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单诗丹)
胡塞尔现象学阅读法
胡塞尔现象学阅读法
何为现象学?
现象学,指的是一种表象的科学(JohannHeinerichLambert)。
它认为我们可以透过对表象的研究,进展到真理。现象学处理的是我
们外在感官的动静,事物向我们表现的方式(康德),现象学指那些
看似独立于意识表现的表象世界如何源于意识本身(费希特)。
胡塞尔与现象学
至于启发胡塞尔使用现象学的,是物理学家马哈在1894年建议
使用“一般物理现象学”,作为描述我们的物理经验,以作为一种更
具一般性物理理论的基础。
描述而非解释因果关系
现象学在胡塞尔,最初被视为“描述心理学”。后来在《逻辑研
究》中,才正式定名为“现象学”。对胡塞尔来说,哲学的核心任务
在于描述,而非因果关系的解释。
无预设原则、直观、回到物自身
胡塞尔强调现象学的“无预设原则”,抛弃哲学的理论化的可能
性。重视对现象本身的仔细描述,只对“直观”中的与料有兴趣。胡
塞尔用现象学,重新思考哲学,釐清概念,从直观洞见“回到物自身”,
重新检视所有的知识概念基本意义、有效性与证明,强调直观经验的
优先首要性,并从此形成更广泛的理性批判。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存而不论、自然搁置、超验还原
胡塞尔对于扭曲与阻碍我们认识日常生活经验方式的意识结构
与内容检查模式,提出了强烈的质疑。胡塞尔则提出了对自然世界“存
而不论”,“自然搁置”的“超越还原”,以便将衬托出现象的中心基
本性质。
放入括弧
胡塞尔把自然世界“放入括弧”里,要求我们把过去所有的一切
都放在括弧里,放在一旁,不要让这些所产生的联想,影响到我们对
于现象的观察,进而妄加推断。我们必须拒绝所有原有的假设或前提,
只单单接收现象所给我们呈现的东西,使先于判断的经验从而可能。
对于我们来说,过往的生活世界,无形中替我们形成了一个充满
预设、想法、偏见、知识的领域。我们所生活的生活世界,早已充满
各种见解知识判断传统道德法律科学知识偏见,我们并不是直接的生
活在生活世界里,从生活世界里直观并得出结果,而是生活在诸多的
预设和前提下,透过建构的概念世界,建构我们所经验到的生活世界。
上帝的眼光、无所不在的角度
为了重新认识世界,我们必须拥有一种“上帝的眼光”或“无所
不在的角度”,放下一切过往的预设,回到零点,以直观洞悉物自身。
预设常常成为思考问题的阻碍。预设就是“下条件”。当你拥有
的条件越多,就越容易被条件所引导,无法看见事物的本然面貌。因
为你心里已经接受了事物可能性,是在某些条件下所呈现的状态。然
而,这已经不是事物原本的呈现状态,是遭受预设扭曲、建构过的状
2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单诗丹)
胡塞尔现象学阅读法
胡塞尔现象学阅读法
何为现象学?
现象学,指的是一种表象的科学(JohannHeinerichLambert)。
它认为我们可以透过对表象的研究,进展到真理。现象学处理的是我
们外在感官的动静,事物向我们表现的方式(康德),现象学指那些
看似独立于意识表现的表象世界如何源于意识本身(费希特)。
胡塞尔与现象学
至于启发胡塞尔使用现象学的,是物理学家马哈在1894年建议
使用“一般物理现象学”,作为描述我们的物理经验,以作为一种更
具一般性物理理论的基础。
描述而非解释因果关系
现象学在胡塞尔,最初被视为“描述心理学”。后来在《逻辑研
究》中,才正式定名为“现象学”。对胡塞尔来说,哲学的核心任务
在于描述,而非因果关系的解释。
无预设原则、直观、回到物自身
胡塞尔强调现象学的“无预设原则”,抛弃哲学的理论化的可能
性。重视对现象本身的仔细描述,只对“直观”中的与料有兴趣。胡
塞尔用现象学,重新思考哲学,釐清概念,从直观洞见“回到物自身”,
重新检视所有的知识概念基本意义、有效性与证明,强调直观经验的
优先首要性,并从此形成更广泛的理性批判。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存而不论、自然搁置、超验还原
胡塞尔对于扭曲与阻碍我们认识日常生活经验方式的意识结构
与内容检查模式,提出了强烈的质疑。胡塞尔则提出了对自然世界“存
而不论”,“自然搁置”的“超越还原”,以便将衬托出现象的中心基
本性质。
放入括弧
胡塞尔把自然世界“放入括弧”里,要求我们把过去所有的一切
都放在括弧里,放在一旁,不要让这些所产生的联想,影响到我们对
于现象的观察,进而妄加推断。我们必须拒绝所有原有的假设或前提,
只单单接收现象所给我们呈现的东西,使先于判断的经验从而可能。
对于我们来说,过往的生活世界,无形中替我们形成了一个充满
预设、想法、偏见、知识的领域。我们所生活的生活世界,早已充满
各种见解知识判断传统道德法律科学知识偏见,我们并不是直接的生
活在生活世界里,从生活世界里直观并得出结果,而是生活在诸多的
预设和前提下,透过建构的概念世界,建构我们所经验到的生活世界。
上帝的眼光、无所不在的角度
为了重新认识世界,我们必须拥有一种“上帝的眼光”或“无所
不在的角度”,放下一切过往的预设,回到零点,以直观洞悉物自身。
预设常常成为思考问题的阻碍。预设就是“下条件”。当你拥有
的条件越多,就越容易被条件所引导,无法看见事物的本然面貌。因
为你心里已经接受了事物可能性,是在某些条件下所呈现的状态。然
而,这已经不是事物原本的呈现状态,是遭受预设扭曲、建构过的状
2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