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宇柔谨)
中国地图像雄鸡,金鸡独立喔喔啼。
新疆西藏是鸡尾,青甘宁川①重庆依。
内蒙伏在鸡背上,碧草蓝天风光美。
黑吉辽宁是鸡头,鸡脖山东连安徽。
安徽财源达三江②,河湖③连着上海水。
雄鸡心脏是北京,河北天津山陕西。
雄鸡腹内有湖南,贵州广东和广西。
福建云海④是边陲,港台澳门是特区。
行政区划三十四,地广物博景致奇。
注释:①青甘宁川:青海、甘肃、宁夏、四川。
②三江:江西、江苏、浙江。
③河湖:河南、湖北。
④云海:云南、海南。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其基本指导原则如下:
一是: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识记的效果对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强的依存性。教师可以在若干个机械识记的材料中,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成为有某种意义的识记的材料。以有关长江的几组地理数据为例:
长江干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学东非裂谷带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时,它们的长度和长江的长度组成一个数字组:6000千米(亚马孙河)、 6600千米(东非裂谷带),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罗
河)。这几个数字中百位数可组成类似等差数列的顺序,而其它各位数字均相同。
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两位数正好与长江的相反。
二是:变抽象识记为形象识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多的模象直观形式。地图具有方位准确、数据直观、表现鲜明、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外显等特点,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填图、分析图,不仅可以“索象于图”,还可以“索理于图”,以至“规划于图”。地图是获取知识的信息源,又是储存知识的信息库,是识记、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蓝图。
三是:从部分识记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具有部分识记的分散材料的优势,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知识结构概括为:“位地气水生,资农工交城”十大要素组成的系统,在新课进行前就对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再把整体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随着教师把各地理要素的具体内容逐次分析,并展绘在底图上,最后画出一张本地域的综合性的地图,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这不仅对各地理要素的有关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具体了解,又能从各要素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整体上,在地图点、线、面符号组成的知识网络上,识记所学材料,进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便于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地理学习记忆的方法很多,如已被人们普遍采用的图形记忆法、方向记忆法、序列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和“之最”记忆法等,今就下列学习记忆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1、“发现”记忆法
所谓发现记忆法,就是在学习、复习地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重点解决,以此加强记忆的方法。比如,当学生在听课、做练习、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发现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领以及遗忘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应扎扎实实地依据课本,逐个解决,这也是再学习、再复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尤其是复习时,要将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逐章按节进行复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了不足,及时解决,搞懂学通,加强记忆。
2、口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简洁明快,新颖独特。不仅易学易懂,而且记忆方便,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快餐”。
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其口诀(看中国政区图):
黑、吉、辽;内蒙古、京、津;
晋、冀、鲁;陕(秦)、甘(陇)、新;
苏、皖、豫;鄂、湘、赣;
川(蜀)、黔(贵)、滇(云);宁、青、藏;
沪、浙、闽;台、粤、桂;
海南简琼,好记忆。
再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看中国地形图)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
冈底斯山、昆仑山,
天山、祁连山,
阿尔泰山、贺兰山,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阴山、燕山、太行山,
秦岭、巫山、大别山,
南岭、武夷(山)、台湾山。
口诀记忆法,最适用于年岁偏小的学生,是他们在学习地理时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他们善于背诵,若能对照地图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联系记忆法
就是以点连线,以线拓面的方法联系记忆。如以铁路站为点,再沿铁路线向周围拓宽,或延伸的面来记忆。当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地理事物为点,延线、拓面,相互记忆。
如学习西北五省、区主要铁路交通时,先以熟知的西安为点,向西沿陇海线经宝鸡,再向西偏北到兰州。又以兰州为点,向西北沿兰新线到乌鲁木齐;由兰州向东北,沿包兰线经银川到内蒙古的包头;由兰州向西,沿兰青线到西宁。由西宁继续向西,是青藏线的西宁至格尔木段。
由宝鸡向南沿宝成线经阳平关等到成都,阳平关向东沿阳安线经汉中到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庆的襄渝线中间一个站。
从铁路线分布状况看,兰州为西北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另外,陇海线和兰新线及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线,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段线路。
4、图片记忆法
地理图片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所以在学习时,适当运用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应的图片,是会收到好效果的。中学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中,附有大小图片44幅。有兴安林场、大连新港;黄土高原,华北棉田;上海外滩,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西沙风光;葛洲坝、日月潭等。课本上的图片更多。学到相应的章节时,首先应看图片。如学“热带雨林自然带”,先看“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植物特别茂密,乔木、灌木、草本混杂,树种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鳄鱼、河马。树上有猿猴、猩猩攀缘,空中飞翔着各种鸟类。学生会感知热带雨林带动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习课本内容时,就容易理
解,还可进一步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联想到与热带雨林气侯有关。所以运用地理图片,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5、类比记忆法
