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怀依凝)
换热器的操作和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
2、掌握测定传热系数K的方法;
3、学会换热器的操作方法,提高研究和解决传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
列管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间壁式换热设备,通常由壳体、管束、隔板、挡板等主要部件组成。冷、热流体借助于换热器中的管束进行热量交换而完成加热或冷却任务。衡量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标准是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
QhT进T出
Qct出t进
由传热速率方程式知:
Q=KAtm
/式中tmttm
/tm
进tf,RPTt可由P,(Bowman)提Qht出T出t进TtIn进出T出t进R两因数根据安得伍德(Underwood)和鲍曼算法查取。式中:
热、冷流体的传热速率〔W〕
Q——换热器的传热速率t出t进P、T进t进出的图QcT出-T进R——t出t进〔W〕
Wh、Wc——热、冷流体质量流量〔kg/s〕(Wh=Vh.h)
Cph、Cpc——热、冷流体的平均恒压热容〔J/kg0C〕
T进、T出——热流体进、出口温度〔0C〕
t进、t出——冷流体进、出口温度〔0C〕
K——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W/m2.0C〕
A——换热器传热面积〔m2〕(A=ndl)
tm——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传热温差〔0C〕
'——按逆流流动形式计算的对数平均传热温差〔0C〕
tm
以管束外表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K0可由下式求取: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作为冷介质使用。
WcCpct出t进QcK0Atmnd0ltm介质A:空气经增压气泵(冷风机)C601送到水冷却器E604,调节空气温度至常温后,
介质B:空气经增压气泵(热风机)C602送到热风加热器E605,经加热器加热至70℃后,作为热介质使用。
介质C:来自外管网的自来水。
介质D:水经过蒸汽发生器R601汽化,产生压力为≤0.2MPa(G)的饱和水蒸汽。
从冷风风机C601出来的冷风经水冷却器E604和其旁路控温后,①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管程,与热风换热后放空;②经板式换热器E602与热风换热后放空;③经套管式换热器E601内管,与水蒸气换热后放空;④经列管式换热器E603管程后,再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热风换热后放空。
从热风风机C602出来的热风经热风加热器E605加热后,分为三路:①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壳程,与冷风换热后放空;②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冷风换热后放空;③经列管式换热器E603壳程换热后,再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冷风换热后放空。其中,热风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壳程分为两种形式,与冷风并流或逆流。
从蒸汽发生器R601出来的蒸汽,经套管式换热器E601的外管与内管的冷风换热后排空。
工艺参数指标:
温度控制:热风加热器出口热风温度:0~80℃,高位报警:H=100℃;
水冷却器出口冷风温度:0~30℃;
列管式换热器冷风出口温度:40-50℃,高位报警:H=70℃;
流量控制:冷风流量:15~60m3/h
热风流量:15~60m3/h;
液位控制:蒸汽发生器液位:200-500mm,低位报警:L=200mm。
四、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
检查所有仪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开启总电源开关,打开控制柜上空气开关33(1QF),打开装置仪表电源总开关10(2QF),打开仪表电源开关SA1(8),查看所有仪表是否上电,指示是否正常。将各阀门顺时针旋转操作到关的状态。检查孔板流量计正压阀和负压阀是否均处于开启状态(实验中保持开启)。调节温度控制仪的设定温度到指定值。
实验阶段
1、启动热风机C602,调节风机出口流量FIC602为某一实验值,开启C602热风风机出口阀VA05,列管式换热器E603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3、VA16、VA18),启动热风加热器E605(首先在C3000A上手动控制加热功率大小,待温度缓慢升高到实验值时,调为自动,其具体操作方法看附件四),控制热空气温度稳定在~80℃。注意:当流量FIC602≤20%时禁止使用热风加热器,而且,风机运行时,尽量调到最大功率运行。
2、列管式换热器开车:
(1)设备预热
依次开启换热器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3、VA16、VA18),关闭其它与列管式换热
器相连接管路阀门,通入热风(风机全速运行),待列管式换热器热风进、出口温度基本一致时,开始下步操作。
(2)并流操作
依次开启列管式换热器冷风进、出口阀(VA08、VA11),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3、VA16、VA18),关闭其它与列管式换热器相连接管路阀门。
