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凌元驹)
配酸的时候酸雾挥发量怎么计算???
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洗工艺中的酸液蒸发量的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Gz=M(0.000352+0.000786V)P•F
式中,Gz——液体的蒸发量,kg/h;
M——液体的分子量;
V——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件实
测时,可查表5-145,一般可取0.2-0.5;
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的空气中的蒸气分压力,mmHg。当液体浓度
(重量)低于10%时,可用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代替,查表5-146;当液
体重量浓度高于10%时,可查表5-147、5-148、5-149、5-150。
F——液体蒸发面的表面积,m3。
... CE%CB%E1&page=1
曾经作过的一个环评资料,谨供参考:
(1)盐酸雾
盐酸雾产生量的大小与生产规模、盐酸用量、盐酸浓度、作业条件(温度、
湿度、通风状况等)、作业面面积大小都有密切的关系,酸洗槽内盐酸雾
排放速率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GZHCl =M×(0.000352+0.000786×U) ×P×F—V水×F
式中: GZHCl——盐酸雾(HCl)排放速率(kg/h);
V水——单位面积水蒸汽蒸发速率,蒸发表面温度41 ℃时为1.2
L/m2•h。
M——液体分子量,36.5;
U——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应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
件实测时可取0.2~0.5m/s或查表计算,槽内温度为40~50℃左右,U值取
0.4m/s;
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空气中的饱和蒸汽分压力(mmHg),酸洗液
温度取45℃,则蒸发表面温度为41℃, P=52.1mmHg;
F——蒸发面的面积(m2),本项目拟采用1个酸洗槽,其尺寸为
1.8m×1m×1m,蒸发面面积为1.8m2。
本项目盐酸雾的排放速率为:
GZHCl = 36.5×(0.000352+0.000786×0.4)×52.1×1.8—1.8×1.2 = 0.121kg/h
(2)铬酸雾
铬酸雾常常产生于镀铬槽的阴阳两极附近区域。由于镀铬机理不是直接阳
极溶解,而是通过电镀液中铬酐还原来产生铬金属沉积,因此其电流效率
很低,电镀时大部分电流消耗于电镀液中水分子发生电化学反应,分别产
生氧气和氢气。大量氢气和氧气的析出,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夹带铬
酸分子(H2CrO4)逸出,在镀槽上方形成气溶胶,即铬酸雾。根据类比调
查,不用抑雾剂时,在电镀槽表面上的铬酸雾的发生浓度可达10mg/m3
(以H2CrO4计算);加入适当的抑雾剂以后,铬酸雾可大大减少。铬酸雾
排放速率同样可按上述经验公式计算:
GZ铬酸雾 =M×(0.000352+0.000786×U) ×P×F—V水×F
式中各参数调整取值如下:
V水——蒸发表面温度57.5℃时,取为3.1 L/m2•h;
M——液体分子量,118;
U——取为0.15m/s;
P——槽液温度为55~60℃时, P=56.1mmHg;
F——拟采用一个电镀槽,镀槽面积2.5×1(m2)。
本项目铬酸雾排放速率为:
GZ铬酸雾= 118×(0.000352+0.000786×0.15)×56.1×2.5—2.5×3.1
0.027kg/h
... D%2B%2B%BC%C6%CB%E3
=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凌元驹)
配酸的时候酸雾挥发量怎么计算???
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洗工艺中的酸液蒸发量的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Gz=M(0.000352+0.000786V)P•F
式中,Gz——液体的蒸发量,kg/h;
M——液体的分子量;
V——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件实
测时,可查表5-145,一般可取0.2-0.5;
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的空气中的蒸气分压力,mmHg。当液体浓度
(重量)低于10%时,可用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代替,查表5-146;当液
体重量浓度高于10%时,可查表5-147、5-148、5-149、5-150。
F——液体蒸发面的表面积,m3。
... CE%CB%E1&page=1
曾经作过的一个环评资料,谨供参考:
(1)盐酸雾
盐酸雾产生量的大小与生产规模、盐酸用量、盐酸浓度、作业条件(温度、
湿度、通风状况等)、作业面面积大小都有密切的关系,酸洗槽内盐酸雾
排放速率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GZHCl =M×(0.000352+0.000786×U) ×P×F—V水×F
式中: GZHCl——盐酸雾(HCl)排放速率(kg/h);
V水——单位面积水蒸汽蒸发速率,蒸发表面温度41 ℃时为1.2
L/m2•h。
M——液体分子量,36.5;
U——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应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
件实测时可取0.2~0.5m/s或查表计算,槽内温度为40~50℃左右,U值取
0.4m/s;
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空气中的饱和蒸汽分压力(mmHg),酸洗液
温度取45℃,则蒸发表面温度为41℃, P=52.1mmHg;
F——蒸发面的面积(m2),本项目拟采用1个酸洗槽,其尺寸为
1.8m×1m×1m,蒸发面面积为1.8m2。
本项目盐酸雾的排放速率为:
GZHCl = 36.5×(0.000352+0.000786×0.4)×52.1×1.8—1.8×1.2 = 0.121kg/h
(2)铬酸雾
铬酸雾常常产生于镀铬槽的阴阳两极附近区域。由于镀铬机理不是直接阳
极溶解,而是通过电镀液中铬酐还原来产生铬金属沉积,因此其电流效率
很低,电镀时大部分电流消耗于电镀液中水分子发生电化学反应,分别产
生氧气和氢气。大量氢气和氧气的析出,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夹带铬
酸分子(H2CrO4)逸出,在镀槽上方形成气溶胶,即铬酸雾。根据类比调
查,不用抑雾剂时,在电镀槽表面上的铬酸雾的发生浓度可达10mg/m3
(以H2CrO4计算);加入适当的抑雾剂以后,铬酸雾可大大减少。铬酸雾
排放速率同样可按上述经验公式计算:
GZ铬酸雾 =M×(0.000352+0.000786×U) ×P×F—V水×F
式中各参数调整取值如下:
V水——蒸发表面温度57.5℃时,取为3.1 L/m2•h;
M——液体分子量,118;
U——取为0.15m/s;
P——槽液温度为55~60℃时, P=56.1mmHg;
F——拟采用一个电镀槽,镀槽面积2.5×1(m2)。
本项目铬酸雾排放速率为:
GZ铬酸雾= 118×(0.000352+0.000786×0.15)×56.1×2.5—2.5×3.1
0.027kg/h
... D%2B%2B%BC%C6%CB%E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