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学实录

IT圈 admin 37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党澎)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

趣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和《吉安日全食精彩镜头》视频录像。 观看 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轻松进入09年日全食场景,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1、看照片:我们在看什么?板书:日食

2、回忆:2009年7月22日,我们很多同学都去看了这场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日食情况吗?

到的日全食过程。

二、实践感受阶段(观察):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

1、让我们一起欣赏陈方维同学拍的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2、反问: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你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3、(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回忆并简述观看

阳差不多大。)

(1)、学生能回答出: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它可能是月球。

(2)、能说出是月球的推测依据。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三、实践感受阶段(实验):日食模拟实验

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模拟实验计划讨论:①用什么实验材料做?什么材料代表什么天体?──方案一: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方案二:手电筒(太阳),垒球(月球)和头部(地球)

②如何做模拟实验?(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

3、学生汇报演示,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并小结: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

4、出示观察要求:

(1)、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发生日食时,地球上出现了什么?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日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2)、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日食形成过程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3)、根据以上观察发现,小组讨论日食形成的原因。

5、记录表指导(主要是画图时,用硬币印大小圆)。

6、领取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交流:小组实验示范并讲解观察到的现象。

(1)、个别回答

(2)、小组讨论实验设计

(3)、汇报交流 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

实验设计是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也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并且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作为科学证据以做科学的发言。

交流中让学生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解释日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

四、强化反馈阶段: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1)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结论(填空题),并播放视频《日月食和掩星》

(1)、个人回答、集体交流

(2)、读并观看。 看日食成因示意图解释日食成因是为了提高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强化反馈阶段:月食和成因

(五)了解月食

1、师:我们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在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奇特的天象,那是──月食。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3、学生演示实验,共同观察,观察要求如下:(1)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 发生月食时,月球运行到哪里?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 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 月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2)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月食形成过程中,月球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4、交流

5、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6、播放月食成因(《日月食和掩星》 1、个别回答、集体交流

2、小组讨论、实验和记录

3、汇报

4、看图,集体交流,理解月食成因。 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月食成因的分析,主要以学生独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设将实验移入课外。

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互相解惑后,再播放《日月食和掩星》片断,解开学生部分疑惑

(3)、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图片和简介:让天文官丢了脑袋的仲康日食: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的一次日食。我国《诗经•小雅》中所记载的“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是指发生在公元前776年的月食。这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比外国早55年。)

对日月食,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去找找今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

日期,找个时间一起交流一下。

《月相变化》教学实录

一、师生问好,谈话引入课题:

师:好,孩子们,咱们互相认识一下吧,老师注意到你们一说到自己的班级就特别自豪,真好!我也介绍一些自己,我姓刘,咱班有姓刘得同学吗?啊……还真不少,刘老师见到我们班一大群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心里觉得很高兴。刚刚听我们班上的老师介绍,说我们班的孩子各个都很爱看书,是吗?生(齐):是。

师:读过十本的举举手?

师:有不少。

师:二十本的呢?

师:还有哪!呦!真不错!那咱们上课之前呀,老师就考考你们,好吗?

生(齐):好。

师:我们就来比一比,比什么呢?咱们来比,谁能接上刘老师的诗句,行吗?

生(齐):行。

师:还挺有信心的。好的,我们先看图猜,这是?

生(齐):苏轼的《水调歌头》。

师:同学们真聪明,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这么两句,“人有悲欢离合……”谁能接下去?

生:月有阴晴圆缺。

师:真聪明,谁还想说说?这位同学你来试试。

生: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吧,说的多完整啊。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这首诗中有两句诗老师用了不同的颜色,是哪两句?

生: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观察的很仔细,这说明古时候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现象,请你说说你曾经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生:我曾经见过的月亮像镰刀一样。

生:有的时候的月亮很大、很圆。

生:弯弯的 圆圆的

生:很细的,细的像一根线。

师:线是弯的还是直的?

生:好像是弯的。

生:咬掉一口的月亮

师:什么时候看到过?

生:半个圆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科学上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叫做月相。

师: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生(齐):能

师:好,在每个人的桌面上有一张圆形的卡纸,在卡纸上画出月相,并请画好的同学把他们贴在黑板上。

几分钟后,学生陆续的把画好的月相贴在了黑板上。

师:同学们画的很认真,已经有同学把画好的月相贴在了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

生(齐):不相同

师:哪里不同?谁来说一说?

生迫不及待地回答。

生:有的是圆的。

生:半圆形的

生:有很多是弯的

师:说的真好,在黑板上的这些月相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看得到吗?

