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辉芷琪)
0
摄影景深四要素(技术修正篇)
0
控制景深对于摄影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都知道,景深与这三个因素有关:
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控制景深就是通过控制这三个因素来达到想要的景深。
0
粗略地可以说,对于中远距离的摄影(非微距近摄),景深与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大致为:
0
一、景深与光圈值成正比,光圈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景深也就越大,比如光圈16就比光
圈4的景深大4倍;
0
二、景深与拍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16
米处的景深就比4米处大16倍;
0
三、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50mm
镜头的景深就比100mm镜头大4倍;当然,在进行以上对比时,不要忘记是在其中一个条件变
化、其他的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之下,如果各个条件都在变化,要进行综合考察。
0
在这三个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景深还与一个参数C成正比,这个C叫“最大允许弥
散斑直径”,它是一个常数,又不是一个常数。说它是常数,因为在F时代,约定对于一定的
画幅,C取一个固定值。
当大家统一用135胶片时,景深只需要考虑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没人关心这个C。说它不
是常数,因为当画幅变化时,C的取值也要变化,画幅越大,
C也越大。
0
知道了影响景深的全部因素不外乎这四个: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弥散斑直径,我
们来讨论一些实际的例子。
0
追本溯源,先从F时代开始,F时代有个特征,要在照片上考察景深,是将照片都印
为10英寸大小,拿在手里看。(这个标准也并不绝对,不过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0
I.66画幅的标头是80mm,135的标头是50mm,这两个镜头同一位置同样光圈拍摄,得到的
画面范围(视角)差不多,但景深却是120的略浅一点。
0
分析:四要素中,拍摄距离、光圈一样,80mm的焦距长1.6倍,并成平方反比影响景
深变得更浅(1/2.56);至于弥散斑直径C,66画幅约比135大一倍,正比影响景深,最后总
乘积2/2.56,略小于1,所以
结果是66画幅的80mm镜头景深略浅一点。
0
II.有一种APS单反机,用APS胶片,幅面比135小,不过可以与135单反机共用镜头,比
如佳能的EF22-55、55-200这两支镜头当初就是为了配合APS相机推出的。当这两种相机用同
一支镜头拍摄时,景深
问题如何呢?
0
分析:四要素中,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三者都一样,那就只剩弥散斑直径C的取值
影响景深了,APS幅面小,C值也小,景深也变浅了。不过不要忘记,这时拿在我们手中考察
的照片尺寸是一样的,但由于
APS底片幅面小,所得的画面范围也较小,印成照片的放大比率高,同样一只小狗,在135印
成的十寸照片上占五寸大的话,在APS印成的十寸照片上,可能就要占七八寸大了。
0
III.有人觉得这样比景深不太公平,那么换一种比法会如何?让两种底片拍的小狗最后在
十寸照片上都占五寸大,然后再比景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APS相机上如果还是用着同一支
镜头,那么就要
向后退,增大拍摄距离;或者站在原地不动,换支焦距较短的镜头。不论用哪一种办法,最后
的综合结果都是APS的景深会显得较大一点(拍摄距离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都是平方比例,超
过弥散斑直径C的
正比关系影响)。我们看到了,讨论不同画幅的相机哪个景深大时,一定要限定条件,否则说
大也可以,说小也可以,公婆都有理。
0
现在与时俱进,D时代了,我们再来看看D问题。
0
IV.小DC的景深问题。这里说的小DC是指那些非单反结构、不可换镜头、感光器件也很小
的众多DC。众口一词,大家都说小DC的景深大,下面还是用四要素来分析一下,看看道理在
哪里。
0
分析:与135相比,差不多的画面范围,设定光圈和拍摄距离相同,小DC的镜头焦距
很短,通常只有六七毫米到二三十毫米,在平方反比作用下,显然要超过小DC的弥散斑直径
C较小的影响,所以景深大。另外,小DC的广角往往不够广,要拍下较大的场景,需要拉开
更大的距离,也使景深变得更大。
0
V.小画幅DSLR的景深问题,跟36×24mm全画幅DSLR相比,如果都是印成十寸照片拿在手
里看的话,那就与F时代还是一样,等同于上面APS单反机与135单反机的情况II和III。
0
不过D时代了,看照片还有一种常用方式:显示器。如果在显示器上比较,又如何呢?
0
VI.都是8M像素,但CMOS大小不同的1DII和20D,用同一支镜头,相同光圈、相同位置
拍摄,所得的两幅图像,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比较,景深会是谁大一点?
