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超大电流双极晶体管的魅力(下)——MOTO名管MJ1103233与改进型平衡功率

IT圈 admin 23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关含景)

维普资讯

(3)同极住复合管输出级 

由于Q5、q6和Q11、Q12可 

分别提供相同幅度、不同相位的 

输出信号,因此输出级就以两组 

同极性复合管串联而成(注意:图 

2中q8、Q14漏极接地是迫使其工 

作于共漏极组态,从而与上臂输 

出管的状态更一致)。关于同极性 

与异极性管输出级孰优孰劣,在 

这里笔者不想过多地评论,不过 

就实际的测试与使用经验而言,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0.1~5A电 

流范围内),同极性管与异极性配 

对管的特性曲线很接近;而在极 

限条件下(例如电流>10A以上) 

则总是同极性复合管的一致性要 

∞ “0 譬螯嚣鐾舞 譬 g莹箍

好一些。但由于本文前面介绍的 

0 0。≯ 0 

M Jl l032/33对管的线性电流达 

±20A以上,故采用何种复合形 

式的输出级主导权在于读者个人 

喜好。况且再因图2功放激励级对 

输出管的驱动是通过R7~R10的 

电流变化(因而电压也变化)造成 

的,这与普通功放的单纯电压激 

励不同,故实测图2功放的输出级 

设计更有利于(热敏感型晶体管) 

