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分析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布乐容)

第一章 游戏及其特点

第一节 游戏定义研究(游戏定义)

游戏与非游戏的区别

传统看法: 做工作 玩游戏

现今看法:

游戏

内部动机

自发地开始和结束

开放性过程

内部控制

包含假装成分

表达积极的情感

内部价值

能让儿童感觉到他们

是自己掌握命运

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分析

1、 国外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分析

游戏行为特征列举法

主要是通过分析游戏行为在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构成

因素上的倾向性来概括游戏行为的特征

(1) 纽曼的游戏特征“ 三内说”

用控制 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

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

机。

控制 真实性 动机

工作

外部动机

根据安排工作

目标导向的产物

外部控制

基于现实

情绪是一个最终产品的结果

外部他人进行评价

会让儿童产生不好的信念

她们的命运是被控制的

游戏 内部 内部 内部

工作 外部 外部 外部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自主、自愿的

游戏的特征是虚构和想象(内部真实),但大部分游戏又都和

外部现实有着某种联系(又总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

游戏是儿童自身需要引发的活动(内部动机)

(2) 克拉思诺 和 佩培拉 的游戏四因素说

内部动机

虚构性

灵活性

游戏

肯定的情感

2

灵活性:形式与内容的多变性

肯定的情感:情绪体验总是快乐的,其标志是笑容。

虚构性:总带有想象的因素

内部动机: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性要求的制约,是为游戏而游

戏,玩就是目的。

(3) 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种特征说

自由 松散 易变 非生产性 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 虚构

游戏情景特征列举法

把游戏看作是发生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该环境能导致游戏行

为的发生,能够促使游戏发生的背景(游戏的情景)具有五个

方面的特征(鲁宾1983)

儿童游戏兴趣的材料以及儿童熟悉的伙伴

儿童能够自由选择: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

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

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

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

2、 游戏的本质特征(也可以用作解释什么是游戏)p4~5

是儿童自愿自主的活动

是在假想情景中的虚构活动

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是一种有内在规则的行为

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

游戏定义:游戏是发生于一定的可描述的情景之中,外部有可

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由

自主的活动。

3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 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等外显行为因素,判

断幼儿是否在游戏,也可以判断游戏的外部特征。

(一) 表情 (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是一项外部指标,皮亚杰用微笑作为游戏发生的

标志,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玩相

幼儿在游戏中正向的肯定的表情特征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身心

总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

无所事事的特征:茫然发呆

(二) 动作

是儿童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对物体或游戏材料的使用具有非常规

性、个人随意性、重复性的特点。

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把游戏动作分为三类:

1探索

对性质的探索 物体之间关系的探索

动作效应的探索

(科尼 赫特:探索在先,游戏在后)

2 象征

象征性动作是在表象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动作

包括:1 用 物假装代替另一物来使用:例1 用叶子当碗

2用言语、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事物和动作的意义

3 嬉戏:例 2 张开手臂跑当作飞机在飞

是故意做“坏事”或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 逗乐 玩笑

的性质。(例如 洗澡时拍水)

4

(三)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幼儿用身或他物的动作、

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鲜明的外部特征。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

验。

扮演角色的类型(书p155)

p156 儿童选择不同角色的主要原因

直接模仿他人 他物 自己的动作

用其他物品或玩具间接模仿他人,他物,自己的动作和行为。

个象征性投射(皮亚杰)

(四) 言语

幼儿的游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

儿童在游戏中言语的类型:1 伙伴直接的交际性语言

2 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3 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五) 材料

幼儿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

不同年龄儿童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不同,幼儿年龄越小,对

游戏对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因为想象力较低)

幼儿的游戏判断指标。

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

(一)游戏的动机

内部动机:游戏来自于儿童自身的需要

直接动机:玩即目的

内部控制:可以自己控制游戏的过程和方法

5

(二)游戏性体验

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的产生的对于游戏活动本身的主观感受或

心理体验。包括:

