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甫开济)
第36卷第4期
技术与 创新管理
Vo1.36 No.4
2015年07月
TECHNOLOGY AND INNOVA rr=ION MANAGEMENT
Ju1.2015
DOI:10.14090/j.cnki.jsex.2015.0403
【创新论坛】
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吴 赢,施 玮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乡镇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在乡镇范围内的具体体现。乡镇创新体系无论从要素构成、要素投入还是
创新产出方面都与创意社区营造有着高度的一致与统一。基于创新理论、社区营造理论以及社区实证的研究,充
分证实了创意社区营造是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的一条充分必要的路径选择。创意社区的构建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三
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及居民生活园区。创意社区的三个区域除静态组成外,更重要
的是动态的交互与融合。在动态的交互与融合中人文、社会以及自然要素得以协调发展,乡镇范围内的区域吸引
力与区域竞争力得以迅速提升。构建以创意为核心的三区交互与融合模式的乡镇创新体系,可以充分带动乡镇区
域产业升级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意社区;区域创新体系;乡镇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C 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5)04—0326—06
The Creative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WU Ying.SHI Wei
(School ofSunshine,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0,China)
Abstract:The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The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in terms of elements,factor inputs and innovation outputs is consist-
ent and unified with the creative community empowerment.Based on the innovation theory,community building theory and
empiircal research,it has been fully confirmed that the creative community empowerment is an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hoice for the building of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Creative community building is composed of three regions based on
creativity as the core:the creative industry park,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park and residents living park.Among three re—
gions of creative communities,what is more importnta i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Only in the dynamic inter-
action and integration can humanities,socil and naturaal environment develop harmoniously,and the local attractions and
competitiveness SCan be improved quickly within the villages and towns.Therefore,building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third district interaction and fusion model based on the creative can fuu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
al economy in the viHages and towns.
Key words:creative community;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进入了一个快
速发展时期,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同时,各地乡
镇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积极进行乡镇创新
收稿日期:2015—04—26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创意社区视野下的福建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2013B141);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基于扎根方法的闽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2014c23)
作者简介:吴赢(1983一),女,吉林长春人,讲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区域经济的研究工作.
第4期 吴赢等: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327・
体系建设。乡镇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一部
分,乡镇创新体系的构成是区域创新体系构成在乡
镇特定区域中的具体体现。在乡镇创新体系的研究
中,无论是借用RIS的内生论还是系统论;又或是其
他学派的理论。乡镇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都会涉及
企业或产业集群,要素投入以及影响因素都会与区
域文化相关。与此同时,我国乡镇尤其乡村自身蕴
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当地文化具有极大的经济价
值与社会价值。在乡镇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如何利用
和传承这些文化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
创意社区营造的核心就是合理利用当地文化、借助
创意思想建立创意产业园区从而带动社区范围内的