MJll032工作点热稳定性的实现。 

(4)制作要点与住能 

读者若制作图2功放,以下几 

点是必须注意的:①第一差动级 

从任何角度考虑都是颇为重要的, 

故Q1、Q2应严格配对(包括V~ 

grn和C; 等均应控制在1%误差以 

内);②该功放各级之间必须看作 

具有高阻抗隔离的单元电路来设 

计,这其中第一级使用FET主要 

是使功放直流化,第二级q5、q6 

及Qll、Q12绝不能用双极晶体管 

代替,原因是双极晶体管与MOS 

管相比,前者的低输入阻抗和基 

极电流会令图2功放的两个输出 

端出现很高的直流电压,使整机 

34 

1■ I一…~ 

无法正常工作!这点是必须牢记的;③推动管与输出 

各晶体管装在同一散热器上并使q4与其中一个输出 

管作热耦合;④Rll用以调整输入级电流,R12、R13 

则决定输出级的静态电流,与R2串联的接地电阻 可 

以保证功放正反相的增益一致,其值约为50~600 Q 

(功放正反相放大的平衡最好用测试碟、音频电压表、 

示波器等监测输出波形并仔细调整R 加以确认,如若 

不能则可以在功放输入端增加一级低阻抗输出电路, 

从而保证较小的增益误差,如图6所示)。 

 £ 0 纛 

事实上由于电路结构的原因,图2功放在元件配 

对良好的情况下,输出端也会出现约2~3V的失调电 

压。不过对于BTL电路而言这个直流电压不会出现在 

扬声器两极,也不至于影响到功放的平衡状态。笔者 

用现有条件测得本机的部分性能如下(600VA电源, 

4 Q负载):输出噪声电压0.32mV(输入短路),频率 

响应20Hz~100RHz(一ldB),最大输出功率266W 

(4 Q)。 

2.注重电源与信号隔离设计的全平衡后级 

本文的第一节介绍了MJ 1 1 032/33互补复合管, 

而接下来图2的功放采用的是单端输入、同极性晶体 

管输出设计,这对于现时Hi—End界普遍采用平衡输 

入和互补对称输出级的趋势来说似乎有点背道而驰。 

下面的这款功放是在传统桥式功放优点的基础上着重 

电源与信号的隔离设计,以求获得纯正的传输和更多 

细节表现力为前提的大功率全平衡后级放大器。 

(f)从韦电被污染说超 

前些13子邻居家搞装修,白天里电动工具忙个不 

停。噪声干扰且不说,上述大功率用电器具频繁启动 

产生的电网电压波动和电火花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让笔 

者有了切实的感受。为对抗各种用电器具并存对电网 

造成的污染,要求高的发烧友从市场上买回各种无 

源、有源滤波器用于改善他们心爱的影音器材的供电 

质量。不过也应看到,有诸多的因素限制着这些电源 

2003年第3期 

维普资讯

滤波器的性能发挥或普及程度。以下试举其中一二予 

以说明:①普通的无源滤波器由于其构成元件中含有 

电感器、旁路电容等,要使它正常发挥效能应具备可 

靠的接地条件(指大地)。据笔者所知大部分普通家庭 

均没有足够低电阻的接地线,故不能将市电中的杂波 

有效旁路,此其一;况且无源滤波器若用在后级放大 

器供电侧,当中的电感还有影响功放瞬态响应之嫌一 

各具特色。再看图7电路的第二点与别人不同之处(仍 

然结合图8分析),图8是广泛应用的共源共基差动输 

入放大电路,其中G1、G2作共源放大,G5、G6组成 

共基极结构用以改善前者的高频线性,它们共同完成 

第一级电压放大任务(图8中G5的C极通常还接有 

后续的G18完成第二级主电压放大)。我们再看图7中 

的T5、T6与T1、T2,虽说同为共源共基级联结构, 

但图7利用共基极电路的低输入阻抗特性把T5、T6 

与T1、T2紧密级联,同时在其转折点(A、A )巧 

这不能不令人有所顾忌。②高档次的有源滤波器如 

Accuphase PS系列,虽然性能不俗,但以其相当于 

台顶级功放的售价——倘若把一台PS1200V电源滤 

妙地插入恒流管T15、T16,既为上述电路提供驱动 

电流、实现信号与电源之间的良好隔离,同时也因 

波器和一台E407功放置于你面前让阁下二取其一的 

话,想必你会选择后者而舍却前者吧?看来,对于大 

部分工薪族发烧友来说,要帮他们的器材对抗电网干 

扰只有另辟蹊径;而对Diyer来说,能够设法提高放 

大器自身的滤波能力的确实用又实惠。 

(2)功放电溽与信号的隔禹技术 

PNP型共基极级联管T5、T6的作用使T1、T2的输 

出信号电流方向得以转移,并由T5、T6及T8把差动 

放大转为单端输出(B、B 点),于是可以直接激励 

后面T11、T12组成的推挽输出级。 

由图8与图7的对比分析可知,后者以相同的元 

件数目仅用一级放大即成功将输入级与激励级合并 

说到隔离技术,实际上本文的主题——平衡输出 

功率放大器本身其输出信号就是浮地的,只不过就隔 

离程度而言,图2功放做得还不够“彻底”而已。再 

看我们下面要介绍的功放(如图7所示),该功放由完 

全相同的两部分完成正反相放大,因此仅以正半周信 

号通道作分析。信号从输入端+Input—A、A 点一 

B、B 点,然后一直到输出端+Output,整个传输、 

(图8的第二级主电压放大管G18在图7中根本不必出 

现),而且是抗干扰的、高频特性优良的线性放大。综 

上所述,再结合笔者以往接触过的各种线性差动放大 

技术(诸如全对称互补差动电路、菱形差动电路及钻 

石差动电路等),单从电路的简洁且高性能而论,图7 

的输入/激励级合并结构给人以“差动放大器终极应 

用电路”的感觉。 

(4)善蓉极电路与侄流源的广泛应用 

放大过程都通过有源器件与电源隔离,从而实现音频 

信号的浮地(浮电源)传送放大。 

为便于理解,这里单独对图7中的点A、A 如 

众所周知,共基极高频放大电路原本用于射频、 

视频领域,特点是高频线性优良;而恒流源顾名思义 

除可为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稳定电路的工作点外,其 

高动态交流阻抗对电源纹波的抑制作用也不容忽视。 

①图7功放中T5~T8均为共基极电路组态,其 

中T5、T6将差动级T1、T2的信号电流转移方向并 

何与电源隔离作详细说明。输入信号经差分管T1、T2 

放大后由各自的漏极输出到达A、A 点,而T15、T16 

是两个独立的恒流源,它们本身具有的极高交流阻抗 

把来自正电源线的干扰杜绝。关于以上结论,我们还 

可以从图8的G15、G16和图2中的R5、R6与电源 

的连接情况与图7JJl以比较说明:图8中G15、G16组 

成输入级G1、G2的镜象负载,而G16可等效为一个 

直驱输出级;T7基极接地可令上述两共基管(T5、T6) 

