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澹台静枫)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800kV云广直流输电工程强制移相策
略研究
何园峰,李扬,李金安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广州市,510405)
摘要:
强制移相是直流输电工程的一种重要的保护策略。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在继承强制移相传统的功能外,
在单阀组ESOF、旁路开关保护动作等情况下,也会用到强制移相策略。本文结合云广直流工程的控制逻辑和现场
试验数据,分析各种故障情况下强制移相策略的执行过程、重要电气量的变化趋势,研究强制移相对同极双阀组协
调控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强制移相;故障重启动;触发角;旁通对
1 引言
所谓强制移相,就是在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将整流站的触发角快速移相至
120°~160°,使整流站短时以逆变器的性质运行,让直流输电系统的能量快速送回交流系统,
达到迅速消除故障或紧急停运的目的。传统直流输电工程在极闭锁、极ESOF和直流线路故障重
启动的过程中采用了强制移相策略。
相对传统直流工程,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每极由两个阀组串联而成,这使它的运行
方式和控制策略更加复杂。为实现同极双阀组之间的协调控制,云广直流工程在阀组保护启动单
阀组ESOF时,也采用了强制移相策略。本文阐述了云广直流系统强制移相时触发角控制逻辑,
跟踪了各种故障情况下强制移相的执行情况,分析了强制移相时两站触发角和重要电气量的变化
趋势,找出了强制移相对于同极双阀组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
2 云广直流系统触发角控制策略
云广直流系统的触发角是由组控系统控制的,图1为触发角控制逻辑。输出的触发角是由输
入量XS控制的,XS的取值范围为-100%~100%,对应输出的触发角范围为180°~0°。当组控
收到强制移相命令时,FR取1,XS直接取值-100%。在Limiter模块里,触发角受到最大限定值
LU的限制:初始状态下LU为120°;当Id<0.05pu持续50ms后,LU为160°。在Ramp模块,
触发角的变化时间取20ms。
图1云广直流系统触发角控制逻辑
1032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由上述分析可知,组控系统在收到强制移相的命令后,触发角在20ms内增大到120°;当
Id<0.05pu持续50ms,触发角在20ms内由120°增大到160°
3 极闭锁或极ESOF
与传统直流工程相似,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极闭锁的过程也采用了强制移相策略。相对传统
直流工程每极仅一个12脉动阀组,云广直流工程每极由双阀组串联组成,每个阀组装设有单独的
组控系统,极控的闭锁命令必须发送到各运行阀组的组控系统,由组控系统完成快速移相的任务。
整流站极闭锁的录波如图2所示。极控系统在收到本站或对站的极闭锁命令后,通过控制总
线把闭锁命令送到各运行阀组。组控系统收到极闭锁命令后,首先在20ms内将触发角增大至
120°,极电压下降到0.5pu左右,极电流下降到零;当极电流小于0.05pu持续50ms后,触发角
增大至160°。当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时判断阀组变为闭锁状态,并延时100ms闭锁触发
脉冲。
整流站闭锁阀组的触发脉冲时,逆变站并未闭锁,极电压约为0.6pu。直到逆变侧电压参考值
下降到零后,整流侧电压才逐渐下降到零
[1]
。
k
图2 整流站极闭锁的故障录波
逆变站极控系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向运行阀组发出闭锁命令:
(1)收到本站或对站送来的极闭锁命令;
(2)通信故障或收到对站双阀组已闭锁触发脉冲的信息;
(3)直流电流小于0.03pu。
逆变站极闭锁时的录波如图3所示。在整流站强制移相期间,逆变站的直流电流下降至零,
直流电压下降至0.5pu。此时逆变站仍保持电压控制模式,组控系统在收到闭锁命令且直流电流小
于0.03pu后,电压参考值在200ms内匀速下降到零。当电压参考值大于实际电压时,触发角增大
至160°;当电压参考值低于实际电压时,触发角减小到90°。逆变站的直流电压随着触发角减
小而逐渐降低到零。当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持续500ms,逆变站闭锁极各运行阀组的触发
脉冲。
1033
F面j磊再ij葡\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T自Ⅲ&“}{Ⅲ∞0\
