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尉迟芮澜)
1950-2011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
导读:鼠标做为电脑系统中最不可或缺的人体交互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进驻电脑之
后,鼠标就成为电脑的必备输入设计之一。无论是从简单的操作电脑,浏览网页,到复杂的图型设计,视
频编辑等等,鼠标都是用户必须使用的输入设计。
鼠标罗技光学原理定位游戏鼠标无线鼠标
鼠标做为电脑系统中最不可或缺的人体交互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进驻电脑之
后,鼠标就成为电脑的必备输入设计之一。无论是从简单的操作电脑,浏览网页,到复杂的图型设计,
视频编辑等等,鼠标都是用户必须使用的输入设计。对于当前的电脑用户来说,如果没有鼠标,电脑操
作尽管算不到是寸步难行,但也绝对是步履维艰。今天我们就来对鼠标47年发展之路进行回顾。
1950年-比鼠标更早的轨迹球
属于高度军事机密的轨迹球
其实,最先诞生的,并不是鼠标,而是他的同胞兄弟,轨迹球。1952年,加拿大皇家海军发明了
首个依靠操作者手部运动,完成光标移动的人机交互设备。它将保龄球放在了能够侦测球面滚动的设备
1
上,然后将把侦测到的信息转化为屏幕上的光标移动。由于整体研发属于高度军事机密,所以种轨迹球
研制出来以后,并未申请专利,也不为世人所知,就这样错过了世界首款鼠标的殊荣。
一句话点评:
由于军事保密,第一款轨迹球尽管发明的很早,但对整个鼠标发展并未起到推动性作用。默默的诞
生,默默的消亡。
1964年-世界首款鼠标诞生
世界上的第一款鼠标
1964年,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DouglasEngelbart博士,研究出了“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这
是一个顶部设计有按键,拖着一条电线的小木盒子,受限于当时的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这一可以更改
历史的发明,直到十余年后,施乐推出了首款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Star系统,鼠标才开始与电脑
结下不解之缘。
一句话点评:
由于首款轨迹球的让位,才让14年后DouglasEngelbart博士发明的鼠标登上了首款鼠标的宝座。
不过由于鼠标的发明过于超前,直到多年后鼠标才开始与电脑密切结合,成为不可缺少的人机交互设备。
上世纪70年代-首款光学原理定位鼠标问世
2
世界第一款光学原理定位鼠标
20世纪70年代,施乐在对普通机械鼠标进行升级,推出了首款采用光学成像定位的鼠标。与现在
的光学鼠标类似,首款光学鼠标也是采用LED光源照亮鼠标底部表面,通过光学传感器成像,来判断
鼠标移动方向,不过现在鼠标不同的是,首款光学鼠标必须在一块印有特殊底纹的垫板上方可正常使用。
由于成本高昂和使用不便,这一产品在鼠标发展的长河中仅是昙花一现。
一句话点评:
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尽管首款光学原理定位鼠标以失败告终,但是为鼠标的定位方式提供了一条
全新的思路,二十多年后,光学鼠标终于全面占领市场。
1983
年
-
首款面向消费级用户的鼠标
3
苹果Lisa电脑随机鼠标
1983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旗下首款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Lisa,正是这款零售价
格高达10,000美元的奢侈品,将鼠标和图形操作系统首次带到消费级用户的眼前。不过其高昂的价格
阻止了它的普及。直到一年以后,苹果再次推出针对个人用户设计的“麦金塔”电脑时,鼠标终于随着新
的电脑走入千家万户,“麦金塔”电脑所配备的鼠标,为很多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句话点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鼠标都是苹果发明的。尽管鼠标实际上并不是苹果所发明的,但是苹果确实
为鼠标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1年-首款应用级无线鼠标问世
4
首款应用级无线鼠标罗技MouseMan
1991年,罗技推出了首款应用级的无线鼠标MouseMan。尽管罗技对无线鼠标的研发可以追溯到
1984年,但是受限于红外传输直线对连的方式,无线鼠标使用时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直到罗技采用
了全新的27Mhz无线传输方案,才让无线鼠标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一句话点评:
为了让鼠标摆脱线材的束缚,罗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近十年的不懈研究,终于让无线鼠标可
以正式投入使用。对于日后无线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95年-具有振动功能的游戏鼠标
5
首款振动游戏鼠标罗技WingMan
1995年罗技推出了一款造型有如三角型石头一样个性的游戏鼠标,WingMan鼠标。鼠标除具有当
时较高的产品性能外,还增加了独一无二的振动功能,玩家在使用时,除可以感受到精准的定义,还可
以享受到WingMan鼠标所带来的独特的振动手感。
6
罗技动感旋貂及其包装展示
继WingMan鼠标后,罗技又推出了一款具有振动功能的鼠标“动感旋貂”。不过可能是玩家对振动
这一功能不感兴趣,或是因为振动影响到玩家的正常的游戏操作。在推出动感旋貂以后,罗技再也没有
推出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
一句话点评:
将源于游戏手柄的振动力回馈技术移植到鼠标,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尽管这一设计并未受到引发市
场的热烈反响,但是罗技勇于创新的设计理念为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5
年
-
首款设计页面滚轮的鼠标
7
首款带有页面滚轮的鼠标ProAgio
1995年,MouseSystems发布ProAgio,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带有页面滚轮的鼠标。不过受限于当
时的技术条件和操作系统,ProAgio鼠标并没有受到用户的重视。直到一年之后,微软推出了
intellimouseexplorer鼠标,得力于自家操作系统的良好支持,终于让滚轮这一设计普及开来,成为近
些年来对用户影响最大的鼠标设计。
一句话点评:
鼠标滚轮堪称是自鼠标问世以后,对用户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尽管如今鼠标形态千变万化,但滚
轮已经成为鼠标上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
1999年-安华高研发光电引擎
8
早期安华高光学引擎特写(微软IntelliMouse)