兴趣性体验

自发性体验 是任何游戏活动都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成分

胜任感体验

对于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至关重要

幽默感 生理快感

兴趣性体验:是一种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是一

种情不自禁地被卷入,被吸引的心理状态。

自主性体验:是由游戏活动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性质所

引起的主观体验,是“我想玩就想玩”“不想玩就不想玩”或“我想

怎么玩就怎么玩”的体验

胜任感:体验/成就感 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这种体验可

以增强游戏者的自信心

游戏吸引幼儿的根本原因,游戏可以使幼儿产生胜任感

幽默感:是由嬉戏、玩笑、诙谐等引起的快感。

驱力愉快(生理快感):游戏的生理快感主要来源于身体活动

的需要和中区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的满足。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p6

一、 认知性分类:皮亚杰为主,以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为依

据,由简单的重复的(肌肉活动)动作或运动所组成,它

既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是作用于实物的,是儿童最早出

现的游戏形式。

2岁前婴幼儿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角色扮演、动作、物品的代替

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

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6

是2-7岁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

戏,主要特征是“假装”

3.结构性游戏(建构游戏) 不是皮亚杰提出的。

是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黏土、橡

皮泥、沙、水、土、雪等)来建构物体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

的活动(2岁左右)

4.规则游戏

是两个人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

活动、包括智力性质的竞赛(如下棋)运动技巧方面的游戏。

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形式(4、5岁以后)

二、社会性分类:伯顿(1932)

以儿童游戏中的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为依据,由鲁宾等进一步

修订。

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只有后四种。

(1) 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非游戏性行为)

儿童无所事事、独自发呆、不参加游戏

(2) 旁观 (非游戏性行为)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他人游戏、偶尔和他人交谈。有参与可

算游戏,有时会提出问题或提供建议,但行为上并不介入他人

的游戏。

(3) 独自游戏(单独游戏)无明显社会性特征

幼儿专注地、独自玩着自己的游戏,不和附近的交谈。

使用玩具与其他幼儿的不同。2-2.5岁

(4) 平行游戏 逐渐有社会性特征

2-3.5岁,幼儿在一起玩相同或相近的玩具,相似的游戏、相互

间模仿后,但彼此之间没有互动。

(5) 联合游戏(协同游戏)

7

3.5-4.5岁两个以上儿童一起进行游戏。彼此之间因材料的借还

而没有沟通,也可能有动作的自发配合,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

交行为,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合

作,每个人仍然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的。

(6)合作游戏

4.5岁以上幼儿形成游戏小组,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活

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幼儿有明显的归

属小组意识。

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

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平行游戏

社会性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三、依据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的分类

前苏联以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手段,对个体发展的价值为依

据。

1、 创造性游戏(自由游戏)主体是幼儿

是指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反映现

实生活的游戏,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建筑造型游

戏)、表演游戏等。(书10)

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比较书p158

与结构游戏比较p168

2、 教学游戏(主体是老师)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利用游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

制和组合的具有一定游戏性(一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这类

游戏用于作业教学。

智力、体育、语言、音乐、娱乐游戏等。

对我国的影响:1981 《幼儿园教育纲要》——创造性游戏

1989 《学前教育学》 -有规则游戏

8

四.对象性分类:以儿童游戏活动的对象为依据(按人际交往

的对象和物来分)

人:亲子活动(情感交流)p9

同伴游戏(平等交流) 师幼游戏

物:徒手游戏 实物游戏

按人际交际的对象来分:

1.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人(父母)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

特点:情感性、发展性

类型:嬉戏性游戏(情感交流、情感满足、有浓厚的亲情性

质)

教导性游戏(是一种带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游戏)

2. 同伴游戏

3. 师幼游戏

按是否使用物来分

1. 以身体运动为材料的游戏(徒手游戏)

主要构成因素是感知觉与运动器官的联合活动

2. 以物体为材料的游戏(摆弄实物的玩物游戏)

主要构成因素是以物体属性、功能的探索、操作。

第二章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施

第一节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1. 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提高p44

2. 促进语言发展p45

3. 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提高p50

4. 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p 48(经典研究西瓦尔、布鲁纳、

吉诺瓦)

5. 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经典研究 赫特)