0
分析: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三要素都一样,只剩弥散斑直径C取值影响景深了,20D
的幅面小,C值也小,所得景深较浅,而幅面较大的1DII的景深反而较大,仍然与上面情况
II类似。稍等一下,在说20D的幅面小,因此C取值也小时,这个从F时代传承下来的惯性,
是否还一样适用于眼下呢?请大家留个心眼,重要的是其中逻辑关系,幅面小而放大率高,因
此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C取值较小,而不是简单的幅面小则C取值小这个结论。
0
VII.D2X的有一种2X裁切模式,那么在普通DX幅面和裁切2X模式下,是否2X模式下的
景深也比较浅,DX模式景深大一些?
0
分析:这个问题看似类同情况VI,其实不同,不要忘记,无论裁不裁切,在D2X
的CMOS上所成像是不变的,如果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看,裁切只是是画面范围变小,但保
留下来的部分与原来仍然是一模
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怎么能认为景深就变了呢?除非是按两种模式所得图像都印成十寸照
片,或者在显示器上按不同比例观看,比如将DX模式图像按75%比例,2X模式图像按100%比
例,这样做比较,才可能类似于情况II。
0
VIII.同样是DX幅面的D70和D2X,一个6M像素,一个12M像素,用同一支镜头,相
同光圈、相同位置拍摄,所得的两幅图像,画面的视角也相同,景深问题如何?
0
分析:如果都印成十寸照片比较,虽然D70和D2X的像素不同,分辨率不同,不过这
种分辨率差异是否会影响到景深判别?通常情况下,我认为还不至于,可以认为景深相同。类
比到F时代,相当于D2X和D70都在用同样幅面的胶片,不过D2X上用的胶片更好,分辨率更
高,但
这通常不影响到景深。
0
如果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观看比较,D2X的图像放大率显然比D70高(一只小狗在
D2X图像中占1000像素长度,在D70中只占700像素),因此D2X的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C取
值应该较小,景深也较浅。
0
讨论到这里大概差不多了,总结几个关键点:
一、景深不绝对。
0
0
二、景深四要素: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弥散斑直径。
0
三、弥散斑直径的取值与画幅大小有关,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与图像放大倍率有关。
0
四、景物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实像,胶片、CCD、CMOS等等只是承载记录这个实像的介质,并
不是它们产生这个实像。
0
街头速写了解街头摄影的观念及技巧
0
街头摄影的观念及技巧上来看街头速写(其实也正是纪实摄影的观念及技巧),它并不如一般人
印象中那样“好拍得不得了,街头照片不过就是随便拍拍而已。” 只要接触过街头速写得朋
友都知道,要在不安排、不造假地情况下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有人在试过
后曾灰心地说街头速写的“成功率”好低。没错!街头速写的“成功率”是比其它风格的摄影
作品低,但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写实的题材往往比风花雪月的东西更有流传的意义。街
头速写在拍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也一点不比其它类型的摄影来得低。自然化的
街头速写 就拍摄题材观察,街头速写的作品不是“碰到的”就是“等来的”。以“自然
化”为经,“决定性瞬间”为纬,该是街头速写的最佳诠释。自然化就是真,拒绝人为的安排,
不为画意派的形式所限制。一般来说,写实主义摄影大都有以下几点要素: 1> 自然的接
触与取景。
2> 自然的光源。只要不是拍摄者所打的光,原场景是什么光就是自然光。
3> 自然的场景与环境描写。
4> 自然的人物表情,动作与造型。
5> 自然的创作意念与技巧。
0
何谓决定性瞬间
“内涵”是街头摄影的本质,“构图”是其形式包装,内涵与形式的融合就是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强调的决定性瞬间,是指形式与内涵的融合达到情绪最高亢的那一瞬间。(虽然街头摄
影的风格不止这么一种,但决定性瞬间仍然是街头摄影的主流。)那么街头摄影该如何构图呢?
