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大国崛起》第五集解说词(精简版)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微生凌丝)

《大国崛起》第五集解说词

《大国崛起》第五集解说词

第五集 激情岁月 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790年,这里收藏着

法国自7世纪以来的珍贵文物和档案资料。这是一本200多年前的记

事簿,它的主人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国王的日记写得非常简

洁,除了在出门打猎的日子里,记下猎物的数量之外,其他的时候,

都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

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

至有些平淡。因为,连经常进行的猎鹿游戏都没有,所以,无事可记。

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

要的日子。 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

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

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

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

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

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被后世称为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暴雨般的进程。法

国的最高权力很快就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国民议会那里。攻占巴士底狱

之后仅仅20天,国民议会就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特权。这意味着120

多年前由国王路易十四建立起来的绝对君主制被宣告死亡。 法国为

什么会爆发一场摧毁绝对君主制的革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路

易十四和他创建的制度究竟给法国带来了什么? 1661年,就在中国

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的前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临朝亲政,后

人在这两位东西方的君王身上发现了诸多相似:同样是幼年称帝、雄

才大略,同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并借此

把自己的国家带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是人

们遐想三百多年前法国盛世的最佳标本。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正是

当年路易十四表演绝对王权的硕大舞台。 年轻的路易十四亲政后,

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首相,一切国家事务的决定权都集中到他一个人

手中,政府中一共只有六名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大臣,大臣们每周开

会讨论国家大事,但做决定的人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国王自己。 采

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 当路易十四说

“朕即国家”时,他实际上是在说三件事。首先他代表国家,然后他

统治国家,最后他是国家精神具体化的表现。跟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

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法国不仅有君主专制的政体,更

有一套强大的国家机器,这套国家机器允许法国首先可以深入地发展

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同时建筑了很多要塞、城堡,能够更有效地

进行一场战争。 然而,这位让法国第一次称霸欧洲的君主去世仅仅

74年后,大革命就推翻了曾经给国家带来巨大荣耀的绝对君主制。

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在亲政的54年间,

打了31年的仗,旷日持久的战火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于是,作

为国家财政来源的税收逐渐成为矛盾的焦点。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

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 当时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贵

族、教士和平民。在这三个等级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两个等级,

他们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纳税,但却享受税金和其他的特权,第三

等级,他们只有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纳税。 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

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则让

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渐凸显。 正如一位法国学者

所说,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国家抵制不合法

理的行动。路易十四统治末期,走向衰老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绝对

权力的整个系统。君主专制已经像君主本人一样筋疲力尽。 采访: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一个人

表面上看死于感冒,实际上他早已有病,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一得

感冒就死了。法国当时实际上已经被很多矛盾所困扰。 1774年,路

易十六继位。此时,东方的大清帝国正在安享乾隆年间的盛世,但欧

洲大陆最西端的国王路易十六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先祖留给他的难

题要远远超过荣耀。 据说,路易十六温和内向、处事犹豫,最大的

爱好是拆装铁锁,但是,这位锁匠国王却没能打开困住国家前进的枷

锁。 在他登基14年后的一场天灾中,法国社会的矛盾被激化了。连

续性的全国农业歉收,使得1789年成为整个18世纪中面包价格最贵

的一年。市民们几乎要花掉全部收入才能勉强吃饱肚子,农民们却在

承担比往年更重的赋税。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

塞 他们必须向封建领主付地租,或者向有土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纳

租,有些资产阶级也拥有土地,因为在农村当时还存在一千多年的封

建税制,另外一种皇家税,包括人头税,还有一种非常不得人心的盐

税。 两百多年前的漫画,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的景象:沉重的赋税

全都压在第三等级身上。 与此同时,战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财政

危机,路易十六尝试着对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

得国王成为全体国民的对立者。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5

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是,三个等

级代表的愿望都落空了。愤怒的代表们组建了国民议会,提出制定宪

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国民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赴巴

黎。 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 革命以汪洋恣肆

之态快速蔓延,民众不仅推翻了国王,而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

家的方向。 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一百多

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

诞生证书”。 法国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 这里收藏着法国最珍贵的

文物,下面我将向你们介绍其中的一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它的第一段这样写道:“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

