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伯纳德屈米简介

IT圈 admin 41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萧晴霞)

伯纳德·屈米 - 艺术历程

伯纳德·屈米(设计作品)

伯纳德•屈米,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l970-l980年在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197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1980-1983年在Cooperunion任教。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他在纽约和巴黎都设有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来强大冲击。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他鲜明独特的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作为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职业生涯中,伯纳德•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l968年5月经历的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运动促使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初任教AA建筑学院时是成立了工作室和研究会,在那一背景下他将电影艺术、文学理论与建筑相结合,发展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者诸如R.Barthes和M.Foucault等学者的研究工作,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规划、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二是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方法是通过变形、叠印和交叉程序。

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作品是他在AA建筑学院所教授课程的总结,这些设计包括《电影剧本》 (1977年), 《曼哈顿手稿》 (1981年)等。他对蒙太奇技术的运用向当代其他仅在形式上追求蒙太奇效果的建筑师发起了挑战。在屈米的专著中他用对后结构主义以及自由主义者,左翼分子政治文化革命梦想失败的揭示来回应当代建筑的固有理念,并声称它已经走向终结。例如,超级工作室,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已经开始创造讽刺性的、不现实的

作品,又如1969年连续纪念碑,就是对现存建筑文化的批评与反设计,它就预示了建筑对城市、对文化影响力能力的终结。屈米则试图在这场终结游戏中让自己的作品处于一个提供可能性的地位。

屈米在1983年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竞赛中的胜出成就了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设计,并且让他得以能继续那些在《曼哈顿手稿》和(《电影剧本》中的设计研究,这个公园的景观规划、空间序列产生了另类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挑战了巴黎大型城市公园传统的功能价值。

从那时(1983年)起屈米就开始投入到一系列竞赛和建设项目中去,1986年的东京国立剧院设计就延续了在“曼哈顿手抄本”中的研究,引入了从实验性舞蹈和音乐获得灵感的技术,向对空间的惯常感知提出了挑战。在1990年“玻璃影像画廓”的设计中,透明玻璃墙,倾斜的地板产生了强烈的混乱感,传统意义上的墙、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地平线的关系统统披打破。在城市中的设计方案,例如1992年的艺术传媒中心和1995年的建筑学校(这两个项目都在1999年完成),都运用了大空间来挑战传统的建筑次序和公认的使用功能。艺术传媒中心运用的手法是充分和J用现存的建筑屋顶与后加建的伞状屋顶之间的空隙,形成了斜坡和窄小的通道。这块地方屈米称之为“中间存在”。而对纯粹的形式和风格的否定表现在1989年的ZKM艺术与传煤技术中心的设计竞赛中,在这个设计中一个大型中庭被压缩在一个建筑之中。

在1988年Kansai机场设计竞赛、洛桑桥梁城市和1989年Bibliothequede法国设计竞赛中,交叠程序在建筑重组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试验。在Bibliothequede法国设计竞赛中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建造一个大型公共流通廓道和一个屋顶健身场所,这个健身场所与图书馆系统里的高层楼板相交叉,这样健身系统和文教系统就可以共存而不互相干扰。

伯纳德·屈米(设计图纸)

在这些项目中,屈米一直在反抗千百年来建筑师传统的设计方法,那就是从几何学形态上来设计立面或者平面。通过组织事件的方法,他的设计往往暗示了一种较之惯常的生活更有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从美学和象征手法出发。建筑的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向了组织社会活动。

屈米对建筑批判性的理解至今仍是他设计实践的中心思想。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他的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受设计概念、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了的“情景构造物”。

后现代的理念——即地域性,以及形式、使用社会价值的分离——正在消失,作为对这一现象的回应,屈米的设计研究激发了一个叙述性的氛围,促使事件在建筑内部自我组织,尽管他的结论是事件和空间在本质上毫无联系。屈米将自己的作品与傅考特(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著有《理智的考古学》、 《监狱的诞生》 、 《狂喜的历史》等的理念相结合,这一理念认为城市中的建筑群不应仅从使用好坏的角度来评价,而是从它们之间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来评价。这样屈米的作品在行为学上就有了明显的动机。