现代写实照片的构图必须与内涵相结合,我们不要求如画意派那么整洁,乱一点没有关系,只
要那乱能够帮助主题说出故事,那就没问题。这可能就是摄影与绘画最大的不同点。摄影有两
种特性,纪实性与即时性。若我们拍摄时仍抱着模仿传统绘画风格的构图及想法,而放弃摄影
特色的话,那还不如去画画更直接。
0
街头摄影的拍摄主体
0
前面说过街头摄影的照片不是碰到的就是等来的,以自然化为经、决定性瞬间为纬,所以
街头摄影作品显然是由“突发的”及“可遇见”的两种状况所构成,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抓拍
(snapshot),偷拍,预想(pre-vision)及等待技巧来完成作品(“沟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
巧,但并不适用于街头的即时拍摄反而是对报道摄影非常重要)。街头摄影主要就是拍摄“人”
这个动态主体,我们有两种方法:
1> 主动接近主体,以主体为主题来构图(抢拍及偷拍)。
2> 先构图,再等待主体走入我们为它预留的位置(预想及等待)。
所以我将街头摄影题材的来源分成三种:
1> 我们像打猎般的主动出击。
2> 运气好碰到了。
3> 等来的。
虽说街头摄影不是碰到就是等来的,但其实不像想象中的简单,这需要更高的拍摄技巧及
个人修为,对器材的掌握也需极为熟悉才办得到。某街头摄影大师曾谦虚的说它的作品是“上
帝的礼物”,但是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如果技巧不够,自身涵养不足,就算是快门机会来了,
也还是一筹莫展。
0
AF的限制
我们面对“快门机会”要如何快速的取景构图?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人这个主体化为
主题,这个有赖于个人修为。这里仅就相机的操作技巧论述“再快的自动对焦,也比不过免对
焦,再快的自动测光,也比不过免测光。”
就现有的器材来看,这句话对于街头摄影绝对是至理名言,就像“暗部系于曝光,亮部系
于显影”之于黑白摄影一样重要。电子相机快是已经很快了,但是真正需要的时候,它却还是
不够快。怎么说呢?以佳能而言,佳能的相机焦点真是多,佳能弄这么多焦点出来还不是为了
用家不被少数几个对焦点限制了构图,希望能够做到处处都是对焦点,让用家能够构图更灵活、
对焦更迅速。他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达到处处对焦点的免对焦点的境界,弄半天,他们也只是
朝着免对焦点的方向在努力。但经验够的用家都明白,自动对焦点要走到处处对焦点的免对焦
点的境界还来日方长。自动对焦的动作方式是先选择对焦点,再锁定被摄体后才能释放快门。
这两个动作对街头速写来说是浪费时间,况且,自动对焦对突然由旁边切进的物体仍然无法反
应迅速。
再者,偷拍(不看取景窗构图)更是AF的死穴,我们不看取景窗拍摄要如何选择对焦点?
这几个原因都将使自动对焦相机错过不少的快门机会。“难不成机械相机在街头速写上的操作
速度会比自动相机快?”,没错,只要了解景深观念,机械相机的操作速度比自动相机迅速多
了。
0
不可不知的4个摄影构图法则
三分法则
0
这可能是在摄影师中最广为人知的构图法则了。某些数码单反相机甚至可以在取景器中显
示三分网格线。这个法则是说,在一幅画面中,拍摄主体应该位于三等分直线上。例如,根据
这条法则,地平线不应该位于画面中央,而应该位于三分之一处(译者注:靠近上方或下方,
根据主题而定)。大地上仅有一棵树的画面中,树应该位于两条垂直线中的一条上。
0
奇数法则
奇数法则是说,画面中主体是奇数时,画面在视觉上比较动人。例如,如果你要拍摄不止
一个人的照片,不要拍2个人,应该拍3、5或7个人。当然,对于婚纱摄影来说,这是个愚
蠢的想法,对吧?但是只要有可能,如果你拍的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纪念照,就要记住奇数法
则。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照片时对奇数主体感到更舒服。
空间法则
0
我将这条法则与三分法则混合使用。你可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过空间法则,但没有注意到这
是一条构图法则。这条法则是说,为了表现运动感、交代画面的背景、以及让画面有延伸感,
需要在画面中“留白”。例如,如果你拍摄一个跑步者,要在他前面留一定的空间。不要把空
间全部放在他的身后,这无助于观众想象他正向前跑的画面。如果你要拍一张妇女对着一个不
在画面中的东西大笑的照片,在她笑的方向上留有空间。这会令观众好奇,在画面之外有什么
东西呢?她在笑什么呢?我之所以将这条法则与三分法则混合使用的原因也是很自然的,这些
主体应该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
视角
视角是最基本的构图法则,而且就像按快门一样简单。你就是你的观众。你的相机就是他
们的眼睛。如果你在眼平位置拍摄一只狗,你的观众就会在眼平位置看到这条狗。如果你从低
处拍一条狗,你的观众同样会从低处看到这条狗。如果你从高处拍一条狗,你就给观众带来一
种俯视的感觉。
0
0
0
构图其实没那么难 十三招教你学会摄影构图
下面我们从十三个方面来认识构图:
一、黄金分割定律与主体的把握
在摄影构图中,使用黄金分割比率进行构图拍摄,可以更好地突出主体对象,使画面效果
更加协调,从而取得较好的取景效果。
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放置主体通常较为呆板,画面容易失去整体的协调性。为了达到更好的
构图效果,拍摄者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构图,将主体稍稍偏移中心位置,放置于黄金分割
的交点处。利用陪衬体衬托画面中的主体,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通过转换黄金分割线的位置,
可形成4个不同的交点。合理利用黄金分割法对相机拍摄场景进行布局,可以展示稳定美观的