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 1789年8月26

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宣言共17

条,它庄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财产权神圣不

可侵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

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

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采访:法兰西

学院 院士 让·皮埃尔·安格雷米 法国是以自由、平等、博爱这三

大思想在全世界发挥影响的。人权在法兰西民族的全部文化遗产中占

有重要地位,也载入了联合国的宪章和世界文化遗产。不论在什么情

况下,人权都必须得到维护。 从君主专制到张扬人权这样大跨度的

革命是怎样产生的呢?法国大革命的新理念又是从何而来?历史的奇

异之处在于这些当时最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

制的地方——法兰西。 巴黎,一个聚焦全球目光的舞台。这个属于

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之都,就诞生在掌握了绝对王权的路易十四手中。

而他个人对艺术的喜好、支持和助,给这个城市注入了灵魂。 路易

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

学院。他本人从七岁开始就每天坚持芭蕾训练,并亲自扮演太阳神阿

波罗,由此还获得了“太阳王”的美名。 这一时期的法国在建筑、

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显示出极大

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和贵族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

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

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社会在欧洲占优势,法

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当时的专制政体和文

化艺术发展之间不存在对立,两者之间是比较协调的。 从路易十四

时代开始,法国的沙龙文化之风日渐兴盛。贵妇人家中宽敞、雅致的

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刺激着他们的灵感和

激情。 与此同时,刚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

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这样在沙龙和咖啡馆里被不断地宣讲、

辩论和传播着。 采访:法国巴黎1787咖啡馆 老板 基尔 这些咖啡

馆是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活动场所。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大家

都希望改变那个旧世界。 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两百多年前的

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

处是我的精神。”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被公

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他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一

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

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

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

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

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

特·马丁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

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

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伏尔泰和所

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

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

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 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

内在动力。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

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如果说伏尔泰

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判者,与他同年去世的另一位思想家卢梭,则描

绘了想象中的新制度。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

米纳克 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人民大众有

革命的权利,有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

于财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卢梭

实际上是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意

愿是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 卢

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

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

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

动。那么,这个在启蒙思想指引下产生的理想的社会制度,怎样才能

变成现实?大革命后的法国,将走上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1792年9

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

本人。四个月后,就在这个当时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路易十

六身首异处。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激情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

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人们不再使用

“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激情渐渐地失

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

法国开战。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 一些偶然的

事件,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导致了极端化,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

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这是始料不及的。

断头台酒吧,保存着巴黎唯一一座当年政府军队使用过的断头台,它

曾经杀人如麻。当铡刀落下时,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恐怖。 1793

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 凡是

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

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这时的人们已

经忘记了四年前颁布的《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

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法国

将往何处去?谁能够领导法兰西走出困境,恢复光荣?国王路易十六被

处决12年之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 1804年

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

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法国成

年男子中,有357万人投了成票,反对的只有2569人。 采访:法国

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法国人之所

以接受拿破仑政府,他们认为拿破仑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

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后来拿破仑又代表了一种征服欧洲的希

望,法国人民之所以在初期支持拿破仑,是希望法国实现和平繁荣、

并且征服欧洲。 在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革命、恐怖和动荡之后,人

们开始强烈地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着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家

的混乱和危机。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法国人看到了恢复秩

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

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 当他宣布

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人权、

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

则。 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

的.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正在领导战争的拿破仑

亲自参加了97次。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

典称为《拿破仑法典》。 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

本遵循《拿破仑法典》。《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

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

法国的了:拿破仑自己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

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

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奥地

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谦卑的小伙伴。 拿破

仑把法国带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顶峰。不同的是,在

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 这些国家

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

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拿破仑把有史以来

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在37岁生日的那天,他亲自为凯旋门奠下

第一块基石。沉浸在胜利中的拿破仑不会料到:他本人并没有机会从

凯旋门下凯旋。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

当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

煌。 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

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

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

抗。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 人民不爱武装的传

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

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

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国家的未来。后来的一位法国政要从拿破仑身上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

