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解读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精品文档

IT圈 admin 55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3日发(作者:肖俊哲)

解读法国电影《触不可及》

如果说一部好的书是感动心灵的康乃馨的话,那么一部好的电影就是照进灵魂的一米阳光。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逐渐敞开大门以来,我们有幸享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奥斯卡电影盛宴,从内敛持重的“90后”电影(如《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到华丽魔幻的“00后”电影(如《魔戒》《阿凡达》)以及到百花齐放的“10后”电影(如英国的《国王的演讲》、法国的《艺术家》),无不引爆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诚然,在当今急功近利的动车式发展背景下,此类精工细作的影视作品可谓凤毛麟角。许多电影急于哗众取宠,不惜一掷千金,大手笔、大制作,吸引了眼球却放逐了心灵,辉煌之后只让人感觉目眩。所幸,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如此,总有一些是淡定的,一部让人感觉朴实无华的法国作品《触不可及》便是极好的例子。无需铺天盖地的广告,无需高端技术的制作,朴实如出土的青花瓷,清澈如天山的雪水,《触不可及》无声无息地浸润我们孤独的灵魂。让我们一起细细解读此部作品,品味剧中的冷暖人生。

一、解读剧情

该片由真人真事改编,弥漫着生活气息,熟悉得好像发生在身边。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以德瑞斯和菲利普忽悠警察、畅游高速的情节开头,引发观众对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和来历产生好奇。原来,菲利普出身望族却高位瘫痪,欲招聘全职护工;德瑞斯生

活潦倒,想凑齐辞退信领取失业救济金却获得菲利普的青睐,成为其护工。接下来,两位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滑稽可笑而又亲切感人的故事:德瑞斯从抱怨抗拒到得心应手,一步步学会了护理工作:给菲利普洗澡、喂食、灌肠、拆信……德瑞斯鼓动菲利普联系女笔友;德瑞斯深夜护理菲利普;菲利普帮助德瑞斯卖画;菲利普带德瑞斯体验跳伞……就这样,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生活出现了交集,心灵产生了默契,友情如丝如织。为了德瑞斯更好地发展,菲利普忍痛让他离开自己。而德瑞斯也一扫原来低迷不振、游手好闲的生活态度,正式应聘了一家公司并开始走上生活正轨。一段不是手足胜似手足的情谊,一段跨越种族、阶级、肤色的情谊,让人感觉如一股扑面而来、沁入心扉的好雨,洗涤尘封的心灵,滋润枯竭的情感。影片有数个情节令人颇有感触。

(一)职场必杀技

影片开始面试的那一段,应聘菲利普护工的人络绎不绝,有各种文凭的,有经验丰富的,有“品质高尚”的……而这些知识分子在回答女秘书的提问时,却结巴的结巴、浮夸的浮夸、虚伪的虚伪、乏味的乏味。德瑞斯的出现,像一股小旋风,搅动了面试沉闷的气氛。他的大胆、幽默给菲利普留下深刻印象。就是这样一个小混混儿活生生地把那些知识分子给比了下去。什么才是职场必杀技?看来,不是文凭、学历或者工作经验,而是人格魅力!德瑞斯大胆、真实、干脆、自信、乐天的性格、幽默的说话方式以及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就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这些品质来

自生活的千锤百炼。

(二)残疾人的需要

当菲利普的朋友劝告他不要雇佣德瑞斯做护工,并说“贫民窟里出来的人没有同情心”时,菲利普的回答让人结舌:“我要的就是这一点,没有同情心。”这让我们反思以往对于残疾人的所谓“关怀”和“照顾”: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赠与他们一些物资——这能够简易有效地显示我们的“爱心”,但是我们却逃避帮助他们真正自立的责任——那才是更加困难但是更值得去做的。对于残疾人,怜悯只能让他们强化与人不同的意识,加重挫败感和依赖感。如果真想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当做正常人对待。就像德瑞斯有意无意忽视菲利普残疾的事实,不给他拿手机,戏弄他“No arms,no

chocolate”,这些言行绝非“绅士”,但是却使菲利普直面自己的状况。

(三)人的基本品质

德瑞斯去菲利普家面试时偷了壁台上漂亮的彩蛋,想送给婶婶。但是当他得知彩蛋是菲利普纪念前妻的信物时,他托妹妹找回彩蛋;德瑞斯带菲利普去兜风时,认为不能把菲利普像马一样放在后车厢;德瑞斯教训把车停在别人门道的邻居;德瑞斯要求菲利普管教傲慢无礼的女儿……这种种细节都体现了德瑞斯的人品:孝顺、自重、厚道、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本应具有的基本品质,但是试问当今有多少人遗失了这

