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乙多·甲氧虫等4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
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祖添)
乙多甲氧虫等4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
胡选祥;潘晓智;赵帅锋;柯汉云;洪志慧;戴金标;邱志强
【摘 要】进行4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
氧虫悬浮剂450 mL·hm-2,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50 mL·hm-2,对二化螟有良好
的防治效果,无论是速效性和持效期均较为稳定.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
全无药害.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59)012
【总页数】2页(P2199,2201)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防效;安全性
【作 者】胡选祥;潘晓智;赵帅锋;柯汉云;洪志慧;戴金标;邱志强
【作者单位】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 浙
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
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 建德 3116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435
二化螟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水稻形成枯心、白穗、枯孕穗等。近年来
在建德市水稻上呈中等偏重发生,给当地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近几年,由
于生产上频繁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杀虫单等药剂防治二化螟,致使浙江省
双季稻区田间二化螟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已对目前这些类型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
抗性,为害损失巨大[2]。为明确4种新型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
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建德市更楼街道张家村水稻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
匀,常年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受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5814。水稻于2017年5月
19日育秧,6月17日移栽,田间二化螟发生较重。
供试药剂有4种: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34%乙多·甲氧虫
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虱螨脲乳油(浙江世佳科技公司),5%氯虫苯甲酰
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50 mL·hm-2,5%虱螨脲乳油300 mL·hm-2,
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 mL·hm-2等
4个药剂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1.3 调查项目
防效。药前调查二化螟虫口基数,药后3、7、15 d各调查1次二化螟虫量。每小
区对角线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水稻,用剥查虫伤株数清点虫量,记录二
化螟各虫态数量。计算防效。
安全性。药后3、7、15 d连续观察各处理水稻的生长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水稻
的安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3 d,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
效较好,均达到60%以上,近几年大面积连续推广使用的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
剂、5%虱螨脲乳油次之,分别为58.3%、56.4%。药后7 d,34%乙多·甲氧虫悬
浮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效好,均达80%以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5%虱螨脲乳油防效分别为70.2%、71.4%。药后15 d,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
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效较为稳定,均达85%以上,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
剂和5%虱螨脲乳油的防效为72.7%和73.2%。
2.2 安全性
药后3、7、15 d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均未发现有明显的药害现象。
可见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各参试药剂均对水稻较安全, 无明显药害发生。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效处理药剂药后不同日期防效/%3 d7 d15 d 乙
多·甲氧虫67.485.289.7甲氧虫酰肼60.781.2285.7虱螨脲56.471.473.2氯虫苯
甲酰胺58.370.272.7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
450 mL·hm-2,无论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期来看,防效均较为稳定,建议在水稻二
化螟的防治中推广使用。由于连续多年的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
mL·hm-2、5%虱螨脲乳油300 mL·hm-2对二化螟的防效在逐渐下降,生产上作为
轮换药剂在二化螟的前期防治中仍可使用,但在二化螟防治的关键时期或者大爆发
时单一制剂的防效有下降趋势,应与其他药剂混配使用。
通过本试验发现,药后3、7、15 d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均未发现
有明显的药害现象。可见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各参试药剂均对水稻较安全,
无明显药害发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胡君,陈文明,张真真,等.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5):509-515.
[2] 张帅,舒宽义,黄向阳,等.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的田间试验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8):
61-64.
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祖添)
乙多甲氧虫等4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
胡选祥;潘晓智;赵帅锋;柯汉云;洪志慧;戴金标;邱志强
【摘 要】进行4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
氧虫悬浮剂450 mL·hm-2,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50 mL·hm-2,对二化螟有良好
的防治效果,无论是速效性和持效期均较为稳定.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
全无药害.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59)012
【总页数】2页(P2199,2201)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防效;安全性
【作 者】胡选祥;潘晓智;赵帅锋;柯汉云;洪志慧;戴金标;邱志强
【作者单位】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 浙
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市农业局, 浙江 建德 311600;建德
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 建德 3116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435
二化螟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水稻形成枯心、白穗、枯孕穗等。近年来
在建德市水稻上呈中等偏重发生,给当地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近几年,由
于生产上频繁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杀虫单等药剂防治二化螟,致使浙江省
双季稻区田间二化螟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已对目前这些类型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
抗性,为害损失巨大[2]。为明确4种新型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
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建德市更楼街道张家村水稻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
匀,常年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受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5814。水稻于2017年5月
19日育秧,6月17日移栽,田间二化螟发生较重。
供试药剂有4种: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34%乙多·甲氧虫
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虱螨脲乳油(浙江世佳科技公司),5%氯虫苯甲酰
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50 mL·hm-2,5%虱螨脲乳油300 mL·hm-2,
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 mL·hm-2等
4个药剂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1.3 调查项目
防效。药前调查二化螟虫口基数,药后3、7、15 d各调查1次二化螟虫量。每小
区对角线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水稻,用剥查虫伤株数清点虫量,记录二
化螟各虫态数量。计算防效。
安全性。药后3、7、15 d连续观察各处理水稻的生长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水稻
的安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3 d,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
效较好,均达到60%以上,近几年大面积连续推广使用的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
剂、5%虱螨脲乳油次之,分别为58.3%、56.4%。药后7 d,34%乙多·甲氧虫悬
浮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效好,均达80%以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5%虱螨脲乳油防效分别为70.2%、71.4%。药后15 d,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
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效较为稳定,均达85%以上,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
剂和5%虱螨脲乳油的防效为72.7%和73.2%。
2.2 安全性
药后3、7、15 d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均未发现有明显的药害现象。
可见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各参试药剂均对水稻较安全, 无明显药害发生。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效处理药剂药后不同日期防效/%3 d7 d15 d 乙
多·甲氧虫67.485.289.7甲氧虫酰肼60.781.2285.7虱螨脲56.471.473.2氯虫苯
甲酰胺58.370.272.7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
450 mL·hm-2,无论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期来看,防效均较为稳定,建议在水稻二
化螟的防治中推广使用。由于连续多年的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
mL·hm-2、5%虱螨脲乳油300 mL·hm-2对二化螟的防效在逐渐下降,生产上作为
轮换药剂在二化螟的前期防治中仍可使用,但在二化螟防治的关键时期或者大爆发
时单一制剂的防效有下降趋势,应与其他药剂混配使用。
通过本试验发现,药后3、7、15 d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均未发现
有明显的药害现象。可见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各参试药剂均对水稻较安全,
无明显药害发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胡君,陈文明,张真真,等.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5):509-515.
[2] 张帅,舒宽义,黄向阳,等.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的田间试验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8):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