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浅析渡江战役前的国共和谈问题

IT圈 admin 30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6日发(作者:英歌阑)

浅析渡江战役前的国共和谈问题

提要:渡江战役前进行的国共第二次和谈,是国民党蒋系、桂系和中国共产

党三种力量之间的政治角力。国民党方面,蒋桂之间虽有矛盾,但都希望通过和

谈缓和不利局势,继续维持国民党的统治。这与中共方面希望以和平方式推翻国

民党统治的谈判目标存有根本分歧,因而和谈破裂在所难免。中共采取的谈判策

略是其赢得这次政治斗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浅析;渡江战役;国共和谈

1949年4月1日至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北平举行了第二

次和平谈判。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企图借和谈拖延时间、实现“划

江而治”,以便休整之后卷土重来。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已接近全面胜利的情况下,

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蒋介石集团,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围绕和谈,双方展开了

数月复杂的政治斗争,毛泽东、周恩来在谈判中展示了高超的斗争策略。本文拟

对这次和谈活动作一回顾,并作简要评价。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国民党军在三大战役中接连惨败,蒋介石经营二十

余年的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蒋介石,不得已于1949

年1月21日发布引退文告,第三次宣布下野。副总统李宗仁继任为代总统,主

持与中共和谈。蒋介石此时对和谈的态度颇为复杂。

其一,蒋介石一贯的反共立场与专制作风。蒋介石以反共而建政,一向视中

共为其最大的敌人。1927年背叛革命以来,蒋介石在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

越远。二十多年间,蒋为维护自己的独裁专制统治,亡共之心无一日有所减。如

果与中共和谈成功,必将建立由中共主导的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的统治地位受

到影响不说,蒋的独裁统治势必终结,这是蒋介石最不能接受的。

其二,缺乏和谈的政治基础。正因为蒋介石一贯坚持反共、亡共的立场,给

中共以及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蒋、共之间矛盾尖锐、势同水火。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了首批43名战争罪犯名单,蒋介石位列榜首。对

中共而言,蒋介石是怙恶不悛的“元凶巨恶”,必须加以惩办,这一点是进行和谈

的首要条件。在此情况下,和谈对蒋个人而言既无可能,也殊为不利,因而他必

然反对。

其三,防范桂系坐大。蒋桂矛盾由来已久,到1948年底,蒋介石的主力部

队在淮海战场行将就歼,而桂系的实力基本得以保存,加以美国政府对李宗仁的

青睐,因而桂系试图取蒋而代之,控制南京政权。对蒋来说,他本人既不可能组

织和谈,只能由李宗仁出面,而桂系如果代表国民党同中共和谈成功,那么势必

取代蒋在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这也是蒋介石不能容忍的。

李宗仁上台后为争取和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采取七项措施表达和谈诚意。包括:(1)各地剿匪总部一律改为长官公

署;(2)取消全国戒严令;(3)裁撤勘建大队;(4)释放政治犯;(5)启封被封

之报馆杂志;(6)取消特种刑事法庭;(7)停止特务活动。[1]P44

二、争取中间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先是致电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张东

荪等人寻求支持,接着派秘书甘介侯持函赴沪,面见宋庆龄、张澜、黄炎培、罗

隆基、章士钊等人,征询促进和平的意见。

三、加紧主动与中共接触。1月27日,李宗仁正式致电毛泽东,表示愿意

在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和谈。2月12日,白崇禧也派私人代表李书城到河南信

阳,同刘伯承、陈毅会面。此外,李宗仁上台后,桂系虽不再提军事反蒋的事,

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李、白秘密委托黄启汉、刘仲容就“局部和平”问题继续同

中共保持了一段联系。[2]P458

四、尽力减少内部阻碍。由于蒋介石下野后依然控制军政、干预和谈,为摆

脱蒋的掣肘,李宗仁试图逼蒋出国,但蒋介石坚不就范,李无可奈何。[3]P1127

不过,李宗仁利用立法院、监察院对他的支持,改组了与己作对的孙科内阁,任

命了蒋、李都能接受的何应钦组阁,为国共正式和谈创造了条件。

由于国共双方和谈的方针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注定和谈活动是一场激烈而复

杂的政治斗争。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高超的斗争策略和炉火纯青的谈判

艺术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谋定而动,始终把握主导权

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坚强后盾,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中共采取一系列措