建筑使用的自由度也大大加强,因为认识的扩大代替了存在的扩大。通过重新组合序列、空间和文化氛围,屈米引导使用者自发革命性地使用他所提供的空间。

伯纳德·屈米 - 教学经历

英国伦敦的建筑学院

美国纽约建筑与都市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美国库普建筑学院的客座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画古迹保存研究所所长

伯纳德·屈米 - 建筑作品

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1983地点:法国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1986地点:法国Strasbourg-县集会堂的增建案

1986地点:日本东京-东京歌剧院

1987地点:美国纽约-未来公园

1989地点:德国Volklingen-工业城市

1989地点: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

1989地点: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1990地点:荷兰Groningen-玻璃盒影像展览场

1990地点:法国Nancy-多用途集会场所

1991地点:法国Chartres-商业性公园

1991地点:日本东京-复合性火车站

1992地点:瑞士Lausanne-桥状式的复合性建筑

1996地点:美国-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

伯纳德·屈米 - 作品列表

伯纳德·屈米(设计作品)

1、新卫城博物馆,希腊雅典,2001年国际竞赛胜出,2004年5月完成

2、非洲艺术博物,美国纽约,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估计建成时间,2006~

3、巴西当代艺术馆,巴西圣保罗,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

4、辛辛那提大学体育中心。美国俄亥俄州,2000年委托

5、江诗丹顿总部和钟表工厂,瑞士日内瓦,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2000年春季完成

6、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建筑学校,美国迈阿密,1999年设计竞赛胜出,2003年春完成

7、音乐厅和展览中心,法国鲁昂,1998年设计竞赛胜出,2001年2月完成

8、F10n交通枢纽工程,瑞士洛桑。1988年设计竞赛胜出,2001年春季完成

9、LemerHall学生中心,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99年秋季完工

10、建筑学校,法国Marne.1a.ValiSe,1999年一期工程完成•2003年扩建完成

11、LeFresnoy艺术中心,法国图尔昆。1992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1998年完成

12、拉.维莱特公园,法国巴黎,国际设计竞赛获奖,1998年完成

13、私人别墅,荷兰海牙,1996年完成

14、玻璃影像画廓,荷兰。1990完成,最近纳入了当地一家博物馆

15、2004年国际博览会,法国巴黎。2001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

16、电子传媒艺术中心,纽约特洛伊RensselaerPolytechnic协会,2001年完成

17、卡内基科学中心,美国匹兹堡.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

18、AandeStroom博物馆,比利时安特卫普省,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

19、21世纪玻璃城市房子,纽约,1999年

20、意大利航天局,意大利罗马,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

21、世界知识分子联合会,瑞士日内瓦,1999年国际设计竞赛

22、MOMA扩建工程,美国纽约,1997年国际设计竞争三家之中胜出方案

23、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1998年国际设计竞争三家之中胜出方案

24、K.polis百货公司,瑞士苏黎世,1995年国际设计竞赛

25、商业公园,法国查特地区,1991年国际设计竞赛

26、艺术与媒体技术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1989年国际设计竞赛第三名

27、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1989年国际设计竞赛

28、Kansai新国际机场,日本大阪。1988年国际竞赛第二名

29、东京第二国立剧场,日本东京,1986年国际设计竞赛第二名

伯纳德·屈米 - 展览

伯纳德·屈米(设计作品)

2003“新卫城博物馆”。纽约

2003“‘Virtuael,LaGaleried’建筑展”,巴黎

2002“现在”,意大利威尼斯

2002“折叠”,盒子和泡状物,旧金山现代艺术馆

2002“建筑的完美表演”,纽约现代艺术馆和AXA画廊

2001“建筑的完美表演”,俄亥俄州Wexner中心

2001“体验”,西班牙巴塞罗那

2000“城市:少一些美感,多一点伦理”,意大利威尼斯

1999“UN私人别墅”,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8“重新审视现代:关于现代艺术馆的三点提议”,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7“处于或出于运动中的建筑”,荷兰建筑学会

1997“建筑与事件”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6“生活之桥”,皇家艺术学校,伦敦

