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发(作者:孙平文)
关于宾得单反及其他APS-C单反的一些个人使用看法
一、关于套头
===================【以下都是18-55套头所拍的一些作品】===============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4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21.25mm 拍照时间:2010:01:02 08:30:03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16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18mm 拍照时间:2010:01:02 08:38:17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5.0 快门:1/5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35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4:12 15:23:14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4.5 快门:1/5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35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4:12 15:28:21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5.6 快门:1/250
感光度ISO:100 焦距:5500/100mm 拍照时间:2008:11:07 12:47:08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5.6 快门:1/80
感光度ISO:100 焦距:4750/100mm 拍照时间:2009:02:13 08:36:30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125
感光度ISO:100 焦距:50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2:14 13:06:33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1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55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2:14 13:13:18
上面的图都做了一些对比度亮度和曲线调节,其他方面未动过。不过下面这幅图确确实实是100%原片了。大家可以点开看看大图。 压缩到了1M以下,对画质影响较大,不过基本上还是可以看到套头画质还是不错的。
[器材] 宾得数码相机【宾得 K200D】 宾得镜头【宾得 18-55mm F3.5-5.6 AL II】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50 焦距:50 毫米 感光度:200
===================【以上都是18-55套头所拍的一些作品】===============
单反的画质表现机身占40%,镜头占60%,所以,镜头的选择非常重要,甚至超过机身。很多新人造反之后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镜头,往往盲目的根据网上的推荐、教程去选择,走很多冤枉路,也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其实大家在购买单反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很好的镜头可以使用,那就是随机的套头。
很多人认为套头成像质量不好,无法完成拍摄要求,这其实是眼高手低的做法。为什么APS-C单反大多要配18-55套头?因为这个涵盖了我们大多数拍摄的焦段,18mm(乘以1.5的系数约为27mm)端是比较常见的广角端,能够在比较狭窄的环境或者非常开阔的环境进行拍摄,是风景拍摄的常用焦段。55mm在APS-C上又正好是人文、人像拍摄的较好焦段,能获得一定的景深虚化效果,以及避免广角端造成的人物变形。
诚然,套头因为成本原因不可能做的非常牛,往往成像上不能让人十分满意,但它却可以让你熟悉单反的操作,熟悉单反的常用视角,更重要的是,当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你才会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焦段,什么风格的镜头。当到达这个地步的时候,你已经接近入门了,也就是说你的技术已经被套头制约了,这个时候升级镜头方能更好的将新镜头的能力发挥出来。
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往往拍的不好就认为是镜头不好,特别是用套头的朋友,把很多技术上的原因都归咎给套头,这是不公平的。套头再差,对一般摄影水平不高的人来说也是绰绰有余的,反过来说,如果水平没到位,就算给个公主头,拍出来的片子也不见得比套头好多少。
二、关于选择镜头
如果你已经很清楚自己需要拍什么题材,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新的镜头。