\
"~—j~
云广直流工程极ESOF时的控制策略与极闭锁相似,也需要极控系统先发强制移相命令至各
跳开换流变交流侧开关,实现换流器与交流系统的快速隔离。
1
4
b
运行阀组。不同之处在于,极ESOF过程中,极控在执行强制移相、闭锁触发脉冲的同时,还将
、。———::二二二二二==::::::::——————————一
图3 逆变站极闭锁的故障录波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
直流线路保护的目的是限制线路故障造成的损失,尽早恢复线路运行。直流线路保护检测到
故障(除交直流碰线故障)以后,整流站的极控系统将发出350ms的强制移相命令,使线路电流
和电压快速下降到零,为消除线路故障创造条件
[2]
。
以2010年5月7日极一直流线路故障为例,图4为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时整流站的故障录波。
极一线路保护检测到直流线路故障后,整流站的极一极控系统发出350ms的强制移相命令,各阀
组的触发角在20ms内升到120°;当线路电流低于0.05pu持续50ms,阀组的触发角升到160°,
整流站短时以逆变站的状态运行。在350ms的去游离时间内,直流线路电压和电流都下降到零,
但并未闭锁阀组的触发脉冲。
图4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整流站的故障录波
强制移相命令结束后,整流站恢复定电流控制模式,极控系统对直流线路进行重启动,触发
角恢复正常。若线路重启动75ms后检测到线路电压仍小于0.1pu,即使直流线路保护未动作,极
控系统也会判断直流线路重启动失败,对阀组再次进行强制移相或者直接闭锁。
图5为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时的逆变站故障录波,此时逆变站为最小触发角控制模式,触发角
被限制在120°。由于整流站的触发角已增大到120°或160°,线路的电压和电流都下降至零。
强制移相命令结束后,逆变站恢复定电压控制模式,触发角逐渐增大,线路电压逐渐升高到参考
值。
1034
;lP面丽而—]』
:{{桎_m—mmmmn《
i11
i{i{女一4&自‰/A)
5 阀组保护启动ESOF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6
,
。J—-__________—*__—___L———————————
图5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逆变站的故障录波
,r—
/
AND
阀阀阀阀阀阀160°
阀阀阀阀阀阀120°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90°
阀阀阀阀阀
阀阀阀阀阀
阀阀11ms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70°
AN
D
阀阀阀阀阀阀阀VBEVBE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ili仃8“88“叼
=1={o
同极双阀组运行时,若闭锁其中一个阀组,可以在保持另一个阀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合上
闭锁阀组的旁路开关,将直流电流从换流阀转移到旁路开关后,闭锁该阀组VBE的触发脉冲。
但对于阀短路等严重故障,必须将通过故障阀组的电流迅速降低到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损
坏的风险
[3]
。借鉴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的经验,此时可对同极另一阀组进行强制移相,将该极的
电压和电流快速降低到零,直到故障阀组闭锁触发脉冲、旁路开关合闸到位后,恢复另一阀组的
正常运行。阀组保护启动单阀组ESOF的动作逻辑如图6所示。
阀阀阀阀ESOF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
/
鬟]!L√
阀阀阀阀
阀阀50ms阀
Id<0.05p.u
阀阀阀
阀阀150ms
阀
阀
阀
阀
阀
阀
1
AND
阀阀阀阀
:!:l
I“H§ⅢW∞自“
阀
阀
阀
阀
阀
阀
ESO
F
阀阀100ms
阀阀阀阀
阀阀阀
m
阀阀阀阀10sS
阀
阀
R
阀
阀阀20ms
阀阀40ms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阀阀阀阀阀
阀阀阀阀ESOF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叫]
图6 阀组保护启动ESOF时两个阀组的配合逻辑
整流站极一低端阀组保护启动ESOF时故障录波如图7所示。极一低端阀组保护动作后,极
一高端阀组执行150ms的强制移相命令,极一直流电压和电流快速下降到零。此时极一低端阀组
