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坚清舒)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小学音乐创新课堂
随着“互联网+”技术设备的普及,促使教师快速转变传统教学
观念,激发了教师积极探索运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的热情。为此,
如好发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打造“互联网 +”创新课堂。就成了当前教师课改努力的目标。本文运用列举教学 实例探讨了 “互联网+”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问题,通过教 学实践分析了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应有的措施。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互联网+”进入校园,教学引入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多媒 体设备给学生展现了全新的声、图、影效果,营造新颖生动的教学情 境,多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到课堂的各项 音乐活动当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充分地展示创造力,使教学的实 效性切实得到提高。
1. 整合网络资源,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音乐课与语文、数学相比,是弱势学科,这是不争的 事实。面对当前小学生课后忙于参加各类补习班,对音乐课程更加无 暇顾及。因此音乐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 堂上完成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音乐教 材中静态的音符,枯燥的文字转换为流动的旋律、形象生动的flash 动画。为孩子创设声像同步、生动逼真、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歌曲《小白船》时, 拉上窗帘,模拟黑夜,教师打开电子白板,深蓝的底幕上坠满了闪烁的小星, 在这美丽的夜空里,一轮月牙徐徐升起。望着银河里飘荡的月牙,老师启 发学生想象:月亮上面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树下有一只可爱的玉 兔……看着屏幕中深邃的星空,听着老师讲述,学生仿佛置身于浩瀚 的星空,摇
着船桨,乘坐着月亮船在夜空中、在银河轻轻摇荡,无数 的星星从眼前闪过 ............. 学生带探求神奇宇宙的美好愿望,哼唱着歌唱《小 白船》的旋律,充满幻想地做着划船的动作,不知不觉地游进了老师 精心创设的音乐世界。
2. 整合学科知识,多角度形象地显现教材内容
小学音乐中的唱歌、舞蹈、欣赏等教学内容与语文、美术、自然 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挖掘本节课中 包含的美术,语文等因素,借助编辑软件,整合信息技术,将美术、 诗歌、戏剧、影视、舞蹈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 播放出来,多角度形象地显现音乐教材,把声音、图像、文字与孩子 们的心灵以及想象力完美整合在一起,身临其境地审美、多感官参与, 感受艺术魅力,增强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歌曲《嘀哩嘀哩》一课时,根据歌词内容和歌曲的意 境,巧妙选择语文课中学过的课文和画面,再配上《嘀哩嘀哩》的歌 曲伴奏音乐、使学生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还可以进一步在网上搜 集有关春天的学生习作、美术作品、FLASH动画,配上《嘀哩嘀哩》 的歌曲音乐,运用电子白板播放,学生一边聆听轻松愉快的歌曲音乐, 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地将多个学科知识相互联系起 来,在脑海中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了关于春天的各种知识的综合联系, 心中激发起发自内心的对美丽春天的热爱,脑海里产生丰富的联想, 形成美丽春天有声有色的立体景象。接下来,学生会带着对春天的无 限憧憬深情投入歌曲学唱……
3. 借助客观音响,直观地感知音乐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能把散布于大自然的客观的声音直观集中地
地展示给学生,开启他们的音乐思维,激发音乐创新。借助网络与多 媒体,聆听一些非人工的、客观存在于大自然的声音,能够感知这些 声音的高低、远近、强弱、长短、明暗等物理属性。提高还早对声音 的
