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中关村40年历程、经验、挑战与对策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锁又槐)

THE SCHOLARLY VIEW学术大视野中关村40年:历程、经验、挑战与对策浙深江圳传大媒学学社院会互科联学网学与社院会特研聘究研院究院员长杜方磊兴东

【摘耍】站在2020年开启的又一个新年代,需要以新的视野和格局重新审视中关村过去4个年代

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作为全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历史虽然紛繁复杂,技术变革、市场

崛起、产业发展和政府作用四点相互交错、交相融合,但究其本质,中关村区域高科技产业发展

和全球高科技的互动与共振是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特征。根据IT技术的发展演进和政策制度的变

革突破,结合全球高科技发展演进的周期与规律,中关村的发展先后经历了 20世纪70年代的集

成电路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1. 0阶段、21世纪00年

代的互联网2. 0阶段、21世纪10年代的移动互联阶段和21世纪20年代的智能物联阶段共六个

阶段。文章以产业主航道为切入点,多层次总结和概括关鍵事件、重要节点和重要特征,既为学

界理解中关村的发展历程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和解释框架,也为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高科技产

业未来发展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关【中键图词分】类中关村硅谷高科技园区IT技术主航道

号】

F49/TP33 【文献标i只码】A【DOI 】l().16619/qy.2()2U.30.013卩ij目2020年开启了又一个新的年代。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分界

点。此前也有几个标志性时刻,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关

村试验区成立30年。站在科技发展新的历史时刻,我们以中关村区域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主线,同时以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发展和政策的扩散和辐射、科技驱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关村与全球高科技的

互动与共振等为三条副线,系统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和经验。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冲击下,中国开启了与世界高技术经济接轨、融合、同步

发展的进程。而中关村科技园区则历史性地走在了这一进程的前列。40年来,中关村从落后的农业区

一跃成为排名仅次于硅谷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其崛起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基于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和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双重转型,中关村的历史纷繁复杂,头绪较多,技术变革、市场方兴东,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新经济、网络传播、互联网

历史和网络安全。主要著作有《互联网口述历史》丛书、《网络强国》、《IT史记》等。杜磊,深圳

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00

I学术前沿I 2020.丨2上

崛起、产业发展和政府作用四点相互交错、交相

融合,共同影响着中关村的历史变迀,不同的历

史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特征。而中关村区域高科技

产业发展和全球高科技的互动与共振是最基础和

最核心的特征。中关村的发展代表了中国高科技

发展的完整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和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新

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和未来引擎。高科技发展纷繁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总结和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得失,还

需要提纲挈领,把握最主要的矛盾。过去半个世

纪,信息技术无疑是高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而计算、通信和互联网等形成了三大主航道,诞

生了一批千亿美元以上的世界级科技巨头。谁

前瞻性地抓住了主航道的发展规律,谁就脱颖而

出,引领行业,甚至引领全球。硅谷无疑是这三

个主航道最出色的样板。而总结中关村的发展之

路,以这三个主航道为基准,无疑是剖析问题的

很好的切入点。本文对照全球高科技演进历程,

以年代为阶段,系统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集

成电路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阶段、

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1.0阶段、21世纪00年代

的互联网2.0阶段、21世纪10年代的移动互联阶段

和21世纪20年代开启的智能物联阶段这六个阶段

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层次总结和概括关键事件、

重要节点和重要特征,初步勾勒了中关村高科技

产业发展进程的中国模式和具有全球借鉴意义的

中国路径。与自下而上的硅谷模式相比,以中关

村为代表的中国高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并不是自

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简单的二迭一,而

是两种看似冲突模式的对立统一,两种模式优势

互补的混合模式是中关村模式的最根本特点。同

时,我们也需要客观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间题和历

史的教训,尤其处理中国自上而下的传统体制和

传统文化,与自下而上的互联网与高科技创业精

神的内在冲突。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全世界理

解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和解释框架,也可以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后来

居上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参考和

模式借鉴,更可以为正在力争成为全球创新中

心、面向更加精彩未来的中关村发展提供重要的

历史总结和决策支持。中关村研究文献综述与N题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内第一个高新产业集群,

是国家高科技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经历40年的实

践探索,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新产业园

区,形成一套较完整、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高科

技产业发展链,在提升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吸

纳与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增强国家技术竞争力

及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些年

来,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日趋崛起和示范效应

的逐渐扩大,学术界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中关村

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了紧扣本

文的研究选题和内容,笔者主要从中关村发展阶

段的划分来进行文献梳理。在中关村发展阶段的划分上,虽然不少学者

基于不同的视角划分中关村发展阶段,但都自动

地以“1988年建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

区”“1999年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成立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重要历史事件

为时间节点来划分中关村的历史。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便是《中关村园区志》,该书将中关村发

展划分为1980 ~ 1988年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时

期、1988 ~ 1999年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

验区时期、1999 '•2009年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时

期、2009年至今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

期四个阶段。111许多学者都沿用了这一官方的划

分方式,只是表述略有不同。例如,傅志才从高

新区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的视角出发,

认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为创业和发展的

十年、依托海淀试验区调整的十年、高新科技园

区建设的十年这三个阶段。121李晔则在比较新竹DEC 2020 I FRONTTIERS I

©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Y VIEW科学工业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基础

上,提出中关村园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

成熟三个阶段。131而曾国屏、刘字濠从创新集群

的独特视角对中关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划分:第

一阶段是1980 ~ 1988年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时

期,早期科技人员率先突破传统思想进行创业;

第二阶段是1988〜1999年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

开发试验区时期,初步形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产

业集群;第三阶段是1999〜2009年的中关村科

技园区时期,崛起了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制药

等多个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及相应的多个龙头企

业;第四阶段是2009年至今的中关村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时期,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为未来的

发展动力。141无独有偶,董微微也从创新集群的

演化过程进行划分,认为中关村发展经历了 4个

发展阶段,即: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开始涌现的

萌芽阶段(1980〜1988年)、创新主体开始结网

的雏形阶段(1989〜1998年)、创新网络形成但

结构较为松散的形成阶段(1999〜2009年)、网

络规模与结构动态变化的发展阶段(2009年至

今)。151《中关村失落》一书虽然独辟蹊径,

以创新活力作为核心变量将中关村在20年间的

发展历程归纳为机制创新黄金时期、技术创新

黄金时期、市场创新黄金时期,但与传统的阶

段划分几近相同。161与官方叙述略有不同的是:

一些学者将1984年作为一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

予以重点关注。其中,易蔚认为,中关村发展历

程中三次路径迭择分别是技术扩散地模式的尝试

(1980〜1984年)、“科工贸教一体化”路线的确

立(1984〜199

果孵化、辐射基地(1999年〜现在)。171综上所

述,目前学术界对中关村发展历程阶段的划分,

主要是从政策演进的标志性事件出发,鲜有从高

科技浪潮的发展和变革周期的视角考虑。对于中关村的研究是过去几十年学界研究的

重要议题,但是要深入回顾和总结中关村的40

年,面向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测和研判,必须超越92

I学术前沿I 2020.12上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我们习惯的固有逻辑,与美国

高科技通常由市场主导的视角与分析方式相互校

正。在现有中关村的研究中,几乎都或多或少陷

入以下三大误区。即便是国际上对中关村的研

究,也因为受到国内相关资料的影响,难以摆脱

三大误区的制约。所以,中关村研究的成效与突

破,与挣脱这三大误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误区。必须超越自上而下

政府政策主导的思维模式,必须回到自下而上的

市场主导的思维模式,才能正确把握中关村的成

畋得失,才能科学回答中关村的历史、现在和未

来。而迄今为止,有关中关村最全面、最丰富,并且绝对主导性的信息、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几

乎无一例外都是凸显政府话语,将政策作为主导

因素的。中关村历史进程中政策相关资料非常丰

富完整,尤其试验区成立之后,包括政策的记录

几乎事无巨细,详尽细致。这种几乎一边倒的

研究方式,的确省时省力,轻松简单,风险还很

低。但是,要从政策主导的诸多信息和研究成果

中,重新梳理真正市场主导的脉络非常费劲,而

且可资参考的前人研究非常少,需要从零开始,

从非常碎片化,甚至很隐性化的资料中去挖掘、

整理。迄今为止,学术界连一份比较完整和权威

的市场导向的中关村大事记都还没有。因此这种

工作由于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和探索性,没有对中

关村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很容易走向偏颇。

毫无疑问,中关村是政策的产物,但是,政策永

远是外因,是催化剂,正向和反向的效果都会有。

而如果你不能拨开政策迷雾,深入市场的内在层

面,就无法触及问题的内核,发现中关村最重

要、最活跃,也最本质的东西。中国与全球关系的误区。必须超越国内视

角,必须站在全球视野,重新对标和对比。只有

将中关村放置在全球格局下,才能确定正确的方

位,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关村当然首先是中国改

革开放的成果,主要是中国政策和中国本土企业

家努力奋斗的结果。它与中国经济、中国政治和

中国社会同命运、共呼吸。但是,中关村作为越

来越契入全球高科技一环的存在,它的命运与走

向无疑难以摆脱全球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规

律。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中关村的现在和未来,

开始受到全球范围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所

以,要把握中关村深层次的脉络,必须能够同时

把握过去半个世纪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大局。而分

析现在和研判未来,更需要站在世界看中国,站

在全球看中关村,才能避免坐井观天。中关村的

发展已经深刻地嵌入到国际秩序和全球竞争与合

作的大博弈之中。类似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原本与

中关村关系不大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而

今却开始浮现并成为中关村发展最关键的影响因

素之一,甚至很可能一夜之间影响企业命运,改

变产业走向。显然,过去中关村的研究主要还是

局限于国内的视角,国际元素还只是简单的、辅

助性的参考和背景。现在,全球格局已经成为研

究中关村的决定性因素。工业与高科技关系的误区。必须回到全球高

科技的浪潮和周期,回到高科技创业和创新本身

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迄今为止,我们对中关

村的研究,受制于传统工业和工业园区的思维模

式。因为政府的政策和业绩目标基本上是总量经

济和整体GDP绝对主导。而真正更活跃、周期性

更强、波动性和风险性更高的高科技,往往被掩

盖在经济总量、工业总量和GDP的思维和政绩导

向之下。要拨开迷雾、去伪存真,往往缺乏第一

手的数据和资料。即使在最常见的中关村与硅谷

的对比研究中,也依然难以逃脱总量经济的误区

与陷阱。半个世纪以来,硅谷呈现的非常清晰的

几次浪潮(集成电路一个人电脑一互联网一移动

互联网一智能物联网),其周期性、波动性和曲

折性,甚至产业的萧条和泡沫、高潮和低潮,都

是一目了然。而中关村的历史却是总量经济思维

下一根单一的向上的直线,基本抹平和消除了高

科技真正难以摆脱的周期性。与此同时,中关村

的未来发展,已经与全球互联网几乎同步,仅仅依据中国特色已经很难研判未来趋势。中关村的

发展,越来越紧密地与全球互联网联动,只有正

确研判全球互联网发展历程和趋势,才能正确解

释中关村的是非曲直与承前启后。当然,走出三大关系误区,并不是走向另一

个极端,而是如何更好平衡;也并不是关系的简

单反转,而是一种弥补和纠正;不是推倒重来,

而是相互补充和增强。在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中,

尤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在

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主次轻重。所以,如何把

握好两者的真实关系,如何平衡好两种视角的深

入程度,避免简单片面,是关键所在。过去固有

政策主导的研究框架与结论,与美国高科技通常

市场主导的视角与分析方式,如何相互校正相互

补充,是研究的难点所在。本文作者25年来生活

在中关村,始终坚持在中关村创业的第一线,始

终跟踪研究,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关村40年发展历程梳理与总结作为高科技园区的中关村,产业发展是其核

心。而40年来影响中关村产业发展的两大最重

要的因素:一是IT技术发展与演进,这是核心内

因,是基础;二是政策和制度的变革和突破,这

是关键外因,是催化剂。两种联动构成了中关村

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我们要给中关村划出更

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阶段,就应从这两大主轴入

手。通过考察全球高新科技的演进历程,无论是

计算、通信还是互联网发展,最简单、直观的还

是遵循技术演进逻辑的年代划分方式:20世纪80

年代之前(1979年之前)的集成电路阶段;20

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的个人电脑阶段;

20世纪90年代(IWO〜1999年)的互联网1.0阶

段;21世纪00年代(2000〜2009年)的互联网

2.0阶段;21世纪10年代(2010〜2019年)的移动

互联阶段和21世纪20年代(2020年之后)的智能

物联阶段。智能将成为继计算、通信和互联网之DEC 2020 | FRONTIERS I 33

THE SCHOLARLY VIEW学术大视野后的第四个重要的主航道。以年代来划分阶段最大的优点是稳定性,

未来可以随着时间发展而灵活延展。这种划分方

式最核心的依据,就是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基本

符合全球高新科技的演进和变革的周期。当然,

也不尽完美。简单固定以十年为节点,准确性可

能有影响,并且与硅谷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错

位。比如,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硅谷的PC浪潮

黄金时代,相比之下,中关村无疑有一定滞后,

1980年代的中关村主要还是以贸易为主的“电子

一条街”,PC要到后半段才风生水起。再比如,

互联网在中关村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爆发于9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还是PC占据主