画面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这种构图方式,拍摄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选择合适的
构图方式。
0
二、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则实际上是黄金分割法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
常把被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央,往往会造成画面呆板死沉。
三分法构图同样适用于纵向构图的画面。将主体对象放置于横向与纵向三等分线条的交点
位置处,以达到突出主体对象的效果,更好地表达画面思想。如果将主体的位置放于画面中间,
那么画面就会显得死板单调;如果所摄画面被整个主体所填充,就会感觉缺乏灵活性,构图也
会显得很失败。
0
三、画面中前景的重要与否
前景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看者视觉最近的景物。前景的位置一般位于画面前缘
的四边、四角,前景景物由于其离观看者最近,所以其长相一般都比较大,它容易引人注意,
有利于突出某事物,所以很多画面没有前景,而是将主体直接放在这个位置上,以求突出主体。
0
前景还可以弥补画面当中在天空、地面部分造成的过多的空白,可以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我
们通常使用门、窗、栏杆、桥等制造框架性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图案美感,可以使画面显得
更加独立完整,特别是装饰性前景更具有这种作用;且还有利于把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
主体的身上;同时框架还可以遮挡不必要的、妨碍突出主体的杂乱事物。
在前景处理当中,首先,要避免“为前景而前景”,只考虑形式的追求,而忽视前景景物
与主体事物内涵上的联系;其次,要防止前景破坏、分割画面,色调过深、成像过大、亮度太
强的前景往往会影响视线通过,成为视觉障碍;再次,一般情况下,不用又虚又大的前景,因
为这违反了人的视觉规律。一般前景都是实的,否则空间感、透视感会相对弱化。
0
四、美姿造型的表现
人像摄影的美姿造型,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不应该刻意摆的,但在商业人像摄影中,被摄
者都希望看到照片中的自己是最美的,是理想中的自我。这样在摄影中,就需要摄影师先了解
拍摄对象,根据其自身条件设计出理想的外形,并加以调整,扬长避短。
手是被摄者的第二张脸,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的喜怒哀乐在面部都可以表现出来,手同
样也能够表达某些情感,使这种情感表现得更加充分、更加完美。在人像摄影中,女性一般采
用活泼、浪漫、夸张或文静典雅、怡然自得等手势;男性手势一般以稳健、刚毅、有力或潇洒
大方的姿态为主。在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手与臂除了表达情感以外,更要注意对被摄者的体
型、脸型的修饰。如当被摄者脸型较胖时可用手姿掩盖其脸型,使照片既能表现被摄者的优雅
妩媚,又能美化脸型。手臂在做姿态时一般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尽量表现出纤细修长、轻巧、
柔美的感觉。技巧提示:
在给被摄者摆美姿时,一定要注意从脚下摆起,因为只有被摄者的脚位站稳以后,人体的
重心才能平衡,全身的形体才能舒展自如。在摆美姿时,一般的要求是先从脚位摆起,这样,
才有利于被摄者全身肢体的扭动变化。
五、横构图与竖构图的不同感
横构图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种构图形式。在横构图画幅中,水平线被强调,使
画面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事物的横向排列、动体的水平运动可以得到
突出表现,如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横画幅构图还有利于表现高低
起伏的节奏感。如果横画幅被加宽,则水平线的造型力将被更加强化。而竖构图也是一种常用
的画幅形式,它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挺拔、庄严。在竖构图画
幅中欣赏着的视线可以上下观看,可以把画面中上下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竖构图还有利于表
现平远的事物,它往往结合俯拍角度,展现事物在一个平面上的延伸,突出远近层次。如果竖
构图画幅被加长,则可以增强其画面力度。
当拍摄不同场景、不同主题和内容的照片时,我们选择使用合适的构图来进行创作。不同
的构图可以获取不同的影像效果,应学会灵活使用相机的横构图、竖构图来进行创作拍摄。
0
0
六、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是另一种构图方式,在这种构图方式中,摄影师把画面的框架当做”窗口“,
再开窗口的一刹那把画面内外连接成一个整体来思考,仿佛画面中和画面外的一切都在流动。
在这种开放式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摄影师在安排画面中的形象元素时,着种于强化向画
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画面中的人物视线和行为的落点常常在画面之外,暗示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有着呼应
和联系。
二是不讲究画面的均衡与严谨,不要求画面内的形象元素完成内容的表达,甚至有意排斥
