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主板发展史简介模板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承碧螺)

主板的历史

内容摘要:

先定义主板主板,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那么,主板就是血管和神经,有了主板,电脑的CPU才能控制硬盘、软驱等周边设备。文章就主板的主要的发展历史展开,梳理主板的发展史。

忆往昔 那个名为586的记忆。

板型“老祖宗”PCAT 名为586的记忆可以追溯到的业界首个通用主板板型标准应是1984年IBM公布的“PCAT”,简称AT,这种主板的尺寸为13"*12",集成了一些控制芯片,并拥有8个I/0扩展槽,用当时的PC发展水平来衡量,它的扩展能力已经十分强大,简单说就是那什么,祖宗的祖宗,主板里的战斗机。

AT板型主板

“虎头蛇尾”的继任者 “宝贝儿”AT的兴与衰

PCAT“佛光普照大地”6年之后,电子元件的制造工艺和集成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1990年,Baby/Mini AT主板板型标准(简称Baby AT)横空出世,成功继承了PCAT的“霸业”,成为当时最主流的主板板型。这种主板可看作是PCAT的“改良型”(也有一说是XT主板的第二形态),它比AT主板略长一些,宽度则大大窄于后者,尺寸约为15"*8.5"。

Baby AT板型主板

帝王之相 跨越世纪的“勇者”ATX

1995年,真正意义上的“主板帝”飘落凡间,扩展AT主板板型标准(AT Extended,简称ATX)应运而生,巨人英特尔联合多家举足轻重的主板厂商将这一新的标准推上了被Baby AT搞得混乱不堪的板型舞台。如今,时间已经充分证明,ATX是迄今为止最成功,应用范围最广,最受用户欢迎,设计相对最完善的板型标准。

ATX板型主板

悲情小弟 永远的“二等兵”Micro ATX

相较之下,ATX“小弟”Micro ATX(又名Mini ATX)的地位不免有些尴尬,与纵横十余载还精力旺盛的“大哥”相比,“ATX简化版”的“高帽”让它一直抬不起头来。“小”和“少”是Micro ATX的最大特征:PCB尺寸小(窄版约24.5*21.0cm,宽版约24.5*24.4cm),电源供应器小,I/O扩展槽少(减至3~4个),内存插槽少(原始版本2~3个)……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使其背上了缩水版的恶名。

Micro ATX板型主板

独辟蹊径 见缝插针的“智者”ITX

而ATX“小小弟”ITX(又名Mini ITX)的做法则要聪明很多。这个由威盛科技(VIA)提出的新一代主板板型标准自推出之日起,就剑指客厅HTPC,低成本下载机,甚至汽车,机顶盒市场,很好地切入了ATX与Micro ATX留下的市场空隙,在不与主流产品发生冲突的同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ITX主板非常小,尺寸仅为17*17cm(6.75英寸*6.75英寸),许多ITX主板都直接焊接了超低功耗的x86 CPU,并使用静音被动散热模块,使整个平台的功耗普遍小于100w。由于GPU,音频芯片和网络芯片也都集成在主板上,用户只需插接内存,硬盘,电源,并搭配合适的机箱就可以组装一台廉价的微型HTPC了,非常方便。

ITX板型主板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上下求索的“野心家”BTX

聊遍了大众化的板型,再来谈谈“暗中发力”的BTX。BTX(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方案同样由英特尔提出,是一个意在代替ATX的次时代板型标准。它相对于ATX最明显的,也是革命性的改变在于,能够在不缩减性能和功能的前提下显著缩小主板体积,并保持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接ATX的班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综合来看,BTX具有以下重要特点:第一,支持Low-profile(窄板设计),缩减体积,减少占用空间;第二,改善散热问题,对主板布线进行了优化设计,简化安装过程,加强机械性能;第三,超强的兼容性。不论是标准版BTX(325.12mm),Micro BTX(264.16mm),Low-Profile Pico BTX(203.20mm)还是面向服务器市场的Extended BTX,都可以完美支持目前流行的总线规范和接口规格(如PCI Express,SATA)。

BTX板型主板

历史的匆匆过客 暗中活跃着的衍生品LPX/NLX/FlexATX/EATX/WATX

最后,来搜罗一下那些不怎么常见的“火星板”吧~!虽然它们不是“支柱”,却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LPX,NLX(New Low Profile Extension),Flex ATX(WTX),EATX,WATX等等一系列“衍生类”,“附属类”主板目前也大量存在于市场中,只是它们多被用于品牌机,服务器或工作站,在DIY零售端很少见而已。