导,与硅谷相比也是稍微有所滞后。21世纪00年

代初期还是互联网1.0的寒冬,博客出现于2002

年,2005年形成大众化高潮。移动互联网是在21

世纪10年代渐入佳境,但是2007年iPhone的发

布经常被人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起点。2020年将

是5G全面商用的一年,将开启新的万物互联和

智能化浪潮。但是,人工智能在2016年阿尔法狗

事件之后就开始掀起热潮,有人也把2019年称为

5G元年。即便如此,年代划分的方式基本是科学

的,也是合理的。不同阶段,产业的变革本来就是

承前启后的,相互重叠完全符合产业的客观规律。

最关键的是,以年代划分的实际效果,更加突出了

不同阶段的产业特征,而超越单一的历史事件的偶

然性。这是我们研究和分析中关村问题的最重要基础(见表1)。20世纪80年代之前(丨970〜1979年):集成

电路浪潮掀起,PC革命酝酿,中关村尚处于计

划体制阶段。20世纪70年代,当中国大部分时间

处于动乱阶段时,信息革命正实现最基础的技术

突破: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激光器以

及各种半导体器件被发明应用。1968年,日后半

导体领域的最成功企业英特尔成立。之后,随着

一批半导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半导体浪

潮全面兴起,“硅谷”应运而生。这也是硅谷得其

名的原因(1971年)。在此之后,由电脑爱好者

驱动的PC革命开始酝酿,诞生于1976年的苹果

公司成为这次浪潮的领军企业。此时的中关村虽然限于计划经济和国门未开

的体制束缚而滞后于全球产业发展,但是历经新

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积累,发展到70年代后期已

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智密E。中关村所在的海淀

区内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

50所(包括国民教育系统普通高校和社会民办

大学),有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

院所138所,有科技人员8万人,其中有高级职

称的占三分之一以上;每年在校大专学生和研究

生10万人,大学毕业生2万人,设置各种专业近

1000个,有许多一流的实验室设备,每年推出

的研究成果数以千计。181当然,这一智密区的形

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早在清朝末年,燕

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等学府就在这里奠基。表1中关村发展阶段划分和丨要特点时间特点阶段集成电路阶段个人电脑阶段互联网1.0阶段互联网2.0阶段移动互联阶段智能物联阶段核心驱动集成电路个人电脑互联网1.0互联网2.0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关键企业—中关村外—政策导向计划体制电子一条街试验区成立试验区升级版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球创新中心20世纪7〇年代计划体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〇年代21世纪00年代21世纪10年代21世纪20年代孕育时期成长时期扩散时期崛起时期超越时期两通两海联想、方正、

新浪、搜狐百度、博客、人人、京东小米、滴滴、

美团等头条、寒武

纪、旷视等长城、浪潮等华为、同创、实达华为、网易、盛大、

腾讯、阿里华为、大疆、腾讯、

阿里等华为、大疆、商汤、

腾讯、阿里94丨学术前沿丨2020.12上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关村地区又被确立为科技

文教区,众多高等院校迅速建设发展,中科院下

属的科研院所和其他科研单位也在这里连片建设

起来。尤其1956年,为了应对第三次新技术革命

浪潮,我国出台了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发展科学技

术的长期规划即《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

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它从经

济建设、国防安全、基础科学等13个方面凝练出

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间题,并提

出12项带有关键意义的重大任务。另外,还特别

提出四项“紧急措施”,予以优先发展。按照规划

要求,国家着手筹建电子学、计算机、半导体和

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机构,绝大多数设置在中关

村的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在此规划

指导下,一大批诸如原子能、导弹、无线电电子

学、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等国家急需的新型

科学技术发展起来。这些都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关

村高科技产业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世界IT技术前沿的跟踪主要来源于“两弹

一星”的研发。1956年6月,中国完成《十二年

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中国科学院开

始计算所的筹备工作并组建筹备委员会。6月19

日,华罗庚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委员会会议。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

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1956年,计算所筹备委

员会组建了计算机整机、元件电路、计算数学三

个研究室。这些都是中关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很快破土而出的重要技术源头。1958年2月,计

算所迀到了在中关村新落成的科研楼。1958年8

月1日,103计算机可以运行短程序,中国第一台

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1965年,成功研制出

中国第一台109乙大型通用数字晶体管计算机。

1966年,研制出156组件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

台自行设计的用于控制导弹弹体的专用机,供

国防部五院(后改为七机部)使用。随着“文化

大革命”爆发,政治开始压倒一切,1967〜1975

年,计算所划归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领导,代号为1013研究所,部队番号为京字116部队。这些

积累虽然与市场化和产业化有着相当距离,但

是,作为中国高科技奠基性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依

然不可忽视,也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

到来储备了技术和人才,创造了基础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个人电脑

阶段,中关村恰逢其时,完成国家层面奠基性的

制度创新。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的半导体革命主

要引发的还是产业层面的变革,那么,80年代的

个人电脑革命开始扩散到社会和文化层面。正是

有了个人电脑,信息革命才真正落实到“以人为

本”的全新阶段,真正引发整个社会层面的变革。

1981年,IBM正式推出个人电脑,是这一波浪潮

的里程碑事件。1982年,美国《时代》周刊破天

荒地将个人电脑选为封面,这是其历史上首次由

非人物作为封面。面对这一变化,20世纪80年代

初,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社

会学家、未来学家开始由关注技术本身发展进而

转为探讨新兴技术对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形

态带来的显著影响和变化,并经过研究指出:人

类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两次文明的浪

潮之后,现在正经历着依靠全新技术的“第三次

浪潮”,有人也称之为“新的世界产业革命”。这

些观点一经提出便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

讨论热潮与巨大反响。中关村虽然是技术浪潮的

迟到者,但是,中关村发展最大的幸运就是恰逢

其时。今日视之,这种恰逢其时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强调: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

分。这使得中关村地区的广大科技人员感受到了

“春天”的来临,重新燃起科技报国的激情。这为

中关村的发展奠定了首要的人才基础。第二,随

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关村起步阶段

正值中国开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进程阶

段,全新的制度环境使得中关村在更具社会性和

文化性的个人电脑阶段开始了产业追随。作为中DEC 2020 I FRONTIERS I

35

关村开端的十年,比技术创新更重要的制度创新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亮点。第三,1983年下半

年,受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等西方社会思

潮的启发,中共高层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

挑战组织启动了对策讨论,并由此掀起了全国范

围内的讨论热潮,开启了社会各界全面了解世界

新技术革命发展态势及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

历史过程,为中关村后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

想基础。w1980年10月23日,中科院研究员陈春先三次

访美后,受“硅谷”模式的启发,在中关村创办第

一个民办科技机构“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

部”,最早以一种准企业的方式尝试将科技成果直

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由于当时全国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尚未启动,这家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企业

甫一成立,便遭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思想观

念的围困。1983年1月,由于陈春先的探索行为

符合当时中央“科技经济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中

央领导作出批示支持陈春先,科技人员自主采取

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探索

被首次肯定。从1984年开始,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和科技

体制改革的相继启动,以及国门重新开放之后世

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科技人员或自动

辞职、或受领导许可兼职、或被领导鼓励停薪留

职,创立了一批如四通、科海、信通、时代等具

有鲜明市场主体特征的民办科技企业,“中关村电

子一条街”逐渐形成。由于这些企业不在国家计划

体制内,其所需资金只能依靠提供技术服务等方

式自己筹集,这一阶段的中关村企业主要通过贸

易进口、产品代理、增值开发等以市场换技术的

方式完成早期的原始积累。据记载,1989年,园

区企业的代理业务和其他贸易收入占总收入的比

例高达74%。1986年前后,受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

国际品牌的微型计算机开始大量引入国内,语言

文字不通的障碍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提供了难9G I学术前沿I 2020.丨2上得的市场机遇。此时,围绕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

汉化运用,以四通公司的中文打印机、方正公司

的激光照排系统、联想公司的汉卡技术、王码公

司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希望公司的CCDOS系列汉

字系统、金山公司的WPS中文办公系统为代表的

一系列新技术与新产品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应

势而生,有力地支持了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印刷

出版业的全面更新。虽然这个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在中关村

建成“中国硅谷”满怀期望,但是以科技贸易和服

务为特征的中关村的企业良莠不齐,与真正的硅

谷相差甚远。不过,这种源自民间自发探索的市

场行为对于后期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立及发展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8年5月,在“中关村电

子一条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国务院正式批准发

布《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

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

诞生和中关村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进入新的基础性

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1990〜19"年):互联网

1.0阶段。互联网浪潮带来的风险投资驱动的企

业新机制是最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

1.0阶段无疑是硅谷历史上最火爆的时代,人们

一般称为互联网泡沫阶段。1969年诞生的互联

网经过20多年的演进和积累,通过1991年万维网

(WWW)和1993年第一个面向大众使用的图形

化浏览器Mosaic的推出,互联网商业化迅速发

展。其中1995年网景公司上市,开启硅谷互联网

投资创业的新浪潮。随着雅虎、亚马逊、eBay

等创业并成功上市,互联网1.0浪潮渐入高峰。

到1999年,热潮逐渐抵达巅峰。全美70%以上的

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1999年美国投向网络的资

金达1000多亿美元,超过以往15年的总和。IPO

筹集的资金超过了 69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融资

额第二大的年份。一共有457个企业完成公开上

市,其中多数与互联网相关,其中117家公司在上

市首日股价翻番。有史以来IPO开盘日涨幅前10

大的交易中有9粧发生在这一年。美国371家上市

的互联网公司整体市值达1.3万亿美元,相当于整

个美国股市的8%。硅谷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号召

力在这一刻抵达最高峰,因此也成为决定中关村

发展态势的直接牵引力。20世纪90年代无疑是中关村发展的黄金时

代,尤其在产业发展方面。1992年,邓小平南方

讲话将改革大潮推向新一轮高峰。1993年,新的

公司热也在中关村达到高峰,至当年底注册公司

总数已迖3769家。随着国内计算机应用市场的持

续扩大,以联想、方正、同方三大国产品牌为代

表的PC机,逐步取代了进口

PC的垄断地位,成

为中国市场的主流产品。1996年联想品牌计算机

市场份额达到了9.39%,第1次超过IBM公司成为

市场销量的第1名,方正、同方也先后超越跨国公

司,成为位居国内市场第二和第三位的品牌台式

PC机供应商。同期,以金山公司的WPS中文文

字处理系统和新天地公司的中文之星中文平台为

代表的应用工具软件产品以及各种杀毒软件、教

育软件、财务软件等系列应用软件共同支撑着PC

机在全国大规模普及应用,计算机产业成为中关

村园区第一个形成规模的新技术产业。1993年7月13日,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干企

业在香港上市,一举融资3.2亿港元,是中国高科

技企业在港上市第一股,也是民营企业在港上市

第一股。联想、方正等企业也随后上市,实现了

中关村与资本市场的最初对接。中关村开始从村

里扩散到整个北京市,1994年和1999年,国家科

委先后两次批准将丰台园、昌平园和电子城、亦

庄园纳入试验区政策范围,从此试验区形成“一区

五园”空间格局。此举将试验区的政策范围从海淀

区行政区域内调整为跨行政区域的一区多园空间

结构,有利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但

也带来了试验区管理体制的设置问题。1997年11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一-试验区管委

会正式成立,从此试验区开始实行“市区两级管

理”的体制。在园区企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园区管理机构开始了艰难的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探索。体制的历史遗留间题开始凸显,集体所

有制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无疑是削足适履。

1995年7月1日,方正内部地震,张玉峰就任方正

总裁。此后,四通、方正、联想三大领军企业技

术核心出走。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标志

着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市场经济的路线已确

定,非公有制经济不再是“补充”而是重要的组成

部分。中关村作为改革开放试金石的使命已经完

成,中关村摸索出的途径已经成为一条得到充分

验证和肯定的道路。中关村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窗

口和铺路人的作用也在淡化。高科技领域的改革

进入了真正的深水区。至此,互联网浪潮带来的

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新经济机制,在产权和利益

上确立企业家为主体的硅谷模式,真正开始在中

关村生根发芽。1997年,海外风险投资开始探

索注入中关村。四通利方和张朝阳的爱特信是中

国高科技最早的风险投资案例。一场新的游戏也

在中关村内部掀起。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

并购华渊,组建“新浪网”,新公司市值5000万美

元,四通利方占3000万美元。对于领导中国市场

十多年的中关村来说,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游戏

规则。虽然新浪依据中关村积累的底蕴,在互联

网热潮中依然引领风骚。但我们看到,更多的互

联网公司如捜狐、中华网、网易、阿里巴巴、易

趣等在中关村之外如野火般地燃起。而中关村的

大多数企业要两年以后才开始认清这场革命的本

质,才开始有所行动,但一切为时已晚。虽然互

联网泡沫的破灭大大抑制了新兴力量的崛起。但

是,IT业的游戏规则却已经永远改变。关键是,

新游戏取胜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中关村的传统优

势,互联网促成了中国IT业力量格局开始分散的

事实。中国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拓展

的重中之重。1999年3月10日,微软公司董事会

主席比尔•盖茨迭择在深圳而不是中关村发布其进DEC 20Z0 I FRONTIERS I 37

THE

学术大视野SCHOLARLY VIEW入中国以来最野心勃勃的“维纳斯计划”,试图在

即将到来的计算机、广电、家电业等产业融合趋

势中,垄断技术标准,全面控制包括袖珍电脑、

掌上电脑、PDA、机顶盒在内的下一代信息家电

市场。由此引发的“维纳斯”大争论是中国IT业第

一次全民性的事件。面对挑战,最终还是中关村

的“女娲计划”作出了最强烈的应答。但它更是第一

次面对技术标准这一产业的根本问题,而引发的深

度争论与全面思考。尤其不可否认的是,这同时

也是与长期以来中关村所引导的“贸工技”思想的第

一次全面冲突。一个呼唤技术的时代已经拉开序

幕,中关村再一次面临被动的尴尬局面。1999年6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

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以下简

称《批复》),要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

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1999

年,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

策,由此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更名为

中关村科技园区)。试验区管委会也更名为中关

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简称中关村管委会。自国务

院批复之后,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软、硬环境的

建设力度,园区企业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01

年,园区范围再次调整,新增位于西城区的德胜

园和位于朝阳区的健翔园,中关村园区形成一区

七园的格局。互联网热潮在上个世纪末达到巅峰。年轻一

代的企业家借助互联网浪潮平地而起。这一代企

业无论是商业模式、所有权机制还是治理机制,

都开始全面接轨硅谷模式。最终是互联网带来的

制度上的创新,成为影响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最大

贡献所在。当然,国内工商注册长期都是按照认缴

注册资本比例来确定公司股份,不符合高科技企业

发展需要。这种制度很多年之后才有真正的突破。

所以,大部分成长良好的高科技企业,都采用了

所谓新浪模式的VIE架构,事实上造成高科技企业

权益的大规模外迀,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制度成

本,迄今这个间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98丨学术前沿丨2020. U上21世纪00年代(2000〜2009年):互联网