一些可以完整说明画面内容的其他元素,让观众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是有意在画面周围留下被切割的不完整形象,特别在近景、特写中进行大胆的不同常规
的切角处理,被切掉的那一部分自然也就留下了悬念。技巧提示
开放式构图以其瞬间的回眸所展开的开放性与不完整性,大大拓展了摄影表现生活特征的
视觉领域,也为纪实摄影的创作奠定了一个真实的基础
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辉芷琪)
0
摄影景深四要素(技术修正篇)
0
控制景深对于摄影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都知道,景深与这三个因素有关:
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控制景深就是通过控制这三个因素来达到想要的景深。
0
粗略地可以说,对于中远距离的摄影(非微距近摄),景深与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大致为:
0
一、景深与光圈值成正比,光圈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景深也就越大,比如光圈16就比光
圈4的景深大4倍;
0
二、景深与拍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16
米处的景深就比4米处大16倍;
0
三、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50mm
镜头的景深就比100mm镜头大4倍;当然,在进行以上对比时,不要忘记是在其中一个条件变
化、其他的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之下,如果各个条件都在变化,要进行综合考察。
0
在这三个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景深还与一个参数C成正比,这个C叫“最大允许弥
散斑直径”,它是一个常数,又不是一个常数。说它是常数,因为在F时代,约定对于一定的
画幅,C取一个固定值。
当大家统一用135胶片时,景深只需要考虑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没人关心这个C。说它不
是常数,因为当画幅变化时,C的取值也要变化,画幅越大,
C也越大。
0
知道了影响景深的全部因素不外乎这四个: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弥散斑直径,我
们来讨论一些实际的例子。
0
追本溯源,先从F时代开始,F时代有个特征,要在照片上考察景深,是将照片都印
为10英寸大小,拿在手里看。(这个标准也并不绝对,不过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0
I.66画幅的标头是80mm,135的标头是50mm,这两个镜头同一位置同样光圈拍摄,得到的
画面范围(视角)差不多,但景深却是120的略浅一点。
0
分析:四要素中,拍摄距离、光圈一样,80mm的焦距长1.6倍,并成平方反比影响景
深变得更浅(1/2.56);至于弥散斑直径C,66画幅约比135大一倍,正比影响景深,最后总
乘积2/2.56,略小于1,所以
结果是66画幅的80mm镜头景深略浅一点。
0
II.有一种APS单反机,用APS胶片,幅面比135小,不过可以与135单反机共用镜头,比
如佳能的EF22-55、55-200这两支镜头当初就是为了配合APS相机推出的。当这两种相机用同
一支镜头拍摄时,景深
问题如何呢?
0
分析:四要素中,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三者都一样,那就只剩弥散斑直径C的取值
影响景深了,APS幅面小,C值也小,景深也变浅了。不过不要忘记,这时拿在我们手中考察
的照片尺寸是一样的,但由于
APS底片幅面小,所得的画面范围也较小,印成照片的放大比率高,同样一只小狗,在135印
成的十寸照片上占五寸大的话,在APS印成的十寸照片上,可能就要占七八寸大了。
0
III.有人觉得这样比景深不太公平,那么换一种比法会如何?让两种底片拍的小狗最后在
十寸照片上都占五寸大,然后再比景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APS相机上如果还是用着同一支
镜头,那么就要
向后退,增大拍摄距离;或者站在原地不动,换支焦距较短的镜头。不论用哪一种办法,最后
的综合结果都是APS的景深会显得较大一点(拍摄距离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都是平方比例,超
过弥散斑直径C的
正比关系影响)。我们看到了,讨论不同画幅的相机哪个景深大时,一定要限定条件,否则说
大也可以,说小也可以,公婆都有理。
0
现在与时俱进,D时代了,我们再来看看D问题。
0
IV.小DC的景深问题。这里说的小DC是指那些非单反结构、不可换镜头、感光器件也很小
的众多DC。众口一词,大家都说小DC的景深大,下面还是用四要素来分析一下,看看道理在
哪里。
0
分析:与135相比,差不多的画面范围,设定光圈和拍摄距离相同,小DC的镜头焦距
很短,通常只有六七毫米到二三十毫米,在平方反比作用下,显然要超过小DC的弥散斑直径
C较小的影响,所以景深大。另外,小DC的广角往往不够广,要拍下较大的场景,需要拉开
更大的距离,也使景深变得更大。
0
V.小画幅DSLR的景深问题,跟36×24mm全画幅DSLR相比,如果都是印成十寸照片拿在手
里看的话,那就与F时代还是一样,等同于上面APS单反机与135单反机的情况II和III。
0
不过D时代了,看照片还有一种常用方式:显示器。如果在显示器上比较,又如何呢?
0
VI.都是8M像素,但CMOS大小不同的1DII和20D,用同一支镜头,相同光圈、相同位置
拍摄,所得的两幅图像,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比较,景深会是谁大一点?