9

创造性经典研究:科琳赫特

3-5岁 无探求精神者 有探求精神者 创造性探究者

7-9岁 创造性测验 (得分低—————高)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当儿童在游戏时,它们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很愉快的投入和积

极的参与,这些因素给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和最佳的条件。

第二节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工作》(199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指

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必须包括 自由活动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使教学因素和游戏因

素平衡协调与有机结合。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把游戏活动的某些因素渗入到非游戏活动

(由教师预先设计并发起的,以传递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作为教

学活动)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一) 教学游戏与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 教学游戏

(1) 概念: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一定的

教学目的或任务,利用游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

组合的具有一定游戏性(一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

动,这类游戏用于作业教学。

(2) 教学游戏的类型

往往表现为以成人编定的,有一定规则的有规则的

游戏。

智力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体育游戏、音乐

游戏

包括:任务、玩法、规则、结果。核心:规则

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3) 教学游戏与自由游戏的关系p11-

10

游戏发起者

教育目标

教学的实施

开展形式

组织类型(组对)

教学游戏

教师

游戏任务

预构性(计划和定

向作用)

集体

有规则游戏

自由游戏(自选游

戏)

幼儿

创设游戏环境,参

与游戏

反应型(以对幼儿

学习活动的观察为

基础)

个别形式小组形式

创造性游戏

教学游戏: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游戏(自选游戏):隐性课程实施的途径

(二) 教学游戏的编制

最常见的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方法:利用规则游戏的

形式编制教学游戏。

结构要素:

游戏的目的:成人通过游戏期望完成的教学目标

游戏的任务: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要做的事情的规定

玩法:对幼儿动作的要求

规则:关于动作的顺序及在游戏中被允许和被禁止的动作的规

定。

结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实际获得的经验。

1. 确定教学游戏的目的

要遵循发展性教学的原则: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

好的教学。

2. 构思游戏的玩法

要选择和教学任务、内容相适应的游戏动作

自由动作:有限制性的动作

规定性动作:对幼儿的动作不加任何预先的限制性、鼓励性

的动作。

12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布乐容)

第一章 游戏及其特点

第一节 游戏定义研究(游戏定义)

游戏与非游戏的区别

传统看法: 做工作 玩游戏

现今看法:

游戏

内部动机

自发地开始和结束

开放性过程

内部控制

包含假装成分

表达积极的情感

内部价值

能让儿童感觉到他们

是自己掌握命运

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分析

1、 国外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分析

游戏行为特征列举法

主要是通过分析游戏行为在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构成

因素上的倾向性来概括游戏行为的特征

(1) 纽曼的游戏特征“ 三内说”

用控制 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

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

机。

控制 真实性 动机

工作

外部动机

根据安排工作

目标导向的产物

外部控制

基于现实

情绪是一个最终产品的结果

外部他人进行评价

会让儿童产生不好的信念

她们的命运是被控制的

游戏 内部 内部 内部

工作 外部 外部 外部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自主、自愿的

游戏的特征是虚构和想象(内部真实),但大部分游戏又都和

外部现实有着某种联系(又总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

游戏是儿童自身需要引发的活动(内部动机)

(2) 克拉思诺 和 佩培拉 的游戏四因素说

内部动机

虚构性

灵活性

游戏

肯定的情感

2

灵活性:形式与内容的多变性

肯定的情感:情绪体验总是快乐的,其标志是笑容。

虚构性:总带有想象的因素

内部动机: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性要求的制约,是为游戏而游

戏,玩就是目的。

(3) 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种特征说

自由 松散 易变 非生产性 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 虚构

游戏情景特征列举法

把游戏看作是发生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该环境能导致游戏行

为的发生,能够促使游戏发生的背景(游戏的情景)具有五个

方面的特征(鲁宾1983)

儿童游戏兴趣的材料以及儿童熟悉的伙伴

儿童能够自由选择: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

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

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

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

2、 游戏的本质特征(也可以用作解释什么是游戏)p4~5

是儿童自愿自主的活动

是在假想情景中的虚构活动

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是一种有内在规则的行为

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

游戏定义:游戏是发生于一定的可描述的情景之中,外部有可

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由

自主的活动。

3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 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等外显行为因素,判