早期鼠标多采用机械结构设计,长时间使用后,由于鼠标底部的橡胶铁球吸附灰尘并将其带鼠标鼠
标内部,对鼠标定位造成严重影响。1999年,安华高研制出了首款不需要工作在专用鼠标垫上的光电
鼠标。尽管受限于当时技术条件,光学引擎鼠标在鼠标性能和表面兼容性方面都与当时盛行的机械鼠标
有着较大的差距,但在逐渐完善之后,光电引擎鼠标终于全面超过机械鼠标,成为现在普及率最高的产
品。
一句话点评:
尽管最初的光学引擎由于性能低下,容易丢帧等问题受到用户的排斥,但是经过安华高数年努力,
光学引擎鼠标终于全面取代机械(光机)鼠标,成为普及面最为广泛的鼠标技术。
1999年-采样率最高的机械鼠标
9
采样率最高的机械(光机)鼠标Boomslang2000
1999年,机械(光机)鼠标的性能终于达到巅峰。受到当时盛行的Quake游戏玩家的使用需求影
响。Karna工作室推出了一款采用细轴大光栅设计的机械鼠标,Boomslang2000,打破了当时机械鼠
标采样率低下的状况,将鼠标采样率一举提升到2000DPI。由于BoomSlang鼠标出色的性能,受到当
时Quake的四大天王同时代言,无数的玩家无不以拥有一只BoomSlang鼠标为荣。
一句话点评:
Boomslang2000鼠标的出现,让机械(光机)鼠标最后一段历程中达到了性能巅峰。所谓盛级必
衰,自Boomslang2000鼠标以后,机械鼠标就渐渐淡出了用户视线。
2001年-最早为游戏玩家接受的光电鼠标
10
十年鼠皇微软IE3.0鼠标
IE3.0鼠标所采用的IntelliEye2.0引擎
11
2001年,微软推出了采用IntelliEye2.0核心制作的IE3.0鼠标,高达6000FPS的刷新率,一举解决
了当时光电鼠标表面兼容性差和容易丢帧的问题。适中的静默距离,保证了玩家抬起鼠标时,光标不会
发生过量位移。加上舒适的人体工学造型和干脆的键感,IE3.0鼠标很快受到了CS玩家的热捧,并造
就了长达十年市场寿命,这一纪录至今再无鼠标可以打破。
一句话点评:
IE3.0鼠标出现终结了光电鼠标的丢帧现象,性能达到了当时的巅峰水准,让对鼠标最为挑剔的游
戏玩家也可放心使用。加上完美的人体工学造型和舒适的使用手感,成为市场寿命最为长久的鼠标产品。
2001年-绝无仅有的双头老鼠
采用双光头设计的极光飞貂
12
极光飞貂底部光头特写
为了与风头正键的IE3.0相抗衡,罗技推出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光头鼠标,极光飞貂。由于当时安
华高引擎刷新率较低,游戏玩家在高速移动鼠标极易发生丢帧现象,罗技别出心裁的将两个光头呈60°
夹角设计在鼠标底部,通过主控芯片自动切换,来降低鼠标丢帧现象的发生。罗技双光头极光飞貂属于
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此后罗技再也没有推出采用双光头设计的产品。
一句话点评:
由于当时安华高光学引擎性尚不十分成熟,为对抗IE3.0鼠标带来的强大市场冲击。罗技不得不采
用复杂的电路设计和主控芯片编程,推出史上唯一一款双光头鼠标,力求能够与IE3.0同台抗争。但双
光头设计毕竟只是一时之计,由于内部复杂成本高昂,只推出一款产品。
2003年-首款采用左右滚轮设计的鼠标
13
IE4.0鼠标及包装展示
微软IE4.0鼠标左右滚轮特写
14
2003年,微软推出了首款采用左右滚轮设计的鼠标,微软IE4.0。鼠标采用复杂的滚轮结构,让鼠
标滚轮可以左右摆动动,以完成页面左右滚动操作。比较遗撼的是,尽管IE4.0鼠标采用了左右滚轮设
计,但由于玩家对IE3.0鼠标的追捧,便其在市场倍受冷落,数年之后即黯然退市。但IE4.0鼠标所采
用的左右滚轮式设计,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很多中高端鼠标的标准配备。
一句话点评:
IE4.0鼠标市场反应较为冷淡,但是其创新性的左右滚轮,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中高端鼠标的标
配设计。
2004年-首款激光引擎鼠标
首款激光引擎鼠标罗技MX1000及包装
15
罗技MX1000鼠标展示
2004年,罗技推出了首款采用激光引擎设计的产品,MX1000无线鼠标。同样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
件限制,MX1000鼠标并未表现出比光学引擎鼠标更好的表面兼容性和采样率。但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应
用,MX1000鼠标还是吸引了无数用户关注的目光。以至于次年以罗技、微软、雷蛇为代表的一线外设
厂商不约而同的推出了各自旗下顶级的激光引擎游戏鼠标。尽管MX1000鼠标表现并不出众,但是作为
激光引擎鼠标的鼻祖,其开拓者的身份依旧不容忽视。
一句话点评:
新生事物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常常会在稳定性及其它方面落后于老的方案。激光引擎上市之时,遇
到了与当年光电引擎同样的尴尬。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激光引擎终于可以达到与光电引擎鼠标平分天下
的局面。
2005年-首款具有DPI即时调节功能的鼠标
16
首款具有硬件DPI调节功能的鼠标罗技MX518
2005年,为适应玩家和显示设备的双重需求,罗技推出了采样率高达1600DPI的MX518鼠标。为
了让鼠标符合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MX518鼠标在滚轮前后设计了两个采样率调节按键,在不安装驱
动的情况下可以让用户在400/800/1600DPI等三档采样率之间进行切换。在安装完驱动之后,MX518
鼠标可以设计5档采样率切换。快速即时切换采样率可以适应玩家的不同使用需求,这一设计在以后的
日常里,成为游戏鼠标的必备设计。
一句话点评:
单纯的提升鼠标采样率,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玩家。在提升鼠标采样率的同时,加入硬件调节功能,
让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可以按照个人习惯选择鼠标采样率。目前硬件DPI调节已经成为游戏鼠标的标
准设计元素。
2005年-首款静默光头游戏鼠标
17
Razer首款静默光头鼠标响尾蛇蓝色粒子
部分游戏玩家感觉鼠标底部的红光较为刺眼,而激光鼠标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原因,使用稳定性和对
鼠标垫的兼容性均较为一般。游戏外设厂商Razer针对玩家实际需求,推出了采用静默光头设计的响
尾蛇蓝色粒子游戏鼠标,鼠标底部采用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源,将多年来鼠标底部的红色光源彻底取
消。这一设计也在Razer以后的产品得以延袭。
一句话点评:
尽管静默光头实际使用效果一般,但由于鼠标底部不再发光,可以满足玩家的个性心理需求,所以
静默光头鼠标还是较受玩家欢迎的。
唯一的
SmartShift
滚轮鼠标
18
唯一一款具有SmartShift智能滚轮的鼠标罗技MXRevolution
2006年,罗技成立25周年之际,发布了一款举世瞩目的产品,MXRevolution鼠标,这款被国内
玩家称为“大革命”的产品,在设计上极尽创新之能,其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具有SmartShift智能调节功
能的MicroGear滚轮。
19
SmartShift智能滚轮分解图
