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呼旭鹏)

第26卷第2O期 

2009年10月 

科技进步 与 对策 

VO1.26 NO.20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Oct.2009 

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李 敏,刘和东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从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3个维度探 

讨持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制度的设定,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模型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最优专利制度是一种 

动态的制度而不是静态的制度:新兴行业的专利制度组合方向为长期限、宽范围和高距离;最优专利制度 

必须合理融合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 

关键词:专利长度:专利宽度;专利高度;创新风险;创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20—0106—04 

技术层面上调整创新厂商与模仿者的利润空间,并未影 

响率先创新厂商与后续创新厂商的利润关系。因此,最优 

0引言 

自Arrow(1962)将创新看成为知识的生产以来,人们 

普遍认为应赋予创新者市场力量来激励创新。专利正是一 

种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它通过赋予创新者短期的垄断权 

使弥补其研发成本、获取垄断收益。专利制度既有动态效 

专利制度不仅要在横向上,而且在纵向上调剂利润空间, 

即是三维的而不是二维或一维的。 

(1)专利长度(patent life)。专利长度(patent length)又 

称专利寿命或专利保护期(patent life),是指专利受到法律 

保护的年限。通常是政府通过专利法来明确规定的,因而 

对于发明者和创新者来说,专利长度是一个常量,通常不 

变 然而.从理论上来说,最优专利长度对于政府却是一种 

政策变量,一般由发明的不同种类来决定 。罗伯特・考特 

率.又有静态无效率。经济学者们通过各种专利设计来权 

衡专利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无效率,以保证足够的创新激励 

水平下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这些专利理论大多是运用专 

利长度或专利宽度进行一维或二维分析,很少考虑从创新 

风险和创新环境角度对专利制度进行三维分析。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创新风险、创新 

(Robert Cooter)和托马斯・尤伦(Thomas Ulen)等经济学家 

普遍认为.应使专利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相平衡。以此 

来确定最优专利期。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最优专利长度必是 

社会福利损失最小或者社会福利最大的专利长度。 

(2)专利宽度(patent breadth)。专利宽度并没有统一 

的定义。最先研究专利宽度 Gilbert ̄Shapiro131将专利宽 

度定义为专利权人在专利保护期内获得的利润总量; 

KlempererE41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将专利宽度定义为 

环境,从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3个维度探讨在持 

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制度的设定,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模型的 

实际应用。 

1三维专利制度 

诺斯_ 1曾给予专利高度的评价,“一套鼓励技术变化, 

专利持有者因拥有专利而获得的质量优势;GilliniE  ̄认为专 

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系统的激 

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专利制 

度给发明创造者以一定时期的独占垄断权,弥补其R&D 

投入的各项费用.补偿了发明创造者的收益,并阻止模仿 

者无偿的模仿活动,从而对发明创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 

利宽度是追随者的模仿成本:Matutes等[61认为,专利宽度是 

最初创新者保留的对基础创新的某些独占性应用:Wright[71 

用能够进入某行业的潜在人员的数量来定义专利宽度。笔 

者认为.专利宽度是专利横向保护范围。是在同一技术水 

平上从横向调整创新厂商与模仿厂商之间的利润空间。并 

作用。但这种弥补是以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损失、扭曲资 

源配置为代价.因此用专利宽度、专利长度来限制和调剂 

以此来限制竞争者对专利产品的模仿行为,从而激励技术 

创新。专利宽度包括专利权的范围界定和对模仿行为的制 

创新厂商垄断利润是必要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仅在同 

约这两个方面的机制,本文定量为单位侵权利润的罚金。 

收稿日期:2008—10—0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JD630038) 

作者简介:李敏(1981一),男,河南南阳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 

第20期 李敏,刘和东: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107・ 

(3)专利高度(patent height)。目前关于专利高度的界 

定很少,许多学者把纵向的专利高度等同于横向的专利宽 

度。准确区分并合理组合运用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Dijk认为专利高度是现有产品与原有产品之间的质量 

差距。吴志鹏认为,专利宽度调整的主要是创新企业与模 

仿者在同~技术水平上的技术空间利益问题.而专利高度 

调整的则是纵向上不同技术水平的创新者与改进者之间 

的利益分配。专利高度是指发明要获得专利所必须满足的 

新颖性与创造性要求,而与原有专利在技术空间上的必要 

距离【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专利高度是相邻两代专利 

技术特征在纵向上的差异。专利高度越高,专利产品所包 

含的技术差异越大。 

2创新风险及创新环境 

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 

全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整个过程”(林恩,G.Lynn)。这些过程 

包括:创新机会的识别、创新层次的选择、资本投入的保 

证、组织建立、计划制定、员工招用和市场开辟等。成功后 

的创新是否符合新颖性、创造性要求,能否按照“先申请原 

则、优先权原则”获得专利。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创新 

并获得专利的风险包括创新成功风险、符合创新高度风险 

和申请成功的风险。本文总和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创 

新风险,定量为创新专利申请成功率。创新风险越小,成功 

率越大;反之,则成功率越小。 

创新环境决定一个行业或国家产生并且应用创新能 

力的大小。它是一个国家或行业创新特征以及一切制度、 

政策和策略的集合。行业或国家的创新制度、政策策略是 

外部的创新激励.特别是专利制度能提供有效的创新激 

励,促使更多创新厂商愿意从事更高层次的创新活动,从 

而影响创新厂商的收益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的技术进 

步。行业或国家的创新特征包括:技术的层次、刨新技术衔 

接程度、厂商的创新偏好、模仿或侵权偏好、产权保护程度 

和创新空间等因素。一定时期内创新流量强度反映了该行 

业或国家创新环境的优劣——创新流量强度越强,创新空 

间越大,创新专利申请成功率越高,创新环境越好;反之, 

创新环境越差。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 

提高创新的成功率,进而作用于专利制度本身,如图1。 

图1三维专利制度 

3三维专利制度设计的模型 

3.1模型假设 

所在的行业为完全竞争市场,当创新成功时创新厂商 

因拥有专利技术而生产成本降低,获得一定的垄断利润: 

