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无霞辉)
龙源期刊网
旁征博引 触类旁通
作者:赖绍珍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8期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一种方式,通过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等手法把“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巧妙的启迪诱导学生思考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等学习技能。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学者、一线教师等的教学经验、理论成果和个人的体会和理解来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启发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启发教学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在教育界引起了热议,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令人满意的教学质量往往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和谐融恰的关系。良好启发式教学方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学相互交融的学科,两者不能脱离而单独存在,应该互相依存,充分促进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从启发教学的发展、方法、基本原则、意义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语文学科的启发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发展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孔子启发教学艺术的含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起启发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话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他与此相关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学记》中也有对教学启发艺术的精辟的见解,“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而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优秀的教师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学生走,开导学生而不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强而弗抑学习起来才会感到简单,开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而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学记》中的启发艺术是对孔子的教学启发艺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相互补充,相映生辉,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教学启发艺术的经典论述。
在国外,教学启发艺术也引起教育家等学者的重视,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就经常采用谈话法,问答法来使学生来取得知识,运用步步追问以及反诘的方法,最后使得学生获得较全面的认识。这种教法,发世人称为苏格拉底法,又称为“产婆术”。它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结论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苏格拉底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自己产生的产婆。”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教育启发艺术的“第一人”。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艺术思想的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无霞辉)
龙源期刊网
旁征博引 触类旁通
作者:赖绍珍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8期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一种方式,通过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等手法把“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巧妙的启迪诱导学生思考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等学习技能。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学者、一线教师等的教学经验、理论成果和个人的体会和理解来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启发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启发教学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在教育界引起了热议,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令人满意的教学质量往往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和谐融恰的关系。良好启发式教学方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学相互交融的学科,两者不能脱离而单独存在,应该互相依存,充分促进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从启发教学的发展、方法、基本原则、意义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语文学科的启发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发展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孔子启发教学艺术的含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起启发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话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他与此相关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学记》中也有对教学启发艺术的精辟的见解,“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而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优秀的教师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学生走,开导学生而不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强而弗抑学习起来才会感到简单,开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而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学记》中的启发艺术是对孔子的教学启发艺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相互补充,相映生辉,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教学启发艺术的经典论述。
在国外,教学启发艺术也引起教育家等学者的重视,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就经常采用谈话法,问答法来使学生来取得知识,运用步步追问以及反诘的方法,最后使得学生获得较全面的认识。这种教法,发世人称为苏格拉底法,又称为“产婆术”。它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结论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苏格拉底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自己产生的产婆。”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教育启发艺术的“第一人”。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艺术思想的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