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从汉王和苹果说产品线的复杂度

IT圈 admin 44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衡妮子)

从汉王和苹果说产品线的复杂度

《哈佛商业评论》2012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讲如何让消费者容易地做出购买决定,其

结论是尽可能地简化、简化、再简化:简化消费者获得产品信息的难度、简化他们验证信息

的难度,并让他们很容易地对产品权衡对比,做出最终购买决定。产品型号太多不但增加了

客户的决策难度,也增加了销售、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等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的难度,降

低了运营效率也增加了单位成本。在产品大众化、成本压力大增的时候,产品复杂度的增加

是摆在每一个公司面前的一道挑战。

有多少次,你面对众多的产品型号,不知从哪里下手?到汉王科技的网站上,看看他们

的电纸书系列,有37种型号,光商务系列就有23种。如果你是个忙碌的职业经理人,只有

5分钟的时间,你能很快决定买哪个型号吗?你能清楚N618火星和N618A火星的区别吗?

那N510精华和N510上上呢?N518A、N518政务版、N518畅想至尊版、N518精华版,你知

道哪个是哪个吗?到中关村,随便找10个汉王自己的人,恐怕也没几个能把这些产品解释

得一清二楚。再加上众多的荧幕尺寸、产品功能,你知道该选择哪个吗?可怜的消费者,面

对二三十种电纸书,那么多的选择,想为汉王增加点营业收入还真困难。

在本土企业中,汉王是不多见的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公司,也是中关村当年诸多科技公

司中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能经历这么多年的风浪而不倒,汉王的确让人肃然起敬。但是,

他们在产品管理上却让人击节叹息。这么多的产品型号,成了消费者的噩梦,自然也是汉王

的噩梦。试想想,面对37种型号的电纸书,能准确预测销售的概率有多高?能准确按照市

场预测安排生产的可能性有多少?能按时、按量、按料地安排采购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在整

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都能做对的概率基本为零。结果,短缺的短缺,堆积的堆积,一面是

消费者要的他们没有,另一面是消费者不要的他们积压着一大堆,电子产品跌价这么快,光

库存折旧就是一笔大费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复杂度带来的高成本。

身为当年IPO的股王,汉王身处困境,表面上是因为苹果的iPad等的冲击,深层次也

是因为深陷自己制造的复杂度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汉王于是就成了拙劣运营的反面教材。说

是运营问题,这其实是冤枉运营和供应链部门,因为这些运营问题的根源大都是产品线泛滥,

其始作俑者是产品管理、研发和营销。

看完了汉王,再看苹果。你登录苹果网站,说要买 iPad,只看到两种选项:黑色和白

色,都是 499美元起价,三岁的孩子都会选择。然后是存储量的三种选项: 16GB、32GB

和 6 4GB,供钱包深浅不同的父母做决定。所有这些,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简单。对消

费者简单,因为他们用不着对着那么多型号伤脑筋,不知该买哪个;对生产者简单,因为除

去外壳的颜色和存储空间的大小差异,其实就只是一种产品。苹果好预测,富士康好生产,

各级供应商也好准备零部件。产品简单、供应链简单,消费者喜欢, iPad的成功也就不足

为奇了。

仔细探究,产品的复杂度大都是出于善意创造出来的。出于市场细分的想法,或者为了

服务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的每一种愿望,人们做出一打又一打的产品型号来。其实在客

户想要的和客户需要的之间的分界线,向来就很模糊和不易捕捉。用亨利 ?福特的话来说,

在汽车出现之前如果你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会说一架更快的马车。你不能对客户的需要

视而不见,因为这样会让你失去消费者;但是,一味盲从,也同样会让你错失创造和领导用

户未来需求的机会。这是一对互相矛盾的诉求,没有最优解,只有尽量来平衡。成熟行业,

鲜有例外,都会陷入复杂度大增的境地,谁能有效控制复杂度,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

人们在推出那么多的产品型号的时候,很少不会想到产品线泛滥的危害。只是他们心存侥幸,

希望某一种产品能一炮打响。即使万一不成功,也不是自己的部门来买单-谁听说过因为一

大堆的呆滞库存,公司让营销或设计人员卷铺盖走人?成功了,是营销、设计的功劳(这没

错);失败了,算是交了学费,被责怪的向来都是不会为自己争辩的市场:市场变化太快,

计划跟不上变化等等。那么多的产品型号,有限的研发资源摊得那么薄,结果个个都成了半

路货。今日的市场竞争,很少是以多胜少,向来是赢者通吃。看看手机市场,苹果的 iPhone

从来就是那么几种型号,只有全球市场的 8.8%,却占全球手机利润的 73%。剩下的 27%中,

三星占了 26%,HTC基本持平,剩下的那些品牌们,至少几百种机型,都在赔本赚吆喝。这

道理想必大多数人都懂,但部门、个人利益常常高过公司利益,聪明人就会做傻事,继续做

出一个又一个的产品型号来。

汉王的 37种电纸书型号,绝不是哪个消费者能想得出来的。所以,不要抱怨消费者和

客户。只有那些懂行的销售、产品管理和设计人员,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才能创造出这么

