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发(作者:圣沛若)
价格歧视的分析
价格歧视的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价格歧视就是厂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价格歧视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但是价格歧视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它只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价格歧视是由垄断产生的,当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消费市场是相互隔离的就产生了价格歧视。当我们看到价格歧视会损害社会公平、影响服务质量或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它能增加社会福利,而且很多企业的生存也离不开价格歧视。若厂商违反了市场经济机制和有效竞争时,政府便应该采取积极手段予以打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价格歧视 政府管制 福利
当谈到歧视时,人们很容易想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但是经济学中只有一种歧视,那就是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词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价格歧视时以垄断为前提的,是厂商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价格歧视由于性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这三种价格歧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及其实现的三个条件
第 1 页 共 9 页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我们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
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 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 ; 即企业必须面对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第二,企业必须能够推断或知道消费者对某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 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第三,企业有能力阻止顾客之间的转卖行为或者套利;
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因此,反垄断限制价格歧视应该尽力消除其实现的环境条件。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
1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的行第 2 页 共 9 页
为,因此又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如下图,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定价原则所确定的均衡价格为Pm,均衡数量是 Qm。此时假定价格和数量时连续变动的。如果存在一级价格歧视的话,可以看到,在产量小于Qm的范围中,消费者为每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均大于Pm,所以厂商继续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利润。当产量达到Qm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的产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的价格仍然大于边际
成本MC,即此时的边际收益MR仍然大于边际成本MC,理智的厂商会继续扩大生产以增加利润,因此,厂商继续增加产量,一直将产量增加到Qc水平为止。可以看到此时厂商的全部收益为OAEQc的面积,厂商获得了比按同一价格Pc销售时的更大的利润。而且消费者的剩余,即图中PcAE三角形的面积,全部被垄断厂商占有,转化为厂商的收益或者是厂商利润的增加量。
一级价格歧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垄断厂商往往不能确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算能够知道,向每一个消费者索取不同金额也是困难的。
2、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数量的同一产品,而对于每一个购买相同数量商品的消费者则收取相同的金额。如下图所示,垄断厂商规定有三个价格水平。在O~Q1的销售量上,垄断厂商把价格定在P1的价格水平上;在Q1~Q2的消费阶段,垄断厂商定的价格下降到了P2;当消费者的消费数量第 3 页 共 9 页
增加到Q2~Q3的销售水平上,垄断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到P3。我们通过图很容易看到如果没有价格歧视,垄断厂商的总收益就是OP3DQ3的面积,而消费者的剩余就是三角形AP3D的面积。如果实行了二级价格歧视,那么垄断厂商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利润的增加量就为P3P1BE和矩形EGCF的面积的和,这个面积正好也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量,而消费者的剩余此时就为三角形AP1B、三角形BGC和三角形CFD的面积的总和。
二级价格其实策略并不是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歧视,而是对不同的购买数量和数量段进行歧视。一般来说,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就越低。但对于一些紧缺商品却正好相反。
二级价格其实剥夺了部分的消费者剩余。采取二级价格歧视实行分段定价,将会有利于垄断厂商扩大产量,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
二级价格歧视在像是经济中较为常见的,如在一些商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商品标出两个价格---零售价和批发价,或者注明批量购买可以打折等。
3、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在不同的市场对同一商品给出不同的价格,而在同一市场中则给出相同的价格。如图,设A市场价格为P1,B市场的价格为P2,总的销售量Qt=Q1+Q2,利润Π=P1*Q1+P2*Q2-C(Qt),其中C(Qt)为成本,则利润对Q1求偏导得MR1=MC,利润对Q2求偏导得MR2=MC,所以可以得第 4 页 共 9 页