分辨能力;聆听各种大自然发出的的声音:一声鸟鸣、一声蛙叫、 一阵风声、一声狮吼……只有这些声音,就把我们带进来了美好的大 自然,使我们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林中百鸟争鸣,池塘蛙嬉荷田, 草原雄狮逐鹿……提高孩子对声音的想象力;这些声音并未告诉我们 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清新、兴奋、恐惧……增强孩子对 声音的情感体验。学生不知不觉中被这些声音带入了美好的大自然, 吸引学生对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对声音的敏感性 与感知力,从而步入感知音乐的大门。
4.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多元化文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
为孩子扩充知识的容量,开阔音乐视野。比如,在认识乐器时,课本 上只展示很少的乐器图片,如小提琴,单簧管、唢呐、板胡、二胡等。 我们可利用网络搜索补充更多的乐器,如马头琴、芦笙,葫芦丝等民 族乐器,进而制作课件让每种乐器图片发声,演奏一个音乐片段,帮 助孩子听听不同乐器的演奏,音色特点。
音乐是多元化的。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他的演唱方法、表现 形式、创作手法不同。不同音乐包含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中国 民歌为例,中国民歌不仅种类,数量繁多,而且各民族风俗、建筑、 语言、服装、舞蹈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作为教师,课堂上不 能要将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的基础上,还应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 如上五年级下册教材《吹起羌笛跳锅庄》这首歌时,教师通过在互联 网上下载,把羌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服装、建筑、歌舞、习俗,做成 课件,让学生去感知、体会,唱歌,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了解了 歌曲的内容,明白了怎样表现歌曲。通过一节音乐课学生充分了解了 羌族的文化,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学生就会明白了:这一首歌是作为 一个范例,展示了羌族的音乐文化的特点。这样的一节课所达到的教 学目标,就不单是唱会了一首歌,而是通过唱歌认识、了解了一个民 族。
二、欣赏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乐曲欣赏在小学音乐课本里占到了 1/4的篇幅。是一个重要的教
学内容内容,时至今日欣赏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传统
的教学手段下,采用教师演唱、演奏或磁带播放的教学方式,欣赏课 学生“睡倒一大片”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农村学校直接取缔欣赏课, 把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运用了网络、多媒体 设备之后,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欣赏课依然艰涩难行,课堂上任然出 现“教师教得忙累,学生呼呼大睡”的窘境,这是一种情况。另一 种情况是:老师精心制作了大量精美的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 力极强。可是,学生全神贯注于多媒体画面与舞蹈,动画片,忽视、 忘记了欣赏作品,本末倒置。实效性同样很差。
分析对比就会发现:用网络、多媒体设备之后,改变了教师演唱、
演奏或磁带播放等单一的听觉感知方式,避免了一味让学生"听"而 容易引起疲劳的弊端,课堂睡大觉的学生大大减少。然而,部分老师 只是简单机械的运用多媒体,是多媒体失掉了光彩,发挥不出他的优 势:课堂“热闹地”播放课件图片,动画,舞蹈,学生静静地坐着听 赏,时间久了,课堂上学生依然呼呼大睡;或者一味地用课件与活动 代替欣赏,偏离欣赏主题,久而久之,学生会茫然无所适从。
信息技术在欣赏教学中很有优势(前面已经谈到),但一定要运 用恰当。我认为只有把握好以下两点,运用网络、多媒体才能在欣赏 教学中发挥最大效能;
1. -- 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开展各种欣赏活动服务。欣赏一首乐曲,
可以用聆听去感受、也可以用演唱或演奏的方式去感受、还可以用律
动、舞蹈的方式去感受。小学生的表情能力比表意(语言表达)能力 要强,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背景下,将课本中的欣赏内容 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内容,以他们最喜爱和擅长的演唱、游戏, 舞蹈、故事等,多形式表达对欣赏内容的感受、理解。采用跳一跳(律 动)
------- 听一听(听赏) -- 做一做(游戏) --- 编一编(创编)课
堂结构,用学生的活动参与打破欣赏课一贯的沉闷气氛。
2. 多媒体运用为欣赏内容服务。运用多媒体课件与音画是为了帮
助更好更快地理解欣赏内容,教师设计活动,制作课件要围绕欣赏内