从因果关系上谈,基本要素相同,结论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围气候特点是冬雨夏干。因地处30°~40°N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那么可知,凡在这样条件下,就具有冬雨夏干地中海式气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亚都有。
6、地图记忆法
看地图、读地图、绘示意图等,这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学、速度快、简便实用等特点。原则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到复习,都不能离开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它能形象而确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种地理事物,当然也能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来。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出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布,便于阐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容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图
等,可以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树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开拓的精神。
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如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东亚季凤,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纬度大陆来说相对气温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压带。大势是,陆上高压,海上低压,自然存在温压梯度的变化,从而形成由陆上高压区向海上低压区带吹的偏北风,叫冬季风。夏半年,温压场相反,所以风向也相反。
实际上,上面的季风问题和一些地理问题,虽不是问明地图,但实质上你要准确无误的答好问题,也需要一幅鲜明的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浮现在脑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确。
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也能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臵、方位、图形等。若不看图,只记名称,必然就会今天记、明天忘,实际等于空对空。但只会看懂
地图、熟悉地图还不够,应能理解地图,才能分析地图。能将地图上的内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联系起来,经过分析,从中才能得出新知识。
7、方位法
如《中国地理》“三北”防护林网,教学时将“三北”防护网所跨越的十二个省、市、区可用简称按自东向西顺序改为:东北区的黑吉辽三省西部,华北区的冀、晋、内蒙古,西北部的陕、甘、宁、青、新。这样讲,学生比较容易记住。
再如高中地理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个,随着工业发展,增加到二十个。台湾省的台北、高雄,港澳地区的香港,人口也在百万以上。按书上的顺序讲,学生很难记住,而且查地图时也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兰”字形。在教学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个“兰”字,然后按“兰”字笔划顺序填写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与板图对照。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住。
8、理解法
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通过有意识记效果较好。如《世界地理》世界气候,这一节内容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难点。它影响以后章节各大洲各国的区域性气候学习,同时这节内容理论性强、份量重、头绪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教好这节课,教师备课时,搞清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性及其成因。讲课时,紧紧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
9、谐音法
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
如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两条内陆河——阿姆河和锡尔河。在安徽中部地区,“阿姆”和“阿母”,“锡尔”与“惜儿”是近音。在讲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地图,了解认识两条河的地理位臵、发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讲阿母都是爱惜自己的儿子的。这样利用谐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利于记忆,但必须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乱真。
10、对比法
运用对比方法,把类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识,排列成序。例如我国面积辽阔,为了使学生确切了解我国总面积
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对比:我国的领上为英国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面积总和五倍还大,仅次于前苏联、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祖国辽阔的概念。
11、电影电视法
电影电视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直观印象,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讲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苔原带的驯鹿,引导学生回忆电视放映动物世界结束的镜头,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很深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提醒学生看电视要多看《世界各地》、《祖国各地》、《兄弟民族》、《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增长地理旅行知识和见闻。讲课时,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镜头,效果较好。
12、熟读法
对字数较多的地名,引导学生反复读几遍。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读熟了就很顺口,从而记得牢。
13、数字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尔有数字上的巧合,可总结出数字规律。如讲南亚地区,总结出该地区有三个“三”:三种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在讲东非国家时,总结它有三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两布(吉布提、布隆迪);两达(乌干达、卢旺达),东非的九个国家中已经记住了七个;剩下的索马里,塞舌尔也就好记了。地理课中有些数字与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合。如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恰好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致,但必须向学生强调应注意地理事物的单位。再如讲黄河的长度是5,400公里,这个数字与“五〃四”运动的数字巧合。