左右两臂被“强制”工作于平衡状态;T8则保证了输 

出级上下两臂的正、负激励幅度相等;T5~T8共同 

为图7功放提供平坦的高频延伸,因此应使用线性优 

良的视频管。 

②图7功放各路恒流源的“分工”如下:T3、T4 

组成场效应差分管T1、T2的电流通道并由R1 1调定 

为设计值(28mA);T9、T10组成镜流电路以平衡T5、 

T6的电流量;T15、T16则决定上述两者的总工作电 

流。而T17和T3、T4的复合恒流结构进一步保证了 

D1~D3基准电压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电压 

二二极管,其作用只是平衡G1、G2的电流而不是体现 

高阻抗隔离特性;至于图2中的R5、R6,很显然它 

们不管在交、直流条件下内阻都不会变化,因此电源 

线上的纹波就毫无困难地与R5、R6上的音频电压叠 

加,从而造成污染。有了以上分析,读者便不难体会 

图7功放的设计思想了。 

(3)差助放天嚣的“终极”应用晦路 

笔者一直坚持以简洁的特色电路制作功放。就拿 

图2、图7两款功放来说,两者电路看似相近,其实 

2003年第3期 

3 5 

维普资讯

设计,故只需通过R12-R14将T5、T6、T8的工作 

图7功放的其他特性是输出级由Tll、T12互补 

电压钳位于一定比例上,就可确保电压级有足够的激 

复合管“把关”,并由Tl3、T14组成接近理想的恒流/ 

励幅度和恒流管(T10、T15、T16)有合理的压降以 

恒压偏置电路以稳定其工作点。由于图7功放的整体 

3 6 

2003年第3期 

维普资讯

Hi—Fi 

封管的安装孔所以使用方便。整个散热器重达8kg,最 

引人注目的是其背靠背的两块散热器翼片之间形成一 

个空气管道,两侧出风口均装有鼓风、抽风的散热风 

扇等。该散热器在风扇不启动时功耗大约达250w,强 

制冷却下的散热能量可超过lkW。因此用于图7的大 

功率输出级晶体管安装是十分合适的,不过还应注意 

输出管的绝缘材料如果使用的是普通市售云母片,则 

最好用刀片把每片云母片小心分成薄薄的两片以求获 

得最低的热阻。通过上述措施,功放管的散热条件可 

保证在0.5℃/w以下,这对于甲乙类功放已足够。另 

外,制作中T13、T14必须贴压于T11、T12的管壳 

上以将热补偿响应时间缩至最短(尽管如此,实测图 

7功放管的静态电流在大动态下仍会比设定值高50% 

左右,但对整机影响不大。若制作者要求输出管偏流 

开环增益主要由T6的负载(apT]1、T12的输入阻抗) 

与差动级MOS管T1、T2的gm共同决定的,因此在 

选管时应注意T1、T2跨导不能太低(例如K373之类 

JFET就不合适)以免造成增益不足或失真加大;另 

外,要有足够的激励幅度,T5、T6工作电流的取值 

应比T1、T2大得多。也正因如此,输出级T11、T12 

的B、E极可以分别接入分流电阻R15、R16,一方面 

有接近零的温度系数,请参照图2给T11、T12增加 

MOS驱动管如K214/J77等)。 

实测图7功放静态时的噪声输出电压最大值为 

0.45mV,与图2相比似乎并无改善。但实际上从该功 

放在输入端悬空(不计权)、或输入接地、或在使用稳 

压与非稳压电源时的输出噪声电压均<0.5mY来看, 

本功放的电源、信号隔离设计是行之有效的(实测输 

出噪声电压较大主要来源是本机电压级工作电流,换 

言之是器件的噪声,况且几mV以内的噪声人耳实难 

可减少电流级的输入阻抗变化范围以改善开环指标; 

另一方面对增强输出管的热稳定性大有好处。 

(5)制作、测评与使用、改进心得 

图7功放中差动放大级T1、T2的配对误差造成 

察觉)。再从图7功放的实际放音效果判断:音乐细节 

的表现力,声音的凝聚力和350W/8 Q、500W/4 Q 

的庞大功率储备实不愧对其“高保真大功率”的评 

价! 

