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分析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英正平)

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9T16:08:02.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作者: 朱旭

[导读] 摘要:道岔故障是对地铁运营组织影响较大的一种故障,对于故障情况下行车组织和应急处理方案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道岔故障是对地铁运营组织影响较大的一种故障,对于故障情况下行车组织和应急处理方案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地铁

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铁道岔故障;行车组织方案;折返;软件;硬件

引言

地铁道岔是列车折返、变更进路时必须使用的行车关键设备,一旦道岔故障影响正线进路时,列车难以绕行通过故障点。故障道岔钩

锁后自动列车被迫降级到人工模式限速通过,故障点通过能力降低将持续影响到全线列车。与此同时,设备抢修不能中断正线行车,抢修

时间、空间又受到明显限制,尤其是折返站咽喉道岔故障,故障影响范围广,应急处理难度大,因此,地铁运营部门研究如何提高道岔故

障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道岔故障现象和分类

单个道岔故障

单个道岔故障包括不能转动左(或右)位转不到位道岔左右位均无表示等,故障时需要尝试转换道岔两个来回。故障不能恢复时,车

站人员要下线路确认(手摇)道岔到需要的位置并加钩锁器,列车自动或人工模式通过道岔。

1.2联锁区内所有道岔故障

联锁故障时,联锁区内所有到道岔位置失去表示,道岔不能电子转动。故障区内要按区间间隔控制列车运行,所有道岔要现场手摇、

钩锁在正确位置,列车人工模式通过道岔。

1.3故障道岔分类

根据故障道岔影响和处理方式,可将正线道岔分为中间站道岔、折返非必须使用道岔和折返必经道岔,其中折返必经道岔故障影响最

大。道岔故障处理效率低的常见原因有:应急方案不够优化、沟通无效环节多和抢修配合不熟练等。

二、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原则

(1)安全第一、效率第二。在道岔故障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时刻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

故。

(2)变更折返进路,同时抢修,维持最大限度运营。对于折返

时非必经的道岔故障,当线路具备变更进路时,可暂不处理道岔故障,而优先选择其他折返进路进行折返,使故障对运营秩序造成的

影响降到最低。

(3)站后折返,列车必须经过道岔故障时,按照调车方式组织行车(需确定故障道岔的另一位置是否正常,正常则变更折返进路)。

(4)当能在信号工作站上排列进路时,由车站按照调车计划排列调车进路,司机凭地面信号和车站指令动车;当不能在信号工作站上

排列进路,但道岔可以在信号工作站上操作“转换道岔”命令时,在道岔转换正确位置后执行“单独锁定”(若不能单独锁定时通知现场用钩

锁器进行加锁),在办理站确认进路上的所有道岔位置正确后,司机凭道岔开通“好了”信号和车站指令动车。

(5)当只能人工现场准备进路时,车站按照调车计划,人工办理进路并钩锁道岔,办理人员确认进路上的所有道岔位置正确后,司机

凭道岔开通“好了”信号和车站指令动车。

(6)中间站道岔故障处理原则。道岔故障时,行调首先要取消之前进路,尝试转动故障道岔两个来回,不能恢复时再交权给车站工作

站转动两个来回。即道岔故障两三分钟后,才确定要下线路钩锁道岔。如故障第一时间能够平行作业,车站人员带齐备品到达站台端墙内

待令,就能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7)折返非必须使用道岔故障处理原则。折返非必须使用的道岔,是指列车变更站前折返或变更折返股道后,可避免使用的道岔。此

类道岔故障后,变更折返路径能有效降低故障影响。

(8)折返必经道岔故障的处理原则。折返必经道岔包括必须转

动道岔和不需转动道岔。列车折返必须经过且必须转动的道岔故障时,为减少沟通环节,应优先采用调车方式折返。调车方式是指在

非正常情况列车需要转线时,由行调发布有关命令采用站级控制,由车站负责准备列车进路,司机凭车站的道岔开通“好了”信号(或信号

机显示)及动车指令动车的一种行车组织方式。列车折返必经但不是必须转动的道岔故障时,应尽量避免手摇道岔,直接钩锁道岔在折返

进路位置。各线可结合信号设备特点和线路具体情况,选择调车方式或行调控制的组织列车折返。

三、道岔软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3.1不是必须经过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

对于不是必须经过的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采取的行车组织如下。道岔故障时,在进行故障处理的同时,第一时间考虑是否可变更

