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简成益)
悦思
专题
李晓华:“捡垃圾博士”全心打造“绿色梦”
■文/本刊记者 郑晶心
顽强起步
李晓华,江苏绿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取得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博士学位,
曾在国家商务部任职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
在北京工作时,作为江阴市发展顾问,李晓华
不时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在这个过程中,他发
现江阴的垃圾分类行业非常原始,这个行业也不被
人重视,身处其中的创业青年过得很艰难。
2015年,李晓华的母亲患病,为了更方便照顾
母亲,李晓华辞去北京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加
入垃圾分类行业。
这个决定引起家人的不解和反对:一个博士,
为什么要回来“捡垃圾”?一开始,李晓华想象这个
市场很大,他有很多人脉和资源,应该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
但真的开始做事,他才发现,太难了。一些行
业主管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觉得现在这样子挺好
的。这个行业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推行垃圾
分类看似先进,老百姓不配合,万一环卫工人不干了,
怎么办?
千磨万击还坚劲,李晓华觉得不管在什么位置,
遇到什么境遇,都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2016年6
月,他有机会在江阴市新桥镇推行垃圾分类,开始
实施他一直设想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当时李晓华
做了全国第一套垃圾分类智能生态小屋,居民参与
分类之后,可以产生积分,积分累积之后可以到小
屋来兑换日用品。他还把江阴市的“漂流书屋”项目
也纳入进来,居民把家里不看的书拿过来放在小屋,
凭卡去刷,不用扣积分,就可以领走两本书,居民
们都积极参与。
经过小半年的推广、实施,与未开展垃圾分类
前相比,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李晓华一
直记得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过的一句话,
“垃圾分类是人类文明的试金石”,每个人的一小步
16风流一代·青春
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发展至今,新桥镇被评为江苏
省首批垃圾分类示范镇、无锡市2022年度“最干净
街道(镇)”之一。
机遇来临
201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考察新桥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发现了垃圾分类智能生态小
屋,很感兴趣,建议在江苏全省推广,还要到浙江去
推广。
其时, 总书记也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
但以什么模式做,全国上下都在探索。
李晓华立即行动,在浙江的宣传引起很大反响。
2017年这一年,他接待的参观人数达到2000多人次,
每星期都有几十拨人来参观、学习。很快,浙江开
始复制这个模式,全国跟进,李晓华当年即签下3
亿元合作合同,营收7800万元。
2018年4月,李晓华打造出全循环智能分类
生态系统。新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垃圾分类从城市
端的居民产生,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分类处置、分类利用,整个全流程的产生、去向、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悦思
专题
路径、时间、数量,包括最后处置到末端的产品等
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李晓华成了一个空中飞人,在上海闵行、浦东
打造智慧垃圾分类的“上海模式”,在北京昌平打造
垃圾分类的“首都模式”,在深圳打造垃圾分类“深圳
3.0模式”,在兰州安宁打造中欧NAMA生活垃圾分类
减量示范项目,在台州黄岩打造全国最大体量的垃
圾分类全域一体化模式,在江苏打造全国首个全循
环智能生态小屋、全国领先的农村智慧分类模式……
李晓华携团队打造的“新环保”项目很多成为了全国
“样板工程”“分类标杆”。
李晓华认为,建设“无废城市”的前端是教育宣
传,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因此,2022年9月,他为
母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捐赠了一套智能分类生态
小屋,小屋的启用同时标志着“江阴市生态校园垃圾
分类教育基地”在南菁中学落户。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习惯培养、素质教育、
‘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希望通过生态小屋的启
用,可以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播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文
明种子。”李晓华说。
工巡河过程中因环境、时间限制产生的种种问题。
他还在河道保洁船上安装GPS,监管保洁船的实时
位置与轨迹,通过平台汇总统计保洁船作业量与违
规情况,实现保洁船的综合管理。
此处,还有“智巡”空中无人机巡查、“智行”
陆上无人驾驶车辆作业等“数治”模式。
无锡惠山区堰桥街道曾在惠山区的环卫工作评
比中排名倒数第一,设备设施投入倒数第一,人员
老龄化非常严重,超过65岁的人达到70%,甚至还
有最高年龄达到75岁的超退休年龄返聘工作人员,
运营风险非常高。
李晓华在堰桥街道推行“数治”模式,引进技
术,节约下来的成本给人员增加工资。到2022年年
底,工人平均工资上涨15%~20%,工作效率由原来
的50%以下提升到90%以上。
这种“数治”管理模式,让环卫工人减轻了工
作量,但工资获得了增长,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得
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堰桥街道试点成功,青阳镇、
临港新城、新桥镇等陆续来与李晓华洽谈合作。