喜欢旅游,一镜走天下的。这类朋友关心的不完全是画质,更主要的是方便,一个18-200mm左右的镜头完全适合他。再不然就双套头,经济实惠,两个头换起来也比较方便。
平时拍拍,基本上拿单反当DC用的。一个18-55mm套头,加一个50-200mm(55-300mm)套头足够,有广有远,两个头,换镜头也方便,UV什么的还通用,省去重复投资。有米的也可以选择16-45/F4和16-50/F2.8。当然了,同样规格的镜头还有腾龙、适马的副厂头,价格比原厂便宜,有的还提供F2.8大光圈,也可以考虑。
喜欢人像拍摄,且不满足于到此一游型。至少需要一个50mm的定焦大光圈头,除了大光圈能制造出迷人的焦外以外,还可以日常留影使用。如果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选择70-135之间的焦段的镜头,例如DA70、FA77、FA*85——这几个镜头一个比一个贵,都是人像牛头。另外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选择变焦头,DA*50-135/F2.8是首选,焦段合适,光圈适中,对焦迅速,画质一流,不过价格死贵。50-200和55-300的头也可以作为人像头,画质虽然弱点,光圈小点,但好在价格便宜,另外长焦端也能获得较好的焦外效果。如果这些都不满意,还有个选择就是副厂的镜头,例如腾龙90微,既可以拍微距,又可以拍人像,光圈也适中,画质也挺好。(90*1.5刚好135,标准人像焦段。)当然微距头的问题就是远距离成像弱些,好在拍人问题不大。适马的50/F1.4也是不错的选择,对焦和成像都不俗。最后一个选择余地就是手动定焦头,这个选择的镜头就多了。宾得原厂的M50/1.4(还有1.7、1.8一堆),A50/1.4(同上),K50/1.4(同上)等等,都是成像素质很好的定焦标头。135焦段也有原厂的,价格几百而已。其他非宾得原厂的像CZJ135/3.5这种头,好用不贵,绝对牛逼的表现,当然还包括施耐德、徕卡这些牛哄哄的镜头,大家可以多搜搜,多看看,自然有所获。
还有一种人,就是对画质要求比较高,自身也具备一定摄影技巧和经验,到了这个地步,我想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器材理论了,不需要再看这种入门型的文章了,呵呵。
三、关于焦段
我们常说的焦段,例如18mm、50mm、135mm等等,通常都是指全画幅上的焦段,而APS-c单反则需要乘以一个系数。例如尼康、宾得要乘以1.5,佳能CMOS尺寸稍小,要乘以1.6,奥林巴斯这种M4/3系统则要乘以2。
这样一来,18mm乘以1.5,视角上就略等于135胶片上的27mm。
但这里就存在有一个误区——很多新手认为APS-C上的18mm就等于全画幅上的27mm,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其实通俗一点说,18mm的镜头无论在全画幅上还是在APS-C上透视关系都是完全一样的,而不一样的只是视角。【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假如使用同样的镜头的APS-C和全画幅单反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同焦段的拍摄,APS-C所能拍摄到的成像区域变小了,而全画幅则能将全部区域都摄入画面。这个时候APS-C的画面相当于将全画幅所拍摄到的画面上下左右进行了裁切,只保留了画面中间的一部分。这样看上去APS-C图的焦段就显得比全画幅长了,而实际上不是焦段变长了,而是我们的视角变窄了。举个例子,我们拍人像,用全画幅135mm段拍摄,能够将MT全身都拍下来。这个时候我们换APS-C单反,也用135mm的镜头,却发现在同样的距
离,MT只能拍到半身了。这并不是MT被拉近了,而是MT的上下左右被“裁切”掉了。
所以,无忌上不是有句话么?没用过胶片和全画幅就永远体会不到焦段的魅力!
四、关于机身
其实平心而论,只要是APS-C的机子,除却镜头因素,成像差别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最主要的差别还是出现在CCD和CMOS的风格倾向不一样,C、N、S、P、O几家厂商的色彩锐度等倾向不一样。有句俗语叫“佳能媚,尼康锐,潘泰克斯(就是现在的宾得了)惹人醉”,其实也正是各家对成像风格的不同理解。
佳能的机身出片乍一看普遍显得较肉,但放大一看细节还是都在,色彩偏淡,后期稍加PS就很出彩。
尼康的机身则出片锐利,色彩饱和度较高,明暗反差较大,很适合直接出片。
宾得的机身色彩浓郁,但饱和度其实并不特别高(主要是因为宾得对黄色、绿色的渲染较大),注重高光和暗部的细节还原(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认为宾得成像偏德味的原因之一),当然了,这也间接导致了有部分人认为宾得片子普遍欠曝。
以上是比较肤浅一点的对各家成像风格的综述,各家画质谈不上哪家更好,只不过是哪家风格更适合你自己罢了。
当然了,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不同档次的机身采用的感光元件的技术也不一样,加上机身内部处理引擎的处理机制也不一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开画质的差异,但终究不如APS-C与全画幅,全画幅与中画幅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五、关于RAW
常常看见许多老鸟教育菜鸟,说单反为的就是RAW,如果不用RAW进行拍摄的话,单反就失去了意义。
RAW真有这么大的魔力??
