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发(作者:宇文素华)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班 级:10级生科一班
姓 名:周浩 学 号:2
课程论文题目:相机的收藏与文化
课程名称: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相机的收藏与文化
学 生:周浩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10级生科一班,学号2)
摘 要:和中国绘画、瓷器等传统收藏门类相比,照相机的收藏可称得上是“另类”收藏品种。“老相机发烧友”以青年人居多,拍卖行情也在稳步上升,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
关词键:老相机;鉴赏;收藏品
1839年8月19日,法国对全世界宣布了美术师L·达盖尔(1787—1851)的摄影术,摄影术发明后,很快就风靡世界,并伴随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误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前进,她将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一、相机的发明和历史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由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的想法。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暗箱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这一重大发明
最早期的照相机可以上溯到1830~1880年。法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生产的滑箱式相机(也称平板相机),用前后两只暗箱移动调焦距,速度用镜头盖控制,感光板是硝化纤维溶于酒精或乙醚的混合液中(火棉胶),将碘化钠(碘化钾)和少量溴化钾放入火棉胶中拌匀再涂布在玻璃板上,再将涂布好的玻璃板放进密封暗箱内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与乳剂中碘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溴化银,然后装在相机上拍摄(湿板),这就是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相机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3年—1924年)
这一阶段,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变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以控制曝光量。
第二阶段(1925年—1953年)
镜头单层镀膜技术得到推广;变焦距镜头诞生;照相机性能进一步完善;德国照相机的质量和产量在当时均有明显的优势,徕卡照相机和罗莱弗莱克斯照相机成为各国仿效的对象。
第三阶段(1954年—1984年)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使自动测光、自动调焦、自动曝光成为现实。光学传递函数理论的推广,新型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光学加工技术 的提高,使镜头质量得以改善。非球面透镜崭露头角,镜头向系列化发展。日本照相机后来居上,在自动化程度和产量上开始占有优势。
第四阶段(1985 年以后迄今)
由于不断采用最新的电子科技成果,照相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方便。数字影像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虽然数字影像在分辨率、宽容度、感光度等方面还不如银盐影像,但由于其传输快捷、处理方便,已经在新闻业、广告业以及军事和科研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相机收藏的历史:
照相机发明至今17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照相机生产厂家,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成千上万种形态各异、功能不一、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各种相机。相机见证了18世纪至今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不但有各生产国、生产厂家当时生产时的工艺水平、艺术水准、美术品位而且有人文内涵。
相机收藏在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了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相机收藏人迅速发展壮大,国家、企业、个人开办起照相机博物馆、相机收藏文化也开始启动——专门研究古董相机的书、报刊问世。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所在国照相机的生产和发展,如美、英、日等国,相机文化推动了相机研究和发展。
