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IT圈 admin 50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歧妙双)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

0.5s , 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 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 , 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0.11m/s , 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

= =0.15m/s,vAB=

0.1s=0.2s,路程sBC=5.50cm−2.50cm=3.00cm 0.1s=0.3s,路程sAB=2.50cm=0.025m , 所vBC=

≈0.083m/s , 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 0.1s=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

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由于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3)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3.下列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 B. 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10s

C. 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m 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书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

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5.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 )

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

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C选项错误;

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

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

6.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图象,则( )

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 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

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 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

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

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

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A

【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

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不符合题意;

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测定氧气含量,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

8.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神舟十号” D. “天宫一号”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9.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

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 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 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错误;

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

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正确;

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

1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答案】 D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错误;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

11.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12.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小明用卡取出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的汽车

【答案】B

A. 路旁的树木 B. 小明骑的自行车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小明身边驶过【解析】【解答】解:小明在上学的途中,以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明旁边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 故选: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13.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14.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h1=h2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AB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在BC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B. 小球从A运动到B的时间等于它从B运动到C的时间

C. 小球抛出后向上运动是由于一直受到向上的力

D.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所受的合力为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影响克服重力做功的因素是物体的重力和在重力反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距离和重力都相同,故AB段和BC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同;故A正确;

B、小球抛出后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路程相同,故时间越来越长,故B错误;

C、竖直向空中抛出一个小球,虽然失去了向上的推力,但小球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继续向上运动,故C错误;

D、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的合力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影响克服重力做功的因素是物体的重力和在重力反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距离和重力都相同,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同;(2)速度越来越小,路程相同,故时间越来越长;(3)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4)对小球在最高点时进行受力分析.

15.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地面、汽车 B. 汽车、地面 C. 汽车、汽车 D. 地面、地面

【答案】 A

【解析】【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确定参照物,再看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6.下列图象自左向右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情况。A中st图像中平行于x轴是静止。B有一段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C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D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调节天平使衡量平衡 B. 熄灭酒精灯

C.

【答案】 C

测量水的温度 D. 测量木块边长

【解析】【解答】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在测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或拨动游码来调节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的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应该用灯帽盖灭,B不符合题意。

C.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温度计感温泡全部浸入水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C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刻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测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通过在右盘中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的方法来使天平平衡;(2)熄灭酒精灯要用酒精灯帽盖灭;(3)使用温度计要注意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沿着被测长度.

18.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19.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s/t=60m/(8.3-2.4)刘刘s=60m/5.9s≈10.17m/s,

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C符合题意;

D,根据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符合题意.

20.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B. 同步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C.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 D. 同步卫星使用微波进行通信

【答案】A

【解析】【解答】A.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和匀速和匀速直线运动,而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符合题意;

B. 同步卫星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高度和速度都不变,机械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守恒,B不符合题意;

C. 同步卫星固定于频道上空,与地球的自转同步,相对于地球静止,C不符合题意;

D. 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是真空,要使用微波进行通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2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房屋 B. 云层 C. 停在路边的汽车 D. 远处的高山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A不符合题意;

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3.下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 14mm B. 145mm C. 500mm D. 50.0mm

【答案】 D

【解析】【解答】A、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14mmm,14mm=1.4cm,太小了,与实际不符,A不符合题意;

B、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145mmm,145mm=14.5cm,太大了,与实际不符,B不符合题意;

C、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500mm,500mm=50cm,太大了,与实际不符,C不符合题意;

D、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50.0mm,50.0mm=5.00cm,与实际相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给予电池的长度分析判断。

24.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惯性增大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答案】 D

【解析】【解答】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m/s,A不符合题意;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5.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 B. 静止的 C. 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 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解答】相对于自动扶梯时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是运动的,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26.小滨同学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体积约为0.05m3 B. 成年人的体重约为50N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在1.0×103kg/m3左右,体积大约为V=

=0.05m3 . 此选项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70kg×10N/kg=700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

故选A.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27.对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上的小迪对妈妈说:“我们怎么没动啊”,他这么说时所选的参照物是路两边的树

B. 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汽车所受重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上车时司机要求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D. 下车后小迪发现汽车的四个轮胎上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小迪和妈妈都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之所以感觉自己“没动”是相对于自己乘坐的这辆汽车,位置没有变化.故A错误;

B、汽车匀速行驶时,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故C错误;

D、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汽车车轮上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两个力方向相反;(3)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

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8.下列估测中,通常情况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初中女生跑800m所用时间约为1.5min B. 中学生使用的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40cm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D. 人们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初中女生跑步的速度约为4m/s,跑800m所用时间约为200s=3.5min左右,所以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使用的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左右,所以C符合实际;

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4℃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29.甲、乙两人骑车在公路上并肩行驶,他们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则( )

A. 甲认为乙是运动的 B. 乙认为甲是静止的

C. 甲认为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D. 乙认为对面驶来的车是静止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甲、乙并肩前进,相对于地面他们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参照物为地面;互相以对方对参照物,他们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掌握。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据ρ=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C.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 据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C