专利保护期过后,其他所有的厂商通过模仿获得同样的生 

产成本,从而使市场价格降低为该生产成本,各厂商获得 

L2 

经济利润:①创新成本 产 ,( )hp>0, 为专利高度,创 

二 

新成本随着创新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且(TCi)h"<O。设模仿 

成本与创新成本比率为0∈(0,11,模仿者只考虑在该创新 

活动中的收益。②产品需求函数为:P=-A一0,初始创新前边 

际成本为C,初始市场容量为A—c,设h<A—c。③创新厂商在 

初始创新基础上进行持续创新,每次成功创新赢得降低价 

格的筹码相同。专利高度越大、技术创新的层次越高.边际 

成本越小,不妨设每次降低的边际成本等于专利高度 。简 

单起见,本分析设持续创新2次(不影响分析结果)。④后续 

创新总是出现在前一次专利保护期后,相近的两次成功创 

新时间间隔长度为 ∈『T, );创新成功并获得专利的概 

率为n(n>-0)。 时(第2次创新成功时)该类产品市场售价 

为c—b。⑤创新厂商所属行业的创新强度符合Possion分布, 

tt 

时间t内出现一次创新概率e(t)=J Ae— 协=l—e 。A为单位 

J0 

时间出现的创新数.时间t内不出现创新的概率为e ,获得 

^f,+t-t、 一^t 

垄断利润的概率为 Ae‘,ti为某一时间起点。⑥创新 

符合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并按照专利申请程序获得专利保 

护。⑦在第i次专利保护期限内其他厂商的侵权率为 ,侵 

权的概率q,侵权成本为0。假设每次侵权行为及侵权率都 

能被准确发现或衡量,每单位的罚金为。∈(0,∞),即专利 

的单位保护宽度。当口≥1,专利保护较严格,创新处于强的 

专利环境:当0≤a<l,专利保护较弱,专利处于弱的专利环 

境。⑧创新成本的投入是一个过程,为了分析方便,设创新 

成本在创新结束后专利授予时(若不成功,则在创新互动 

结束时)一次性投入,其中折现因子等于利率r。 

W 

c-h 

c-b 

c-b—h 

图2创新厂商的收益及社会福利 

3.2模型分析及结果 

专利制定者的首要目标是创新激励,即设定适当的专 

利宽度,授予创新厂商获得一定垄断利润的权利,以弥补 

其创新成本。作为经济人的创新厂商,以创新利润最大化 

108・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正 

为目标。他在特定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下,结合自己能 

接受的专利高度,决定是否进行持续创新活动。在序列创 

新活动中创新厂商的利润包括:创新厂商在初始创新专利 

保护期内获得的垄断利润 ,经济利润W。,其他厂商可能的 

侵权率y。,创新厂商因被侵权而获得赔偿的期望为E(0) = 

(1-q)O+qM y a=qM Ⅱ;专利保护期后到最近的后续创新 

之间,即(T, ),创新厂商只获得此时的经济利润W ,此时 

期内不出现创新的概率为e ( :在第2次专利保护期内获 

得的垄断利润为 ,经济利润为w:,该时期内创新厂商获 

得垄断利润的概率为e e (该时期内不出现其它创新的 

概率乘以该时期内出现一次创新的概率,即除创新厂商自 

己的创新活动外该行业不存在其它任何类似的、能降低边 

际成本的创新,从而保证创新厂商在其保护期内垄断利 

润),其他厂商可能的侵权率为 ,创新厂商因被侵权而获 

得赔偿期望为E(口):=q71M2"32a;第2次专利保护期限后,因其 

他厂商模仿,使得产品市场价格都降为C—b—h,创新厂商和 

其他厂商一样只能获得经济利润W,,此时间段内不出现其 

它创新活动的概率为 -A(t,-e-T)

则创新厂商的总利润为仃( , 

a,h)。 

7『( ,r上, )=f[ l(1一 1)+ o+E(Ⅱ)I]e- ̄dt-TCl+I Wle-rteI^忙一ndt 

+{f 叼(1一y2)M2e- ̄dt le e— 一 

+l[wz+E(a)2]e- ̄dt+f w3e-ae dt 

: 

)(1-y1)+wo+qylM a]e- ̄dt一譬 

+}Wle nd£+} 【 (1一y2)(b-h)h]dte e 

等 fx+T[ :+q :(6一h)ha]e- ̄dt 

Jr  

妒 

。l一 ddt 

+ 

= 

( )[^(A—c)(1-y1)+ 0+qh(A—c)ylal一-“5-+ l 

( + )e (r-r)+go( )Ae (n 【r/h(b一 )(1-Y2)卜— 二+【 + 

g71h(b一^) 列 ( )e哪+ 3[ (ZT+ )-go(t,)]e一 。 一 (1) 