中国的古董相机收藏人在六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极个别的爱好者。八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沿海大城市才有了零星的古董相机收藏人,这是受到港台明星,美国、日本的收藏家来华淘老相机的启迪后的反映,九
十年代初沿海大城市才有了几十人到几百人的收藏队伍,我们在报刊上看到的相机收藏家绝大多数是八、九十年代起步的,1993年5月18日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诞生,中国有了第一家照相机博物馆(收藏馆)。1994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相机专业委员会,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相继成立。中国相机收藏人才有了古董相机收藏民间组织。
我国相机收藏人数的多少,从高氏相机收藏建馆十年中从鉴定部、陈列部来访,来电、来信、电子邮件等渠道及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照相机杂志刊登的信息、再加上港、澳、台来访收藏人了解综合起来判定,分四个时期:
1949~1980年:我国相机收藏人不足十人,是个人零星的收藏。
1981~1990年:美国、日本、新加坡及港台人开始到京、津、沪、宁、喻、杭等大中城市大量淘老相机。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八十年代末估计当时全国有古董相机收藏人近三十人。
1991~2000年:是古董相机收藏发展壮大的十年。京、沪开始有民间的相机收藏组织,1994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相机专业委员会成立。1994年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1993年5月18日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诞生,并经文物局批准注册。相机收藏专业小报、书有少量出现,相机收藏人遍及全国。从几十台到上百台收藏相机,人数从理论上测算上已突破一万人。
2000年至今:大规模发展,从业人员增加、收藏人也大幅度增加,趋于成熟。
三、相机的收藏和研究
相机的收藏,不同于字画、邮票、陶瓷、青铜器、钱币等传统收藏,数量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而有时一款古董相机在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台货真价实的孤品,往往会出现你有我无,我有你无的情况
相机收藏另一个特殊性是有编号,台台相机都有有钢印编号、有了编号可以查到几几年几月生产,所以作假和“蒙人”相当困难,书报刊上的小差错也容易改正,比如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编印“相机博览”画册上介绍上海58Ⅱ相机总量在6万多台,高氏藏馆收藏了25台上海58Ⅱ,其中2台编号在7万以上,在“扦测报告”中高氏藏馆就更正了这一数字。
相机收藏中,存世量少、年代久远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机永远是重点所在,其价值能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如上世纪50年代出品的德国莱卡M3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约为8000元,但目前的市价已高达2万元。上世纪30年代末出品的蔡司超级依康太C型相机市价目前为3.5万元左右,这说明老相机出品的年代
越久远,其市场价格也越高。
收藏与投资老相机,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品相至上。任何藏品的品相是非常关键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价格的高低。老相机的品相主要把握两个方面:外观的机身和内部的机械装置。从外观上看,磨损程度、机身的完好性是直观的视点,如果机身严重磨损,收藏时就需要考虑规避,而机身是否存在着碰伤、零件缺少和外壳贴皮的完好性或皮腔有否断裂,都会影响到价格。而镜头更加需要重点关注,购买时检查镜头有没有霉变和划伤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从内部机械装置看,快门的灵活性、镜头装卸的正常度、后盖能否开启自如和胶卷转轴的有效性,都需要一一查验。如果带有电路装置的,还应该仔细查验,看一下是否存在着失灵的现象。
根据品相,可将相机藏品分为下列几类:
全品
保持原样。其中含有原来的包装盒、说明书、合格证及皮套、拎带全,没有使用痕迹,功能完好。
存在的问题:
1、包装有些陈旧、破损; 2、机身有些可以承受的轻微自然老化(锈迹)和掉漆; 3、原有的一些问题,如镜片可能会有轻微的划痕,饰皮起胶,轻微的修迹等(出厂时带来的)。
注:1、全品所存在的问题可能原来相机出厂时就有,早年相机不可强求。
2、全品成色的东西不管那款都有收藏价值。
上品
相机基本配置全。没有明显的维修痕迹,使用痕迹也不明显,内外新净,功能完好。可以正常使用。
存在的问题:
1、皮套、拎带可能有些旧,镜头盖可能为非原配;
2、可能会有些轻微老化和掉漆;
3、镜片可能会有自然的轻微划痕,饰皮开胶(出厂时带来的);
4、成色比全品稍差一些。
注:一些珍稀相机可能会视目前存世的整体状态而定。
中品
相机的外表完全好,没有明显伤痕。功能完好,以使用为主。镜片无霉,没有
明显划痕。
存在的问题:
1、外表有自然磨损或使用痕迹;
2、有些维修痕迹,镜片有轻微的擦痕;
3、可能缺皮套、拎带、镜头盖。
注:除了收藏型的相机,中品应以使用为主,其效果会不比上品差多少。
下品
相机的功能完好,可以正常使用。可能会有明显的维修史或表面有明显的
伤痕。可能会没有其它附件。