跳开换流变交流开关、投入旁通对并闭合阀组的旁路开关。当低端阀组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
持续50ms,且检测到旁路开关已操作至合位,闭锁VBE的触发脉冲。极一高端阀组在强制移相
150ms后进行重启动,触发角逐渐恢复正常,直流电压和电流重新建立。
0
%J
I”“…“…¨“o_/
1035
c1,0crccc1,0cr
r,
c1,0cr,cc1,0crl,c1,0c,cc
1
女一;#目目自Ⅲ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图7 阀组保护启动单极ESOF时整流站的故障录波
单阀组ESOF时逆变站的录波如图8。逆变站收到对站极一单阀组ESOF的命令后,投入低
端阀组的旁通对并合上阀组旁路开关,检测旁路开关合闸到位后闭锁VBE的触发脉冲。由于整
流站的强制移相大大降低了极电压,根据低压限流功能的特性,逆变站的极一高端阀组为定电流
制模式,触发角逐渐恢复正常,极电压得以重新建立。
/……“≯
j/一一一一一——…一——
J∽“…。
控制模式,触发角为最小触发角120°,待整流站的强制移相命令结束后,逆变站恢复定电压控
1女一自‰自‰㈣
6 总结
图8 阀组保护启动单极ESOF时逆变站的故障录波
,一~——一————
1…。;小…
的地方。
本文列举了在云广直流输电系统导致强制移相的各种异常情况,梳理了这些情况下强制移相
策略判断和执行的逻辑,分析了整流站和逆变站的触发角特性和电压、电流的变化趋势。各种异
常情况执行强制移相策略的过程存在以下特点:
(1)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除在极闭锁、极ESOF、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时使用强制移相
,7
i碡慕雄2,鼎,一、、,——
启和阀组保护导致单阀组ESOF,强制移相命令持续时间分别是 350ms和150ms,命令结束后对
运行阀组进行重启。
(3)不同异常情况导致的强制移相,逆变站的配合策略是不同的:极闭锁或极ESOF时,逆
变站保持电压控制模式,极参考电压在200ms内下降到零,触发角先升高到160°,后下降到90°;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和阀组保护导致单阀组ESOF时,逆变站均变为定电流控制模式,触发角被
限制在最小触发角120°。
(4)不同情况导致的强制移相,极电流都快速下降到零,但极电压的变化趋势却有所不同:
1Lj6k!!,-0.....————————————
外,阀组保护导致单阀组ESOF也会使得同极另一阀组强制移相,这是与传统直流输电系统不同
(2)不同情况下强制移相命令的持续时间和结果有所不同:极闭锁或极ESOF时,先对各阀
组进行强制移相,当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后100ms闭锁VBE触发脉冲;直流线路故障重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或阀组保护启动单阀组ESOF时,直流电压快速下降至零;极闭锁或极ESOF
时,直流电压先下降到0.5pu左右,待整流站的触发脉冲被闭锁后,直流电压才逐渐下降到零;
(5)极闭锁、极ESOF和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时,同极双阀组同时接收极控的强制移相命
令,触发角和电气量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阀组保护启动单阀组ESOF时,同极两个阀组需要进
行比较复杂的配合动作,故障阀组投旁通对、合旁路开关、跳开换流变开关的,运行阀组进行强
制移相并进行故障重启动。
£;J。
【
r
L/
刮
:芒=拿!==二;;二;;=
参考文献
1036
L一一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1] 赵畹君,高压直流输电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95;
[2] 周红阳,刘映尚,余江等,直流输电系统再启动改进措施[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2
(19);
[3] 张爱玲,刘涛,李少华,云广特高压工程紧急停运及旁路开关操作控制策略研究,电力系统
保护与控制,2011,39(13)。
作者简介:
何园峰(1984),男,湖北孝感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及运行维护工作(e-mail)heyuanfeng84@;
李扬(1982),男,广东揭阳人,工程师,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及运行维护工作;
李金安(1982),男,湖北红安人,工程师,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及运行维护工作。
