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安瑾)
数字赋能:平板电脑在小学高段思政课
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入影响,且在国家部署“互联网
+”战略的大背景下,用数字赋能教育已成为常态。把平板电脑运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段
教学的部分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习方式,
从而拓宽学习的边界。笔者通过结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我们爱
和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向大家介绍数字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赋能;平板电脑;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段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入影响,且在国家部署“互联
网+”战略的大背景下,用数字赋能教育已成为常态。而平板电脑作为“互联网+
教学”的载体,推进移动终端支持下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将其运用于小学道
德与法治高段教学的部分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培养学
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同时,更能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习方式,从而拓宽
学习的边界。
一、有机融合:提高课程资源效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
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我们要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要精选、整理和
加工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持。因此,课本上的资源
取舍有度,平板电脑上的资源用之有意,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称之为
“有效教学”。
1. 巧用课本资源,取舍有度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我们爱和平》第二课时教学
内容容量大,教学资源丰富,但四十分钟的课堂却是有限的,如何突破时间与空
间的限制成了教师应思考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
议中提到: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
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
危害,并知道世界上的战争依然存在,对和平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向往。但对身处
和平幸福时代的孩子来说,对于中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上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太了
解,特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调查如图:
因此,通过对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的反复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略处理
起着补充、指引和提升作用的阅读角内容,把重点放在“中国为和平作贡献”这
一板块上。解决学生对“一带一路”的疑惑,聚焦学生感兴趣的俄乌冲突问题,
最后充分感受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要贡献。从世界视角到家国情怀,
以课本为蓝本,将多项学习资源以资料、视频、图文等形式紧密结合,丰富了学
习内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优化教学资源,深化教学环节,创造性地利用教
学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精选平板资源,用之有意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原则中特别提到要“坚持创新导
向”: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
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平板电脑的好处在于可以存放大量多种形式的课程资
源,图片、录音、视频等教学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学习效度。在《我们爱和平》第二课时教学准备中,基
于教学目标,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综合的教学资源,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做
到了课本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资料如图:
通过录音资料,知道了中国已经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邻国和平解决了
边界问题;围绕热点问题俄乌冲突,通过视频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立场,明
白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平板中紧扣教学目标与学情而精选的适量文字、
图片、录音、视频等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为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为维
护世界和平发出的中国主张,做出的中国行动等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突破
了教学重点与难点,真正做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充分发挥了“数字媒体”的优
势。
二、自主学习:建构合作探究主体
《我们爱和平》第二课时课本上的正文文本立意高位,对于学生来说表述比
较“官方”,所以在教学时容易形成教师“灌输”式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
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的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促进知行合一。而运用平板电脑的
课堂恰恰也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
1.借助角色,体验有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采取热点分
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我们爱和平》的教学创设了《深度观察》节目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化身
为主持人,学生化身为观察员。既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又实现了课堂及身
份的转型,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也为“观察”增加了仪式感,营造了沉浸式学
习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
自我总结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作为小小“观察员”,参与度高,在听、看、读、
悟、说、展等丰富多元的活动中提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内化材料”后发表
感受和观点的能力等。
2.自主探究,合作有序
核心素养最核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国
和平发展主张的环节,通过“我发布”、“我提问”、“我回答”三步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的设计,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众多资源包中自主选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探究中习得知识和能力,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在课堂上,先由学生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而后组成智囊团选择研究
的问题,并自主选择平板电脑中的资料进行重点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
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潜能,让学习过程变得扎实有效,也让学习结果变得多元开放,
同时解决了问题零散细碎的弊端。
三、机智教学:实现道德成长增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