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当地文化以社区发展
的形式得以完整的保存与延续。因此我国乡镇借助
创意社区营造构建全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具有极大的
可行性。
1创意社区与乡镇创新体系的解读
1.1创意社区
社区(Community)的概念最早是由斐迪南・滕
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社
区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念,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共同
体…。社区营造则是对社区的经营与创造,是人类
对社区的实践活动。创意社区是最近十年来提出的
新的区域创新体系概念,源自于新都市主义。“新
都市主义”(New Urbanism)是20世纪90年代于美
国兴起主张改变二战以来城市郊区盲目扩展的局
面,建设布局更为紧凑的、村居式的社区,形成以步
行和公共交通为主的邻里或城市体系_2j,是美国城
镇化进程的产物。凯文・格罗夫都市村庄(简称
KGUV)是全球第一个以“创意社区”理念规划和建
设的新都市主义社区 。
1.2乡镇创新体系
乡镇创新体系是明确区域范围在乡镇的区域创
新体系。而对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
着并不统一的见解。Cook(1998)认为区域创新体
系是企业以及其他机构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
下从事交互式学习的系统 。Autio(1998)则认为
区域创新体系是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基本的
社会系统,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
生了知识流,这些知识流推动了整个区域创新体系
的演化 。Asheim和Isaksen(2002)认为,区域创
新体系是由支持组织围绕的区域集群 ]。黄鲁成
(2000)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范
围,与创新相联系的各种主体与非主体要素以及协
调这些要素相互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的网络系统 J。
借鉴目前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乡镇
创新体系是在乡镇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为实现预
定的创新发展目标,创新体系主体要素通过资源的
投入与利用,主体要素与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动乡镇地区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不断优化乡
镇环境,带动乡镇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系统。从对乡
镇创新体系的界定可以看出,与区域创新体系相同,
乡镇创新体系需要有一定主体要素与非主体要素的
参与与投入,创新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要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创新体系的结果需要大量的创新产出。
2 目前我国乡镇创新发展的主要困境
虽然“社区”的概念最先用于乡村,然而我国的
社区建设却开始于城市。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
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
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乡镇社区建设才得以
正式开展。近十年来,乡镇的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乡
镇地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转型的重点,在众多试点
体系中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村多社区、一
村一社区和多村一社区等多种模式 j,提高了乡镇
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乡镇与整个社会的大融合。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镇社区建设习惯依赖外生资源
的推动,忽略社区内生资源的开发与内生能力的提
升,使乡镇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出现诸多
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乡镇“单位社会”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思维的
淡薄
乡镇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是通过社
区建设培养居民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精
神理念,提升乡镇社区自身的组织与再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的乡镇社区建设主要是政府或其他组织与
机构以物质或资金等形式“自上而下”、“由外而内”
帮助和支持社区的发展_9 J,这种制度变迁模式在社
区建设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战略发展角度
看,是与社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相违背。“政府导
向”使乡镇“单位社会”的社区建设的主体发生了转
移,乡镇居民对社区建设的主体意识淡薄,使其在共
同劳动中的创新思想与创意思维无法产生,也使其
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精神无法在社区建设中发挥
作用。忽略乡镇居民社区建设的主体地位,阻碍居
・
328・ 技术与 创 新 管 理 第36卷
民创新思维的产生,削弱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
情,不利于培养居民共同创造的精神,是乡镇创新发
展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
2.2外源型资源推动的同质与非可持续
于解决集体问题以及改善或维系社区福祉的人力资
本、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本的互动,它可以通过非正式
的社会过程和有组织的行动方式来运作(Chaskin,
2001)¨ 。“自上而下”的政府导向的乡镇社区发
为推进乡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各地方政府均
向乡镇社区注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信息、知识与人
力资本等资源。这种外部资源供给在短时间增强了
展,居民主体意识淡薄,共同参与、共同解决社区事
