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市场营销学 中央财经大学 3 第三单元营销环境分析 (3.1.3) 案例分析

IT圈 admin 54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咎白安)

案例分析

万达电商启示录

2012年12月,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阿里巴巴马云与万达集团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展开辩论。席间,两人打赌,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马云王健林对赌一亿”,也是传统商业跟互联网电商之间的正式宣战。

虽然一年后,王健林表态称当时打赌只是开个玩笑,活跃现场气氛,赌局就此作罢。但别忘了,王健林和马云那都是声名显赫的一代商界大佬,骨子里的傲气绝对都是足足的,哪有可能会那么轻易认输呢?

实际上,不管这个赌约还履不履行,王健林和马云两位商业奇才这个劲儿可就较上了。一方面,马云对线下商场零售业务虎视眈眈;另一方面,王健林对线上电子商务业务望眼欲穿。双方其实都是一个策略:你往我的领域里钻,我往你的业务里切。双方都想做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彻底来个釜底抽薪、以夷制夷!

终于,王健林创建了万达电商。时至今日,万达电商的体系架构已经相对清晰,但也只能说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刚刚在万达内部孵化出壳的万达电商还必须迎接残酷的市场洗礼——用户会以最挑剔的眼光检验产品和服务,还有愈演愈烈的O2O市场竞争,那才是真正你死我活的战场。

万达集团官网显示,万达电商“飞凡O2O开放平台”已于2015年3月31日上线。基于大会员体系、大数据体系、通用积分联盟、支付体系、一卡通和云计算平台六大支撑体系,飞凡已经开始在武汉菱角湖万达广场、汉秀、电影乐园和北京通州万达广场试点提供智慧停车、智慧餐饮、智慧电影、智慧购物、智慧亲子、智慧秀场、智慧乐园等全新O2O智慧服务。和飞凡O2O平台一起上线的,还有“飞凡一卡通”和“飞凡积分联盟”也同步上线试运营。

尽管没有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得不说,从2014年8月“腾百万”组团以来,神秘的万达电商忽然抛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而且大得吓人。以笔者多年对电商行业的观察,深知其中的坑有多深,要做到这样的程度,着实让人惊奇与感叹。

从话题的影响力来说,万达电商不可谓不成功,不过由于飞凡网上线测试后反响平平,又经历多次高管动荡,当初一致看涨的舆论如今似乎也有些质疑。

那么这些对我们传统产业的其他企业来说,从万达电商的经历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首先,转型决策应是消费者需求驱动而非领导人意志

在万达电商成立之前,万达集团董事长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曾有这个著名的“亿元赌约”。之后,王健林很快开始筹建万达电商,后来联合腾讯、百度共建电商平台以“腾百万”的黄金组合让业界一直看优。不过最关键的一环被忽视了,那就是消费者,自始至终万达电商都没有回答消费者是否需要这个问题。

商业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但它的成功与否一定和所服务的对象是否需要有直接关联。如果一个传统企业它的转型不是根植于消费者需求驱动,而是领导人意志推动,这就为未来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成功的基础就是需求,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传统企业“互联网+”的自我升级,只要不是出自需求驱动,在大的方向上就容易出现偏差,一旦大的方向有误,后续的发展就只能凭运气来决定,但我们知道,运气似乎从来都不是商业成功的法宝。

在全球传统企业转型的大浪潮下,星巴克被称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从很多商业解读中,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星巴克对消费者想什么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我们知道,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做好对用户的调查,星巴克专门成立了一个在线社区,并且公开征集消费者的意见,在大量的数据调查下,一步一步的完成了互联网转型。

所以,如果你是传统企业,在你想要转型,把企业做大做久的时候,你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消费者需要我“互联网+”后做什么?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建立一个社区,但百度指数、淘宝指数以及各种行业报告,甚至咨询专业的调查机构都是一个简单快捷的办法,千万要记住,你的产品或服务是要卖给消费者的,而不是你领导人的意志。