一堆堆的产品来。就如在 2000年前后,摩托罗拉为在数字手机上赶上竞争对手,一度推出

50多种手机,光电池就有 100多种。这么多型号,也只有像摩托罗拉这样实力雄厚的公司

才有实力研发出来。接下来公司就开始瘦身,十几年过去了,效果如何,从摩托罗拉卖掉手

机部就可以猜得出来。

不久前看到中国电信的董事长常小兵在批评一些手机厂家,说做出那么多种的手机来,

让人连名字都搞不懂。文章提到,苹果的 iPhone品种多简单,因为人家是高端市场;国内

那些厂商主攻中低端市场,就不得不搞出更多的型号来。对国内手机产品型号泛滥的原因做

出如此的解释,其实是不准确的。品种多样化向来是高端市场的代名词,富人比穷人更注重

定制。否则劳斯莱斯就不用手工定制了。越是高端产品,对定制化的要求通常就越高。但苹

果公司并没有靠推出很多产品型号而取胜,而是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有准确的把握,借助差

异化的产品设计和科技而赢得顾客。它也建立了一个敏捷、快速的供应链,使用模块化的标

准部件和制造、物流流程,从而使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同时,也能对高度变动的市场需求做

出及时反应。

产品线泛滥的祸根,鲜有例外,都是源自没有约束的创新,不但包括设计人员的创新,

也包括营销人员想出的新点子,因为他们会影响设计。或许有人说,如果有种种约束,那还

怎样创新?其实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约束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创新也并不意

味着产品的型号越多越好,产品线越复杂越好。拿英特尔来说,芯片生产是高科技的代名词,

也是创新的代名词,但它有严酷的“严格拷贝”政策。也就是说任何关键的工艺、工序、设

备、材料,如果没有经过证实流程验证、批准,绝对禁止投产。日本也是如此。几年前我们

把某项技术传授给全球6个供应商。半年后去检查,只有日本供应商还在严格地按照我们教

他们的方式操作,是唯一一个能达到质量要求的。但这并不是说日本供应商不改进质量,不

注重创新。他们有Kaizen,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严格控制来改进流程、工序和生产方法。

那如何把产品的复杂度降下来呢?修剪产品线就如节约开支一样,要技巧,但更要决心。

每个产品、型号后面都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甚至是高级管理层在撑着。这产品就如他们的

孩子,砍谁的都得罪人。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和勇气做出改变了。从技术角度讲,其实非

常简单:把销售量拿出来,从高往低排,你会发现,百分之八十的总销售很可能是由百分之

二十的产品所产生的。你可以按照这个二八定律去大幅削减那些对销售贡献小的产品,除非

这产品是潜力股。

技巧也有,讲一个乐柏美(Rubbermaid)故事。乐柏美生产各种家庭和办公用的小器材,例

如办公桌上的附属品、废纸篓、微波炉用的饭盒等。在办公桌附属品上,它跟随大的家具商,

每当家具商推出一款新的办公桌,它就推出相应的附属品。每一家具商,每款的颜色都略有

不同,高档与低档的颜色也会不同。乐柏美就这样跟着做出几千种产品来,例如仅米色一种

颜色的桌上文件柜就有十几种。各种各样的米色,很相近但却不同,生产、销售、配送经常

搞错。CEO动怒了,把十几种的米色文件柜齐齐摆在桌子上,让营销人员来辨认。能够认对

的型号,就保留下来;认错了,就淘汰。结果有一半被砍掉了。就这样,乐柏美把4000多

种库存单位(SKU)砍到1000种左右,结果库存周转率翻倍,配送中心从9个降到3个再降

到2个,最终只剩下一个。一年后,公司盈利翻倍,尽管营业额只上升了10%还不到。

原文经作者许可刊登。刘宝红,美国注册采购经理( C.P.M.),"供应链管理专栏

"()创始人,西斯国际( CSCS International)执行总监。他毕业于美国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MBA,专修供应链管理,获得六西格玛黑带资格。他现旅居硅谷,经常往

返于中美之间,培训本土采购、计划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本土企业提

高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水平。他于一月份在国内出版的书籍《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