1037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澹台静枫)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800kV云广直流输电工程强制移相策
略研究
何园峰,李扬,李金安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广州市,510405)
摘要:
强制移相是直流输电工程的一种重要的保护策略。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在继承强制移相传统的功能外,
在单阀组ESOF、旁路开关保护动作等情况下,也会用到强制移相策略。本文结合云广直流工程的控制逻辑和现场
试验数据,分析各种故障情况下强制移相策略的执行过程、重要电气量的变化趋势,研究强制移相对同极双阀组协
调控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强制移相;故障重启动;触发角;旁通对
1 引言
所谓强制移相,就是在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将整流站的触发角快速移相至
120°~160°,使整流站短时以逆变器的性质运行,让直流输电系统的能量快速送回交流系统,
达到迅速消除故障或紧急停运的目的。传统直流输电工程在极闭锁、极ESOF和直流线路故障重
启动的过程中采用了强制移相策略。
相对传统直流工程,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每极由两个阀组串联而成,这使它的运行
方式和控制策略更加复杂。为实现同极双阀组之间的协调控制,云广直流工程在阀组保护启动单
阀组ESOF时,也采用了强制移相策略。本文阐述了云广直流系统强制移相时触发角控制逻辑,
跟踪了各种故障情况下强制移相的执行情况,分析了强制移相时两站触发角和重要电气量的变化
趋势,找出了强制移相对于同极双阀组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
2 云广直流系统触发角控制策略
云广直流系统的触发角是由组控系统控制的,图1为触发角控制逻辑。输出的触发角是由输
入量XS控制的,XS的取值范围为-100%~100%,对应输出的触发角范围为180°~0°。当组控
收到强制移相命令时,FR取1,XS直接取值-100%。在Limiter模块里,触发角受到最大限定值
LU的限制:初始状态下LU为120°;当Id<0.05pu持续50ms后,LU为160°。在Ramp模块,
触发角的变化时间取20ms。
图1云广直流系统触发角控制逻辑
1032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由上述分析可知,组控系统在收到强制移相的命令后,触发角在20ms内增大到120°;当
Id<0.05pu持续50ms,触发角在20ms内由120°增大到160°
3 极闭锁或极ESOF
与传统直流工程相似,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极闭锁的过程也采用了强制移相策略。相对传统
直流工程每极仅一个12脉动阀组,云广直流工程每极由双阀组串联组成,每个阀组装设有单独的
组控系统,极控的闭锁命令必须发送到各运行阀组的组控系统,由组控系统完成快速移相的任务。
整流站极闭锁的录波如图2所示。极控系统在收到本站或对站的极闭锁命令后,通过控制总
线把闭锁命令送到各运行阀组。组控系统收到极闭锁命令后,首先在20ms内将触发角增大至
120°,极电压下降到0.5pu左右,极电流下降到零;当极电流小于0.05pu持续50ms后,触发角
增大至160°。当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时判断阀组变为闭锁状态,并延时100ms闭锁触发
脉冲。
整流站闭锁阀组的触发脉冲时,逆变站并未闭锁,极电压约为0.6pu。直到逆变侧电压参考值
下降到零后,整流侧电压才逐渐下降到零
[1]
。
k
图2 整流站极闭锁的故障录波
逆变站极控系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向运行阀组发出闭锁命令:
(1)收到本站或对站送来的极闭锁命令;
(2)通信故障或收到对站双阀组已闭锁触发脉冲的信息;
(3)直流电流小于0.03pu。
逆变站极闭锁时的录波如图3所示。在整流站强制移相期间,逆变站的直流电流下降至零,
直流电压下降至0.5pu。此时逆变站仍保持电压控制模式,组控系统在收到闭锁命令且直流电流小
于0.03pu后,电压参考值在200ms内匀速下降到零。当电压参考值大于实际电压时,触发角增大
至160°;当电压参考值低于实际电压时,触发角减小到90°。逆变站的直流电压随着触发角减
小而逐渐降低到零。当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持续500ms,逆变站闭锁极各运行阀组的触发
脉冲。
1033
F面j磊再ij葡\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T自Ⅲ&“}{Ⅲ∞0\