生(齐):能

师: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学生们很困惑,学生们认为凡是画出来的月相都会出现。

师:我们所画的月相都不同,那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样的月相呢?会不会一天当中所有的月相同时出现在天空中?

生(齐):呵呵,不会。

师:既然这样,他们应该是有顺序的出现在天空中的对不对?

生(齐):对

师:现在我们就把这些月相排排序,接下来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贴在黑板上的圆圈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快速、准确。

学生们进行激烈的讨论。

师:现在对照老师给出的上半月月相变化图,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生:月亮的形状没有变

生:月亮的明暗发生了变化。

师:说的具体一点,明暗是怎么变化的?

生:刚开始的时候月亮是完全黑暗的,然后有一点点亮光呈弧线形,明亮的部分逐渐变大,直到全部变亮。

师:表述的很清楚,观察的也仔细。其他同学发现了这个规律吗?

生(齐):发现了。

师:恩,同学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科学上我们把不同的月相都进行了命名。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圆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残月的过程。

师:通过观察、讨论、推理我们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师: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改变吗?

生(齐):不是。

师:是伴随月球的什么运动变化的?

生:月球绕着太阳公转。

生:月球自转。

生: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结果。

师:以上几位同学的想法你同意谁的?请在小组之间讨论,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几分钟后,小组之间讨论激烈。

师:老师看到我们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去讨论,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更同意刚刚那位同学的想法?

生:我更同意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绕着太阳公转引起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太阳光会照到月球上。

师:太阳光也照到地球上啊?好像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师:谁还想谈一谈?

生:其实我同意月球绕地球旋转的结论。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具体为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师: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温馨提示:(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还有几点提示)

1.组长使月球逆时针围绕地球转动(转到每位观察员面前都要稍作停顿,让

他看清楚月相),一圈刚好一个月,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2.8位观察员眼睛平视正前方,第一圈记住你看到的月相;第二圈用笔快速地在草稿纸上画下来;第三圈检查是否画对了;(提出要求:8为观察员每人带纸和笔画草稿,以免回到座位后忘记)

3.看清月相的明暗交界线是朝哪个方向的,画时请注意;明暗交界线画好后再涂黑色(也可以用斜线画阴影部分)表示看不见的部分。

4.实验完成后回到座位画汇总表。

师:同学们对这个实验还有问题吗?请一组同学上台试一试

1.围成圆圈,组长转一转,全班同学观察正确与否(找到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地方)

2.教师采访1号和5号两位同学,说说你看到的月相是怎样的,你们分别是农历什么时间。你们觉得3号和7号是什么时间。

3.其他四位同学分别是什么时间呢?请8位观察员记住你所代表的日子,画图时画出相应的月相。

7、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8、各小组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记录,说一说我们的发现。

9、猜测其他日子的月相是怎样的?

师: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谁想来说说?

生:月相变化是由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师:恩,你的想法不错,谁还想补充一下?

生:与月球不发光有关,太阳只照亮了它的一半。

师:好,谁还想说说?

生:我认为两个原因都有。

师:看来大家都有所发现,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月相变化规律从中找出出现月相变化的原因。

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

师: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师:我们已经弄清楚了月相发生的规律,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生:被吃了一口的是不对的。

师:真聪明,一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其他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两个凸月的顺序颠倒了

师:对,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比较仔细,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

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生:晚上有月亮的时候

师:说的不够具体,能不能说到那个时间段?

生:傍晚?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凌晨?

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吗?

师:好吧,刘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其实这些月相出现在天空中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我们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才能观察到月相,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刚刚有位同学说的很完整。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大家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师: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生:出现的时间

师:对

生:月相的形状

师:可以,还有吗?

生:出现的地点?

师:补充的很好,其他同学?

生:月相的大小?

师:恩 说的很好,其实除了以上同学们说的这些之外,还需要观察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师:清楚了吗?

生(齐):清楚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果有哪一天我们看不到月相怎么办?

生:可以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猜出来

师:真聪明,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当然如果我们真的有一天因为其他原因看不到月相时,我们可以是根据月相变化规律来判断出月相的。

师:老师看同学们学习的都很认真,这样,刘老师来考考大家好不好?

生(齐):好!

师: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思考一分钟左右。

师: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应该是张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过年的时候春节是初一,

师:初一有什么特别吗?

生:初一是看不到月亮的,是新月。

师:你真的是太了不起啦,说的完全正确,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师:其实啊,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怎么样,你猜对了吗?

师:这节课我们都讲了哪些内容?

