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8日发(作者:钟雅)
一、设备名称:病理科信息管理系统
二、设备数量:1套
三、技术参数:
设计站点需求与功能介绍地。季节性: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季节多在3~4 月,此时雨多,湿度大,气温高,利于蚊媒孳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散发者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病。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6天,最长可达13天。感染后大部分病人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者,仅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约占5%~15%)。 黄热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黄疸、出血和重症蛋白尿,但临床症状可随感染的轻重而不同。轻型病例通常发病仅持续2~3天,表现为发热、头痛、背痛和恶
心呕吐等,严重病例出现典型“三联征”,即黄疸、出血、重症蛋白尿。[1] 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难以与流感,登革热等相鉴别,只有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试验方能证实。这两型病例数多,易忽略,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传染源。重型和恶性型黄热病,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全病程10天左右。 排队接收黄热病疫苗注射
1.感染期(病毒血症期)急起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 2.中毒期 (器官损伤期) 病毒血症期后,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 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
1、
1.1登记取材工作站:
1.1.1接收临床发送的申请单、本地申请单录入、系统自动提示所有已登记但尚未取材的病例列表或是有补取要求的病例列表;
1.1.2要求在取材时记录取材时间、取材医生、取材记录人员信息;取材时能采集大体标本图像、拍摄大体标本照片,并能对照取材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标注测量工作(图像标识);条形码打印及切片工作表管理功能;可进行取材明细记录,包括“蜡块编号”、“组织名称”、“材块数量”等内容,系统自动计算蜡块总数和材块总数;有“附言”记录,包括“用完”、“脱钙”、“保留”等内容,并能输入剩余标本的存放位置,可让临床医生了解到病例的“已取材”状态和取材医生的信息。
1.2大体取材工作站: 进口产品,要求有四个无影灯,完全防腐蚀,防酸碱的刻度板,板上刻有一厘米的小方格,要求至少有(半透明、蓝色、青色)三种颜色的底板提供选择。
1.3技术组工作站 :系统自动提示所有已包埋但尚未制成切片的病例列表、重切和深切病例列表,按照取材时录入的取材明细情况自动生成切片条码标签列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手工调整。此工作站要求对技术制片全过程有参与和控制功能,监督、质控和管理脱
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常规技术组工作。
1.3.1包埋工作站:系统自动打开所有已取材但尚未包埋病例的取材明细记录(即蜡块数、组织名称和材块数),供技术人员在包埋时进行核对,包埋完成后进行确认。
1.3.2包埋盒打号程序:包括包埋预设编号、包埋信息录入、包埋号统一编辑、包埋组织子号、包埋组织块数、记录人、包埋人、包埋块数分项记录、包埋盒存储档案;可按包埋盒的编号查询、统计和打印。
1.3.3玻片打号程序:设定玻片打号程序、按年份或特定的序号来制定、打号程序按批次编辑、记录玻片的不同制作时间、玻片的存储记录、玻片的查询与统计、玻片数记录、玻片号记录、玻片补打记录、玻片张数统计、玻片张数打印与日/月/年统计列表。
1.4技术工作质控功能:
要求提供当日取材组织块登记表格、切片和染色情况质控表格、技术组工作分工与工作量表格、组织学、细胞学等片签收表格工具功能,提供技术工作量统计,对切片质量统计与评价(优片率)。打印登记本功能以取代手工登记。要求能自动生成切片条码标签并进行打印。
1.5诊断工作站:
要求具有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能在充分考虑报告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对诊断报告环节进行科学规划。报告格式要求有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特殊染色、普通细胞学、妇科液基细胞学、非妇科细胞学、尸检等多种预设和报告格式,并能自定义调整。
1.6医生工作站:
要求根据登陆用户身份,自动提示“我的未审核报告”、“我的未打印报告”、“我的未写报告”、“我的收藏夹”、“科内会诊”、“需随访病例”等列表;选择病例并打开后,系统自动提示该病例的内部医嘱状态、报告状态、打印状态、收藏状态,以及同名病人的其他检查;采集图像、输入光镜所见、诊断意见、生成报告、打印或向临床发送报告单;上级医生可以对病理诊断提出修改意见,并单独保存下来,供原报告医生查看;在用户权限范围内可对报告进行审核和取消审核管理,审核后的病例无法被修改和删除。
输入诊断报告(文字);查阅以往病人结果(包括图片)、会诊读片;可发出内部医嘱要求,包括重切、深切、补取、免疫组化等,可查看内部医嘱相应的执行情况(医嘱状态)和结果;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染色评价;可发出科内会诊申请,系统会自动加入“科内会诊列表并进行提示,其他医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快速定位这些会诊病例。
可查看内部医嘱相应的执行情况(医嘱状态)和结果;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染色评价;可发出科内会诊申请,系统会自动加入“科内会诊列表并进行提示,其他医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快速定位这些会诊病例。
1.6.1采集诊断工作站 具有查询检索、统计报表、WHO国际肿瘤疾病编码统计、肿瘤疾病规范化组织病理学报告的标准模块。
1.6.2在诊断窗口的自动提示功能:在诊断窗口中打开某一个病例,系统自动提示该病人历次来做过的检查信息,并提供文字及图像同屏对比。
1.6.3 WHO国际标准化细胞学诊断模块:包括妇科与非妇科细胞病理诊断模块中英文录入功能、中英文选项、中英文列表,、WHO国际细胞病理学诊断软件。
1.7 诊断工作站质控功能:要求具有免疫组化医嘱和科内会诊意见的传输和管理功能。要求提供规范、方便实用的报告常用词管理,能够在写报告时随时增减常用词,并能区分公有和个人两种类型。提供实用的表格工具功能,能够打印《冰冻接收报告时间记录登记本》、《冰冻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登记本》等二十几种病理工作登记本来取代手工登记。