其中,LPX与ATX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一体化(All In One)主板,需通过使用一种被称作Riser的扩展卡来加强主板的扩展能力。使用这种主板时,需要先插上Riser卡,再将功能卡插在Riser卡上,才可起效,虽然这种主板很“立体”,可以缩减平面尺寸,但维护起来却很不方便,所以只有部分有特殊需求的OEM厂商青睐它,我们平时很难接触的到。

LPX板型主板

同样是一体化主板,IBM与Intel共同开发的“NLX”则要优秀很多。这种主板在LPX的基础上作了不小的改进,由控制芯片,I/O端口基板和AGP/PCI/ISA扩展插槽组成的“竖板”令功能卡可以平行安装在主板上,而且更换或维护时,只需“抽取”出来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同时,NLX还想方设法减少了信号的传输衰减,有效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与质量。不过,这种主板需要使用专用电源才能工作,而这种电源却极少零售。

NLX板型主板

至于Flex ATX,则可以看作是Micro ATX的近亲,它的面积比Micro ATX小1/3左右,功能同样全面,非常精致。目前,这种主板被广泛应用在iMac等高整合度高质量电脑中,据说造价较高,且制造技术相对复杂,在DIY市场中难觅踪迹。

Flex ATX板型主板

看到这里,您是否已经对“一经装箱,无缘再见”的主板的进化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呢?:)

实际上,除了本文提到的10余种板型,一定还有许多应用范围不广,但确实在影响着我们工作或生活的“标准”或初出茅庐,或蓄势待发,或岌岌可危,或昙花一现……诚然,换接口,换规格,换布局,烦人,烧钱,但更新换代的“进化史”带给我们的,一定不止这些,那种崭新的兴奋,那种澎湃的激情,您感受到没?

参考资料:/view/

/s?tn=sitehao123&bs=%B5%E7%C4%D4%D6%F7%B0%E5%C6%F0%CA%B2%C3%B4%D7%F7%D3%C3&f=8&wd=%D6%F7%B0%E5%B5%C4%C0%FA%CA%B7&inputT=22881

/view/

/view/

加微信免费获取文档!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承碧螺)

主板的历史

内容摘要:

先定义主板主板,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那么,主板就是血管和神经,有了主板,电脑的CPU才能控制硬盘、软驱等周边设备。文章就主板的主要的发展历史展开,梳理主板的发展史。

忆往昔 那个名为586的记忆。

板型“老祖宗”PCAT 名为586的记忆可以追溯到的业界首个通用主板板型标准应是1984年IBM公布的“PCAT”,简称AT,这种主板的尺寸为13"*12",集成了一些控制芯片,并拥有8个I/0扩展槽,用当时的PC发展水平来衡量,它的扩展能力已经十分强大,简单说就是那什么,祖宗的祖宗,主板里的战斗机。

AT板型主板

“虎头蛇尾”的继任者 “宝贝儿”AT的兴与衰

PCAT“佛光普照大地”6年之后,电子元件的制造工艺和集成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1990年,Baby/Mini AT主板板型标准(简称Baby AT)横空出世,成功继承了PCAT的“霸业”,成为当时最主流的主板板型。这种主板可看作是PCAT的“改良型”(也有一说是XT主板的第二形态),它比AT主板略长一些,宽度则大大窄于后者,尺寸约为15"*8.5"。

Baby AT板型主板

帝王之相 跨越世纪的“勇者”ATX

1995年,真正意义上的“主板帝”飘落凡间,扩展AT主板板型标准(AT Extended,简称ATX)应运而生,巨人英特尔联合多家举足轻重的主板厂商将这一新的标准推上了被Baby AT搞得混乱不堪的板型舞台。如今,时间已经充分证明,ATX是迄今为止最成功,应用范围最广,最受用户欢迎,设计相对最完善的板型标准。

ATX板型主板

悲情小弟 永远的“二等兵”Micro ATX

相较之下,ATX“小弟”Micro ATX(又名Mini ATX)的地位不免有些尴尬,与纵横十余载还精力旺盛的“大哥”相比,“ATX简化版”的“高帽”让它一直抬不起头来。“小”和“少”是Micro ATX的最大特征:PCB尺寸小(窄版约24.5*21.0cm,宽版约24.5*24.4cm),电源供应器小,I/O扩展槽少(减至3~4个),内存插槽少(原始版本2~3个)……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使其背上了缩水版的恶名。

