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无人机“黑飞”管理的思考与探究

IT圈 admin 32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2日发(作者:景芳泽)

无人机“黑飞”管理的思考与探究

摘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无人机产业逐步从军事领域走入大众生活,给我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无人机“黑飞”闯入禁飞区和敏感地区的情况时有发生,扰乱了空中飞行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黑飞”行为侵害社会利益但行政处罚不足以对操作者行成震慑的背景下,政府与相关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完善相应法律基础,加强安全管控,一旦出现监控空白,危害社会安全。

关键词:无人机;黑飞;法律法规;管控措施;

无人机是指没有驾驶人员,从事军事、非军事任务的飞行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将无人机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明确加大市场需求大的行业级无人机开发,同时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一、无人机飞行现状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在公共安全、农业生产、抢险救灾、海洋监测和教育训练等方面广泛运用。同时,由于无人机具有购买方便、操作便捷、价格低廉等特点。普通群众也倾向购买无人机进行摄影、摄像等活动。2023年8月在抗洪救灾中,无人机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用无人机空投生活物资,为受困群众提供生活保障;利用应急救援型无人机系统使失去联系的村镇重新建立通信联络。截止2021年底,我国无人机拥有者数量达到78.1万人,较2020年的55.8万人约增长22万人,同比增长39.4%,其中,个人用户达71.8万人,企事业单位、机关法人单位6.3万。

目前,无人机行业法律规范的欠缺,导致无人机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够,导致“黑飞”事件频频发生。2017年4月14日至21日之间,由于无人机入侵,造成成都双流机场大量航班备降[1]。

二、无人机“黑飞”问题分析

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管理办法》、《民航公安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与《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未向国家飞行管理部门提出飞行计划,或者实际飞行没有按照审批计划实施的无人机飞行操作均为“黑飞”。也就是说,黑飞是指在没有获得操作许可的前提下在空中作业,从而影响空中航班正常运行,损害公共利益。

(一)风险评估不足

无人机的运用给人们生活及社会活动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风险[2]。

第一,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经常违法为使用者提供零件用以对无人机进行改造,无人机经过改造后,性能得到较大提升。能够得到更高、更远的飞行范围,进而影响航班的正常飞行。

第二,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限制在500米左右,在500米高空可拍摄500米范围的图像,经过改装后的无人机可以配备性能更高的摄像头,从而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可能会造成涉密单位泄密,最终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二)惩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

民用无人机操作者即便在知道相关飞行管理规定,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也知道违法法律的后果的前提下,仍在操作无人机时抱有侥幸心理。同时,由于相关反制装备价格高昂,相关部门通常无法有效配备,造成无法及时查找出“黑飞”操作者的位置和个人信息,造成无法用行政手段对违法操作进行处罚。“黑飞”成本低,会让操作者心存侥幸,继续进行违法飞行。

由于无人机具有易操控、目标小以及隐蔽性强等特点,即便因无人机“炸机”坠落伤人或影响其他航空器正常飞行,如果管理者未能发现并抓获操作者,操作者便可轻易逃脱法律的制裁。最可怕的是如果无人机被人为的当做武器进行自杀式袭击,即便是最严厉的处罚也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

(三)管理意识与管理措施发展不平衡

对于无人机的管控,我国呈现不平衡的形势,发达地区、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或农村都没有对无人机飞行做出限飞或禁飞规定,甚至在重大活动的安保中都没有对无人机的飞行进行管控和防范。同时,管理者未严格落实无人机实名制制度,2017年我国民航局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对民用无人机使用者进行实名制登记[3]。但由于实名制登记系统只需要填写操作者的姓名与身份证号,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所以虚假填写也可以轻易通过认证;同时,需要填写的手机号、邮箱、地址以及飞行执照证件号也不会进行真实性确认,即便无人机的序列号也可以虚假填写。

三、加强无人机管理的建议

对无人机的飞行进行管理可以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民航与人民群众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无人机生产、销售与使用等环节的发展,让无人机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与娱乐。因此,一方面需要在法律法规层面完善对无人机的限制与监管,另一方面,地方执法机关需要加强对策研究,做好基础性管控。推动无人机市场有序、健康发展[4]。