MXRevolution鼠标上所使用MicroGear滚轮,与其它的鼠标完全不同,具有SmartShift技术的
大革命鼠标,可以根据玩家预先设定,当鼠标滚轮速度超过临界值时,自动切换到无刻度模式以快速滚
轮。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技术仅在MXRevolution一款鼠标上采用,此后推出的具有MicroGear
滚轮的鼠标,均须手动进行“有刻/无刻”模式切换。MXRevolution鼠标成为唯一一款具有SmartShift
滚轮的产品,SmartShift智能滚轮技术昙花一现,就此成为绝唱。
一句话点评:
作为鼠标滚轮设计的巅峰,具有有SmartShift技术的MicroGear滚轮仅在MXRevolution一款鼠
标上使用,即便是作为MXRevolution升级版的M950鼠标也没有采用这一技术,确实让人遗憾
2007
年
-
首款双光眼激光鼠标
首款采用Philips双光眼激光引擎鼠标Razer巨蝮蛇
2007年,由于罗技与安华高在激光引擎方面的核心合作关系,游戏外设厂商Razer为保证其产品
的性能领先优势,在推出旗下唯一一款采用安华高激光引擎生产的游戏鼠标“铜斑蛇”之后,不得不另觅
高枝,寻找激光引擎方面的核心合作伙伴。在与Philips合作后,推出了采样率高达4000DPI的巨蝮蛇
鼠标,将罗技G9创造的3200DPI纪录一举打破。
20
双光眼激光引擎特写
巨蝮蛇鼠标所采用的PhilipsPLN2031激光引擎采用与常见激光引擎成像方式有所不同,尽管采样
率有较大提升,但是光头过于灵敏,玩家点击鼠标按键这样的微小振动都会造成鼠标指针偏移。加上鼠
标高昂的价格和独特的仿生学造型,巨蝮蛇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但作为Philips双光头激光引擎的开山
之作,巨蝮蛇在鼠标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一句话点评:
尽管双光眼激光引擎有着敏感性过高的问题,但通过Razer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一负面影响减
至最小,让玩家可以自由操控鼠标。
2007年-首款可变形的游戏鼠标
21
首款可变形游戏鼠标SaitekMiceCyborg
由于用户的手掌大小及使用习惯不同,对使用鼠标外形尺寸要求也不尽相同。2007年,外设厂商
Saitek推出了首款可以改变外形尺寸的产品,MiceCyborg游戏鼠标。玩家安装完鼠标驱动后,即可直
接通过鼠标的驱动程序,驱动鼠标内置电机对鼠标的外形尺寸进行改变。尽管MiceCyborg鼠标没有
大名鼎鼎的R.A.T系列鼠标那样张扬的外观,但是内置电机,通过软件改变鼠标尺寸的设计显得更为精
细。
一句话点评:
SaitekMiceCyborg通过内置电机改变鼠标外形尺寸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由于种种原因,
这一设计并未被推广开来,但是在其续作CyborgR.A.T系列鼠标中,将电动调节改为手动调节,并增
加了可调节位置数量,让无数玩家为之倾倒。
2007年-鼠标刷新率达到40000Fps
22
刷新率高达40000FPS的SteelseriesIkariLaser
IkariLaser鼠标所使用的CYONS10820激光传感器特写
23
鼠标的刷新率最高可以达到多少?2007年,丹麦外设厂商SteelSeries推出的首款游戏鼠标Ikari
Laser用自身做出了解答,40000FPS的刷新率至今仍无任何产品可以超越。由于罗技和Razer与均与
各处的供货商建立了核心合作伙伴关系,老牌外设厂商Steelseries作为键鼠界的后起之秀,要想在产
品设计上出新出彩,只能另寻合作伙伴,而刚刚踏入激光引擎业界的老牌IC生产商赛朴拉斯与
Steelseries处于同样的境界,二者一拍即合,推出了刷新率高达40000FPS的IkariLaser鼠标。
一句话点评:
尽管IkariLaser鼠标的刷新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0000FPS,但并未给玩家的使用感受带来较为明
显的提升。当鼠标性能提升到一定阶段后,玩家更为注重的,往往是鼠标的兼容性及稳定性等。
2008
年
-
以兼容性取胜的微软蓝影引擎
蓝影引擎首发之作微软越野蓝影鼠标
24
微软蓝影引擎特写
在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杀伤力独到的高端产品之后,微软硬件终于厚积薄发,与老牌IC厂商ST再
度联手,推出了独特的蓝影引擎。这也是两大厂商自推出IntelliEye2.0核心后的再度携手。与同时代外
设厂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鼠标采样率上不同,微软将更多精力专注于鼠标的表面兼容性上。首先推
出的越野大蓝影鼠标,达到了可在除透明无尘玻璃以外任意生活表面驰骋的出色性能。
一句话点评:
在其它外设厂商展开无穷无尽的DPI升级战时,微软转而将研发重心放在鼠标的表面兼容性上,
一举推出了当时表面兼容性最为出众的蓝影引擎。
2009
年
-
表现最为出众的
9500
激光引擎
25
采用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制作的G9X鼠标
2009年年初,为夺回被巨蝮蛇占据的最高采样率宝座,罗技推出了采用安华高S9500激光引擎制
作的G9X鼠标。高达5000DPI的采样率一举超过了巨蝮蛇鼠标。而在升级到新的驱动程序之后,罗技
G9X鼠标采样率更是可以提升到5700DPI。
26
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特写
相比于采样率的大幅提升,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最让玩家津津乐道的则是其可与传统光学鼠标相
媲美的稳定性和表面兼容性,加上适中的静默距离,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堪称目前最适合高级游戏玩
家使用需求的激光引擎。
一句话点评:
得力于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的出色表现和罗技出色的工业设计实力,让罗技G9X成为一款毋庸置
疑的旗舰级鼠标。
2009年-首款双模式连接的游戏鼠标
27
可以进行双模式连接的Razer曼巴眼镜蛇鼠标
Razer曼巴眼镜蛇鼠标有线连接特写
28
有线鼠标容易对玩家的操作造成牵绊感,而无线游戏鼠标,为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耗电量极大。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让很多玩家为之纠结不已。Razer从玩家实际使用需求出发,推出
了采用“有线/无线”双模式连接的曼巴眼镜蛇鼠标。玩家即可以选择无线模式痛快游戏,也可以在电能
不足时,使用有线连接继续游戏的同时为内置锂电进行充电。双模式连接鼠标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目
前采用该技术的产品价格均较为高昂,技术普及尚需时日。
一句话点评:
曼巴眼镜蛇鼠标所开创的双模式连接,将鼠标的连接方式选择权交给玩家,让玩家可以根据使用情
况的不同自由选择,带给玩家最为自由的使用方式。
2009
年
-
玻璃上的舞者无界引擎
无界引擎成就在玻璃上跳舞的鼠标
29
采用无界引擎的罗技M950鼠标
2009年。罗技推出了两款采用无界引擎设计的鼠标,M950和M905,一举击碎了鼠标表面兼容性