容进行。多媒体视多彩的画面、视听内容,一定要能够将学生的注意 力集中到所听赏作品上。媒体内容设计应简洁明了,与乐曲内容贴切、 富有童趣,避免拖沓冗长,喧宾夺主。因此,“新课准”要求音乐本 体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立足于音乐的本体性,有的放矢地使用网络 媒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歌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歌曲教学用途广泛,这里重点谈一谈信息技术
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1.在合唱训练的入门阶段,利用多媒体解决跑调的难题。
训练合唱是唱歌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分声部合唱
内容,课堂教学中只有一个音乐教师,老师分声部教学比较容易,但 在课堂合唱训练入门阶段,两个以上声部同步合唱时,面对一个声部 的学生受另一声部影响而跑调的现象,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自然会想: 要是再有一位老师帮我弹奏一个声部伴奏,那就帮我大忙了!这另一 位老师就是多媒体,我们可以请一名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播 放该合唱曲的一个声部带旋律伴奏,相应声部的学生注意听自己声部 带旋律伴奏演唱;另一个声部由老师通过乐器弹奏带旋律伴奏,相应 声部的学生听教师伴奏演唱,两个声部同步进行,这样一个需要两名 老师合作完成的合唱训练,只有一名教师与一名学生默契配合就可以 完成了,简洁实用。
2. 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声部变换形式训练,提高训练实效。
运用多媒体便于合唱训练中的各声部之间进行相互切换,进行分
步骤、分声部变换形式训练,提高训练实效。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节
奏、旋律、和声效果,增强内心体验。例如,《保卫黄河》是一首二 部轮唱歌曲,旋律跌宕起伏,以短促跳动的音调、振奋人心的节奏、 响亮的战斗口号角、步步紧逼的气势,使歌曲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 气魄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在只有一名教师的音乐课堂上,训练学生合唱这首歌曲,教师就
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首先,由老师指导按声部进行分组,按照分组 逐一训练合唱中的每个声部。依据学生技术程度,多媒体可以播放此 合唱音乐的纯音乐伴奏;也可以录制或下载带有一个声部人声的伴 奏,通过多媒体播放第一声部演唱来配合训练第二个声部合唱。然后, 训练重点转移,更换为第一个声部,带人声的伴奏也进行相应的更换, 来配合进行第一个声部的合唱训练,训练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体会 自己声部与多媒体播放的标准声部的配合。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集 中注意指导,逐个声部分别解决问题,避免顾此失彼。最后,播放此 合唱音乐的纯音乐伴奏;实现多声部组合的真正意义上的合唱,并进 行师生讨论,交流,在反思中提高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合唱水平。
3. 利用多媒体切换功能,提高深层演唱方法与技巧。
合唱教学中的领唱、轮唱、齐唱、合唱,都需要教师来逐一指导,
详细具体地进行演唱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否则无法在根本上实现合唱
教学的目的。没有发声方法,气息、咬字吐字等方面耐心细致的磨练,
合唱水准就难以提高。但课堂上就一位老师,由于性别原因,无法示 范指导男声部或者女声部的教学,只可用语言进行抽象描述,从这个 意义上说,声乐教学只能照顾到一半学生。因此总是有一部分小学生 对于歌曲的演唱、理解、把握程度处于一知半解。有了多媒体设备, 男(女)教师可以播放女(男)声部演唱的视频范唱,展示各种需要 传授的唱法一一合唱、齐唱等不同演唱形式,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 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相机分析、指导,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例如合 唱《听妈妈讲拿过去的事情》歌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逐一播 放
高、中、低三个声部声部,并指导练习跟唱,体会正确的发声状态, 通过模仿更快掌握不同的唱法。运用多媒体也可以随意切换男声、女 声。打破了教师性别带来的局限,教师可以借助歌曲范唱、名人声乐 教学视频,给学生练声、练唱,讲解、分析歌曲有关信息,例如分析 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歌曲蕴含的深 刻含义等等。利用多媒体切换功能,很好地做到了声乐课理论讲解与 现场示范紧密结合,容易深层地提高演唱方法与技巧。
4.