其次,掌握竞争核心资源,可依靠结盟或外包迅速做大

万达电商之所以能够很快的声名鹊起,除了万达集团的背景身份,百度、腾讯这两个合伙人也是重要因素。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如此介绍万达电商的发展方向:融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融合的消费模式。万达电商一定不是卖商品的,而是卖服务的。成立万达电商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线下的广场等变成智慧的,这个才是O2O,而不是卖东西。

其实卖服务的理念是一种差异化竞争,因为在中国电商领域已有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以及苏宁商城等竞争对手,如果只是卖产品的话,很难做到独特性,所以结合自身线下商业地产的优势卖服务,是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而O2O领域正是新兴商业模式,布局这一环也是走捷径超越对手的好办法。

但不得不批评的是,万达电商在有了两个互联网巨头小伙伴之后,并没有利用它们的优势。以O2O来说,百度移动搜索的绝对优势占有量和十几款亿级应用的移动端布局,以及腾讯微信和移动QQ庞大的用户群,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不过万达电商更关心的似乎是如何高薪招聘,它用百万年薪甚至800万年薪招聘CEO并且不停更换高管。

2012年4月,阿里巴巴国际交易技术资深总监龚义涛加盟万达电商;12月15日,万达万人招聘,高薪猎取电商人才;第二年8月,万达IT部门接管万达电商,诸多团队成员离开;2014年3月底,龚义涛离职;7月,万达电商COO马海平离职;今年6月万达电商第二任CEO董策正式离职。在这些高管如走马灯的过程中,万达电商想要彻底掌控电商的整个生态的野心昭然若揭,万达电商的竞争核心资源是线下广场,为何其他的事情不可以让小伙伴来帮忙,而是一意孤行的要自己做,这让人很费解。

对于传统出身的企业来说,互联网积累可非一日之功,所以转型的传统企业只需要把竞争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技术和渠道都可以依靠结盟或外包,快速的推出服务和做大盘子,然后再慢慢向下渗透。就像餐饮O2O的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在快速扩张期,都将配送服务外包,只是把餐饮O2O关键的平台一环紧紧抓在手里。如今它们中有的已经开始组建配送服务自有团队,这种发展路径非常值得借鉴。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转型很迫切,一切皆在掌控是工业时代思维。信息时代讲究速度、规模和效率,作为转型的一方,你只需把竞争核心资源掌握在手里以防不测。为了速度、规模和效率,联盟甚至外包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第三,懂得利用营销,迅速成名“互联网+”第一课

万达电商在一方面做的非常好,从当初的“亿元赌约”开始,就已为后来的营销打好了基础,在万达电商成立前一个月,擅长引导舆论的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微博上吐槽,花了200块在京东买了一张电脑桌却迟迟收不到货,并质疑京东店大欺客。凭借网络红人效应很快引爆网络,而微博中也有不少网友建议王思聪该把京东给买下来。很快,王健林宣布了将和百度、腾讯一起投资50亿做万达电商。

无论是“亿元赌约”还是王思聪微博吐槽京东,都很难说这些是巧合事件。而且万达集团选择队友时故意拉拢百度、腾讯,让舆论猜测三巨头组合是为了剑指阿里,这些戏剧性的桥段让万达电商还未正式面世,就已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而擅长营销的形象,也让大家相信万代电商具备互联网基因。

其实,营销本身就是“互联网+”的第一课,以创客圈为例,能获得多轮融资的公司未必赚钱,但一定擅长营销,社会知名度往往是投资者权衡投资的重要

指标之一。

对于期待转型的传统企业,做好营销是步入“互联网+”的第一课,擅长营销已经是互联网企业一个非常显著的标签。所以,懂得营销并成功引起网民讨论,会给外界一个信号,你的互联网化程度到底有多深。当一家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之后,不懂得营销,网上几乎无人关心你在做什么,这已经是失败的前兆。

通过对万达电商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传统企业在转型中应该注意的三个基本问题,其实“互联网+”之路绝非坦途,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当下,摸着石头过河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商业的根本原则是很简单的,只要牢记这三个启示,就能保证“互联网+”事半功倍,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切记商业是为了解决需求,莫让想当然影响了你的公司未来发展。

案例分析:

1.分析万达商场在传统商业向互联网电商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2.分析淘宝电商与传统商业模式比较的优势与劣势。

3.分析互联网电商与传统商业结合的O2O商业模式。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咎白安)

案例分析

万达电商启示录

2012年12月,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阿里巴巴马云与万达集团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展开辩论。席间,两人打赌,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马云王健林对赌一亿”,也是传统商业跟互联网电商之间的正式宣战。

虽然一年后,王健林表态称当时打赌只是开个玩笑,活跃现场气氛,赌局就此作罢。但别忘了,王健林和马云那都是声名显赫的一代商界大佬,骨子里的傲气绝对都是足足的,哪有可能会那么轻易认输呢?