李晓华还为环卫工人定制了统一的工作服,穿
着到了一定时间,哪怕工人舍不得,公司也会强制
收回旧衣服,为他们换上新衣服。这么做的目的,
是想让这些工人有一个非常好的精神面貌,得到社
会的尊重和认可。
目前,李晓华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
很多都是90后、95后青年。上岗之前,他们会去一
线扫几天马路,体会环卫工人工作的真实情况。他
们的到来,受到一线环卫工人的热烈欢迎,年长的
环卫工人们对年轻人不怕吃苦的精神赞赏不已。
在这种互动下,年轻人对这个行业以及从事这
个行业的人有了更多了解和理解,会愿意沉下心去
做自己的工作,促进行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垃圾分类实践的不断深入,李晓华发现这
其实是一项涉及绿化、环卫、河道治理、垃圾分类,
包括固废处理、人居环境打造等关乎区域环境治理
的综合工程。
综合治理需要打破行业壁垒,用多维视野和方
法去解决行业的问题和难点。李晓华多次在行业会
议上强调,环保行业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做完的,他
从来不只关注、关心自己企业的发展,他欢迎并且
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来关注它、投入它,使之发
展壮大。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李晓华希望全社会多部门
共同研究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课题,共同推动垃圾分
类的高质量发展,让人居环境的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风流一代·青春17
绿色梦想
李晓华加入“捡垃圾”行业,自称“垃圾博士”,
有很大部分工作便是与城市环卫工人打交道。城市
的环卫工人被称为“城市黄玫瑰”“马路天使”“城市
美容师”,他们起早贪黑,用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洁净,
但没有高薪报酬,社会地位、安全保障也低,工作
环境谈不上舒适。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大多数是超
过退休年龄的返聘人员,年轻人的占比非常低。
为了这群环卫工人,李晓华做了很多工作。以
江阴市环卫工作做得最好的新桥镇为例,李晓华接
手工作前,60岁以上的超退休年龄返聘员工占比是
79%,65岁以上的是20%,70岁以上的是9%;李晓
华接手工作后,60岁以上的占比40%,65岁以上的
不变,70岁以上的为0。这个年龄结构的变化产生
的是另外一个数据,就是整体环卫工人工作的抗风
险能力提升了50%。
如果希望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高薪是一
个很好的办法,但却是不现实的。李晓华思考引入
更多技术,提升工作效能,降低人工使用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李晓华赋予环保“数治”
的概念,推行环卫工作无人化系列。比如一些河道
途经地势复杂,人工巡查河道工作量大、难度大,
导致巡查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李晓华推出 “智
舶”管理模式,采用无人机巡河的方式,解决了人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简成益)
悦思
专题
李晓华:“捡垃圾博士”全心打造“绿色梦”
■文/本刊记者 郑晶心
顽强起步
李晓华,江苏绿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取得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博士学位,
曾在国家商务部任职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
在北京工作时,作为江阴市发展顾问,李晓华
不时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在这个过程中,他发
现江阴的垃圾分类行业非常原始,这个行业也不被
人重视,身处其中的创业青年过得很艰难。
2015年,李晓华的母亲患病,为了更方便照顾
母亲,李晓华辞去北京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加
入垃圾分类行业。
这个决定引起家人的不解和反对:一个博士,
为什么要回来“捡垃圾”?一开始,李晓华想象这个
市场很大,他有很多人脉和资源,应该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
但真的开始做事,他才发现,太难了。一些行
业主管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觉得现在这样子挺好
的。这个行业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推行垃圾
分类看似先进,老百姓不配合,万一环卫工人不干了,
怎么办?
千磨万击还坚劲,李晓华觉得不管在什么位置,
遇到什么境遇,都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2016年6
月,他有机会在江阴市新桥镇推行垃圾分类,开始
实施他一直设想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当时李晓华
做了全国第一套垃圾分类智能生态小屋,居民参与
分类之后,可以产生积分,积分累积之后可以到小
屋来兑换日用品。他还把江阴市的“漂流书屋”项目
也纳入进来,居民把家里不看的书拿过来放在小屋,
凭卡去刷,不用扣积分,就可以领走两本书,居民
们都积极参与。
经过小半年的推广、实施,与未开展垃圾分类
前相比,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李晓华一
直记得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过的一句话,
“垃圾分类是人类文明的试金石”,每个人的一小步
16风流一代·青春
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发展至今,新桥镇被评为江苏
省首批垃圾分类示范镇、无锡市2022年度“最干净
街道(镇)”之一。
机遇来临
201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考察新桥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发现了垃圾分类智能生态小
屋,很感兴趣,建议在江苏全省推广,还要到浙江去
推广。
其时, 总书记也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
但以什么模式做,全国上下都在探索。