1995“轻型建设”,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2“理论+试验”,英国皇家建筑学会

1988“纽约建筑”,德国建筑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

1988“解构主义建筑”,纽约现代艺术馆

1988“断序”,东京MA画廊

1987“作品选展”,哥本哈根Skala画廊

1987“分离”,柏林Aedes画廊

1986“拉•维莱特公园”,伦敦建筑协会

1985“拉•维莱特公园”,纽约MaxProtetch画廊

1985“从手稿到拉•维莱特”

1985“作品选展”,意大利米兰

1984“作品选展”,柏林

1984“疯狂物”,纽约Le0CasIeIIi画廊

1983“拉•维莱特公园”,巴黎

1981“曼哈顿手稿第四部分”,纽约MaxProtetch画廊

1981“建筑序列”,纽约艺术家空间

1980“曼哈顿手稿第三部分”,纽约长岛

1979“建筑宣言2”,伦敦建筑协会

1979“城市空间”,纽约Cooper-Hewiit博物馆

1978“建筑宣言l”,纽约艺术家空间

伯纳德·屈米 - 获得奖项

伯纳德·屈米

2003年获美国建筑协会荣誉奖

2001年获美国建筑协会优秀设计奖

1999年获美国建筑协会城市设计奖

1999年获《时代》年度最佳建筑

1993年获维多利亚皇家勋章

1987、199l、1997年三次获得ProgressiveArchitecture奖

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获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

伯纳德·屈米 - 理论专著

《建筑索引》,2003年出版

《事件城市2》,2000年出版

《事件城市》,1994年出版

《建筑与分离》,1975-1990年理论专著合集

《曼哈顿手稿》,1981年出版

伯纳德·屈米 - 建筑思想

概念一非熟悉性的科技(TechnologiesofDefamiliarisation)

概念二城市冲击的调和(TheMediatedMetropolitanShock)

概念三解结构(De-structure)

概念四重迭(Superimposition)

概念五交叉性的规画(Crossprogramming)

概念六事件(Event):转换点(TheTurningPoint)[1]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萧晴霞)

伯纳德·屈米 - 艺术历程

伯纳德·屈米(设计作品)

伯纳德•屈米,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l970-l980年在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197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1980-1983年在Cooperunion任教。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他在纽约和巴黎都设有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来强大冲击。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他鲜明独特的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作为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职业生涯中,伯纳德•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l968年5月经历的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运动促使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初任教AA建筑学院时是成立了工作室和研究会,在那一背景下他将电影艺术、文学理论与建筑相结合,发展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者诸如R.Barthes和M.Foucault等学者的研究工作,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规划、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二是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方法是通过变形、叠印和交叉程序。

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作品是他在AA建筑学院所教授课程的总结,这些设计包括《电影剧本》 (1977年), 《曼哈顿手稿》 (1981年)等。他对蒙太奇技术的运用向当代其他仅在形式上追求蒙太奇效果的建筑师发起了挑战。在屈米的专著中他用对后结构主义以及自由主义者,左翼分子政治文化革命梦想失败的揭示来回应当代建筑的固有理念,并声称它已经走向终结。例如,超级工作室,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已经开始创造讽刺性的、不现实的

作品,又如1969年连续纪念碑,就是对现存建筑文化的批评与反设计,它就预示了建筑对城市、对文化影响力能力的终结。屈米则试图在这场终结游戏中让自己的作品处于一个提供可能性的地位。

屈米在1983年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竞赛中的胜出成就了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设计,并且让他得以能继续那些在《曼哈顿手稿》和(《电影剧本》中的设计研究,这个公园的景观规划、空间序列产生了另类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挑战了巴黎大型城市公园传统的功能价值。