其中 ( ):—1-e—-re

, 

; >0。创新厂商在持续创新中 

能接受的创新高度取决于其获得的利润。对式(1)求h的一 

阶导数并等于0.得 

(cr)h =go( )[(A—c)(1一 I)+q(A—C) 1叫一h+Ago(T)e ‘ 

(1-3'2)['r/b一27/h]一he +q叼(6—2h) 2。 ( )e =O 

¨=一 1 +e  ̄%2r /Aog(31  e (n曲(1一 2)+2q 卿(貉芋 )ne—憎 , 

(2) 

当专利高度大于h,创新厂商的利润减小;当专利高度 

小于h,创新厂商的利润有继续增加的空间,理性的厂商愿 

意接受更高的专利高度;只有专利高度等于h时,创新厂商 

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初始创新前产品市场价格为C,此时市 

场容量为A—C,对式(2)求A—C的导数: 

丽dh=go( ) 1 -( y,(+1q

la 

>0 

即专利高度随着初始市场容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于新 

兴行业,市场容量较大,通过提高专利高度可以加速产品 

层次的升级,不仅使创新厂商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而且消 

费者因此获得更高水平的产品服务,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 

剩余增加,从而实现专利制度的动态效率(dynamic efif— 

ciencies)。于是得到: 

命题1:初始市场容量越大,提高专利高度可以实现更 

高动态效率水平的专利制度。 

对式(2)分别求77、y的导数。令Nl=l+e ̄%2rlAgo(T)e 

(1-y2)+2qr/yzaxp( )e ,N2=(A—c)(1-3'l+g la)+A ̄be 。帽 

(1—72)+g 6 e ,贝4 

d 『Nlb一2Nsp(3111M1一 2)e +叼 2e 

d田一 

(T) 

dh 

dA一 

当 ÷ n 黪时, >0, dh>0; 

反之,则 <0, <0。定 为专利阀值。当环超过耐,专 

利高度随着创新成功概率、创新流量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较大的创新强度、较低的创新风险能促进创新厂商愿意从 

事更多的创新活动,尽管专利长度不太长。此时提高专利 

高度可以加快产品层次的升级、社会技术的进步。当 于 

寸,专利高度随着创新成功概率、创新流量强度的增大而 

降低。较长的专利保护长度会使创新厂商创新欲望降低. 

出现创新惰性,较高的专利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和产品升 

级。 

命题2:专利长度小于专利阀值时,创新风险越小、创 

新流量强度越大,专利高度应越大;专利长度大于专利阀 

值时,创新风险越小、创新流量强度越大。专利高度应越 

小。 

最优专利长度不仅要提供足够的创新激励、实现动态 

效率,而且要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降低静态的无效率 

(static inefifciencies)。社会福利最大化就是社会福利损失 

最小化,在第i次专利保护期内,社会福利包括:消费者剩 

余 、生产者剩余 和侵权者的剩余E(口) 一y31i。第i专利 

保护期过后,专利技术成为公共物品,其他厂商通过模仿 

获得,以致产品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生产者剩余为0, 

消费者剩余为DL与模仿成本贴现的差,即: 

( ): c-s +们 +E(。) 一, M,Je +f D Ie-"dt一 二二 

,s+r 

+『 [CS2+M2+E(o2)一r 2]e— d 

r D£ze-ndt一 

= 

[ + _c)(1一r-) 一c ]e 

第20期 李敏,刘和东: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109・ 

J\‘ e

 T

 一丁

 h-廿e 

 

+ 2+(6一h)h(1一r2) h(b一 ) 

+ 

等 

-[丛 删 一r ,。 + 

丁h20e ̄r+『 

2+(6一h)h(1一r2)+qrlh(b—h)y 

( ) 血 

一 

(3) 

对式(3)求 的一阶导数并等于0,得: 

( =[ +h(A_c)(1-n)+qh(A_c) 。。 

等 2 一rtp(T+s)e r+Ore e + re m 1+ 

【 2+(6一h)h(1一y2)+qTqh(b一 ) ” 

:Ble h2陋一,( )

e ,_+e-r( (1+ )】柏 ㈣ 

c Th20r

等 T.[【h2 ̄2 =0(4) 

其中 。: { + (A—c)(1-Y1)+gh(A—c) 。Ⅱ,B : 

_(鱼 +(6

h)h(1一 )+qrlh(b一^) 2。 

对式(4)NN取对数.得: 

1 r(2T +ln B +竽一 h2 +1n[鱼 2 ]一一r 

( 十 )=0 

2 

hZ ̄

二r h2 ; -塑hE&h2\(5) 

当专利长度小于 时,保护期过短,创新激励不足,增 

加专利长度可继续增加社会福利;当专利长度大于 时,保 

护期过长,增加专利长度将增大社会福利的损失;当专利 

长度等于71H寸,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对式(5)分别求A—C、 

’7、0的导数,得: 

dT

巡 >0 

c1: 

引4r(B。+ 一 h2 1~ 

dr

= 

qh(b- h) y:a 

4 z B 华+等)