1.8会诊读片工作站: 连接HIS;填写并发送申请单、获取申请单预约信息;接收报告单;输入诊断报告(文字);查阅以往病人结果(包括图片)、会诊读片;可发出内部医嘱要求,包括重切、深切、补取、免疫组化等,发出的内部医嘱在相应的工作站点上有相应提示。可查看内部医嘱相应的执行情况(医嘱状态)和结果;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染色评价;可发出科内会诊申请,系统会自动加入“科内会诊列表并进行提示,其他医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快速定位这些会诊病例。可增加、修改、删除自己的科内会诊意见。科内会诊病例最后需要复核,复核后的病例就不能增加修改意见了,也不会再出现在“科内会诊”列表里;可进行随访标记,系统会自动加入“需随访病例”列表并进行提示,可录入并保存随访结果,并可继续随访或结束随访;可对感兴趣的病例进行收藏管理,系统会自动加入到“我的收藏夹”列表并进行提示。
1.9术中冰冻-急诊工作站:有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预约功能。能够与手术室进行影像、语音、取材全过程实时录像,文字信息互动,对术中冰冻-急诊病人进行快速诊断,通过电子病历及电子签名将冰冻报告及时提供给手术室。
1.10免疫组化工作站:要求具有免疫组化医嘱和科内会诊意见的传输和管理功能,系统自动提示已发出免疫组化要求但尚未执行的病例列表,可查看具体的申请信息并进行确认,确认信息会反馈给发出申请的医生。可从申请信息中提取病例信息、项目名称等内容,自动生成免疫组化切片条码标签,并打印出来。能够进行实验过程记录与管理;免疫组化染色完成后,通过扫描进行系统确认。免疫组化工作量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免疫组化质控报表与归档情况。
1.11主任管理工作站:及时调阅病人组织学、细胞学病理图像及信息,掌握科室工作状况;进行会诊读片;控制报告质量,诊断报告的最终审核;查询、检索各类病理资料,生成查看各类统计报表(系统设置包括权限管理、科室、人员管理、模版、词汇设置等),日志管理(系统设置包括记录、查看系统重要操作、出错信息等)。人员考勤报表,科室工作排班表,人事资料管理软件,绩效工资分配软件等。
1.12病理资料管理工作站: 要求具有申请单、蜡块、玻片的归档管理功能,可查询各种病理档案资料管理状态,细胞病理阳性片检索报表、诊断内容与诊断医生。要求有病理资料室
借还片管理功能(包括借片回执、会诊意见登记等功能)。
1.13病理临床Wed工作站: 病理系统作为HIS整合的一部分,临床科室可在HIS上浏览病理报告。
1.14科间资料查询功能:病理科可查阅HIS中的病历信息,包括影像科、检验科、超声科等辅助科室信息。
2、 对信息录入的要求:
2.1录入过程 采用提示选取、拼音代码、数字代码、HIS导入、语音录入等多种输入方式,尽量减少打字输入。
2.2液基细胞学 英文申请单录入、妇科细胞申请单录入、非妇科细胞申请单录入。
2.3复检病人 可在查阅后用复制插入方式登陆,加快登陆及报告生成速度。
2.4对于相同姓名的病患,在输入姓名后有提示性的选择(自动跳出选择项:如ID号、以往的病检号等提示)
2.5 记录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
2.6 可按病例库进行登记,病例库可以自定义,可以指定默认的病例库。
2.7 病理号按照当前病例库的编号规则自动升位,也可手工调整。
2.8 登记时出现病理号重号有自动提示。
2.9 能够按照时间段检索病理号跳号(连续号)。
2.10 打印门诊病人回执:约定自取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2.11打印标本签收单回执, 病人信息,送标本人信息,签收人信息,不签收原因等。
3、对病理报告的要求:
3.1 报告生成方式:具有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功能,各种诊断信息可依据标准自行修改;具有在线式知识库功能,使诊断用语更加规范化,便于诊断时参考;典型或特殊病例可即时存入模板库与知识库中;用户可自定义各种个性化的报告单;病理科室同时承担病理科研、教学等相关任务,要能够突出病理教研、病理图像论文分析等相应特点:基于WHO国际肿瘤疾病编码的精确病例统计功能,国际病理界通用的按系统分类的肿瘤疾病结构化报告模式。
3.1.1 自由打字输入
3.1.2 文本报告输入(思维向导式报告生成系统)
3.1.3 范本报告输入(快速文本式报告生成系统)
3.1.4 历史报告复制(复制与本次检查最接近的诊断内容)
以上四种同时交叉应用。用户可对各报告文本进行增删或修改。
3.2 报告打印
3.2.1 用户容易设定报告格式
3.2.2 报告排版:文字/图像/图文混排等格式
3.2.3 文字项目位置、字体可调
3.2.4 图像位置、大小可调
3.2.5 院标位置设定
3.2.6 打印载玻片标签
3.2.7打印时实现所见即所得
3.2.8 及时实现打印预览
3.2.9 文字及图片及时修改
3.2.10 批量打印报告
3.3 提交报告
系统向连接HIS的病理临床Wed工作站发送电子病历,文字内容及图像。
4、图像处理的要求
4.1 病理图像处理要具备下列功能:
图象的白平衡设置、图像的反差调整、测量(长度、面积、灰度、色度)、图像的插值放大、图像输出/读入、图像(包括动态图像)可在IE或PowerPoint中实时、全屏显示,全视野图片自动拼接,会诊、读片时通过投影机或等离子电视机实时显示显微镜或网络调用服务器存储的图像。 储存格式:DICOM/JPG/BMP可选、数码录像编辑、图像自动定时采集、存储、多条件回放等。
5、对查询、检索、统计报表功能的要求
5.1 查询方式
定值查询:可对系统中任一字段进行精确查询。
模糊查询:可对系统中任一字段按所输入的关键词查询。
区间查询:可对系统中数字型或日期型字段按一定范围查询。
组合查询:多条件多级记忆查询方式。
病历状态查询:系统通过色标自动提示已登录、已取材、已录音、已采图、已诊断、已打印、已审核的病历信息。
查询结果可导成Excel、Text、HTML、XML文件。
5.2 检索方式
单条件检索:按姓名、编号、住院号、检查日期等。
多条件检索:描述项、诊断项中主题词。
5.3 统计报表
科室工作日志表、医生工作量统计表、技术员工作量统计表、申请单统计简表、申请单统计详细表、送检科室各项参数统计表、阶段阳性率报表、疾病分类统计管理、要求同时具有模糊查询统计和精确的疾病编码统计功能、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冰冻和常规诊
断符合率、常规病理登记本、免疫组化登记本、特殊染色登记本、疑难病例会诊登记本、设备使用情况登记本、维修登记本等。
6、对数据安全的要求
6.1 建立严密的系统安全机制,利用服务器阵列(Raid)技术与系统的自动备份功能、避免因软件硬件故障所造成的数据丢失。
6.2 系统软件防范,通过用户身份严整,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使用系统的重要功能,如数据的修改、删除等。
6.3密码修改病例方式,诊断医师需要修改病例时,必须向主任或管理员申请修改密码,主任或管理员可随机挑选以英文与数字相组合形成的密码给修改医师, 密码有效时间仅当天有效。
7、对系统组件的要求
7.1 信号源接口标准
7.1.1 CIDEO/S-VIDEO/DICOM3.0接口