施,逐步掌握和谈的主导权,使和谈活动始终朝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于1月14日提出了八项条件,作为谈判基础。李宗仁继任

后,中共发表声明,否定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法统及谈判资格。此后,又多次击破

南京政府的“和平攻势”,对其和谈请求始终不予回应,造成了国民党方面进一步

的分化和混乱。

此外,为把握和谈的主导权,中共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拒绝

任何外部势力的调停。1月19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

稿时,特别加写了“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如有外国人提到外

国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等事,应完全拒绝之”等内容。[4]P440其后,又对来访的苏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重申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和“打扫好房

子再请客”的对外政策。

(二)分化瓦解,尽力争取桂系合作

针对蒋桂之间的矛盾,中共采取联桂反蒋的方针,积极争取桂系合作。李宗

仁甫一上台,周恩来就通过彭真和叶剑英告诉李的私人代表黄启汉和刘仲华,“桂

系应准备实行和蒋系决裂,和我方配合解决蒋系,才能在人民面前和蒋系有所区

别”;警告其“中间道路是万万走不通的”,否则“中共便无此余暇与之敷衍”。

[5]P831刘伯承、陈毅在河南信阳接见白崇禧的代表李书诚时,也以傅作义为例,

反复说明如果白能以实际行动作出贡献,中共将欢迎和优待。3月初,毛泽东在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联桂反蒋的政策,只要桂系完全承认8条,不讨

价还价,就不打桂系和其他国民党主和派,一年左右也不去改编他们的军队。此

外,毛泽东、周恩来还私下让人向李宗仁、白崇禧捎话,暗示优待的条件,促其

向人民靠拢。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指示前线部队,”对桂系即应根据联桂反蒋方

针开始着手采取具体步骤,由敌对关系改变为交朋友关系”,要求部队停止攻击,

让桂系守军自行撤离江北据点。[6]P528周恩来甚至建议李宗仁,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要离开南京,如果受蒋军攻击,解放军将会支援。[7]P26—284月16日,黄

绍竑、屈武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返南京请示,周恩来“赶往西郊机

场面嘱黄、屈,请他们明确告诉李、白,中共希望他俩在修正案签字问题上自拿

主张,不要请示蒋介石。”[8]P843直到4月22日,南京城破前夜,中共依旧没

有放弃争取桂系的努力。“可惜(李宗仁)溺于一派一系的私利和个人权位,无

定见,无担当,到了重要关头,不能作出勇敢果断地行动”,最终走了一段历史

弯路。

(三)加强统战,积极争取爱国力量支持

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一直是国共双方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共统一

战线工作的基本内容。1948年底,部分民主人士为了筹备召开新政协,应中共

邀请陆续来到解放区的哈尔滨市和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中央统战部所在地)。

和谈开始前,中共中央因势利导,组织他们参与和谈斗争。两地民主人士及时就

时局互相通电表态,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双城记”。此外,解放区的民主人士

还致电上海、香港的中间派人士,说服他们坚持正确立场。这些活动极大打击了

国民党,争取了更多中间力量的响应支持。

从1月1日蒋介石求和至4月21日解放军渡江,国共和谈历时近4个月。

虽然最后因南京政府拒绝签字而破裂,但对中共而言,这次和谈依然取得了一些

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谈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深刻地教育了人民。

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渡江战役,“宜将剩勇追穷寇”,国民党集团进

一步分化崩溃,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尤值一提的是,国共双方在和谈期间还

进行了“三通”(通航、通商、通邮)谈判,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

[2]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马齐彬主编:《国共两党关系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

版社,1993.

[5][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9—1949》(修订本)[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7]黄启汉:《1949年“和谈”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67辑.