进行记忆,养成“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地形、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分布,都要运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回忆这些知识时,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地图,辅以形象记忆的方法。如:北美洲地形的分布呈“JIf”字形,欧洲地形的分布呈“三”字形,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掌握北美、欧洲的地形特征,而且能够理解地形对这两大洲气候的影响。黄河干流像个“几”字,长江干流像英文字母“W”。非洲地图,先对局部地形进行联想和化简,如莫桑比克轮廓像人的鼻子,马达加斯加岛像只山芋,最后将非洲地形图整体化简联想成一个戴帽人的侧面头像,这个人正闻着喷香的烤山芋。经过这样的简化和联想,至少可以把几内亚湾、撒哈拉沙漠、索马里半岛、湖、莫桑比克、刚果盆地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的空间位置很容易地固定在大脑里,因为它们分别像人的后脑壳、光秃脑袋、帽沿、眼睛、鼻子、耳朵和烤山芋。在熟悉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位置及其轮廓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想象归纳部分省、区轮廓的特征:云南——像孑L雀;台湾——像香蕉(茄子);海南——像菠萝;广西——像虎头;新疆——像牛头;青海——像马面;四川——像耗牛;河南——像弓箭;黑龙江——像天鹅;山东——像骆驼;内蒙古——像雄鹰;西藏——像藏靴。处理作业得法作业成效提高河北三河市第一中学马晓燕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
巧。正确处理好学生作业,·44·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作业又是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对于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反馈教情、学情,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的时效性。这与作业布置的及时性是相一致的。如果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过长,学生作业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交上来的作业在第二天就应反馈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思考性。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打个分数、等级,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为什么错、造成错误的原因,从而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例如:批改好作业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进行汇总,了解各个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在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批改作业的针对性。对不同的作业形式,采用不同的检查方式,口头作业(记忆)主要是抽查提问,学生互查。书面作业还要进行面批,通过一部分学生面批,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且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了解,面批面改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时机,许多学生就是在面批面改中逐渐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兴趣。自我批改的重要性。有些作业可以让学生自我批改,教师公布答案,或根据练习后的答案,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关键词语回归课本内容河北省乐亭一中李凤敏学生高考答题时,要想使答案清楚有条理,必须事先有明确的思路,即:知道如何写,从那几点着手,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语,然后对接课本,回归课本内容。那么,怎样找到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有什么样的特征呢?针对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我认为关键词语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可以称为指导性语言,例如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宇柔谨)
中国地图像雄鸡,金鸡独立喔喔啼。
新疆西藏是鸡尾,青甘宁川①重庆依。
内蒙伏在鸡背上,碧草蓝天风光美。
黑吉辽宁是鸡头,鸡脖山东连安徽。
安徽财源达三江②,河湖③连着上海水。
雄鸡心脏是北京,河北天津山陕西。
雄鸡腹内有湖南,贵州广东和广西。
福建云海④是边陲,港台澳门是特区。
行政区划三十四,地广物博景致奇。
注释:①青甘宁川:青海、甘肃、宁夏、四川。
②三江:江西、江苏、浙江。
③河湖:河南、湖北。
④云海:云南、海南。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其基本指导原则如下:
一是: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识记的效果对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强的依存性。教师可以在若干个机械识记的材料中,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成为有某种意义的识记的材料。以有关长江的几组地理数据为例:
长江干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学东非裂谷带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时,它们的长度和长江的长度组成一个数字组:6000千米(亚马孙河)、 6600千米(东非裂谷带),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罗
河)。这几个数字中百位数可组成类似等差数列的顺序,而其它各位数字均相同。
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两位数正好与长江的相反。
二是:变抽象识记为形象识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多的模象直观形式。地图具有方位准确、数据直观、表现鲜明、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外显等特点,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填图、分析图,不仅可以“索象于图”,还可以“索理于图”,以至“规划于图”。地图是获取知识的信息源,又是储存知识的信息库,是识记、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蓝图。
三是:从部分识记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具有部分识记的分散材料的优势,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知识结构概括为:“位地气水生,资农工交城”十大要素组成的系统,在新课进行前就对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再把整体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随着教师把各地理要素的具体内容逐次分析,并展绘在底图上,最后画出一张本地域的综合性的地图,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这不仅对各地理要素的有关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具体了解,又能从各要素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整体上,在地图点、线、面符号组成的知识网络上,识记所学材料,进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便于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地理学习记忆的方法很多,如已被人们普遍采用的图形记忆法、方向记忆法、序列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和“之最”记忆法等,今就下列学习记忆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1、“发现”记忆法
所谓发现记忆法,就是在学习、复习地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重点解决,以此加强记忆的方法。比如,当学生在听课、做练习、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发现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领以及遗忘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应扎扎实实地依据课本,逐个解决,这也是再学习、再复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尤其是复习时,要将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逐章按节进行复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了不足,及时解决,搞懂学通,加强记忆。