断幼儿是否在游戏,也可以判断游戏的外部特征。

(一) 表情 (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是一项外部指标,皮亚杰用微笑作为游戏发生的

标志,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玩相

幼儿在游戏中正向的肯定的表情特征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身心

总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

无所事事的特征:茫然发呆

(二) 动作

是儿童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对物体或游戏材料的使用具有非常规

性、个人随意性、重复性的特点。

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把游戏动作分为三类:

1探索

对性质的探索 物体之间关系的探索

动作效应的探索

(科尼 赫特:探索在先,游戏在后)

2 象征

象征性动作是在表象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动作

包括:1 用 物假装代替另一物来使用:例1 用叶子当碗

2用言语、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事物和动作的意义

3 嬉戏:例 2 张开手臂跑当作飞机在飞

是故意做“坏事”或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 逗乐 玩笑

的性质。(例如 洗澡时拍水)

4

(三)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幼儿用身或他物的动作、

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鲜明的外部特征。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

验。

扮演角色的类型(书p155)

p156 儿童选择不同角色的主要原因

直接模仿他人 他物 自己的动作

用其他物品或玩具间接模仿他人,他物,自己的动作和行为。

个象征性投射(皮亚杰)

(四) 言语

幼儿的游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

儿童在游戏中言语的类型:1 伙伴直接的交际性语言

2 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3 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五) 材料

幼儿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

不同年龄儿童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不同,幼儿年龄越小,对

游戏对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因为想象力较低)

幼儿的游戏判断指标。

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

(一)游戏的动机

内部动机:游戏来自于儿童自身的需要

直接动机:玩即目的

内部控制:可以自己控制游戏的过程和方法

5

(二)游戏性体验

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的产生的对于游戏活动本身的主观感受或

心理体验。包括:

兴趣性体验

自发性体验 是任何游戏活动都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成分

胜任感体验

对于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至关重要

幽默感 生理快感

兴趣性体验:是一种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是一

种情不自禁地被卷入,被吸引的心理状态。

自主性体验:是由游戏活动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性质所

引起的主观体验,是“我想玩就想玩”“不想玩就不想玩”或“我想

怎么玩就怎么玩”的体验

胜任感:体验/成就感 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这种体验可

以增强游戏者的自信心

游戏吸引幼儿的根本原因,游戏可以使幼儿产生胜任感

幽默感:是由嬉戏、玩笑、诙谐等引起的快感。

驱力愉快(生理快感):游戏的生理快感主要来源于身体活动

的需要和中区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的满足。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p6

一、 认知性分类:皮亚杰为主,以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为依

据,由简单的重复的(肌肉活动)动作或运动所组成,它

既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是作用于实物的,是儿童最早出

现的游戏形式。

2岁前婴幼儿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角色扮演、动作、物品的代替

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

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6

是2-7岁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

戏,主要特征是“假装”

3.结构性游戏(建构游戏) 不是皮亚杰提出的。

是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黏土、橡

皮泥、沙、水、土、雪等)来建构物体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

的活动(2岁左右)

4.规则游戏

是两个人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

活动、包括智力性质的竞赛(如下棋)运动技巧方面的游戏。

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形式(4、5岁以后)

二、社会性分类:伯顿(1932)

以儿童游戏中的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为依据,由鲁宾等进一步

修订。

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只有后四种。

(1) 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非游戏性行为)

儿童无所事事、独自发呆、不参加游戏

(2) 旁观 (非游戏性行为)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他人游戏、偶尔和他人交谈。有参与可

算游戏,有时会提出问题或提供建议,但行为上并不介入他人

的游戏。

(3) 独自游戏(单独游戏)无明显社会性特征

幼儿专注地、独自玩着自己的游戏,不和附近的交谈。

使用玩具与其他幼儿的不同。2-2.5岁

(4) 平行游戏 逐渐有社会性特征

2-3.5岁,幼儿在一起玩相同或相近的玩具,相似的游戏、相互

间模仿后,但彼此之间没有互动。

(5) 联合游戏(协同游戏)