\_>0 

 

dT 

如一

恤q

 日

 +

(A字

华一

-c)y

一 

 ̄+等1。燕4 B:+华+等)>~。 

专利长度随着初始市场容量、创新成功率和专利宽度 

增加而增大。市场容量越大,专利长度也越长,以免因专利 

保护期限过短而创新激励不足.从而使社会福利无法实现 

最大化;较小的创新风险会吸引更多的厂商从事创新活动 

并获得专利.专利产品的市场空间变小,弥补创新成本的 

周期因此变长,即专利长度增加。专利宽度和专利长度具 

有一定的互补性,专利长度增加的正激励效应会因专利宽 

度减小的负激励效应而减弱。 

命题3:初始市场容量越大、创新风险越小,专利长度 

越大;专利宽度和长度具有互补性,二者同时增加或减小。 

4模型的启示及应用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最优专利制度必是基于创新 

风险和创新环境满足创新厂商利润最大化约束的社会福 

利最大化;最优专利制度随着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不同而 

不同。 

(1)创新风险和创新环境不同,专利长度、专利高度及 

专利宽度不同:最优专利制度是一种动态的制度而不是静 

态的制度,要实行专利更新制度(patent renewal system)。 

从式(2)和式(5)可以看出,专利高度和专利长度是市场容 

量(A—C)、专利保护期的侵占率 、创新专利申请成功率町、 

侵权偏好q、创新流量强度A、利率r、专利时间间隔s和价格 

间隔b的函数。任何变量变化,专利长度和专利高度必然变 

化。市场容量越大,专利长度和专利高度越大;创新风险越 

小,专利长度越大、创新流量越大,专利高度越小或越大; 

专利宽度是相对柔性的变量,专利制度的制定者可以根据 

盗版的猖獗程度确定专利宽度。若盗版猖獗,则加大专利 

宽度,提高单位侵权利润的罚金a;反之,则减少a。但o≥l, 

否 ̄]ayM<yM,对盗版厂商侵权的处罚不足以弥补创新厂 

商的损失,对侵权行为震慑较小。对于发明专利,我国修改 

后的专利法规定保护年限为20年,而对于“发明高度”较 

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只保护1O年。在欧洲和美 

国的专利更新制度(patent renewa'system)下,专利申请者 

可以根据专利收益和专利费用的比较来决定专利长度。这 

样就实现了专利长度差别化的目的.这对我国最优专利制 

度的设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新兴行业的专利制度组合方向为(长期限,宽范 

围,高距离)。新兴行业的市场容量较大,专利长度、专利高 

度也变大,能产生更有效的创新激励,促使厂商率先创新。 

新兴行业创新所需求的技术层次不高,其他厂商侵权模仿 

的成本较低,专利宽度变大有利于遏制侵权行为,保护创 

新厂商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3)最优专利制度必须要合理融合专利长度、专利宽 

度和专利高度。由命题3可知,专利长度与专利宽度具有互 

补性,二者同时增加或减少。如长期限与窄范围的组合必 

然减少专利制度的正激励,反之亦然。专利高度在纵向上 

保护率先创新厂商的利益,专利宽度和专利长度在横向上 

保护创新厂商的利益,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创 

新激励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 

出版社.1991:185. 

第26卷第2O期 

2009年10月 

科技进 步与对策 

Vo1.26 NO.2O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Oct.2009 

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 

王德应,刘渐和,王成军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摘 要:简要回顾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以及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模型与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技 

术创新各动力要素的协同作用.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重要构成,对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的其它构成要素有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 

统模型。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知识产权制度;国家创新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l一7348(2009)20—01l0—05 

厘清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的重要地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研究渐趋深入.对其五大子 

位。本文试着分析知识产权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其它各要素对主体的作用,最后提出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 

系统…,即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模型。 

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也 

被提上了日程。自创新理论大师Sehumpeter/A来.学者对 )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研究从未间断.伴随着对国家创 

l 文献综述 

1.1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知识产权制度 

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最早由LundvMl教授于1985年提 

新系统研究的升温.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关注也13 

益增多。 

出。但第一个系统性描述是Freeman教授在1987年研究日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的研究就不能不考虑知识产权因素.而前人的研究多停留 

在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的联动机制上[2-5。没有系统研究 

本技术政策和经济绩效时给出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基 

石由两方面构成:一是Sehumpeter的创新和新技术概念;一 

是List的制度安排和国家人(即国家系统) ‘71。国际上,关 

于国家创新系统较为通用的定义是:由一个国家的公共和 知识产权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微观作用,从而没有 

【2] F M SCHERER.Nordhaus’theory of optimal patent life:a 

geometirc reinterpretation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422-427. 

[6] MATUTES C,REGIBEAU P,ROCHETY K,Optimal patent 

design and the difusion of innovations[J].Rand Journal of E— 

conomics,1996,27(1):60—83. 

[3]RICHARD GILBERT,CAL SHAPIRO.Optional patent length 

and breath[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21(1):106一 

l12. 

[7]DONALD J WRIGHT.Optimal patent breadth and length with 

cosily imim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 

zation。1999(17). 

[4]PAUL KLEMPERER.How broad should the scope of patent 

protection be[J].Rand Joumal of Economics,1990,21(1): 

113-130. 

[8 J吴志鹏,方伟珠,包海波.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微 

观安排的三个维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 

52-56. 

[5] GILLINI T.Patent policy and costly imit ̄ion[J].Rand Journal 

ofEconomics,1990,23(1):52-63. 