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

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 拿破仑留给法

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

革命、政变的见证。法兰西的土地成了一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1789

年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

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 动荡之中,大革命的思想原则始

终未能真正巩固确立。法兰西将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历史给出了一

个意味深长的答案。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

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在双方的相

互妥协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了。此时的法国也刚刚

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长 蔡方柏 1870

年到1913年这四十多年时间,法国的工业生产几乎翻了一番。应该

说,这个时候它是在发展的,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同别的大国比

起来,它的发展滞后,比较缓慢。再举同时期发展的就是德国和美国

发展的例子,在同时期,德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而美国,增

长了8.1倍。 八十多年的动荡,使法国在与欧美大国的竞争中处于

相对落后的地位。正当它加紧追赶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

了它的发展。 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往

日的荣耀。 法国是否还能再次回到世界大国的舞台上?它将依靠什么

力量实现国家的复兴? 法国巴黎圣母院主教 : 那些为了解放牺牲在

战场上的人,和那些鼓动者,以及那些指挥者,包括戴高乐将军,和

他的一些部下,一些拥护他的人,我们一直为他们祈祷。 每一年的

8月28日,在巴黎圣母院都要举行集会,纪念巴黎从纳粹统治下获

得解放。 在法兰西面临亡国之际,历史选择了孤身一人在伦敦组织

抵抗运动的戴高乐。戴高乐将他的抵抗运动命名为“自由法国”,他

说:“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 1944年,象

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

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

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采访: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

尔·德斯坦 戴高乐几乎是单独一人成功地赢得了法国的合法地位。

他和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起参加了重要的国际会议,并使法国

参加了柏林停战的签订,使法国恢复了像中国那样的大国地位,成为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戴高乐

决心恢复法兰西应有的光荣。他说:“没有了伟大,就没有了法国”。

但是,历史已经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征服都

不可能使法国获得长久稳定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说,进步是维护国家

独立的唯一条件,一个经济衰弱的法国,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

正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

长 蔡方柏 戴高乐这个信念,就是要把法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国,要

发展经济,使法国在世界上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因此,他强调独立,

所以,这样一个思想对他后来发展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发

展经济,搞他的工业体系,有他自己一套独立的工业体系,例如说,

航空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他的核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机

械制造,他也有独立的体系,所以,他整个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因此,

戴高乐上台之后把当时的政局稳下来了。正好是遇到欧洲30年的黄

金发展期,这个时候,法国的经济都是百分之五、六甚至到七的,这

么个速度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要求独立的思想,谋求大国

地位的思想就越来越明显。 除了经济实力,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戴

高乐带领战后法国,走出的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 1959年,法国宣

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

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

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

力量。 采访:法国戴高乐基金会 主席 伊夫·盖纳 我想戴高乐将军

对于各种„„是尊重的。„„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

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

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向世界发出了不可忽视的

声音。国家发展的独立自主,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自

由和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主导

下,戴高乐实现了他心目中的伟大和光荣。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

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法国,开始接近

大革命提出的理想。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它逐渐找到了一条通过

践行启蒙思想的原则而成就大国地位的发展道路。 先贤祠,被称为

法兰西思想和精神的圣地。从大革命爆发两年后的1791年起,这里

成为了供奉法国伟人的地方。 两百多年来先后安葬在先贤祠的72人

中,有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其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

是否能安葬于先贤祠,必须经过国民议会讨论,并由总统最终签署命

令。 2002年,对于大仲马是否应该被安葬在先贤祠一事,法国人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位通俗作家,而先贤祠中供奉的

都是代表法兰西精神的伟人。希拉克总统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大

事”。最后,国民议会讨论通过,大仲马成为第72位安葬于先贤祠

的人。 法国总统 雅克·希拉克: 他们用笔谱写了法兰西的历史,

并为它打上了印记,他们以激情和天才,捍卫了自由、平等、博爱,

捍卫了共和国,他们是文化的火枪手。 这就是法国,对思想与文化

的尊崇早已浸润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

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

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 正是

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

路。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微生凌丝)