7.1.2视频32bit真彩色1024×768分辨率256级灰阶 图像一比一采集转换显示
7.1.3 NTSC/PAL制式
7.1.4 显微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1394接口及USB接口
7.2 视频图像采集显示方式
7.2.1采集设备实时显示15帧/秒
7.2.2 实时/静态单帧采集
7.2.3 大体标本脚踏开关控制变焦、单帧采集
7.2.4 扫描方式采集
7.2.5大体取材全过程录像功能(数码录像及速度可调)
7.2.6 观片窗(可在编辑报告时方便看到采集的图像)
7.2.7 会诊、读片时通过投影仪实时显示显微镜或网络调用服务器存储的图像。
8、对病理软件的要求
8.1具有高度易用性、简便性、先进性、扩张性、高可用性及高效率,运行处理能力强,美观实用。
8.2 使用第三方正版软件。
8.3 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0或者WINDOWS2003操作系统。
8.4 数据库采用SQL SEVER2003-2005或ORACLE。
8.5 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满足备份及未来可能日益增加的数据存储要求。
8.6 工作站软件支持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操作系统。
8.7 系统内置组织、细胞、会诊、妇科液基细胞学、非妇科液基细胞学、细胞学诊断、尸检、肾穿八个数据库,不同的数据库可定义不同的访问权限。
8.8 系统可进行三级报告审核。
8.9系统可通过不同颜色表示报告状态(已登记、已取材、已包埋、已切片、已出片、已诊断、已审核、已打印、已发报告)。
8.10 系统图像可以导出为DICOM3.0、TIFF、JPG、BMP等格式。
8.11 系统支持批量打印报告。
8.12 系统采集图像时可自动存盘。
8.13 系统加密采用USB接口方式。
8.14 系统提供科室管理程序:对科室的各种染色试剂进行分项管理;对科室的各种设备进行使用与报修管理;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排班管理;对过期的试剂进行报警提示;对科室的奖金二次分配发放、医务人员晋升列表、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等。
8.15系统内置档案管理系统, 可进行工作量、任务来源统计、科内人员人事信息管理等,支持多种方式的查询。
9、对系统的共享要求
9.1 能与科室在用的病理科信息管理系统直接相连,不需要做任何接口。
9.2 能与全院的PACS/HIS通过接口进行互通相连。
9.3 能与科内及外界不用自动显微镜也可以进行读片会诊。
9.4 对开发商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要求1小时能到达现场。
9.5 对开发商的系统维护工程师要求1小时能到达现场。
四、系统软硬件配置技术参数
(一)、软件配置:
1.1服务器拖11个终端—要求登记工作站1套,技术工作站1套,诊断工作站7套,视教及会诊工作站1套,主任工作站1套。
(二)、硬件配置:
1、显微接口7套,
1.1能与科室要求的显微镜、摄像头相连。
2、显微镜数字摄像机7台
2.1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分辨率可达1280×1024, 1600×1200及 2048×1536。
2.2彩色数字输出,必须采用USB接口接入。
2.3数字面阵CMOS感光芯片。
2.4色彩还原性好。
2.5支持一台计算机连接多只摄像机。
2.6标准CS,C及F镜头接口。
2.7带有外触发输入。
2.8带有闪光灯控制输出。
2.9计算机可以编程控制曝光时间、亮度、增益等参数。
2.10可采用计算机12V供电或者外接12V电源,功耗小,连线方便。
3、光学显微镜图像采集板1块:
3.1支持六路复合视频输入,二路S-VIDEO(Y/C)输入或二路Ypbr分量输入,软件切换;
不可少于如下组成: 6路复合视频。 1路Y/C+4路复合输入。2路Y/C+2路复合输入。1路YpbrPr+3路复合输入。1路YpbPr+1路Y/C+1路复合输入。2路Ypbr。支持PAL,NTSC彩色/黑白视频输入。
3.2支持方像素采集。 PAL制:768×576×24位。NTSC制:640×480×24位。支持ITU-R BT.601采集。PAL制:720×576×24位。NTSC制:720×480×24。可编程亮度、对比度、色度、色饱和度。
3.3A/D转换精度8位。支持YUV422、RGB8888、RGB888、RGB565、RGB555、及Y8模式。
3.4图像数据数值范围,亮度:1-254或16-235可选,色度:1-254或16-240可选。
3.5支持计算机内容与图像同屏显示,图形覆盖功能。
3.6支持图像的裁剪和比例压缩模式。
3.7支持单场、单帧、连续场、连续帧的采集方式,图像捕捉时间:单场<40ms,单帧<60ms。
3.8硬件支持图像的水平、垂直镜像。
3.9稳定接收录像机信号。直流噪声<±2灰级。
3.10N路(0<N<7)视频可编程定时轮流输出。可编程固定视频输出。
3.11提供用户可编程单片机,实现加密字等功能。
3.12视频输入/输出0.5V<VP-P<1.5V,输入/输出阻抗75Ω。视频输入带宽>4MHz。图像3.13清晰度>425线。
3.14电源功耗5V<5W,-12V<0.5W。适用温度范围5-60℃。支持Win9x、Win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开发环境。
4、服务器1套:
4.1Xeon EM64T dual core 1.86GHz/2x2MB,1066MHz FSB,2-SMP,2GB,146G Hot-swap
SAS/SATA,Giga Ethernet,CD-ROM,670W Power,ServeRaid 8k-I,3 Year NBD Warranty,146GB 10K U320 SAS HS HDD。
5、品牌计算机9套:
5.1P4 3.0G/1GB内存/160G硬盘/COMBO/FX 5200 128M/集成网卡,声卡/17"LCD商用液晶显示器,配麦克风及音响。
6、远程会诊及视教系统控制器1台:
6.1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
6.2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6.3同时多视野监控、回放、网络实时浏览;
6.416位真彩色图形化菜单操作、支持鼠标操作;
6.5视频标准为PAL(625线50场/钞),NTSC(525线60场/钞);
6.6临视图像质量,PAL制,D1(704×576);
6.76档可调,支持双码流;
6.8图像压缩,H.264限定码流、H.264可变码流;
6.9图像速度,PAL制:每视野200FPS自由组合、PAL制:每视野175FPS 自由组合、NTSC制:每视野240FPS自由组合、NTSC制:每视野210FPS自由组合;
6.10图像移动侦测:每个视野可设置192(16×12)个检测区域,可设置多级 灵敏度;
音频压缩G.711;
6.11语音对话:支持多种对讲通道;
6.12监控方式及优先级:手动>报警>动态检测>定时;
6.13视野检索方式:时间点检索、日历检索、事件检索、通道检索;
6.14占用硬盘间,音频:28.8M字节/小时+视频:56~900M字节/小时;
6.15图像存储位置,本机或服务器及网络传输方式;
6.17备份方式:网络备份、USB备份;
6.18视频输入:4/8/16BNC;