(一)完善法律制度

无人机的违法飞行对国家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无人机的管理是势在必行[5]。加强管控的首要工作就是完善法律制度,要不断完善法制建设,树立预防、处置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的法律体系。优化无人机企业生产、分销、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管理制度,例如,建立无人机申报使用机制,加大审批力度,完善实名登记制度,动态掌握无人机态势,同时加强无人机对造成人身伤害、危害社会安全情况的统一监管与追责。

(二)增强查处管控

在地方政府核心区和重要敏感场所设立“禁飞区”,同时针对重大活动、大型警卫安保及敏感时期发布限飞公告,建立“政府主导、公安牵头、多方协作”的防范处理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的巡逻监控,及时发现无人机飞行踪迹,惩处

违规人员。购买无人机信号监控、GPS信号干扰器和反制枪等设备,及时对违规飞行操作进行迫降处理。

(三)加大无人机防御技术研发

大力研发无人机防御技术,继续完善加强“电子围栏”技术,做到无人机位置合法性、路线可管可控,防止无人机闯入禁飞区,研发更为有效的无人机拦截技术,完善电磁拦截技术,加大激光拦截技术研发,引进国际无人机管理技术。增加安全飞行模式,对无人机飞行高度进行限制,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无人机迅速坠落,减少新手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无人机坠落进而落造成危害人身与公共安全的情况。

(四)强化舆论宣传

加大空域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让社会民众、无人机操作者、以及生产者与销售者熟悉无人机管理法规与管理方法,树立安全意识。通过新媒体手段引导社会大众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为无人机安全飞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面对无人机违规飞行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管理。从法律顶层设计、日常飞行监管、专业技术研发、舆论宣传等方面发力,完善落实无人机管理工作,在保障社会利益不受侵犯的基础上,保障无人机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推进落实无人机战略。让无人机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印斌.治理无人机乱飞要避免“一刀切”[J].民生周刊,2023(Z1):9.

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课题组.无人机黑飞对监狱安全的影响[J].中国监狱学刊,2020,35(04):77-80.

3. 高园. 我国民用无人机治安治理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J]. 社会科学动态,

2021.

4. 黄志敏, 熊纬辉. 轻微型无人机广泛应用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其管控策略[J]. 公安研究, 2015 (11): 42-46.

5. 冬月. 加强无人机监管的若干思考[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 25(3):

42-45.

2024年2月12日发(作者:景芳泽)

无人机“黑飞”管理的思考与探究

摘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无人机产业逐步从军事领域走入大众生活,给我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无人机“黑飞”闯入禁飞区和敏感地区的情况时有发生,扰乱了空中飞行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黑飞”行为侵害社会利益但行政处罚不足以对操作者行成震慑的背景下,政府与相关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完善相应法律基础,加强安全管控,一旦出现监控空白,危害社会安全。

关键词:无人机;黑飞;法律法规;管控措施;

无人机是指没有驾驶人员,从事军事、非军事任务的飞行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将无人机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明确加大市场需求大的行业级无人机开发,同时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一、无人机飞行现状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在公共安全、农业生产、抢险救灾、海洋监测和教育训练等方面广泛运用。同时,由于无人机具有购买方便、操作便捷、价格低廉等特点。普通群众也倾向购买无人机进行摄影、摄像等活动。2023年8月在抗洪救灾中,无人机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用无人机空投生活物资,为受困群众提供生活保障;利用应急救援型无人机系统使失去联系的村镇重新建立通信联络。截止2021年底,我国无人机拥有者数量达到78.1万人,较2020年的55.8万人约增长22万人,同比增长39.4%,其中,个人用户达71.8万人,企事业单位、机关法人单位6.3万。

目前,无人机行业法律规范的欠缺,导致无人机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够,导致“黑飞”事件频频发生。2017年4月14日至21日之间,由于无人机入侵,造成成都双流机场大量航班备降[1]。

二、无人机“黑飞”问题分析

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管理办法》、《民航公安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与《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未向国家飞行管理部门提出飞行计划,或者实际飞行没有按照审批计划实施的无人机飞行操作均为“黑飞”。也就是说,黑飞是指在没有获得操作许可的前提下在空中作业,从而影响空中航班正常运行,损害公共利益。

(一)风险评估不足

无人机的运用给人们生活及社会活动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风险[2]。

第一,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经常违法为使用者提供零件用以对无人机进行改造,无人机经过改造后,性能得到较大提升。能够得到更高、更远的飞行范围,进而影响航班的正常飞行。