的最后一块顽石,透明玻璃。采用双光头暗场效应的无界引擎,可以捕捉到定位表面上肉眼观察不到的
细节,造就了可以在透明玻璃上使用的鼠标。从此以后,需要移动办公的商务用户,再也不用因为担心
会在玻璃茶几上使用鼠标,而在外出时额外带上一块鼠标垫,无界引擎可以让您放心在的任何表面上使
用鼠标。
一句话点评:
罗技无界引擎打破了鼠标无法在透明玻璃上使用的僵局,让鼠标在生活中任意表面均可流畅使用。
2009年-首个2.4Ghz一对多多连接方案优联
30
采用优联技术制作的罗技Nano接收器
通常来说,无线外设与接收器都是一一对应的,即便是同一厂商生产的不同型号产品,接收器经常
无法能用。当你的电脑需要同时连接多个无线设备时,每样设备都需要配备一个接收器会更是让用户感
觉头痛。为解决这一现象,罗技在2009年推出了首款一对多无线设备连接方案“优联”,让用户可以通
过软件调节,使用单一无线接收器即可连接最多6个支持这一技术的键鼠设备。连接标准的统一,更是
方便了用户在接收器丢失后进行购买。优联技术做为首个2.4Ghz多连方案,对整个无线外设技术的发
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句话点评:
优联技术的出现,可以让不同的设备使用同一个接收器,减少USB接口的占用,并将无线连接方
式统一,方便玩家在意外情况下购买接收器。
2009年-首款多点触控鼠标
31
首款多点触控鼠标AppleMagicMouse
2009年,美国苹果公司将原本应用于iPhone手机的多点触控技术移植到鼠标上,推出了Magic
Mouse鼠标。让手指在鼠标表面点击或划动即可完成多种日常操作,不同的点击位置和手指划动方式
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新奇的操作方式吸引了用户的关注,MagicMouse鼠标也成为多点触控鼠标的
开山之作,代表了鼠标触控时间的正式到来。
一句话点评:
多点触控鼠标的出现,为用户带来了新奇的体验感受。相比于传统的点击按键,华丽的触控操作可
以让玩家体验到前年未有的感受。
2009年-首款网游鼠标到来
32
首款网游鼠标SteelseriesWOW
2009年,丹麦老牌外设厂商Steelseries联合知名游戏厂商暴雪,推出了具有官方授权,针对大型
多人在线游戏《魔兽世界》设计的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网游鼠标,SteelseriesWOW鼠标。鼠标从包装
到主体外观设计,全部采用具有《魔兽世界》风格的设计元素制作。鼠标的驱动软件也专门针对游戏设
计,可以让游戏玩家更为畅快的享受游戏。SteelseriesWOW鼠标的推出,标志着一个全新的鼠标网
游化的时代诞生。
一句话点评:
SteelseriesWOW作为一款外设厂商联合游戏厂商推出的产品,多按键设计加上完善的驱动程序,
使其更加适合网络游戏操作复杂,SteelseriesWOW鼠标成为游戏鼠标网游化的开始性标志。
2011年-仿真力回馈滚轮
33
仿真力回馈滚轮首发产品微软ArcTouch鼠标
使用手感更佳的微软灵动触控鼠
34
2011年,微软硬件推出了一款主打时尚商务的鼠标,ArcTouch,超薄的外观,可弯曲式设计,加
上微软独有的“仿真力回馈”式触控滚轮,让芸芸众生为之倾倒,通过高超的技术,微软硬件在一小块触
摸板上真实模拟鼠标滚轮滚动时的刻度感及惯性,尤其是在浏览超长的文档及网页时,ArcTouch鼠标
所带来的便利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推出ArcTouch鼠标后,微软又推出了更为成熟的灵动触控鼠,让用
户使用体验更上一层楼。
一句话点评:
尽管此前的MagicMouse也可以采用手指划动的方式卷动页面,但是ArcTouch鼠标所采用的仿
真力回馈技术,带给用户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物理回馈。真实的使用感受可以让你精确的停留在指定位
置,快速划动时的惯性滚动更适合浏览较长的页面。
2011年-针光技术国产更给力
双飞燕针光引擎原理图
无界虽好,价格高昂,面对着M950和M905两款鼠标数百元的价格,让很多有着移动应用需求的
用户只能忘而却步。2011年,国产外设厂商双飞燕推出了全新的“针光”技术,让普通光学鼠标,也拥有
着非同寻常的表面兼容性。
35
双飞燕针光引擎特写
双飞燕针光技术改变原本成像入身光斜身的方式,光源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照射成像表面,超高的亮
度让光学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更多细节,可以在任意生活表面使用。由于针光技术在双飞燕全系产品线上
使用,不管你是入门用户,还是商务用户,游戏玩家,都可以购买到符合个人使用需求的产品,让“针
光”技术可以造福所有用户群体。
一句话点评:
一直以来鼠标技术的创新都是同国外品牌来完成的,而国内老牌外设厂商双飞燕首次发力,即针对
传统光电鼠标的表面兼容性这一弱项下手,独特的针光技术让入门级鼠标也有着强劲的表面兼容性。
2011
年
-72
格滚轮低端一样玩创新
36
具有72格滚轮的M325鼠标
自从鼠标左右按键中间多了一个滚轮,滚轮旋转一圈所带来的采样数变化基本不是很大,从早期的
12格到16格再到现在大多数鼠标所采用的24格滚轮,每次提升为用户带来的使用感受的改变都是微乎
其微的。但是2011年,罗技推出的一款低端鼠标,M325却一举将鼠标滚轮滚动一圈的采样点提升到72
格,是原有鼠标的三倍。可以在不影响鼠标滚动精确度的同时,让滚轮滚动一圈时可以翻去更长的页面。
目前罗技已经在多款中低端无线鼠标上采用这一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感受。
一句话点评:
入门级产品由于制作成本限制,想要进行创新确实具有一定难度,罗技针对这一特点,研发出72
格滚轮,在不改变滚动精确度情况下让滚动一圈时可以翻动更长的页面。
2011
年
-
无孔引擎
47
年不变一朝改变
37
罗技M515沙发鼠底盘特写
2011年中旬,罗技发布了一款名称为“M515沙发鼠”的HTPC鼠标,针对HTPC用户经常在户厅的
沙发或卧室等处使用鼠标的特殊需求,在尽可能保证鼠标表面兼容性的情况下,将鼠标光头孔取消,让
鼠标底盘全面封闭,彻底避免灰尘杂物对鼠标成像及定位造成干扰的现象。
38
双飞燕G11-530FX无孔幽灵鼠标底盘特写
不过对比大部分中国用户的收入水平,200多元一支的HTPC鼠标普通用户确实难以承受。而双飞
燕最近发布的“无孔幽灵”技术,则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与M515鼠标相比,采用“无孔幽
灵”技术的鼠标,同样将鼠标底盘全部封闭,但价格方面却更容易被中国用户所接受。
一句话点评:
无孔引擎的出现,让将多年来稳居鼠标底盘上的光头孔彻底取消。鼠标定位再也不会轻易受到灰尘
碎屑干扰,让鼠标使用更为稳定。
文章总结:
骤然回首,鼠标从发明至今已经过去了47载春秋,从最早的小木盒子演变到现在的千变万化。鼠
标随着用户的需求,正向着多元化,全面化,舒适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鼠标的发展日
趋成熟,从早期的多年一小变,到现在的一年几大变,依摩尔定律高速发展。就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来看,
鼠标这一最为重要的人机交互设备,短期内尚无法被其它方式所取代。希望厂商可以再接再励,设计出
更加出色的产品。