2024年4月6日发(作者:英歌阑)

浅析渡江战役前的国共和谈问题

提要:渡江战役前进行的国共第二次和谈,是国民党蒋系、桂系和中国共产

党三种力量之间的政治角力。国民党方面,蒋桂之间虽有矛盾,但都希望通过和

谈缓和不利局势,继续维持国民党的统治。这与中共方面希望以和平方式推翻国

民党统治的谈判目标存有根本分歧,因而和谈破裂在所难免。中共采取的谈判策

略是其赢得这次政治斗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浅析;渡江战役;国共和谈

1949年4月1日至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北平举行了第二

次和平谈判。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企图借和谈拖延时间、实现“划

江而治”,以便休整之后卷土重来。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已接近全面胜利的情况下,

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蒋介石集团,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围绕和谈,双方展开了

数月复杂的政治斗争,毛泽东、周恩来在谈判中展示了高超的斗争策略。本文拟

对这次和谈活动作一回顾,并作简要评价。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国民党军在三大战役中接连惨败,蒋介石经营二十

余年的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蒋介石,不得已于1949

年1月21日发布引退文告,第三次宣布下野。副总统李宗仁继任为代总统,主

持与中共和谈。蒋介石此时对和谈的态度颇为复杂。

其一,蒋介石一贯的反共立场与专制作风。蒋介石以反共而建政,一向视中

共为其最大的敌人。1927年背叛革命以来,蒋介石在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

越远。二十多年间,蒋为维护自己的独裁专制统治,亡共之心无一日有所减。如

果与中共和谈成功,必将建立由中共主导的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的统治地位受

到影响不说,蒋的独裁统治势必终结,这是蒋介石最不能接受的。

其二,缺乏和谈的政治基础。正因为蒋介石一贯坚持反共、亡共的立场,给

中共以及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蒋、共之间矛盾尖锐、势同水火。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了首批43名战争罪犯名单,蒋介石位列榜首。对

中共而言,蒋介石是怙恶不悛的“元凶巨恶”,必须加以惩办,这一点是进行和谈

的首要条件。在此情况下,和谈对蒋个人而言既无可能,也殊为不利,因而他必

然反对。

其三,防范桂系坐大。蒋桂矛盾由来已久,到1948年底,蒋介石的主力部

队在淮海战场行将就歼,而桂系的实力基本得以保存,加以美国政府对李宗仁的

青睐,因而桂系试图取蒋而代之,控制南京政权。对蒋来说,他本人既不可能组

织和谈,只能由李宗仁出面,而桂系如果代表国民党同中共和谈成功,那么势必

取代蒋在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这也是蒋介石不能容忍的。

李宗仁上台后为争取和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采取七项措施表达和谈诚意。包括:(1)各地剿匪总部一律改为长官公

署;(2)取消全国戒严令;(3)裁撤勘建大队;(4)释放政治犯;(5)启封被封

之报馆杂志;(6)取消特种刑事法庭;(7)停止特务活动。[1]P44

二、争取中间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先是致电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张东

荪等人寻求支持,接着派秘书甘介侯持函赴沪,面见宋庆龄、张澜、黄炎培、罗

隆基、章士钊等人,征询促进和平的意见。

三、加紧主动与中共接触。1月27日,李宗仁正式致电毛泽东,表示愿意

在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和谈。2月12日,白崇禧也派私人代表李书城到河南信

阳,同刘伯承、陈毅会面。此外,李宗仁上台后,桂系虽不再提军事反蒋的事,

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李、白秘密委托黄启汉、刘仲容就“局部和平”问题继续同

中共保持了一段联系。[2]P458

四、尽力减少内部阻碍。由于蒋介石下野后依然控制军政、干预和谈,为摆

脱蒋的掣肘,李宗仁试图逼蒋出国,但蒋介石坚不就范,李无可奈何。[3]P1127

不过,李宗仁利用立法院、监察院对他的支持,改组了与己作对的孙科内阁,任

命了蒋、李都能接受的何应钦组阁,为国共正式和谈创造了条件。

由于国共双方和谈的方针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注定和谈活动是一场激烈而复

杂的政治斗争。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高超的斗争策略和炉火纯青的谈判

艺术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谋定而动,始终把握主导权

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坚强后盾,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中共采取一系列措

