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发(作者:太史方雅)
2021-2022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十七中八年级(上)
期末物理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
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
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0
分)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正常体温约为
B.
初中语文课本的长度约为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D.
正常人脉搏跳动次所用时间约为
2.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
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
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
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3.
“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
正确的是
第1页,共23页
A.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
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B.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A.
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
--
光的直线传播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
光的反射
C.
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
--
光的折射
D.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
光的反射
5.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
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小孔成像表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B.
图中的漫画表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
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在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深一些
D.
图是教室里的投影仪,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凸透镜
向上移动
6.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
动。它们的
、
图像分别如图
点,则 所示,甲比乙早秒通过
第2页,共23页
A.
甲比乙早秒经过点
C.
甲比乙早秒经过点
7.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乙比甲早秒经过点
D.
乙比甲早秒经过点
A.
科普期刊从北京快递到成都,质量不变
B.
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
C.
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
D.
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
8.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图象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9.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
样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
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
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第3页,共23页
C.
雾凇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
D.
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10.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
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一定位于
D.
光屏一定位于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4.0
分)
11.
年月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系统最
刻度之间
刻度之间
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点火后火箭向下喷出燃气使火箭
徐徐上升如图,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以
______
为参照物是
运动的。北斗系统共计有颗卫星,其中第颗卫星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你
所在的教学楼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2.
声音是由物体的
______
产生的,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
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声音的
______
不同;但对
于声音主要是由哪个物体发出的有所疑感,于是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片和薄
木板,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判断
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______
选填“梳齿“或“硬卡片”发出的。
13.
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
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______
填物态变化
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14.
如图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
子本身明亮,这是由于
______
;
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倒影有些模糊,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______
。
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
第4页,共23页
15.
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
______
透镜。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
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患近视后需要佩戴
______
透镜进行矫正。
16.
假期,小明全家去外地游玩,回程途经
图甲和乙所示,其中图甲中“
高速公路,某处竖立了两块交通牌,如
”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
,根据交通牌可知,在
。 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所乘的大巴车从标示牌到南京最快需要
______
17.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华同学想知道橡皮擦的密度。他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橡皮
擦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再用量筒测出橡皮擦的体积
为,则该橡皮擦的密度为
______
。若把橡皮擦截去一半,剩余部分
的密度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
第5页,共23页
18.
如图所示,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
射入游泳池水中。请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及进入
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19.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白纸上记下两支蜡
烛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点燃的蜡烛和
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请先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玻
璃板的位置,再画出该同学在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
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0
分)
第6页,共23页
20.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______
填“酒精灯”或“温度
计”的位置。
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从而确定该物质是
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试管中的物
质
______
填“能”或“不能”沸腾。
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
缓慢上升。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序号。
烧杯中的水过多
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21.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前,使
______
在同一水平高度。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
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
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
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
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到像的方法是
______
。
2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年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
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
第7页,共23页
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______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
左侧,应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
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______
。
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用细线拴住模型并
______
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取出模型,用装有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______
处,量
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
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乙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______
。
中
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______
,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0
分)
23.
如今,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假期小明想
去参观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他选择从无锡东乘
坐高铁去徐州东,他通过铁路网站查询到
次的运行时刻表如下。他决定乘坐这趟车。
过无锡东过徐州东
第8页,共23页
站序
站名
上海虹桥
无锡东
南京南
蚌埠南
徐州东
到达时间
-----
:
:
:
:
发车时间
:
停车时长
----
:
:
:
:
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
到徐州东,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
估测大桥的长度,假设高铁匀速通过大桥。
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华为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
计时单位为“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
则大桥长度为多少?
若该列高铁全长为,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
,
,小明想
2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环保新材料扮靓世博馆
如图的“冰壶”形展馆
--
芬兰馆,使用了一种叫做的特殊材料,属于塑木复
合材料,这种材料修正了纯木材和纯塑料的不足,塑木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密度为
,计算成本略高于木材,但可以制成空心型材,加工成各式材料,应用
成本会逐渐降低,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
______
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小块的密度;若每块塑木板材的面积为
材的质量为
______
。
,质量为
,厚度为,则每块板
现有一个密封的塑木板材,其中是空心的,经测量其体积为
第9页,共23页
,则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假设
的塑料融合才能
塑木板材是用废纸纸浆和塑料融合而成的,如果纸浆的密度为
融合过程中总体积不变,
得到塑木板材?
的纸浆与多少的密度为
第10页,共23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解析】解:
际;
B
、一根筷子的长度约
符合实际;
C
、三个苹果的质量约斤,而斤
故
C
不符合实际;
D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不符合实际。
故选:。
,跳动次的时间在左右。故
D
,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左右。
,初中语文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故
B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A
不符合实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
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
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
【答案】
【解析】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
是由于罩内仍有少量空气,故
A
错误;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
B
正确;
C
、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
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
D
错误。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第11页,共23页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
【答案】
【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
C
正确。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
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
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
【答案】
【解析】解:
故
A
错误;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
B
正确;
C
、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这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
形成的,故
C
正确;
D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像,是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
变浅了等。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
月食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
像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第12页,共23页
2024年4月9日发(作者:太史方雅)
2021-2022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五十七中八年级(上)
期末物理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
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
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0
分)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正常体温约为
B.