6.19视频输出:2BNC,单道VGA输出;
6.2.0音频输入:4/8/16RCA,单道RCA语音对讲输入;
6.21音频输出:单道RCA;
6.2216种报警输入(低电平有效);
6.236种报警继电器输出;
6.24网络接口:RJ45 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
6.25功耗(不含硬盘):25-40W
6.26使用工作温度:0ºC-+55 ºC
6.27使用温度:10%-90%
6.28大气压86kpa-106kpa
7、条码打印机一台:
7.1条码打印机,每次可载标签5000个。
8、条码扫描枪四把:
8.1高灵敏度扫描枪,红外式扫描。
9、病理读片会诊图象显示仪
9.142寸屏高视频信号,液晶屏,适时高清晰度显示病理组织或细胞学图象,用于病理会诊与教学。
10、打印机:
10.1EPSON Stylus Photo R390 彩色喷墨打印机
11、扫描仪:
11.1EPSON 扫描仪
12、交换机一台:
12.132口交换机。
13、UPS后备电源一台:
13.1容量:1KVA/方式:智能型在线式/加电池,备用时间:满载:30分钟。
五、其他要求
电源要求:220V±15%,50Hz。
四、售后服务要求:
1.售后服务要求
★1.1须由生产厂家承诺:提供设备三年的免费维修的承诺;五年免费提供软件升级;三年免费维修期后,只收取零配件费用,免收维修费及差旅费;2小时维修快速响应,4小时紧急维修, 6小时普通维修;否则所延误造成的损失由公司负担。
1.2保修期内必须保证95%以上的开机率,保修期内卖方负责对设备维护保养不少于3次。
★1.3报零配件及试剂优惠价格清单(提供详细的零配件 及消耗品价格清单;配套消耗品价格要低于国内相同设备用户)。
1.4每年免费提供至少一次仪器校准报告(提供仪器校准SOP文件,校准过程的原始记录)。长至2周以上。 3.恢复期 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尿蛋白逐渐消失,黄疸渐退,
食欲渐渐恢复。乏力可持续1~2周。一般无后遗症。编辑本段辅助检查 1.一般常规及生化检查 早期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稍减少。血清胆红素、ALT、AST等升高。病程等4~5天尿蛋白可增高至3~5g/L。大便隐血常呈阳性。脑脊液压力常增高,细胞数正常。心电图可示ST-T波异常、PR和QT间期改变等。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黄疸病例。 2.病毒分离 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发病的最初3天内,最迟不超过5天)采
取病人血液,进行适当稀释(10~100倍)后接种小白鼠,或用组织细胞培养以分离病毒。
如死亡病例,可取肝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然后用特异性免疫血清作中和试验鉴定病毒。[1]
3.血清免疫学试验 取急性期及发病后2~4周的恢复期血清作IgM抗获ELISA(IgM
ontibodycapture ELISA)、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IgM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中抗体在发病后5~7天内出现,CF抗体在病后7~14天内出现。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者可确诊为本病。由于IgM和CF抗体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效价升高时提示近期感染。如血清内有特异性IgG主要传染源是热带丛林中的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疾病是由猴→蚊→猴→蚊→人的方式传播[1]。 2.传播媒介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丛林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趋血蚊属(Haemagogus),包括斯盖趋血蚊、卡普里克趋血蚊、马趋血蚊、亮趋血蚊等,还有白星伊蚊、绿翅煞蚊。[1]蚊吸血感染后,37℃经4天即能传播。受感染的蚊可
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由埃及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称城市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城镇。由埃及伊蚊以外的野栖(非宅栖)蚊种传播的黄热病称丛林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山野、森林地区。但在东非部分地区宅、野两栖的辛浦森伊蚊也曾导致城市型黄热病暴发。埃及伊蚊是黄热病主要媒介,至今发现至少有7属30余种(亚种)嗜血蚊种可在实验条件下经叮咬传播黄热病。从自然界捕获的蚊中能分离到黄热病毒的已有10余种。有人曾从牛蜱的成虫和幼虫体内分离出黄热病毒,并证明对猴有传染性。在气温37℃时,埃及伊蚊吸人带病毒血后需4天、28℃时需1周、22℃时需3周才有传染性。蚊子吸人黄热病毒后会终身带毒并可经卵传代。 3.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
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流行区内成人大多有免疫力,故以儿童发病占多数。 4.流行特征 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消灭了埃及伊蚊便可使黄热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而在埃及伊蚊重新增多的地方有传染源进入时又可引起暴发流行。丛林型:以蚊—猴—蚊形成循环,构成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
抗体且效价无动态变化,则提示病人过去曾感染过本病。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发病早期血清中的病毒抗原,有助早期诊断,此方法特异,敏感性较高,可在数小时内获结果,在一般实验室均可采用。 4.病毒核酸的检测 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黄病毒RN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国内外均有报道,为本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但此项检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条件,一般实验室难以推广。 5.肝穿刺检查 仅限于对死亡病例的检查。[1]对死亡病例可用内脏穿刺刀截取小块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小鼠接种和酶免疫测定(应用单克一般处理 应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
1.5装机时免费配备调试试剂和耗材。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钟雅)