点。
以合唱《听妈妈讲拿过去的事情》为例,打开多媒体录音、回放 功能,让学生对着系统练习演唱,系统就会在学生演唱不足或错误的 地方出现提醒标记。为下一次次练习时纠正改错提供参考。这样,学 生的合唱练习就不再是简单的数量重复,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在每次练 习时有所侧重,抓住出错点,有的放矢的练习,突破难点,提高教学 效率。此外,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录音、回放功能练唱的方式,可以启 发小学生课外利用智能手机、MP3等可移动的多媒体进行唱歌练习。 可以下载全民K歌等软件练习唱歌,便于纠错,提高演唱技能。教师 也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通过移动多媒体练唱某一首,在下节课 上进行PK赛,学生就会提前预习、练唱,使课内外学习一体化的学 习目的。
四、在器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课堂教学识谱环节,利用多媒体软件解决识谱困难。
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器乐教学能使学生在练习乐器基本演奏技能的过程中,吸收、内化音
乐知识,深刻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发展音乐创造思维,丰富音乐审美 体验,提高音乐素养。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器乐进课堂教学中会涉及简 单的五线谱知识的学习。器乐课上,学生感到枯燥、头痛的是五线谱 视
利用多媒体录音、回放功能,反馈合唱信息,突破歌唱难
唱,突出的表现是兴趣低落、被动应付。此时巧妙地运用利用多媒 体能很好地解决五线谱识谱、视唱给器乐训练造成的障碍与困难。
现行的音乐课本采用简谱版本或五线谱版本。简谱版本容易识 记,但在器乐进课堂活动中不方便,市面上通用的器乐曲谱大都是五 线谱版本。为了使学生快速踏进器乐学习的大门,我采用简五谱教学。 我在电子白板展示台的电脑上安装了音乐软件“smartscorex2、
Sibelius?"制作简五谱,进行简谱向五线谱过渡的简五谱视唱训练。
教学前我将课本中的五线谱曲谱用手机拍照或扫描,然后转换为PDF
格式,用smartscorex2五线谱识别软件进行识别、保存为ove2xml 格式文件,再用Sibelius7转换为简五谱曲谱,快捷方便。课堂上在 电子白板上展示,打开Sibelius7,出示歌曲简五谱,点播放键,播 放本歌曲简五谱,课本中枯燥的歌谱音符在电子白板上一下子“活” 了,叮叮咚咚地自己开始演奏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律动的歌谱, 边听、边看、边跟唱简五谱旋律.既可视,又可听的简五谱,给学生带 来了惊喜,使学生兴趣盎然。
简五谱音符实际上就是标上了简谱音名的五线谱音符。学生练习
简五谱视唱就像认简谱一样,好认好记,很容易上口.用简五谱在器 乐训练中视谱演奏,简便好认,视谱与演奏不会顾此失彼。坚持用简
五谱进行器乐演奏,一段时间后,学生听音、视唱能力的提高了,就 会觉得用简五谱演奏乐器比简谱更方便,旋律起伏更直观形象,更好 用。
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了器乐教学视唱、识谱的难题,器乐教学又会
很好的促进识谱能力的提高。器乐课上,一首器乐曲(如口风琴曲、 竖笛曲)既是歌曲,也是演奏曲目,又是视唱曲目,通过弹(吹)奏 ――视唱、视唱一一(弹)吹奏的互动教学,使学生做到视、听、奏、 唱的协调统一。在吹奏过程中做到手、眼、耳、口、脑多管齐下,相 辅相成,既提高器乐演奏水平也提高了视唱能力,又增强了对歌曲旋 律、节奏的感知、体验和理解,一举多得,学生也能在学中乐,在乐 中学,
实现了音乐器乐课难以实现的寓教于乐的目的。
2. 利用多媒体软件变换音色练习。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视唱等教学环节中如果需要多次反复练 习,利用Sibelius7、作曲大师等软件中的音色库功能,在反复强化 训练中通过改变旋律演奏乐器,变换音色,产生新鲜感,不断激发学 习兴趣,避免单调、枯燥,让视唱、识谱在器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变得 更加轻松、有趣。
3. 扩大应用范围。
以上所讲的主要是Sibelius7软件在器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用
Sibelius7软件完全可在唱歌、欣赏教学中播放视唱歌曲曲谱、音乐 主题曲谱片断或节奏谱、练习曲曲谱,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此 就不一一赘述了。
[1]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能极大地激发 学生兴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课堂,使课堂学习内容成为学生急需