(责任编辑:胡俊健) 

收稿日期:2008—12—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07JA630035);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8B136) 

作者简介:王德应(1956一),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与创新;刘渐和(1984一),男, 

安徽肥西人,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王成军(1974一),男,安徽利辛人,管理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管 

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呼旭鹏)

第26卷第2O期 

2009年10月 

科技进步 与 对策 

VO1.26 NO.20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Oct.2009 

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李 敏,刘和东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从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3个维度探 

讨持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制度的设定,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模型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最优专利制度是一种 

动态的制度而不是静态的制度:新兴行业的专利制度组合方向为长期限、宽范围和高距离;最优专利制度 

必须合理融合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 

关键词:专利长度:专利宽度;专利高度;创新风险;创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20—0106—04 

技术层面上调整创新厂商与模仿者的利润空间,并未影 

响率先创新厂商与后续创新厂商的利润关系。因此,最优 

0引言 

自Arrow(1962)将创新看成为知识的生产以来,人们 

普遍认为应赋予创新者市场力量来激励创新。专利正是一 

种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它通过赋予创新者短期的垄断权 

使弥补其研发成本、获取垄断收益。专利制度既有动态效 

专利制度不仅要在横向上,而且在纵向上调剂利润空间, 

即是三维的而不是二维或一维的。 

(1)专利长度(patent life)。专利长度(patent length)又 

称专利寿命或专利保护期(patent life),是指专利受到法律 

保护的年限。通常是政府通过专利法来明确规定的,因而 

对于发明者和创新者来说,专利长度是一个常量,通常不 

变 然而.从理论上来说,最优专利长度对于政府却是一种 

政策变量,一般由发明的不同种类来决定 。罗伯特・考特 

率.又有静态无效率。经济学者们通过各种专利设计来权 

衡专利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无效率,以保证足够的创新激励 

水平下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这些专利理论大多是运用专 

利长度或专利宽度进行一维或二维分析,很少考虑从创新 

风险和创新环境角度对专利制度进行三维分析。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创新风险、创新 

(Robert Cooter)和托马斯・尤伦(Thomas Ulen)等经济学家 

普遍认为.应使专利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相平衡。以此 

来确定最优专利期。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最优专利长度必是 

社会福利损失最小或者社会福利最大的专利长度。 

(2)专利宽度(patent breadth)。专利宽度并没有统一 

的定义。最先研究专利宽度 Gilbert ̄Shapiro131将专利宽 

度定义为专利权人在专利保护期内获得的利润总量; 

KlempererE41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将专利宽度定义为 

环境,从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3个维度探讨在持 

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制度的设定,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模型的 

实际应用。 

1三维专利制度 

诺斯_ 1曾给予专利高度的评价,“一套鼓励技术变化, 

专利持有者因拥有专利而获得的质量优势;GilliniE  ̄认为专 

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系统的激 

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专利制 

度给发明创造者以一定时期的独占垄断权,弥补其R&D 

投入的各项费用.补偿了发明创造者的收益,并阻止模仿 

者无偿的模仿活动,从而对发明创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 

利宽度是追随者的模仿成本:Matutes等[61认为,专利宽度是 

最初创新者保留的对基础创新的某些独占性应用:Wright[71 

用能够进入某行业的潜在人员的数量来定义专利宽度。笔 

者认为.专利宽度是专利横向保护范围。是在同一技术水 

平上从横向调整创新厂商与模仿厂商之间的利润空间。并 

作用。但这种弥补是以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损失、扭曲资 

源配置为代价.因此用专利宽度、专利长度来限制和调剂 

以此来限制竞争者对专利产品的模仿行为,从而激励技术 

创新。专利宽度包括专利权的范围界定和对模仿行为的制 

创新厂商垄断利润是必要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仅在同 

约这两个方面的机制,本文定量为单位侵权利润的罚金。 

收稿日期:2008—10—0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JD630038) 

作者简介:李敏(1981一),男,河南南阳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 

第20期 李敏,刘和东: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107・ 

(3)专利高度(patent height)。目前关于专利高度的界 

定很少,许多学者把纵向的专利高度等同于横向的专利宽 

度。准确区分并合理组合运用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Dijk认为专利高度是现有产品与原有产品之间的质量 

差距。吴志鹏认为,专利宽度调整的主要是创新企业与模 

仿者在同~技术水平上的技术空间利益问题.而专利高度 

调整的则是纵向上不同技术水平的创新者与改进者之间 

的利益分配。专利高度是指发明要获得专利所必须满足的 

新颖性与创造性要求,而与原有专利在技术空间上的必要 

距离【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专利高度是相邻两代专利 

技术特征在纵向上的差异。专利高度越高,专利产品所包 

含的技术差异越大。 

2创新风险及创新环境 

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 

全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整个过程”(林恩,G.Lynn)。这些过程 

包括:创新机会的识别、创新层次的选择、资本投入的保 

证、组织建立、计划制定、员工招用和市场开辟等。成功后 

的创新是否符合新颖性、创造性要求,能否按照“先申请原 

则、优先权原则”获得专利。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创新 

并获得专利的风险包括创新成功风险、符合创新高度风险 

和申请成功的风险。本文总和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创 

新风险,定量为创新专利申请成功率。创新风险越小,成功 

率越大;反之,则成功率越小。 

创新环境决定一个行业或国家产生并且应用创新能 

力的大小。它是一个国家或行业创新特征以及一切制度、 

政策和策略的集合。行业或国家的创新制度、政策策略是 

外部的创新激励.特别是专利制度能提供有效的创新激 

励,促使更多创新厂商愿意从事更高层次的创新活动,从 

而影响创新厂商的收益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的技术进 

步。行业或国家的创新特征包括:技术的层次、刨新技术衔 

接程度、厂商的创新偏好、模仿或侵权偏好、产权保护程度 

和创新空间等因素。一定时期内创新流量强度反映了该行 

业或国家创新环境的优劣——创新流量强度越强,创新空 

间越大,创新专利申请成功率越高,创新环境越好;反之, 

创新环境越差。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 

提高创新的成功率,进而作用于专利制度本身,如图1。 

图1三维专利制度 

3三维专利制度设计的模型 

3.1模型假设 

所在的行业为完全竞争市场,当创新成功时创新厂商 

因拥有专利技术而生产成本降低,获得一定的垄断利润: 