2.0阶段。中关村与国际资本市场全面对接,从

硅谷追随者到产业特色凸显。中关村经过20世纪

后期政策体制创新以及互联网浪潮带来的企业制

度创新后,初步完成了中国高科技发展所需要的

制度的奠基条件。有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基础,有

了互联网激发的充满活力的消费需求,21世纪伊

始,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全球互联网整体进入

寒冬。在刚刚与硅谷接轨的中关村,互联网热

潮兴起还只有3年左右时间,互联网企业的比例

还不高,所以,并没有被硅谷的寒冬迅速拖下

去,而是呈现了更顽强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

迫使本土互联网公司开始努力寻找自己的本土

特色。中关村最大的幸运就是在泡沫破灭的前期,

完成了与美国资本市场的对接,尽管迎接它们的

是寒风暴雪。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纳斯达克

成功上市,网易、捜狐紧跟其后。三大门户网站

在几个月内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业在

一片喧嚣浮躁中正式拉开大幕。2000年4月30

日,《北京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的若干规定》

出台,在人才方面加大国际对接力度。6月,中

关村西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7月,中关村驻硅

谷联络处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科技园区第一

个驻外机构。2000年12月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

行。这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中具有历史性的

意义:从法律上首次确定了园区作为一个特别的

区域,受到特别法律调整的地位。2004年12月8

日,联想在北京与美国IBM公司正式签约,联想

将以总计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的台式、笔记

本电脑及其研发、采购业务,IBM公司将拥有其

18.5%左右的股份。联想集团成为年收入超过百

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随着硅谷开始复苏,中国互联网业在电信增

值业务(SP)和网络游戏等中国特色的新收入模

式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三大门户在2004年实现

盈利,股价走出新高。博客、播客、SNS和视频

等掀起全新的Web2.0浪潮。2005年8月5日,百

度股票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交易,发行价27

美元,报收于122.54美元,涨幅353.85%。其最

低为60美元,最高151.21美元,融资1.091亿美

元。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百度市值已经达到

39.58亿美元,这是中关村互联网企业第一次震

动美国华尔街。2005年8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

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2005年8月

11日,阿里巴巴宣布,全面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

产,雅虎出资10亿美金成为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东

之一,获得35%的股权。另一家全球化高歌猛进

的是华为,华为2003年海外收入超过10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27%,几乎增长一倍。一个巨大的海

外市场已经开启。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互联网第一大市场。2008年,是全球互联网的重

要拐点,这一年不仅发生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金融

危机,也开启了网络世界的新格局。中国网民数

量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网民第一大国。同

时,发展中国家网民数量也第一次超越了发达国

家。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为7.385亿,全球占

比20%,几乎是美国网民数量的3倍。从2016年

开始,印度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网民第二大国,

网民数量达到4.62亿,全球占比12%。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

设的重要载体,掀开了中关村发展新的篇章。《批复》指出,要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

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

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

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

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

力,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

年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中关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至此,主导中关村发展的已经是全球产业

变革,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掀起全球浪

潮。两年后,iPhone在中国正式上市,真正成就

中关村互联网企业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全面掀

起。在这个阶段,中关村开始真正受到了深圳、

上海、杭州等地的强烈挑战。2005年2月21日,

盛大宣布,对新浪控股约19.5%,从而成为其第

一大股东。虽然收购新浪的计划最终功败垂成,

但是,外部对中关村的冲击已经全面形成。除了

华为、中兴和富士康等,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

港上市,市值首日突破200亿美元,这是中国第

一次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中国高科技新的

格局已经成形:深圳、杭州和上海等区域强势崛

起,各自诞生了世界级的龙头企业,中关村不再

是中国高科技唯一的中心,而是依然底蕴深厚的

中心之一。21世纪10年代(2010〜2019年):移动互联

阶段。中关村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崛起,并在本

土市场的特定领域开始实现超越。21世纪10年

代,随着iPhone的全球流行,苹果走向了一个新

的影响力高度:重新引领硅谷和全球的移动互联

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不但催生了Uber、Airbnb

等互联网新贵,而且将谷歌、Facebook、亚马

逊等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美国五大超级平台

FANNG的格局,开始陆续突破5000亿美元这一

思科、微软等抵达的高度,进军1万亿美元的前所

未有的新高峰。借助中国独一无二的市场和用户需求,移动

互联网成为中国高科技真正崛起的重要契机。硅

谷开始明显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而

在中国市场,曾经占据绝对优势和超国民待遇的

美国高科技企业,更是遭遇直接的挑战,而以互

联网领域首当其冲。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

争,不能不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交织在一起,

并从此贯穿整个发展历程。2010年3月23日,谷

歌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DEC 2020 I FRONTIERS I 99

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Y VIEW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由此“谷歌退

出中国”。此举旨在呼应美国政府全面推进“网络

自由”公共外交的战略需求,成为地缘政治强烈影

响中关村发展进程的新开端。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

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2011年,国

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

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1年3

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

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开始加快建

设人才特区。2012年,小米公司成立,很快成

为智能手机的生力军。随后,联想PC取得全球

份额第一。2014年,阿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突

破2000亿美元,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前五之列,

很快腾讯也抵达同样高度。2017年,华为手机开

始在季度销量排名上超越苹果,跻身全球第二,

未来瞄准全球第一,也是值得期许的。2017年,

腾讯和阿里市值先后超越5000亿美元,中国真正

拥有了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2017年,中国独角

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的40%, 2018年,中国风险投

资总额基本接近美国。全球舆论对于中国高科技的

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也衍生出对中国高科技

威胁的警惕。2018年,中美产生贸易摩擦,而狙

击中国高科技成为美国政客的核心目标。2018年4

月,中兴事件爆发,2018年底,又发生震惊中外

的孟晚舟事件,将中美高科技的冲突推向前所未

有的高度。自此,美国政客推动的高科技“脱钩”

行动开始直接威胁到中关村的长远发展。这个10年是中国高科技真正诞生世界级企

业的关键阶段。对于中关村来说,真正迎来了历

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第一,2018年底中国网

民超过8亿,巨大而活跃的市场成为我们的优势

所在。第二,支持风险创新和创业的风险投资规100丨学术前沿丨2020.12上模崛起,资金充足,使得优秀的创业企业再也不

缺钱。第三,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全面打通,尤其

2019年推出的科创板以及2018年香港交易所引进

美国同股不同权的AB股,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

与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第四,就是高科技巨头

的崛起,以及创业者完成大规模的成功套现,更

富有经验和更大规模的创业者群体崛起。中关村

进入了一个各方面良性循环的开阔轨道。在此期

间,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借助移动互联网应

用而崛起成为新的梯队。当然中关村也必须直面挑战。第一,深圳、

杭州等城市因为腾讯、华为和阿里巴巴等数千

亿美元的超级企业的崛起,给中关村带来的冲

击不可低估,直接影响下一个10年的竞争格

局。中关村若想在多中心的时代继续保持优势

地位,须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第二,中美合

作,尤其是中关村与硅谷的紧密联动,是中关村

继续前行的最重要动力。全世界目前不存在可以

替代美国和硅谷的第二选择,如何抵御政治干

预,超越意识形态阻力,是中关村下一个10年最

大的挑战之一。无论如何,到了今天,中关村作为一个高科

技园区,已经真正确立了可以自我发展、良性循

环的根本性基础。但是,唯有更大的开放,更全

球化的挺进,中关村才有可能真正超越硅谷,成

为真正的全球创新中心。21世纪20年代(2020〜2029年):智能物联

阶段。万物互联时代,中美高科技将在全球形

成全面竞争和博弈态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暴发,人类现代社会迎来最严重的一次公共

卫生危机。这使得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民众进入隔

离状态,强行切换到网络生活方式。网络基础设

施和应用的就绪程度,成为各国应对疫情的关键

所在。几乎在一夜之间,各种会议都成了网络会

议;各大学都转成了互联网大学;各企业都将远

程办公作为重要工作方式;无论是阿里和腾讯开

发的健康码,还是苹果和谷歌联手的基于移动操

作系统层面预警的美版“健康码”……这些都预示

着网络生活方式将从临时的应急举措变成我们常

态化的新现实。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在后疫

情时代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实,从2019年开始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就已

经具备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全球5G竞赛,因地缘政治的干预而大大加速,

疫情暴发使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下一个10年

智能时代的开启,提供了强有力的动能,当然也

加剧了人们对全球高科技分裂为中美两大体系的

担忧。美国发动的以封杀华为为标志的中美科技

战,剧烈地撼动了长期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不管

接下来结局和走向如何,都给中国高科技敲响了

警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战略决心以及全球高科

技产业链的未来部署。疫情后中国着力推出的“新基建”,不但将推

进整个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也将改变全球科

技版图。虽然下一个10年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但

是,一个清晰的远景已经呈现出来,那就是以5G

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等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驱动的万物互联新时代。

这个新的智能物联时代超越了原来的互联网产业

以及高科技产业,开始驱动所有产业、经济、社

会、文化、生活和政治的“互联网+ ”和智能化转

型。中国将迎来引领全球的新的超联结社会。111)1

无疑,智能正在成为继计算、通信和互联网之

后的第四个重要的主航道,很可能成为下一个

10〜20年的决定性力量。而且这一次,中美谁将

领先,第一次开始充满悬念。2019年是5G元年,2020年5G开始全面商

用,进入寻常百姓,形成规模化市场,催化一些

全新应用。在这个智能化大浪潮中,厚积薄发的

中关村迎来了新的机会和竞争优势。在互联网1.0

时代和2.0时代引领中国的中关村,在最近10年

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明显失去了领先优势,丢失了

中国高科技的制高点。深圳的华为、腾讯以及杭

州的阿里巴巴,市场价值先后突破1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而中关村迄今还没

有出现千亿美元的高科技巨头。幸而新的智能化浪潮到来之际,中关村深厚

的底蕴重新发挥了作用。百度这些年始终与千亿

美元有一臂之遥。2019年今日头条开始后来居

上,2020年成为在突破千亿美元的第一家中关村

高科技公司,其旗下的抖音也成为第一家真正全

球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名列全球数十个国家网

络短视频应用的前茅。与此同时,百度、小米、

京东、美团、滴滴等后续梯队也在蓄势待发。由

于直接承接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人

才资源,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了独特的优

势,例如,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为核心业务的

寒武纪、旷视等新锐快速崛起。当然,因为中国高科技的崛起严重地威胁了

美国硅谷在全球高科技的绝对领导地位,中美高

科技博弈在这一个10年中必将前所未有的激烈。

中关村无疑处于风暴的中心。开放还是封闭,互

联还是分离,合作还是脱钩,不仅是硅谷的道路选

择,也是中关村的道路选择。我们难以研判政治的

最终走势,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高举开

放、创新、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大旗,才可能不偏离

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和初衷,才能在全球继续引领

未来。中关村40年成就总结、启示与挑战这40年来,中关村通过20世纪80年代政策

制度的关键性突破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因互联

网而正式引进的风险投资驱动的企业新机制、21

世纪00年代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以及21世

纪10年代移动互联网带动的中国产业全面崛起,

一步一个大台阶,取得的非凡成就毋庸置疑。而以

下几点成就对于中国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更为关键。实现了高新产业的全球崛起。中关村创新型

企业持续对标全球产业发展前沿,实现了从“跟

跑”向“并跑”以至“领跑”的跨越式转变。40年来,DEC 獅 I FRONTTIERS I 1〇1

政為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Y VIEW中关村诞生了一批世界级企业。领军企业的崛起