何谓RAW——RAW图像文件包含着从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的图像传感器上直接得到的仅经过最少处理的原始数据。
其实我们用相机拍照,无论你再怎么强调无后期、无PS,但实际上当你用JPG出图的时候,相机内部就会对你的相片进行处理,所以严格来说其实直出的JPG也是经过了后期处理的,只不过这个处理过程不是在电脑里,而是在相机里而已。
而RAW则是直接从感光元件中得到图片的原始数据反馈出来,也就是说,只有RAW格式的文件才能真正反映你的相机的拍摄能力。
但是,RAW就真的没有任何机内处理了吗?。上文提到过,RAW格式其实也是进行过最少处理的数据,这个处理过程因为没有官方的说明,具体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数码时代,这些数据并非直接以光学方式保存(传统胶片就是纯光学方式成像),而是以0和1的二进制代码进行编码。首先光线进入相机,照射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就会获得这些二进制代码,再通过相机的处理引擎对这些0和1进行编码,最后输出为RAW格式。
由于各家的处理引擎编码方式不一样,所以大多数相机厂商甚至同一厂商的不同型号机子的RAW文件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像ADOBE这样的第三方图像处理厂商会不断的根据上市的新机型而更新其RAW插件版本的原因。尽管现在也有所谓统一的RAW格式,但充其量是在各家原有格式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转化而来)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做个这样的试验,拿尼康D90和宾得Kx,都上同一款副厂镜头(以排除镜头对成像的影响),同样的参数拍摄同样的场景,都保存为RAW格式,看看二者的成像有没有区别。因为D90和Kx都是采用的同一块感光元件,如果RAW格式真是100%未处理的原始数据的话,那么两者的成像就应该是完全一样的。但如果二者仍然有成像风格上的不同,那就是说其实RAW也是有过“后期”的数据,在RAW上,各家的成像风格倾向仍然成立!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RAW都不是必须的,只有当我们需要极为精细的后期处理时,才会用到RAW。比如某些大光比的场景,某些灯光复杂的场景,因为RAW可以在后期时无损调节曝光补偿和白平衡,遇到这些复杂的场景使用RAW就可以有效的弥补拍摄时难以及时、准确调整参数的遗憾。而平常的拍摄,JPG出图还是能够保证画面质量的。
六、关于后期
经常看到很多人发图的时候强调,我的图是没有经过任何后期的。还有不少人对后期不屑一顾,认为高手是不需要后期的,后期过的片子都是骗人的!
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上面讨论RAW的时候提到过,只要是直出的JPG,那肯定是经过了机内处理的,差别不过是一个在相机里处理,一个在电脑上处理而已。甚至RAW格式本身也是经过了一定的处理的。
在胶片时代,暗房技术层出不穷,那个时候很多资深摄友最喜欢研究的就是暗房技巧,这可以看作是胶片时代的后期处理。
进入数码时代,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电脑上对图片进行修复、调整,甚至移花接木,这其实就是胶片时代的暗房技术的升级换代而已。
数码DC的机内处理是非常厉害的,甚至有些机器直出的原片上就能看到锐化和加大对比度的痕迹。现在的单反也加强了机内处理的功能,但无论如何,在出片时单反秉承的原则都是尽量保留更多的细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后期的时候能够尽可能的提供更大的处理余地。很多新人在初用单反之后认为直接出片上单反还比不上数码DC,画面看起来灰灰的,其实这种灰灰的图片是尽量包容高光和暗部细节的结果,如果拿这张片子在PS里稍微拉一下曲线,一张通透饱满,细节丰富的好片子就诞生了。
诚然,在评测相机和镜头的时候,我们应当以相机原片为准,以考察相机和镜头的素质,但作为摄影作品发表的时候,完全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后期调整,例如调节对比度、亮度、色阶、曲线、色彩等等。一张优秀不过分的PS过的片子同样是好片。例如人像摄影,MT的皮肤如果做一点适当的磨皮,会显得画面更美,而风景摄影,调节好亮度对比度以及色彩,会使得画面更通透,更漂亮,甚至有很多著名摄影师,还会利用HDR来创作一些令人惊叹的作品。
当然了,在很多时候,摄影作品最好不要搞太多的移花接木,比如一张树林的片子上硬要PS上一只华南虎,那就是弄虚作假了,PS的再好,也只能说是一张平面设计作品而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孙平文)
关于宾得单反及其他APS-C单反的一些个人使用看法
一、关于套头
