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委彩妍)
第五单元 第13课【基础巩固】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的召开C.“一五”计划的实行D.国企改革的结果【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可知,这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C项正确。2.“高铁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铁路事业飞速发展,高铁是最辉煌的一幕,现在已走向世界。这反映了( )A.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B.只有中国高铁成功了C.高铁必须走向世界D.高铁适应各国需求【答案】A 【解析】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铁路事业飞速发展,高铁是最辉煌的一幕”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故A项正确。3.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了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创制C.开创人类立体交通新时代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答案】C 【解析】材料“载人飞行”指飞机,而飞机的创制使人类交通由海陆平面交通进入了海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故C项正确;飞机是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排除A、B两项;飞机的创制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不是石油工业的发展推动飞机的创制,排除D项。4.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
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当时的国情可知,由于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故B项正确。5.交通是都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的站点、车次、可直达城市、物流通达指数等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魅力度和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反映出( )A.交通便捷是都市竞争力之一B.交通决定城市的兴亡C.高铁兴则城市兴D.城市发展与交通的关系【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高铁的站点、车次、可直达城市、物流通达指数等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魅力度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可知,交通便捷是都市竞争力之一,会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故A项正确。6.二战后,日本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建立了以地铁为主、公共汽车为辅的市内交通体系。日本各大城市,特别是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彻底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这说明( )A.汽车工业落后于时代B.交通政策需符合国情C.市内交通必须公交化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答案】B 【解析】材料叙述了日本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从材料信息“特别是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彻底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可知,交通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故B项正确。7.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同时通车,宣告西藏现代交通事业诞生。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反映出西藏交通事业()拉萨—林芝公路A.逐步走向现代化B.以公路建设为主C.落后于其他地区2
D.发展得异常艰难【答案】A 【解析】材料“标志着西藏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反映出西藏交通事业逐步走向现代化,故选A项。8.1908年,美国实现了汽车量产;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2018年,中国建成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表明( )A.世界交通持续进步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C.亚洲国家集体崛起D.交通引领经济繁荣【答案】A 【解析】材料显示世界主要国家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地域跨度大,成就突出,故A项正确。【能力提升】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时间汽车工业工人数年产量1901年1773人884辆1908年12430人5547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50000多人20000辆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德国汽车工业工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汽车的年产量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增强,即德国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10.某高校在对“一带一路”沿线除中国外多个国家青年“最爱的中国生活方式”的调查采访中,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表明中国高铁( )A.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B.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扩大C.是中国科学家发明的D.是青年最爱的出行方式【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中国高铁发展的巨大成就,“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外国青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B项正确;“世界各国”说法夸大,故A项错误;1964年,日本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铁,故C项错误;调查问卷只能反映一种趋势,3
故D项错误。11.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地域界限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答案】D 【解析】济青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交通圈,表明新型交通工具使得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正确;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指农业人口加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彻底突破”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排除C项。12.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开通了3条中苏国际航线。1952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和苏联民航总局签订了联运合同,至1953年,联运航线不仅可通达中苏两国的首都,还可联运到东欧各国的首都,1954年,联运进一步扩展到欧洲其他许多城市和南北美洲许多国家。这表明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A.其成立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民航技术人才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D.建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条民用航空线【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了封锁禁运等措施,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不仅开通了前往苏联的航线还通过与苏联民航总局签订联运合同,开通了通往东欧各国的首都、欧洲其他城市和南北美洲国家等的航线,这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故C项正确。13.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我国海陆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14.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它)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 )4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减少市政服务费用D.消除了交通拥堵的现象【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可知,电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与减少市政服务费用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5.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流行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答案】D 【解析】使用自行车出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锻炼身体,因此自行车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故D项正确;中国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16.“四大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是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当前是楼房、汽车、手机、电脑。其中从“自行车”到“汽车”的转变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B.高速公路网的形成C.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D.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答案】D 【解析】“决定因素”即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经济方面考虑,故D项正确。17.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关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5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摘编自[印]甘地《印度自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修建铁路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据此指出作者的立场。【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交通运输工具创新;政府立法。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2)影响:加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将印度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传播了疾病,导致了饥荒。立场:作者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上,强调铁路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作者不赞同铁路的发展。6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委彩妍)