39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尉迟芮澜)
1950-2011盘点鼠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
导读:鼠标做为电脑系统中最不可或缺的人体交互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进驻电脑之
后,鼠标就成为电脑的必备输入设计之一。无论是从简单的操作电脑,浏览网页,到复杂的图型设计,视
频编辑等等,鼠标都是用户必须使用的输入设计。
鼠标罗技光学原理定位游戏鼠标无线鼠标
鼠标做为电脑系统中最不可或缺的人体交互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进驻电脑之
后,鼠标就成为电脑的必备输入设计之一。无论是从简单的操作电脑,浏览网页,到复杂的图型设计,
视频编辑等等,鼠标都是用户必须使用的输入设计。对于当前的电脑用户来说,如果没有鼠标,电脑操
作尽管算不到是寸步难行,但也绝对是步履维艰。今天我们就来对鼠标47年发展之路进行回顾。
1950年-比鼠标更早的轨迹球
属于高度军事机密的轨迹球
其实,最先诞生的,并不是鼠标,而是他的同胞兄弟,轨迹球。1952年,加拿大皇家海军发明了
首个依靠操作者手部运动,完成光标移动的人机交互设备。它将保龄球放在了能够侦测球面滚动的设备
1
上,然后将把侦测到的信息转化为屏幕上的光标移动。由于整体研发属于高度军事机密,所以种轨迹球
研制出来以后,并未申请专利,也不为世人所知,就这样错过了世界首款鼠标的殊荣。
一句话点评:
由于军事保密,第一款轨迹球尽管发明的很早,但对整个鼠标发展并未起到推动性作用。默默的诞
生,默默的消亡。
1964年-世界首款鼠标诞生
世界上的第一款鼠标
1964年,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DouglasEngelbart博士,研究出了“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这
是一个顶部设计有按键,拖着一条电线的小木盒子,受限于当时的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这一可以更改
历史的发明,直到十余年后,施乐推出了首款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Star系统,鼠标才开始与电脑
结下不解之缘。
一句话点评:
由于首款轨迹球的让位,才让14年后DouglasEngelbart博士发明的鼠标登上了首款鼠标的宝座。
不过由于鼠标的发明过于超前,直到多年后鼠标才开始与电脑密切结合,成为不可缺少的人机交互设备。
上世纪70年代-首款光学原理定位鼠标问世
2
世界第一款光学原理定位鼠标
20世纪70年代,施乐在对普通机械鼠标进行升级,推出了首款采用光学成像定位的鼠标。与现在
的光学鼠标类似,首款光学鼠标也是采用LED光源照亮鼠标底部表面,通过光学传感器成像,来判断
鼠标移动方向,不过现在鼠标不同的是,首款光学鼠标必须在一块印有特殊底纹的垫板上方可正常使用。
由于成本高昂和使用不便,这一产品在鼠标发展的长河中仅是昙花一现。
一句话点评:
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尽管首款光学原理定位鼠标以失败告终,但是为鼠标的定位方式提供了一条
全新的思路,二十多年后,光学鼠标终于全面占领市场。
1983
年
-
首款面向消费级用户的鼠标
3
苹果Lisa电脑随机鼠标
1983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旗下首款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Lisa,正是这款零售价
格高达10,000美元的奢侈品,将鼠标和图形操作系统首次带到消费级用户的眼前。不过其高昂的价格
阻止了它的普及。直到一年以后,苹果再次推出针对个人用户设计的“麦金塔”电脑时,鼠标终于随着新
的电脑走入千家万户,“麦金塔”电脑所配备的鼠标,为很多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句话点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鼠标都是苹果发明的。尽管鼠标实际上并不是苹果所发明的,但是苹果确实
为鼠标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1年-首款应用级无线鼠标问世
4
首款应用级无线鼠标罗技MouseMan
1991年,罗技推出了首款应用级的无线鼠标MouseMan。尽管罗技对无线鼠标的研发可以追溯到
1984年,但是受限于红外传输直线对连的方式,无线鼠标使用时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直到罗技采用
了全新的27Mhz无线传输方案,才让无线鼠标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一句话点评:
为了让鼠标摆脱线材的束缚,罗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近十年的不懈研究,终于让无线鼠标可
以正式投入使用。对于日后无线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95年-具有振动功能的游戏鼠标
5
首款振动游戏鼠标罗技WingMan
1995年罗技推出了一款造型有如三角型石头一样个性的游戏鼠标,WingMan鼠标。鼠标除具有当
时较高的产品性能外,还增加了独一无二的振动功能,玩家在使用时,除可以感受到精准的定义,还可
以享受到WingMan鼠标所带来的独特的振动手感。
6
罗技动感旋貂及其包装展示
继WingMan鼠标后,罗技又推出了一款具有振动功能的鼠标“动感旋貂”。不过可能是玩家对振动
这一功能不感兴趣,或是因为振动影响到玩家的正常的游戏操作。在推出动感旋貂以后,罗技再也没有
推出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
一句话点评:
将源于游戏手柄的振动力回馈技术移植到鼠标,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尽管这一设计并未受到引发市
场的热烈反响,但是罗技勇于创新的设计理念为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5
年
-
首款设计页面滚轮的鼠标
7
首款带有页面滚轮的鼠标ProAgio
1995年,MouseSystems发布ProAgio,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带有页面滚轮的鼠标。不过受限于当
时的技术条件和操作系统,ProAgio鼠标并没有受到用户的重视。直到一年之后,微软推出了
intellimouseexplorer鼠标,得力于自家操作系统的良好支持,终于让滚轮这一设计普及开来,成为近
些年来对用户影响最大的鼠标设计。
一句话点评:
鼠标滚轮堪称是自鼠标问世以后,对用户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尽管如今鼠标形态千变万化,但滚
轮已经成为鼠标上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
1999年-安华高研发光电引擎
8
早期安华高光学引擎特写(微软IntelliMouse)