===================【以下都是18-55套头所拍的一些作品】===============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4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21.25mm 拍照时间:2010:01:02 08:30:03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16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18mm 拍照时间:2010:01:02 08:38:17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5.0 快门:1/5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35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4:12 15:23:14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4.5 快门:1/5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35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4:12 15:28:21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5.6 快门:1/250
感光度ISO:100 焦距:5500/100mm 拍照时间:2008:11:07 12:47:08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5.6 快门:1/80
感光度ISO:100 焦距:4750/100mm 拍照时间:2009:02:13 08:36:30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125
感光度ISO:100 焦距:50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2:14 13:06:33
摄影机型号:PENTAX K200D 光圈:f/8.0 快门:1/100
感光度ISO:100 焦距:5500/100mm 拍照时间:2009:02:14 13:13:18
上面的图都做了一些对比度亮度和曲线调节,其他方面未动过。不过下面这幅图确确实实是100%原片了。大家可以点开看看大图。 压缩到了1M以下,对画质影响较大,不过基本上还是可以看到套头画质还是不错的。
[器材] 宾得数码相机【宾得 K200D】 宾得镜头【宾得 18-55mm F3.5-5.6 AL II】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50 焦距:50 毫米 感光度:200
===================【以上都是18-55套头所拍的一些作品】===============
单反的画质表现机身占40%,镜头占60%,所以,镜头的选择非常重要,甚至超过机身。很多新人造反之后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镜头,往往盲目的根据网上的推荐、教程去选择,走很多冤枉路,也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其实大家在购买单反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很好的镜头可以使用,那就是随机的套头。
很多人认为套头成像质量不好,无法完成拍摄要求,这其实是眼高手低的做法。为什么APS-C单反大多要配18-55套头?因为这个涵盖了我们大多数拍摄的焦段,18mm(乘以1.5的系数约为27mm)端是比较常见的广角端,能够在比较狭窄的环境或者非常开阔的环境进行拍摄,是风景拍摄的常用焦段。55mm在APS-C上又正好是人文、人像拍摄的较好焦段,能获得一定的景深虚化效果,以及避免广角端造成的人物变形。
诚然,套头因为成本原因不可能做的非常牛,往往成像上不能让人十分满意,但它却可以让你熟悉单反的操作,熟悉单反的常用视角,更重要的是,当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你才会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焦段,什么风格的镜头。当到达这个地步的时候,你已经接近入门了,也就是说你的技术已经被套头制约了,这个时候升级镜头方能更好的将新镜头的能力发挥出来。
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往往拍的不好就认为是镜头不好,特别是用套头的朋友,把很多技术上的原因都归咎给套头,这是不公平的。套头再差,对一般摄影水平不高的人来说也是绰绰有余的,反过来说,如果水平没到位,就算给个公主头,拍出来的片子也不见得比套头好多少。
二、关于选择镜头
如果你已经很清楚自己需要拍什么题材,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新的镜头。
喜欢旅游,一镜走天下的。这类朋友关心的不完全是画质,更主要的是方便,一个18-200mm左右的镜头完全适合他。再不然就双套头,经济实惠,两个头换起来也比较方便。