图7电路除设计颇具特色之外,制作中还主要选 

用了欧美型号的晶体管(T1、T2除外),声音取向是 

的输出中点偏移情况见表2,读者选管时对比表2自 

然心中有数(若T1、T2一致性不保证,可将功放改 

为交流放大电路,详见图9所示)。要充分体现功放的 

电源/信号良好的隔离特性,图7功放电压级电源取 

值应比末级高±1 5V以上——其中一方面满足激励幅 

值,另一方面则保持T10和T15、T16的正常工作条 

件。 

最后不得不重复输出管MJ1 1032/33的散热设计 

与热补偿安排:制作中笔者选用的散热器是工业用的 

进口拆机品,其基板厚约6mm,因为已钻有TO一3金 

厚实、清晰,应能适合更多发烧友的听音要求。出于 

实现隔离技术与平衡传输的初衷,图7功放采用的是 

大功率的桥接输出方式以保证放音动态使其远离“削 

波”的硬失真之忧。当然制作者可把它作为立体声功 

放使用,这时只要在+Input、一Input端子分别输入 

不同声道信号,而+Output、一Output端分别经扬 

声器接地即可。 

对于喜欢不断尝试的发烧友,还可以把图7功放 

改为电压/电流负反馈混合形式(结构可参考 

Marantz HDAM电路)。关于这点,笔者的实践结果 

并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增加电流负反馈部分后整机的 

开环增益过高,要加入补偿电容以保证其工作稳定, 

这样反而使声音失去活力。 

3 7 

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关含景)

维普资讯

(3)同极住复合管输出级 

由于Q5、q6和Q11、Q12可 

分别提供相同幅度、不同相位的 

输出信号,因此输出级就以两组 

同极性复合管串联而成(注意:图 

2中q8、Q14漏极接地是迫使其工 

作于共漏极组态,从而与上臂输 

出管的状态更一致)。关于同极性 

与异极性管输出级孰优孰劣,在 

这里笔者不想过多地评论,不过 

就实际的测试与使用经验而言,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0.1~5A电 

流范围内),同极性管与异极性配 

对管的特性曲线很接近;而在极 

限条件下(例如电流>10A以上) 

则总是同极性复合管的一致性要 

∞ “0 譬螯嚣鐾舞 譬 g莹箍

好一些。但由于本文前面介绍的 

0 0。≯ 0 

M Jl l032/33对管的线性电流达 

±20A以上,故采用何种复合形 

式的输出级主导权在于读者个人 

喜好。况且再因图2功放激励级对 

输出管的驱动是通过R7~R10的 

电流变化(因而电压也变化)造成 

的,这与普通功放的单纯电压激 

励不同,故实测图2功放的输出级 

设计更有利于(热敏感型晶体管) 