进路并使用其他道岔组织列车运行,包括选用其他折返线、采用站前折返等措施,以避免对乘客造成影响。例如,图1所示A站站后道岔

W2803故障,可以避开故障点,后续列车采用站前折返线进行折

3.2必须经过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

对于必须经过的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按不同的情况采取如下行车组织。

(1)终点站站前道岔故障或中间站道岔故障,则人工钩锁,行车调度组织列车动车。这类故障属于单点一次性故障,故障持续时间较

短,其影响时间会集中在故障点,只要该故障点故障排除,后续列车就可以基本恢复正常运行。因此,对于此类故障,行车调整主要以把

故障点的影响时间平均分配到后续运行的列车即可。同时,为控制故障点前后的行车间隔,需要对前行的列车进行行车调整,避免出现故

障点前后列车间隔过大。为达到此目的,主要用到的行车调整方式有前行及后续列车多停、限速,视情况小交路折返,部分列车终点站晚

发,空车越站等。例如,图2所示A站站前道岔W2802故障,直接将道岔人工钩锁到正线,行车调度组织列车动车。

(2)终点站站后道岔故障,需要下线路人工办理进

路的,由车站按调车方式办理折返。此类故障影响时间会集中在故障点,后续的列车折返能力受阻,折返时间增大。因此,对于此类

故障,车站人员调车折返效率决定行车间隔,行车调度需第一时间组织车站人员下线路办理进路。第1趟列车折返时间受人员下线路时间影

响较大,行车调整以人员到达故障点后的折返时间作为行车间隔,计算出行车周期、所需列车数量。根据线路特点、客流情况,组织大、

小交路运行,根据大小交路运行公式计算出退车数量,之后安排列车下线退车,并迅速组织大小交路运行。例如,图3所示F站站后道岔

W508故障,车站人员下线路钩锁道岔,并按调车方式办理折返。

(3)特殊区域道岔故障,采取灵活调整行车组织方式,边运营边抢修。对于一些特定的道岔,若道岔故障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对列车

的通过能力影响较大,可以灵活调整行车组织方式,采用小交路、单线双方向运行。例如,图4所示A站W1708道岔故障,可以采取A站—C

站单线双方向运行,K站—C站小交路运行。

图1 不是必须经过的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 图2终点站站前道岔故障或中间站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图3 终点站站后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图4 特殊区域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四、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道岔硬件故障时,一般不允许列车通过故障道岔,必须立即组织抢修。例如,某地铁线路F站W508道岔判断为道岔硬件故障时,列车

不能在F站进行站后折返作业,此时由设备部门负责下线路进行抢修,控制中心进行行车调整,行车组织方案如下。

4.1方案1

组织列车在E站采用站前折返,每折返2列车组织下行1列车经E站站后交叉渡线折返至F站上行,往A站方向投入载客服务。该方案按2

小1大进行大小交路混跑,小交路是A站—E站,大交路是A站—F站,见图5。运营分析如下。

A站折返能力t1=3.5min,E站站前折返能力t2=4min,A站—E

站周期T1=44min,A站—F站周期T2=56min,按间隔4min进行计算,

小交路最大开行列车数N1=T1/t2=44/4=11列。由于按列车数1:2进行大小交路混跑,大交路的行车间隔应是小交路的3倍,即,大交路

的行车间隔为t3=12min,大交路E—F区段开行N2=(T2-T1)/t3=12/12=1列车。这样,整条线路最大开行列车数N=N1+N2=12列,即全线运

营列车最多为12列。

4.2方案2

组织各次列车经E站站后交叉渡线折返至F站上行后,往A站方向投入载客服务,见图6。运营分析如下。

A站折返能力T1=3.5min,E站—F站上行区间运行时间t1=2.5min,乘客在F站上下车及司机的作业时间t2=1.5min,F站上行至列车出清

W606道岔的时间t3=2min,E站站后折返能T2=t1+t2+t3=2.5+1.5+2=6

min,A站—F站周期T=56min。按间隔6min进行计算,最大可容纳列车数N=T/T2=56/6=9.3,即全线运营列车最多为9列。

图5 行车组织方案1 图6 行车组织方案2

4.3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比选

对于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在故障恢复时间一致

的情况下,对以上2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单从上线列车数和行车间隔来说,方案1居中,方案2最差。而方案1采

用了2种行车组织方式,较正常运营时行车组织变化较大,对乘客的乘车感受影响较大。方案2列车运行交路清晰,对乘客服务影响较小,

虽然行车间隔较大,效率较低,但在安全风险和效率的权衡之下,建议采用方案2。

表1 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对比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各方面的事故预想,提前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并就方案加以演练极为重要。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使运营各岗位人

员在处理此类故障中做到协调统一,按照相应的处理流程,把握安全关键点,将故障对乘客和运营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方式研究[J].孙立超.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05)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专题研究[J].梁欣华.科技创新导报.2014(03)

[3]基于“慕课”环境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改革研究[J].曹惠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4]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形式探讨[J].彭磊.甘肃科技.2014(03)

[5]城市轨道交通车场行车组织与调度策略[J].王宗武.内燃机与配件.2018(07)

[6]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实施效果分析[J].赵珍祥.大学教育.2018(1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英正平)

