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菅茶山题画诗诗语的道家属性

IT圈 admin 42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萧芬)

菅茶山题画诗诗语的道家属性

菅茶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汉诗人、儒学家和教育家。其代表

作《黄叶夕阳村舍诗》分为前编、后编、遗稿三部分,共收录了茶山2413

首汉诗,在日本汉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茶山诗歌创作的巅峰。 通过对

《黄叶夕阳村舍诗》的整理发现,题画诗在诗集中数量颇多、频频出现;

梳理先行研究可知,有关菅茶山题画诗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在中日语言文化

比较角度上的研究更是未曾见到。拙文以《黄叶夕阳村舍诗》中的题画诗

为主要研究文本,并参照中日选注本,采取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

对诗语进行个案性的具体分析。 通过对2首题画诗诗语的个案分析,结论

如下: 1.《富士图》一诗,咏颂的是日本的富土山,诗中并未出现“富士”

二字;相反出现的却是中国的“群玉”。通过对“群玉”在中国古典文化

中的分析可知,“群玉”是中国的道家名山,是带有道家色彩的中国典故,常

被用来形容一种仙气缭绕、虚无缥缈的状态。菅茶山创新的把原本互不相

干的“群玉”和“富士”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了一起,巧妙的令日本名山

“富士”因中国道家仙山“群玉”的仙气缭绕而更显得缥缈与高远。不同

于以往,这是茶山在道家思想文化影响下对富士山描写的创新。同时,茶山

熟练地运用道家诗语,可见他对道家有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纵观菅茶

山咏富士山系列诗可以看出,茶山见到富士山之后的诗作,都未能超越这首

未见富士山时所创的《富士图》。该诗被收录于多个中日选注本,可见该

诗在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意义,是后面的咏富诗所不能

取代和超越的。同时,在这一点上中日学者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2.《云鹤

图寿石井进蔵令椿华诞》一诗,题于“云鹤图”上,是石井进藏氏之母的寿

筵上所题的题画诗。“鹤”乃中国道家仙禽,代表了长寿与吉祥;“仙鹤

祝寿”乃中国道家思想范畴的一部分。茶山将“鹤”与“寿筵”紧密结合

用于日本汉诗中,创作手法独特,显然是受到了中国道家吉祥思想“仙鹤祝

寿”的影响。道家属性的诗语“鹤”,赋予全诗一种祥烟缥缈的氛围,表达

了茶山祝愿石井进藏氏之母长寿的美好愿望,是一篇在道家思想文化影响

下创作的祝寿名诗。同时可见,中国的道家吉祥祝寿思想文化在日本江户

时代已经民俗化了。

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萧芬)

菅茶山题画诗诗语的道家属性

菅茶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汉诗人、儒学家和教育家。其代表

作《黄叶夕阳村舍诗》分为前编、后编、遗稿三部分,共收录了茶山2413

首汉诗,在日本汉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茶山诗歌创作的巅峰。 通过对

《黄叶夕阳村舍诗》的整理发现,题画诗在诗集中数量颇多、频频出现;

梳理先行研究可知,有关菅茶山题画诗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在中日语言文化

比较角度上的研究更是未曾见到。拙文以《黄叶夕阳村舍诗》中的题画诗

为主要研究文本,并参照中日选注本,采取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

对诗语进行个案性的具体分析。 通过对2首题画诗诗语的个案分析,结论

如下: 1.《富士图》一诗,咏颂的是日本的富土山,诗中并未出现“富士”

二字;相反出现的却是中国的“群玉”。通过对“群玉”在中国古典文化

中的分析可知,“群玉”是中国的道家名山,是带有道家色彩的中国典故,常

被用来形容一种仙气缭绕、虚无缥缈的状态。菅茶山创新的把原本互不相

干的“群玉”和“富士”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了一起,巧妙的令日本名山

“富士”因中国道家仙山“群玉”的仙气缭绕而更显得缥缈与高远。不同

于以往,这是茶山在道家思想文化影响下对富士山描写的创新。同时,茶山

熟练地运用道家诗语,可见他对道家有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纵观菅茶

山咏富士山系列诗可以看出,茶山见到富士山之后的诗作,都未能超越这首

未见富士山时所创的《富士图》。该诗被收录于多个中日选注本,可见该

诗在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意义,是后面的咏富诗所不能

取代和超越的。同时,在这一点上中日学者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2.《云鹤

图寿石井进蔵令椿华诞》一诗,题于“云鹤图”上,是石井进藏氏之母的寿

筵上所题的题画诗。“鹤”乃中国道家仙禽,代表了长寿与吉祥;“仙鹤

祝寿”乃中国道家思想范畴的一部分。茶山将“鹤”与“寿筵”紧密结合

用于日本汉诗中,创作手法独特,显然是受到了中国道家吉祥思想“仙鹤祝

寿”的影响。道家属性的诗语“鹤”,赋予全诗一种祥烟缥缈的氛围,表达

了茶山祝愿石井进藏氏之母长寿的美好愿望,是一篇在道家思想文化影响

下创作的祝寿名诗。同时可见,中国的道家吉祥祝寿思想文化在日本江户

时代已经民俗化了。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