存在的问题:
1、外表磨损严重;
2、有明显的伤痕;
3、有维修痕迹;
4、操作手感不太好。
注:可以使用,但外表不好。手感也可能不好。
残品
相机可能不完整,功能不保,附件不保。有些珍稀相机还会有价值,但多数相机只能看成零件。
存在的问题:
1、没有修复的可能或只能拆零件用;
2、外观很破旧;
3、没有修复价值。
目前,赝品或翻新货赝品的诱惑力很大,主要是价格便宜、成色好。但只要多看多学,辨伪的难度不大,毕竟赝品不可能用真的零件,在很多细节上都能够轻易识别。不过一些人在品相不好的老相机上,通过翻新手法改造,识别就有一定难度,收藏和投资时应特别小心。
关注国际名牌相机及新中国初期品牌相机,也是参与老相机收藏与投资所要把握的两个要点,其他像外包装盒、相机使用说明书及购买发票单据、皮外套等附件的完整与否也是构成藏品价值高低的条件。德国的“莱卡”、“蔡司”品牌相机,
新中国初期的“上海”、“海鸥”品牌相机都是值得关注的好藏品。另外,德国的“爱克山太”牌相机(1936年)、前苏联的“运动”牌相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新中国的“红旗20型”牌相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必藏的高端藏品。
四、结束语
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老相机价格极便宜,而外国买家数量大,形成了丰厚的利润。新中国初期的“红旗”、“上海”及“海鸥”牌经典品种老相机在这一时期大量流失到了海外收藏品市场。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年轻的相机收藏群体正在明显增加,这些“老相机发烧友”们具备收藏知识、了解国际收藏动态信息及市场行情,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有较高起点。目前,像老式折叠镜头相机、原苏联相机及新中国初期的相机都十分畅销,就连老照相机的使用说明书、老式胶卷,也都成为收藏者追捧的好藏品。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摄影技术的日渐完善,老相机的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也日渐增高,尤其在年轻人中,相信新一代单反相机流行将会带来老一代古董相机的再次崛起,我国的古董相机收藏也会向新高潮迈进
参考文献
[1]
高继生.古董相机收藏价值鉴定[M].第1版.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杨晓利.老相机收藏 [M] .第1版.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04
[3] 高峻岭.古董相机的鉴定及评估--古董相机收藏实例[J].照相机,2002,(1):38-39.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宇文素华)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班 级:10级生科一班
姓 名:周浩 学 号:2
课程论文题目:相机的收藏与文化
课程名称: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相机的收藏与文化
学 生:周浩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10级生科一班,学号2)
摘 要:和中国绘画、瓷器等传统收藏门类相比,照相机的收藏可称得上是“另类”收藏品种。“老相机发烧友”以青年人居多,拍卖行情也在稳步上升,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
关词键:老相机;鉴赏;收藏品
1839年8月19日,法国对全世界宣布了美术师L·达盖尔(1787—1851)的摄影术,摄影术发明后,很快就风靡世界,并伴随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误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前进,她将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一、相机的发明和历史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由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的想法。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暗箱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这一重大发明
最早期的照相机可以上溯到1830~1880年。法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生产的滑箱式相机(也称平板相机),用前后两只暗箱移动调焦距,速度用镜头盖控制,感光板是硝化纤维溶于酒精或乙醚的混合液中(火棉胶),将碘化钠(碘化钾)和少量溴化钾放入火棉胶中拌匀再涂布在玻璃板上,再将涂布好的玻璃板放进密封暗箱内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与乳剂中碘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溴化银,然后装在相机上拍摄(湿板),这就是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相机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3年—1924年)