MR1=MR2=MC,由于MR1=P1(1—1/Ed1),而MR2=P2(1—1/Ed2),则P1(1—1/Ed1)=MR2=P2(1—1/Ed2),所以P1/P2=(1—1/Ed2)/(1—1/Ed1)。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当Ed1=Ed2时,则不需要提高价格歧视,因为没有这样的必要。但是当Ed1不等于Ed2时,则Ed2较低时厂商将会索要较高的价格,反之亦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价格歧视有利于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而对于那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这样就可以利用不同的价格优势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三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中最为普遍。例如:同一商品在豪华商场与超级市场的价格会相差很大;很多服务性行业往往对学生、老人等一些特殊人群提供低价位的服务;电力公司对工业用电收费低,对居民用电收费高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垄断厂商都可以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分隔的市场。如果市场不可分隔,那么消费者就有可能在低价格市场购买商品,然后到高价格市场抛售,这种市场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第二在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中,需求弹性必须不同。否则,垄断厂商就无法制订不同的价格。
三、价格歧视的利与弊
(一)价格歧视的优点
1.价格歧视可以改善资源配置,增加人民福利
第 5 页 共 9 页
价格歧视在增加了厂商的利润之后其实也同时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相对于垄断市场,价格歧视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甚至都可以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福利水平,利用价格歧视展开竞争可以避免单一的价格战,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效益。
如果经营者对同一商品都制定相同的价格,那么具有较高支付愿望的消费者就会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由于定价太高,那些获得较少甚至没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可能根本就不会购买商品。这实际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因为单一的价格没有使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也没有使得整体的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从而社会的总的福利,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从而社会的总福利没有达到最大。
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对于较高的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还是实行的原有价格,而对于较低的消费者实行较低的价格,但不低于生产成本,那么这样不仅使得生产者的利润增加了,同时消费者的福利也增加了,那么整个社会的福利也增加了。只要当价格歧视的社会总福利水平
是大于单一定价时的社会福利,那么价格歧视就会使得社会的福利增加,此时如果资源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么效率便不受影响,那么这样的价格歧视就是合乎正规,使得社会接受的。
2.价格歧视有利于行业的生存
第 6 页 共 9 页
在有些时候,很多行业必须实行价格歧视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实行价格歧视,就不会有价格高于或者是等于平均总成本的情况了。但是在实行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厂商是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即高于平均成本向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同时用比较低的价格向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售卖更多数量的产品,而其总的产量生产的平均价格是大于平均总成本的。特别是新产品的推销,新产品在技术、质量、功能和包装上对原有的产品都是一种改进与创新,那么这必然会吸引一些消费者,进而带动更多的消费者来尝试,企业也会为此投入更多成本,这样,新产品在价格歧视的第一轮周期中就获取了高额的利润,随后便可以采用低价和折扣促销的方式,扩大消费群体,快速占领中低消费群体。大家最熟悉的便是手机市场,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只有那些时尚达人才会为了尝新不在乎其高昂的价格,但是等到新款出现后,原来手机的价格马上下压,使得更多的消费群都能使用,这便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利用了价格歧视的原则。如果不这样的话,新产品一上市就采用低价,高收入心理上认为这样的产品不上档次而不愿买,而低收入的人则会比较保守也不愿意买,那么产品的销售便很困难了。
(二)价格歧视的弊端
1.信息不对称的价格歧视,损害市场的公平性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从而影响到交易双方的准确的决策。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第 7 页 共 9 页
场中,每一个经济单位的利益都必须通过双方价格的谈判来实现,同样的一种商品可能会由于它的信息优势的不同而有各自完全不同的价格。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不利于营造一个比较公平的市场环境的,而且也容易产生大家为了更有竞争力而发生的价格欺诈的有损市场正常发展的有害行为。同时对于那些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信息搜集的厂商来说,由于信息其本身是可以复制的,也是可以模仿的,现在的信息泄露问题很严重,这样也会出现很多“搭便车”的现象出现,“搭便车”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曼科·奥尔逊在1965年首次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不用支付成本而坐享其他人的利益。其它的厂商就很可能通过模仿来获得信息的利益,而真正花费精力和时间致力于搜集信息的经济体因为最终不能保持一种信息优势,而更加导致的市场的不公平。 2.价格歧视所形成的垄断优势,影响服务质量
大家可以做个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谁的服务最差?答案永远应该是垄断者,他们永远不会把顾客当上帝,“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反而在偶尔态度好的时候,我们就感动的不得了。我敢说你一定领教过“优质服务”的厉害。为何他们能如此的肆无忌惮呢?因为就算服务再差,你也只能“接受”,价格歧视所形成的垄断优势,使他们有了定价权和说话权。垄断,是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只有一个厂家供应的市场,这个厂家就是垄断者。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有那种纯粹意义上的垄断,而是通常把接近这样状态的就当成是垄断,例如电信服务。市场经济第 8 页 共 9 页
的国家都有《反垄断法》,限制垄断者的行为,以避免垄断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为这样会妨碍市场竞争。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者所提供的产品的数量更少,而价格更高,其服务也比较差。 3.价格歧视使交易成本增加
价格歧视会使人们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来获取信息,这便导致了人们的福利的的减少。
中国人有这样一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不论你赚多少钱,倘若你能用一元钱买到两元钱的东西,那么你的实际购买能力就多了一倍。但这种好事情之所以