知道、掌握的内容。“互联网+”技术不仅能使课堂学习变得快速高效, 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 俱进,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教 学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使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设备 密切结合,不断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坚清舒)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小学音乐创新课堂
随着“互联网+”技术设备的普及,促使教师快速转变传统教学
观念,激发了教师积极探索运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的热情。为此,
如好发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打造“互联网 +”创新课堂。就成了当前教师课改努力的目标。本文运用列举教学 实例探讨了 “互联网+”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问题,通过教 学实践分析了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应有的措施。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互联网+”进入校园,教学引入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多媒 体设备给学生展现了全新的声、图、影效果,营造新颖生动的教学情 境,多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到课堂的各项 音乐活动当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充分地展示创造力,使教学的实 效性切实得到提高。
1. 整合网络资源,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音乐课与语文、数学相比,是弱势学科,这是不争的 事实。面对当前小学生课后忙于参加各类补习班,对音乐课程更加无 暇顾及。因此音乐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 堂上完成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音乐教 材中静态的音符,枯燥的文字转换为流动的旋律、形象生动的flash 动画。为孩子创设声像同步、生动逼真、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歌曲《小白船》时, 拉上窗帘,模拟黑夜,教师打开电子白板,深蓝的底幕上坠满了闪烁的小星, 在这美丽的夜空里,一轮月牙徐徐升起。望着银河里飘荡的月牙,老师启 发学生想象:月亮上面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树下有一只可爱的玉 兔……看着屏幕中深邃的星空,听着老师讲述,学生仿佛置身于浩瀚 的星空,摇
着船桨,乘坐着月亮船在夜空中、在银河轻轻摇荡,无数 的星星从眼前闪过 ............. 学生带探求神奇宇宙的美好愿望,哼唱着歌唱《小 白船》的旋律,充满幻想地做着划船的动作,不知不觉地游进了老师 精心创设的音乐世界。
2. 整合学科知识,多角度形象地显现教材内容
小学音乐中的唱歌、舞蹈、欣赏等教学内容与语文、美术、自然 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挖掘本节课中 包含的美术,语文等因素,借助编辑软件,整合信息技术,将美术、 诗歌、戏剧、影视、舞蹈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 播放出来,多角度形象地显现音乐教材,把声音、图像、文字与孩子 们的心灵以及想象力完美整合在一起,身临其境地审美、多感官参与, 感受艺术魅力,增强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歌曲《嘀哩嘀哩》一课时,根据歌词内容和歌曲的意 境,巧妙选择语文课中学过的课文和画面,再配上《嘀哩嘀哩》的歌 曲伴奏音乐、使学生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还可以进一步在网上搜 集有关春天的学生习作、美术作品、FLASH动画,配上《嘀哩嘀哩》 的歌曲音乐,运用电子白板播放,学生一边聆听轻松愉快的歌曲音乐, 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地将多个学科知识相互联系起 来,在脑海中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了关于春天的各种知识的综合联系, 心中激发起发自内心的对美丽春天的热爱,脑海里产生丰富的联想, 形成美丽春天有声有色的立体景象。接下来,学生会带着对春天的无 限憧憬深情投入歌曲学唱……
3. 借助客观音响,直观地感知音乐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能把散布于大自然的客观的声音直观集中地
地展示给学生,开启他们的音乐思维,激发音乐创新。借助网络与多 媒体,聆听一些非人工的、客观存在于大自然的声音,能够感知这些 声音的高低、远近、强弱、长短、明暗等物理属性。提高还早对声音 的