专利保护期过后,其他所有的厂商通过模仿获得同样的生 

产成本,从而使市场价格降低为该生产成本,各厂商获得 

L2 

经济利润:①创新成本 产 ,( )hp>0, 为专利高度,创 

二 

新成本随着创新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且(TCi)h"<O。设模仿 

成本与创新成本比率为0∈(0,11,模仿者只考虑在该创新 

活动中的收益。②产品需求函数为:P=-A一0,初始创新前边 

际成本为C,初始市场容量为A—c,设h<A—c。③创新厂商在 

初始创新基础上进行持续创新,每次成功创新赢得降低价 

格的筹码相同。专利高度越大、技术创新的层次越高.边际 

成本越小,不妨设每次降低的边际成本等于专利高度 。简 

单起见,本分析设持续创新2次(不影响分析结果)。④后续 

创新总是出现在前一次专利保护期后,相近的两次成功创 

新时间间隔长度为 ∈『T, );创新成功并获得专利的概 

率为n(n>-0)。 时(第2次创新成功时)该类产品市场售价 

为c—b。⑤创新厂商所属行业的创新强度符合Possion分布, 

tt 

时间t内出现一次创新概率e(t)=J Ae— 协=l—e 。A为单位 

J0 

时间出现的创新数.时间t内不出现创新的概率为e ,获得 

^f,+t-t、 一^t 

垄断利润的概率为 Ae‘,ti为某一时间起点。⑥创新 

符合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并按照专利申请程序获得专利保 

护。⑦在第i次专利保护期限内其他厂商的侵权率为 ,侵 

权的概率q,侵权成本为0。假设每次侵权行为及侵权率都 

能被准确发现或衡量,每单位的罚金为。∈(0,∞),即专利 

的单位保护宽度。当口≥1,专利保护较严格,创新处于强的 

专利环境:当0≤a<l,专利保护较弱,专利处于弱的专利环 

境。⑧创新成本的投入是一个过程,为了分析方便,设创新 

成本在创新结束后专利授予时(若不成功,则在创新互动 

结束时)一次性投入,其中折现因子等于利率r。 

W 

c-h 

c-b 

c-b—h 

图2创新厂商的收益及社会福利 

3.2模型分析及结果 

专利制定者的首要目标是创新激励,即设定适当的专 

利宽度,授予创新厂商获得一定垄断利润的权利,以弥补 

其创新成本。作为经济人的创新厂商,以创新利润最大化 

108・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正 

为目标。他在特定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下,结合自己能 

接受的专利高度,决定是否进行持续创新活动。在序列创 

新活动中创新厂商的利润包括:创新厂商在初始创新专利 

保护期内获得的垄断利润 ,经济利润W。,其他厂商可能的 

侵权率y。,创新厂商因被侵权而获得赔偿的期望为E(0) = 

(1-q)O+qM y a=qM Ⅱ;专利保护期后到最近的后续创新 

之间,即(T, ),创新厂商只获得此时的经济利润W ,此时 

期内不出现创新的概率为e ( :在第2次专利保护期内获 

得的垄断利润为 ,经济利润为w:,该时期内创新厂商获 

得垄断利润的概率为e e (该时期内不出现其它创新的 

概率乘以该时期内出现一次创新的概率,即除创新厂商自 

己的创新活动外该行业不存在其它任何类似的、能降低边 

际成本的创新,从而保证创新厂商在其保护期内垄断利 

润),其他厂商可能的侵权率为 ,创新厂商因被侵权而获 

得赔偿期望为E(口):=q71M2"32a;第2次专利保护期限后,因其 

他厂商模仿,使得产品市场价格都降为C—b—h,创新厂商和 

其他厂商一样只能获得经济利润W,,此时间段内不出现其 

它创新活动的概率为 -A(t,-e-T)

则创新厂商的总利润为仃( , 

a,h)。 

7『( ,r上, )=f[ l(1一 1)+ o+E(Ⅱ)I]e- ̄dt-TCl+I Wle-rteI^忙一ndt 

+{f 叼(1一y2)M2e- ̄dt le e— 一 

+l[wz+E(a)2]e- ̄dt+f w3e-ae dt 

: 

)(1-y1)+wo+qylM a]e- ̄dt一譬 

+}Wle nd£+} 【 (1一y2)(b-h)h]dte e 

等 fx+T[ :+q :(6一h)ha]e- ̄dt 

Jr  

妒 

。l一 ddt 

+ 

= 

( )[^(A—c)(1-y1)+ 0+qh(A—c)ylal一-“5-+ l 

( + )e (r-r)+go( )Ae (n 【r/h(b一 )(1-Y2)卜— 二+【 + 

g71h(b一^) 列 ( )e哪+ 3[ (ZT+ )-go(t,)]e一 。 一 (1) 