些品质。

(四) 社会的虚伪和不公

德瑞斯有几处经典话语让人笑翻:在画廊将一幅名画看成是画家不小心把“一摊鼻血洒在画布上”;在剧院把歌剧演员说成“一棵会唱歌的树”;在生日派对将经典名作解释为“一群裸奔的人”“猫和老鼠”“咖啡广告”“失业补助中心电话铃声——等候时间约为2年”。他的理解并非浅薄粗鄙,相反,他说出了很多人不敢或不好意思说的话。有多少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种“毫无见识和品位”的话?有多少人敢于对主流社会追捧的事物反其道而行?有多少人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臣民一样依草附木、附庸风雅?德瑞斯活脱脱像一条泥鳅,把道貌岸然的伪知识分子那潭死水搅得碧波荡漾,涟漪缤纷。同时,这些情节也折射出上流社会和草根阶层的辛辣对照:一边是烧钱买所谓的“名画”,一边是囊中羞涩,靠失业救济金生活;一边是高雅的歌剧享受,一边是失学流落街头;一边是古典浪漫的音乐,一边是几乎被打爆的失业补助中心的电话……

二、解读人物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截然不同,却相得益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先说下德瑞斯,他自小被叔婶领养,弟妹成群,家庭贫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本性善良,性格既活泼开朗,亦成熟冷静。在抚养他成人的婶婶面前规矩自敛,听到婶婶回来赶紧把烟掐掉;看到弟弟行为叛逆、结交损友,心里充满担忧。这些细节

都流露出他浓浓的亲情。当菲利普出现药物反应,呼吸急促时,平时看起来玩世不恭的德瑞斯表现出惊人的沉着镇定:先是轻声安抚、悉心陪伴,之后是推菲利普出去户外透透气,两人由此享受到了巴黎午夜四点的静谧祥和,心灵之窗也慢慢打开。对待朋友真诚贴心:当菲利普为自己的半身不遂深感自卑,不敢面对爱情的时候,德瑞斯帮他拨通对方电话并“绑架”他约会女友,让他直面自己的情感,追求自己的幸福;当其他人例行公事似的给菲利普办生日派对,德瑞斯以他独特的见解调侃经典名曲,以他动感热辣的街舞打破传统音乐的沉稳肃穆,使菲利普真正感受到生日的快乐;当德瑞斯辞职离开菲利普家时,看见有人停车挡道,他依然走上前去提醒对方,并告诉弟弟这并非多管闲事,而是“Everyone must have his principle”……毫无疑问,德瑞斯是个自信、富有感染力的男人,虽然他的出身、教育和不大光彩的过去都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体面崇高的正面人物,我们还是被他的朴实善良、乐天开朗的品质征服了。 再说说菲利普,他出生贵族,拥有令人羡慕的家产,体面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成群的仆人和美女秘书,唯独没有常人直立行走的快乐。假如说他拥有一切,不如说他一无所有。但是面对生活的残酷,他还是乐观坚强的,至少他没有萎靡不振,自暴自弃。见多识广而不轻狂张扬,身份显赫而开朗随和,这些品质使他和来自不同“世界”的德瑞斯成为莫逆。面对爱情,他止步不前,只因自己半身不遂,这体现他的自卑和顾虑,也是一种自量自重;行动不

便,却依然喜欢体验高危的跳伞运动,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挑战令人震撼;忍痛让德瑞斯离开,从事更有发展的事业同时兼顾家里,为朋友设身处地的考虑令人动容……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有血有肉,仿佛生活在我们身边,无需有美国式的一人拯救地球的英雄主义,也无需有中国式的一心为公、毫无私欲的神话人物,他们就是他们自己,残缺而唯美,只因为他们有世界上最古朴的品质:真实和关怀。

三、解读音乐

看过《触不可及》的人都会深受背景音乐的感染,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不管是钢琴曲还是大提琴,都和剧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不由得对导演的品味和意图点头微笑,心领神会。例如片头飙车的那段Earth,Wind & Fire组合的September,令人尽享开靓车畅游高速的自由和快乐;跳伞那段Feeling Good,情景交融,两人在蔚蓝的天空随意飘荡如蒲公英,令人觉得视听神经被愉悦到了极致;生日派对上激情澎湃的古典音乐,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夏》、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巴赫的VIIBadinerie和F小调第五键盘协奏曲第二乐章、维瓦尔第的《四季·春》、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欧洲文化底蕴的华丽和雄厚,而德瑞斯一上台就风格突转,来了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Boogie