的角度》,多月占据同类书籍销售榜首。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衡妮子)

从汉王和苹果说产品线的复杂度

《哈佛商业评论》2012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讲如何让消费者容易地做出购买决定,其

结论是尽可能地简化、简化、再简化:简化消费者获得产品信息的难度、简化他们验证信息

的难度,并让他们很容易地对产品权衡对比,做出最终购买决定。产品型号太多不但增加了

客户的决策难度,也增加了销售、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等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的难度,降

低了运营效率也增加了单位成本。在产品大众化、成本压力大增的时候,产品复杂度的增加

是摆在每一个公司面前的一道挑战。

有多少次,你面对众多的产品型号,不知从哪里下手?到汉王科技的网站上,看看他们

的电纸书系列,有37种型号,光商务系列就有23种。如果你是个忙碌的职业经理人,只有

5分钟的时间,你能很快决定买哪个型号吗?你能清楚N618火星和N618A火星的区别吗?

那N510精华和N510上上呢?N518A、N518政务版、N518畅想至尊版、N518精华版,你知

道哪个是哪个吗?到中关村,随便找10个汉王自己的人,恐怕也没几个能把这些产品解释

得一清二楚。再加上众多的荧幕尺寸、产品功能,你知道该选择哪个吗?可怜的消费者,面

对二三十种电纸书,那么多的选择,想为汉王增加点营业收入还真困难。

在本土企业中,汉王是不多见的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公司,也是中关村当年诸多科技公

司中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能经历这么多年的风浪而不倒,汉王的确让人肃然起敬。但是,

他们在产品管理上却让人击节叹息。这么多的产品型号,成了消费者的噩梦,自然也是汉王

的噩梦。试想想,面对37种型号的电纸书,能准确预测销售的概率有多高?能准确按照市

场预测安排生产的可能性有多少?能按时、按量、按料地安排采购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在整

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都能做对的概率基本为零。结果,短缺的短缺,堆积的堆积,一面是

消费者要的他们没有,另一面是消费者不要的他们积压着一大堆,电子产品跌价这么快,光

库存折旧就是一笔大费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复杂度带来的高成本。

身为当年IPO的股王,汉王身处困境,表面上是因为苹果的iPad等的冲击,深层次也

是因为深陷自己制造的复杂度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汉王于是就成了拙劣运营的反面教材。说

是运营问题,这其实是冤枉运营和供应链部门,因为这些运营问题的根源大都是产品线泛滥,

其始作俑者是产品管理、研发和营销。

看完了汉王,再看苹果。你登录苹果网站,说要买 iPad,只看到两种选项:黑色和白

色,都是 499美元起价,三岁的孩子都会选择。然后是存储量的三种选项: 16GB、32GB

和 6 4GB,供钱包深浅不同的父母做决定。所有这些,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简单。对消

费者简单,因为他们用不着对着那么多型号伤脑筋,不知该买哪个;对生产者简单,因为除

去外壳的颜色和存储空间的大小差异,其实就只是一种产品。苹果好预测,富士康好生产,

各级供应商也好准备零部件。产品简单、供应链简单,消费者喜欢, iPad的成功也就不足

为奇了。

仔细探究,产品的复杂度大都是出于善意创造出来的。出于市场细分的想法,或者为了

服务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的每一种愿望,人们做出一打又一打的产品型号来。其实在客

户想要的和客户需要的之间的分界线,向来就很模糊和不易捕捉。用亨利 ?福特的话来说,

在汽车出现之前如果你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会说一架更快的马车。你不能对客户的需要

视而不见,因为这样会让你失去消费者;但是,一味盲从,也同样会让你错失创造和领导用

户未来需求的机会。这是一对互相矛盾的诉求,没有最优解,只有尽量来平衡。成熟行业,

鲜有例外,都会陷入复杂度大增的境地,谁能有效控制复杂度,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

人们在推出那么多的产品型号的时候,很少不会想到产品线泛滥的危害。只是他们心存侥幸,

希望某一种产品能一炮打响。即使万一不成功,也不是自己的部门来买单-谁听说过因为一

大堆的呆滞库存,公司让营销或设计人员卷铺盖走人?成功了,是营销、设计的功劳(这没

错);失败了,算是交了学费,被责怪的向来都是不会为自己争辩的市场:市场变化太快,

计划跟不上变化等等。那么多的产品型号,有限的研发资源摊得那么薄,结果个个都成了半

路货。今日的市场竞争,很少是以多胜少,向来是赢者通吃。看看手机市场,苹果的 iPhone

从来就是那么几种型号,只有全球市场的 8.8%,却占全球手机利润的 73%。剩下的 27%中,

三星占了 26%,HTC基本持平,剩下的那些品牌们,至少几百种机型,都在赔本赚吆喝。这

道理想必大多数人都懂,但部门、个人利益常常高过公司利益,聪明人就会做傻事,继续做

出一个又一个的产品型号来。

汉王的 37种电纸书型号,绝不是哪个消费者能想得出来的。所以,不要抱怨消费者和

客户。只有那些懂行的销售、产品管理和设计人员,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才能创造出这么