《大国崛起》第五集解说词

《大国崛起》第五集解说词

第五集 激情岁月 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790年,这里收藏着

法国自7世纪以来的珍贵文物和档案资料。这是一本200多年前的记

事簿,它的主人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国王的日记写得非常简

洁,除了在出门打猎的日子里,记下猎物的数量之外,其他的时候,

都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

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

至有些平淡。因为,连经常进行的猎鹿游戏都没有,所以,无事可记。

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

要的日子。 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

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

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

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

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

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被后世称为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暴雨般的进程。法

国的最高权力很快就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国民议会那里。攻占巴士底狱

之后仅仅20天,国民议会就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特权。这意味着120

多年前由国王路易十四建立起来的绝对君主制被宣告死亡。 法国为

什么会爆发一场摧毁绝对君主制的革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路

易十四和他创建的制度究竟给法国带来了什么? 1661年,就在中国

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的前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临朝亲政,后

人在这两位东西方的君王身上发现了诸多相似:同样是幼年称帝、雄

才大略,同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并借此

把自己的国家带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是人

们遐想三百多年前法国盛世的最佳标本。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正是

当年路易十四表演绝对王权的硕大舞台。 年轻的路易十四亲政后,

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首相,一切国家事务的决定权都集中到他一个人

手中,政府中一共只有六名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大臣,大臣们每周开

会讨论国家大事,但做决定的人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国王自己。 采

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 当路易十四说

“朕即国家”时,他实际上是在说三件事。首先他代表国家,然后他

统治国家,最后他是国家精神具体化的表现。跟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

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法国不仅有君主专制的政体,更

有一套强大的国家机器,这套国家机器允许法国首先可以深入地发展

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同时建筑了很多要塞、城堡,能够更有效地

进行一场战争。 然而,这位让法国第一次称霸欧洲的君主去世仅仅

74年后,大革命就推翻了曾经给国家带来巨大荣耀的绝对君主制。

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在亲政的54年间,

打了31年的仗,旷日持久的战火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于是,作

为国家财政来源的税收逐渐成为矛盾的焦点。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

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 当时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贵

族、教士和平民。在这三个等级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两个等级,

他们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纳税,但却享受税金和其他的特权,第三

等级,他们只有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纳税。 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

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则让

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渐凸显。 正如一位法国学者

所说,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国家抵制不合法

理的行动。路易十四统治末期,走向衰老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绝对

权力的整个系统。君主专制已经像君主本人一样筋疲力尽。 采访: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一个人

表面上看死于感冒,实际上他早已有病,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一得

感冒就死了。法国当时实际上已经被很多矛盾所困扰。 1774年,路

易十六继位。此时,东方的大清帝国正在安享乾隆年间的盛世,但欧

洲大陆最西端的国王路易十六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先祖留给他的难

题要远远超过荣耀。 据说,路易十六温和内向、处事犹豫,最大的

爱好是拆装铁锁,但是,这位锁匠国王却没能打开困住国家前进的枷

锁。 在他登基14年后的一场天灾中,法国社会的矛盾被激化了。连

续性的全国农业歉收,使得1789年成为整个18世纪中面包价格最贵

的一年。市民们几乎要花掉全部收入才能勉强吃饱肚子,农民们却在

承担比往年更重的赋税。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

塞 他们必须向封建领主付地租,或者向有土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纳

租,有些资产阶级也拥有土地,因为在农村当时还存在一千多年的封

建税制,另外一种皇家税,包括人头税,还有一种非常不得人心的盐

税。 两百多年前的漫画,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的景象:沉重的赋税

全都压在第三等级身上。 与此同时,战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财政

危机,路易十六尝试着对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

得国王成为全体国民的对立者。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5

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是,三个等

级代表的愿望都落空了。愤怒的代表们组建了国民议会,提出制定宪

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国民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赴巴

黎。 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 革命以汪洋恣肆

之态快速蔓延,民众不仅推翻了国王,而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

家的方向。 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一百多

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

诞生证书”。 法国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 这里收藏着法国最珍贵的

文物,下面我将向你们介绍其中的一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它的第一段这样写道:“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