其中 ( ):—1-e—-re

, 

; >0。创新厂商在持续创新中 

能接受的创新高度取决于其获得的利润。对式(1)求h的一 

阶导数并等于0.得 

(cr)h =go( )[(A—c)(1一 I)+q(A—C) 1叫一h+Ago(T)e ‘ 

(1-3'2)['r/b一27/h]一he +q叼(6—2h) 2。 ( )e =O 

¨=一 1 +e  ̄%2r /Aog(31  e (n曲(1一 2)+2q 卿(貉芋 )ne—憎 , 

(2) 

当专利高度大于h,创新厂商的利润减小;当专利高度 

小于h,创新厂商的利润有继续增加的空间,理性的厂商愿 

意接受更高的专利高度;只有专利高度等于h时,创新厂商 

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初始创新前产品市场价格为C,此时市 

场容量为A—C,对式(2)求A—C的导数: 

丽dh=go( ) 1 -( y,(+1q

la 

>0 

即专利高度随着初始市场容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于新 

兴行业,市场容量较大,通过提高专利高度可以加速产品 

层次的升级,不仅使创新厂商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而且消 

费者因此获得更高水平的产品服务,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 

剩余增加,从而实现专利制度的动态效率(dynamic efif— 

ciencies)。于是得到: 

命题1:初始市场容量越大,提高专利高度可以实现更 

高动态效率水平的专利制度。 

对式(2)分别求77、y的导数。令Nl=l+e ̄%2rlAgo(T)e 

(1-y2)+2qr/yzaxp( )e ,N2=(A—c)(1-3'l+g la)+A ̄be 。帽 

(1—72)+g 6 e ,贝4 

d 『Nlb一2Nsp(3111M1一 2)e +叼 2e 

d田一 

(T) 

dh 

dA一 

当 ÷ n 黪时, >0, dh>0; 

反之,则 <0, <0。定 为专利阀值。当环超过耐,专 

利高度随着创新成功概率、创新流量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较大的创新强度、较低的创新风险能促进创新厂商愿意从 

事更多的创新活动,尽管专利长度不太长。此时提高专利 

高度可以加快产品层次的升级、社会技术的进步。当 于 

寸,专利高度随着创新成功概率、创新流量强度的增大而 

降低。较长的专利保护长度会使创新厂商创新欲望降低. 

出现创新惰性,较高的专利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和产品升 

级。 

命题2:专利长度小于专利阀值时,创新风险越小、创 

新流量强度越大,专利高度应越大;专利长度大于专利阀 

值时,创新风险越小、创新流量强度越大。专利高度应越 

小。 

最优专利长度不仅要提供足够的创新激励、实现动态 

效率,而且要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降低静态的无效率 

(static inefifciencies)。社会福利最大化就是社会福利损失 

最小化,在第i次专利保护期内,社会福利包括:消费者剩 

余 、生产者剩余 和侵权者的剩余E(口) 一y31i。第i专利 

保护期过后,专利技术成为公共物品,其他厂商通过模仿 

获得,以致产品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生产者剩余为0, 

消费者剩余为DL与模仿成本贴现的差,即: 

( ): c-s +们 +E(。) 一, M,Je +f D Ie-"dt一 二二 

,s+r 

+『 [CS2+M2+E(o2)一r 2]e— d 

r D£ze-ndt一 

= 

[ + _c)(1一r-) 一c ]e 

第20期 李敏,刘和东: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109・ 

J\‘ e

 T

 一丁

 h-廿e 

 

+ 2+(6一h)h(1一r2) h(b一 ) 

+ 

等 

-[丛 删 一r ,。 + 

丁h20e ̄r+『 

2+(6一h)h(1一r2)+qrlh(b—h)y 

( ) 血 

一 

(3) 

对式(3)求 的一阶导数并等于0,得: 

( =[ +h(A_c)(1-n)+qh(A_c) 。。 

等 2 一rtp(T+s)e r+Ore e + re m 1+ 

【 2+(6一h)h(1一y2)+qTqh(b一 ) ” 

:Ble h2陋一,( )

e ,_+e-r( (1+ )】柏 ㈣ 

c Th20r

等 T.[【h2 ̄2 =0(4) 

其中 。: { + (A—c)(1-Y1)+gh(A—c) 。Ⅱ,B : 

_(鱼 +(6

h)h(1一 )+qrlh(b一^) 2。 

对式(4)NN取对数.得: 

1 r(2T +ln B +竽一 h2 +1n[鱼 2 ]一一r 

( 十 )=0 

2 

hZ ̄

二r h2 ; -塑hE&h2\(5) 

当专利长度小于 时,保护期过短,创新激励不足,增 

加专利长度可继续增加社会福利;当专利长度大于 时,保 

护期过长,增加专利长度将增大社会福利的损失;当专利 

长度等于71H寸,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对式(5)分别求A—C、 

’7、0的导数,得: 

dT

巡 >0 

c1: 

引4r(B。+ 一 h2 1~ 

dr

= 

qh(b- h) y:a 

4 z B 华+等)