这一阶段,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变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以控制曝光量。
第二阶段(1925年—1953年)
镜头单层镀膜技术得到推广;变焦距镜头诞生;照相机性能进一步完善;德国照相机的质量和产量在当时均有明显的优势,徕卡照相机和罗莱弗莱克斯照相机成为各国仿效的对象。
第三阶段(1954年—1984年)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使自动测光、自动调焦、自动曝光成为现实。光学传递函数理论的推广,新型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光学加工技术 的提高,使镜头质量得以改善。非球面透镜崭露头角,镜头向系列化发展。日本照相机后来居上,在自动化程度和产量上开始占有优势。
第四阶段(1985 年以后迄今)
由于不断采用最新的电子科技成果,照相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方便。数字影像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虽然数字影像在分辨率、宽容度、感光度等方面还不如银盐影像,但由于其传输快捷、处理方便,已经在新闻业、广告业以及军事和科研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相机收藏的历史:
照相机发明至今17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照相机生产厂家,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成千上万种形态各异、功能不一、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各种相机。相机见证了18世纪至今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不但有各生产国、生产厂家当时生产时的工艺水平、艺术水准、美术品位而且有人文内涵。
相机收藏在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了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相机收藏人迅速发展壮大,国家、企业、个人开办起照相机博物馆、相机收藏文化也开始启动——专门研究古董相机的书、报刊问世。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所在国照相机的生产和发展,如美、英、日等国,相机文化推动了相机研究和发展。
中国的古董相机收藏人在六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极个别的爱好者。八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沿海大城市才有了零星的古董相机收藏人,这是受到港台明星,美国、日本的收藏家来华淘老相机的启迪后的反映,九
十年代初沿海大城市才有了几十人到几百人的收藏队伍,我们在报刊上看到的相机收藏家绝大多数是八、九十年代起步的,1993年5月18日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诞生,中国有了第一家照相机博物馆(收藏馆)。1994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相机专业委员会,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相继成立。中国相机收藏人才有了古董相机收藏民间组织。
我国相机收藏人数的多少,从高氏相机收藏建馆十年中从鉴定部、陈列部来访,来电、来信、电子邮件等渠道及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照相机杂志刊登的信息、再加上港、澳、台来访收藏人了解综合起来判定,分四个时期:
1949~1980年:我国相机收藏人不足十人,是个人零星的收藏。
1981~1990年:美国、日本、新加坡及港台人开始到京、津、沪、宁、喻、杭等大中城市大量淘老相机。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八十年代末估计当时全国有古董相机收藏人近三十人。
1991~2000年:是古董相机收藏发展壮大的十年。京、沪开始有民间的相机收藏组织,1994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相机专业委员会成立。1994年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1993年5月18日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诞生,并经文物局批准注册。相机收藏专业小报、书有少量出现,相机收藏人遍及全国。从几十台到上百台收藏相机,人数从理论上测算上已突破一万人。
2000年至今:大规模发展,从业人员增加、收藏人也大幅度增加,趋于成熟。
三、相机的收藏和研究
相机的收藏,不同于字画、邮票、陶瓷、青铜器、钱币等传统收藏,数量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而有时一款古董相机在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台货真价实的孤品,往往会出现你有我无,我有你无的情况
相机收藏另一个特殊性是有编号,台台相机都有有钢印编号、有了编号可以查到几几年几月生产,所以作假和“蒙人”相当困难,书报刊上的小差错也容易改正,比如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编印“相机博览”画册上介绍上海58Ⅱ相机总量在6万多台,高氏藏馆收藏了25台上海58Ⅱ,其中2台编号在7万以上,在“扦测报告”中高氏藏馆就更正了这一数字。