生:月相的变化规律

生: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大家都学会了吗?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讲了两个问题,就像我们刚刚这位同学所说的月相的变化是由规律的以及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简单的让大家了解了一下农历的相关知识。布置一项作业,回去后观察几天的月相,并把他们画下来。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党澎)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

趣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和《吉安日全食精彩镜头》视频录像。 观看 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轻松进入09年日全食场景,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1、看照片:我们在看什么?板书:日食

2、回忆:2009年7月22日,我们很多同学都去看了这场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日食情况吗?

到的日全食过程。

二、实践感受阶段(观察):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

1、让我们一起欣赏陈方维同学拍的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2、反问: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你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3、(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回忆并简述观看

阳差不多大。)

(1)、学生能回答出: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它可能是月球。

(2)、能说出是月球的推测依据。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三、实践感受阶段(实验):日食模拟实验

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模拟实验计划讨论:①用什么实验材料做?什么材料代表什么天体?──方案一: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方案二:手电筒(太阳),垒球(月球)和头部(地球)

②如何做模拟实验?(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

3、学生汇报演示,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并小结: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

4、出示观察要求:

(1)、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发生日食时,地球上出现了什么?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日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2)、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日食形成过程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3)、根据以上观察发现,小组讨论日食形成的原因。

5、记录表指导(主要是画图时,用硬币印大小圆)。

6、领取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交流:小组实验示范并讲解观察到的现象。

(1)、个别回答

(2)、小组讨论实验设计

(3)、汇报交流 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

实验设计是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也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并且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作为科学证据以做科学的发言。

交流中让学生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解释日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

四、强化反馈阶段: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1)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结论(填空题),并播放视频《日月食和掩星》

(1)、个人回答、集体交流

(2)、读并观看。 看日食成因示意图解释日食成因是为了提高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强化反馈阶段:月食和成因

(五)了解月食

1、师:我们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在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奇特的天象,那是──月食。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3、学生演示实验,共同观察,观察要求如下:(1)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 发生月食时,月球运行到哪里?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 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 月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2)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月食形成过程中,月球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4、交流

5、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6、播放月食成因(《日月食和掩星》 1、个别回答、集体交流

2、小组讨论、实验和记录

3、汇报

4、看图,集体交流,理解月食成因。 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月食成因的分析,主要以学生独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设将实验移入课外。

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互相解惑后,再播放《日月食和掩星》片断,解开学生部分疑惑

(3)、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图片和简介:让天文官丢了脑袋的仲康日食: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的一次日食。我国《诗经•小雅》中所记载的“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是指发生在公元前776年的月食。这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比外国早55年。)

对日月食,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去找找今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

日期,找个时间一起交流一下。

《月相变化》教学实录

一、师生问好,谈话引入课题:

师:好,孩子们,咱们互相认识一下吧,老师注意到你们一说到自己的班级就特别自豪,真好!我也介绍一些自己,我姓刘,咱班有姓刘得同学吗?啊……还真不少,刘老师见到我们班一大群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心里觉得很高兴。刚刚听我们班上的老师介绍,说我们班的孩子各个都很爱看书,是吗?生(齐):是。

师:读过十本的举举手?

师:有不少。

师:二十本的呢?

师:还有哪!呦!真不错!那咱们上课之前呀,老师就考考你们,好吗?

生(齐):好。

师:我们就来比一比,比什么呢?咱们来比,谁能接上刘老师的诗句,行吗?

生(齐):行。

师:还挺有信心的。好的,我们先看图猜,这是?

生(齐):苏轼的《水调歌头》。

师:同学们真聪明,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这么两句,“人有悲欢离合……”谁能接下去?

生:月有阴晴圆缺。

师:真聪明,谁还想说说?这位同学你来试试。

生: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吧,说的多完整啊。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这首诗中有两句诗老师用了不同的颜色,是哪两句?

生: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观察的很仔细,这说明古时候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现象,请你说说你曾经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生:我曾经见过的月亮像镰刀一样。

生:有的时候的月亮很大、很圆。

生:弯弯的 圆圆的

生:很细的,细的像一根线。

师:线是弯的还是直的?

生:好像是弯的。

生:咬掉一口的月亮

师:什么时候看到过?

生:半个圆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科学上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叫做月相。

师: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生(齐):能

师:好,在每个人的桌面上有一张圆形的卡纸,在卡纸上画出月相,并请画好的同学把他们贴在黑板上。

几分钟后,学生陆续的把画好的月相贴在了黑板上。

师:同学们画的很认真,已经有同学把画好的月相贴在了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

生(齐):不相同

师:哪里不同?谁来说一说?

生迫不及待地回答。

生:有的是圆的。

生:半圆形的

生:有很多是弯的

师:说的真好,在黑板上的这些月相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看得到吗?

生(齐):能

师: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学生们很困惑,学生们认为凡是画出来的月相都会出现。

师:我们所画的月相都不同,那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样的月相呢?会不会一天当中所有的月相同时出现在天空中?