平时拍拍,基本上拿单反当DC用的。一个18-55mm套头,加一个50-200mm(55-300mm)套头足够,有广有远,两个头,换镜头也方便,UV什么的还通用,省去重复投资。有米的也可以选择16-45/F4和16-50/F2.8。当然了,同样规格的镜头还有腾龙、适马的副厂头,价格比原厂便宜,有的还提供F2.8大光圈,也可以考虑。
喜欢人像拍摄,且不满足于到此一游型。至少需要一个50mm的定焦大光圈头,除了大光圈能制造出迷人的焦外以外,还可以日常留影使用。如果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选择70-135之间的焦段的镜头,例如DA70、FA77、FA*85——这几个镜头一个比一个贵,都是人像牛头。另外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选择变焦头,DA*50-135/F2.8是首选,焦段合适,光圈适中,对焦迅速,画质一流,不过价格死贵。50-200和55-300的头也可以作为人像头,画质虽然弱点,光圈小点,但好在价格便宜,另外长焦端也能获得较好的焦外效果。如果这些都不满意,还有个选择就是副厂的镜头,例如腾龙90微,既可以拍微距,又可以拍人像,光圈也适中,画质也挺好。(90*1.5刚好135,标准人像焦段。)当然微距头的问题就是远距离成像弱些,好在拍人问题不大。适马的50/F1.4也是不错的选择,对焦和成像都不俗。最后一个选择余地就是手动定焦头,这个选择的镜头就多了。宾得原厂的M50/1.4(还有1.7、1.8一堆),A50/1.4(同上),K50/1.4(同上)等等,都是成像素质很好的定焦标头。135焦段也有原厂的,价格几百而已。其他非宾得原厂的像CZJ135/3.5这种头,好用不贵,绝对牛逼的表现,当然还包括施耐德、徕卡这些牛哄哄的镜头,大家可以多搜搜,多看看,自然有所获。
还有一种人,就是对画质要求比较高,自身也具备一定摄影技巧和经验,到了这个地步,我想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器材理论了,不需要再看这种入门型的文章了,呵呵。
三、关于焦段
我们常说的焦段,例如18mm、50mm、135mm等等,通常都是指全画幅上的焦段,而APS-c单反则需要乘以一个系数。例如尼康、宾得要乘以1.5,佳能CMOS尺寸稍小,要乘以1.6,奥林巴斯这种M4/3系统则要乘以2。
这样一来,18mm乘以1.5,视角上就略等于135胶片上的27mm。
但这里就存在有一个误区——很多新手认为APS-C上的18mm就等于全画幅上的27mm,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其实通俗一点说,18mm的镜头无论在全画幅上还是在APS-C上透视关系都是完全一样的,而不一样的只是视角。【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假如使用同样的镜头的APS-C和全画幅单反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同焦段的拍摄,APS-C所能拍摄到的成像区域变小了,而全画幅则能将全部区域都摄入画面。这个时候APS-C的画面相当于将全画幅所拍摄到的画面上下左右进行了裁切,只保留了画面中间的一部分。这样看上去APS-C图的焦段就显得比全画幅长了,而实际上不是焦段变长了,而是我们的视角变窄了。举个例子,我们拍人像,用全画幅135mm段拍摄,能够将MT全身都拍下来。这个时候我们换APS-C单反,也用135mm的镜头,却发现在同样的距
离,MT只能拍到半身了。这并不是MT被拉近了,而是MT的上下左右被“裁切”掉了。
所以,无忌上不是有句话么?没用过胶片和全画幅就永远体会不到焦段的魅力!
四、关于机身
其实平心而论,只要是APS-C的机子,除却镜头因素,成像差别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最主要的差别还是出现在CCD和CMOS的风格倾向不一样,C、N、S、P、O几家厂商的色彩锐度等倾向不一样。有句俗语叫“佳能媚,尼康锐,潘泰克斯(就是现在的宾得了)惹人醉”,其实也正是各家对成像风格的不同理解。
佳能的机身出片乍一看普遍显得较肉,但放大一看细节还是都在,色彩偏淡,后期稍加PS就很出彩。
尼康的机身则出片锐利,色彩饱和度较高,明暗反差较大,很适合直接出片。
宾得的机身色彩浓郁,但饱和度其实并不特别高(主要是因为宾得对黄色、绿色的渲染较大),注重高光和暗部的细节还原(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认为宾得成像偏德味的原因之一),当然了,这也间接导致了有部分人认为宾得片子普遍欠曝。
以上是比较肤浅一点的对各家成像风格的综述,各家画质谈不上哪家更好,只不过是哪家风格更适合你自己罢了。
当然了,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不同档次的机身采用的感光元件的技术也不一样,加上机身内部处理引擎的处理机制也不一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开画质的差异,但终究不如APS-C与全画幅,全画幅与中画幅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五、关于RAW
常常看见许多老鸟教育菜鸟,说单反为的就是RAW,如果不用RAW进行拍摄的话,单反就失去了意义。
RAW真有这么大的魔力??