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人格修养等,具有政治性、
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十分清楚站位,避免本末倒
置,不管是安排学生课前调查、课内实践,还是教师自己的课中评价都需要为实
现道德成长的增量而服务。
1. 统筹内外,教学有法
“不打无准备的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上道德与法治课亦是如此。要想
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深刻的道德体验,并且把这种体验、认知转化为道德行
动,做到课前网络调查与课堂平板实践的有效结合,事半功倍。
《我们爱和平》的教学设计意在提高学生政治站位,聚焦发展学生思想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以广博的知识视野倾情助力学生“拔节孕穗”,以开阔的国际视
野引导他们肩负大国担当的责任。我们的学生一直幸福地生活在和平美好的环境
中,理所应当地接受着伟大祖国的馈赠,对于中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上所作出的
贡献并不太了解。本课的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且理解起来有
相当大的难度,所以通过自主学习,利用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做好课前调查,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课前收集近段时间的国际新闻,了解中国在处理国际争
端(俄乌冲突)中的做法,培养他们每天关心时事的好习惯,也为小升初做好准
备(据调查了解到,对于时事新闻,每天都会关注的学生仅占7.3%,经常关注的
占32%);课前搜集一个有关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件,在提高学生收集整
理信息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中国军队的认识;再通过课堂上平板电脑的运用,
多形式地对信息的交流、资料的扩充等,拨动学生的心弦,播下和平的种子,形
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坚定和平信念,在情感上得到了较大的增量。有效达成《道
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总目标中培养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
骨气、底气”“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的目标,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发展学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1. 增强互动,评价有形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
出知识的溪流。”平板电脑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
互动,通过层层深入的评价语,让一台冰冷的机器变得具有温度。而教师在评价
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所有的评价语都应为达成教学目标
而产生。
《我们爱和平》“中国力量维护和平”这个板块,旨在聚焦中国军队感受中
国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平板阅读《云中哨所》引发思考:中国军队
为什么要克服一个个困难,坚守住那小小的云中哨所?当学生回答“是保卫我们
的祖国不被侵犯”,教师评价“就是他们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当学生回答“是为了和平”,教师评价“就是他们保证了我们生活的和平与美
好”;当学生回答“守住了哨所,就守住了祖国的和平”,教师评价“他们守住
了哨所,就维护了祖国的稳定与和平”。通过感性语言的波浪式推动,学生情感
得到升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敬佩与热爱之情呼之欲出。
平板电脑的运用,实现了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模式变革,为传统的道
德与法治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在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课本资源与平板资源
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建构合作探究的
主体;并充分利用课前调查,与课堂实践有效结合,运用巧妙、精准的评价语推
动,实现学生道德成长的增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安瑾)
数字赋能:平板电脑在小学高段思政课
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入影响,且在国家部署“互联网
+”战略的大背景下,用数字赋能教育已成为常态。把平板电脑运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段
教学的部分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习方式,
从而拓宽学习的边界。笔者通过结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我们爱
和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向大家介绍数字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赋能;平板电脑;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段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入影响,且在国家部署“互联
网+”战略的大背景下,用数字赋能教育已成为常态。而平板电脑作为“互联网+
教学”的载体,推进移动终端支持下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将其运用于小学道
德与法治高段教学的部分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培养学
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同时,更能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习方式,从而拓宽
学习的边界。
一、有机融合:提高课程资源效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
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我们要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要精选、整理和
加工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持。因此,课本上的资源
取舍有度,平板电脑上的资源用之有意,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称之为
“有效教学”。
1. 巧用课本资源,取舍有度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我们爱和平》第二课时教学
内容容量大,教学资源丰富,但四十分钟的课堂却是有限的,如何突破时间与空
间的限制成了教师应思考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
议中提到: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
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
危害,并知道世界上的战争依然存在,对和平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向往。但对身处
和平幸福时代的孩子来说,对于中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上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太了
解,特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调查如图:
因此,通过对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的反复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略处理
起着补充、指引和提升作用的阅读角内容,把重点放在“中国为和平作贡献”这
一板块上。解决学生对“一带一路”的疑惑,聚焦学生感兴趣的俄乌冲突问题,
最后充分感受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要贡献。从世界视角到家国情怀,
以课本为蓝本,将多项学习资源以资料、视频、图文等形式紧密结合,丰富了学
习内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优化教学资源,深化教学环节,创造性地利用教
学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精选平板资源,用之有意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原则中特别提到要“坚持创新导
向”: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
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平板电脑的好处在于可以存放大量多种形式的课程资
