
三、试验题(共5道)
22、 【解析】在噪声的控制中通过使用比较,好的隔音或吸声材料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材料的隔音性能与材料的质地、厚薄等因素有关系.在探究材料隔
音性能时将同一声源放入不同材料中,完全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远,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差.
答案:(1)小(2)好强
23、略
24、 能 铃声变弱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瓶内有空气,故能听见瓶内的手机的铃声。
(2)将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减少,手机的铃声变弱。
(3)实验时,无法将瓶内的空气抽尽,通过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故可得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5、 解:( 1 )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6、
声音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的。
2024年1月5日发(作者:肇绿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道)
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3、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定值,为340m/s
C."闻其声,未见其人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
7、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D.锣面停止了振动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能传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B.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1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14、疫情防控工作中,民警使用无人机进行广播,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关于无人机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无人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听出无人机发出的声音是哪位民警录制的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无人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15、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传播声音的物质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共6道)
1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着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如果在月球表面上做此实验,你将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发出悦耳的琴声,琴声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18、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工人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工人离他的距离为______
米。
19、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m/s,声音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声音在真空中 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20、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21、五星红旗亮相太空,如图所示,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沟通; 要想听到彼此的声音必须通过无线电联系。 以 上现象说明光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而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三、试验题(共5道)
22、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选填"强"或"弱").
23、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2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一部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另一部手机拨打瓶内的手机,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瓶内手机的铃声;
(2)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拨打瓶内的手机,他听到瓶内手机铃声的情况是:______(选填"铃声变弱"或"铃声变强");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5、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
26、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装置:
(1)当用抽气设备不断抽出瓶中的空气时,你听到的铃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你是利用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道)
1、 A
2、 D
3、 C
4、 C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说法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
C.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说法正确;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
5、 A
【详解】
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气温有关系,不为定值,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在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 C
7、 C
8、 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 A 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
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 D
10、 B
11、 A
【详解】
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校园里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很高,超出人的听力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A。
12、 C
【详解】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从而形成回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递声音,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骨传导比空气传声效果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D
【详解】
ABC.开着窗时,部分声波会传出室外,减小了声音的反射,且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所以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
D.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空教室内讲话声音响亮,故D符合题意;
14、 C
【详解】
A.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所以 A 选项正确, BCD 选项错误,故选 A 。
二、填空题(共6道)
16、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
17、 空气、 声源处
18、 680
19、 340 、大、0
20、 液体(或水)、固体也能传声
21、 真空;介质
三、试验题(共5道)
22、 【解析】在噪声的控制中通过使用比较,好的隔音或吸声材料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材料的隔音性能与材料的质地、厚薄等因素有关系.在探究材料隔
音性能时将同一声源放入不同材料中,完全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远,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差.
答案:(1)小(2)好强
23、略
24、 能 铃声变弱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瓶内有空气,故能听见瓶内的手机的铃声。
(2)将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减少,手机的铃声变弱。
(3)实验时,无法将瓶内的空气抽尽,通过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故可得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5、 解:( 1 )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6、
声音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