【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物体吸收热量与三个因素有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歧妙双)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

0.5s , 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 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 , 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0.11m/s , 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

= =0.15m/s,vAB=

0.1s=0.2s,路程sBC=5.50cm−2.50cm=3.00cm 0.1s=0.3s,路程sAB=2.50cm=0.025m , 所vBC=

≈0.083m/s , 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 0.1s=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

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由于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3)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3.下列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 B. 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10s

C. 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m 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书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

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5.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 )

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

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C选项错误;

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

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

6.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图象,则( )

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 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

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 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

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

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

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A

【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

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不符合题意;

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测定氧气含量,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

8.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神舟十号” D. “天宫一号”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9.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

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 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 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错误;

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

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正确;

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

1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答案】 D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错误;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

11.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12.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小明用卡取出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的汽车

【答案】B

A. 路旁的树木 B. 小明骑的自行车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小明身边驶过【解析】【解答】解:小明在上学的途中,以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明旁边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 故选: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13.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14.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h1=h2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AB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在BC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B. 小球从A运动到B的时间等于它从B运动到C的时间

C. 小球抛出后向上运动是由于一直受到向上的力

D.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所受的合力为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影响克服重力做功的因素是物体的重力和在重力反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距离和重力都相同,故AB段和BC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同;故A正确;

B、小球抛出后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路程相同,故时间越来越长,故B错误;

C、竖直向空中抛出一个小球,虽然失去了向上的推力,但小球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继续向上运动,故C错误;

D、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的合力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影响克服重力做功的因素是物体的重力和在重力反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距离和重力都相同,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同;(2)速度越来越小,路程相同,故时间越来越长;(3)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4)对小球在最高点时进行受力分析.

15.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地面、汽车 B. 汽车、地面 C. 汽车、汽车 D. 地面、地面

【答案】 A

【解析】【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确定参照物,再看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6.下列图象自左向右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情况。A中st图像中平行于x轴是静止。B有一段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C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D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调节天平使衡量平衡 B. 熄灭酒精灯

C.

【答案】 C

测量水的温度 D. 测量木块边长

【解析】【解答】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在测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或拨动游码来调节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的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应该用灯帽盖灭,B不符合题意。

C.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温度计感温泡全部浸入水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C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刻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测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通过在右盘中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的方法来使天平平衡;(2)熄灭酒精灯要用酒精灯帽盖灭;(3)使用温度计要注意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沿着被测长度.

18.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19.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s/t=60m/(8.3-2.4)刘刘s=60m/5.9s≈10.17m/s,

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C符合题意;

D,根据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符合题意.

20.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B. 同步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C.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 D. 同步卫星使用微波进行通信

【答案】A

【解析】【解答】A.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和匀速和匀速直线运动,而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符合题意;

B. 同步卫星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高度和速度都不变,机械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守恒,B不符合题意;

C. 同步卫星固定于频道上空,与地球的自转同步,相对于地球静止,C不符合题意;

D. 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是真空,要使用微波进行通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2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房屋 B. 云层 C. 停在路边的汽车 D. 远处的高山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A不符合题意;

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3.下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 14mm B. 145mm C. 500mm D. 50.0mm

【答案】 D

【解析】【解答】A、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14mmm,14mm=1.4cm,太小了,与实际不符,A不符合题意;

B、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145mmm,145mm=14.5cm,太大了,与实际不符,B不符合题意;

C、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500mm,500mm=50cm,太大了,与实际不符,C不符合题意;

D、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50.0mm,50.0mm=5.00cm,与实际相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给予电池的长度分析判断。

24.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惯性增大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答案】 D

【解析】【解答】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m/s,A不符合题意;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5.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 B. 静止的 C. 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 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解答】相对于自动扶梯时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是运动的,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26.小滨同学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体积约为0.05m3 B. 成年人的体重约为50N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在1.0×103kg/m3左右,体积大约为V=

=0.05m3 . 此选项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70kg×10N/kg=700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

故选A.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27.对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上的小迪对妈妈说:“我们怎么没动啊”,他这么说时所选的参照物是路两边的树

B. 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汽车所受重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上车时司机要求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D. 下车后小迪发现汽车的四个轮胎上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小迪和妈妈都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之所以感觉自己“没动”是相对于自己乘坐的这辆汽车,位置没有变化.故A错误;

B、汽车匀速行驶时,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故C错误;

D、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汽车车轮上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两个力方向相反;(3)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

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8.下列估测中,通常情况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初中女生跑800m所用时间约为1.5min B. 中学生使用的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40cm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D. 人们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初中女生跑步的速度约为4m/s,跑800m所用时间约为200s=3.5min左右,所以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使用的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左右,所以C符合实际;

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4℃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29.甲、乙两人骑车在公路上并肩行驶,他们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则( )

A. 甲认为乙是运动的 B. 乙认为甲是静止的

C. 甲认为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D. 乙认为对面驶来的车是静止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甲、乙并肩前进,相对于地面他们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参照物为地面;互相以对方对参照物,他们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掌握。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据ρ=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C.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 据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C

【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物体吸收热量与三个因素有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