第 9 页 共 9 页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圣沛若)
价格歧视的分析
价格歧视的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价格歧视就是厂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价格歧视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但是价格歧视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它只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价格歧视是由垄断产生的,当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消费市场是相互隔离的就产生了价格歧视。当我们看到价格歧视会损害社会公平、影响服务质量或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它能增加社会福利,而且很多企业的生存也离不开价格歧视。若厂商违反了市场经济机制和有效竞争时,政府便应该采取积极手段予以打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价格歧视 政府管制 福利
当谈到歧视时,人们很容易想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但是经济学中只有一种歧视,那就是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词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价格歧视时以垄断为前提的,是厂商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价格歧视由于性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这三种价格歧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及其实现的三个条件
第 1 页 共 9 页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我们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
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 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 ; 即企业必须面对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第二,企业必须能够推断或知道消费者对某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 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第三,企业有能力阻止顾客之间的转卖行为或者套利;
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因此,反垄断限制价格歧视应该尽力消除其实现的环境条件。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
1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的行第 2 页 共 9 页
为,因此又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如下图,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定价原则所确定的均衡价格为Pm,均衡数量是 Qm。此时假定价格和数量时连续变动的。如果存在一级价格歧视的话,可以看到,在产量小于Qm的范围中,消费者为每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均大于Pm,所以厂商继续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利润。当产量达到Qm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的产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的价格仍然大于边际
成本MC,即此时的边际收益MR仍然大于边际成本MC,理智的厂商会继续扩大生产以增加利润,因此,厂商继续增加产量,一直将产量增加到Qc水平为止。可以看到此时厂商的全部收益为OAEQc的面积,厂商获得了比按同一价格Pc销售时的更大的利润。而且消费者的剩余,即图中PcAE三角形的面积,全部被垄断厂商占有,转化为厂商的收益或者是厂商利润的增加量。
一级价格歧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垄断厂商往往不能确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算能够知道,向每一个消费者索取不同金额也是困难的。
2、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数量的同一产品,而对于每一个购买相同数量商品的消费者则收取相同的金额。如下图所示,垄断厂商规定有三个价格水平。在O~Q1的销售量上,垄断厂商把价格定在P1的价格水平上;在Q1~Q2的消费阶段,垄断厂商定的价格下降到了P2;当消费者的消费数量第 3 页 共 9 页
增加到Q2~Q3的销售水平上,垄断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到P3。我们通过图很容易看到如果没有价格歧视,垄断厂商的总收益就是OP3DQ3的面积,而消费者的剩余就是三角形AP3D的面积。如果实行了二级价格歧视,那么垄断厂商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利润的增加量就为P3P1BE和矩形EGCF的面积的和,这个面积正好也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量,而消费者的剩余此时就为三角形AP1B、三角形BGC和三角形CFD的面积的总和。
二级价格其实策略并不是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歧视,而是对不同的购买数量和数量段进行歧视。一般来说,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就越低。但对于一些紧缺商品却正好相反。
二级价格其实剥夺了部分的消费者剩余。采取二级价格歧视实行分段定价,将会有利于垄断厂商扩大产量,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
二级价格歧视在像是经济中较为常见的,如在一些商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商品标出两个价格---零售价和批发价,或者注明批量购买可以打折等。
3、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在不同的市场对同一商品给出不同的价格,而在同一市场中则给出相同的价格。如图,设A市场价格为P1,B市场的价格为P2,总的销售量Qt=Q1+Q2,利润Π=P1*Q1+P2*Q2-C(Qt),其中C(Qt)为成本,则利润对Q1求偏导得MR1=MC,利润对Q2求偏导得MR2=MC,所以可以得第 4 页 共 9 页