0
分析: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三要素都一样,只剩弥散斑直径C取值影响景深了,20D
的幅面小,C值也小,所得景深较浅,而幅面较大的1DII的景深反而较大,仍然与上面情况
II类似。稍等一下,在说20D的幅面小,因此C取值也小时,这个从F时代传承下来的惯性,
是否还一样适用于眼下呢?请大家留个心眼,重要的是其中逻辑关系,幅面小而放大率高,因
此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C取值较小,而不是简单的幅面小则C取值小这个结论。
0
VII.D2X的有一种2X裁切模式,那么在普通DX幅面和裁切2X模式下,是否2X模式下的
景深也比较浅,DX模式景深大一些?
0
分析:这个问题看似类同情况VI,其实不同,不要忘记,无论裁不裁切,在D2X
的CMOS上所成像是不变的,如果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看,裁切只是是画面范围变小,但保
留下来的部分与原来仍然是一模
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怎么能认为景深就变了呢?除非是按两种模式所得图像都印成十寸照
片,或者在显示器上按不同比例观看,比如将DX模式图像按75%比例,2X模式图像按100%比
例,这样做比较,才可能类似于情况II。
0
VIII.同样是DX幅面的D70和D2X,一个6M像素,一个12M像素,用同一支镜头,相
同光圈、相同位置拍摄,所得的两幅图像,画面的视角也相同,景深问题如何?
0
分析:如果都印成十寸照片比较,虽然D70和D2X的像素不同,分辨率不同,不过这
种分辨率差异是否会影响到景深判别?通常情况下,我认为还不至于,可以认为景深相同。类
比到F时代,相当于D2X和D70都在用同样幅面的胶片,不过D2X上用的胶片更好,分辨率更
高,但
这通常不影响到景深。
0
如果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观看比较,D2X的图像放大率显然比D70高(一只小狗在
D2X图像中占1000像素长度,在D70中只占700像素),因此D2X的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C取
值应该较小,景深也较浅。
0
讨论到这里大概差不多了,总结几个关键点:
一、景深不绝对。
0
0
二、景深四要素: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弥散斑直径。
0
三、弥散斑直径的取值与画幅大小有关,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与图像放大倍率有关。
0
四、景物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实像,胶片、CCD、CMOS等等只是承载记录这个实像的介质,并
不是它们产生这个实像。
0
街头速写了解街头摄影的观念及技巧
0
街头摄影的观念及技巧上来看街头速写(其实也正是纪实摄影的观念及技巧),它并不如一般人
印象中那样“好拍得不得了,街头照片不过就是随便拍拍而已。” 只要接触过街头速写得朋
友都知道,要在不安排、不造假地情况下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有人在试过
后曾灰心地说街头速写的“成功率”好低。没错!街头速写的“成功率”是比其它风格的摄影
作品低,但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写实的题材往往比风花雪月的东西更有流传的意义。街
头速写在拍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也一点不比其它类型的摄影来得低。自然化的
街头速写 就拍摄题材观察,街头速写的作品不是“碰到的”就是“等来的”。以“自然
化”为经,“决定性瞬间”为纬,该是街头速写的最佳诠释。自然化就是真,拒绝人为的安排,
不为画意派的形式所限制。一般来说,写实主义摄影大都有以下几点要素: 1> 自然的接
触与取景。
2> 自然的光源。只要不是拍摄者所打的光,原场景是什么光就是自然光。
3> 自然的场景与环境描写。
4> 自然的人物表情,动作与造型。
5> 自然的创作意念与技巧。
0
何谓决定性瞬间
“内涵”是街头摄影的本质,“构图”是其形式包装,内涵与形式的融合就是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强调的决定性瞬间,是指形式与内涵的融合达到情绪最高亢的那一瞬间。(虽然街头摄
影的风格不止这么一种,但决定性瞬间仍然是街头摄影的主流。)那么街头摄影该如何构图呢?