2、口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简洁明快,新颖独特。不仅易学易懂,而且记忆方便,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快餐”。
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其口诀(看中国政区图):
黑、吉、辽;内蒙古、京、津;
晋、冀、鲁;陕(秦)、甘(陇)、新;
苏、皖、豫;鄂、湘、赣;
川(蜀)、黔(贵)、滇(云);宁、青、藏;
沪、浙、闽;台、粤、桂;
海南简琼,好记忆。
再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看中国地形图)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
冈底斯山、昆仑山,
天山、祁连山,
阿尔泰山、贺兰山,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阴山、燕山、太行山,
秦岭、巫山、大别山,
南岭、武夷(山)、台湾山。
口诀记忆法,最适用于年岁偏小的学生,是他们在学习地理时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他们善于背诵,若能对照地图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联系记忆法
就是以点连线,以线拓面的方法联系记忆。如以铁路站为点,再沿铁路线向周围拓宽,或延伸的面来记忆。当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地理事物为点,延线、拓面,相互记忆。
如学习西北五省、区主要铁路交通时,先以熟知的西安为点,向西沿陇海线经宝鸡,再向西偏北到兰州。又以兰州为点,向西北沿兰新线到乌鲁木齐;由兰州向东北,沿包兰线经银川到内蒙古的包头;由兰州向西,沿兰青线到西宁。由西宁继续向西,是青藏线的西宁至格尔木段。
由宝鸡向南沿宝成线经阳平关等到成都,阳平关向东沿阳安线经汉中到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庆的襄渝线中间一个站。
从铁路线分布状况看,兰州为西北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另外,陇海线和兰新线及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线,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段线路。
4、图片记忆法
地理图片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所以在学习时,适当运用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应的图片,是会收到好效果的。中学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中,附有大小图片44幅。有兴安林场、大连新港;黄土高原,华北棉田;上海外滩,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西沙风光;葛洲坝、日月潭等。课本上的图片更多。学到相应的章节时,首先应看图片。如学“热带雨林自然带”,先看“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植物特别茂密,乔木、灌木、草本混杂,树种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鳄鱼、河马。树上有猿猴、猩猩攀缘,空中飞翔着各种鸟类。学生会感知热带雨林带动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习课本内容时,就容易理
解,还可进一步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联想到与热带雨林气侯有关。所以运用地理图片,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5、类比记忆法
从因果关系上谈,基本要素相同,结论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围气候特点是冬雨夏干。因地处30°~40°N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那么可知,凡在这样条件下,就具有冬雨夏干地中海式气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亚都有。
6、地图记忆法
看地图、读地图、绘示意图等,这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学、速度快、简便实用等特点。原则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到复习,都不能离开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它能形象而确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种地理事物,当然也能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来。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出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布,便于阐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容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图
等,可以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树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开拓的精神。
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如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东亚季凤,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纬度大陆来说相对气温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压带。大势是,陆上高压,海上低压,自然存在温压梯度的变化,从而形成由陆上高压区向海上低压区带吹的偏北风,叫冬季风。夏半年,温压场相反,所以风向也相反。
实际上,上面的季风问题和一些地理问题,虽不是问明地图,但实质上你要准确无误的答好问题,也需要一幅鲜明的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浮现在脑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确。
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也能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臵、方位、图形等。若不看图,只记名称,必然就会今天记、明天忘,实际等于空对空。但只会看懂
地图、熟悉地图还不够,应能理解地图,才能分析地图。能将地图上的内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联系起来,经过分析,从中才能得出新知识。
7、方位法
如《中国地理》“三北”防护林网,教学时将“三北”防护网所跨越的十二个省、市、区可用简称按自东向西顺序改为:东北区的黑吉辽三省西部,华北区的冀、晋、内蒙古,西北部的陕、甘、宁、青、新。这样讲,学生比较容易记住。
再如高中地理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个,随着工业发展,增加到二十个。台湾省的台北、高雄,港澳地区的香港,人口也在百万以上。按书上的顺序讲,学生很难记住,而且查地图时也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兰”字形。在教学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个“兰”字,然后按“兰”字笔划顺序填写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与板图对照。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住。
8、理解法
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通过有意识记效果较好。如《世界地理》世界气候,这一节内容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难点。它影响以后章节各大洲各国的区域性气候学习,同时这节内容理论性强、份量重、头绪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教好这节课,教师备课时,搞清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性及其成因。讲课时,紧紧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