Wonderland,令观众在座位上也不由自主地扭动身体……音乐就是有这种感染力,无国界限制,语言不同也无妨,只有自由地宣

泄,令谁也不会拒绝情感的释放。

四、解读友谊

生活太孤独,人生很寂寞。在我们每天彬彬有礼地跟人点头致意,八面玲珑地应对复杂人事的时候,有谁知道我们心中最深处的痛苦和无助;在我们网络账号上长长的好友名单中,是否有一个是可以倾诉衷肠的;在我们向别人展示自己社交广泛、左右逢源的时候,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我们的灵魂是否有伴侣……正因为知己难求,影片中两位主人公之间平等、信任、愉快的共处氛围、无话不谈、相知相惜的情谊才显得如此珍贵。如果够幸运,我们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遇到一个一见如故的人,互相欣赏彼此的过去,享受共处的现在;受到委屈会第一个想向对方倾诉,有好东西也会第一个想到和对方分享;共同度过平淡无奇却回味无穷的时光,在心里留下一块仅属于彼此的神秘园,在回忆中永远散发奇异的花香。

爱是没有条件的,友谊也是如此。影片之所以那么唯美,正是因为它诠释了最纯粹的友谊,不论肤色,不分国界,不比贫富,只在乎心与心的契合,并沉醉于彼此的陪伴。友情不需要客套话,也不需要害怕说错话,只需要真心;不需要朝朝暮暮,只需要心领神会、惺惺相惜。这种感情,在道德水准滑坡、信任危机四伏、人人明哲保身的现代社会,更显得可遇不可求,这就是影片取名触不可及的原因吧。

喜欢法国电影这种娓娓叙述的风格,从不急功近利,却在举

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优雅和风趣,在不经意间流露法国文化特有的情致。这种文而不作、含蓄内敛的范儿,与美国的山姆大叔式的豪放、中国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晦相比,更显出一种别样的格调。更重要的是,它触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部位——在大千世界中渴求友谊和关爱,在挫折失意中依然享受和向往生活的美好。

[

2024年3月3日发(作者:肖俊哲)

解读法国电影《触不可及》

如果说一部好的书是感动心灵的康乃馨的话,那么一部好的电影就是照进灵魂的一米阳光。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逐渐敞开大门以来,我们有幸享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奥斯卡电影盛宴,从内敛持重的“90后”电影(如《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到华丽魔幻的“00后”电影(如《魔戒》《阿凡达》)以及到百花齐放的“10后”电影(如英国的《国王的演讲》、法国的《艺术家》),无不引爆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诚然,在当今急功近利的动车式发展背景下,此类精工细作的影视作品可谓凤毛麟角。许多电影急于哗众取宠,不惜一掷千金,大手笔、大制作,吸引了眼球却放逐了心灵,辉煌之后只让人感觉目眩。所幸,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如此,总有一些是淡定的,一部让人感觉朴实无华的法国作品《触不可及》便是极好的例子。无需铺天盖地的广告,无需高端技术的制作,朴实如出土的青花瓷,清澈如天山的雪水,《触不可及》无声无息地浸润我们孤独的灵魂。让我们一起细细解读此部作品,品味剧中的冷暖人生。

一、解读剧情

该片由真人真事改编,弥漫着生活气息,熟悉得好像发生在身边。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以德瑞斯和菲利普忽悠警察、畅游高速的情节开头,引发观众对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和来历产生好奇。原来,菲利普出身望族却高位瘫痪,欲招聘全职护工;德瑞斯生

活潦倒,想凑齐辞退信领取失业救济金却获得菲利普的青睐,成为其护工。接下来,两位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滑稽可笑而又亲切感人的故事:德瑞斯从抱怨抗拒到得心应手,一步步学会了护理工作:给菲利普洗澡、喂食、灌肠、拆信……德瑞斯鼓动菲利普联系女笔友;德瑞斯深夜护理菲利普;菲利普帮助德瑞斯卖画;菲利普带德瑞斯体验跳伞……就这样,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生活出现了交集,心灵产生了默契,友情如丝如织。为了德瑞斯更好地发展,菲利普忍痛让他离开自己。而德瑞斯也一扫原来低迷不振、游手好闲的生活态度,正式应聘了一家公司并开始走上生活正轨。一段不是手足胜似手足的情谊,一段跨越种族、阶级、肤色的情谊,让人感觉如一股扑面而来、沁入心扉的好雨,洗涤尘封的心灵,滋润枯竭的情感。影片有数个情节令人颇有感触。