MJll032工作点热稳定性的实现。 

(4)制作要点与住能 

读者若制作图2功放,以下几 

点是必须注意的:①第一差动级 

从任何角度考虑都是颇为重要的, 

故Q1、Q2应严格配对(包括V~ 

grn和C; 等均应控制在1%误差以 

内);②该功放各级之间必须看作 

具有高阻抗隔离的单元电路来设 

计,这其中第一级使用FET主要 

是使功放直流化,第二级q5、q6 

及Qll、Q12绝不能用双极晶体管 

代替,原因是双极晶体管与MOS 

管相比,前者的低输入阻抗和基 

极电流会令图2功放的两个输出 

端出现很高的直流电压,使整机 

34 

1■ I一…~ 

无法正常工作!这点是必须牢记的;③推动管与输出 

各晶体管装在同一散热器上并使q4与其中一个输出 

管作热耦合;④Rll用以调整输入级电流,R12、R13 

则决定输出级的静态电流,与R2串联的接地电阻 可 

以保证功放正反相的增益一致,其值约为50~600 Q 

(功放正反相放大的平衡最好用测试碟、音频电压表、 

示波器等监测输出波形并仔细调整R 加以确认,如若 

不能则可以在功放输入端增加一级低阻抗输出电路, 

从而保证较小的增益误差,如图6所示)。 

 £ 0 纛 

事实上由于电路结构的原因,图2功放在元件配 

对良好的情况下,输出端也会出现约2~3V的失调电 

压。不过对于BTL电路而言这个直流电压不会出现在 

扬声器两极,也不至于影响到功放的平衡状态。笔者 

用现有条件测得本机的部分性能如下(600VA电源, 

4 Q负载):输出噪声电压0.32mV(输入短路),频率 

响应20Hz~100RHz(一ldB),最大输出功率266W 

(4 Q)。 

2.注重电源与信号隔离设计的全平衡后级 

本文的第一节介绍了MJ 1 1 032/33互补复合管, 

而接下来图2的功放采用的是单端输入、同极性晶体 

管输出设计,这对于现时Hi—End界普遍采用平衡输 

入和互补对称输出级的趋势来说似乎有点背道而驰。 

下面的这款功放是在传统桥式功放优点的基础上着重 

电源与信号的隔离设计,以求获得纯正的传输和更多 

细节表现力为前提的大功率全平衡后级放大器。 

(f)从韦电被污染说超 

前些13子邻居家搞装修,白天里电动工具忙个不 

停。噪声干扰且不说,上述大功率用电器具频繁启动 

产生的电网电压波动和电火花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让笔 

者有了切实的感受。为对抗各种用电器具并存对电网 

造成的污染,要求高的发烧友从市场上买回各种无 

源、有源滤波器用于改善他们心爱的影音器材的供电 

质量。不过也应看到,有诸多的因素限制着这些电源 

2003年第3期 

维普资讯

滤波器的性能发挥或普及程度。以下试举其中一二予 

以说明:①普通的无源滤波器由于其构成元件中含有 

电感器、旁路电容等,要使它正常发挥效能应具备可 

靠的接地条件(指大地)。据笔者所知大部分普通家庭 

均没有足够低电阻的接地线,故不能将市电中的杂波 

有效旁路,此其一;况且无源滤波器若用在后级放大 

器供电侧,当中的电感还有影响功放瞬态响应之嫌一 

各具特色。再看图7电路的第二点与别人不同之处(仍 

然结合图8分析),图8是广泛应用的共源共基差动输 

入放大电路,其中G1、G2作共源放大,G5、G6组成 