生(齐):呵呵,不会。

师:既然这样,他们应该是有顺序的出现在天空中的对不对?

生(齐):对

师:现在我们就把这些月相排排序,接下来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贴在黑板上的圆圈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快速、准确。

学生们进行激烈的讨论。

师:现在对照老师给出的上半月月相变化图,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生:月亮的形状没有变

生:月亮的明暗发生了变化。

师:说的具体一点,明暗是怎么变化的?

生:刚开始的时候月亮是完全黑暗的,然后有一点点亮光呈弧线形,明亮的部分逐渐变大,直到全部变亮。

师:表述的很清楚,观察的也仔细。其他同学发现了这个规律吗?

生(齐):发现了。

师:恩,同学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科学上我们把不同的月相都进行了命名。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圆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残月的过程。

师:通过观察、讨论、推理我们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师: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改变吗?

生(齐):不是。

师:是伴随月球的什么运动变化的?

生:月球绕着太阳公转。

生:月球自转。

生: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结果。

师:以上几位同学的想法你同意谁的?请在小组之间讨论,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几分钟后,小组之间讨论激烈。

师:老师看到我们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去讨论,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更同意刚刚那位同学的想法?

生:我更同意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绕着太阳公转引起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太阳光会照到月球上。

师:太阳光也照到地球上啊?好像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师:谁还想谈一谈?

生:其实我同意月球绕地球旋转的结论。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具体为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师: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温馨提示:(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还有几点提示)

1.组长使月球逆时针围绕地球转动(转到每位观察员面前都要稍作停顿,让

他看清楚月相),一圈刚好一个月,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2.8位观察员眼睛平视正前方,第一圈记住你看到的月相;第二圈用笔快速地在草稿纸上画下来;第三圈检查是否画对了;(提出要求:8为观察员每人带纸和笔画草稿,以免回到座位后忘记)

3.看清月相的明暗交界线是朝哪个方向的,画时请注意;明暗交界线画好后再涂黑色(也可以用斜线画阴影部分)表示看不见的部分。

4.实验完成后回到座位画汇总表。

师:同学们对这个实验还有问题吗?请一组同学上台试一试

1.围成圆圈,组长转一转,全班同学观察正确与否(找到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地方)

2.教师采访1号和5号两位同学,说说你看到的月相是怎样的,你们分别是农历什么时间。你们觉得3号和7号是什么时间。

3.其他四位同学分别是什么时间呢?请8位观察员记住你所代表的日子,画图时画出相应的月相。

7、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8、各小组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记录,说一说我们的发现。

9、猜测其他日子的月相是怎样的?

师: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谁想来说说?

生:月相变化是由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师:恩,你的想法不错,谁还想补充一下?

生:与月球不发光有关,太阳只照亮了它的一半。

师:好,谁还想说说?

生:我认为两个原因都有。

师:看来大家都有所发现,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月相变化规律从中找出出现月相变化的原因。

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

师: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师:我们已经弄清楚了月相发生的规律,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生:被吃了一口的是不对的。

师:真聪明,一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其他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两个凸月的顺序颠倒了

师:对,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比较仔细,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

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生:晚上有月亮的时候

师:说的不够具体,能不能说到那个时间段?

生:傍晚?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凌晨?

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吗?

师:好吧,刘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其实这些月相出现在天空中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我们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才能观察到月相,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刚刚有位同学说的很完整。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大家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师: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生:出现的时间

师:对

生:月相的形状

师:可以,还有吗?

生:出现的地点?

师:补充的很好,其他同学?

生:月相的大小?

师:恩 说的很好,其实除了以上同学们说的这些之外,还需要观察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师:清楚了吗?

生(齐):清楚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果有哪一天我们看不到月相怎么办?

生:可以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猜出来

师:真聪明,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当然如果我们真的有一天因为其他原因看不到月相时,我们可以是根据月相变化规律来判断出月相的。

师:老师看同学们学习的都很认真,这样,刘老师来考考大家好不好?

生(齐):好!

师: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思考一分钟左右。

师: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应该是张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过年的时候春节是初一,

师:初一有什么特别吗?

生:初一是看不到月亮的,是新月。

师:你真的是太了不起啦,说的完全正确,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师:其实啊,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怎么样,你猜对了吗?

师:这节课我们都讲了哪些内容?

生:月相的变化规律

生: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大家都学会了吗?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讲了两个问题,就像我们刚刚这位同学所说的月相的变化是由规律的以及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简单的让大家了解了一下农历的相关知识。布置一项作业,回去后观察几天的月相,并把他们画下来。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