早期鼠标多采用机械结构设计,长时间使用后,由于鼠标底部的橡胶铁球吸附灰尘并将其带鼠标鼠
标内部,对鼠标定位造成严重影响。1999年,安华高研制出了首款不需要工作在专用鼠标垫上的光电
鼠标。尽管受限于当时技术条件,光学引擎鼠标在鼠标性能和表面兼容性方面都与当时盛行的机械鼠标
有着较大的差距,但在逐渐完善之后,光电引擎鼠标终于全面超过机械鼠标,成为现在普及率最高的产
品。
一句话点评:
尽管最初的光学引擎由于性能低下,容易丢帧等问题受到用户的排斥,但是经过安华高数年努力,
光学引擎鼠标终于全面取代机械(光机)鼠标,成为普及面最为广泛的鼠标技术。
1999年-采样率最高的机械鼠标
9
采样率最高的机械(光机)鼠标Boomslang2000
1999年,机械(光机)鼠标的性能终于达到巅峰。受到当时盛行的Quake游戏玩家的使用需求影
响。Karna工作室推出了一款采用细轴大光栅设计的机械鼠标,Boomslang2000,打破了当时机械鼠
标采样率低下的状况,将鼠标采样率一举提升到2000DPI。由于BoomSlang鼠标出色的性能,受到当
时Quake的四大天王同时代言,无数的玩家无不以拥有一只BoomSlang鼠标为荣。
一句话点评:
Boomslang2000鼠标的出现,让机械(光机)鼠标最后一段历程中达到了性能巅峰。所谓盛级必
衰,自Boomslang2000鼠标以后,机械鼠标就渐渐淡出了用户视线。
2001年-最早为游戏玩家接受的光电鼠标
10
十年鼠皇微软IE3.0鼠标
IE3.0鼠标所采用的IntelliEye2.0引擎
11
2001年,微软推出了采用IntelliEye2.0核心制作的IE3.0鼠标,高达6000FPS的刷新率,一举解决
了当时光电鼠标表面兼容性差和容易丢帧的问题。适中的静默距离,保证了玩家抬起鼠标时,光标不会
发生过量位移。加上舒适的人体工学造型和干脆的键感,IE3.0鼠标很快受到了CS玩家的热捧,并造
就了长达十年市场寿命,这一纪录至今再无鼠标可以打破。
一句话点评:
IE3.0鼠标出现终结了光电鼠标的丢帧现象,性能达到了当时的巅峰水准,让对鼠标最为挑剔的游
戏玩家也可放心使用。加上完美的人体工学造型和舒适的使用手感,成为市场寿命最为长久的鼠标产品。
2001年-绝无仅有的双头老鼠
采用双光头设计的极光飞貂
12
极光飞貂底部光头特写
为了与风头正键的IE3.0相抗衡,罗技推出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光头鼠标,极光飞貂。由于当时安
华高引擎刷新率较低,游戏玩家在高速移动鼠标极易发生丢帧现象,罗技别出心裁的将两个光头呈60°
夹角设计在鼠标底部,通过主控芯片自动切换,来降低鼠标丢帧现象的发生。罗技双光头极光飞貂属于
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此后罗技再也没有推出采用双光头设计的产品。
一句话点评:
由于当时安华高光学引擎性尚不十分成熟,为对抗IE3.0鼠标带来的强大市场冲击。罗技不得不采
用复杂的电路设计和主控芯片编程,推出史上唯一一款双光头鼠标,力求能够与IE3.0同台抗争。但双
光头设计毕竟只是一时之计,由于内部复杂成本高昂,只推出一款产品。
2003年-首款采用左右滚轮设计的鼠标
13
IE4.0鼠标及包装展示
微软IE4.0鼠标左右滚轮特写
14
2003年,微软推出了首款采用左右滚轮设计的鼠标,微软IE4.0。鼠标采用复杂的滚轮结构,让鼠
标滚轮可以左右摆动动,以完成页面左右滚动操作。比较遗撼的是,尽管IE4.0鼠标采用了左右滚轮设
计,但由于玩家对IE3.0鼠标的追捧,便其在市场倍受冷落,数年之后即黯然退市。但IE4.0鼠标所采
用的左右滚轮式设计,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很多中高端鼠标的标准配备。
一句话点评:
IE4.0鼠标市场反应较为冷淡,但是其创新性的左右滚轮,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中高端鼠标的标
配设计。
2004年-首款激光引擎鼠标
首款激光引擎鼠标罗技MX1000及包装
15
罗技MX1000鼠标展示
2004年,罗技推出了首款采用激光引擎设计的产品,MX1000无线鼠标。同样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
件限制,MX1000鼠标并未表现出比光学引擎鼠标更好的表面兼容性和采样率。但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应
用,MX1000鼠标还是吸引了无数用户关注的目光。以至于次年以罗技、微软、雷蛇为代表的一线外设
厂商不约而同的推出了各自旗下顶级的激光引擎游戏鼠标。尽管MX1000鼠标表现并不出众,但是作为
激光引擎鼠标的鼻祖,其开拓者的身份依旧不容忽视。
一句话点评:
新生事物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常常会在稳定性及其它方面落后于老的方案。激光引擎上市之时,遇
到了与当年光电引擎同样的尴尬。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激光引擎终于可以达到与光电引擎鼠标平分天下
的局面。
2005年-首款具有DPI即时调节功能的鼠标
16
首款具有硬件DPI调节功能的鼠标罗技MX518
2005年,为适应玩家和显示设备的双重需求,罗技推出了采样率高达1600DPI的MX518鼠标。为
了让鼠标符合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MX518鼠标在滚轮前后设计了两个采样率调节按键,在不安装驱
动的情况下可以让用户在400/800/1600DPI等三档采样率之间进行切换。在安装完驱动之后,MX518
鼠标可以设计5档采样率切换。快速即时切换采样率可以适应玩家的不同使用需求,这一设计在以后的
日常里,成为游戏鼠标的必备设计。
一句话点评:
单纯的提升鼠标采样率,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玩家。在提升鼠标采样率的同时,加入硬件调节功能,
让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可以按照个人习惯选择鼠标采样率。目前硬件DPI调节已经成为游戏鼠标的标
准设计元素。
2005年-首款静默光头游戏鼠标
17
Razer首款静默光头鼠标响尾蛇蓝色粒子
部分游戏玩家感觉鼠标底部的红光较为刺眼,而激光鼠标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原因,使用稳定性和对
鼠标垫的兼容性均较为一般。游戏外设厂商Razer针对玩家实际需求,推出了采用静默光头设计的响
尾蛇蓝色粒子游戏鼠标,鼠标底部采用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源,将多年来鼠标底部的红色光源彻底取
消。这一设计也在Razer以后的产品得以延袭。
一句话点评:
尽管静默光头实际使用效果一般,但由于鼠标底部不再发光,可以满足玩家的个性心理需求,所以
静默光头鼠标还是较受玩家欢迎的。
唯一的
SmartShift
滚轮鼠标
18
唯一一款具有SmartShift智能滚轮的鼠标罗技MXRevolution
2006年,罗技成立25周年之际,发布了一款举世瞩目的产品,MXRevolution鼠标,这款被国内
玩家称为“大革命”的产品,在设计上极尽创新之能,其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具有SmartShift智能调节功
能的MicroGear滚轮。
19
SmartShift智能滚轮分解图