实际上,不管这个赌约还履不履行,王健林和马云两位商业奇才这个劲儿可就较上了。一方面,马云对线下商场零售业务虎视眈眈;另一方面,王健林对线上电子商务业务望眼欲穿。双方其实都是一个策略:你往我的领域里钻,我往你的业务里切。双方都想做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彻底来个釜底抽薪、以夷制夷!

终于,王健林创建了万达电商。时至今日,万达电商的体系架构已经相对清晰,但也只能说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刚刚在万达内部孵化出壳的万达电商还必须迎接残酷的市场洗礼——用户会以最挑剔的眼光检验产品和服务,还有愈演愈烈的O2O市场竞争,那才是真正你死我活的战场。

万达集团官网显示,万达电商“飞凡O2O开放平台”已于2015年3月31日上线。基于大会员体系、大数据体系、通用积分联盟、支付体系、一卡通和云计算平台六大支撑体系,飞凡已经开始在武汉菱角湖万达广场、汉秀、电影乐园和北京通州万达广场试点提供智慧停车、智慧餐饮、智慧电影、智慧购物、智慧亲子、智慧秀场、智慧乐园等全新O2O智慧服务。和飞凡O2O平台一起上线的,还有“飞凡一卡通”和“飞凡积分联盟”也同步上线试运营。

尽管没有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得不说,从2014年8月“腾百万”组团以来,神秘的万达电商忽然抛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而且大得吓人。以笔者多年对电商行业的观察,深知其中的坑有多深,要做到这样的程度,着实让人惊奇与感叹。

从话题的影响力来说,万达电商不可谓不成功,不过由于飞凡网上线测试后反响平平,又经历多次高管动荡,当初一致看涨的舆论如今似乎也有些质疑。

那么这些对我们传统产业的其他企业来说,从万达电商的经历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首先,转型决策应是消费者需求驱动而非领导人意志

在万达电商成立之前,万达集团董事长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曾有这个著名的“亿元赌约”。之后,王健林很快开始筹建万达电商,后来联合腾讯、百度共建电商平台以“腾百万”的黄金组合让业界一直看优。不过最关键的一环被忽视了,那就是消费者,自始至终万达电商都没有回答消费者是否需要这个问题。

商业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但它的成功与否一定和所服务的对象是否需要有直接关联。如果一个传统企业它的转型不是根植于消费者需求驱动,而是领导人意志推动,这就为未来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成功的基础就是需求,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传统企业“互联网+”的自我升级,只要不是出自需求驱动,在大的方向上就容易出现偏差,一旦大的方向有误,后续的发展就只能凭运气来决定,但我们知道,运气似乎从来都不是商业成功的法宝。

在全球传统企业转型的大浪潮下,星巴克被称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从很多商业解读中,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星巴克对消费者想什么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我们知道,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做好对用户的调查,星巴克专门成立了一个在线社区,并且公开征集消费者的意见,在大量的数据调查下,一步一步的完成了互联网转型。

所以,如果你是传统企业,在你想要转型,把企业做大做久的时候,你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消费者需要我“互联网+”后做什么?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建立一个社区,但百度指数、淘宝指数以及各种行业报告,甚至咨询专业的调查机构都是一个简单快捷的办法,千万要记住,你的产品或服务是要卖给消费者的,而不是你领导人的意志。

其次,掌握竞争核心资源,可依靠结盟或外包迅速做大

万达电商之所以能够很快的声名鹊起,除了万达集团的背景身份,百度、腾讯这两个合伙人也是重要因素。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如此介绍万达电商的发展方向:融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融合的消费模式。万达电商一定不是卖商品的,而是卖服务的。成立万达电商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线下的广场等变成智慧的,这个才是O2O,而不是卖东西。