(一)职场必杀技

影片开始面试的那一段,应聘菲利普护工的人络绎不绝,有各种文凭的,有经验丰富的,有“品质高尚”的……而这些知识分子在回答女秘书的提问时,却结巴的结巴、浮夸的浮夸、虚伪的虚伪、乏味的乏味。德瑞斯的出现,像一股小旋风,搅动了面试沉闷的气氛。他的大胆、幽默给菲利普留下深刻印象。就是这样一个小混混儿活生生地把那些知识分子给比了下去。什么才是职场必杀技?看来,不是文凭、学历或者工作经验,而是人格魅力!德瑞斯大胆、真实、干脆、自信、乐天的性格、幽默的说话方式以及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就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这些品质来

自生活的千锤百炼。

(二)残疾人的需要

当菲利普的朋友劝告他不要雇佣德瑞斯做护工,并说“贫民窟里出来的人没有同情心”时,菲利普的回答让人结舌:“我要的就是这一点,没有同情心。”这让我们反思以往对于残疾人的所谓“关怀”和“照顾”: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赠与他们一些物资——这能够简易有效地显示我们的“爱心”,但是我们却逃避帮助他们真正自立的责任——那才是更加困难但是更值得去做的。对于残疾人,怜悯只能让他们强化与人不同的意识,加重挫败感和依赖感。如果真想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当做正常人对待。就像德瑞斯有意无意忽视菲利普残疾的事实,不给他拿手机,戏弄他“No arms,no

chocolate”,这些言行绝非“绅士”,但是却使菲利普直面自己的状况。

(三)人的基本品质

德瑞斯去菲利普家面试时偷了壁台上漂亮的彩蛋,想送给婶婶。但是当他得知彩蛋是菲利普纪念前妻的信物时,他托妹妹找回彩蛋;德瑞斯带菲利普去兜风时,认为不能把菲利普像马一样放在后车厢;德瑞斯教训把车停在别人门道的邻居;德瑞斯要求菲利普管教傲慢无礼的女儿……这种种细节都体现了德瑞斯的人品:孝顺、自重、厚道、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本应具有的基本品质,但是试问当今有多少人遗失了这

些品质。

(四) 社会的虚伪和不公

德瑞斯有几处经典话语让人笑翻:在画廊将一幅名画看成是画家不小心把“一摊鼻血洒在画布上”;在剧院把歌剧演员说成“一棵会唱歌的树”;在生日派对将经典名作解释为“一群裸奔的人”“猫和老鼠”“咖啡广告”“失业补助中心电话铃声——等候时间约为2年”。他的理解并非浅薄粗鄙,相反,他说出了很多人不敢或不好意思说的话。有多少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种“毫无见识和品位”的话?有多少人敢于对主流社会追捧的事物反其道而行?有多少人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臣民一样依草附木、附庸风雅?德瑞斯活脱脱像一条泥鳅,把道貌岸然的伪知识分子那潭死水搅得碧波荡漾,涟漪缤纷。同时,这些情节也折射出上流社会和草根阶层的辛辣对照:一边是烧钱买所谓的“名画”,一边是囊中羞涩,靠失业救济金生活;一边是高雅的歌剧享受,一边是失学流落街头;一边是古典浪漫的音乐,一边是几乎被打爆的失业补助中心的电话……

二、解读人物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截然不同,却相得益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先说下德瑞斯,他自小被叔婶领养,弟妹成群,家庭贫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本性善良,性格既活泼开朗,亦成熟冷静。在抚养他成人的婶婶面前规矩自敛,听到婶婶回来赶紧把烟掐掉;看到弟弟行为叛逆、结交损友,心里充满担忧。这些细节

