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同德昌)
四联美发
20世纪50年代
周恩来亲自过问,沪派“一百单八将”落户京城
“四联美发”(鼓楼店)的美发博物馆中,从1956年开业就有的理发椅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中,服务业的落后和发展缓慢引起了中
央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和过问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
“湘铭”四家理发名店集体迁到北京。四家理发名店总共108人,一锅端到了北京,他们
戏称是“一百单八将进京城”。现在四联美发的建店元老吴永亮师傅,就是那个时候迁来
的北京,那一年吴永亮只有19岁。
1956年7月27日,“四联理发馆”在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33号正式挂牌营业。
当时“四联”牌子上的字很长,“四联理发馆”五个字之下还有一行字,写着“华新、紫
罗兰、云裳、湘铭四家联合”。北京人的发型如同这座城市,深厚、庄严,女士的烫发只
有大花、小花的样子,过于呆板,上海是当时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地方,发型也遥遥领先
北方,上海师傅带来的新潮发型,还能在烫发基础上刷出漂亮的大波浪,在服务态度上更
加亲切、热情,一时间,京城爱美女性对“四联”是趋之若鹜。1956年8月4日刊登在
《北京日报》上的10款四联发型成了不少北京女性追求的时尚风向标,去“四联”理发
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之所以说去“四联”理发成为身份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发型够时尚,“四联”
的收费在当时也是不菲。吴永亮回忆,上世纪50年代,北京剪发都是4毛钱,“四联”
却是8毛钱,换算一下,当时的8毛钱差不多要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十块钱,烫发当时则要
2块2毛钱,价格确实不菲。但即使如此,“四联”也照样宾客盈门,收入低的市民平时
舍不得,过年前攒钱也要进“四联”享受一回。吴永亮说,那几年每到腊月就睡不了囫囵
觉,他最忙的时候一天剪发130个,烫发40多个,月收入破百元,在当时绝对是高薪。
20世纪60年代
正当“四联”在北京城家喻户晓,每天被顾客挤破门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已悄然拉开,“四联”在这场浩劫当中首当其冲。1966年8月的一天,一群“红卫兵”
闯进了“四联”,用大字报将镜子全部给糊上,然后勒令“四联”不许烫发。不仅不许烫
发,连卷发、包头都不成,甚至要求头发不许过肩。“四联”女部的生意就没了,女部的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同德昌)
四联美发
20世纪50年代
周恩来亲自过问,沪派“一百单八将”落户京城
“四联美发”(鼓楼店)的美发博物馆中,从1956年开业就有的理发椅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中,服务业的落后和发展缓慢引起了中
央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和过问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
“湘铭”四家理发名店集体迁到北京。四家理发名店总共108人,一锅端到了北京,他们
戏称是“一百单八将进京城”。现在四联美发的建店元老吴永亮师傅,就是那个时候迁来
的北京,那一年吴永亮只有19岁。
1956年7月27日,“四联理发馆”在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33号正式挂牌营业。
当时“四联”牌子上的字很长,“四联理发馆”五个字之下还有一行字,写着“华新、紫
罗兰、云裳、湘铭四家联合”。北京人的发型如同这座城市,深厚、庄严,女士的烫发只
有大花、小花的样子,过于呆板,上海是当时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地方,发型也遥遥领先
北方,上海师傅带来的新潮发型,还能在烫发基础上刷出漂亮的大波浪,在服务态度上更
加亲切、热情,一时间,京城爱美女性对“四联”是趋之若鹜。1956年8月4日刊登在
《北京日报》上的10款四联发型成了不少北京女性追求的时尚风向标,去“四联”理发
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之所以说去“四联”理发成为身份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发型够时尚,“四联”
的收费在当时也是不菲。吴永亮回忆,上世纪50年代,北京剪发都是4毛钱,“四联”
却是8毛钱,换算一下,当时的8毛钱差不多要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十块钱,烫发当时则要
2块2毛钱,价格确实不菲。但即使如此,“四联”也照样宾客盈门,收入低的市民平时
舍不得,过年前攒钱也要进“四联”享受一回。吴永亮说,那几年每到腊月就睡不了囫囵
觉,他最忙的时候一天剪发130个,烫发40多个,月收入破百元,在当时绝对是高薪。
20世纪60年代
正当“四联”在北京城家喻户晓,每天被顾客挤破门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已悄然拉开,“四联”在这场浩劫当中首当其冲。1966年8月的一天,一群“红卫兵”
闯进了“四联”,用大字报将镜子全部给糊上,然后勒令“四联”不许烫发。不仅不许烫
发,连卷发、包头都不成,甚至要求头发不许过肩。“四联”女部的生意就没了,女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