共基极结构用以改善前者的高频线性,它们共同完成 

第一级电压放大任务(图8中G5的C极通常还接有 

后续的G18完成第二级主电压放大)。我们再看图7中 

的T5、T6与T1、T2,虽说同为共源共基级联结构, 

但图7利用共基极电路的低输入阻抗特性把T5、T6 

与T1、T2紧密级联,同时在其转折点(A、A )巧 

这不能不令人有所顾忌。②高档次的有源滤波器如 

Accuphase PS系列,虽然性能不俗,但以其相当于 

台顶级功放的售价——倘若把一台PS1200V电源滤 

妙地插入恒流管T15、T16,既为上述电路提供驱动 

电流、实现信号与电源之间的良好隔离,同时也因 

波器和一台E407功放置于你面前让阁下二取其一的 

话,想必你会选择后者而舍却前者吧?看来,对于大 

部分工薪族发烧友来说,要帮他们的器材对抗电网干 

扰只有另辟蹊径;而对Diyer来说,能够设法提高放 

大器自身的滤波能力的确实用又实惠。 

(2)功放电溽与信号的隔禹技术 

PNP型共基极级联管T5、T6的作用使T1、T2的输 

出信号电流方向得以转移,并由T5、T6及T8把差动 

放大转为单端输出(B、B 点),于是可以直接激励 

后面T11、T12组成的推挽输出级。 

由图8与图7的对比分析可知,后者以相同的元 

件数目仅用一级放大即成功将输入级与激励级合并 

说到隔离技术,实际上本文的主题——平衡输出 

功率放大器本身其输出信号就是浮地的,只不过就隔 

离程度而言,图2功放做得还不够“彻底”而已。再 

看我们下面要介绍的功放(如图7所示),该功放由完 

全相同的两部分完成正反相放大,因此仅以正半周信 

号通道作分析。信号从输入端+Input—A、A 点一 

B、B 点,然后一直到输出端+Output,整个传输、 

(图8的第二级主电压放大管G18在图7中根本不必出 

现),而且是抗干扰的、高频特性优良的线性放大。综 

上所述,再结合笔者以往接触过的各种线性差动放大 

技术(诸如全对称互补差动电路、菱形差动电路及钻 

石差动电路等),单从电路的简洁且高性能而论,图7 

的输入/激励级合并结构给人以“差动放大器终极应 

用电路”的感觉。 

(4)善蓉极电路与侄流源的广泛应用 

放大过程都通过有源器件与电源隔离,从而实现音频 

信号的浮地(浮电源)传送放大。 

为便于理解,这里单独对图7中的点A、A 如 

众所周知,共基极高频放大电路原本用于射频、 

视频领域,特点是高频线性优良;而恒流源顾名思义 

除可为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稳定电路的工作点外,其 

高动态交流阻抗对电源纹波的抑制作用也不容忽视。 

①图7功放中T5~T8均为共基极电路组态,其 

中T5、T6将差动级T1、T2的信号电流转移方向并 

何与电源隔离作详细说明。输入信号经差分管T1、T2 

放大后由各自的漏极输出到达A、A 点,而T15、T16 

是两个独立的恒流源,它们本身具有的极高交流阻抗 

把来自正电源线的干扰杜绝。关于以上结论,我们还 

可以从图8的G15、G16和图2中的R5、R6与电源 

的连接情况与图7JJl以比较说明:图8中G15、G16组 

成输入级G1、G2的镜象负载,而G16可等效为一个 

直驱输出级;T7基极接地可令上述两共基管(T5、T6) 