Micro ATX板型主板

独辟蹊径 见缝插针的“智者”ITX

而ATX“小小弟”ITX(又名Mini ITX)的做法则要聪明很多。这个由威盛科技(VIA)提出的新一代主板板型标准自推出之日起,就剑指客厅HTPC,低成本下载机,甚至汽车,机顶盒市场,很好地切入了ATX与Micro ATX留下的市场空隙,在不与主流产品发生冲突的同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ITX主板非常小,尺寸仅为17*17cm(6.75英寸*6.75英寸),许多ITX主板都直接焊接了超低功耗的x86 CPU,并使用静音被动散热模块,使整个平台的功耗普遍小于100w。由于GPU,音频芯片和网络芯片也都集成在主板上,用户只需插接内存,硬盘,电源,并搭配合适的机箱就可以组装一台廉价的微型HTPC了,非常方便。

ITX板型主板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上下求索的“野心家”BTX

聊遍了大众化的板型,再来谈谈“暗中发力”的BTX。BTX(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方案同样由英特尔提出,是一个意在代替ATX的次时代板型标准。它相对于ATX最明显的,也是革命性的改变在于,能够在不缩减性能和功能的前提下显著缩小主板体积,并保持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接ATX的班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综合来看,BTX具有以下重要特点:第一,支持Low-profile(窄板设计),缩减体积,减少占用空间;第二,改善散热问题,对主板布线进行了优化设计,简化安装过程,加强机械性能;第三,超强的兼容性。不论是标准版BTX(325.12mm),Micro BTX(264.16mm),Low-Profile Pico BTX(203.20mm)还是面向服务器市场的Extended BTX,都可以完美支持目前流行的总线规范和接口规格(如PCI Express,SATA)。

BTX板型主板

历史的匆匆过客 暗中活跃着的衍生品LPX/NLX/FlexATX/EATX/WATX

最后,来搜罗一下那些不怎么常见的“火星板”吧~!虽然它们不是“支柱”,却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LPX,NLX(New Low Profile Extension),Flex ATX(WTX),EATX,WATX等等一系列“衍生类”,“附属类”主板目前也大量存在于市场中,只是它们多被用于品牌机,服务器或工作站,在DIY零售端很少见而已。

其中,LPX与ATX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一体化(All In One)主板,需通过使用一种被称作Riser的扩展卡来加强主板的扩展能力。使用这种主板时,需要先插上Riser卡,再将功能卡插在Riser卡上,才可起效,虽然这种主板很“立体”,可以缩减平面尺寸,但维护起来却很不方便,所以只有部分有特殊需求的OEM厂商青睐它,我们平时很难接触的到。

LPX板型主板

同样是一体化主板,IBM与Intel共同开发的“NLX”则要优秀很多。这种主板在LPX的基础上作了不小的改进,由控制芯片,I/O端口基板和AGP/PCI/ISA扩展插槽组成的“竖板”令功能卡可以平行安装在主板上,而且更换或维护时,只需“抽取”出来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同时,NLX还想方设法减少了信号的传输衰减,有效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与质量。不过,这种主板需要使用专用电源才能工作,而这种电源却极少零售。

NLX板型主板

至于Flex ATX,则可以看作是Micro ATX的近亲,它的面积比Micro ATX小1/3左右,功能同样全面,非常精致。目前,这种主板被广泛应用在iMac等高整合度高质量电脑中,据说造价较高,且制造技术相对复杂,在DIY市场中难觅踪迹。

Flex ATX板型主板

看到这里,您是否已经对“一经装箱,无缘再见”的主板的进化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呢?:)

实际上,除了本文提到的10余种板型,一定还有许多应用范围不广,但确实在影响着我们工作或生活的“标准”或初出茅庐,或蓄势待发,或岌岌可危,或昙花一现……诚然,换接口,换规格,换布局,烦人,烧钱,但更新换代的“进化史”带给我们的,一定不止这些,那种崭新的兴奋,那种澎湃的激情,您感受到没?

参考资料:/view/

/s?tn=sitehao123&bs=%B5%E7%C4%D4%D6%F7%B0%E5%C6%F0%CA%B2%C3%B4%D7%F7%D3%C3&f=8&wd=%D6%F7%B0%E5%B5%C4%C0%FA%CA%B7&inputT=22881

/view/

/view/

加微信免费获取文档!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