初中语文课本的长度约为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D.
正常人脉搏跳动次所用时间约为
2.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
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
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
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3.
“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
正确的是
第1页,共23页
A.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
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B.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A.
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
--
光的直线传播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
光的反射
C.
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
--
光的折射
D.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
光的反射
5.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
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小孔成像表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B.
图中的漫画表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
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在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深一些
D.
图是教室里的投影仪,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凸透镜
向上移动
6.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点向点做直线运
动。它们的
、
图像分别如图
点,则 所示,甲比乙早秒通过
第2页,共23页
A.
甲比乙早秒经过点
C.
甲比乙早秒经过点
7.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乙比甲早秒经过点
D.
乙比甲早秒经过点
A.
科普期刊从北京快递到成都,质量不变
B.
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
C.
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
D.
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
8.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图象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9.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
样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
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
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第3页,共23页
C.
雾凇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
D.
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10.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
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一定位于
D.
光屏一定位于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4.0
分)
11.
年月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系统最
刻度之间
刻度之间
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点火后火箭向下喷出燃气使火箭
徐徐上升如图,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以
______
为参照物是
运动的。北斗系统共计有颗卫星,其中第颗卫星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你
所在的教学楼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2.
声音是由物体的
______
产生的,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
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声音的
______
不同;但对
于声音主要是由哪个物体发出的有所疑感,于是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片和薄
木板,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判断
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______
选填“梳齿“或“硬卡片”发出的。
13.
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
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______
填物态变化
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14.
如图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
子本身明亮,这是由于
______
;
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倒影有些模糊,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______
。
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
第4页,共23页
15.
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
______
透镜。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
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患近视后需要佩戴
______
透镜进行矫正。
16.
假期,小明全家去外地游玩,回程途经
图甲和乙所示,其中图甲中“
高速公路,某处竖立了两块交通牌,如
”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
,根据交通牌可知,在
。 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所乘的大巴车从标示牌到南京最快需要
______
17.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华同学想知道橡皮擦的密度。他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橡皮
擦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再用量筒测出橡皮擦的体积
为,则该橡皮擦的密度为
______
。若把橡皮擦截去一半,剩余部分
的密度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
第5页,共23页
18.
如图所示,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
射入游泳池水中。请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及进入
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19.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白纸上记下两支蜡
烛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点燃的蜡烛和
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请先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玻
璃板的位置,再画出该同学在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
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0
分)
第6页,共23页
20.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______
填“酒精灯”或“温度
计”的位置。
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从而确定该物质是
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试管中的物
质
______
填“能”或“不能”沸腾。
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
缓慢上升。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序号。
烧杯中的水过多
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21.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前,使
______
在同一水平高度。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
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
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
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
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到像的方法是
______
。
2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年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
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
第7页,共23页
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______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
左侧,应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
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______
。
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用细线拴住模型并
______
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取出模型,用装有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______
处,量
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
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乙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______
。
中
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______
,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0
分)
23.
如今,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假期小明想
去参观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他选择从无锡东乘
坐高铁去徐州东,他通过铁路网站查询到
次的运行时刻表如下。他决定乘坐这趟车。
过无锡东过徐州东
第8页,共23页
站序
站名
上海虹桥
无锡东
南京南
蚌埠南
徐州东
到达时间
-----
:
:
:
:
发车时间
:
停车时长
----
:
:
:
:
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
到徐州东,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
估测大桥的长度,假设高铁匀速通过大桥。
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华为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
计时单位为“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
则大桥长度为多少?
若该列高铁全长为,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
,
,小明想
2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环保新材料扮靓世博馆
如图的“冰壶”形展馆
--
芬兰馆,使用了一种叫做的特殊材料,属于塑木复
合材料,这种材料修正了纯木材和纯塑料的不足,塑木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密度为
,计算成本略高于木材,但可以制成空心型材,加工成各式材料,应用
成本会逐渐降低,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
______
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小块的密度;若每块塑木板材的面积为
材的质量为
______
。
,质量为
,厚度为,则每块板
现有一个密封的塑木板材,其中是空心的,经测量其体积为
第9页,共23页
,则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假设
的塑料融合才能
塑木板材是用废纸纸浆和塑料融合而成的,如果纸浆的密度为
融合过程中总体积不变,
得到塑木板材?
的纸浆与多少的密度为
第10页,共23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解析】解:
际;
B
、一根筷子的长度约
符合实际;
C
、三个苹果的质量约斤,而斤
故
C
不符合实际;
D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不符合实际。
故选:。
,跳动次的时间在左右。故
D
,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左右。
,初中语文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故
B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A
不符合实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
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
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
【答案】
【解析】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
是由于罩内仍有少量空气,故
A
错误;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
B
正确;
C
、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
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
D
错误。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第11页,共23页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
【答案】
【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
C
正确。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
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
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
【答案】
【解析】解:
故
A
错误;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
B
正确;
C
、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这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
形成的,故
C
正确;
D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像,是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
变浅了等。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
月食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
像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第12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