李晓华立即行动,在浙江的宣传引起很大反响。
2017年这一年,他接待的参观人数达到2000多人次,
每星期都有几十拨人来参观、学习。很快,浙江开
始复制这个模式,全国跟进,李晓华当年即签下3
亿元合作合同,营收7800万元。
2018年4月,李晓华打造出全循环智能分类
生态系统。新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垃圾分类从城市
端的居民产生,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分类处置、分类利用,整个全流程的产生、去向、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悦思
专题
路径、时间、数量,包括最后处置到末端的产品等
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李晓华成了一个空中飞人,在上海闵行、浦东
打造智慧垃圾分类的“上海模式”,在北京昌平打造
垃圾分类的“首都模式”,在深圳打造垃圾分类“深圳
3.0模式”,在兰州安宁打造中欧NAMA生活垃圾分类
减量示范项目,在台州黄岩打造全国最大体量的垃
圾分类全域一体化模式,在江苏打造全国首个全循
环智能生态小屋、全国领先的农村智慧分类模式……
李晓华携团队打造的“新环保”项目很多成为了全国
“样板工程”“分类标杆”。
李晓华认为,建设“无废城市”的前端是教育宣
传,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因此,2022年9月,他为
母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捐赠了一套智能分类生态
小屋,小屋的启用同时标志着“江阴市生态校园垃圾
分类教育基地”在南菁中学落户。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习惯培养、素质教育、
‘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希望通过生态小屋的启
用,可以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播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文
明种子。”李晓华说。
工巡河过程中因环境、时间限制产生的种种问题。
他还在河道保洁船上安装GPS,监管保洁船的实时
位置与轨迹,通过平台汇总统计保洁船作业量与违
规情况,实现保洁船的综合管理。
此处,还有“智巡”空中无人机巡查、“智行”
陆上无人驾驶车辆作业等“数治”模式。
无锡惠山区堰桥街道曾在惠山区的环卫工作评
比中排名倒数第一,设备设施投入倒数第一,人员
老龄化非常严重,超过65岁的人达到70%,甚至还
有最高年龄达到75岁的超退休年龄返聘工作人员,
运营风险非常高。
李晓华在堰桥街道推行“数治”模式,引进技
术,节约下来的成本给人员增加工资。到2022年年
底,工人平均工资上涨15%~20%,工作效率由原来
的50%以下提升到90%以上。
这种“数治”管理模式,让环卫工人减轻了工
作量,但工资获得了增长,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得
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堰桥街道试点成功,青阳镇、
临港新城、新桥镇等陆续来与李晓华洽谈合作。
李晓华还为环卫工人定制了统一的工作服,穿
着到了一定时间,哪怕工人舍不得,公司也会强制
收回旧衣服,为他们换上新衣服。这么做的目的,
是想让这些工人有一个非常好的精神面貌,得到社
会的尊重和认可。
目前,李晓华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
很多都是90后、95后青年。上岗之前,他们会去一
线扫几天马路,体会环卫工人工作的真实情况。他
们的到来,受到一线环卫工人的热烈欢迎,年长的
环卫工人们对年轻人不怕吃苦的精神赞赏不已。
在这种互动下,年轻人对这个行业以及从事这
个行业的人有了更多了解和理解,会愿意沉下心去
做自己的工作,促进行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垃圾分类实践的不断深入,李晓华发现这
其实是一项涉及绿化、环卫、河道治理、垃圾分类,
包括固废处理、人居环境打造等关乎区域环境治理
的综合工程。
综合治理需要打破行业壁垒,用多维视野和方
法去解决行业的问题和难点。李晓华多次在行业会
议上强调,环保行业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做完的,他
从来不只关注、关心自己企业的发展,他欢迎并且
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来关注它、投入它,使之发
展壮大。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李晓华希望全社会多部门
共同研究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课题,共同推动垃圾分
类的高质量发展,让人居环境的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风流一代·青春17
绿色梦想
李晓华加入“捡垃圾”行业,自称“垃圾博士”,
有很大部分工作便是与城市环卫工人打交道。城市
的环卫工人被称为“城市黄玫瑰”“马路天使”“城市
美容师”,他们起早贪黑,用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洁净,
但没有高薪报酬,社会地位、安全保障也低,工作
环境谈不上舒适。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大多数是超
过退休年龄的返聘人员,年轻人的占比非常低。
为了这群环卫工人,李晓华做了很多工作。以
江阴市环卫工作做得最好的新桥镇为例,李晓华接
手工作前,60岁以上的超退休年龄返聘员工占比是
79%,65岁以上的是20%,70岁以上的是9%;李晓
华接手工作后,60岁以上的占比40%,65岁以上的
不变,70岁以上的为0。这个年龄结构的变化产生
的是另外一个数据,就是整体环卫工人工作的抗风
险能力提升了50%。
如果希望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高薪是一
个很好的办法,但却是不现实的。李晓华思考引入
更多技术,提升工作效能,降低人工使用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李晓华赋予环保“数治”
的概念,推行环卫工作无人化系列。比如一些河道
途经地势复杂,人工巡查河道工作量大、难度大,
导致巡查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李晓华推出 “智
舶”管理模式,采用无人机巡河的方式,解决了人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