是一个科技园成功的最核心标志。像联想在PC

领域,小米在智能手机和IT领域,百度在捜索

引擎,今日头条在移动时代的信息流和短视频领

域,等等,都具备了全球领先的优势。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中关村是

中国最早、最重要的高科技园区,经过40年的发

展,最大的成就可能还是完整的高科技创新生态的

形成。从创业到投资,从市场到服务,以及产业与

高校、中国与国际、中关村与外地区域等,都形成

了相对完整的闭环创新生态链,有利于创新技术和

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完成了中关村模式的有效扩散。毫无疑问,

无论是深圳、上海、杭州还是其他重要的高科技

区域,都得益于中关村的引领和助力。虽然前者

对中关村自身发展构成了挑战,但是,中关村模

式在中国的有效扩散,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

发展以及中国高科技全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功不

可没。尤其在今天中国各行各业面临转型升级、

需要高科技发挥新动能的背景下,中关村的扩散

和外溢效应更是价值非凡。确立了市场主导的新共识。中关村模式也就

是整个中国高科技的发展模式,与美国硅谷相比

能够呈现的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自下而上的市场驱

动和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相结合的混合机制。这

种特性与我们的体制、发展现实以及40年走过的

道路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中关村模式是一种具

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模式,与硅谷相比,它

是一种政府积极有为和充分激活市场竞争的双管

齐下、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与美国硅谷主要基

于市场竞争为核心驱动的发展模式相比,有很大

的差异。在中关村模式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谁对谁错二迭一的问题,

而是如何合理协调、灵活变革的问题。同时,这

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始终处于动

态的变化之中。中关村40年历史就是市场力量从

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派生到主导的一部史诗。1〇£

I学术前沿I

2020.丨2上具备了良好的全球资源链接能力。1980年,中关村的先行者陈春先在访问硅谷后,开始引入

技术扩散等先进理念,探索创新创业之路。40

年来,中关村通过与硅谷等各创新高峰地区实

现技术链接、资本链接和人才链接,获得新的

发展思路、发展机遇.以及一流的创新创业人

才、技术、理念和模式,从而促进科技园区的发

展,直到今天,成为仅次于硅谷的全球创新网络

的关键枢纽。持续引领了整体社会的思想变革。纵观40

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比经济增长更有价值的

是思想裂变与碰撞。中关村不仅是技术变革一条

街、产业变革一条街、体制变革一条街,更是思

想变革一条街。从陈春先在创办第一家民办科技

企业时提出的“新技术扩散理念”,到数字论坛成

员提出“知本家”概念、方兴东提出的“挑战知识霸

权”和“中国博客宣言”,再到国家层面的“一带一

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都持续驱动

科技创新和创业浪潮,引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

革,推动着整个中国迈向更高层次的网络文明社

会,并且开始通过5G和AI等前沿技术和产业影

响和引领全球网络社会的新进程。通过对过去40年发展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我

们就不难发现中关村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挑战。

尤其在计算、通信和互联网等三大主航道上(见

表2),中关村并没有利用国内的先发优势和得

天独厚的基础条件牢牢确立领导地位。今天,智

能的主航道给中关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把握

趋势和机遇,依然考验其整体的战略能力。其当

下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在核心技术层

面不可谓不重视,投入资源和资金不可谓不多,

但是迄今成效不佳。解决核心技术问题,依然需

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有效机制。核心技

术和关键技术如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是

我们最大的难题。2019年5月美国政府将华为列

入实体清单,借助核心技术优势,通过产业链实

施“断供”,使中国核心技术之痛暴露无遗。由于

不利,不断回撤。这与中关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美国主要对中兴、华为和大疆等具备核心竞争力

不符。的深圳企业展开封杀行动,网上有人戏称中美科

(5) 对于下好国内区域竞争这盘棋,依然

技战是特朗普举美国国家之力发起的针对深圳南

不可掉以轻心。虽然中关村的人才资源、产业基

山区粵海街道办的一场“战争”。这个调侃无疑也

础、资本集中度等依然国内领先,但深圳、杭

是对中关村在核心技术和全球竞争力方面薄弱这

州、上海、武汉等各地的后发优势越来越明显。

一现实的强烈反讽。在这种形势下,中关村的发展很可能不进则退。(2) 中关村模式如何从过去的政府与市场

(6) 研究型大学体系依然跟不上高科技产

双轮驱动,快速转变为市场主导、政府隐身其后 业发展需要。过去高等院所在科技研发方面一直

的新模式。这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改变政府的工

没有与产业发展很好接轨,如今在中国高科技全

作方式。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必须更有智慧和艺

球化的新使命面前,中国研究型大学面临如何能

术。围绕中关村管理的政府改革迫在眉睫。够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这一更加艰巨的任务。(3) 在发展走向上,重中之重是主航道不

当然,在所有挑战中,最基础、最大的挑战

能偏离,更不能被别人超越。中关村很热闹,要

还是如何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

做的、想做的、能做的都很多,但信息技术前沿 府的定位、作用和角色。如何让政府这只看得见

的主航道优势迄今不突出。尤其主航道的主航

的手,在中国高科技发展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可

道,也就是下一波产业浪潮的核心技术方面,中 能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不能认识到中

关村能否诞生新的领军企业,直接决定中关村未

关村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发展

来的兴衰。的模式需要作出因势利导的重大转变,那么很可

(4) 过去40年产业发展最大的不足就是整

能陷入新的误区和困境。体的全球化严重不足,最近几年明显受阻。中关

村园区大多数企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满足国内

面向下一个10年,中关村的创新与对策研究市场需求。据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报告记载,中

关村园区产品出口比重自1993年到1999年始终徘

纵览中关村40年历史,通过梳理不同发展阶

徊在7%左右,但同期全国高新区平均的产品出

段的关键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并与全球高

口比重却从5.5%上升为15.3%。进入新世纪后,

科技发展历程以及硅谷发展史进行对比研究,就

园区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园区企业主体

可以更清晰地总结出一些根本性的规律和经验。

立足于国内市场,基本格局未变。除了联想和小

下一个10年中关村是大热点,更是一个复杂的综

米等少数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依然依赖国内市

合体。复杂就复杂在政府、业界、社会和学界等

场。百度、360等一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出师对它都有不同的期望和想象。这种情况下,面面表2全球高科技R域主航道竞争力比较主航道硅谷中关村深圳杭州计算★ ★★★★★ ★★★★通信★ ★★★★★ ★★ ★★★★★★互联网★ ★★★★★ ★★★ ★★★★★ ★★★★智能★ ★★★★★★★★ ★★★ ★★DEC 2020

I

FRONTIERS I

1〇3

©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丫

VIEW俱到、大而全的整合式的研究相对容易。但是,

我们必须走出见木不见林的困境,抓住主要矛

盾,把握住中关村40年发展最核心的主干。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楚中关村究竟是谁?中关

村是怎么来的?中关村究竟要去哪里?中关村的

未来应该怎么走?核心依然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

新并举。确立IT主航道思想,前瞻性地布局技术创新

战略。信息技术(IT)产业是中关村的主航道,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IT一直是这个时代的

主航道。明确IT这个主航道,才能更清晰梳理出

中关村的发展脉络、内在规律和主要矛盾。尽管

过去也不时有过材料技术、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

等很多新兴技术的热潮,但是,都无法真正成为

引领一个科技园的主航道。IT不仅仅代表一种技

术、一个产业,它还是我们整个时代最大的变革

驱动力。尽管非IT产业不是说不重要,也始终在

蓬勃发展之中。但是,只有坚定主航道思想,才

能抓住主要矛盾和把握主要方向。唯此,我们才

不会在研究时候见木不见林,在决策时候不被非

主要因素所干扰。发展好主航道,产业生态才有

真正的活力和秩序,才能带动更多其他产业的发

展和中关村整个园区的繁荣。进一步融入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和生态圈。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金融科技、数

字娱乐等一些领域要敢于引领。中国40年发展历

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融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高

科技的过程。其基本的发展轨迹就是:从20世纪

80年代最初被带动,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代理

与追随.到21世纪00年代开始逐渐确立自主优

势,到21世纪10年代实现与全球更全面的联动,

以及未来21世纪20年代有可能实现超越与引领。

所以,我们必须跳出过去站在中国看世界的固有

思维,而开始学习站在世界看中国。加强中关村的高地地位,使其继续发挥全国

引领作用。必须清醒认识到,40年来从最初中关

村拥有得天独厚、引领中国的绝对中心地位,逐104丨学术前沿I 2020.12上渐向全国扩散,而今形成深圳、杭州、上海等与

中关村分庭抗礼、各有所长的竞争与合作态势,中国高科技进入一个多中心的新时代。武汉、苏

州、成都等第二梯队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这就

意味着中关村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进一步加

大,如果再不警醒,在未来全球高科技的前沿领

域和全球产业链中深入程度方面有所懈怠,中关

村的优势很可能会进一步被削弱。因此,下一个

10年,中关村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必须

具备高地意识,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把握好中美关系,坚定实施反“脱钩”战

略。作为硅谷的模仿者、追随者和竞争者,中关

村的发展会受到中美关系直接的影响。虽然欧

洲、以色列、韩国、日本的高科技也是全球重

要的高地,但是,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和

地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随着贸易保

护主义兴起,美国不少政客开始有预谋、有步

骤、有系统地推动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脱钩”,

以实施狙击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及

时应对,壮大反“脱钩”力量,全力维护好中美在

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灵活调整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

关系。回顾和总结中关村40年,最大的难题之一

是如何把握和评价政府的作用与角色。尤其最近

这一场中美贸易战,关键的挑战都聚焦在政府思

维模式的调整上。无论是中美贸易,还是我们自

身产业发展,政府在过去40年中最擅长、最习惯

的一些领域中如何进一步淡出乃至退出,是问题

的焦点所在,比如一贯是政府主导,并直接引导

大量政策和资源的产业发展规划;有可能扭曲市

场公平竞争、滋生寻租的各种政府补贴和优惠政

策,等等。这些既要与我们现有的体制角力,还

要与我们的习惯和文化较量。放眼全球,政府主导的产业和产业政策将面

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曾经在中关村发展扮演至关

重要角色的政府力量,未来必然要更加隐身甚至

部分退出。今日中关村的产业基础和整体实力,

足以挑起主导未来发展的重任。产业政策从强到

弱,不仅仅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更是我们自身发

展的需要,是顺应高科技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的焦点就是政府角色。政府角色

的调整并不是意味着政府在高科技领域不需要

作为,而是作为的方式和重点要发生根本性的转

变。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我们政府部门机构设置

与工作方式,都需要作出重大的转变。而逐渐走

出舞台聚光灯中央的政府,需要在以下方面发挥

比过去更重要的作用。第一,战略和政策制定。既要考虑符合国际

惯例和通行做法,还要考虑外企的国民待遇和中

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尤其在高科技与国家安全

越来越紧密联系的趋势下,如何切实保障安全的

需要,又不过度扩大安全的范畴,成为现实焦点

和难点。忽略安全和泛安全化都是不可取的。第二,加强科技基础研究。在市场失效的

领域,比如基础研究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相关的领

域,政府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基础研究永远

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对中关村而言,如何在

基础研究方面制定长期战略和重点突破方向,这

是政府需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共同研究的

间题。在浙江的之江实验室和深圳的鹏城实验室

大干快上的背景下,中关村依靠中科院、清华和

北大等传统科研院所的思维面临全新挑战。第三,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竞争政策。在竞

争失效的时候,需要政府及时发挥作用,有所作

为。随着新产业崛起,巨头诞生,如何制定相应

的产业政策(主要是竞争政策),有效制约垄断

权力的滥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是中关村这个“老革命”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

要跳出过去抓大放小、唯GDP论的思维惯性,加

快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制约市场集中度,做好反垄

断工怍,激活竞争,确保公平。营造这样的营商

环境,对于高科技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第四,进一步推动大学转型,做强研究型

大学。我们必须跳出高科技看高科技。美国长期是全球高科技的领导者,其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的大学体系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高科技

要引领全球,首要的条件就是我们的大学也必须

能够吸引全球一流人才。在新技术加速发展背景

下,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尤其世界级的研究型

大学,能否与时俱进,形成全球性的吸引力和竞

争力,直接影响下一个40年中国高科技在全球的

地位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运走向。硅谷是中关村最好的老师,中关村是硅谷

最好的学生。而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师生关系面

临剧变。面对国际压力,面对国内白热化竞争,

对中关村来说,下一个10年,是最好的时代,也

是最具挑战的时代。过去成就很大,今天形势逼

人,未来挑战更大。面向未来的中关村,需要新

的使命和新的思维。尤其在今天发展起来之后,

我们需要回归科技本身的使命和愿景:科技如何

让人类更美好?我们的未来需要深入到新的事

业,那就是通过科技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我们只有比美国更开放,比硅谷更追求创新,比

欧美更富有时代精神和使命意识,我们的前景才

会更明朗。总之,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

重要篇章,也是指引未来的风向标,更好的时机

正在到来,更重要的时代使命还在前方。(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H “全球互

联网50年发展历程、规律和趋势的口述史研

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史视野中的互

联网史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H编号

分别为:18ZDA319、18BXW010〉注释[1] 北京市地方志编幕委员会:《北京志-开

发区卷.中关村科技园区志》,北京出版社,

2008 年。[2] 傅志才:《高新区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

角色定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

学,2004年,第32页。[3] 李晔:《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与中关村DECZOZO I FRONTIERS I

|〇5

⑪盟〇野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博士学位论

文,天津大学,2005年,第25〜27页。程考察》,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2006年,第I6页。[4]

刘字濠、曾国屏:《创新集群理论视

[8]

于维栋主编:《希望的火光—中关村

角及中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发展路径比

较》,《特区经济》,2〇12年第10期。电子一条街调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8年。[5]

剖析及启示—董微微:《中关村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工业技

[9]

杜磊:《改革开放初期新技术革命对策

大讨论研究(1983〜1988)》,《中共党史研

究》,2〇18年第6期。术经济》,2〇14年第11期。[6]

方兴东、蒋胜蓝:《中关村失落》,北

[10]

方兴东、陈帅:《中国互联网25年》,

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第67页。《现代传播》,2〇19年第4期。责编/李少婷(见习>[71易蔚:《中关村“硅谷模式”的探索历The 40 Years History of Zhongguancun: Evolution, Experienc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Fang Xingdong Du LeiAbstract: In the beginning of a new decade,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Zhongguancun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As the first high-tech park in the country, Zhongguancun has had

a complicated history during which technological changes, the rising status of marke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prominent role have been intertwined. However, it has essentially and fundamentally been characterized by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teraction with its global high-tech counterpartie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T technology and the reform and breakthrough of policies and systems^ coupled with the cycle of laws governing and the global

high-tech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Zhongguancun has chronologically experienced the stage of integrated

circuit in the 1970s, the stage of personal computer in the 1980s, the stage of Internet 1.0 in the 1990s, the stage of Internet 2.0 in

the 2000s, the stage of mobile Internet in the 2010s, and the stage of the 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2020s. The article

takes the major areas of the indust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events, key links and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at multiple levels,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and explanatory framework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Zhongguancun, but also contributes construct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amid the Sino-US trade ds: Zhongguancun, Silicon Valley, high-tech park, IT technology, main threadI〇6 I学术前沿I 2020. 12上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锁又槐)