一、设备名称:病理科信息管理系统
二、设备数量:1套
三、技术参数:
设计站点需求与功能介绍地。季节性: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季节多在3~4 月,此时雨多,湿度大,气温高,利于蚊媒孳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散发者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病。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6天,最长可达13天。感染后大部分病人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者,仅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约占5%~15%)。 黄热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黄疸、出血和重症蛋白尿,但临床症状可随感染的轻重而不同。轻型病例通常发病仅持续2~3天,表现为发热、头痛、背痛和恶
心呕吐等,严重病例出现典型“三联征”,即黄疸、出血、重症蛋白尿。[1] 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难以与流感,登革热等相鉴别,只有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试验方能证实。这两型病例数多,易忽略,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传染源。重型和恶性型黄热病,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全病程10天左右。 排队接收黄热病疫苗注射
1.感染期(病毒血症期)急起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 2.中毒期 (器官损伤期) 病毒血症期后,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 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
1、
1.1登记取材工作站:
1.1.1接收临床发送的申请单、本地申请单录入、系统自动提示所有已登记但尚未取材的病例列表或是有补取要求的病例列表;
1.1.2要求在取材时记录取材时间、取材医生、取材记录人员信息;取材时能采集大体标本图像、拍摄大体标本照片,并能对照取材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标注测量工作(图像标识);条形码打印及切片工作表管理功能;可进行取材明细记录,包括“蜡块编号”、“组织名称”、“材块数量”等内容,系统自动计算蜡块总数和材块总数;有“附言”记录,包括“用完”、“脱钙”、“保留”等内容,并能输入剩余标本的存放位置,可让临床医生了解到病例的“已取材”状态和取材医生的信息。
1.2大体取材工作站: 进口产品,要求有四个无影灯,完全防腐蚀,防酸碱的刻度板,板上刻有一厘米的小方格,要求至少有(半透明、蓝色、青色)三种颜色的底板提供选择。
1.3技术组工作站 :系统自动提示所有已包埋但尚未制成切片的病例列表、重切和深切病例列表,按照取材时录入的取材明细情况自动生成切片条码标签列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手工调整。此工作站要求对技术制片全过程有参与和控制功能,监督、质控和管理脱
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常规技术组工作。
1.3.1包埋工作站:系统自动打开所有已取材但尚未包埋病例的取材明细记录(即蜡块数、组织名称和材块数),供技术人员在包埋时进行核对,包埋完成后进行确认。
1.3.2包埋盒打号程序:包括包埋预设编号、包埋信息录入、包埋号统一编辑、包埋组织子号、包埋组织块数、记录人、包埋人、包埋块数分项记录、包埋盒存储档案;可按包埋盒的编号查询、统计和打印。
1.3.3玻片打号程序:设定玻片打号程序、按年份或特定的序号来制定、打号程序按批次编辑、记录玻片的不同制作时间、玻片的存储记录、玻片的查询与统计、玻片数记录、玻片号记录、玻片补打记录、玻片张数统计、玻片张数打印与日/月/年统计列表。
1.4技术工作质控功能:
要求提供当日取材组织块登记表格、切片和染色情况质控表格、技术组工作分工与工作量表格、组织学、细胞学等片签收表格工具功能,提供技术工作量统计,对切片质量统计与评价(优片率)。打印登记本功能以取代手工登记。要求能自动生成切片条码标签并进行打印。
1.5诊断工作站:
要求具有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能在充分考虑报告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对诊断报告环节进行科学规划。报告格式要求有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特殊染色、普通细胞学、妇科液基细胞学、非妇科细胞学、尸检等多种预设和报告格式,并能自定义调整。
1.6医生工作站:
要求根据登陆用户身份,自动提示“我的未审核报告”、“我的未打印报告”、“我的未写报告”、“我的收藏夹”、“科内会诊”、“需随访病例”等列表;选择病例并打开后,系统自动提示该病例的内部医嘱状态、报告状态、打印状态、收藏状态,以及同名病人的其他检查;采集图像、输入光镜所见、诊断意见、生成报告、打印或向临床发送报告单;上级医生可以对病理诊断提出修改意见,并单独保存下来,供原报告医生查看;在用户权限范围内可对报告进行审核和取消审核管理,审核后的病例无法被修改和删除。
输入诊断报告(文字);查阅以往病人结果(包括图片)、会诊读片;可发出内部医嘱要求,包括重切、深切、补取、免疫组化等,可查看内部医嘱相应的执行情况(医嘱状态)和结果;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染色评价;可发出科内会诊申请,系统会自动加入“科内会诊列表并进行提示,其他医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快速定位这些会诊病例。
可查看内部医嘱相应的执行情况(医嘱状态)和结果;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染色评价;可发出科内会诊申请,系统会自动加入“科内会诊列表并进行提示,其他医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快速定位这些会诊病例。
1.6.1采集诊断工作站 具有查询检索、统计报表、WHO国际肿瘤疾病编码统计、肿瘤疾病规范化组织病理学报告的标准模块。
1.6.2在诊断窗口的自动提示功能:在诊断窗口中打开某一个病例,系统自动提示该病人历次来做过的检查信息,并提供文字及图像同屏对比。
1.6.3 WHO国际标准化细胞学诊断模块:包括妇科与非妇科细胞病理诊断模块中英文录入功能、中英文选项、中英文列表,、WHO国际细胞病理学诊断软件。
1.7 诊断工作站质控功能:要求具有免疫组化医嘱和科内会诊意见的传输和管理功能。要求提供规范、方便实用的报告常用词管理,能够在写报告时随时增减常用词,并能区分公有和个人两种类型。提供实用的表格工具功能,能够打印《冰冻接收报告时间记录登记本》、《冰冻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登记本》等二十几种病理工作登记本来取代手工登记。
