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傅云逸)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7:《笔墨童年》
笔墨童年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
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
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
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
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
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
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
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
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
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
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
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
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
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
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
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
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
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
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⑫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
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
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⑮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⑯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 ;(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3) ;
(4)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
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
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
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5.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们日
常交际中,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
出来的;记录声音有录音笔,智能手机上有录音功能,键盘输入取代了传统汉字书写。日
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经渐渐替代了手写,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蘸酒写字考试;(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3)用小楷字借书;(4)乡人敬惜
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
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强调(突出)了老师对“我”
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地表现了那些童年经历,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
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
段,有什么作用?
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加深
读者对“我”家乡浓郁文化氛围的印象(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老师的教育方式,为“我”打下了书法功底;
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
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深厚的基础。
5.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们日
常交际中,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
出来的;记录声音有录音笔,智能手机上有录音功能,键盘输入取代了传统汉字书写。日
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经渐渐替代了手写,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示例: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书写汉字不仅是人格的陶
冶,更是文化的传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于打字,这对于汉字的传承有很大影
响。因此,汉字决不能丢掉,而应将其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重焕活力。(开放性试题,
言之有理即可)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傅云逸)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7:《笔墨童年》
笔墨童年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
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
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
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
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
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
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
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
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
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
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
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
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
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
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
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
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
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
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⑫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
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
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⑮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⑯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 ;(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3) ;
(4)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
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
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
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5.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们日
常交际中,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
出来的;记录声音有录音笔,智能手机上有录音功能,键盘输入取代了传统汉字书写。日
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经渐渐替代了手写,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蘸酒写字考试;(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3)用小楷字借书;(4)乡人敬惜
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
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强调(突出)了老师对“我”
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地表现了那些童年经历,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
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
段,有什么作用?
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加深
读者对“我”家乡浓郁文化氛围的印象(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老师的教育方式,为“我”打下了书法功底;
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
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深厚的基础。
5.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们日
常交际中,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
出来的;记录声音有录音笔,智能手机上有录音功能,键盘输入取代了传统汉字书写。日
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经渐渐替代了手写,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示例: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书写汉字不仅是人格的陶
冶,更是文化的传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于打字,这对于汉字的传承有很大影
响。因此,汉字决不能丢掉,而应将其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重焕活力。(开放性试题,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