其实卖服务的理念是一种差异化竞争,因为在中国电商领域已有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以及苏宁商城等竞争对手,如果只是卖产品的话,很难做到独特性,所以结合自身线下商业地产的优势卖服务,是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而O2O领域正是新兴商业模式,布局这一环也是走捷径超越对手的好办法。

但不得不批评的是,万达电商在有了两个互联网巨头小伙伴之后,并没有利用它们的优势。以O2O来说,百度移动搜索的绝对优势占有量和十几款亿级应用的移动端布局,以及腾讯微信和移动QQ庞大的用户群,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不过万达电商更关心的似乎是如何高薪招聘,它用百万年薪甚至800万年薪招聘CEO并且不停更换高管。

2012年4月,阿里巴巴国际交易技术资深总监龚义涛加盟万达电商;12月15日,万达万人招聘,高薪猎取电商人才;第二年8月,万达IT部门接管万达电商,诸多团队成员离开;2014年3月底,龚义涛离职;7月,万达电商COO马海平离职;今年6月万达电商第二任CEO董策正式离职。在这些高管如走马灯的过程中,万达电商想要彻底掌控电商的整个生态的野心昭然若揭,万达电商的竞争核心资源是线下广场,为何其他的事情不可以让小伙伴来帮忙,而是一意孤行的要自己做,这让人很费解。

对于传统出身的企业来说,互联网积累可非一日之功,所以转型的传统企业只需要把竞争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技术和渠道都可以依靠结盟或外包,快速的推出服务和做大盘子,然后再慢慢向下渗透。就像餐饮O2O的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在快速扩张期,都将配送服务外包,只是把餐饮O2O关键的平台一环紧紧抓在手里。如今它们中有的已经开始组建配送服务自有团队,这种发展路径非常值得借鉴。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转型很迫切,一切皆在掌控是工业时代思维。信息时代讲究速度、规模和效率,作为转型的一方,你只需把竞争核心资源掌握在手里以防不测。为了速度、规模和效率,联盟甚至外包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第三,懂得利用营销,迅速成名“互联网+”第一课

万达电商在一方面做的非常好,从当初的“亿元赌约”开始,就已为后来的营销打好了基础,在万达电商成立前一个月,擅长引导舆论的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微博上吐槽,花了200块在京东买了一张电脑桌却迟迟收不到货,并质疑京东店大欺客。凭借网络红人效应很快引爆网络,而微博中也有不少网友建议王思聪该把京东给买下来。很快,王健林宣布了将和百度、腾讯一起投资50亿做万达电商。

无论是“亿元赌约”还是王思聪微博吐槽京东,都很难说这些是巧合事件。而且万达集团选择队友时故意拉拢百度、腾讯,让舆论猜测三巨头组合是为了剑指阿里,这些戏剧性的桥段让万达电商还未正式面世,就已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而擅长营销的形象,也让大家相信万代电商具备互联网基因。

其实,营销本身就是“互联网+”的第一课,以创客圈为例,能获得多轮融资的公司未必赚钱,但一定擅长营销,社会知名度往往是投资者权衡投资的重要

指标之一。

对于期待转型的传统企业,做好营销是步入“互联网+”的第一课,擅长营销已经是互联网企业一个非常显著的标签。所以,懂得营销并成功引起网民讨论,会给外界一个信号,你的互联网化程度到底有多深。当一家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之后,不懂得营销,网上几乎无人关心你在做什么,这已经是失败的前兆。

通过对万达电商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传统企业在转型中应该注意的三个基本问题,其实“互联网+”之路绝非坦途,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当下,摸着石头过河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商业的根本原则是很简单的,只要牢记这三个启示,就能保证“互联网+”事半功倍,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切记商业是为了解决需求,莫让想当然影响了你的公司未来发展。

案例分析:

1.分析万达商场在传统商业向互联网电商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2.分析淘宝电商与传统商业模式比较的优势与劣势。

3.分析互联网电商与传统商业结合的O2O商业模式。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