分辨能力;聆听各种大自然发出的的声音:一声鸟鸣、一声蛙叫、 一阵风声、一声狮吼……只有这些声音,就把我们带进来了美好的大 自然,使我们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林中百鸟争鸣,池塘蛙嬉荷田, 草原雄狮逐鹿……提高孩子对声音的想象力;这些声音并未告诉我们 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清新、兴奋、恐惧……增强孩子对 声音的情感体验。学生不知不觉中被这些声音带入了美好的大自然, 吸引学生对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对声音的敏感性 与感知力,从而步入感知音乐的大门。
4.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多元化文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
为孩子扩充知识的容量,开阔音乐视野。比如,在认识乐器时,课本 上只展示很少的乐器图片,如小提琴,单簧管、唢呐、板胡、二胡等。 我们可利用网络搜索补充更多的乐器,如马头琴、芦笙,葫芦丝等民 族乐器,进而制作课件让每种乐器图片发声,演奏一个音乐片段,帮 助孩子听听不同乐器的演奏,音色特点。
音乐是多元化的。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他的演唱方法、表现 形式、创作手法不同。不同音乐包含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中国 民歌为例,中国民歌不仅种类,数量繁多,而且各民族风俗、建筑、 语言、服装、舞蹈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作为教师,课堂上不 能要将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的基础上,还应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 如上五年级下册教材《吹起羌笛跳锅庄》这首歌时,教师通过在互联 网上下载,把羌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服装、建筑、歌舞、习俗,做成 课件,让学生去感知、体会,唱歌,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了解了 歌曲的内容,明白了怎样表现歌曲。通过一节音乐课学生充分了解了 羌族的文化,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学生就会明白了:这一首歌是作为 一个范例,展示了羌族的音乐文化的特点。这样的一节课所达到的教 学目标,就不单是唱会了一首歌,而是通过唱歌认识、了解了一个民 族。
二、欣赏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乐曲欣赏在小学音乐课本里占到了 1/4的篇幅。是一个重要的教
学内容内容,时至今日欣赏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传统
的教学手段下,采用教师演唱、演奏或磁带播放的教学方式,欣赏课 学生“睡倒一大片”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农村学校直接取缔欣赏课, 把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运用了网络、多媒体 设备之后,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欣赏课依然艰涩难行,课堂上任然出 现“教师教得忙累,学生呼呼大睡”的窘境,这是一种情况。另一 种情况是:老师精心制作了大量精美的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 力极强。可是,学生全神贯注于多媒体画面与舞蹈,动画片,忽视、 忘记了欣赏作品,本末倒置。实效性同样很差。
分析对比就会发现:用网络、多媒体设备之后,改变了教师演唱、
演奏或磁带播放等单一的听觉感知方式,避免了一味让学生"听"而 容易引起疲劳的弊端,课堂睡大觉的学生大大减少。然而,部分老师 只是简单机械的运用多媒体,是多媒体失掉了光彩,发挥不出他的优 势:课堂“热闹地”播放课件图片,动画,舞蹈,学生静静地坐着听 赏,时间久了,课堂上学生依然呼呼大睡;或者一味地用课件与活动 代替欣赏,偏离欣赏主题,久而久之,学生会茫然无所适从。
信息技术在欣赏教学中很有优势(前面已经谈到),但一定要运 用恰当。我认为只有把握好以下两点,运用网络、多媒体才能在欣赏 教学中发挥最大效能;
1. -- 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开展各种欣赏活动服务。欣赏一首乐曲,
可以用聆听去感受、也可以用演唱或演奏的方式去感受、还可以用律
动、舞蹈的方式去感受。小学生的表情能力比表意(语言表达)能力 要强,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背景下,将课本中的欣赏内容 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内容,以他们最喜爱和擅长的演唱、游戏, 舞蹈、故事等,多形式表达对欣赏内容的感受、理解。采用跳一跳(律 动)
------- 听一听(听赏) -- 做一做(游戏) --- 编一编(创编)课
堂结构,用学生的活动参与打破欣赏课一贯的沉闷气氛。
2. 多媒体运用为欣赏内容服务。运用多媒体课件与音画是为了帮
助更好更快地理解欣赏内容,教师设计活动,制作课件要围绕欣赏内