\
"~—j~
云广直流工程极ESOF时的控制策略与极闭锁相似,也需要极控系统先发强制移相命令至各
跳开换流变交流侧开关,实现换流器与交流系统的快速隔离。
1
4
b
运行阀组。不同之处在于,极ESOF过程中,极控在执行强制移相、闭锁触发脉冲的同时,还将
、。———::二二二二二==::::::::——————————一
图3 逆变站极闭锁的故障录波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
直流线路保护的目的是限制线路故障造成的损失,尽早恢复线路运行。直流线路保护检测到
故障(除交直流碰线故障)以后,整流站的极控系统将发出350ms的强制移相命令,使线路电流
和电压快速下降到零,为消除线路故障创造条件
[2]
。
以2010年5月7日极一直流线路故障为例,图4为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时整流站的故障录波。
极一线路保护检测到直流线路故障后,整流站的极一极控系统发出350ms的强制移相命令,各阀
组的触发角在20ms内升到120°;当线路电流低于0.05pu持续50ms,阀组的触发角升到160°,
整流站短时以逆变站的状态运行。在350ms的去游离时间内,直流线路电压和电流都下降到零,
但并未闭锁阀组的触发脉冲。
图4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整流站的故障录波
强制移相命令结束后,整流站恢复定电流控制模式,极控系统对直流线路进行重启动,触发
角恢复正常。若线路重启动75ms后检测到线路电压仍小于0.1pu,即使直流线路保护未动作,极
控系统也会判断直流线路重启动失败,对阀组再次进行强制移相或者直接闭锁。
图5为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时的逆变站故障录波,此时逆变站为最小触发角控制模式,触发角
被限制在120°。由于整流站的触发角已增大到120°或160°,线路的电压和电流都下降至零。
强制移相命令结束后,逆变站恢复定电压控制模式,触发角逐渐增大,线路电压逐渐升高到参考
值。
1034
;lP面丽而—]』
:{{桎_m—mmmmn《
i11
i{i{女一4&自‰/A)
5 阀组保护启动ESOF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6
,
。J—-__________—*__—___L———————————
图5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逆变站的故障录波
,r—
/
AND
阀阀阀阀阀阀160°
阀阀阀阀阀阀120°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90°
阀阀阀阀阀
阀阀阀阀阀
阀阀11ms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70°
AN
D
阀阀阀阀阀阀阀VBEVBE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ili仃8“88“叼
=1={o
同极双阀组运行时,若闭锁其中一个阀组,可以在保持另一个阀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合上
闭锁阀组的旁路开关,将直流电流从换流阀转移到旁路开关后,闭锁该阀组VBE的触发脉冲。
但对于阀短路等严重故障,必须将通过故障阀组的电流迅速降低到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损
坏的风险
[3]
。借鉴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的经验,此时可对同极另一阀组进行强制移相,将该极的
电压和电流快速降低到零,直到故障阀组闭锁触发脉冲、旁路开关合闸到位后,恢复另一阀组的
正常运行。阀组保护启动单阀组ESOF的动作逻辑如图6所示。
阀阀阀阀ESOF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
/
鬟]!L√
阀阀阀阀
阀阀50ms阀
Id<0.05p.u
阀阀阀
阀阀150ms
阀
阀
阀
阀
阀
阀
1
AND
阀阀阀阀
:!:l
I“H§ⅢW∞自“
阀
阀
阀
阀
阀
阀
ESO
F
阀阀100ms
阀阀阀阀
阀阀阀
m
阀阀阀阀10sS
阀
阀
R
阀
阀阀20ms
阀阀40ms
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阀阀阀阀阀
阀阀阀阀ESOF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阀
叫]
图6 阀组保护启动ESOF时两个阀组的配合逻辑
整流站极一低端阀组保护启动ESOF时故障录波如图7所示。极一低端阀组保护动作后,极
一高端阀组执行150ms的强制移相命令,极一直流电压和电流快速下降到零。此时极一低端阀组