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 1789年8月26

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宣言共17

条,它庄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财产权神圣不

可侵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

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

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采访:法兰西

学院 院士 让·皮埃尔·安格雷米 法国是以自由、平等、博爱这三

大思想在全世界发挥影响的。人权在法兰西民族的全部文化遗产中占

有重要地位,也载入了联合国的宪章和世界文化遗产。不论在什么情

况下,人权都必须得到维护。 从君主专制到张扬人权这样大跨度的

革命是怎样产生的呢?法国大革命的新理念又是从何而来?历史的奇

异之处在于这些当时最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

制的地方——法兰西。 巴黎,一个聚焦全球目光的舞台。这个属于

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之都,就诞生在掌握了绝对王权的路易十四手中。

而他个人对艺术的喜好、支持和助,给这个城市注入了灵魂。 路易

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

学院。他本人从七岁开始就每天坚持芭蕾训练,并亲自扮演太阳神阿

波罗,由此还获得了“太阳王”的美名。 这一时期的法国在建筑、

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显示出极大

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和贵族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

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

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社会在欧洲占优势,法

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当时的专制政体和文

化艺术发展之间不存在对立,两者之间是比较协调的。 从路易十四

时代开始,法国的沙龙文化之风日渐兴盛。贵妇人家中宽敞、雅致的

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刺激着他们的灵感和

激情。 与此同时,刚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

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这样在沙龙和咖啡馆里被不断地宣讲、

辩论和传播着。 采访:法国巴黎1787咖啡馆 老板 基尔 这些咖啡

馆是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活动场所。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大家

都希望改变那个旧世界。 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两百多年前的

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

处是我的精神。”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被公

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他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一

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

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

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

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

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

特·马丁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

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

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伏尔泰和所

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

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

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 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

内在动力。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

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如果说伏尔泰

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判者,与他同年去世的另一位思想家卢梭,则描

绘了想象中的新制度。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

米纳克 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人民大众有

革命的权利,有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

于财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卢梭

实际上是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意

愿是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 卢

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

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

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

动。那么,这个在启蒙思想指引下产生的理想的社会制度,怎样才能

变成现实?大革命后的法国,将走上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1792年9

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

本人。四个月后,就在这个当时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路易十

六身首异处。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激情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

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人们不再使用

“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激情渐渐地失

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

法国开战。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 一些偶然的

事件,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导致了极端化,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

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这是始料不及的。

断头台酒吧,保存着巴黎唯一一座当年政府军队使用过的断头台,它

曾经杀人如麻。当铡刀落下时,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恐怖。 1793

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 凡是

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

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这时的人们已

经忘记了四年前颁布的《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

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法国

将往何处去?谁能够领导法兰西走出困境,恢复光荣?国王路易十六被

处决12年之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 1804年

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

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法国成

年男子中,有357万人投了成票,反对的只有2569人。 采访:法国

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 法国人之所

以接受拿破仑政府,他们认为拿破仑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

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后来拿破仑又代表了一种征服欧洲的希

望,法国人民之所以在初期支持拿破仑,是希望法国实现和平繁荣、

并且征服欧洲。 在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革命、恐怖和动荡之后,人

们开始强烈地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着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家

的混乱和危机。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法国人看到了恢复秩

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

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 当他宣布

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人权、

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

则。 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

的.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正在领导战争的拿破仑

亲自参加了97次。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

典称为《拿破仑法典》。 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

本遵循《拿破仑法典》。《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

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

法国的了:拿破仑自己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

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

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奥地

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谦卑的小伙伴。 拿破

仑把法国带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顶峰。不同的是,在

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 这些国家

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

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拿破仑把有史以来

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在37岁生日的那天,他亲自为凯旋门奠下

第一块基石。沉浸在胜利中的拿破仑不会料到:他本人并没有机会从

凯旋门下凯旋。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

当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

煌。 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

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

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

抗。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 人民不爱武装的传

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

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

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国家的未来。后来的一位法国政要从拿破仑身上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