THE SCHOLARLY VIEW学术大视野中关村40年:历程、经验、挑战与对策浙深江圳传大媒学学社院会互科联学网学与社院会特研聘究研院究院员长杜方磊兴东

【摘耍】站在2020年开启的又一个新年代,需要以新的视野和格局重新审视中关村过去4个年代

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作为全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历史虽然紛繁复杂,技术变革、市场

崛起、产业发展和政府作用四点相互交错、交相融合,但究其本质,中关村区域高科技产业发展

和全球高科技的互动与共振是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特征。根据IT技术的发展演进和政策制度的变

革突破,结合全球高科技发展演进的周期与规律,中关村的发展先后经历了 20世纪70年代的集

成电路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1. 0阶段、21世纪00年

代的互联网2. 0阶段、21世纪10年代的移动互联阶段和21世纪20年代的智能物联阶段共六个

阶段。文章以产业主航道为切入点,多层次总结和概括关鍵事件、重要节点和重要特征,既为学

界理解中关村的发展历程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和解释框架,也为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高科技产

业未来发展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关【中键图词分】类中关村硅谷高科技园区IT技术主航道

号】

F49/TP33 【文献标i只码】A【DOI 】l().16619/qy.2()2U.30.013卩ij目2020年开启了又一个新的年代。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分界

点。此前也有几个标志性时刻,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关

村试验区成立30年。站在科技发展新的历史时刻,我们以中关村区域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主线,同时以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发展和政策的扩散和辐射、科技驱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关村与全球高科技的

互动与共振等为三条副线,系统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和经验。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冲击下,中国开启了与世界高技术经济接轨、融合、同步

发展的进程。而中关村科技园区则历史性地走在了这一进程的前列。40年来,中关村从落后的农业区

一跃成为排名仅次于硅谷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其崛起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基于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和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双重转型,中关村的历史纷繁复杂,头绪较多,技术变革、市场方兴东,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新经济、网络传播、互联网

历史和网络安全。主要著作有《互联网口述历史》丛书、《网络强国》、《IT史记》等。杜磊,深圳

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00

I学术前沿I 2020.丨2上

崛起、产业发展和政府作用四点相互交错、交相

融合,共同影响着中关村的历史变迀,不同的历

史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特征。而中关村区域高科技

产业发展和全球高科技的互动与共振是最基础和

最核心的特征。中关村的发展代表了中国高科技

发展的完整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和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新

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和未来引擎。高科技发展纷繁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总结和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得失,还

需要提纲挈领,把握最主要的矛盾。过去半个世

纪,信息技术无疑是高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而计算、通信和互联网等形成了三大主航道,诞

生了一批千亿美元以上的世界级科技巨头。谁

前瞻性地抓住了主航道的发展规律,谁就脱颖而

出,引领行业,甚至引领全球。硅谷无疑是这三

个主航道最出色的样板。而总结中关村的发展之

路,以这三个主航道为基准,无疑是剖析问题的

很好的切入点。本文对照全球高科技演进历程,

以年代为阶段,系统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集

成电路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阶段、

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1.0阶段、21世纪00年代

的互联网2.0阶段、21世纪10年代的移动互联阶段

和21世纪20年代开启的智能物联阶段这六个阶段

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层次总结和概括关键事件、

重要节点和重要特征,初步勾勒了中关村高科技

产业发展进程的中国模式和具有全球借鉴意义的

中国路径。与自下而上的硅谷模式相比,以中关

村为代表的中国高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并不是自

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简单的二迭一,而

是两种看似冲突模式的对立统一,两种模式优势

互补的混合模式是中关村模式的最根本特点。同

时,我们也需要客观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间题和历

史的教训,尤其处理中国自上而下的传统体制和

传统文化,与自下而上的互联网与高科技创业精

神的内在冲突。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全世界理

解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和解释框架,也可以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后来

居上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参考和

模式借鉴,更可以为正在力争成为全球创新中

心、面向更加精彩未来的中关村发展提供重要的

历史总结和决策支持。中关村研究文献综述与N题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内第一个高新产业集群,

是国家高科技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经历40年的实

践探索,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新产业园

区,形成一套较完整、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高科

技产业发展链,在提升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吸

纳与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增强国家技术竞争力

及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些年

来,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日趋崛起和示范效应

的逐渐扩大,学术界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中关村

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了紧扣本

文的研究选题和内容,笔者主要从中关村发展阶

段的划分来进行文献梳理。在中关村发展阶段的划分上,虽然不少学者

基于不同的视角划分中关村发展阶段,但都自动

地以“1988年建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

区”“1999年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成立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重要历史事件

为时间节点来划分中关村的历史。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便是《中关村园区志》,该书将中关村发

展划分为1980 ~ 1988年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时

期、1988 ~ 1999年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

验区时期、1999 '•2009年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时

期、2009年至今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

期四个阶段。111许多学者都沿用了这一官方的划

分方式,只是表述略有不同。例如,傅志才从高

新区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的视角出发,

认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为创业和发展的

十年、依托海淀试验区调整的十年、高新科技园

区建设的十年这三个阶段。121李晔则在比较新竹DEC 2020 I FRONTTIERS I

©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Y VIEW科学工业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基础

上,提出中关村园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

成熟三个阶段。131而曾国屏、刘字濠从创新集群

的独特视角对中关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划分:第

一阶段是1980 ~ 1988年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时

期,早期科技人员率先突破传统思想进行创业;

第二阶段是1988〜1999年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

开发试验区时期,初步形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产

业集群;第三阶段是1999〜2009年的中关村科

技园区时期,崛起了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制药

等多个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及相应的多个龙头企

业;第四阶段是2009年至今的中关村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时期,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为未来的

发展动力。141无独有偶,董微微也从创新集群的

演化过程进行划分,认为中关村发展经历了 4个

发展阶段,即: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开始涌现的

萌芽阶段(1980〜1988年)、创新主体开始结网

的雏形阶段(1989〜1998年)、创新网络形成但

结构较为松散的形成阶段(1999〜2009年)、网

络规模与结构动态变化的发展阶段(2009年至

今)。151《中关村失落》一书虽然独辟蹊径,

以创新活力作为核心变量将中关村在20年间的

发展历程归纳为机制创新黄金时期、技术创新

黄金时期、市场创新黄金时期,但与传统的阶

段划分几近相同。161与官方叙述略有不同的是:

一些学者将1984年作为一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

予以重点关注。其中,易蔚认为,中关村发展历

程中三次路径迭择分别是技术扩散地模式的尝试

(1980〜1984年)、“科工贸教一体化”路线的确

立(1984〜199

果孵化、辐射基地(1999年〜现在)。171综上所

述,目前学术界对中关村发展历程阶段的划分,

主要是从政策演进的标志性事件出发,鲜有从高

科技浪潮的发展和变革周期的视角考虑。对于中关村的研究是过去几十年学界研究的

重要议题,但是要深入回顾和总结中关村的40

年,面向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测和研判,必须超越92

I学术前沿I 2020.12上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我们习惯的固有逻辑,与美国

高科技通常由市场主导的视角与分析方式相互校

正。在现有中关村的研究中,几乎都或多或少陷

入以下三大误区。即便是国际上对中关村的研

究,也因为受到国内相关资料的影响,难以摆脱

三大误区的制约。所以,中关村研究的成效与突

破,与挣脱这三大误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误区。必须超越自上而下

政府政策主导的思维模式,必须回到自下而上的

市场主导的思维模式,才能正确把握中关村的成

畋得失,才能科学回答中关村的历史、现在和未

来。而迄今为止,有关中关村最全面、最丰富,并且绝对主导性的信息、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几

乎无一例外都是凸显政府话语,将政策作为主导

因素的。中关村历史进程中政策相关资料非常丰

富完整,尤其试验区成立之后,包括政策的记录

几乎事无巨细,详尽细致。这种几乎一边倒的

研究方式,的确省时省力,轻松简单,风险还很

低。但是,要从政策主导的诸多信息和研究成果

中,重新梳理真正市场主导的脉络非常费劲,而

且可资参考的前人研究非常少,需要从零开始,

从非常碎片化,甚至很隐性化的资料中去挖掘、

整理。迄今为止,学术界连一份比较完整和权威

的市场导向的中关村大事记都还没有。因此这种

工作由于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和探索性,没有对中

关村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很容易走向偏颇。

毫无疑问,中关村是政策的产物,但是,政策永

远是外因,是催化剂,正向和反向的效果都会有。

而如果你不能拨开政策迷雾,深入市场的内在层

面,就无法触及问题的内核,发现中关村最重

要、最活跃,也最本质的东西。中国与全球关系的误区。必须超越国内视

角,必须站在全球视野,重新对标和对比。只有

将中关村放置在全球格局下,才能确定正确的方

位,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关村当然首先是中国改

革开放的成果,主要是中国政策和中国本土企业

家努力奋斗的结果。它与中国经济、中国政治和

中国社会同命运、共呼吸。但是,中关村作为越

来越契入全球高科技一环的存在,它的命运与走

向无疑难以摆脱全球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规

律。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中关村的现在和未来,

开始受到全球范围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所

以,要把握中关村深层次的脉络,必须能够同时

把握过去半个世纪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大局。而分

析现在和研判未来,更需要站在世界看中国,站

在全球看中关村,才能避免坐井观天。中关村的

发展已经深刻地嵌入到国际秩序和全球竞争与合

作的大博弈之中。类似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原本与

中关村关系不大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而

今却开始浮现并成为中关村发展最关键的影响因

素之一,甚至很可能一夜之间影响企业命运,改

变产业走向。显然,过去中关村的研究主要还是

局限于国内的视角,国际元素还只是简单的、辅

助性的参考和背景。现在,全球格局已经成为研

究中关村的决定性因素。工业与高科技关系的误区。必须回到全球高

科技的浪潮和周期,回到高科技创业和创新本身

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迄今为止,我们对中关

村的研究,受制于传统工业和工业园区的思维模

式。因为政府的政策和业绩目标基本上是总量经

济和整体GDP绝对主导。而真正更活跃、周期性

更强、波动性和风险性更高的高科技,往往被掩

盖在经济总量、工业总量和GDP的思维和政绩导

向之下。要拨开迷雾、去伪存真,往往缺乏第一

手的数据和资料。即使在最常见的中关村与硅谷

的对比研究中,也依然难以逃脱总量经济的误区

与陷阱。半个世纪以来,硅谷呈现的非常清晰的

几次浪潮(集成电路一个人电脑一互联网一移动

互联网一智能物联网),其周期性、波动性和曲

折性,甚至产业的萧条和泡沫、高潮和低潮,都

是一目了然。而中关村的历史却是总量经济思维

下一根单一的向上的直线,基本抹平和消除了高

科技真正难以摆脱的周期性。与此同时,中关村

的未来发展,已经与全球互联网几乎同步,仅仅依据中国特色已经很难研判未来趋势。中关村的

发展,越来越紧密地与全球互联网联动,只有正

确研判全球互联网发展历程和趋势,才能正确解

释中关村的是非曲直与承前启后。当然,走出三大关系误区,并不是走向另一

个极端,而是如何更好平衡;也并不是关系的简

单反转,而是一种弥补和纠正;不是推倒重来,

而是相互补充和增强。在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中,

尤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在

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主次轻重。所以,如何把

握好两者的真实关系,如何平衡好两种视角的深

入程度,避免简单片面,是关键所在。过去固有

政策主导的研究框架与结论,与美国高科技通常

市场主导的视角与分析方式,如何相互校正相互

补充,是研究的难点所在。本文作者25年来生活

在中关村,始终坚持在中关村创业的第一线,始

终跟踪研究,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关村40年发展历程梳理与总结作为高科技园区的中关村,产业发展是其核

心。而40年来影响中关村产业发展的两大最重

要的因素:一是IT技术发展与演进,这是核心内

因,是基础;二是政策和制度的变革和突破,这

是关键外因,是催化剂。两种联动构成了中关村

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我们要给中关村划出更

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阶段,就应从这两大主轴入

手。通过考察全球高新科技的演进历程,无论是

计算、通信还是互联网发展,最简单、直观的还

是遵循技术演进逻辑的年代划分方式:20世纪80

年代之前(1979年之前)的集成电路阶段;20

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的个人电脑阶段;

20世纪90年代(IWO〜1999年)的互联网1.0阶

段;21世纪00年代(2000〜2009年)的互联网

2.0阶段;21世纪10年代(2010〜2019年)的移动

互联阶段和21世纪20年代(2020年之后)的智能

物联阶段。智能将成为继计算、通信和互联网之DEC 2020 | FRONTIERS I 33

THE SCHOLARLY VIEW学术大视野后的第四个重要的主航道。以年代来划分阶段最大的优点是稳定性,

未来可以随着时间发展而灵活延展。这种划分方

式最核心的依据,就是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基本

符合全球高新科技的演进和变革的周期。当然,

也不尽完美。简单固定以十年为节点,准确性可

能有影响,并且与硅谷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错

位。比如,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硅谷的PC浪潮

黄金时代,相比之下,中关村无疑有一定滞后,

1980年代的中关村主要还是以贸易为主的“电子

一条街”,PC要到后半段才风生水起。再比如,

互联网在中关村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爆发于9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还是PC占据主