跳开换流变交流开关、投入旁通对并闭合阀组的旁路开关。当低端阀组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
持续50ms,且检测到旁路开关已操作至合位,闭锁VBE的触发脉冲。极一高端阀组在强制移相
150ms后进行重启动,触发角逐渐恢复正常,直流电压和电流重新建立。
0
%J
I”“…“…¨“o_/
1035
c1,0crccc1,0cr
r,
c1,0cr,cc1,0crl,c1,0c,cc
1
女一;#目目自Ⅲ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图7 阀组保护启动单极ESOF时整流站的故障录波
单阀组ESOF时逆变站的录波如图8。逆变站收到对站极一单阀组ESOF的命令后,投入低
端阀组的旁通对并合上阀组旁路开关,检测旁路开关合闸到位后闭锁VBE的触发脉冲。由于整
流站的强制移相大大降低了极电压,根据低压限流功能的特性,逆变站的极一高端阀组为定电流
制模式,触发角逐渐恢复正常,极电压得以重新建立。
/……“≯
j/一一一一一——…一——
J∽“…。
控制模式,触发角为最小触发角120°,待整流站的强制移相命令结束后,逆变站恢复定电压控
1女一自‰自‰㈣
6 总结
图8 阀组保护启动单极ESOF时逆变站的故障录波
,一~——一————
1…。;小…
的地方。
本文列举了在云广直流输电系统导致强制移相的各种异常情况,梳理了这些情况下强制移相
策略判断和执行的逻辑,分析了整流站和逆变站的触发角特性和电压、电流的变化趋势。各种异
常情况执行强制移相策略的过程存在以下特点:
(1)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除在极闭锁、极ESOF、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时使用强制移相
,7
i碡慕雄2,鼎,一、、,——
启和阀组保护导致单阀组ESOF,强制移相命令持续时间分别是 350ms和150ms,命令结束后对
运行阀组进行重启。
(3)不同异常情况导致的强制移相,逆变站的配合策略是不同的:极闭锁或极ESOF时,逆
变站保持电压控制模式,极参考电压在200ms内下降到零,触发角先升高到160°,后下降到90°;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和阀组保护导致单阀组ESOF时,逆变站均变为定电流控制模式,触发角被
限制在最小触发角120°。
(4)不同情况导致的强制移相,极电流都快速下降到零,但极电压的变化趋势却有所不同:
1Lj6k!!,-0.....————————————
外,阀组保护导致单阀组ESOF也会使得同极另一阀组强制移相,这是与传统直流输电系统不同
(2)不同情况下强制移相命令的持续时间和结果有所不同:极闭锁或极ESOF时,先对各阀
组进行强制移相,当换流变阀侧电流小于0.03pu后100ms闭锁VBE触发脉冲;直流线路故障重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或阀组保护启动单阀组ESOF时,直流电压快速下降至零;极闭锁或极ESOF
时,直流电压先下降到0.5pu左右,待整流站的触发脉冲被闭锁后,直流电压才逐渐下降到零;
(5)极闭锁、极ESOF和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时,同极双阀组同时接收极控的强制移相命
令,触发角和电气量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阀组保护启动单阀组ESOF时,同极两个阀组需要进
行比较复杂的配合动作,故障阀组投旁通对、合旁路开关、跳开换流变开关的,运行阀组进行强
制移相并进行故障重启动。
£;J。
【
r
L/
刮
:芒=拿!==二;;二;;=
参考文献
1036
L一一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1] 赵畹君,高压直流输电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95;
[2] 周红阳,刘映尚,余江等,直流输电系统再启动改进措施[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2
(19);
[3] 张爱玲,刘涛,李少华,云广特高压工程紧急停运及旁路开关操作控制策略研究,电力系统
保护与控制,2011,39(13)。
作者简介:
何园峰(1984),男,湖北孝感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及运行维护工作(e-mail)heyuanfeng84@;
李扬(1982),男,广东揭阳人,工程师,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及运行维护工作;
李金安(1982),男,湖北红安人,工程师,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及运行维护工作。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