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

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 拿破仑留给法

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

革命、政变的见证。法兰西的土地成了一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1789

年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

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 动荡之中,大革命的思想原则始

终未能真正巩固确立。法兰西将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历史给出了一

个意味深长的答案。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

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在双方的相

互妥协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了。此时的法国也刚刚

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长 蔡方柏 1870

年到1913年这四十多年时间,法国的工业生产几乎翻了一番。应该

说,这个时候它是在发展的,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同别的大国比

起来,它的发展滞后,比较缓慢。再举同时期发展的就是德国和美国

发展的例子,在同时期,德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而美国,增

长了8.1倍。 八十多年的动荡,使法国在与欧美大国的竞争中处于

相对落后的地位。正当它加紧追赶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

了它的发展。 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往

日的荣耀。 法国是否还能再次回到世界大国的舞台上?它将依靠什么

力量实现国家的复兴? 法国巴黎圣母院主教 : 那些为了解放牺牲在

战场上的人,和那些鼓动者,以及那些指挥者,包括戴高乐将军,和

他的一些部下,一些拥护他的人,我们一直为他们祈祷。 每一年的

8月28日,在巴黎圣母院都要举行集会,纪念巴黎从纳粹统治下获

得解放。 在法兰西面临亡国之际,历史选择了孤身一人在伦敦组织

抵抗运动的戴高乐。戴高乐将他的抵抗运动命名为“自由法国”,他

说:“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 1944年,象

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

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

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采访: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

尔·德斯坦 戴高乐几乎是单独一人成功地赢得了法国的合法地位。

他和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起参加了重要的国际会议,并使法国

参加了柏林停战的签订,使法国恢复了像中国那样的大国地位,成为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戴高乐

决心恢复法兰西应有的光荣。他说:“没有了伟大,就没有了法国”。

但是,历史已经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征服都

不可能使法国获得长久稳定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说,进步是维护国家

独立的唯一条件,一个经济衰弱的法国,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

正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

长 蔡方柏 戴高乐这个信念,就是要把法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国,要

发展经济,使法国在世界上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因此,他强调独立,

所以,这样一个思想对他后来发展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发

展经济,搞他的工业体系,有他自己一套独立的工业体系,例如说,

航空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他的核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机

械制造,他也有独立的体系,所以,他整个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因此,

戴高乐上台之后把当时的政局稳下来了。正好是遇到欧洲30年的黄

金发展期,这个时候,法国的经济都是百分之五、六甚至到七的,这

么个速度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要求独立的思想,谋求大国

地位的思想就越来越明显。 除了经济实力,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戴

高乐带领战后法国,走出的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 1959年,法国宣

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

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

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

力量。 采访:法国戴高乐基金会 主席 伊夫·盖纳 我想戴高乐将军

对于各种„„是尊重的。„„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

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

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向世界发出了不可忽视的

声音。国家发展的独立自主,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自

由和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主导

下,戴高乐实现了他心目中的伟大和光荣。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

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法国,开始接近

大革命提出的理想。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它逐渐找到了一条通过

践行启蒙思想的原则而成就大国地位的发展道路。 先贤祠,被称为

法兰西思想和精神的圣地。从大革命爆发两年后的1791年起,这里

成为了供奉法国伟人的地方。 两百多年来先后安葬在先贤祠的72人

中,有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其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

是否能安葬于先贤祠,必须经过国民议会讨论,并由总统最终签署命

令。 2002年,对于大仲马是否应该被安葬在先贤祠一事,法国人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位通俗作家,而先贤祠中供奉的

都是代表法兰西精神的伟人。希拉克总统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大

事”。最后,国民议会讨论通过,大仲马成为第72位安葬于先贤祠

的人。 法国总统 雅克·希拉克: 他们用笔谱写了法兰西的历史,

并为它打上了印记,他们以激情和天才,捍卫了自由、平等、博爱,

捍卫了共和国,他们是文化的火枪手。 这就是法国,对思想与文化

的尊崇早已浸润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

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

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 正是

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

路。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