从那时(1983年)起屈米就开始投入到一系列竞赛和建设项目中去,1986年的东京国立剧院设计就延续了在“曼哈顿手抄本”中的研究,引入了从实验性舞蹈和音乐获得灵感的技术,向对空间的惯常感知提出了挑战。在1990年“玻璃影像画廓”的设计中,透明玻璃墙,倾斜的地板产生了强烈的混乱感,传统意义上的墙、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地平线的关系统统披打破。在城市中的设计方案,例如1992年的艺术传媒中心和1995年的建筑学校(这两个项目都在1999年完成),都运用了大空间来挑战传统的建筑次序和公认的使用功能。艺术传媒中心运用的手法是充分和J用现存的建筑屋顶与后加建的伞状屋顶之间的空隙,形成了斜坡和窄小的通道。这块地方屈米称之为“中间存在”。而对纯粹的形式和风格的否定表现在1989年的ZKM艺术与传煤技术中心的设计竞赛中,在这个设计中一个大型中庭被压缩在一个建筑之中。

在1988年Kansai机场设计竞赛、洛桑桥梁城市和1989年Bibliothequede法国设计竞赛中,交叠程序在建筑重组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试验。在Bibliothequede法国设计竞赛中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建造一个大型公共流通廓道和一个屋顶健身场所,这个健身场所与图书馆系统里的高层楼板相交叉,这样健身系统和文教系统就可以共存而不互相干扰。

伯纳德·屈米(设计图纸)

在这些项目中,屈米一直在反抗千百年来建筑师传统的设计方法,那就是从几何学形态上来设计立面或者平面。通过组织事件的方法,他的设计往往暗示了一种较之惯常的生活更有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从美学和象征手法出发。建筑的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向了组织社会活动。

屈米对建筑批判性的理解至今仍是他设计实践的中心思想。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他的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受设计概念、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了的“情景构造物”。

后现代的理念——即地域性,以及形式、使用社会价值的分离——正在消失,作为对这一现象的回应,屈米的设计研究激发了一个叙述性的氛围,促使事件在建筑内部自我组织,尽管他的结论是事件和空间在本质上毫无联系。屈米将自己的作品与傅考特(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著有《理智的考古学》、 《监狱的诞生》 、 《狂喜的历史》等的理念相结合,这一理念认为城市中的建筑群不应仅从使用好坏的角度来评价,而是从它们之间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来评价。这样屈米的作品在行为学上就有了明显的动机。

建筑使用的自由度也大大加强,因为认识的扩大代替了存在的扩大。通过重新组合序列、空间和文化氛围,屈米引导使用者自发革命性地使用他所提供的空间。

伯纳德·屈米 - 教学经历

英国伦敦的建筑学院

美国纽约建筑与都市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美国库普建筑学院的客座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画古迹保存研究所所长

伯纳德·屈米 - 建筑作品

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1983地点:法国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1986地点:法国Strasbourg-县集会堂的增建案

1986地点:日本东京-东京歌剧院

1987地点:美国纽约-未来公园

1989地点:德国Volklingen-工业城市

1989地点: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

1989地点: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1990地点:荷兰Groningen-玻璃盒影像展览场

1990地点:法国Nancy-多用途集会场所

1991地点:法国Chartres-商业性公园

1991地点:日本东京-复合性火车站

1992地点:瑞士Lausanne-桥状式的复合性建筑

1996地点:美国-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

伯纳德·屈米 - 作品列表

伯纳德·屈米(设计作品)

1、新卫城博物馆,希腊雅典,2001年国际竞赛胜出,2004年5月完成

2、非洲艺术博物,美国纽约,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估计建成时间,2006~

3、巴西当代艺术馆,巴西圣保罗,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

4、辛辛那提大学体育中心。美国俄亥俄州,2000年委托

5、江诗丹顿总部和钟表工厂,瑞士日内瓦,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2000年春季完成

6、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建筑学校,美国迈阿密,1999年设计竞赛胜出,2003年春完成

7、音乐厅和展览中心,法国鲁昂,1998年设计竞赛胜出,2001年2月完成

8、F10n交通枢纽工程,瑞士洛桑。1988年设计竞赛胜出,2001年春季完成

9、LemerHall学生中心,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99年秋季完工

10、建筑学校,法国Marne.1a.ValiSe,1999年一期工程完成•2003年扩建完成

11、LeFresnoy艺术中心,法国图尔昆。1992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1998年完成