MXRevolution鼠标上所使用MicroGear滚轮,与其它的鼠标完全不同,具有SmartShift技术的
大革命鼠标,可以根据玩家预先设定,当鼠标滚轮速度超过临界值时,自动切换到无刻度模式以快速滚
轮。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技术仅在MXRevolution一款鼠标上采用,此后推出的具有MicroGear
滚轮的鼠标,均须手动进行“有刻/无刻”模式切换。MXRevolution鼠标成为唯一一款具有SmartShift
滚轮的产品,SmartShift智能滚轮技术昙花一现,就此成为绝唱。
一句话点评:
作为鼠标滚轮设计的巅峰,具有有SmartShift技术的MicroGear滚轮仅在MXRevolution一款鼠
标上使用,即便是作为MXRevolution升级版的M950鼠标也没有采用这一技术,确实让人遗憾
2007
年
-
首款双光眼激光鼠标
首款采用Philips双光眼激光引擎鼠标Razer巨蝮蛇
2007年,由于罗技与安华高在激光引擎方面的核心合作关系,游戏外设厂商Razer为保证其产品
的性能领先优势,在推出旗下唯一一款采用安华高激光引擎生产的游戏鼠标“铜斑蛇”之后,不得不另觅
高枝,寻找激光引擎方面的核心合作伙伴。在与Philips合作后,推出了采样率高达4000DPI的巨蝮蛇
鼠标,将罗技G9创造的3200DPI纪录一举打破。
20
双光眼激光引擎特写
巨蝮蛇鼠标所采用的PhilipsPLN2031激光引擎采用与常见激光引擎成像方式有所不同,尽管采样
率有较大提升,但是光头过于灵敏,玩家点击鼠标按键这样的微小振动都会造成鼠标指针偏移。加上鼠
标高昂的价格和独特的仿生学造型,巨蝮蛇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但作为Philips双光头激光引擎的开山
之作,巨蝮蛇在鼠标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一句话点评:
尽管双光眼激光引擎有着敏感性过高的问题,但通过Razer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一负面影响减
至最小,让玩家可以自由操控鼠标。
2007年-首款可变形的游戏鼠标
21
首款可变形游戏鼠标SaitekMiceCyborg
由于用户的手掌大小及使用习惯不同,对使用鼠标外形尺寸要求也不尽相同。2007年,外设厂商
Saitek推出了首款可以改变外形尺寸的产品,MiceCyborg游戏鼠标。玩家安装完鼠标驱动后,即可直
接通过鼠标的驱动程序,驱动鼠标内置电机对鼠标的外形尺寸进行改变。尽管MiceCyborg鼠标没有
大名鼎鼎的R.A.T系列鼠标那样张扬的外观,但是内置电机,通过软件改变鼠标尺寸的设计显得更为精
细。
一句话点评:
SaitekMiceCyborg通过内置电机改变鼠标外形尺寸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由于种种原因,
这一设计并未被推广开来,但是在其续作CyborgR.A.T系列鼠标中,将电动调节改为手动调节,并增
加了可调节位置数量,让无数玩家为之倾倒。
2007年-鼠标刷新率达到40000Fps
22
刷新率高达40000FPS的SteelseriesIkariLaser
IkariLaser鼠标所使用的CYONS10820激光传感器特写
23
鼠标的刷新率最高可以达到多少?2007年,丹麦外设厂商SteelSeries推出的首款游戏鼠标Ikari
Laser用自身做出了解答,40000FPS的刷新率至今仍无任何产品可以超越。由于罗技和Razer与均与
各处的供货商建立了核心合作伙伴关系,老牌外设厂商Steelseries作为键鼠界的后起之秀,要想在产
品设计上出新出彩,只能另寻合作伙伴,而刚刚踏入激光引擎业界的老牌IC生产商赛朴拉斯与
Steelseries处于同样的境界,二者一拍即合,推出了刷新率高达40000FPS的IkariLaser鼠标。
一句话点评:
尽管IkariLaser鼠标的刷新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0000FPS,但并未给玩家的使用感受带来较为明
显的提升。当鼠标性能提升到一定阶段后,玩家更为注重的,往往是鼠标的兼容性及稳定性等。
2008
年
-
以兼容性取胜的微软蓝影引擎
蓝影引擎首发之作微软越野蓝影鼠标
24
微软蓝影引擎特写
在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杀伤力独到的高端产品之后,微软硬件终于厚积薄发,与老牌IC厂商ST再
度联手,推出了独特的蓝影引擎。这也是两大厂商自推出IntelliEye2.0核心后的再度携手。与同时代外
设厂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鼠标采样率上不同,微软将更多精力专注于鼠标的表面兼容性上。首先推
出的越野大蓝影鼠标,达到了可在除透明无尘玻璃以外任意生活表面驰骋的出色性能。
一句话点评:
在其它外设厂商展开无穷无尽的DPI升级战时,微软转而将研发重心放在鼠标的表面兼容性上,
一举推出了当时表面兼容性最为出众的蓝影引擎。
2009
年
-
表现最为出众的
9500
激光引擎
25
采用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制作的G9X鼠标
2009年年初,为夺回被巨蝮蛇占据的最高采样率宝座,罗技推出了采用安华高S9500激光引擎制
作的G9X鼠标。高达5000DPI的采样率一举超过了巨蝮蛇鼠标。而在升级到新的驱动程序之后,罗技
G9X鼠标采样率更是可以提升到5700DPI。
26
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特写
相比于采样率的大幅提升,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最让玩家津津乐道的则是其可与传统光学鼠标相
媲美的稳定性和表面兼容性,加上适中的静默距离,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堪称目前最适合高级游戏玩
家使用需求的激光引擎。
一句话点评:
得力于安华高9500激光引擎的出色表现和罗技出色的工业设计实力,让罗技G9X成为一款毋庸置
疑的旗舰级鼠标。
2009年-首款双模式连接的游戏鼠标
27
可以进行双模式连接的Razer曼巴眼镜蛇鼠标
Razer曼巴眼镜蛇鼠标有线连接特写
28
有线鼠标容易对玩家的操作造成牵绊感,而无线游戏鼠标,为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耗电量极大。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让很多玩家为之纠结不已。Razer从玩家实际使用需求出发,推出
了采用“有线/无线”双模式连接的曼巴眼镜蛇鼠标。玩家即可以选择无线模式痛快游戏,也可以在电能
不足时,使用有线连接继续游戏的同时为内置锂电进行充电。双模式连接鼠标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目
前采用该技术的产品价格均较为高昂,技术普及尚需时日。
一句话点评:
曼巴眼镜蛇鼠标所开创的双模式连接,将鼠标的连接方式选择权交给玩家,让玩家可以根据使用情
况的不同自由选择,带给玩家最为自由的使用方式。
2009
年
-
玻璃上的舞者无界引擎
无界引擎成就在玻璃上跳舞的鼠标
29
采用无界引擎的罗技M950鼠标
2009年。罗技推出了两款采用无界引擎设计的鼠标,M950和M905,一举击碎了鼠标表面兼容性