9、谐音法
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
如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两条内陆河——阿姆河和锡尔河。在安徽中部地区,“阿姆”和“阿母”,“锡尔”与“惜儿”是近音。在讲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地图,了解认识两条河的地理位臵、发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讲阿母都是爱惜自己的儿子的。这样利用谐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利于记忆,但必须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乱真。
10、对比法
运用对比方法,把类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识,排列成序。例如我国面积辽阔,为了使学生确切了解我国总面积
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对比:我国的领上为英国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面积总和五倍还大,仅次于前苏联、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祖国辽阔的概念。
11、电影电视法
电影电视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直观印象,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讲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苔原带的驯鹿,引导学生回忆电视放映动物世界结束的镜头,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很深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提醒学生看电视要多看《世界各地》、《祖国各地》、《兄弟民族》、《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增长地理旅行知识和见闻。讲课时,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镜头,效果较好。
12、熟读法
对字数较多的地名,引导学生反复读几遍。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读熟了就很顺口,从而记得牢。
13、数字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尔有数字上的巧合,可总结出数字规律。如讲南亚地区,总结出该地区有三个“三”:三种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在讲东非国家时,总结它有三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两布(吉布提、布隆迪);两达(乌干达、卢旺达),东非的九个国家中已经记住了七个;剩下的索马里,塞舌尔也就好记了。地理课中有些数字与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合。如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恰好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致,但必须向学生强调应注意地理事物的单位。再如讲黄河的长度是5,400公里,这个数字与“五〃四”运动的数字巧合。
进行记忆,养成“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地形、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分布,都要运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回忆这些知识时,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地图,辅以形象记忆的方法。如:北美洲地形的分布呈“JIf”字形,欧洲地形的分布呈“三”字形,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掌握北美、欧洲的地形特征,而且能够理解地形对这两大洲气候的影响。黄河干流像个“几”字,长江干流像英文字母“W”。非洲地图,先对局部地形进行联想和化简,如莫桑比克轮廓像人的鼻子,马达加斯加岛像只山芋,最后将非洲地形图整体化简联想成一个戴帽人的侧面头像,这个人正闻着喷香的烤山芋。经过这样的简化和联想,至少可以把几内亚湾、撒哈拉沙漠、索马里半岛、湖、莫桑比克、刚果盆地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的空间位置很容易地固定在大脑里,因为它们分别像人的后脑壳、光秃脑袋、帽沿、眼睛、鼻子、耳朵和烤山芋。在熟悉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位置及其轮廓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想象归纳部分省、区轮廓的特征:云南——像孑L雀;台湾——像香蕉(茄子);海南——像菠萝;广西——像虎头;新疆——像牛头;青海——像马面;四川——像耗牛;河南——像弓箭;黑龙江——像天鹅;山东——像骆驼;内蒙古——像雄鹰;西藏——像藏靴。处理作业得法作业成效提高河北三河市第一中学马晓燕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
巧。正确处理好学生作业,·44·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作业又是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对于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反馈教情、学情,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的时效性。这与作业布置的及时性是相一致的。如果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过长,学生作业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交上来的作业在第二天就应反馈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思考性。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打个分数、等级,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为什么错、造成错误的原因,从而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例如:批改好作业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进行汇总,了解各个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在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批改作业的针对性。对不同的作业形式,采用不同的检查方式,口头作业(记忆)主要是抽查提问,学生互查。书面作业还要进行面批,通过一部分学生面批,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且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了解,面批面改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时机,许多学生就是在面批面改中逐渐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兴趣。自我批改的重要性。有些作业可以让学生自我批改,教师公布答案,或根据练习后的答案,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关键词语回归课本内容河北省乐亭一中李凤敏学生高考答题时,要想使答案清楚有条理,必须事先有明确的思路,即:知道如何写,从那几点着手,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语,然后对接课本,回归课本内容。那么,怎样找到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有什么样的特征呢?针对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我认为关键词语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可以称为指导性语言,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