MR1=MR2=MC,由于MR1=P1(1—1/Ed1),而MR2=P2(1—1/Ed2),则P1(1—1/Ed1)=MR2=P2(1—1/Ed2),所以P1/P2=(1—1/Ed2)/(1—1/Ed1)。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当Ed1=Ed2时,则不需要提高价格歧视,因为没有这样的必要。但是当Ed1不等于Ed2时,则Ed2较低时厂商将会索要较高的价格,反之亦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价格歧视有利于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而对于那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这样就可以利用不同的价格优势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三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中最为普遍。例如:同一商品在豪华商场与超级市场的价格会相差很大;很多服务性行业往往对学生、老人等一些特殊人群提供低价位的服务;电力公司对工业用电收费低,对居民用电收费高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垄断厂商都可以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分隔的市场。如果市场不可分隔,那么消费者就有可能在低价格市场购买商品,然后到高价格市场抛售,这种市场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第二在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中,需求弹性必须不同。否则,垄断厂商就无法制订不同的价格。
三、价格歧视的利与弊
(一)价格歧视的优点
1.价格歧视可以改善资源配置,增加人民福利
第 5 页 共 9 页
价格歧视在增加了厂商的利润之后其实也同时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相对于垄断市场,价格歧视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甚至都可以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福利水平,利用价格歧视展开竞争可以避免单一的价格战,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效益。
如果经营者对同一商品都制定相同的价格,那么具有较高支付愿望的消费者就会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由于定价太高,那些获得较少甚至没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可能根本就不会购买商品。这实际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因为单一的价格没有使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也没有使得整体的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从而社会的总的福利,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从而社会的总福利没有达到最大。
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对于较高的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还是实行的原有价格,而对于较低的消费者实行较低的价格,但不低于生产成本,那么这样不仅使得生产者的利润增加了,同时消费者的福利也增加了,那么整个社会的福利也增加了。只要当价格歧视的社会总福利水平
是大于单一定价时的社会福利,那么价格歧视就会使得社会的福利增加,此时如果资源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么效率便不受影响,那么这样的价格歧视就是合乎正规,使得社会接受的。
2.价格歧视有利于行业的生存
第 6 页 共 9 页
在有些时候,很多行业必须实行价格歧视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实行价格歧视,就不会有价格高于或者是等于平均总成本的情况了。但是在实行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厂商是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即高于平均成本向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同时用比较低的价格向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售卖更多数量的产品,而其总的产量生产的平均价格是大于平均总成本的。特别是新产品的推销,新产品在技术、质量、功能和包装上对原有的产品都是一种改进与创新,那么这必然会吸引一些消费者,进而带动更多的消费者来尝试,企业也会为此投入更多成本,这样,新产品在价格歧视的第一轮周期中就获取了高额的利润,随后便可以采用低价和折扣促销的方式,扩大消费群体,快速占领中低消费群体。大家最熟悉的便是手机市场,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只有那些时尚达人才会为了尝新不在乎其高昂的价格,但是等到新款出现后,原来手机的价格马上下压,使得更多的消费群都能使用,这便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利用了价格歧视的原则。如果不这样的话,新产品一上市就采用低价,高收入心理上认为这样的产品不上档次而不愿买,而低收入的人则会比较保守也不愿意买,那么产品的销售便很困难了。
(二)价格歧视的弊端
1.信息不对称的价格歧视,损害市场的公平性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从而影响到交易双方的准确的决策。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第 7 页 共 9 页
场中,每一个经济单位的利益都必须通过双方价格的谈判来实现,同样的一种商品可能会由于它的信息优势的不同而有各自完全不同的价格。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不利于营造一个比较公平的市场环境的,而且也容易产生大家为了更有竞争力而发生的价格欺诈的有损市场正常发展的有害行为。同时对于那些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信息搜集的厂商来说,由于信息其本身是可以复制的,也是可以模仿的,现在的信息泄露问题很严重,这样也会出现很多“搭便车”的现象出现,“搭便车”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曼科·奥尔逊在1965年首次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不用支付成本而坐享其他人的利益。其它的厂商就很可能通过模仿来获得信息的利益,而真正花费精力和时间致力于搜集信息的经济体因为最终不能保持一种信息优势,而更加导致的市场的不公平。 2.价格歧视所形成的垄断优势,影响服务质量
大家可以做个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谁的服务最差?答案永远应该是垄断者,他们永远不会把顾客当上帝,“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反而在偶尔态度好的时候,我们就感动的不得了。我敢说你一定领教过“优质服务”的厉害。为何他们能如此的肆无忌惮呢?因为就算服务再差,你也只能“接受”,价格歧视所形成的垄断优势,使他们有了定价权和说话权。垄断,是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只有一个厂家供应的市场,这个厂家就是垄断者。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有那种纯粹意义上的垄断,而是通常把接近这样状态的就当成是垄断,例如电信服务。市场经济第 8 页 共 9 页
的国家都有《反垄断法》,限制垄断者的行为,以避免垄断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为这样会妨碍市场竞争。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者所提供的产品的数量更少,而价格更高,其服务也比较差。 3.价格歧视使交易成本增加
价格歧视会使人们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来获取信息,这便导致了人们的福利的的减少。
中国人有这样一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不论你赚多少钱,倘若你能用一元钱买到两元钱的东西,那么你的实际购买能力就多了一倍。但这种好事情之所以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