导,与硅谷相比也是稍微有所滞后。21世纪00年

代初期还是互联网1.0的寒冬,博客出现于2002

年,2005年形成大众化高潮。移动互联网是在21

世纪10年代渐入佳境,但是2007年iPhone的发

布经常被人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起点。2020年将

是5G全面商用的一年,将开启新的万物互联和

智能化浪潮。但是,人工智能在2016年阿尔法狗

事件之后就开始掀起热潮,有人也把2019年称为

5G元年。即便如此,年代划分的方式基本是科学

的,也是合理的。不同阶段,产业的变革本来就是

承前启后的,相互重叠完全符合产业的客观规律。

最关键的是,以年代划分的实际效果,更加突出了

不同阶段的产业特征,而超越单一的历史事件的偶

然性。这是我们研究和分析中关村问题的最重要基础(见表1)。20世纪80年代之前(丨970〜1979年):集成

电路浪潮掀起,PC革命酝酿,中关村尚处于计

划体制阶段。20世纪70年代,当中国大部分时间

处于动乱阶段时,信息革命正实现最基础的技术

突破: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激光器以

及各种半导体器件被发明应用。1968年,日后半

导体领域的最成功企业英特尔成立。之后,随着

一批半导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半导体浪

潮全面兴起,“硅谷”应运而生。这也是硅谷得其

名的原因(1971年)。在此之后,由电脑爱好者

驱动的PC革命开始酝酿,诞生于1976年的苹果

公司成为这次浪潮的领军企业。此时的中关村虽然限于计划经济和国门未开

的体制束缚而滞后于全球产业发展,但是历经新

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积累,发展到70年代后期已

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智密E。中关村所在的海淀

区内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

50所(包括国民教育系统普通高校和社会民办

大学),有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

院所138所,有科技人员8万人,其中有高级职

称的占三分之一以上;每年在校大专学生和研究

生10万人,大学毕业生2万人,设置各种专业近

1000个,有许多一流的实验室设备,每年推出

的研究成果数以千计。181当然,这一智密区的形

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早在清朝末年,燕

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等学府就在这里奠基。表1中关村发展阶段划分和丨要特点时间特点阶段集成电路阶段个人电脑阶段互联网1.0阶段互联网2.0阶段移动互联阶段智能物联阶段核心驱动集成电路个人电脑互联网1.0互联网2.0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关键企业—中关村外—政策导向计划体制电子一条街试验区成立试验区升级版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球创新中心20世纪7〇年代计划体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〇年代21世纪00年代21世纪10年代21世纪20年代孕育时期成长时期扩散时期崛起时期超越时期两通两海联想、方正、

新浪、搜狐百度、博客、人人、京东小米、滴滴、

美团等头条、寒武

纪、旷视等长城、浪潮等华为、同创、实达华为、网易、盛大、

腾讯、阿里华为、大疆、腾讯、

阿里等华为、大疆、商汤、

腾讯、阿里94丨学术前沿丨2020.12上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关村地区又被确立为科技

文教区,众多高等院校迅速建设发展,中科院下

属的科研院所和其他科研单位也在这里连片建设

起来。尤其1956年,为了应对第三次新技术革命

浪潮,我国出台了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发展科学技

术的长期规划即《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

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它从经

济建设、国防安全、基础科学等13个方面凝练出

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间题,并提

出12项带有关键意义的重大任务。另外,还特别

提出四项“紧急措施”,予以优先发展。按照规划

要求,国家着手筹建电子学、计算机、半导体和

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机构,绝大多数设置在中关

村的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在此规划

指导下,一大批诸如原子能、导弹、无线电电子

学、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等国家急需的新型

科学技术发展起来。这些都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关

村高科技产业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世界IT技术前沿的跟踪主要来源于“两弹

一星”的研发。1956年6月,中国完成《十二年

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中国科学院开

始计算所的筹备工作并组建筹备委员会。6月19

日,华罗庚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委员会会议。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

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1956年,计算所筹备委

员会组建了计算机整机、元件电路、计算数学三

个研究室。这些都是中关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很快破土而出的重要技术源头。1958年2月,计

算所迀到了在中关村新落成的科研楼。1958年8

月1日,103计算机可以运行短程序,中国第一台

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1965年,成功研制出

中国第一台109乙大型通用数字晶体管计算机。

1966年,研制出156组件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

台自行设计的用于控制导弹弹体的专用机,供

国防部五院(后改为七机部)使用。随着“文化

大革命”爆发,政治开始压倒一切,1967〜1975

年,计算所划归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领导,代号为1013研究所,部队番号为京字116部队。这些

积累虽然与市场化和产业化有着相当距离,但

是,作为中国高科技奠基性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依

然不可忽视,也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

到来储备了技术和人才,创造了基础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个人电脑

阶段,中关村恰逢其时,完成国家层面奠基性的

制度创新。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的半导体革命主

要引发的还是产业层面的变革,那么,80年代的

个人电脑革命开始扩散到社会和文化层面。正是

有了个人电脑,信息革命才真正落实到“以人为

本”的全新阶段,真正引发整个社会层面的变革。

1981年,IBM正式推出个人电脑,是这一波浪潮

的里程碑事件。1982年,美国《时代》周刊破天

荒地将个人电脑选为封面,这是其历史上首次由

非人物作为封面。面对这一变化,20世纪80年代

初,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社

会学家、未来学家开始由关注技术本身发展进而

转为探讨新兴技术对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形

态带来的显著影响和变化,并经过研究指出:人

类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两次文明的浪

潮之后,现在正经历着依靠全新技术的“第三次

浪潮”,有人也称之为“新的世界产业革命”。这

些观点一经提出便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

讨论热潮与巨大反响。中关村虽然是技术浪潮的

迟到者,但是,中关村发展最大的幸运就是恰逢

其时。今日视之,这种恰逢其时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强调: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

分。这使得中关村地区的广大科技人员感受到了

“春天”的来临,重新燃起科技报国的激情。这为

中关村的发展奠定了首要的人才基础。第二,随

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关村起步阶段

正值中国开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进程阶

段,全新的制度环境使得中关村在更具社会性和

文化性的个人电脑阶段开始了产业追随。作为中DEC 2020 I FRONTIERS I

35

关村开端的十年,比技术创新更重要的制度创新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亮点。第三,1983年下半

年,受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等西方社会思

潮的启发,中共高层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

挑战组织启动了对策讨论,并由此掀起了全国范

围内的讨论热潮,开启了社会各界全面了解世界

新技术革命发展态势及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

历史过程,为中关村后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

想基础。w1980年10月23日,中科院研究员陈春先三次

访美后,受“硅谷”模式的启发,在中关村创办第

一个民办科技机构“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

部”,最早以一种准企业的方式尝试将科技成果直

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由于当时全国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尚未启动,这家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企业

甫一成立,便遭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思想观

念的围困。1983年1月,由于陈春先的探索行为

符合当时中央“科技经济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中

央领导作出批示支持陈春先,科技人员自主采取

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探索

被首次肯定。从1984年开始,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和科技

体制改革的相继启动,以及国门重新开放之后世

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科技人员或自动

辞职、或受领导许可兼职、或被领导鼓励停薪留

职,创立了一批如四通、科海、信通、时代等具

有鲜明市场主体特征的民办科技企业,“中关村电

子一条街”逐渐形成。由于这些企业不在国家计划

体制内,其所需资金只能依靠提供技术服务等方

式自己筹集,这一阶段的中关村企业主要通过贸

易进口、产品代理、增值开发等以市场换技术的

方式完成早期的原始积累。据记载,1989年,园

区企业的代理业务和其他贸易收入占总收入的比

例高达74%。1986年前后,受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

国际品牌的微型计算机开始大量引入国内,语言

文字不通的障碍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提供了难9G I学术前沿I 2020.丨2上得的市场机遇。此时,围绕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

汉化运用,以四通公司的中文打印机、方正公司

的激光照排系统、联想公司的汉卡技术、王码公

司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希望公司的CCDOS系列汉

字系统、金山公司的WPS中文办公系统为代表的

一系列新技术与新产品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应

势而生,有力地支持了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印刷

出版业的全面更新。虽然这个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在中关村

建成“中国硅谷”满怀期望,但是以科技贸易和服

务为特征的中关村的企业良莠不齐,与真正的硅

谷相差甚远。不过,这种源自民间自发探索的市

场行为对于后期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立及发展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8年5月,在“中关村电

子一条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国务院正式批准发

布《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

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

诞生和中关村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进入新的基础性

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1990〜19"年):互联网

1.0阶段。互联网浪潮带来的风险投资驱动的企

业新机制是最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

1.0阶段无疑是硅谷历史上最火爆的时代,人们

一般称为互联网泡沫阶段。1969年诞生的互联

网经过20多年的演进和积累,通过1991年万维网

(WWW)和1993年第一个面向大众使用的图形

化浏览器Mosaic的推出,互联网商业化迅速发

展。其中1995年网景公司上市,开启硅谷互联网

投资创业的新浪潮。随着雅虎、亚马逊、eBay

等创业并成功上市,互联网1.0浪潮渐入高峰。

到1999年,热潮逐渐抵达巅峰。全美70%以上的

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1999年美国投向网络的资

金达1000多亿美元,超过以往15年的总和。IPO

筹集的资金超过了 69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融资

额第二大的年份。一共有457个企业完成公开上

市,其中多数与互联网相关,其中117家公司在上

市首日股价翻番。有史以来IPO开盘日涨幅前10

大的交易中有9粧发生在这一年。美国371家上市

的互联网公司整体市值达1.3万亿美元,相当于整

个美国股市的8%。硅谷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号召

力在这一刻抵达最高峰,因此也成为决定中关村

发展态势的直接牵引力。20世纪90年代无疑是中关村发展的黄金时

代,尤其在产业发展方面。1992年,邓小平南方

讲话将改革大潮推向新一轮高峰。1993年,新的

公司热也在中关村达到高峰,至当年底注册公司

总数已迖3769家。随着国内计算机应用市场的持

续扩大,以联想、方正、同方三大国产品牌为代

表的PC机,逐步取代了进口

PC的垄断地位,成

为中国市场的主流产品。1996年联想品牌计算机

市场份额达到了9.39%,第1次超过IBM公司成为

市场销量的第1名,方正、同方也先后超越跨国公

司,成为位居国内市场第二和第三位的品牌台式

PC机供应商。同期,以金山公司的WPS中文文

字处理系统和新天地公司的中文之星中文平台为

代表的应用工具软件产品以及各种杀毒软件、教

育软件、财务软件等系列应用软件共同支撑着PC

机在全国大规模普及应用,计算机产业成为中关

村园区第一个形成规模的新技术产业。1993年7月13日,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干企

业在香港上市,一举融资3.2亿港元,是中国高科

技企业在港上市第一股,也是民营企业在港上市

第一股。联想、方正等企业也随后上市,实现了

中关村与资本市场的最初对接。中关村开始从村

里扩散到整个北京市,1994年和1999年,国家科

委先后两次批准将丰台园、昌平园和电子城、亦

庄园纳入试验区政策范围,从此试验区形成“一区

五园”空间格局。此举将试验区的政策范围从海淀

区行政区域内调整为跨行政区域的一区多园空间

结构,有利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但

也带来了试验区管理体制的设置问题。1997年11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一-试验区管委

会正式成立,从此试验区开始实行“市区两级管

理”的体制。在园区企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园区管理机构开始了艰难的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探索。体制的历史遗留间题开始凸显,集体所

有制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无疑是削足适履。

1995年7月1日,方正内部地震,张玉峰就任方正

总裁。此后,四通、方正、联想三大领军企业技

术核心出走。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标志

着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市场经济的路线已确

定,非公有制经济不再是“补充”而是重要的组成

部分。中关村作为改革开放试金石的使命已经完

成,中关村摸索出的途径已经成为一条得到充分

验证和肯定的道路。中关村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窗

口和铺路人的作用也在淡化。高科技领域的改革

进入了真正的深水区。至此,互联网浪潮带来的

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新经济机制,在产权和利益

上确立企业家为主体的硅谷模式,真正开始在中

关村生根发芽。1997年,海外风险投资开始探

索注入中关村。四通利方和张朝阳的爱特信是中

国高科技最早的风险投资案例。一场新的游戏也

在中关村内部掀起。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

并购华渊,组建“新浪网”,新公司市值5000万美

元,四通利方占3000万美元。对于领导中国市场

十多年的中关村来说,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游戏

规则。虽然新浪依据中关村积累的底蕴,在互联

网热潮中依然引领风骚。但我们看到,更多的互

联网公司如捜狐、中华网、网易、阿里巴巴、易

趣等在中关村之外如野火般地燃起。而中关村的

大多数企业要两年以后才开始认清这场革命的本

质,才开始有所行动,但一切为时已晚。虽然互

联网泡沫的破灭大大抑制了新兴力量的崛起。但

是,IT业的游戏规则却已经永远改变。关键是,

新游戏取胜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中关村的传统优

势,互联网促成了中国IT业力量格局开始分散的

事实。中国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拓展

的重中之重。1999年3月10日,微软公司董事会

主席比尔•盖茨迭择在深圳而不是中关村发布其进DEC 20Z0 I FRONTIERS I 37

THE

学术大视野SCHOLARLY VIEW入中国以来最野心勃勃的“维纳斯计划”,试图在

即将到来的计算机、广电、家电业等产业融合趋

势中,垄断技术标准,全面控制包括袖珍电脑、

掌上电脑、PDA、机顶盒在内的下一代信息家电

市场。由此引发的“维纳斯”大争论是中国IT业第

一次全民性的事件。面对挑战,最终还是中关村

的“女娲计划”作出了最强烈的应答。但它更是第一

次面对技术标准这一产业的根本问题,而引发的深

度争论与全面思考。尤其不可否认的是,这同时

也是与长期以来中关村所引导的“贸工技”思想的第

一次全面冲突。一个呼唤技术的时代已经拉开序

幕,中关村再一次面临被动的尴尬局面。1999年6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

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以下简

称《批复》),要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

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1999

年,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

策,由此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更名为

中关村科技园区)。试验区管委会也更名为中关

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简称中关村管委会。自国务

院批复之后,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软、硬环境的

建设力度,园区企业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01

年,园区范围再次调整,新增位于西城区的德胜

园和位于朝阳区的健翔园,中关村园区形成一区

七园的格局。互联网热潮在上个世纪末达到巅峰。年轻一

代的企业家借助互联网浪潮平地而起。这一代企

业无论是商业模式、所有权机制还是治理机制,

都开始全面接轨硅谷模式。最终是互联网带来的

制度上的创新,成为影响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最大

贡献所在。当然,国内工商注册长期都是按照认缴

注册资本比例来确定公司股份,不符合高科技企业

发展需要。这种制度很多年之后才有真正的突破。

所以,大部分成长良好的高科技企业,都采用了

所谓新浪模式的VIE架构,事实上造成高科技企业

权益的大规模外迀,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制度成

本,迄今这个间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98丨学术前沿丨2020. U上21世纪00年代(2000〜2009年):互联网