启动冷风风机C601,调节其流量FIC601为某一实验值,开启冷风风机出口阀VA04,开启水冷却器E604冷风出口阀VA07,自来水进出阀(VA01、VA03),通过阀门VA01调节冷却水流量,通过阀门VA06控制冷空气温度TI605稳定在~30℃;
调节热风进口流量FIC602为某一实验值、热风加热器出口温度TIC607(控制在~80℃)稳定,调节热风电加热器加热功率,控制热风出口温度稳定。待列管式换热器冷、热风进出口温度基本恒定时,可认为换热过程基本平衡,记录相应的工艺参数。
以冷风或热风的流量作为恒定量,改变另一介质的流量,从小到大,做3-4组数据,做好操作记录。
(3)逆流操作
依次开启列管式换热器冷风进、出口阀(VA08、VA11),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4、VA17、VA18),关闭其它与列管式换热器相连接管路阀门。
启动冷风风机C601,调节其流量FIC601为某一实验值,开启冷风风机出口阀VA04,开启水冷却器空气出口阀VA07,自来水进出阀(VA01、VA03),通过阀门VA01调节冷却水流量,通过阀门VA06控制冷空气温度TI605稳定在~30℃(其控温方法为手动,如主要控制回路中的2.2.4);
调节热风进口流量FIC602为某一实验值、热风加热器出口温度TIC607(控制在~80℃)稳定,调节热风电加热器加热功率,控制热风出口温度稳定。待列管式换热器冷、热风进出口温度基本恒定时,可认为换热过程基本平衡,记录相应的工艺参数。
以冷风或热风的流量作为恒定量,改变另一介质的流量,从小到大,做3-4组数据,做好操作记录。
实验结束
停止热风加热器,继续大流量运行冷风风机和热风风机,当冷风风机出口总管温度接近常温时,停冷风、停冷风风机出口冷却器冷却水;当热风加热器出口温度TIC607低于40℃时,停热风风机。
装置系统温度降至常温后,关闭系统所有阀门。
切断控制台、仪表盘电源。
清理现场,搞好设备、管道、阀门维护工作。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实验记录
冷风系统 热风系统
序冷风进口冷风出口热风进口热风出口电加热设号
水冷却器阀门VA07风机出口流定温度风机出口流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3进口压力 的开度
量(m/h)
量(m3/h)
(℃)
1
2
3
4
5
6
2、数据处理
冷流体进口温度t进℃
冷流体出口温度t出℃
热流体进口温度T进℃
热流体出口温度T出℃
校正系数t
对数平均温度差tm
冷流体比热CpckJ/kgK
传热面积Am2
1
2
3
4
5
6
'逆流时对数平均温度差tm
冷流体质量流量Wc〔Kg/s〕
总传热系数K〔W/m2.0C〕
六、思考题
1.影响传热系数K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强化传热?情结合本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怀依凝)
换热器的操作和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
2、掌握测定传热系数K的方法;
3、学会换热器的操作方法,提高研究和解决传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
列管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间壁式换热设备,通常由壳体、管束、隔板、挡板等主要部件组成。冷、热流体借助于换热器中的管束进行热量交换而完成加热或冷却任务。衡量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标准是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
QhT进T出
Qct出t进
由传热速率方程式知:
Q=KAtm
/式中tmttm
/tm
进tf,RPTt可由P,(Bowman)提Qht出T出t进TtIn进出T出t进R两因数根据安得伍德(Underwood)和鲍曼算法查取。式中:
热、冷流体的传热速率〔W〕
Q——换热器的传热速率t出t进P、T进t进出的图QcT出-T进R——t出t进〔W〕
Wh、Wc——热、冷流体质量流量〔kg/s〕(Wh=Vh.h)
Cph、Cpc——热、冷流体的平均恒压热容〔J/kg0C〕
T进、T出——热流体进、出口温度〔0C〕
t进、t出——冷流体进、出口温度〔0C〕
K——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W/m2.0C〕
A——换热器传热面积〔m2〕(A=ndl)
tm——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传热温差〔0C〕
'——按逆流流动形式计算的对数平均传热温差〔0C〕
tm
以管束外表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K0可由下式求取: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作为冷介质使用。
WcCpct出t进QcK0Atmnd0ltm介质A:空气经增压气泵(冷风机)C601送到水冷却器E604,调节空气温度至常温后,
介质B:空气经增压气泵(热风机)C602送到热风加热器E605,经加热器加热至70℃后,作为热介质使用。
介质C:来自外管网的自来水。
介质D:水经过蒸汽发生器R601汽化,产生压力为≤0.2MPa(G)的饱和水蒸汽。
从冷风风机C601出来的冷风经水冷却器E604和其旁路控温后,①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管程,与热风换热后放空;②经板式换热器E602与热风换热后放空;③经套管式换热器E601内管,与水蒸气换热后放空;④经列管式换热器E603管程后,再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热风换热后放空。