现代写实照片的构图必须与内涵相结合,我们不要求如画意派那么整洁,乱一点没有关系,只
要那乱能够帮助主题说出故事,那就没问题。这可能就是摄影与绘画最大的不同点。摄影有两
种特性,纪实性与即时性。若我们拍摄时仍抱着模仿传统绘画风格的构图及想法,而放弃摄影
特色的话,那还不如去画画更直接。
0
街头摄影的拍摄主体
0
前面说过街头摄影的照片不是碰到的就是等来的,以自然化为经、决定性瞬间为纬,所以
街头摄影作品显然是由“突发的”及“可遇见”的两种状况所构成,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抓拍
(snapshot),偷拍,预想(pre-vision)及等待技巧来完成作品(“沟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
巧,但并不适用于街头的即时拍摄反而是对报道摄影非常重要)。街头摄影主要就是拍摄“人”
这个动态主体,我们有两种方法:
1> 主动接近主体,以主体为主题来构图(抢拍及偷拍)。
2> 先构图,再等待主体走入我们为它预留的位置(预想及等待)。
所以我将街头摄影题材的来源分成三种:
1> 我们像打猎般的主动出击。
2> 运气好碰到了。
3> 等来的。
虽说街头摄影不是碰到就是等来的,但其实不像想象中的简单,这需要更高的拍摄技巧及
个人修为,对器材的掌握也需极为熟悉才办得到。某街头摄影大师曾谦虚的说它的作品是“上
帝的礼物”,但是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如果技巧不够,自身涵养不足,就算是快门机会来了,
也还是一筹莫展。
0
AF的限制
我们面对“快门机会”要如何快速的取景构图?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人这个主体化为
主题,这个有赖于个人修为。这里仅就相机的操作技巧论述“再快的自动对焦,也比不过免对
焦,再快的自动测光,也比不过免测光。”
就现有的器材来看,这句话对于街头摄影绝对是至理名言,就像“暗部系于曝光,亮部系
于显影”之于黑白摄影一样重要。电子相机快是已经很快了,但是真正需要的时候,它却还是
不够快。怎么说呢?以佳能而言,佳能的相机焦点真是多,佳能弄这么多焦点出来还不是为了
用家不被少数几个对焦点限制了构图,希望能够做到处处都是对焦点,让用家能够构图更灵活、
对焦更迅速。他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达到处处对焦点的免对焦点的境界,弄半天,他们也只是
朝着免对焦点的方向在努力。但经验够的用家都明白,自动对焦点要走到处处对焦点的免对焦
点的境界还来日方长。自动对焦的动作方式是先选择对焦点,再锁定被摄体后才能释放快门。
这两个动作对街头速写来说是浪费时间,况且,自动对焦对突然由旁边切进的物体仍然无法反
应迅速。
再者,偷拍(不看取景窗构图)更是AF的死穴,我们不看取景窗拍摄要如何选择对焦点?
这几个原因都将使自动对焦相机错过不少的快门机会。“难不成机械相机在街头速写上的操作
速度会比自动相机快?”,没错,只要了解景深观念,机械相机的操作速度比自动相机迅速多
了。
0
不可不知的4个摄影构图法则
三分法则
0
这可能是在摄影师中最广为人知的构图法则了。某些数码单反相机甚至可以在取景器中显
示三分网格线。这个法则是说,在一幅画面中,拍摄主体应该位于三等分直线上。例如,根据
这条法则,地平线不应该位于画面中央,而应该位于三分之一处(译者注:靠近上方或下方,
根据主题而定)。大地上仅有一棵树的画面中,树应该位于两条垂直线中的一条上。
0
奇数法则
奇数法则是说,画面中主体是奇数时,画面在视觉上比较动人。例如,如果你要拍摄不止
一个人的照片,不要拍2个人,应该拍3、5或7个人。当然,对于婚纱摄影来说,这是个愚
蠢的想法,对吧?但是只要有可能,如果你拍的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纪念照,就要记住奇数法
则。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照片时对奇数主体感到更舒服。
空间法则
0
我将这条法则与三分法则混合使用。你可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过空间法则,但没有注意到这
是一条构图法则。这条法则是说,为了表现运动感、交代画面的背景、以及让画面有延伸感,
需要在画面中“留白”。例如,如果你拍摄一个跑步者,要在他前面留一定的空间。不要把空
间全部放在他的身后,这无助于观众想象他正向前跑的画面。如果你要拍一张妇女对着一个不
在画面中的东西大笑的照片,在她笑的方向上留有空间。这会令观众好奇,在画面之外有什么
东西呢?她在笑什么呢?我之所以将这条法则与三分法则混合使用的原因也是很自然的,这些
主体应该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
视角
视角是最基本的构图法则,而且就像按快门一样简单。你就是你的观众。你的相机就是他
们的眼睛。如果你在眼平位置拍摄一只狗,你的观众就会在眼平位置看到这条狗。如果你从低
处拍一条狗,你的观众同样会从低处看到这条狗。如果你从高处拍一条狗,你就给观众带来一
种俯视的感觉。
0
0
0
构图其实没那么难 十三招教你学会摄影构图
下面我们从十三个方面来认识构图:
一、黄金分割定律与主体的把握
在摄影构图中,使用黄金分割比率进行构图拍摄,可以更好地突出主体对象,使画面效果
更加协调,从而取得较好的取景效果。
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放置主体通常较为呆板,画面容易失去整体的协调性。为了达到更好的
构图效果,拍摄者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构图,将主体稍稍偏移中心位置,放置于黄金分割
的交点处。利用陪衬体衬托画面中的主体,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通过转换黄金分割线的位置,
可形成4个不同的交点。合理利用黄金分割法对相机拍摄场景进行布局,可以展示稳定美观的
画面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这种构图方式,拍摄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选择合适的
构图方式。