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9T16:08:02.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作者: 朱旭

[导读] 摘要:道岔故障是对地铁运营组织影响较大的一种故障,对于故障情况下行车组织和应急处理方案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道岔故障是对地铁运营组织影响较大的一种故障,对于故障情况下行车组织和应急处理方案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地铁

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铁道岔故障;行车组织方案;折返;软件;硬件

引言

地铁道岔是列车折返、变更进路时必须使用的行车关键设备,一旦道岔故障影响正线进路时,列车难以绕行通过故障点。故障道岔钩

锁后自动列车被迫降级到人工模式限速通过,故障点通过能力降低将持续影响到全线列车。与此同时,设备抢修不能中断正线行车,抢修

时间、空间又受到明显限制,尤其是折返站咽喉道岔故障,故障影响范围广,应急处理难度大,因此,地铁运营部门研究如何提高道岔故

障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道岔故障现象和分类

单个道岔故障

单个道岔故障包括不能转动左(或右)位转不到位道岔左右位均无表示等,故障时需要尝试转换道岔两个来回。故障不能恢复时,车

站人员要下线路确认(手摇)道岔到需要的位置并加钩锁器,列车自动或人工模式通过道岔。

1.2联锁区内所有道岔故障

联锁故障时,联锁区内所有到道岔位置失去表示,道岔不能电子转动。故障区内要按区间间隔控制列车运行,所有道岔要现场手摇、

钩锁在正确位置,列车人工模式通过道岔。

1.3故障道岔分类

根据故障道岔影响和处理方式,可将正线道岔分为中间站道岔、折返非必须使用道岔和折返必经道岔,其中折返必经道岔故障影响最

大。道岔故障处理效率低的常见原因有:应急方案不够优化、沟通无效环节多和抢修配合不熟练等。

二、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原则

(1)安全第一、效率第二。在道岔故障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时刻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

故。

(2)变更折返进路,同时抢修,维持最大限度运营。对于折返

时非必经的道岔故障,当线路具备变更进路时,可暂不处理道岔故障,而优先选择其他折返进路进行折返,使故障对运营秩序造成的

影响降到最低。

(3)站后折返,列车必须经过道岔故障时,按照调车方式组织行车(需确定故障道岔的另一位置是否正常,正常则变更折返进路)。

(4)当能在信号工作站上排列进路时,由车站按照调车计划排列调车进路,司机凭地面信号和车站指令动车;当不能在信号工作站上

排列进路,但道岔可以在信号工作站上操作“转换道岔”命令时,在道岔转换正确位置后执行“单独锁定”(若不能单独锁定时通知现场用钩

锁器进行加锁),在办理站确认进路上的所有道岔位置正确后,司机凭道岔开通“好了”信号和车站指令动车。

(5)当只能人工现场准备进路时,车站按照调车计划,人工办理进路并钩锁道岔,办理人员确认进路上的所有道岔位置正确后,司机

凭道岔开通“好了”信号和车站指令动车。

(6)中间站道岔故障处理原则。道岔故障时,行调首先要取消之前进路,尝试转动故障道岔两个来回,不能恢复时再交权给车站工作

站转动两个来回。即道岔故障两三分钟后,才确定要下线路钩锁道岔。如故障第一时间能够平行作业,车站人员带齐备品到达站台端墙内

待令,就能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7)折返非必须使用道岔故障处理原则。折返非必须使用的道岔,是指列车变更站前折返或变更折返股道后,可避免使用的道岔。此

类道岔故障后,变更折返路径能有效降低故障影响。

(8)折返必经道岔故障的处理原则。折返必经道岔包括必须转

动道岔和不需转动道岔。列车折返必须经过且必须转动的道岔故障时,为减少沟通环节,应优先采用调车方式折返。调车方式是指在

非正常情况列车需要转线时,由行调发布有关命令采用站级控制,由车站负责准备列车进路,司机凭车站的道岔开通“好了”信号(或信号

机显示)及动车指令动车的一种行车组织方式。列车折返必经但不是必须转动的道岔故障时,应尽量避免手摇道岔,直接钩锁道岔在折返

进路位置。各线可结合信号设备特点和线路具体情况,选择调车方式或行调控制的组织列车折返。

三、道岔软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3.1不是必须经过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

对于不是必须经过的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采取的行车组织如下。道岔故障时,在进行故障处理的同时,第一时间考虑是否可变更