源,图片、录音、视频等教学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学习效度。在《我们爱和平》第二课时教学准备中,基
于教学目标,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综合的教学资源,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做
到了课本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资料如图:
通过录音资料,知道了中国已经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邻国和平解决了
边界问题;围绕热点问题俄乌冲突,通过视频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立场,明
白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平板中紧扣教学目标与学情而精选的适量文字、
图片、录音、视频等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为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为维
护世界和平发出的中国主张,做出的中国行动等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突破
了教学重点与难点,真正做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充分发挥了“数字媒体”的优
势。
二、自主学习:建构合作探究主体
《我们爱和平》第二课时课本上的正文文本立意高位,对于学生来说表述比
较“官方”,所以在教学时容易形成教师“灌输”式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
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的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促进知行合一。而运用平板电脑的
课堂恰恰也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
1.借助角色,体验有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采取热点分
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我们爱和平》的教学创设了《深度观察》节目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化身
为主持人,学生化身为观察员。既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又实现了课堂及身
份的转型,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也为“观察”增加了仪式感,营造了沉浸式学
习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
自我总结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作为小小“观察员”,参与度高,在听、看、读、
悟、说、展等丰富多元的活动中提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内化材料”后发表
感受和观点的能力等。
2.自主探究,合作有序
核心素养最核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国
和平发展主张的环节,通过“我发布”、“我提问”、“我回答”三步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的设计,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众多资源包中自主选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探究中习得知识和能力,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在课堂上,先由学生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而后组成智囊团选择研究
的问题,并自主选择平板电脑中的资料进行重点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
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潜能,让学习过程变得扎实有效,也让学习结果变得多元开放,
同时解决了问题零散细碎的弊端。
三、机智教学:实现道德成长增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
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人格修养等,具有政治性、
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十分清楚站位,避免本末倒
置,不管是安排学生课前调查、课内实践,还是教师自己的课中评价都需要为实
现道德成长的增量而服务。
1. 统筹内外,教学有法
“不打无准备的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上道德与法治课亦是如此。要想
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深刻的道德体验,并且把这种体验、认知转化为道德行
动,做到课前网络调查与课堂平板实践的有效结合,事半功倍。
《我们爱和平》的教学设计意在提高学生政治站位,聚焦发展学生思想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以广博的知识视野倾情助力学生“拔节孕穗”,以开阔的国际视
野引导他们肩负大国担当的责任。我们的学生一直幸福地生活在和平美好的环境
中,理所应当地接受着伟大祖国的馈赠,对于中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上所作出的
贡献并不太了解。本课的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且理解起来有
相当大的难度,所以通过自主学习,利用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做好课前调查,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课前收集近段时间的国际新闻,了解中国在处理国际争
端(俄乌冲突)中的做法,培养他们每天关心时事的好习惯,也为小升初做好准
备(据调查了解到,对于时事新闻,每天都会关注的学生仅占7.3%,经常关注的
占32%);课前搜集一个有关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件,在提高学生收集整
理信息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中国军队的认识;再通过课堂上平板电脑的运用,
多形式地对信息的交流、资料的扩充等,拨动学生的心弦,播下和平的种子,形
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坚定和平信念,在情感上得到了较大的增量。有效达成《道
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总目标中培养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
骨气、底气”“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的目标,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发展学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1. 增强互动,评价有形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
出知识的溪流。”平板电脑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
互动,通过层层深入的评价语,让一台冰冷的机器变得具有温度。而教师在评价
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所有的评价语都应为达成教学目标
而产生。
《我们爱和平》“中国力量维护和平”这个板块,旨在聚焦中国军队感受中
国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平板阅读《云中哨所》引发思考:中国军队
为什么要克服一个个困难,坚守住那小小的云中哨所?当学生回答“是保卫我们
的祖国不被侵犯”,教师评价“就是他们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当学生回答“是为了和平”,教师评价“就是他们保证了我们生活的和平与美
好”;当学生回答“守住了哨所,就守住了祖国的和平”,教师评价“他们守住
了哨所,就维护了祖国的稳定与和平”。通过感性语言的波浪式推动,学生情感
得到升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敬佩与热爱之情呼之欲出。
平板电脑的运用,实现了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模式变革,为传统的道
德与法治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在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课本资源与平板资源
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建构合作探究的
主体;并充分利用课前调查,与课堂实践有效结合,运用巧妙、精准的评价语推
动,实现学生道德成长的增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