12、拉.维莱特公园,法国巴黎,国际设计竞赛获奖,1998年完成

13、私人别墅,荷兰海牙,1996年完成

14、玻璃影像画廓,荷兰。1990完成,最近纳入了当地一家博物馆

15、2004年国际博览会,法国巴黎。2001年国际设计竞赛胜出

16、电子传媒艺术中心,纽约特洛伊RensselaerPolytechnic协会,2001年完成

17、卡内基科学中心,美国匹兹堡.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

18、AandeStroom博物馆,比利时安特卫普省,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

19、21世纪玻璃城市房子,纽约,1999年

20、意大利航天局,意大利罗马,2000年国际设计竞赛

21、世界知识分子联合会,瑞士日内瓦,1999年国际设计竞赛

22、MOMA扩建工程,美国纽约,1997年国际设计竞争三家之中胜出方案

23、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1998年国际设计竞争三家之中胜出方案

24、K.polis百货公司,瑞士苏黎世,1995年国际设计竞赛

25、商业公园,法国查特地区,1991年国际设计竞赛

26、艺术与媒体技术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1989年国际设计竞赛第三名

27、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1989年国际设计竞赛

28、Kansai新国际机场,日本大阪。1988年国际竞赛第二名

29、东京第二国立剧场,日本东京,1986年国际设计竞赛第二名

伯纳德·屈米 - 展览

伯纳德·屈米(设计作品)

2003“新卫城博物馆”。纽约

2003“‘Virtuael,LaGaleried’建筑展”,巴黎

2002“现在”,意大利威尼斯

2002“折叠”,盒子和泡状物,旧金山现代艺术馆

2002“建筑的完美表演”,纽约现代艺术馆和AXA画廊

2001“建筑的完美表演”,俄亥俄州Wexner中心

2001“体验”,西班牙巴塞罗那

2000“城市:少一些美感,多一点伦理”,意大利威尼斯

1999“UN私人别墅”,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8“重新审视现代:关于现代艺术馆的三点提议”,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7“处于或出于运动中的建筑”,荷兰建筑学会

1997“建筑与事件”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6“生活之桥”,皇家艺术学校,伦敦

1995“轻型建设”,纽约现代艺术馆

1992“理论+试验”,英国皇家建筑学会

1988“纽约建筑”,德国建筑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

1988“解构主义建筑”,纽约现代艺术馆

1988“断序”,东京MA画廊

1987“作品选展”,哥本哈根Skala画廊

1987“分离”,柏林Aedes画廊

1986“拉•维莱特公园”,伦敦建筑协会

1985“拉•维莱特公园”,纽约MaxProtetch画廊

1985“从手稿到拉•维莱特”

1985“作品选展”,意大利米兰

1984“作品选展”,柏林

1984“疯狂物”,纽约Le0CasIeIIi画廊

1983“拉•维莱特公园”,巴黎

1981“曼哈顿手稿第四部分”,纽约MaxProtetch画廊

1981“建筑序列”,纽约艺术家空间

1980“曼哈顿手稿第三部分”,纽约长岛

1979“建筑宣言2”,伦敦建筑协会

1979“城市空间”,纽约Cooper-Hewiit博物馆

1978“建筑宣言l”,纽约艺术家空间

伯纳德·屈米 - 获得奖项

伯纳德·屈米

2003年获美国建筑协会荣誉奖

2001年获美国建筑协会优秀设计奖

1999年获美国建筑协会城市设计奖

1999年获《时代》年度最佳建筑

1993年获维多利亚皇家勋章

1987、199l、1997年三次获得ProgressiveArchitecture奖

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获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

伯纳德·屈米 - 理论专著

《建筑索引》,2003年出版

《事件城市2》,2000年出版

《事件城市》,1994年出版

《建筑与分离》,1975-1990年理论专著合集

《曼哈顿手稿》,1981年出版

伯纳德·屈米 - 建筑思想

概念一非熟悉性的科技(TechnologiesofDefamiliarisation)

概念二城市冲击的调和(TheMediatedMetropolitanShock)

概念三解结构(De-structure)

概念四重迭(Superimposition)

概念五交叉性的规画(Crossprogramming)

概念六事件(Event):转换点(TheTurningPoint)[1]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