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半导体制冷片选择

IT圈 admin 45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国又香)

致冷片的性能

在应用致冷片前,要进一步的了解它的性能,实际上致冷片的冷端从周围吸收的热Qπ外,还有两个,一个是焦耳热QJ;

另一个是传导热QK。电流从元件内部通过就产生焦耳热,焦耳热的一半传到冷端,另一半传到热端,传导热从热端传

到冷端。

产冷量QC=Qπ-QJ-QK=(2P-2n)。Tc。I-1/2j2R—K(Th-Tc)

式中,R表示一对电偶的总电阻,K是总热导。

热端散掉的热Qh=Qπ+Qj—Qk=(2p-2n).Th.I+1/2I2R-K(Th-Tc)

从上面两公式中可以看出,输入的电功率恰好就是热端散掉的热与冷端吸收的热之差,这就是“热泵”的一

种:Qh—Qc=I2R=P

由上式得出一个电偶在热端放出的热量Qh等于输入电功率与冷端产冷量之和,相反得出冷端产冷量Qc等于热端

放出的热量与输入电功率之差。

Qh=P+Qc Qc=Qh—P

致冷片的选择过程

半导体致冷应用产品的心脏部分是半导体致冷片,根据半导体温差电堆的特点,弱点及应用范围,选用电堆时首先

应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1、 确定电堆的工作状态.根据工作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就可以决定电堆的致冷,加热和恒温性能,尽管最常用的是

致冷方式,但也不应忽视它的致热和恒温性能。

2、 确定致冷时热端实际温度.因为电堆是温差片件,要达到最佳的致冷效果,电堆必须安装在一个良好的散热片

上,根据散热条件的好坏,决定致冷时电堆热端的实际温度,要注意,由于温度梯度的影响,电堆热端实际温度总是要比

散热片表面温度高,通常少则零点几度,多则高几度、十几度。同样,除了热端存在散热梯度以外,被冷却的空间与电

堆冷端之间也存在温度梯度。

3、 确定电堆的工作环境和气氛。这包括是工作在真空状况还是在普通大气,干燥氮气,静止或流动空气及周围

的环境温度,由此来考虑保温(绝热)措施,并决定漏热的影响。

4、确定电堆工作对象及热负载的大小。除了受热端温 度影响以外,电堆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或最大温差是在空

载和绝热两个条件下确定的,实际上工作的,电堆既不可能真正绝热,也必须有热负载,否则无意义。

5、确定致冷片的级数。电堆级数的选定必须满足实际温差的要求,即电堆标称的温差必须高于实际要求的温差,

否则达不到要求,但是级数也不能太多,因为电堆的价格随着级数的增加而大大提高。

6、 电堆的规格。选定电堆的级数以后,就可以选定电堆的规格,特别是电堆的工作电流.因为同时能满足温差及产

冷的电堆有好几种,但是由于工作条件不同,通常选用工作电流最小的电堆,因为这时配套电源费用较小,然而电堆

的总功率是决定因素,同样的输入电功率减少工作电流就得增加电压(每对元件0。1v),因而元件对数就得增加.

7、 确定电堆的数量。这是根据能满足温差要求的电堆产冷总功率来决定的,它必须保证在工作温度时电堆产冷量

的总和大于工作对象热负载的总功率,否则无法达到要求。电堆的热惯性非常小,空载下不大于一分钟,但是由于负载

的惯性(主要是由于负载的热容量造成的),因此实际要达到设定温度时的工作速度要远远大于一分钟,多时达几小

时。如工作速度要求愈大,电堆的数量也就愈多,热负载的总功率是由总热容量加上漏热量(温度愈低、漏热量愈大)。

上述七个方面是选用电堆时考虑的一般原则,根据上述原用户首先应根据需要提出要求来选择致冷片件。一般的

要求:

①、给定使用的环境温度Th ℃

②、被冷却的空间或物体达到的低温度Tc ℃

③、已知热负载Q(热功率Qp 、漏热Qt) W

已知Th、Tc和Q,再根据温差致冷片的特性曲线就可估算所需的电堆及电堆数量。

1、确定致冷片的型号规格

2、选定型号后,查阅该型号的温差电致冷特性曲线图。

3、由使用环境温度和散热方式确定致冷片的热端温度Th,得出相近的Tc.