容进行。多媒体视多彩的画面、视听内容,一定要能够将学生的注意 力集中到所听赏作品上。媒体内容设计应简洁明了,与乐曲内容贴切、 富有童趣,避免拖沓冗长,喧宾夺主。因此,“新课准”要求音乐本 体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立足于音乐的本体性,有的放矢地使用网络 媒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歌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歌曲教学用途广泛,这里重点谈一谈信息技术
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1.在合唱训练的入门阶段,利用多媒体解决跑调的难题。
训练合唱是唱歌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分声部合唱
内容,课堂教学中只有一个音乐教师,老师分声部教学比较容易,但 在课堂合唱训练入门阶段,两个以上声部同步合唱时,面对一个声部 的学生受另一声部影响而跑调的现象,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自然会想: 要是再有一位老师帮我弹奏一个声部伴奏,那就帮我大忙了!这另一 位老师就是多媒体,我们可以请一名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播 放该合唱曲的一个声部带旋律伴奏,相应声部的学生注意听自己声部 带旋律伴奏演唱;另一个声部由老师通过乐器弹奏带旋律伴奏,相应 声部的学生听教师伴奏演唱,两个声部同步进行,这样一个需要两名 老师合作完成的合唱训练,只有一名教师与一名学生默契配合就可以 完成了,简洁实用。
2. 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声部变换形式训练,提高训练实效。
运用多媒体便于合唱训练中的各声部之间进行相互切换,进行分
步骤、分声部变换形式训练,提高训练实效。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节
奏、旋律、和声效果,增强内心体验。例如,《保卫黄河》是一首二 部轮唱歌曲,旋律跌宕起伏,以短促跳动的音调、振奋人心的节奏、 响亮的战斗口号角、步步紧逼的气势,使歌曲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 气魄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在只有一名教师的音乐课堂上,训练学生合唱这首歌曲,教师就
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首先,由老师指导按声部进行分组,按照分组 逐一训练合唱中的每个声部。依据学生技术程度,多媒体可以播放此 合唱音乐的纯音乐伴奏;也可以录制或下载带有一个声部人声的伴 奏,通过多媒体播放第一声部演唱来配合训练第二个声部合唱。然后, 训练重点转移,更换为第一个声部,带人声的伴奏也进行相应的更换, 来配合进行第一个声部的合唱训练,训练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体会 自己声部与多媒体播放的标准声部的配合。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集 中注意指导,逐个声部分别解决问题,避免顾此失彼。最后,播放此 合唱音乐的纯音乐伴奏;实现多声部组合的真正意义上的合唱,并进 行师生讨论,交流,在反思中提高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合唱水平。
3. 利用多媒体切换功能,提高深层演唱方法与技巧。
合唱教学中的领唱、轮唱、齐唱、合唱,都需要教师来逐一指导,
详细具体地进行演唱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否则无法在根本上实现合唱
教学的目的。没有发声方法,气息、咬字吐字等方面耐心细致的磨练,
合唱水准就难以提高。但课堂上就一位老师,由于性别原因,无法示 范指导男声部或者女声部的教学,只可用语言进行抽象描述,从这个 意义上说,声乐教学只能照顾到一半学生。因此总是有一部分小学生 对于歌曲的演唱、理解、把握程度处于一知半解。有了多媒体设备, 男(女)教师可以播放女(男)声部演唱的视频范唱,展示各种需要 传授的唱法一一合唱、齐唱等不同演唱形式,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 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相机分析、指导,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例如合 唱《听妈妈讲拿过去的事情》歌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逐一播 放
高、中、低三个声部声部,并指导练习跟唱,体会正确的发声状态, 通过模仿更快掌握不同的唱法。运用多媒体也可以随意切换男声、女 声。打破了教师性别带来的局限,教师可以借助歌曲范唱、名人声乐 教学视频,给学生练声、练唱,讲解、分析歌曲有关信息,例如分析 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歌曲蕴含的深 刻含义等等。利用多媒体切换功能,很好地做到了声乐课理论讲解与 现场示范紧密结合,容易深层地提高演唱方法与技巧。
4.