物相对较少,因此这种社区内生能力严重缺失。
3创意社区营造:乡镇创新体系的路径选择
乡镇社区的功能,加强了社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但是外源型增长模式给目前我国乡镇创新发展带来
了两个主要问题。首先,社区建设的同质现象严重。
在区域创新体系快速发展的今天,乡镇社区建设源
于外部资源的获取。为了提高社区功能,社区建设
就需要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然而,地方政府所能
够提供的外部资源一般都具有同质性,在社区建设
忽略社区自身情况下更多地攫取外部资源,缺乏内
部相应资源的积聚,特别是没有社区内在特质的变
化与能力的提升¨。。,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各地乡镇社
区呈现出相同的发展模式。其次,社区建设的非可
持续发展。现阶段乡镇社区建设的资源投入主体是
各地方政府。以外部资源供给为主要思路的乡镇社
区建设容易产生乡镇社区对地方政府的依赖,因此
很多社区把争取政府外部资源放在乡镇社区建设的
第一位。当这种“外部资源效应”的供给被切断,乡
镇社区必然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甚至发展瘫
痪 。
2.3 乡镇内生资源未充分挖掘及内生能力匮乏
从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区域创新
体系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区域发展内外部动力互动的
过程。外部的动力无疑是政府的推动,而内部的动
力则是区域自身的利用与开发。欧洲许多学者在研
究南欧乡村地区发展战略时,强调乡村内部资源的
充分利用与开发以及本地动员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
性_l 。因此,目前我国乡镇社区建设依赖外部资源
的局面会对乡镇内部发展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造成
乡镇的内生资源的浪费。我国乡镇的存在与发展由
来已久,在其历史的长河中,乡镇居民通过自身的劳
动与智慧创造保护大量的人文财富与自然财富,而
这些财富在不同的地理划分中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
与独特性,在乡镇社区建设中也呈现出巨大的经济
价值与社会价值。但是由于外源型社区发展模式的
存在,忽略了乡镇内部的财富,内生资源无法充分挖
掘与利用。二是造成社区内生能力的匮乏。社区的
内生能力是指存在于某个特定社区之内,能够被用
创意社区营造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创新与再
造,其研究范围与乡镇创新体系的构建范围基本相
同。在区域范围内无论是创意社区营造还是乡镇创
新体系的构建都在强调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
用。同时创意社区营造的核心是创意与创新,而乡
镇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也在于此。由此可见,创意
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因此,以创意社区形式构建乡镇创新体系具有
极大的可行性,创意社区营造将成为乡镇创新体系
构建的一条必然路径选择。
首先,从区域范围内的要素构成看,Samantha
Sharpe和Cristina(2007)认为企业集群是区域创新
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 。乡镇创新体系的构成自
然离不开企业集群或产业集群,它是乡镇区域创新
发展的动力。创意社区营造中的创意产业区是借由
创新的方式与当地相关产业、文化资产、观光资源、
文化与艺术活动等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和诱因加
以经营,从而提升区域品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张
梅青、张蕾,2010)¨ 。因此创意社区营造中的创意
产业可以作为乡镇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推动
乡镇区域的发展。
其次,从区域范围内的要素投入看,乡镇创新体
系是依托一定投入的资源支撑,大多涉及资金、技术
和人才等资源_1 ,这些要素一部分是乡镇地区外部
的投入,一部分是根植于乡镇区域范围内的。顾晓
伟(2007)认为有效的“社区参与”与“居民自助”是
社区总体再造的成功关键 。因此,创意社区营造
中的要素投入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文化资本都根植
于社区并具备高度的认同度。创意社区营造是对当
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同
时,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社区文化。
最后,从区域范围内的创新产出看,乡镇创新体
系的产出包括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甚至是创新环境。
创意社区营造过程的产出不仅有创新产品的产出,
同时更多地产出体现在环境创新与文化创新。狄金
第4期 吴赢等: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329・
华(2005)在对台湾省高雄县美浓社区再造的研究
中,指出最大的产出就是推动美浓客家文化创新,带
动地方从事客家历史文化的整理、记录以及保
存 。由此可见创意社区与乡镇创新体系两者的
产出具有极大的吻合度,而创意社区营造的产出对
乡镇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更具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创意社区营造不仅给乡镇创新体系
构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而且该路径的选择更
具备一定的优势。
4创意社区与乡镇创新体系的实践经验
全球第一个以“创意社区”理念规划和建设的
新都市主义社区实践案例是凯文・格罗夫都市村庄
(简称KGUV),KGUV以创意产业园区为核心,注重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创意
社区的总体营造的实践经验,则主要来自于日本的
造町运动与台湾的社区营造。
1979年平松守彦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
影响力与知名度扩及全日本乃至全亚洲的日本造村
运动,即造町运动。日本造町运动的实质是以“社
区共同体”存在和意识作为前提与目标,以创建当
地特色的产业基地为核心,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经营,凝聚社区共识,培养社区能力等。日本的社区
营造一方面利用地方特色、产业特性与地方资源,另
一
方面提升产业科技,促进乡镇与社区再生,这正是
乡镇创新发展的一个新途径。日本乡镇社区这一新
型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最显著的成效就是美化了生
活空间、提升了生活品质、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以及
经济的发展,进而促使乡镇区域活化。例如福井田