2.0阶段。中关村与国际资本市场全面对接,从

硅谷追随者到产业特色凸显。中关村经过20世纪

后期政策体制创新以及互联网浪潮带来的企业制

度创新后,初步完成了中国高科技发展所需要的

制度的奠基条件。有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基础,有

了互联网激发的充满活力的消费需求,21世纪伊

始,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全球互联网整体进入

寒冬。在刚刚与硅谷接轨的中关村,互联网热

潮兴起还只有3年左右时间,互联网企业的比例

还不高,所以,并没有被硅谷的寒冬迅速拖下

去,而是呈现了更顽强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

迫使本土互联网公司开始努力寻找自己的本土

特色。中关村最大的幸运就是在泡沫破灭的前期,

完成了与美国资本市场的对接,尽管迎接它们的

是寒风暴雪。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纳斯达克

成功上市,网易、捜狐紧跟其后。三大门户网站

在几个月内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业在

一片喧嚣浮躁中正式拉开大幕。2000年4月30

日,《北京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的若干规定》

出台,在人才方面加大国际对接力度。6月,中

关村西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7月,中关村驻硅

谷联络处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科技园区第一

个驻外机构。2000年12月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

行。这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中具有历史性的

意义:从法律上首次确定了园区作为一个特别的

区域,受到特别法律调整的地位。2004年12月8

日,联想在北京与美国IBM公司正式签约,联想

将以总计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的台式、笔记

本电脑及其研发、采购业务,IBM公司将拥有其

18.5%左右的股份。联想集团成为年收入超过百

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随着硅谷开始复苏,中国互联网业在电信增

值业务(SP)和网络游戏等中国特色的新收入模

式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三大门户在2004年实现

盈利,股价走出新高。博客、播客、SNS和视频

等掀起全新的Web2.0浪潮。2005年8月5日,百

度股票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交易,发行价27

美元,报收于122.54美元,涨幅353.85%。其最

低为60美元,最高151.21美元,融资1.091亿美

元。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百度市值已经达到

39.58亿美元,这是中关村互联网企业第一次震

动美国华尔街。2005年8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

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2005年8月

11日,阿里巴巴宣布,全面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

产,雅虎出资10亿美金成为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东

之一,获得35%的股权。另一家全球化高歌猛进

的是华为,华为2003年海外收入超过10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27%,几乎增长一倍。一个巨大的海

外市场已经开启。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互联网第一大市场。2008年,是全球互联网的重

要拐点,这一年不仅发生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金融

危机,也开启了网络世界的新格局。中国网民数

量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网民第一大国。同

时,发展中国家网民数量也第一次超越了发达国

家。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为7.385亿,全球占

比20%,几乎是美国网民数量的3倍。从2016年

开始,印度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网民第二大国,

网民数量达到4.62亿,全球占比12%。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

设的重要载体,掀开了中关村发展新的篇章。《批复》指出,要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

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

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

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

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

力,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

年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中关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至此,主导中关村发展的已经是全球产业

变革,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掀起全球浪

潮。两年后,iPhone在中国正式上市,真正成就

中关村互联网企业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全面掀

起。在这个阶段,中关村开始真正受到了深圳、

上海、杭州等地的强烈挑战。2005年2月21日,

盛大宣布,对新浪控股约19.5%,从而成为其第

一大股东。虽然收购新浪的计划最终功败垂成,

但是,外部对中关村的冲击已经全面形成。除了

华为、中兴和富士康等,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

港上市,市值首日突破200亿美元,这是中国第

一次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中国高科技新的

格局已经成形:深圳、杭州和上海等区域强势崛

起,各自诞生了世界级的龙头企业,中关村不再

是中国高科技唯一的中心,而是依然底蕴深厚的

中心之一。21世纪10年代(2010〜2019年):移动互联

阶段。中关村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崛起,并在本

土市场的特定领域开始实现超越。21世纪10年

代,随着iPhone的全球流行,苹果走向了一个新

的影响力高度:重新引领硅谷和全球的移动互联

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不但催生了Uber、Airbnb

等互联网新贵,而且将谷歌、Facebook、亚马

逊等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美国五大超级平台

FANNG的格局,开始陆续突破5000亿美元这一

思科、微软等抵达的高度,进军1万亿美元的前所

未有的新高峰。借助中国独一无二的市场和用户需求,移动

互联网成为中国高科技真正崛起的重要契机。硅

谷开始明显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而

在中国市场,曾经占据绝对优势和超国民待遇的

美国高科技企业,更是遭遇直接的挑战,而以互

联网领域首当其冲。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

争,不能不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交织在一起,

并从此贯穿整个发展历程。2010年3月23日,谷

歌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DEC 2020 I FRONTIERS I 99

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Y VIEW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由此“谷歌退

出中国”。此举旨在呼应美国政府全面推进“网络

自由”公共外交的战略需求,成为地缘政治强烈影

响中关村发展进程的新开端。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

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2011年,国

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

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1年3

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

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开始加快建

设人才特区。2012年,小米公司成立,很快成

为智能手机的生力军。随后,联想PC取得全球

份额第一。2014年,阿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突

破2000亿美元,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前五之列,

很快腾讯也抵达同样高度。2017年,华为手机开

始在季度销量排名上超越苹果,跻身全球第二,

未来瞄准全球第一,也是值得期许的。2017年,

腾讯和阿里市值先后超越5000亿美元,中国真正

拥有了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2017年,中国独角

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的40%, 2018年,中国风险投

资总额基本接近美国。全球舆论对于中国高科技的

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也衍生出对中国高科技

威胁的警惕。2018年,中美产生贸易摩擦,而狙

击中国高科技成为美国政客的核心目标。2018年4

月,中兴事件爆发,2018年底,又发生震惊中外

的孟晚舟事件,将中美高科技的冲突推向前所未

有的高度。自此,美国政客推动的高科技“脱钩”

行动开始直接威胁到中关村的长远发展。这个10年是中国高科技真正诞生世界级企

业的关键阶段。对于中关村来说,真正迎来了历

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第一,2018年底中国网

民超过8亿,巨大而活跃的市场成为我们的优势

所在。第二,支持风险创新和创业的风险投资规100丨学术前沿丨2020.12上模崛起,资金充足,使得优秀的创业企业再也不

缺钱。第三,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全面打通,尤其

2019年推出的科创板以及2018年香港交易所引进

美国同股不同权的AB股,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

与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第四,就是高科技巨头

的崛起,以及创业者完成大规模的成功套现,更

富有经验和更大规模的创业者群体崛起。中关村

进入了一个各方面良性循环的开阔轨道。在此期

间,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借助移动互联网应

用而崛起成为新的梯队。当然中关村也必须直面挑战。第一,深圳、

杭州等城市因为腾讯、华为和阿里巴巴等数千

亿美元的超级企业的崛起,给中关村带来的冲

击不可低估,直接影响下一个10年的竞争格

局。中关村若想在多中心的时代继续保持优势

地位,须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第二,中美合

作,尤其是中关村与硅谷的紧密联动,是中关村

继续前行的最重要动力。全世界目前不存在可以

替代美国和硅谷的第二选择,如何抵御政治干

预,超越意识形态阻力,是中关村下一个10年最

大的挑战之一。无论如何,到了今天,中关村作为一个高科

技园区,已经真正确立了可以自我发展、良性循

环的根本性基础。但是,唯有更大的开放,更全

球化的挺进,中关村才有可能真正超越硅谷,成

为真正的全球创新中心。21世纪20年代(2020〜2029年):智能物联

阶段。万物互联时代,中美高科技将在全球形

成全面竞争和博弈态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暴发,人类现代社会迎来最严重的一次公共

卫生危机。这使得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民众进入隔

离状态,强行切换到网络生活方式。网络基础设

施和应用的就绪程度,成为各国应对疫情的关键

所在。几乎在一夜之间,各种会议都成了网络会

议;各大学都转成了互联网大学;各企业都将远

程办公作为重要工作方式;无论是阿里和腾讯开

发的健康码,还是苹果和谷歌联手的基于移动操

作系统层面预警的美版“健康码”……这些都预示

着网络生活方式将从临时的应急举措变成我们常

态化的新现实。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在后疫

情时代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实,从2019年开始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就已

经具备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全球5G竞赛,因地缘政治的干预而大大加速,

疫情暴发使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下一个10年

智能时代的开启,提供了强有力的动能,当然也

加剧了人们对全球高科技分裂为中美两大体系的

担忧。美国发动的以封杀华为为标志的中美科技

战,剧烈地撼动了长期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不管

接下来结局和走向如何,都给中国高科技敲响了

警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战略决心以及全球高科

技产业链的未来部署。疫情后中国着力推出的“新基建”,不但将推

进整个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也将改变全球科

技版图。虽然下一个10年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但

是,一个清晰的远景已经呈现出来,那就是以5G

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等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驱动的万物互联新时代。

这个新的智能物联时代超越了原来的互联网产业

以及高科技产业,开始驱动所有产业、经济、社

会、文化、生活和政治的“互联网+ ”和智能化转

型。中国将迎来引领全球的新的超联结社会。111)1

无疑,智能正在成为继计算、通信和互联网之

后的第四个重要的主航道,很可能成为下一个

10〜20年的决定性力量。而且这一次,中美谁将

领先,第一次开始充满悬念。2019年是5G元年,2020年5G开始全面商

用,进入寻常百姓,形成规模化市场,催化一些

全新应用。在这个智能化大浪潮中,厚积薄发的

中关村迎来了新的机会和竞争优势。在互联网1.0

时代和2.0时代引领中国的中关村,在最近10年

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明显失去了领先优势,丢失了

中国高科技的制高点。深圳的华为、腾讯以及杭

州的阿里巴巴,市场价值先后突破1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而中关村迄今还没

有出现千亿美元的高科技巨头。幸而新的智能化浪潮到来之际,中关村深厚

的底蕴重新发挥了作用。百度这些年始终与千亿

美元有一臂之遥。2019年今日头条开始后来居

上,2020年成为在突破千亿美元的第一家中关村

高科技公司,其旗下的抖音也成为第一家真正全

球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名列全球数十个国家网

络短视频应用的前茅。与此同时,百度、小米、

京东、美团、滴滴等后续梯队也在蓄势待发。由

于直接承接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人

才资源,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了独特的优

势,例如,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为核心业务的

寒武纪、旷视等新锐快速崛起。当然,因为中国高科技的崛起严重地威胁了

美国硅谷在全球高科技的绝对领导地位,中美高

科技博弈在这一个10年中必将前所未有的激烈。

中关村无疑处于风暴的中心。开放还是封闭,互

联还是分离,合作还是脱钩,不仅是硅谷的道路选

择,也是中关村的道路选择。我们难以研判政治的

最终走势,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高举开

放、创新、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大旗,才可能不偏离

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和初衷,才能在全球继续引领

未来。中关村40年成就总结、启示与挑战这40年来,中关村通过20世纪80年代政策

制度的关键性突破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因互联

网而正式引进的风险投资驱动的企业新机制、21

世纪00年代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以及21世

纪10年代移动互联网带动的中国产业全面崛起,

一步一个大台阶,取得的非凡成就毋庸置疑。而以

下几点成就对于中国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更为关键。实现了高新产业的全球崛起。中关村创新型

企业持续对标全球产业发展前沿,实现了从“跟

跑”向“并跑”以至“领跑”的跨越式转变。40年来,DEC 獅 I FRONTTIERS I 1〇1

政為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Y VIEW中关村诞生了一批世界级企业。领军企业的崛起