第五单元 第13课【基础巩固】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的召开C.“一五”计划的实行D.国企改革的结果【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可知,这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C项正确。2.“高铁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铁路事业飞速发展,高铁是最辉煌的一幕,现在已走向世界。这反映了( )A.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B.只有中国高铁成功了C.高铁必须走向世界D.高铁适应各国需求【答案】A 【解析】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铁路事业飞速发展,高铁是最辉煌的一幕”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故A项正确。3.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了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创制C.开创人类立体交通新时代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答案】C 【解析】材料“载人飞行”指飞机,而飞机的创制使人类交通由海陆平面交通进入了海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故C项正确;飞机是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排除A、B两项;飞机的创制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不是石油工业的发展推动飞机的创制,排除D项。4.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
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当时的国情可知,由于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故B项正确。5.交通是都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的站点、车次、可直达城市、物流通达指数等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魅力度和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反映出( )A.交通便捷是都市竞争力之一B.交通决定城市的兴亡C.高铁兴则城市兴D.城市发展与交通的关系【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高铁的站点、车次、可直达城市、物流通达指数等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魅力度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可知,交通便捷是都市竞争力之一,会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故A项正确。6.二战后,日本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建立了以地铁为主、公共汽车为辅的市内交通体系。日本各大城市,特别是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彻底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这说明( )A.汽车工业落后于时代B.交通政策需符合国情C.市内交通必须公交化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答案】B 【解析】材料叙述了日本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从材料信息“特别是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彻底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可知,交通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故B项正确。7.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同时通车,宣告西藏现代交通事业诞生。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反映出西藏交通事业()拉萨—林芝公路A.逐步走向现代化B.以公路建设为主C.落后于其他地区2
D.发展得异常艰难【答案】A 【解析】材料“标志着西藏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反映出西藏交通事业逐步走向现代化,故选A项。8.1908年,美国实现了汽车量产;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2018年,中国建成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表明( )A.世界交通持续进步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C.亚洲国家集体崛起D.交通引领经济繁荣【答案】A 【解析】材料显示世界主要国家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地域跨度大,成就突出,故A项正确。【能力提升】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时间汽车工业工人数年产量1901年1773人884辆1908年12430人5547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50000多人20000辆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德国汽车工业工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汽车的年产量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增强,即德国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10.某高校在对“一带一路”沿线除中国外多个国家青年“最爱的中国生活方式”的调查采访中,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表明中国高铁( )A.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B.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扩大C.是中国科学家发明的D.是青年最爱的出行方式【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中国高铁发展的巨大成就,“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外国青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B项正确;“世界各国”说法夸大,故A项错误;1964年,日本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铁,故C项错误;调查问卷只能反映一种趋势,3
故D项错误。11.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地域界限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答案】D 【解析】济青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交通圈,表明新型交通工具使得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正确;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指农业人口加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彻底突破”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排除C项。12.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开通了3条中苏国际航线。1952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和苏联民航总局签订了联运合同,至1953年,联运航线不仅可通达中苏两国的首都,还可联运到东欧各国的首都,1954年,联运进一步扩展到欧洲其他许多城市和南北美洲许多国家。这表明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A.其成立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民航技术人才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D.建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条民用航空线【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了封锁禁运等措施,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不仅开通了前往苏联的航线还通过与苏联民航总局签订联运合同,开通了通往东欧各国的首都、欧洲其他城市和南北美洲国家等的航线,这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故C项正确。13.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我国海陆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14.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它)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 )4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减少市政服务费用D.消除了交通拥堵的现象【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可知,电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与减少市政服务费用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5.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流行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答案】D 【解析】使用自行车出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锻炼身体,因此自行车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故D项正确;中国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16.“四大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是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当前是楼房、汽车、手机、电脑。其中从“自行车”到“汽车”的转变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B.高速公路网的形成C.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D.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答案】D 【解析】“决定因素”即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经济方面考虑,故D项正确。17.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关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5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摘编自[印]甘地《印度自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修建铁路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据此指出作者的立场。【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交通运输工具创新;政府立法。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2)影响:加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将印度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传播了疾病,导致了饥荒。立场:作者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上,强调铁路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作者不赞同铁路的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