0
二、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则实际上是黄金分割法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
常把被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央,往往会造成画面呆板死沉。
三分法构图同样适用于纵向构图的画面。将主体对象放置于横向与纵向三等分线条的交点
位置处,以达到突出主体对象的效果,更好地表达画面思想。如果将主体的位置放于画面中间,
那么画面就会显得死板单调;如果所摄画面被整个主体所填充,就会感觉缺乏灵活性,构图也
会显得很失败。
0
三、画面中前景的重要与否
前景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看者视觉最近的景物。前景的位置一般位于画面前缘
的四边、四角,前景景物由于其离观看者最近,所以其长相一般都比较大,它容易引人注意,
有利于突出某事物,所以很多画面没有前景,而是将主体直接放在这个位置上,以求突出主体。
0
前景还可以弥补画面当中在天空、地面部分造成的过多的空白,可以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我
们通常使用门、窗、栏杆、桥等制造框架性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图案美感,可以使画面显得
更加独立完整,特别是装饰性前景更具有这种作用;且还有利于把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
主体的身上;同时框架还可以遮挡不必要的、妨碍突出主体的杂乱事物。
在前景处理当中,首先,要避免“为前景而前景”,只考虑形式的追求,而忽视前景景物
与主体事物内涵上的联系;其次,要防止前景破坏、分割画面,色调过深、成像过大、亮度太
强的前景往往会影响视线通过,成为视觉障碍;再次,一般情况下,不用又虚又大的前景,因
为这违反了人的视觉规律。一般前景都是实的,否则空间感、透视感会相对弱化。
0
四、美姿造型的表现
人像摄影的美姿造型,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不应该刻意摆的,但在商业人像摄影中,被摄
者都希望看到照片中的自己是最美的,是理想中的自我。这样在摄影中,就需要摄影师先了解
拍摄对象,根据其自身条件设计出理想的外形,并加以调整,扬长避短。
手是被摄者的第二张脸,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的喜怒哀乐在面部都可以表现出来,手同
样也能够表达某些情感,使这种情感表现得更加充分、更加完美。在人像摄影中,女性一般采
用活泼、浪漫、夸张或文静典雅、怡然自得等手势;男性手势一般以稳健、刚毅、有力或潇洒
大方的姿态为主。在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手与臂除了表达情感以外,更要注意对被摄者的体
型、脸型的修饰。如当被摄者脸型较胖时可用手姿掩盖其脸型,使照片既能表现被摄者的优雅
妩媚,又能美化脸型。手臂在做姿态时一般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尽量表现出纤细修长、轻巧、
柔美的感觉。技巧提示:
在给被摄者摆美姿时,一定要注意从脚下摆起,因为只有被摄者的脚位站稳以后,人体的
重心才能平衡,全身的形体才能舒展自如。在摆美姿时,一般的要求是先从脚位摆起,这样,
才有利于被摄者全身肢体的扭动变化。
五、横构图与竖构图的不同感
横构图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种构图形式。在横构图画幅中,水平线被强调,使
画面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事物的横向排列、动体的水平运动可以得到
突出表现,如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横画幅构图还有利于表现高低
起伏的节奏感。如果横画幅被加宽,则水平线的造型力将被更加强化。而竖构图也是一种常用
的画幅形式,它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挺拔、庄严。在竖构图画
幅中欣赏着的视线可以上下观看,可以把画面中上下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竖构图还有利于表
现平远的事物,它往往结合俯拍角度,展现事物在一个平面上的延伸,突出远近层次。如果竖
构图画幅被加长,则可以增强其画面力度。
当拍摄不同场景、不同主题和内容的照片时,我们选择使用合适的构图来进行创作。不同
的构图可以获取不同的影像效果,应学会灵活使用相机的横构图、竖构图来进行创作拍摄。
0
0
六、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是另一种构图方式,在这种构图方式中,摄影师把画面的框架当做”窗口“,
再开窗口的一刹那把画面内外连接成一个整体来思考,仿佛画面中和画面外的一切都在流动。
在这种开放式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摄影师在安排画面中的形象元素时,着种于强化向画
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画面中的人物视线和行为的落点常常在画面之外,暗示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有着呼应
和联系。
二是不讲究画面的均衡与严谨,不要求画面内的形象元素完成内容的表达,甚至有意排斥
一些可以完整说明画面内容的其他元素,让观众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是有意在画面周围留下被切割的不完整形象,特别在近景、特写中进行大胆的不同常规
的切角处理,被切掉的那一部分自然也就留下了悬念。技巧提示
开放式构图以其瞬间的回眸所展开的开放性与不完整性,大大拓展了摄影表现生活特征的
视觉领域,也为纪实摄影的创作奠定了一个真实的基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