\_>0 

 

dT 

如一

恤q

 日

 +

(A字

华一

-c)y

一 

 ̄+等1。燕4 B:+华+等)>~。 

专利长度随着初始市场容量、创新成功率和专利宽度 

增加而增大。市场容量越大,专利长度也越长,以免因专利 

保护期限过短而创新激励不足.从而使社会福利无法实现 

最大化;较小的创新风险会吸引更多的厂商从事创新活动 

并获得专利.专利产品的市场空间变小,弥补创新成本的 

周期因此变长,即专利长度增加。专利宽度和专利长度具 

有一定的互补性,专利长度增加的正激励效应会因专利宽 

度减小的负激励效应而减弱。 

命题3:初始市场容量越大、创新风险越小,专利长度 

越大;专利宽度和长度具有互补性,二者同时增加或减小。 

4模型的启示及应用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最优专利制度必是基于创新 

风险和创新环境满足创新厂商利润最大化约束的社会福 

利最大化;最优专利制度随着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不同而 

不同。 

(1)创新风险和创新环境不同,专利长度、专利高度及 

专利宽度不同:最优专利制度是一种动态的制度而不是静 

态的制度,要实行专利更新制度(patent renewal system)。 

从式(2)和式(5)可以看出,专利高度和专利长度是市场容 

量(A—C)、专利保护期的侵占率 、创新专利申请成功率町、 

侵权偏好q、创新流量强度A、利率r、专利时间间隔s和价格 

间隔b的函数。任何变量变化,专利长度和专利高度必然变 

化。市场容量越大,专利长度和专利高度越大;创新风险越 

小,专利长度越大、创新流量越大,专利高度越小或越大; 

专利宽度是相对柔性的变量,专利制度的制定者可以根据 

盗版的猖獗程度确定专利宽度。若盗版猖獗,则加大专利 

宽度,提高单位侵权利润的罚金a;反之,则减少a。但o≥l, 

否 ̄]ayM<yM,对盗版厂商侵权的处罚不足以弥补创新厂 

商的损失,对侵权行为震慑较小。对于发明专利,我国修改 

后的专利法规定保护年限为20年,而对于“发明高度”较 

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只保护1O年。在欧洲和美 

国的专利更新制度(patent renewa'system)下,专利申请者 

可以根据专利收益和专利费用的比较来决定专利长度。这 

样就实现了专利长度差别化的目的.这对我国最优专利制 

度的设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新兴行业的专利制度组合方向为(长期限,宽范 

围,高距离)。新兴行业的市场容量较大,专利长度、专利高 

度也变大,能产生更有效的创新激励,促使厂商率先创新。 

新兴行业创新所需求的技术层次不高,其他厂商侵权模仿 

的成本较低,专利宽度变大有利于遏制侵权行为,保护创 

新厂商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3)最优专利制度必须要合理融合专利长度、专利宽 

度和专利高度。由命题3可知,专利长度与专利宽度具有互 

补性,二者同时增加或减少。如长期限与窄范围的组合必 

然减少专利制度的正激励,反之亦然。专利高度在纵向上 

保护率先创新厂商的利益,专利宽度和专利长度在横向上 

保护创新厂商的利益,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创 

新激励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 

出版社.1991:185. 

第26卷第2O期 

2009年10月 

科技进 步与对策 

Vo1.26 NO.2O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Oct.2009 

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 

王德应,刘渐和,王成军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摘 要:简要回顾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以及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模型与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技 

术创新各动力要素的协同作用.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重要构成,对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的其它构成要素有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 

统模型。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知识产权制度;国家创新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l一7348(2009)20—01l0—05 

厘清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的重要地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研究渐趋深入.对其五大子 

位。本文试着分析知识产权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其它各要素对主体的作用,最后提出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 

系统…,即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模型。 

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也 

被提上了日程。自创新理论大师Sehumpeter/A来.学者对 )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研究从未间断.伴随着对国家创 

l 文献综述 

1.1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知识产权制度 

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最早由LundvMl教授于1985年提 

新系统研究的升温.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关注也13 

益增多。 

出。但第一个系统性描述是Freeman教授在1987年研究日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的研究就不能不考虑知识产权因素.而前人的研究多停留 

在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的联动机制上[2-5。没有系统研究 

本技术政策和经济绩效时给出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基 

石由两方面构成:一是Sehumpeter的创新和新技术概念;一 

是List的制度安排和国家人(即国家系统) ‘71。国际上,关 

于国家创新系统较为通用的定义是:由一个国家的公共和 知识产权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微观作用,从而没有 

【2] F M SCHERER.Nordhaus’theory of optimal patent life:a 

geometirc reinterpretation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422-427. 

[6] MATUTES C,REGIBEAU P,ROCHETY K,Optimal patent 

design and the difusion of innovations[J].Rand Journal of E— 

conomics,1996,27(1):60—83. 

[3]RICHARD GILBERT,CAL SHAPIRO.Optional patent length 

and breath[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21(1):106一 

l12. 

[7]DONALD J WRIGHT.Optimal patent breadth and length with 

cosily imim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 

zation。1999(17). 

[4]PAUL KLEMPERER.How broad should the scope of patent 

protection be[J].Rand Joumal of Economics,1990,21(1): 

113-130. 

[8 J吴志鹏,方伟珠,包海波.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微 

观安排的三个维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 

52-56. 

[5] GILLINI T.Patent policy and costly imit ̄ion[J].Rand Journal 

ofEconomics,1990,23(1):52-63. 

(责任编辑:胡俊健) 

收稿日期:2008—12—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07JA630035);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8B136) 

作者简介:王德应(1956一),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与创新;刘渐和(1984一),男, 

安徽肥西人,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王成军(1974一),男,安徽利辛人,管理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管 

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