第二,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限制在500米左右,在500米高空可拍摄500米范围的图像,经过改装后的无人机可以配备性能更高的摄像头,从而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可能会造成涉密单位泄密,最终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二)惩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

民用无人机操作者即便在知道相关飞行管理规定,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也知道违法法律的后果的前提下,仍在操作无人机时抱有侥幸心理。同时,由于相关反制装备价格高昂,相关部门通常无法有效配备,造成无法及时查找出“黑飞”操作者的位置和个人信息,造成无法用行政手段对违法操作进行处罚。“黑飞”成本低,会让操作者心存侥幸,继续进行违法飞行。

由于无人机具有易操控、目标小以及隐蔽性强等特点,即便因无人机“炸机”坠落伤人或影响其他航空器正常飞行,如果管理者未能发现并抓获操作者,操作者便可轻易逃脱法律的制裁。最可怕的是如果无人机被人为的当做武器进行自杀式袭击,即便是最严厉的处罚也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

(三)管理意识与管理措施发展不平衡

对于无人机的管控,我国呈现不平衡的形势,发达地区、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或农村都没有对无人机飞行做出限飞或禁飞规定,甚至在重大活动的安保中都没有对无人机的飞行进行管控和防范。同时,管理者未严格落实无人机实名制制度,2017年我国民航局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对民用无人机使用者进行实名制登记[3]。但由于实名制登记系统只需要填写操作者的姓名与身份证号,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所以虚假填写也可以轻易通过认证;同时,需要填写的手机号、邮箱、地址以及飞行执照证件号也不会进行真实性确认,即便无人机的序列号也可以虚假填写。

三、加强无人机管理的建议

对无人机的飞行进行管理可以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民航与人民群众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无人机生产、销售与使用等环节的发展,让无人机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与娱乐。因此,一方面需要在法律法规层面完善对无人机的限制与监管,另一方面,地方执法机关需要加强对策研究,做好基础性管控。推动无人机市场有序、健康发展[4]。

(一)完善法律制度

无人机的违法飞行对国家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无人机的管理是势在必行[5]。加强管控的首要工作就是完善法律制度,要不断完善法制建设,树立预防、处置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的法律体系。优化无人机企业生产、分销、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管理制度,例如,建立无人机申报使用机制,加大审批力度,完善实名登记制度,动态掌握无人机态势,同时加强无人机对造成人身伤害、危害社会安全情况的统一监管与追责。

(二)增强查处管控

在地方政府核心区和重要敏感场所设立“禁飞区”,同时针对重大活动、大型警卫安保及敏感时期发布限飞公告,建立“政府主导、公安牵头、多方协作”的防范处理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的巡逻监控,及时发现无人机飞行踪迹,惩处

违规人员。购买无人机信号监控、GPS信号干扰器和反制枪等设备,及时对违规飞行操作进行迫降处理。

(三)加大无人机防御技术研发

大力研发无人机防御技术,继续完善加强“电子围栏”技术,做到无人机位置合法性、路线可管可控,防止无人机闯入禁飞区,研发更为有效的无人机拦截技术,完善电磁拦截技术,加大激光拦截技术研发,引进国际无人机管理技术。增加安全飞行模式,对无人机飞行高度进行限制,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无人机迅速坠落,减少新手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无人机坠落进而落造成危害人身与公共安全的情况。

(四)强化舆论宣传

加大空域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让社会民众、无人机操作者、以及生产者与销售者熟悉无人机管理法规与管理方法,树立安全意识。通过新媒体手段引导社会大众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为无人机安全飞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面对无人机违规飞行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管理。从法律顶层设计、日常飞行监管、专业技术研发、舆论宣传等方面发力,完善落实无人机管理工作,在保障社会利益不受侵犯的基础上,保障无人机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推进落实无人机战略。让无人机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印斌.治理无人机乱飞要避免“一刀切”[J].民生周刊,2023(Z1):9.

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课题组.无人机黑飞对监狱安全的影响[J].中国监狱学刊,2020,35(04):77-80.

3. 高园. 我国民用无人机治安治理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J]. 社会科学动态,

2021.

4. 黄志敏, 熊纬辉. 轻微型无人机广泛应用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其管控策略[J]. 公安研究, 2015 (11): 42-46.

5. 冬月. 加强无人机监管的若干思考[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 25(3):

42-45.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