点。
以合唱《听妈妈讲拿过去的事情》为例,打开多媒体录音、回放 功能,让学生对着系统练习演唱,系统就会在学生演唱不足或错误的 地方出现提醒标记。为下一次次练习时纠正改错提供参考。这样,学 生的合唱练习就不再是简单的数量重复,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在每次练 习时有所侧重,抓住出错点,有的放矢的练习,突破难点,提高教学 效率。此外,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录音、回放功能练唱的方式,可以启 发小学生课外利用智能手机、MP3等可移动的多媒体进行唱歌练习。 可以下载全民K歌等软件练习唱歌,便于纠错,提高演唱技能。教师 也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通过移动多媒体练唱某一首,在下节课 上进行PK赛,学生就会提前预习、练唱,使课内外学习一体化的学 习目的。
四、在器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课堂教学识谱环节,利用多媒体软件解决识谱困难。
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器乐教学能使学生在练习乐器基本演奏技能的过程中,吸收、内化音
乐知识,深刻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发展音乐创造思维,丰富音乐审美 体验,提高音乐素养。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器乐进课堂教学中会涉及简 单的五线谱知识的学习。器乐课上,学生感到枯燥、头痛的是五线谱 视
利用多媒体录音、回放功能,反馈合唱信息,突破歌唱难
唱,突出的表现是兴趣低落、被动应付。此时巧妙地运用利用多媒 体能很好地解决五线谱识谱、视唱给器乐训练造成的障碍与困难。
现行的音乐课本采用简谱版本或五线谱版本。简谱版本容易识 记,但在器乐进课堂活动中不方便,市面上通用的器乐曲谱大都是五 线谱版本。为了使学生快速踏进器乐学习的大门,我采用简五谱教学。 我在电子白板展示台的电脑上安装了音乐软件“smartscorex2、
Sibelius?"制作简五谱,进行简谱向五线谱过渡的简五谱视唱训练。
教学前我将课本中的五线谱曲谱用手机拍照或扫描,然后转换为PDF
格式,用smartscorex2五线谱识别软件进行识别、保存为ove2xml 格式文件,再用Sibelius7转换为简五谱曲谱,快捷方便。课堂上在 电子白板上展示,打开Sibelius7,出示歌曲简五谱,点播放键,播 放本歌曲简五谱,课本中枯燥的歌谱音符在电子白板上一下子“活” 了,叮叮咚咚地自己开始演奏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律动的歌谱, 边听、边看、边跟唱简五谱旋律.既可视,又可听的简五谱,给学生带 来了惊喜,使学生兴趣盎然。
简五谱音符实际上就是标上了简谱音名的五线谱音符。学生练习
简五谱视唱就像认简谱一样,好认好记,很容易上口.用简五谱在器 乐训练中视谱演奏,简便好认,视谱与演奏不会顾此失彼。坚持用简
五谱进行器乐演奏,一段时间后,学生听音、视唱能力的提高了,就 会觉得用简五谱演奏乐器比简谱更方便,旋律起伏更直观形象,更好 用。
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了器乐教学视唱、识谱的难题,器乐教学又会
很好的促进识谱能力的提高。器乐课上,一首器乐曲(如口风琴曲、 竖笛曲)既是歌曲,也是演奏曲目,又是视唱曲目,通过弹(吹)奏 ――视唱、视唱一一(弹)吹奏的互动教学,使学生做到视、听、奏、 唱的协调统一。在吹奏过程中做到手、眼、耳、口、脑多管齐下,相 辅相成,既提高器乐演奏水平也提高了视唱能力,又增强了对歌曲旋 律、节奏的感知、体验和理解,一举多得,学生也能在学中乐,在乐 中学,
实现了音乐器乐课难以实现的寓教于乐的目的。
2. 利用多媒体软件变换音色练习。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视唱等教学环节中如果需要多次反复练 习,利用Sibelius7、作曲大师等软件中的音色库功能,在反复强化 训练中通过改变旋律演奏乐器,变换音色,产生新鲜感,不断激发学 习兴趣,避免单调、枯燥,让视唱、识谱在器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变得 更加轻松、有趣。
3. 扩大应用范围。
以上所讲的主要是Sibelius7软件在器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用
Sibelius7软件完全可在唱歌、欣赏教学中播放视唱歌曲曲谱、音乐 主题曲谱片断或节奏谱、练习曲曲谱,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此 就不一一赘述了。
[1]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能极大地激发 学生兴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课堂,使课堂学习内容成为学生急需
知道、掌握的内容。“互联网+”技术不仅能使课堂学习变得快速高效, 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 俱进,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教 学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使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设备 密切结合,不断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