都流露出他浓浓的亲情。当菲利普出现药物反应,呼吸急促时,平时看起来玩世不恭的德瑞斯表现出惊人的沉着镇定:先是轻声安抚、悉心陪伴,之后是推菲利普出去户外透透气,两人由此享受到了巴黎午夜四点的静谧祥和,心灵之窗也慢慢打开。对待朋友真诚贴心:当菲利普为自己的半身不遂深感自卑,不敢面对爱情的时候,德瑞斯帮他拨通对方电话并“绑架”他约会女友,让他直面自己的情感,追求自己的幸福;当其他人例行公事似的给菲利普办生日派对,德瑞斯以他独特的见解调侃经典名曲,以他动感热辣的街舞打破传统音乐的沉稳肃穆,使菲利普真正感受到生日的快乐;当德瑞斯辞职离开菲利普家时,看见有人停车挡道,他依然走上前去提醒对方,并告诉弟弟这并非多管闲事,而是“Everyone must have his principle”……毫无疑问,德瑞斯是个自信、富有感染力的男人,虽然他的出身、教育和不大光彩的过去都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体面崇高的正面人物,我们还是被他的朴实善良、乐天开朗的品质征服了。 再说说菲利普,他出生贵族,拥有令人羡慕的家产,体面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成群的仆人和美女秘书,唯独没有常人直立行走的快乐。假如说他拥有一切,不如说他一无所有。但是面对生活的残酷,他还是乐观坚强的,至少他没有萎靡不振,自暴自弃。见多识广而不轻狂张扬,身份显赫而开朗随和,这些品质使他和来自不同“世界”的德瑞斯成为莫逆。面对爱情,他止步不前,只因自己半身不遂,这体现他的自卑和顾虑,也是一种自量自重;行动不

便,却依然喜欢体验高危的跳伞运动,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挑战令人震撼;忍痛让德瑞斯离开,从事更有发展的事业同时兼顾家里,为朋友设身处地的考虑令人动容……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有血有肉,仿佛生活在我们身边,无需有美国式的一人拯救地球的英雄主义,也无需有中国式的一心为公、毫无私欲的神话人物,他们就是他们自己,残缺而唯美,只因为他们有世界上最古朴的品质:真实和关怀。

三、解读音乐

看过《触不可及》的人都会深受背景音乐的感染,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不管是钢琴曲还是大提琴,都和剧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不由得对导演的品味和意图点头微笑,心领神会。例如片头飙车的那段Earth,Wind & Fire组合的September,令人尽享开靓车畅游高速的自由和快乐;跳伞那段Feeling Good,情景交融,两人在蔚蓝的天空随意飘荡如蒲公英,令人觉得视听神经被愉悦到了极致;生日派对上激情澎湃的古典音乐,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夏》、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巴赫的VIIBadinerie和F小调第五键盘协奏曲第二乐章、维瓦尔第的《四季·春》、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欧洲文化底蕴的华丽和雄厚,而德瑞斯一上台就风格突转,来了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Boogie

Wonderland,令观众在座位上也不由自主地扭动身体……音乐就是有这种感染力,无国界限制,语言不同也无妨,只有自由地宣

泄,令谁也不会拒绝情感的释放。

四、解读友谊

生活太孤独,人生很寂寞。在我们每天彬彬有礼地跟人点头致意,八面玲珑地应对复杂人事的时候,有谁知道我们心中最深处的痛苦和无助;在我们网络账号上长长的好友名单中,是否有一个是可以倾诉衷肠的;在我们向别人展示自己社交广泛、左右逢源的时候,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我们的灵魂是否有伴侣……正因为知己难求,影片中两位主人公之间平等、信任、愉快的共处氛围、无话不谈、相知相惜的情谊才显得如此珍贵。如果够幸运,我们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遇到一个一见如故的人,互相欣赏彼此的过去,享受共处的现在;受到委屈会第一个想向对方倾诉,有好东西也会第一个想到和对方分享;共同度过平淡无奇却回味无穷的时光,在心里留下一块仅属于彼此的神秘园,在回忆中永远散发奇异的花香。

爱是没有条件的,友谊也是如此。影片之所以那么唯美,正是因为它诠释了最纯粹的友谊,不论肤色,不分国界,不比贫富,只在乎心与心的契合,并沉醉于彼此的陪伴。友情不需要客套话,也不需要害怕说错话,只需要真心;不需要朝朝暮暮,只需要心领神会、惺惺相惜。这种感情,在道德水准滑坡、信任危机四伏、人人明哲保身的现代社会,更显得可遇不可求,这就是影片取名触不可及的原因吧。

喜欢法国电影这种娓娓叙述的风格,从不急功近利,却在举

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优雅和风趣,在不经意间流露法国文化特有的情致。这种文而不作、含蓄内敛的范儿,与美国的山姆大叔式的豪放、中国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晦相比,更显出一种别样的格调。更重要的是,它触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部位——在大千世界中渴求友谊和关爱,在挫折失意中依然享受和向往生活的美好。

[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