一堆堆的产品来。就如在 2000年前后,摩托罗拉为在数字手机上赶上竞争对手,一度推出

50多种手机,光电池就有 100多种。这么多型号,也只有像摩托罗拉这样实力雄厚的公司

才有实力研发出来。接下来公司就开始瘦身,十几年过去了,效果如何,从摩托罗拉卖掉手

机部就可以猜得出来。

不久前看到中国电信的董事长常小兵在批评一些手机厂家,说做出那么多种的手机来,

让人连名字都搞不懂。文章提到,苹果的 iPhone品种多简单,因为人家是高端市场;国内

那些厂商主攻中低端市场,就不得不搞出更多的型号来。对国内手机产品型号泛滥的原因做

出如此的解释,其实是不准确的。品种多样化向来是高端市场的代名词,富人比穷人更注重

定制。否则劳斯莱斯就不用手工定制了。越是高端产品,对定制化的要求通常就越高。但苹

果公司并没有靠推出很多产品型号而取胜,而是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有准确的把握,借助差

异化的产品设计和科技而赢得顾客。它也建立了一个敏捷、快速的供应链,使用模块化的标

准部件和制造、物流流程,从而使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同时,也能对高度变动的市场需求做

出及时反应。

产品线泛滥的祸根,鲜有例外,都是源自没有约束的创新,不但包括设计人员的创新,

也包括营销人员想出的新点子,因为他们会影响设计。或许有人说,如果有种种约束,那还

怎样创新?其实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约束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创新也并不意

味着产品的型号越多越好,产品线越复杂越好。拿英特尔来说,芯片生产是高科技的代名词,

也是创新的代名词,但它有严酷的“严格拷贝”政策。也就是说任何关键的工艺、工序、设

备、材料,如果没有经过证实流程验证、批准,绝对禁止投产。日本也是如此。几年前我们

把某项技术传授给全球6个供应商。半年后去检查,只有日本供应商还在严格地按照我们教

他们的方式操作,是唯一一个能达到质量要求的。但这并不是说日本供应商不改进质量,不

注重创新。他们有Kaizen,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严格控制来改进流程、工序和生产方法。

那如何把产品的复杂度降下来呢?修剪产品线就如节约开支一样,要技巧,但更要决心。

每个产品、型号后面都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甚至是高级管理层在撑着。这产品就如他们的

孩子,砍谁的都得罪人。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和勇气做出改变了。从技术角度讲,其实非

常简单:把销售量拿出来,从高往低排,你会发现,百分之八十的总销售很可能是由百分之

二十的产品所产生的。你可以按照这个二八定律去大幅削减那些对销售贡献小的产品,除非

这产品是潜力股。

技巧也有,讲一个乐柏美(Rubbermaid)故事。乐柏美生产各种家庭和办公用的小器材,例

如办公桌上的附属品、废纸篓、微波炉用的饭盒等。在办公桌附属品上,它跟随大的家具商,

每当家具商推出一款新的办公桌,它就推出相应的附属品。每一家具商,每款的颜色都略有

不同,高档与低档的颜色也会不同。乐柏美就这样跟着做出几千种产品来,例如仅米色一种

颜色的桌上文件柜就有十几种。各种各样的米色,很相近但却不同,生产、销售、配送经常

搞错。CEO动怒了,把十几种的米色文件柜齐齐摆在桌子上,让营销人员来辨认。能够认对

的型号,就保留下来;认错了,就淘汰。结果有一半被砍掉了。就这样,乐柏美把4000多

种库存单位(SKU)砍到1000种左右,结果库存周转率翻倍,配送中心从9个降到3个再降

到2个,最终只剩下一个。一年后,公司盈利翻倍,尽管营业额只上升了10%还不到。

原文经作者许可刊登。刘宝红,美国注册采购经理( C.P.M.),"供应链管理专栏

"()创始人,西斯国际( CSCS International)执行总监。他毕业于美国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MBA,专修供应链管理,获得六西格玛黑带资格。他现旅居硅谷,经常往

返于中美之间,培训本土采购、计划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本土企业提

高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水平。他于一月份在国内出版的书籍《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

的角度》,多月占据同类书籍销售榜首。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