1.8会诊读片工作站: 连接HIS;填写并发送申请单、获取申请单预约信息;接收报告单;输入诊断报告(文字);查阅以往病人结果(包括图片)、会诊读片;可发出内部医嘱要求,包括重切、深切、补取、免疫组化等,发出的内部医嘱在相应的工作站点上有相应提示。可查看内部医嘱相应的执行情况(医嘱状态)和结果;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染色评价;可发出科内会诊申请,系统会自动加入“科内会诊列表并进行提示,其他医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快速定位这些会诊病例。可增加、修改、删除自己的科内会诊意见。科内会诊病例最后需要复核,复核后的病例就不能增加修改意见了,也不会再出现在“科内会诊”列表里;可进行随访标记,系统会自动加入“需随访病例”列表并进行提示,可录入并保存随访结果,并可继续随访或结束随访;可对感兴趣的病例进行收藏管理,系统会自动加入到“我的收藏夹”列表并进行提示。
1.9术中冰冻-急诊工作站:有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预约功能。能够与手术室进行影像、语音、取材全过程实时录像,文字信息互动,对术中冰冻-急诊病人进行快速诊断,通过电子病历及电子签名将冰冻报告及时提供给手术室。
1.10免疫组化工作站:要求具有免疫组化医嘱和科内会诊意见的传输和管理功能,系统自动提示已发出免疫组化要求但尚未执行的病例列表,可查看具体的申请信息并进行确认,确认信息会反馈给发出申请的医生。可从申请信息中提取病例信息、项目名称等内容,自动生成免疫组化切片条码标签,并打印出来。能够进行实验过程记录与管理;免疫组化染色完成后,通过扫描进行系统确认。免疫组化工作量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免疫组化质控报表与归档情况。
1.11主任管理工作站:及时调阅病人组织学、细胞学病理图像及信息,掌握科室工作状况;进行会诊读片;控制报告质量,诊断报告的最终审核;查询、检索各类病理资料,生成查看各类统计报表(系统设置包括权限管理、科室、人员管理、模版、词汇设置等),日志管理(系统设置包括记录、查看系统重要操作、出错信息等)。人员考勤报表,科室工作排班表,人事资料管理软件,绩效工资分配软件等。
1.12病理资料管理工作站: 要求具有申请单、蜡块、玻片的归档管理功能,可查询各种病理档案资料管理状态,细胞病理阳性片检索报表、诊断内容与诊断医生。要求有病理资料室
借还片管理功能(包括借片回执、会诊意见登记等功能)。
1.13病理临床Wed工作站: 病理系统作为HIS整合的一部分,临床科室可在HIS上浏览病理报告。
1.14科间资料查询功能:病理科可查阅HIS中的病历信息,包括影像科、检验科、超声科等辅助科室信息。
2、 对信息录入的要求:
2.1录入过程 采用提示选取、拼音代码、数字代码、HIS导入、语音录入等多种输入方式,尽量减少打字输入。
2.2液基细胞学 英文申请单录入、妇科细胞申请单录入、非妇科细胞申请单录入。
2.3复检病人 可在查阅后用复制插入方式登陆,加快登陆及报告生成速度。
2.4对于相同姓名的病患,在输入姓名后有提示性的选择(自动跳出选择项:如ID号、以往的病检号等提示)
2.5 记录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
2.6 可按病例库进行登记,病例库可以自定义,可以指定默认的病例库。
2.7 病理号按照当前病例库的编号规则自动升位,也可手工调整。
2.8 登记时出现病理号重号有自动提示。
2.9 能够按照时间段检索病理号跳号(连续号)。
2.10 打印门诊病人回执:约定自取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2.11打印标本签收单回执, 病人信息,送标本人信息,签收人信息,不签收原因等。
3、对病理报告的要求:
3.1 报告生成方式:具有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功能,各种诊断信息可依据标准自行修改;具有在线式知识库功能,使诊断用语更加规范化,便于诊断时参考;典型或特殊病例可即时存入模板库与知识库中;用户可自定义各种个性化的报告单;病理科室同时承担病理科研、教学等相关任务,要能够突出病理教研、病理图像论文分析等相应特点:基于WHO国际肿瘤疾病编码的精确病例统计功能,国际病理界通用的按系统分类的肿瘤疾病结构化报告模式。
3.1.1 自由打字输入
3.1.2 文本报告输入(思维向导式报告生成系统)
3.1.3 范本报告输入(快速文本式报告生成系统)
3.1.4 历史报告复制(复制与本次检查最接近的诊断内容)
以上四种同时交叉应用。用户可对各报告文本进行增删或修改。
3.2 报告打印
3.2.1 用户容易设定报告格式
3.2.2 报告排版:文字/图像/图文混排等格式
3.2.3 文字项目位置、字体可调
3.2.4 图像位置、大小可调
3.2.5 院标位置设定
3.2.6 打印载玻片标签
3.2.7打印时实现所见即所得
3.2.8 及时实现打印预览
3.2.9 文字及图片及时修改
3.2.10 批量打印报告
3.3 提交报告
系统向连接HIS的病理临床Wed工作站发送电子病历,文字内容及图像。
4、图像处理的要求
4.1 病理图像处理要具备下列功能:
图象的白平衡设置、图像的反差调整、测量(长度、面积、灰度、色度)、图像的插值放大、图像输出/读入、图像(包括动态图像)可在IE或PowerPoint中实时、全屏显示,全视野图片自动拼接,会诊、读片时通过投影机或等离子电视机实时显示显微镜或网络调用服务器存储的图像。 储存格式:DICOM/JPG/BMP可选、数码录像编辑、图像自动定时采集、存储、多条件回放等。
5、对查询、检索、统计报表功能的要求
5.1 查询方式
定值查询:可对系统中任一字段进行精确查询。
模糊查询:可对系统中任一字段按所输入的关键词查询。
区间查询:可对系统中数字型或日期型字段按一定范围查询。
组合查询:多条件多级记忆查询方式。
病历状态查询:系统通过色标自动提示已登录、已取材、已录音、已采图、已诊断、已打印、已审核的病历信息。
查询结果可导成Excel、Text、HTML、XML文件。
5.2 检索方式
单条件检索:按姓名、编号、住院号、检查日期等。
多条件检索:描述项、诊断项中主题词。
5.3 统计报表
科室工作日志表、医生工作量统计表、技术员工作量统计表、申请单统计简表、申请单统计详细表、送检科室各项参数统计表、阶段阳性率报表、疾病分类统计管理、要求同时具有模糊查询统计和精确的疾病编码统计功能、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冰冻和常规诊
断符合率、常规病理登记本、免疫组化登记本、特殊染色登记本、疑难病例会诊登记本、设备使用情况登记本、维修登记本等。
6、对数据安全的要求
6.1 建立严密的系统安全机制,利用服务器阵列(Raid)技术与系统的自动备份功能、避免因软件硬件故障所造成的数据丢失。
6.2 系统软件防范,通过用户身份严整,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使用系统的重要功能,如数据的修改、删除等。
6.3密码修改病例方式,诊断医师需要修改病例时,必须向主任或管理员申请修改密码,主任或管理员可随机挑选以英文与数字相组合形成的密码给修改医师, 密码有效时间仅当天有效。
7、对系统组件的要求
7.1 信号源接口标准
7.1.1 CIDEO/S-VIDEO/DICOM3.0接口
7.1.2视频32bit真彩色1024×768分辨率256级灰阶 图像一比一采集转换显示