4、在相应的特性曲线图中查出冷端Qc的产冷量。

5、由所需的产冷量Q除以每个电堆的产冷量Qc就得到所需的电堆数量N=Q/Qc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国又香)

致冷片的性能

在应用致冷片前,要进一步的了解它的性能,实际上致冷片的冷端从周围吸收的热Qπ外,还有两个,一个是焦耳热QJ;

另一个是传导热QK。电流从元件内部通过就产生焦耳热,焦耳热的一半传到冷端,另一半传到热端,传导热从热端传

到冷端。

产冷量QC=Qπ-QJ-QK=(2P-2n)。Tc。I-1/2j2R—K(Th-Tc)

式中,R表示一对电偶的总电阻,K是总热导。

热端散掉的热Qh=Qπ+Qj—Qk=(2p-2n).Th.I+1/2I2R-K(Th-Tc)

从上面两公式中可以看出,输入的电功率恰好就是热端散掉的热与冷端吸收的热之差,这就是“热泵”的一

种:Qh—Qc=I2R=P

由上式得出一个电偶在热端放出的热量Qh等于输入电功率与冷端产冷量之和,相反得出冷端产冷量Qc等于热端

放出的热量与输入电功率之差。

Qh=P+Qc Qc=Qh—P

致冷片的选择过程

半导体致冷应用产品的心脏部分是半导体致冷片,根据半导体温差电堆的特点,弱点及应用范围,选用电堆时首先

应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1、 确定电堆的工作状态.根据工作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就可以决定电堆的致冷,加热和恒温性能,尽管最常用的是

致冷方式,但也不应忽视它的致热和恒温性能。

2、 确定致冷时热端实际温度.因为电堆是温差片件,要达到最佳的致冷效果,电堆必须安装在一个良好的散热片

上,根据散热条件的好坏,决定致冷时电堆热端的实际温度,要注意,由于温度梯度的影响,电堆热端实际温度总是要比

散热片表面温度高,通常少则零点几度,多则高几度、十几度。同样,除了热端存在散热梯度以外,被冷却的空间与电

堆冷端之间也存在温度梯度。

3、 确定电堆的工作环境和气氛。这包括是工作在真空状况还是在普通大气,干燥氮气,静止或流动空气及周围

的环境温度,由此来考虑保温(绝热)措施,并决定漏热的影响。

4、确定电堆工作对象及热负载的大小。除了受热端温 度影响以外,电堆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或最大温差是在空

载和绝热两个条件下确定的,实际上工作的,电堆既不可能真正绝热,也必须有热负载,否则无意义。

5、确定致冷片的级数。电堆级数的选定必须满足实际温差的要求,即电堆标称的温差必须高于实际要求的温差,

否则达不到要求,但是级数也不能太多,因为电堆的价格随着级数的增加而大大提高。

6、 电堆的规格。选定电堆的级数以后,就可以选定电堆的规格,特别是电堆的工作电流.因为同时能满足温差及产

冷的电堆有好几种,但是由于工作条件不同,通常选用工作电流最小的电堆,因为这时配套电源费用较小,然而电堆

的总功率是决定因素,同样的输入电功率减少工作电流就得增加电压(每对元件0。1v),因而元件对数就得增加.

7、 确定电堆的数量。这是根据能满足温差要求的电堆产冷总功率来决定的,它必须保证在工作温度时电堆产冷量

的总和大于工作对象热负载的总功率,否则无法达到要求。电堆的热惯性非常小,空载下不大于一分钟,但是由于负载

的惯性(主要是由于负载的热容量造成的),因此实际要达到设定温度时的工作速度要远远大于一分钟,多时达几小

时。如工作速度要求愈大,电堆的数量也就愈多,热负载的总功率是由总热容量加上漏热量(温度愈低、漏热量愈大)。

上述七个方面是选用电堆时考虑的一般原则,根据上述原用户首先应根据需要提出要求来选择致冷片件。一般的

要求:

①、给定使用的环境温度Th ℃

②、被冷却的空间或物体达到的低温度Tc ℃

③、已知热负载Q(热功率Qp 、漏热Qt) W

已知Th、Tc和Q,再根据温差致冷片的特性曲线就可估算所需的电堆及电堆数量。

1、确定致冷片的型号规格

2、选定型号后,查阅该型号的温差电致冷特性曲线图。

3、由使用环境温度和散热方式确定致冷片的热端温度Th,得出相近的Tc.

4、在相应的特性曲线图中查出冷端Qc的产冷量。

5、由所需的产冷量Q除以每个电堆的产冷量Qc就得到所需的电堆数量N=Q/Qc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