从热风风机C602出来的热风经热风加热器E605加热后,分为三路:①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壳程,与冷风换热后放空;②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冷风换热后放空;③经列管式换热器E603壳程换热后,再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冷风换热后放空。其中,热风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壳程分为两种形式,与冷风并流或逆流。
从蒸汽发生器R601出来的蒸汽,经套管式换热器E601的外管与内管的冷风换热后排空。
工艺参数指标:
温度控制:热风加热器出口热风温度:0~80℃,高位报警:H=100℃;
水冷却器出口冷风温度:0~30℃;
列管式换热器冷风出口温度:40-50℃,高位报警:H=70℃;
流量控制:冷风流量:15~60m3/h
热风流量:15~60m3/h;
液位控制:蒸汽发生器液位:200-500mm,低位报警:L=200mm。
四、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
检查所有仪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开启总电源开关,打开控制柜上空气开关33(1QF),打开装置仪表电源总开关10(2QF),打开仪表电源开关SA1(8),查看所有仪表是否上电,指示是否正常。将各阀门顺时针旋转操作到关的状态。检查孔板流量计正压阀和负压阀是否均处于开启状态(实验中保持开启)。调节温度控制仪的设定温度到指定值。
实验阶段
1、启动热风机C602,调节风机出口流量FIC602为某一实验值,开启C602热风风机出口阀VA05,列管式换热器E603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3、VA16、VA18),启动热风加热器E605(首先在C3000A上手动控制加热功率大小,待温度缓慢升高到实验值时,调为自动,其具体操作方法看附件四),控制热空气温度稳定在~80℃。注意:当流量FIC602≤20%时禁止使用热风加热器,而且,风机运行时,尽量调到最大功率运行。
2、列管式换热器开车:
(1)设备预热
依次开启换热器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3、VA16、VA18),关闭其它与列管式换热
器相连接管路阀门,通入热风(风机全速运行),待列管式换热器热风进、出口温度基本一致时,开始下步操作。
(2)并流操作
依次开启列管式换热器冷风进、出口阀(VA08、VA11),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3、VA16、VA18),关闭其它与列管式换热器相连接管路阀门。
启动冷风风机C601,调节其流量FIC601为某一实验值,开启冷风风机出口阀VA04,开启水冷却器E604冷风出口阀VA07,自来水进出阀(VA01、VA03),通过阀门VA01调节冷却水流量,通过阀门VA06控制冷空气温度TI605稳定在~30℃;
调节热风进口流量FIC602为某一实验值、热风加热器出口温度TIC607(控制在~80℃)稳定,调节热风电加热器加热功率,控制热风出口温度稳定。待列管式换热器冷、热风进出口温度基本恒定时,可认为换热过程基本平衡,记录相应的工艺参数。
以冷风或热风的流量作为恒定量,改变另一介质的流量,从小到大,做3-4组数据,做好操作记录。
(3)逆流操作
依次开启列管式换热器冷风进、出口阀(VA08、VA11),热风进、出口阀和放空阀(VA14、VA17、VA18),关闭其它与列管式换热器相连接管路阀门。
启动冷风风机C601,调节其流量FIC601为某一实验值,开启冷风风机出口阀VA04,开启水冷却器空气出口阀VA07,自来水进出阀(VA01、VA03),通过阀门VA01调节冷却水流量,通过阀门VA06控制冷空气温度TI605稳定在~30℃(其控温方法为手动,如主要控制回路中的2.2.4);
调节热风进口流量FIC602为某一实验值、热风加热器出口温度TIC607(控制在~80℃)稳定,调节热风电加热器加热功率,控制热风出口温度稳定。待列管式换热器冷、热风进出口温度基本恒定时,可认为换热过程基本平衡,记录相应的工艺参数。
以冷风或热风的流量作为恒定量,改变另一介质的流量,从小到大,做3-4组数据,做好操作记录。
实验结束
停止热风加热器,继续大流量运行冷风风机和热风风机,当冷风风机出口总管温度接近常温时,停冷风、停冷风风机出口冷却器冷却水;当热风加热器出口温度TIC607低于40℃时,停热风风机。
装置系统温度降至常温后,关闭系统所有阀门。
切断控制台、仪表盘电源。
清理现场,搞好设备、管道、阀门维护工作。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实验记录
冷风系统 热风系统
序冷风进口冷风出口热风进口热风出口电加热设号
水冷却器阀门VA07风机出口流定温度风机出口流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3进口压力 的开度
量(m/h)
量(m3/h)
(℃)
1
2
3
4
5
6
2、数据处理
冷流体进口温度t进℃
冷流体出口温度t出℃
热流体进口温度T进℃
热流体出口温度T出℃
校正系数t
对数平均温度差tm
冷流体比热CpckJ/kgK
传热面积Am2
1
2
3
4
5
6
'逆流时对数平均温度差tm
冷流体质量流量Wc〔Kg/s〕
总传热系数K〔W/m2.0C〕
六、思考题
1.影响传热系数K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强化传热?情结合本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