7.1.3 NTSC/PAL制式
7.1.4 显微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1394接口及USB接口
7.2 视频图像采集显示方式
7.2.1采集设备实时显示15帧/秒
7.2.2 实时/静态单帧采集
7.2.3 大体标本脚踏开关控制变焦、单帧采集
7.2.4 扫描方式采集
7.2.5大体取材全过程录像功能(数码录像及速度可调)
7.2.6 观片窗(可在编辑报告时方便看到采集的图像)
7.2.7 会诊、读片时通过投影仪实时显示显微镜或网络调用服务器存储的图像。
8、对病理软件的要求
8.1具有高度易用性、简便性、先进性、扩张性、高可用性及高效率,运行处理能力强,美观实用。
8.2 使用第三方正版软件。
8.3 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0或者WINDOWS2003操作系统。
8.4 数据库采用SQL SEVER2003-2005或ORACLE。
8.5 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满足备份及未来可能日益增加的数据存储要求。
8.6 工作站软件支持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操作系统。
8.7 系统内置组织、细胞、会诊、妇科液基细胞学、非妇科液基细胞学、细胞学诊断、尸检、肾穿八个数据库,不同的数据库可定义不同的访问权限。
8.8 系统可进行三级报告审核。
8.9系统可通过不同颜色表示报告状态(已登记、已取材、已包埋、已切片、已出片、已诊断、已审核、已打印、已发报告)。
8.10 系统图像可以导出为DICOM3.0、TIFF、JPG、BMP等格式。
8.11 系统支持批量打印报告。
8.12 系统采集图像时可自动存盘。
8.13 系统加密采用USB接口方式。
8.14 系统提供科室管理程序:对科室的各种染色试剂进行分项管理;对科室的各种设备进行使用与报修管理;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排班管理;对过期的试剂进行报警提示;对科室的奖金二次分配发放、医务人员晋升列表、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等。
8.15系统内置档案管理系统, 可进行工作量、任务来源统计、科内人员人事信息管理等,支持多种方式的查询。
9、对系统的共享要求
9.1 能与科室在用的病理科信息管理系统直接相连,不需要做任何接口。
9.2 能与全院的PACS/HIS通过接口进行互通相连。
9.3 能与科内及外界不用自动显微镜也可以进行读片会诊。
9.4 对开发商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要求1小时能到达现场。
9.5 对开发商的系统维护工程师要求1小时能到达现场。
四、系统软硬件配置技术参数
(一)、软件配置:
1.1服务器拖11个终端—要求登记工作站1套,技术工作站1套,诊断工作站7套,视教及会诊工作站1套,主任工作站1套。
(二)、硬件配置:
1、显微接口7套,
1.1能与科室要求的显微镜、摄像头相连。
2、显微镜数字摄像机7台
2.1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分辨率可达1280×1024, 1600×1200及 2048×1536。
2.2彩色数字输出,必须采用USB接口接入。
2.3数字面阵CMOS感光芯片。
2.4色彩还原性好。
2.5支持一台计算机连接多只摄像机。
2.6标准CS,C及F镜头接口。
2.7带有外触发输入。
2.8带有闪光灯控制输出。
2.9计算机可以编程控制曝光时间、亮度、增益等参数。
2.10可采用计算机12V供电或者外接12V电源,功耗小,连线方便。
3、光学显微镜图像采集板1块:
3.1支持六路复合视频输入,二路S-VIDEO(Y/C)输入或二路Ypbr分量输入,软件切换;
不可少于如下组成: 6路复合视频。 1路Y/C+4路复合输入。2路Y/C+2路复合输入。1路YpbrPr+3路复合输入。1路YpbPr+1路Y/C+1路复合输入。2路Ypbr。支持PAL,NTSC彩色/黑白视频输入。
3.2支持方像素采集。 PAL制:768×576×24位。NTSC制:640×480×24位。支持ITU-R BT.601采集。PAL制:720×576×24位。NTSC制:720×480×24。可编程亮度、对比度、色度、色饱和度。
3.3A/D转换精度8位。支持YUV422、RGB8888、RGB888、RGB565、RGB555、及Y8模式。
3.4图像数据数值范围,亮度:1-254或16-235可选,色度:1-254或16-240可选。
3.5支持计算机内容与图像同屏显示,图形覆盖功能。
3.6支持图像的裁剪和比例压缩模式。
3.7支持单场、单帧、连续场、连续帧的采集方式,图像捕捉时间:单场<40ms,单帧<60ms。
3.8硬件支持图像的水平、垂直镜像。
3.9稳定接收录像机信号。直流噪声<±2灰级。
3.10N路(0<N<7)视频可编程定时轮流输出。可编程固定视频输出。
3.11提供用户可编程单片机,实现加密字等功能。
3.12视频输入/输出0.5V<VP-P<1.5V,输入/输出阻抗75Ω。视频输入带宽>4MHz。图像3.13清晰度>425线。
3.14电源功耗5V<5W,-12V<0.5W。适用温度范围5-60℃。支持Win9x、Win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开发环境。
4、服务器1套:
4.1Xeon EM64T dual core 1.86GHz/2x2MB,1066MHz FSB,2-SMP,2GB,146G Hot-swap
SAS/SATA,Giga Ethernet,CD-ROM,670W Power,ServeRaid 8k-I,3 Year NBD Warranty,146GB 10K U320 SAS HS HDD。
5、品牌计算机9套:
5.1P4 3.0G/1GB内存/160G硬盘/COMBO/FX 5200 128M/集成网卡,声卡/17"LCD商用液晶显示器,配麦克风及音响。
6、远程会诊及视教系统控制器1台:
6.1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
6.2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6.3同时多视野监控、回放、网络实时浏览;
6.416位真彩色图形化菜单操作、支持鼠标操作;
6.5视频标准为PAL(625线50场/钞),NTSC(525线60场/钞);
6.6临视图像质量,PAL制,D1(704×576);
6.76档可调,支持双码流;
6.8图像压缩,H.264限定码流、H.264可变码流;
6.9图像速度,PAL制:每视野200FPS自由组合、PAL制:每视野175FPS 自由组合、NTSC制:每视野240FPS自由组合、NTSC制:每视野210FPS自由组合;
6.10图像移动侦测:每个视野可设置192(16×12)个检测区域,可设置多级 灵敏度;
音频压缩G.711;
6.11语音对话:支持多种对讲通道;
6.12监控方式及优先级:手动>报警>动态检测>定时;
6.13视野检索方式:时间点检索、日历检索、事件检索、通道检索;
6.14占用硬盘间,音频:28.8M字节/小时+视频:56~900M字节/小时;
6.15图像存储位置,本机或服务器及网络传输方式;
6.17备份方式:网络备份、USB备份;
6.18视频输入:4/8/16BNC;
6.19视频输出:2BNC,单道VGA输出;