何谓RAW——RAW图像文件包含着从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的图像传感器上直接得到的仅经过最少处理的原始数据。
其实我们用相机拍照,无论你再怎么强调无后期、无PS,但实际上当你用JPG出图的时候,相机内部就会对你的相片进行处理,所以严格来说其实直出的JPG也是经过了后期处理的,只不过这个处理过程不是在电脑里,而是在相机里而已。
而RAW则是直接从感光元件中得到图片的原始数据反馈出来,也就是说,只有RAW格式的文件才能真正反映你的相机的拍摄能力。
但是,RAW就真的没有任何机内处理了吗?。上文提到过,RAW格式其实也是进行过最少处理的数据,这个处理过程因为没有官方的说明,具体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数码时代,这些数据并非直接以光学方式保存(传统胶片就是纯光学方式成像),而是以0和1的二进制代码进行编码。首先光线进入相机,照射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就会获得这些二进制代码,再通过相机的处理引擎对这些0和1进行编码,最后输出为RAW格式。
由于各家的处理引擎编码方式不一样,所以大多数相机厂商甚至同一厂商的不同型号机子的RAW文件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像ADOBE这样的第三方图像处理厂商会不断的根据上市的新机型而更新其RAW插件版本的原因。尽管现在也有所谓统一的RAW格式,但充其量是在各家原有格式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转化而来)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做个这样的试验,拿尼康D90和宾得Kx,都上同一款副厂镜头(以排除镜头对成像的影响),同样的参数拍摄同样的场景,都保存为RAW格式,看看二者的成像有没有区别。因为D90和Kx都是采用的同一块感光元件,如果RAW格式真是100%未处理的原始数据的话,那么两者的成像就应该是完全一样的。但如果二者仍然有成像风格上的不同,那就是说其实RAW也是有过“后期”的数据,在RAW上,各家的成像风格倾向仍然成立!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RAW都不是必须的,只有当我们需要极为精细的后期处理时,才会用到RAW。比如某些大光比的场景,某些灯光复杂的场景,因为RAW可以在后期时无损调节曝光补偿和白平衡,遇到这些复杂的场景使用RAW就可以有效的弥补拍摄时难以及时、准确调整参数的遗憾。而平常的拍摄,JPG出图还是能够保证画面质量的。
六、关于后期
经常看到很多人发图的时候强调,我的图是没有经过任何后期的。还有不少人对后期不屑一顾,认为高手是不需要后期的,后期过的片子都是骗人的!
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上面讨论RAW的时候提到过,只要是直出的JPG,那肯定是经过了机内处理的,差别不过是一个在相机里处理,一个在电脑上处理而已。甚至RAW格式本身也是经过了一定的处理的。
在胶片时代,暗房技术层出不穷,那个时候很多资深摄友最喜欢研究的就是暗房技巧,这可以看作是胶片时代的后期处理。
进入数码时代,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电脑上对图片进行修复、调整,甚至移花接木,这其实就是胶片时代的暗房技术的升级换代而已。
数码DC的机内处理是非常厉害的,甚至有些机器直出的原片上就能看到锐化和加大对比度的痕迹。现在的单反也加强了机内处理的功能,但无论如何,在出片时单反秉承的原则都是尽量保留更多的细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后期的时候能够尽可能的提供更大的处理余地。很多新人在初用单反之后认为直接出片上单反还比不上数码DC,画面看起来灰灰的,其实这种灰灰的图片是尽量包容高光和暗部细节的结果,如果拿这张片子在PS里稍微拉一下曲线,一张通透饱满,细节丰富的好片子就诞生了。
诚然,在评测相机和镜头的时候,我们应当以相机原片为准,以考察相机和镜头的素质,但作为摄影作品发表的时候,完全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后期调整,例如调节对比度、亮度、色阶、曲线、色彩等等。一张优秀不过分的PS过的片子同样是好片。例如人像摄影,MT的皮肤如果做一点适当的磨皮,会显得画面更美,而风景摄影,调节好亮度对比度以及色彩,会使得画面更通透,更漂亮,甚至有很多著名摄影师,还会利用HDR来创作一些令人惊叹的作品。
当然了,在很多时候,摄影作品最好不要搞太多的移花接木,比如一张树林的片子上硬要PS上一只华南虎,那就是弄虚作假了,PS的再好,也只能说是一张平面设计作品而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