左右两臂被“强制”工作于平衡状态;T8则保证了输 

出级上下两臂的正、负激励幅度相等;T5~T8共同 

为图7功放提供平坦的高频延伸,因此应使用线性优 

良的视频管。 

②图7功放各路恒流源的“分工”如下:T3、T4 

组成场效应差分管T1、T2的电流通道并由R1 1调定 

为设计值(28mA);T9、T10组成镜流电路以平衡T5、 

T6的电流量;T15、T16则决定上述两者的总工作电 

流。而T17和T3、T4的复合恒流结构进一步保证了 

D1~D3基准电压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电压 

二二极管,其作用只是平衡G1、G2的电流而不是体现 

高阻抗隔离特性;至于图2中的R5、R6,很显然它 

们不管在交、直流条件下内阻都不会变化,因此电源 

线上的纹波就毫无困难地与R5、R6上的音频电压叠 

加,从而造成污染。有了以上分析,读者便不难体会 

图7功放的设计思想了。 

(3)差助放天嚣的“终极”应用晦路 

笔者一直坚持以简洁的特色电路制作功放。就拿 

图2、图7两款功放来说,两者电路看似相近,其实 

2003年第3期 

3 5 

维普资讯

设计,故只需通过R12-R14将T5、T6、T8的工作 

图7功放的其他特性是输出级由Tll、T12互补 

电压钳位于一定比例上,就可确保电压级有足够的激 

复合管“把关”,并由Tl3、T14组成接近理想的恒流/ 

励幅度和恒流管(T10、T15、T16)有合理的压降以 

恒压偏置电路以稳定其工作点。由于图7功放的整体 

3 6 

2003年第3期 

维普资讯

Hi—Fi 

封管的安装孔所以使用方便。整个散热器重达8kg,最 

引人注目的是其背靠背的两块散热器翼片之间形成一 

个空气管道,两侧出风口均装有鼓风、抽风的散热风 

扇等。该散热器在风扇不启动时功耗大约达250w,强 

制冷却下的散热能量可超过lkW。因此用于图7的大 

功率输出级晶体管安装是十分合适的,不过还应注意 

输出管的绝缘材料如果使用的是普通市售云母片,则 

最好用刀片把每片云母片小心分成薄薄的两片以求获 

得最低的热阻。通过上述措施,功放管的散热条件可 

保证在0.5℃/w以下,这对于甲乙类功放已足够。另 

外,制作中T13、T14必须贴压于T11、T12的管壳 

上以将热补偿响应时间缩至最短(尽管如此,实测图 

7功放管的静态电流在大动态下仍会比设定值高50% 

左右,但对整机影响不大。若制作者要求输出管偏流 

开环增益主要由T6的负载(apT]1、T12的输入阻抗) 

与差动级MOS管T1、T2的gm共同决定的,因此在 

选管时应注意T1、T2跨导不能太低(例如K373之类 

JFET就不合适)以免造成增益不足或失真加大;另 

外,要有足够的激励幅度,T5、T6工作电流的取值 

应比T1、T2大得多。也正因如此,输出级T11、T12 

的B、E极可以分别接入分流电阻R15、R16,一方面 

有接近零的温度系数,请参照图2给T11、T12增加 

MOS驱动管如K214/J77等)。 

实测图7功放静态时的噪声输出电压最大值为 

0.45mV,与图2相比似乎并无改善。但实际上从该功 

放在输入端悬空(不计权)、或输入接地、或在使用稳 

压与非稳压电源时的输出噪声电压均<0.5mY来看, 

本功放的电源、信号隔离设计是行之有效的(实测输 

出噪声电压较大主要来源是本机电压级工作电流,换 

言之是器件的噪声,况且几mV以内的噪声人耳实难 

可减少电流级的输入阻抗变化范围以改善开环指标; 

另一方面对增强输出管的热稳定性大有好处。 

(5)制作、测评与使用、改进心得 

图7功放中差动放大级T1、T2的配对误差造成 

察觉)。再从图7功放的实际放音效果判断:音乐细节 

的表现力,声音的凝聚力和350W/8 Q、500W/4 Q 

的庞大功率储备实不愧对其“高保真大功率”的评 

价! 

图7电路除设计颇具特色之外,制作中还主要选 

用了欧美型号的晶体管(T1、T2除外),声音取向是 

的输出中点偏移情况见表2,读者选管时对比表2自 

然心中有数(若T1、T2一致性不保证,可将功放改 

为交流放大电路,详见图9所示)。要充分体现功放的 

电源/信号良好的隔离特性,图7功放电压级电源取 

值应比末级高±1 5V以上——其中一方面满足激励幅 

值,另一方面则保持T10和T15、T16的正常工作条 

件。 

最后不得不重复输出管MJ1 1032/33的散热设计 

与热补偿安排:制作中笔者选用的散热器是工业用的 

进口拆机品,其基板厚约6mm,因为已钻有TO一3金 

厚实、清晰,应能适合更多发烧友的听音要求。出于 

实现隔离技术与平衡传输的初衷,图7功放采用的是 

大功率的桥接输出方式以保证放音动态使其远离“削 

波”的硬失真之忧。当然制作者可把它作为立体声功 

放使用,这时只要在+Input、一Input端子分别输入 

不同声道信号,而+Output、一Output端分别经扬 

声器接地即可。 

对于喜欢不断尝试的发烧友,还可以把图7功放 

改为电压/电流负反馈混合形式(结构可参考 

Marantz HDAM电路)。关于这点,笔者的实践结果 

并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增加电流负反馈部分后整机的 

开环增益过高,要加入补偿电容以保证其工作稳定, 

这样反而使声音失去活力。 

3 7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