6.2.0音频输入:4/8/16RCA,单道RCA语音对讲输入;
6.21音频输出:单道RCA;
6.2216种报警输入(低电平有效);
6.236种报警继电器输出;
6.24网络接口:RJ45 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
6.25功耗(不含硬盘):25-40W
6.26使用工作温度:0ºC-+55 ºC
6.27使用温度:10%-90%
6.28大气压86kpa-106kpa
7、条码打印机一台:
7.1条码打印机,每次可载标签5000个。
8、条码扫描枪四把:
8.1高灵敏度扫描枪,红外式扫描。
9、病理读片会诊图象显示仪
9.142寸屏高视频信号,液晶屏,适时高清晰度显示病理组织或细胞学图象,用于病理会诊与教学。
10、打印机:
10.1EPSON Stylus Photo R390 彩色喷墨打印机
11、扫描仪:
11.1EPSON 扫描仪
12、交换机一台:
12.132口交换机。
13、UPS后备电源一台:
13.1容量:1KVA/方式:智能型在线式/加电池,备用时间:满载:30分钟。
五、其他要求
电源要求:220V±15%,50Hz。
四、售后服务要求:
1.售后服务要求
★1.1须由生产厂家承诺:提供设备三年的免费维修的承诺;五年免费提供软件升级;三年免费维修期后,只收取零配件费用,免收维修费及差旅费;2小时维修快速响应,4小时紧急维修, 6小时普通维修;否则所延误造成的损失由公司负担。
1.2保修期内必须保证95%以上的开机率,保修期内卖方负责对设备维护保养不少于3次。
★1.3报零配件及试剂优惠价格清单(提供详细的零配件 及消耗品价格清单;配套消耗品价格要低于国内相同设备用户)。
1.4每年免费提供至少一次仪器校准报告(提供仪器校准SOP文件,校准过程的原始记录)。长至2周以上。 3.恢复期 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尿蛋白逐渐消失,黄疸渐退,
食欲渐渐恢复。乏力可持续1~2周。一般无后遗症。编辑本段辅助检查 1.一般常规及生化检查 早期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稍减少。血清胆红素、ALT、AST等升高。病程等4~5天尿蛋白可增高至3~5g/L。大便隐血常呈阳性。脑脊液压力常增高,细胞数正常。心电图可示ST-T波异常、PR和QT间期改变等。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黄疸病例。 2.病毒分离 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发病的最初3天内,最迟不超过5天)采
取病人血液,进行适当稀释(10~100倍)后接种小白鼠,或用组织细胞培养以分离病毒。
如死亡病例,可取肝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然后用特异性免疫血清作中和试验鉴定病毒。[1]
3.血清免疫学试验 取急性期及发病后2~4周的恢复期血清作IgM抗获ELISA(IgM
ontibodycapture ELISA)、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IgM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中抗体在发病后5~7天内出现,CF抗体在病后7~14天内出现。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者可确诊为本病。由于IgM和CF抗体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效价升高时提示近期感染。如血清内有特异性IgG主要传染源是热带丛林中的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疾病是由猴→蚊→猴→蚊→人的方式传播[1]。 2.传播媒介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丛林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趋血蚊属(Haemagogus),包括斯盖趋血蚊、卡普里克趋血蚊、马趋血蚊、亮趋血蚊等,还有白星伊蚊、绿翅煞蚊。[1]蚊吸血感染后,37℃经4天即能传播。受感染的蚊可
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由埃及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称城市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城镇。由埃及伊蚊以外的野栖(非宅栖)蚊种传播的黄热病称丛林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山野、森林地区。但在东非部分地区宅、野两栖的辛浦森伊蚊也曾导致城市型黄热病暴发。埃及伊蚊是黄热病主要媒介,至今发现至少有7属30余种(亚种)嗜血蚊种可在实验条件下经叮咬传播黄热病。从自然界捕获的蚊中能分离到黄热病毒的已有10余种。有人曾从牛蜱的成虫和幼虫体内分离出黄热病毒,并证明对猴有传染性。在气温37℃时,埃及伊蚊吸人带病毒血后需4天、28℃时需1周、22℃时需3周才有传染性。蚊子吸人黄热病毒后会终身带毒并可经卵传代。 3.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
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流行区内成人大多有免疫力,故以儿童发病占多数。 4.流行特征 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消灭了埃及伊蚊便可使黄热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而在埃及伊蚊重新增多的地方有传染源进入时又可引起暴发流行。丛林型:以蚊—猴—蚊形成循环,构成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
抗体且效价无动态变化,则提示病人过去曾感染过本病。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发病早期血清中的病毒抗原,有助早期诊断,此方法特异,敏感性较高,可在数小时内获结果,在一般实验室均可采用。 4.病毒核酸的检测 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黄病毒RN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国内外均有报道,为本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但此项检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条件,一般实验室难以推广。 5.肝穿刺检查 仅限于对死亡病例的检查。[1]对死亡病例可用内脏穿刺刀截取小块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小鼠接种和酶免疫测定(应用单克一般处理 应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
1.5装机时免费配备调试试剂和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