的最后一块顽石,透明玻璃。采用双光头暗场效应的无界引擎,可以捕捉到定位表面上肉眼观察不到的
细节,造就了可以在透明玻璃上使用的鼠标。从此以后,需要移动办公的商务用户,再也不用因为担心
会在玻璃茶几上使用鼠标,而在外出时额外带上一块鼠标垫,无界引擎可以让您放心在的任何表面上使
用鼠标。
一句话点评:
罗技无界引擎打破了鼠标无法在透明玻璃上使用的僵局,让鼠标在生活中任意表面均可流畅使用。
2009年-首个2.4Ghz一对多多连接方案优联
30
采用优联技术制作的罗技Nano接收器
通常来说,无线外设与接收器都是一一对应的,即便是同一厂商生产的不同型号产品,接收器经常
无法能用。当你的电脑需要同时连接多个无线设备时,每样设备都需要配备一个接收器会更是让用户感
觉头痛。为解决这一现象,罗技在2009年推出了首款一对多无线设备连接方案“优联”,让用户可以通
过软件调节,使用单一无线接收器即可连接最多6个支持这一技术的键鼠设备。连接标准的统一,更是
方便了用户在接收器丢失后进行购买。优联技术做为首个2.4Ghz多连方案,对整个无线外设技术的发
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句话点评:
优联技术的出现,可以让不同的设备使用同一个接收器,减少USB接口的占用,并将无线连接方
式统一,方便玩家在意外情况下购买接收器。
2009年-首款多点触控鼠标
31
首款多点触控鼠标AppleMagicMouse
2009年,美国苹果公司将原本应用于iPhone手机的多点触控技术移植到鼠标上,推出了Magic
Mouse鼠标。让手指在鼠标表面点击或划动即可完成多种日常操作,不同的点击位置和手指划动方式
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新奇的操作方式吸引了用户的关注,MagicMouse鼠标也成为多点触控鼠标的
开山之作,代表了鼠标触控时间的正式到来。
一句话点评:
多点触控鼠标的出现,为用户带来了新奇的体验感受。相比于传统的点击按键,华丽的触控操作可
以让玩家体验到前年未有的感受。
2009年-首款网游鼠标到来
32
首款网游鼠标SteelseriesWOW
2009年,丹麦老牌外设厂商Steelseries联合知名游戏厂商暴雪,推出了具有官方授权,针对大型
多人在线游戏《魔兽世界》设计的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网游鼠标,SteelseriesWOW鼠标。鼠标从包装
到主体外观设计,全部采用具有《魔兽世界》风格的设计元素制作。鼠标的驱动软件也专门针对游戏设
计,可以让游戏玩家更为畅快的享受游戏。SteelseriesWOW鼠标的推出,标志着一个全新的鼠标网
游化的时代诞生。
一句话点评:
SteelseriesWOW作为一款外设厂商联合游戏厂商推出的产品,多按键设计加上完善的驱动程序,
使其更加适合网络游戏操作复杂,SteelseriesWOW鼠标成为游戏鼠标网游化的开始性标志。
2011年-仿真力回馈滚轮
33
仿真力回馈滚轮首发产品微软ArcTouch鼠标
使用手感更佳的微软灵动触控鼠
34
2011年,微软硬件推出了一款主打时尚商务的鼠标,ArcTouch,超薄的外观,可弯曲式设计,加
上微软独有的“仿真力回馈”式触控滚轮,让芸芸众生为之倾倒,通过高超的技术,微软硬件在一小块触
摸板上真实模拟鼠标滚轮滚动时的刻度感及惯性,尤其是在浏览超长的文档及网页时,ArcTouch鼠标
所带来的便利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推出ArcTouch鼠标后,微软又推出了更为成熟的灵动触控鼠,让用
户使用体验更上一层楼。
一句话点评:
尽管此前的MagicMouse也可以采用手指划动的方式卷动页面,但是ArcTouch鼠标所采用的仿
真力回馈技术,带给用户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物理回馈。真实的使用感受可以让你精确的停留在指定位
置,快速划动时的惯性滚动更适合浏览较长的页面。
2011年-针光技术国产更给力
双飞燕针光引擎原理图
无界虽好,价格高昂,面对着M950和M905两款鼠标数百元的价格,让很多有着移动应用需求的
用户只能忘而却步。2011年,国产外设厂商双飞燕推出了全新的“针光”技术,让普通光学鼠标,也拥有
着非同寻常的表面兼容性。
35
双飞燕针光引擎特写
双飞燕针光技术改变原本成像入身光斜身的方式,光源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照射成像表面,超高的亮
度让光学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更多细节,可以在任意生活表面使用。由于针光技术在双飞燕全系产品线上
使用,不管你是入门用户,还是商务用户,游戏玩家,都可以购买到符合个人使用需求的产品,让“针
光”技术可以造福所有用户群体。
一句话点评:
一直以来鼠标技术的创新都是同国外品牌来完成的,而国内老牌外设厂商双飞燕首次发力,即针对
传统光电鼠标的表面兼容性这一弱项下手,独特的针光技术让入门级鼠标也有着强劲的表面兼容性。
2011
年
-72
格滚轮低端一样玩创新
36
具有72格滚轮的M325鼠标
自从鼠标左右按键中间多了一个滚轮,滚轮旋转一圈所带来的采样数变化基本不是很大,从早期的
12格到16格再到现在大多数鼠标所采用的24格滚轮,每次提升为用户带来的使用感受的改变都是微乎
其微的。但是2011年,罗技推出的一款低端鼠标,M325却一举将鼠标滚轮滚动一圈的采样点提升到72
格,是原有鼠标的三倍。可以在不影响鼠标滚动精确度的同时,让滚轮滚动一圈时可以翻去更长的页面。
目前罗技已经在多款中低端无线鼠标上采用这一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感受。
一句话点评:
入门级产品由于制作成本限制,想要进行创新确实具有一定难度,罗技针对这一特点,研发出72
格滚轮,在不改变滚动精确度情况下让滚动一圈时可以翻动更长的页面。
2011
年
-
无孔引擎
47
年不变一朝改变
37
罗技M515沙发鼠底盘特写
2011年中旬,罗技发布了一款名称为“M515沙发鼠”的HTPC鼠标,针对HTPC用户经常在户厅的
沙发或卧室等处使用鼠标的特殊需求,在尽可能保证鼠标表面兼容性的情况下,将鼠标光头孔取消,让
鼠标底盘全面封闭,彻底避免灰尘杂物对鼠标成像及定位造成干扰的现象。
38
双飞燕G11-530FX无孔幽灵鼠标底盘特写
不过对比大部分中国用户的收入水平,200多元一支的HTPC鼠标普通用户确实难以承受。而双飞
燕最近发布的“无孔幽灵”技术,则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与M515鼠标相比,采用“无孔幽
灵”技术的鼠标,同样将鼠标底盘全部封闭,但价格方面却更容易被中国用户所接受。
一句话点评:
无孔引擎的出现,让将多年来稳居鼠标底盘上的光头孔彻底取消。鼠标定位再也不会轻易受到灰尘
碎屑干扰,让鼠标使用更为稳定。
文章总结:
骤然回首,鼠标从发明至今已经过去了47载春秋,从最早的小木盒子演变到现在的千变万化。鼠
标随着用户的需求,正向着多元化,全面化,舒适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鼠标的发展日
趋成熟,从早期的多年一小变,到现在的一年几大变,依摩尔定律高速发展。就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来看,
鼠标这一最为重要的人机交互设备,短期内尚无法被其它方式所取代。希望厂商可以再接再励,设计出
更加出色的产品。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