施,逐步掌握和谈的主导权,使和谈活动始终朝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于1月14日提出了八项条件,作为谈判基础。李宗仁继任

后,中共发表声明,否定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法统及谈判资格。此后,又多次击破

南京政府的“和平攻势”,对其和谈请求始终不予回应,造成了国民党方面进一步

的分化和混乱。

此外,为把握和谈的主导权,中共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拒绝

任何外部势力的调停。1月19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

稿时,特别加写了“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如有外国人提到外

国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等事,应完全拒绝之”等内容。[4]P440其后,又对来访的苏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重申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和“打扫好房

子再请客”的对外政策。

(二)分化瓦解,尽力争取桂系合作

针对蒋桂之间的矛盾,中共采取联桂反蒋的方针,积极争取桂系合作。李宗

仁甫一上台,周恩来就通过彭真和叶剑英告诉李的私人代表黄启汉和刘仲华,“桂

系应准备实行和蒋系决裂,和我方配合解决蒋系,才能在人民面前和蒋系有所区

别”;警告其“中间道路是万万走不通的”,否则“中共便无此余暇与之敷衍”。

[5]P831刘伯承、陈毅在河南信阳接见白崇禧的代表李书诚时,也以傅作义为例,

反复说明如果白能以实际行动作出贡献,中共将欢迎和优待。3月初,毛泽东在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联桂反蒋的政策,只要桂系完全承认8条,不讨

价还价,就不打桂系和其他国民党主和派,一年左右也不去改编他们的军队。此

外,毛泽东、周恩来还私下让人向李宗仁、白崇禧捎话,暗示优待的条件,促其

向人民靠拢。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指示前线部队,”对桂系即应根据联桂反蒋方

针开始着手采取具体步骤,由敌对关系改变为交朋友关系”,要求部队停止攻击,

让桂系守军自行撤离江北据点。[6]P528周恩来甚至建议李宗仁,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要离开南京,如果受蒋军攻击,解放军将会支援。[7]P26—284月16日,黄

绍竑、屈武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返南京请示,周恩来“赶往西郊机

场面嘱黄、屈,请他们明确告诉李、白,中共希望他俩在修正案签字问题上自拿

主张,不要请示蒋介石。”[8]P843直到4月22日,南京城破前夜,中共依旧没

有放弃争取桂系的努力。“可惜(李宗仁)溺于一派一系的私利和个人权位,无

定见,无担当,到了重要关头,不能作出勇敢果断地行动”,最终走了一段历史

弯路。

(三)加强统战,积极争取爱国力量支持

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一直是国共双方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共统一

战线工作的基本内容。1948年底,部分民主人士为了筹备召开新政协,应中共

邀请陆续来到解放区的哈尔滨市和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中央统战部所在地)。

和谈开始前,中共中央因势利导,组织他们参与和谈斗争。两地民主人士及时就

时局互相通电表态,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双城记”。此外,解放区的民主人士

还致电上海、香港的中间派人士,说服他们坚持正确立场。这些活动极大打击了

国民党,争取了更多中间力量的响应支持。

从1月1日蒋介石求和至4月21日解放军渡江,国共和谈历时近4个月。

虽然最后因南京政府拒绝签字而破裂,但对中共而言,这次和谈依然取得了一些

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谈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深刻地教育了人民。

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渡江战役,“宜将剩勇追穷寇”,国民党集团进

一步分化崩溃,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尤值一提的是,国共双方在和谈期间还

进行了“三通”(通航、通商、通邮)谈判,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

[2]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马齐彬主编:《国共两党关系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

版社,1993.

[5][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9—1949》(修订本)[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7]黄启汉:《1949年“和谈”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67辑.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