相机收藏中,存世量少、年代久远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机永远是重点所在,其价值能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如上世纪50年代出品的德国莱卡M3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约为8000元,但目前的市价已高达2万元。上世纪30年代末出品的蔡司超级依康太C型相机市价目前为3.5万元左右,这说明老相机出品的年代
越久远,其市场价格也越高。
收藏与投资老相机,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品相至上。任何藏品的品相是非常关键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价格的高低。老相机的品相主要把握两个方面:外观的机身和内部的机械装置。从外观上看,磨损程度、机身的完好性是直观的视点,如果机身严重磨损,收藏时就需要考虑规避,而机身是否存在着碰伤、零件缺少和外壳贴皮的完好性或皮腔有否断裂,都会影响到价格。而镜头更加需要重点关注,购买时检查镜头有没有霉变和划伤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从内部机械装置看,快门的灵活性、镜头装卸的正常度、后盖能否开启自如和胶卷转轴的有效性,都需要一一查验。如果带有电路装置的,还应该仔细查验,看一下是否存在着失灵的现象。
根据品相,可将相机藏品分为下列几类:
全品
保持原样。其中含有原来的包装盒、说明书、合格证及皮套、拎带全,没有使用痕迹,功能完好。
存在的问题:
1、包装有些陈旧、破损; 2、机身有些可以承受的轻微自然老化(锈迹)和掉漆; 3、原有的一些问题,如镜片可能会有轻微的划痕,饰皮起胶,轻微的修迹等(出厂时带来的)。
注:1、全品所存在的问题可能原来相机出厂时就有,早年相机不可强求。
2、全品成色的东西不管那款都有收藏价值。
上品
相机基本配置全。没有明显的维修痕迹,使用痕迹也不明显,内外新净,功能完好。可以正常使用。
存在的问题:
1、皮套、拎带可能有些旧,镜头盖可能为非原配;
2、可能会有些轻微老化和掉漆;
3、镜片可能会有自然的轻微划痕,饰皮开胶(出厂时带来的);
4、成色比全品稍差一些。
注:一些珍稀相机可能会视目前存世的整体状态而定。
中品
相机的外表完全好,没有明显伤痕。功能完好,以使用为主。镜片无霉,没有
明显划痕。
存在的问题:
1、外表有自然磨损或使用痕迹;
2、有些维修痕迹,镜片有轻微的擦痕;
3、可能缺皮套、拎带、镜头盖。
注:除了收藏型的相机,中品应以使用为主,其效果会不比上品差多少。
下品
相机的功能完好,可以正常使用。可能会有明显的维修史或表面有明显的
伤痕。可能会没有其它附件。
存在的问题:
1、外表磨损严重;
2、有明显的伤痕;
3、有维修痕迹;
4、操作手感不太好。
注:可以使用,但外表不好。手感也可能不好。
残品
相机可能不完整,功能不保,附件不保。有些珍稀相机还会有价值,但多数相机只能看成零件。
存在的问题:
1、没有修复的可能或只能拆零件用;
2、外观很破旧;
3、没有修复价值。
目前,赝品或翻新货赝品的诱惑力很大,主要是价格便宜、成色好。但只要多看多学,辨伪的难度不大,毕竟赝品不可能用真的零件,在很多细节上都能够轻易识别。不过一些人在品相不好的老相机上,通过翻新手法改造,识别就有一定难度,收藏和投资时应特别小心。
关注国际名牌相机及新中国初期品牌相机,也是参与老相机收藏与投资所要把握的两个要点,其他像外包装盒、相机使用说明书及购买发票单据、皮外套等附件的完整与否也是构成藏品价值高低的条件。德国的“莱卡”、“蔡司”品牌相机,
新中国初期的“上海”、“海鸥”品牌相机都是值得关注的好藏品。另外,德国的“爱克山太”牌相机(1936年)、前苏联的“运动”牌相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新中国的“红旗20型”牌相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必藏的高端藏品。
四、结束语
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老相机价格极便宜,而外国买家数量大,形成了丰厚的利润。新中国初期的“红旗”、“上海”及“海鸥”牌经典品种老相机在这一时期大量流失到了海外收藏品市场。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年轻的相机收藏群体正在明显增加,这些“老相机发烧友”们具备收藏知识、了解国际收藏动态信息及市场行情,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有较高起点。目前,像老式折叠镜头相机、原苏联相机及新中国初期的相机都十分畅销,就连老照相机的使用说明书、老式胶卷,也都成为收藏者追捧的好藏品。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摄影技术的日渐完善,老相机的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也日渐增高,尤其在年轻人中,相信新一代单反相机流行将会带来老一代古董相机的再次崛起,我国的古董相机收藏也会向新高潮迈进
参考文献
[1]
高继生.古董相机收藏价值鉴定[M].第1版.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杨晓利.老相机收藏 [M] .第1版.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04
[3] 高峻岭.古董相机的鉴定及评估--古董相机收藏实例[J].照相机,200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