进路并使用其他道岔组织列车运行,包括选用其他折返线、采用站前折返等措施,以避免对乘客造成影响。例如,图1所示A站站后道岔

W2803故障,可以避开故障点,后续列车采用站前折返线进行折

3.2必须经过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

对于必须经过的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按不同的情况采取如下行车组织。

(1)终点站站前道岔故障或中间站道岔故障,则人工钩锁,行车调度组织列车动车。这类故障属于单点一次性故障,故障持续时间较

短,其影响时间会集中在故障点,只要该故障点故障排除,后续列车就可以基本恢复正常运行。因此,对于此类故障,行车调整主要以把

故障点的影响时间平均分配到后续运行的列车即可。同时,为控制故障点前后的行车间隔,需要对前行的列车进行行车调整,避免出现故

障点前后列车间隔过大。为达到此目的,主要用到的行车调整方式有前行及后续列车多停、限速,视情况小交路折返,部分列车终点站晚

发,空车越站等。例如,图2所示A站站前道岔W2802故障,直接将道岔人工钩锁到正线,行车调度组织列车动车。

(2)终点站站后道岔故障,需要下线路人工办理进

路的,由车站按调车方式办理折返。此类故障影响时间会集中在故障点,后续的列车折返能力受阻,折返时间增大。因此,对于此类

故障,车站人员调车折返效率决定行车间隔,行车调度需第一时间组织车站人员下线路办理进路。第1趟列车折返时间受人员下线路时间影

响较大,行车调整以人员到达故障点后的折返时间作为行车间隔,计算出行车周期、所需列车数量。根据线路特点、客流情况,组织大、

小交路运行,根据大小交路运行公式计算出退车数量,之后安排列车下线退车,并迅速组织大小交路运行。例如,图3所示F站站后道岔

W508故障,车站人员下线路钩锁道岔,并按调车方式办理折返。

(3)特殊区域道岔故障,采取灵活调整行车组织方式,边运营边抢修。对于一些特定的道岔,若道岔故障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对列车

的通过能力影响较大,可以灵活调整行车组织方式,采用小交路、单线双方向运行。例如,图4所示A站W1708道岔故障,可以采取A站—C

站单线双方向运行,K站—C站小交路运行。

图1 不是必须经过的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 图2终点站站前道岔故障或中间站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图3 终点站站后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图4 特殊区域道岔故障行车组织

四、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道岔硬件故障时,一般不允许列车通过故障道岔,必须立即组织抢修。例如,某地铁线路F站W508道岔判断为道岔硬件故障时,列车

不能在F站进行站后折返作业,此时由设备部门负责下线路进行抢修,控制中心进行行车调整,行车组织方案如下。

4.1方案1

组织列车在E站采用站前折返,每折返2列车组织下行1列车经E站站后交叉渡线折返至F站上行,往A站方向投入载客服务。该方案按2

小1大进行大小交路混跑,小交路是A站—E站,大交路是A站—F站,见图5。运营分析如下。

A站折返能力t1=3.5min,E站站前折返能力t2=4min,A站—E

站周期T1=44min,A站—F站周期T2=56min,按间隔4min进行计算,

小交路最大开行列车数N1=T1/t2=44/4=11列。由于按列车数1:2进行大小交路混跑,大交路的行车间隔应是小交路的3倍,即,大交路

的行车间隔为t3=12min,大交路E—F区段开行N2=(T2-T1)/t3=12/12=1列车。这样,整条线路最大开行列车数N=N1+N2=12列,即全线运

营列车最多为12列。

4.2方案2

组织各次列车经E站站后交叉渡线折返至F站上行后,往A站方向投入载客服务,见图6。运营分析如下。

A站折返能力T1=3.5min,E站—F站上行区间运行时间t1=2.5min,乘客在F站上下车及司机的作业时间t2=1.5min,F站上行至列车出清

W606道岔的时间t3=2min,E站站后折返能T2=t1+t2+t3=2.5+1.5+2=6

min,A站—F站周期T=56min。按间隔6min进行计算,最大可容纳列车数N=T/T2=56/6=9.3,即全线运营列车最多为9列。

图5 行车组织方案1 图6 行车组织方案2

4.3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比选

对于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在故障恢复时间一致

的情况下,对以上2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单从上线列车数和行车间隔来说,方案1居中,方案2最差。而方案1采

用了2种行车组织方式,较正常运营时行车组织变化较大,对乘客的乘车感受影响较大。方案2列车运行交路清晰,对乘客服务影响较小,

虽然行车间隔较大,效率较低,但在安全风险和效率的权衡之下,建议采用方案2。

表1 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对比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各方面的事故预想,提前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并就方案加以演练极为重要。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使运营各岗位人

员在处理此类故障中做到协调统一,按照相应的处理流程,把握安全关键点,将故障对乘客和运营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方式研究[J].孙立超.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05)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专题研究[J].梁欣华.科技创新导报.2014(03)

[3]基于“慕课”环境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改革研究[J].曹惠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4]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形式探讨[J].彭磊.甘肃科技.2014(03)

[5]城市轨道交通车场行车组织与调度策略[J].王宗武.内燃机与配件.2018(07)

[6]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实施效果分析[J].赵珍祥.大学教育.2018(10)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