是一个科技园成功的最核心标志。像联想在PC

领域,小米在智能手机和IT领域,百度在捜索

引擎,今日头条在移动时代的信息流和短视频领

域,等等,都具备了全球领先的优势。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中关村是

中国最早、最重要的高科技园区,经过40年的发

展,最大的成就可能还是完整的高科技创新生态的

形成。从创业到投资,从市场到服务,以及产业与

高校、中国与国际、中关村与外地区域等,都形成

了相对完整的闭环创新生态链,有利于创新技术和

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完成了中关村模式的有效扩散。毫无疑问,

无论是深圳、上海、杭州还是其他重要的高科技

区域,都得益于中关村的引领和助力。虽然前者

对中关村自身发展构成了挑战,但是,中关村模

式在中国的有效扩散,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

发展以及中国高科技全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功不

可没。尤其在今天中国各行各业面临转型升级、

需要高科技发挥新动能的背景下,中关村的扩散

和外溢效应更是价值非凡。确立了市场主导的新共识。中关村模式也就

是整个中国高科技的发展模式,与美国硅谷相比

能够呈现的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自下而上的市场驱

动和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相结合的混合机制。这

种特性与我们的体制、发展现实以及40年走过的

道路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中关村模式是一种具

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模式,与硅谷相比,它

是一种政府积极有为和充分激活市场竞争的双管

齐下、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与美国硅谷主要基

于市场竞争为核心驱动的发展模式相比,有很大

的差异。在中关村模式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谁对谁错二迭一的问题,

而是如何合理协调、灵活变革的问题。同时,这

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始终处于动

态的变化之中。中关村40年历史就是市场力量从

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派生到主导的一部史诗。1〇£

I学术前沿I

2020.丨2上具备了良好的全球资源链接能力。1980年,中关村的先行者陈春先在访问硅谷后,开始引入

技术扩散等先进理念,探索创新创业之路。40

年来,中关村通过与硅谷等各创新高峰地区实

现技术链接、资本链接和人才链接,获得新的

发展思路、发展机遇.以及一流的创新创业人

才、技术、理念和模式,从而促进科技园区的发

展,直到今天,成为仅次于硅谷的全球创新网络

的关键枢纽。持续引领了整体社会的思想变革。纵观40

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比经济增长更有价值的

是思想裂变与碰撞。中关村不仅是技术变革一条

街、产业变革一条街、体制变革一条街,更是思

想变革一条街。从陈春先在创办第一家民办科技

企业时提出的“新技术扩散理念”,到数字论坛成

员提出“知本家”概念、方兴东提出的“挑战知识霸

权”和“中国博客宣言”,再到国家层面的“一带一

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都持续驱动

科技创新和创业浪潮,引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

革,推动着整个中国迈向更高层次的网络文明社

会,并且开始通过5G和AI等前沿技术和产业影

响和引领全球网络社会的新进程。通过对过去40年发展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我

们就不难发现中关村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挑战。

尤其在计算、通信和互联网等三大主航道上(见

表2),中关村并没有利用国内的先发优势和得

天独厚的基础条件牢牢确立领导地位。今天,智

能的主航道给中关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把握

趋势和机遇,依然考验其整体的战略能力。其当

下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在核心技术层

面不可谓不重视,投入资源和资金不可谓不多,

但是迄今成效不佳。解决核心技术问题,依然需

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有效机制。核心技

术和关键技术如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是

我们最大的难题。2019年5月美国政府将华为列

入实体清单,借助核心技术优势,通过产业链实

施“断供”,使中国核心技术之痛暴露无遗。由于

不利,不断回撤。这与中关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美国主要对中兴、华为和大疆等具备核心竞争力

不符。的深圳企业展开封杀行动,网上有人戏称中美科

(5) 对于下好国内区域竞争这盘棋,依然

技战是特朗普举美国国家之力发起的针对深圳南

不可掉以轻心。虽然中关村的人才资源、产业基

山区粵海街道办的一场“战争”。这个调侃无疑也

础、资本集中度等依然国内领先,但深圳、杭

是对中关村在核心技术和全球竞争力方面薄弱这

州、上海、武汉等各地的后发优势越来越明显。

一现实的强烈反讽。在这种形势下,中关村的发展很可能不进则退。(2) 中关村模式如何从过去的政府与市场

(6) 研究型大学体系依然跟不上高科技产

双轮驱动,快速转变为市场主导、政府隐身其后 业发展需要。过去高等院所在科技研发方面一直

的新模式。这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改变政府的工

没有与产业发展很好接轨,如今在中国高科技全

作方式。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必须更有智慧和艺

球化的新使命面前,中国研究型大学面临如何能

术。围绕中关村管理的政府改革迫在眉睫。够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这一更加艰巨的任务。(3) 在发展走向上,重中之重是主航道不

当然,在所有挑战中,最基础、最大的挑战

能偏离,更不能被别人超越。中关村很热闹,要

还是如何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

做的、想做的、能做的都很多,但信息技术前沿 府的定位、作用和角色。如何让政府这只看得见

的主航道优势迄今不突出。尤其主航道的主航

的手,在中国高科技发展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可

道,也就是下一波产业浪潮的核心技术方面,中 能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不能认识到中

关村能否诞生新的领军企业,直接决定中关村未

关村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发展

来的兴衰。的模式需要作出因势利导的重大转变,那么很可

(4) 过去40年产业发展最大的不足就是整

能陷入新的误区和困境。体的全球化严重不足,最近几年明显受阻。中关

村园区大多数企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满足国内

面向下一个10年,中关村的创新与对策研究市场需求。据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报告记载,中

关村园区产品出口比重自1993年到1999年始终徘

纵览中关村40年历史,通过梳理不同发展阶

徊在7%左右,但同期全国高新区平均的产品出

段的关键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并与全球高

口比重却从5.5%上升为15.3%。进入新世纪后,

科技发展历程以及硅谷发展史进行对比研究,就

园区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园区企业主体

可以更清晰地总结出一些根本性的规律和经验。

立足于国内市场,基本格局未变。除了联想和小

下一个10年中关村是大热点,更是一个复杂的综

米等少数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依然依赖国内市

合体。复杂就复杂在政府、业界、社会和学界等

场。百度、360等一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出师对它都有不同的期望和想象。这种情况下,面面表2全球高科技R域主航道竞争力比较主航道硅谷中关村深圳杭州计算★ ★★★★★ ★★★★通信★ ★★★★★ ★★ ★★★★★★互联网★ ★★★★★ ★★★ ★★★★★ ★★★★智能★ ★★★★★★★★ ★★★ ★★DEC 2020

I

FRONTIERS I

1〇3

©学术大视野THE

SCHOLARL丫

VIEW俱到、大而全的整合式的研究相对容易。但是,

我们必须走出见木不见林的困境,抓住主要矛

盾,把握住中关村40年发展最核心的主干。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楚中关村究竟是谁?中关

村是怎么来的?中关村究竟要去哪里?中关村的

未来应该怎么走?核心依然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

新并举。确立IT主航道思想,前瞻性地布局技术创新

战略。信息技术(IT)产业是中关村的主航道,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IT一直是这个时代的

主航道。明确IT这个主航道,才能更清晰梳理出

中关村的发展脉络、内在规律和主要矛盾。尽管

过去也不时有过材料技术、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

等很多新兴技术的热潮,但是,都无法真正成为

引领一个科技园的主航道。IT不仅仅代表一种技

术、一个产业,它还是我们整个时代最大的变革

驱动力。尽管非IT产业不是说不重要,也始终在

蓬勃发展之中。但是,只有坚定主航道思想,才

能抓住主要矛盾和把握主要方向。唯此,我们才

不会在研究时候见木不见林,在决策时候不被非

主要因素所干扰。发展好主航道,产业生态才有

真正的活力和秩序,才能带动更多其他产业的发

展和中关村整个园区的繁荣。进一步融入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和生态圈。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金融科技、数

字娱乐等一些领域要敢于引领。中国40年发展历

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融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高

科技的过程。其基本的发展轨迹就是:从20世纪

80年代最初被带动,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代理

与追随.到21世纪00年代开始逐渐确立自主优

势,到21世纪10年代实现与全球更全面的联动,

以及未来21世纪20年代有可能实现超越与引领。

所以,我们必须跳出过去站在中国看世界的固有

思维,而开始学习站在世界看中国。加强中关村的高地地位,使其继续发挥全国

引领作用。必须清醒认识到,40年来从最初中关

村拥有得天独厚、引领中国的绝对中心地位,逐104丨学术前沿I 2020.12上渐向全国扩散,而今形成深圳、杭州、上海等与

中关村分庭抗礼、各有所长的竞争与合作态势,中国高科技进入一个多中心的新时代。武汉、苏

州、成都等第二梯队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这就

意味着中关村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进一步加

大,如果再不警醒,在未来全球高科技的前沿领

域和全球产业链中深入程度方面有所懈怠,中关

村的优势很可能会进一步被削弱。因此,下一个

10年,中关村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必须

具备高地意识,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把握好中美关系,坚定实施反“脱钩”战

略。作为硅谷的模仿者、追随者和竞争者,中关

村的发展会受到中美关系直接的影响。虽然欧

洲、以色列、韩国、日本的高科技也是全球重

要的高地,但是,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和

地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随着贸易保

护主义兴起,美国不少政客开始有预谋、有步

骤、有系统地推动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脱钩”,

以实施狙击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及

时应对,壮大反“脱钩”力量,全力维护好中美在

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灵活调整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

关系。回顾和总结中关村40年,最大的难题之一

是如何把握和评价政府的作用与角色。尤其最近

这一场中美贸易战,关键的挑战都聚焦在政府思

维模式的调整上。无论是中美贸易,还是我们自

身产业发展,政府在过去40年中最擅长、最习惯

的一些领域中如何进一步淡出乃至退出,是问题

的焦点所在,比如一贯是政府主导,并直接引导

大量政策和资源的产业发展规划;有可能扭曲市

场公平竞争、滋生寻租的各种政府补贴和优惠政

策,等等。这些既要与我们现有的体制角力,还

要与我们的习惯和文化较量。放眼全球,政府主导的产业和产业政策将面

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曾经在中关村发展扮演至关

重要角色的政府力量,未来必然要更加隐身甚至

部分退出。今日中关村的产业基础和整体实力,

足以挑起主导未来发展的重任。产业政策从强到

弱,不仅仅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更是我们自身发

展的需要,是顺应高科技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的焦点就是政府角色。政府角色

的调整并不是意味着政府在高科技领域不需要

作为,而是作为的方式和重点要发生根本性的转

变。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我们政府部门机构设置

与工作方式,都需要作出重大的转变。而逐渐走

出舞台聚光灯中央的政府,需要在以下方面发挥

比过去更重要的作用。第一,战略和政策制定。既要考虑符合国际

惯例和通行做法,还要考虑外企的国民待遇和中

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尤其在高科技与国家安全

越来越紧密联系的趋势下,如何切实保障安全的

需要,又不过度扩大安全的范畴,成为现实焦点

和难点。忽略安全和泛安全化都是不可取的。第二,加强科技基础研究。在市场失效的

领域,比如基础研究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相关的领

域,政府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基础研究永远

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对中关村而言,如何在

基础研究方面制定长期战略和重点突破方向,这

是政府需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共同研究的

间题。在浙江的之江实验室和深圳的鹏城实验室

大干快上的背景下,中关村依靠中科院、清华和

北大等传统科研院所的思维面临全新挑战。第三,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竞争政策。在竞

争失效的时候,需要政府及时发挥作用,有所作

为。随着新产业崛起,巨头诞生,如何制定相应

的产业政策(主要是竞争政策),有效制约垄断

权力的滥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是中关村这个“老革命”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

要跳出过去抓大放小、唯GDP论的思维惯性,加

快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制约市场集中度,做好反垄

断工怍,激活竞争,确保公平。营造这样的营商

环境,对于高科技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第四,进一步推动大学转型,做强研究型

大学。我们必须跳出高科技看高科技。美国长期是全球高科技的领导者,其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的大学体系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高科技

要引领全球,首要的条件就是我们的大学也必须

能够吸引全球一流人才。在新技术加速发展背景

下,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尤其世界级的研究型

大学,能否与时俱进,形成全球性的吸引力和竞

争力,直接影响下一个40年中国高科技在全球的

地位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运走向。硅谷是中关村最好的老师,中关村是硅谷

最好的学生。而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师生关系面

临剧变。面对国际压力,面对国内白热化竞争,

对中关村来说,下一个10年,是最好的时代,也

是最具挑战的时代。过去成就很大,今天形势逼

人,未来挑战更大。面向未来的中关村,需要新

的使命和新的思维。尤其在今天发展起来之后,

我们需要回归科技本身的使命和愿景:科技如何

让人类更美好?我们的未来需要深入到新的事

业,那就是通过科技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我们只有比美国更开放,比硅谷更追求创新,比

欧美更富有时代精神和使命意识,我们的前景才

会更明朗。总之,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

重要篇章,也是指引未来的风向标,更好的时机

正在到来,更重要的时代使命还在前方。(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H “全球互

联网50年发展历程、规律和趋势的口述史研

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史视野中的互

联网史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H编号

分别为:18ZDA319、18BXW010〉注释[1] 北京市地方志编幕委员会:《北京志-开

发区卷.中关村科技园区志》,北京出版社,

2008 年。[2] 傅志才:《高新区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

角色定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

学,2004年,第32页。[3] 李晔:《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与中关村DECZOZO I FRONTIERS I

|〇5

⑪盟〇野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博士学位论

文,天津大学,2005年,第25〜27页。程考察》,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2006年,第I6页。[4]

刘字濠、曾国屏:《创新集群理论视

[8]

于维栋主编:《希望的火光—中关村

角及中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发展路径比

较》,《特区经济》,2〇12年第10期。电子一条街调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8年。[5]

剖析及启示—董微微:《中关村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工业技

[9]

杜磊:《改革开放初期新技术革命对策

大讨论研究(1983〜1988)》,《中共党史研

究》,2〇18年第6期。术经济》,2〇14年第11期。[6]

方兴东、蒋胜蓝:《中关村失落》,北

[10]

方兴东、陈帅:《中国互联网25年》,

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第67页。《现代传播》,2〇19年第4期。责编/李少婷(见习>[71易蔚:《中关村“硅谷模式”的探索历The 40 Years History of Zhongguancun: Evolution, Experienc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Fang Xingdong Du LeiAbstract: In the beginning of a new decade,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Zhongguancun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As the first high-tech park in the country, Zhongguancun has had

a complicated history during which technological changes, the rising status of marke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prominent role have been intertwined. However, it has essentially and fundamentally been characterized by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teraction with its global high-tech counterpartie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T technology and the reform and breakthrough of policies and systems^ coupled with the cycle of laws governing and the global

high-tech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Zhongguancun has chronologically experienced the stage of integrated

circuit in the 1970s, the stage of personal computer in the 1980s, the stage of Internet 1.0 in the 1990s, the stage of Internet 2.0 in

the 2000s, the stage of mobile Internet in the 2010s, and the stage of the 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2020s. The article

takes the major areas of the indust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events, key links and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at multiple levels,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and explanatory framework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Zhongguancun, but also contributes construct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amid the Sino-US trade ds: Zhongguancun, Silicon Valley, high-tech park, IT technology, main threadI〇6 I学术前沿I 2020. 12上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