7

3.5-4.5岁两个以上儿童一起进行游戏。彼此之间因材料的借还

而没有沟通,也可能有动作的自发配合,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

交行为,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合

作,每个人仍然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的。

(6)合作游戏

4.5岁以上幼儿形成游戏小组,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活

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幼儿有明显的归

属小组意识。

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

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平行游戏

社会性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三、依据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的分类

前苏联以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手段,对个体发展的价值为依

据。

1、 创造性游戏(自由游戏)主体是幼儿

是指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反映现

实生活的游戏,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建筑造型游

戏)、表演游戏等。(书10)

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比较书p158

与结构游戏比较p168

2、 教学游戏(主体是老师)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利用游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

制和组合的具有一定游戏性(一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这类

游戏用于作业教学。

智力、体育、语言、音乐、娱乐游戏等。

对我国的影响:1981 《幼儿园教育纲要》——创造性游戏

1989 《学前教育学》 -有规则游戏

8

四.对象性分类:以儿童游戏活动的对象为依据(按人际交往

的对象和物来分)

人:亲子活动(情感交流)p9

同伴游戏(平等交流) 师幼游戏

物:徒手游戏 实物游戏

按人际交际的对象来分:

1.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人(父母)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

特点:情感性、发展性

类型:嬉戏性游戏(情感交流、情感满足、有浓厚的亲情性

质)

教导性游戏(是一种带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游戏)

2. 同伴游戏

3. 师幼游戏

按是否使用物来分

1. 以身体运动为材料的游戏(徒手游戏)

主要构成因素是感知觉与运动器官的联合活动

2. 以物体为材料的游戏(摆弄实物的玩物游戏)

主要构成因素是以物体属性、功能的探索、操作。

第二章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施

第一节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1. 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提高p44

2. 促进语言发展p45

3. 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提高p50

4. 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p 48(经典研究西瓦尔、布鲁纳、

吉诺瓦)

5. 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经典研究 赫特)

9

创造性经典研究:科琳赫特

3-5岁 无探求精神者 有探求精神者 创造性探究者

7-9岁 创造性测验 (得分低—————高)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当儿童在游戏时,它们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很愉快的投入和积

极的参与,这些因素给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和最佳的条件。

第二节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工作》(199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指

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必须包括 自由活动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使教学因素和游戏因

素平衡协调与有机结合。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把游戏活动的某些因素渗入到非游戏活动

(由教师预先设计并发起的,以传递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作为教

学活动)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一) 教学游戏与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 教学游戏

(1) 概念: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一定的

教学目的或任务,利用游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

组合的具有一定游戏性(一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

动,这类游戏用于作业教学。

(2) 教学游戏的类型

往往表现为以成人编定的,有一定规则的有规则的

游戏。

智力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体育游戏、音乐

游戏

包括:任务、玩法、规则、结果。核心:规则

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3) 教学游戏与自由游戏的关系p11-

10

游戏发起者

教育目标

教学的实施

开展形式

组织类型(组对)

教学游戏

教师

游戏任务

预构性(计划和定

向作用)

集体

有规则游戏

自由游戏(自选游

戏)

幼儿

创设游戏环境,参

与游戏

反应型(以对幼儿

学习活动的观察为

基础)

个别形式小组形式

创造性游戏

教学游戏: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游戏(自选游戏):隐性课程实施的途径

(二) 教学游戏的编制

最常见的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方法:利用规则游戏的

形式编制教学游戏。

结构要素:

游戏的目的:成人通过游戏期望完成的教学目标

游戏的任务: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要做的事情的规定

玩法:对幼儿动作的要求

规则:关于动作的顺序及在游戏中被允许和被禁止的动作的规

定。

结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实际获得的经验。

1. 确定教学游戏的目的

要遵循发展性教学的原则: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

好的教学。

2. 构思游戏的玩法

要选择和教学任务、内容相适应的游戏动作

自由动作:有限制性的动作

规定性动作:对幼儿的动作不加任何预先的限制性、鼓励性

的动作。

12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