原町商店街的社区营造,以及长滨市的黑壁社区营
造 。
台湾地区多年来的社区营造虽然受日本的造町
运动影响较深,但也具有其独特性。台湾的社区营
造是将累积的经验加入“创意”,在其过程中发展出
具有当地特色的社区文化产业,再借由创新的方式
(例如与当地相关产业、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相结
合)作为基础和动力加以管理,从而提升社区品质,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过程就
是创意社区建设的过程。例如台湾北埔社区营造以
及桃米生态社区营造。
而我国大陆地区的社区营造起步相对比较晚,
借鉴日本与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一些城市也出现
了有特色的文化社区。例如杭州的山水社区,该地
区的社区营造特点主要体现在与人文环境相结合,
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形成人文、自然与社会相互融
合、协调发展的模式。在乡村,主要以地方特色文化
为核心的创意社区开发。例如福建邵武和平古镇的
闽北民俗文化社区,该社区主要以闽北民俗文化为
创意来源,以社区营造的方式构建邵武和平古镇区
域发展模式。
5创意社区营造的路径设计
借鉴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Et本、台湾社区
营造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在乡镇地区营造“创意
社区”的构想,试图以创意社区形式开辟新的乡镇
创新体系路径,希望通过打通边界,三区融合,在创
意社区的柔性空间中完成资本积聚,提升区域创新
能力与区域吸引力,从而可以吸纳更多资本,实现乡
镇区域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5.1创意社区的静态构成
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借鉴以及乡镇创新
发展的具体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创意社区主要由
三个部分构成: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及居
民生活园区,如图1所示。
图1 创意社区的静态构成要素
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社区构成的核心,是创意
社区构建的基础。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具有在地化
的特征。它通过对当地乡镇居民生活中的文化资源
以及自然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结合创意方法,形
成创意产业,从空间上就形成了创意产业园区。
生态保护园区是从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
角度为了保护与合理开发乡镇当地的自然资源而形
成的园区。它不断地向创意产业园区提供可利用的
生态资源的同时,也从创意产业园区中吸纳保护生
态多样性与平衡性的资本,使其在创意社区内部达
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居民生活园区的规划更多地是对历史与文化资
源的传承与开发。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
了巨大的文化财富,这些文化资源在各地乡镇保存
比较完好。居民生活园区通过不断向创意产业园区
・
330・ 技术与 创 新 管理 第36卷
输送更多的文化资源,使其发挥经济价值、实现可再
生之外,同时也可以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价值,实现文
化的永续传承。
5.2创意社区的动态演化
5.2.1三区交互与融合
促进乡镇创意社区的生产力发展,因此它是乡镇区
域创新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3)居民生活园区是保障。居民生活园区主要
功能是为生态保护园区与创意产业园区提供配套的
公共服务与公共设施,为乡镇当地创新人才创造一
个宜居的、休闲的和交流的生活环境,同时居民生活
园区也为创意产业园区输送更多的文化资源。居民
当代社会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全球化、网络化的
社会,区域创新系统也向网络化发展模式演进。网
络化的区域创新系统主要表现在系统要素的无边界
生活园区的良好保障,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园区与创
化。系统要素之间跨界形成的新形态、新动力、新行
为成为创新活力的主要源泉。因此,乡镇创意社区
的运作机制也呈现出网络化、跨界化的动态演化过
程。把创意社区中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与
居民生活园区分别看成是一个节点,三区交互与融
合就是三个节点不断交织与作用的过程,就构成了
创意社区的区域创新网络体,如图2所示。
图2三区交互、融合模式
三区交互、融合模式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相邻的
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与居民生活园区之间
在资源和功能上的紧密结合。三者在共同目标的指
导下,通过明确分工、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形成强大
的区域创新集聚,从而强化和提升园区自身以及创
意社区的整体能力。三区交互与融合主要表现在以
下3个方面:
1)生态保护园区是源头。区域创新系统的建
立是希望凭借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粗放
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乡镇创新体系的发展是希望
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多地保护好人们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因此,生态保护是乡镇创新系统的最根本目的。
生态保护园区的功能主要是进行资源输送,是创意
社区的土壤与原动力。它不但可以提供给居民更加
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输送给产业园区更多的
自然资源,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化剂与动力源。
2)创意产业园区是主体。在“三区交互与融
合”的格局中,创意产业园区主要职能是吸纳生态
保护园区与居民生活园区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
并将其资源产业化,通过创意孵化,促使资源再生,
意产业园区的合作,推动“三区交互、融合”区域创
新网络的高效地良性运转。
5.2.2资本积聚与资本吸纳
乡镇地区营造创意社区的过程,一方面在资源
共享上表现为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及居
民生活园区的交互、融合发展的过程,另一面则是一
个全新的区域内社会资本积聚以及区域外社会资本
吸纳的过程。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在目的性行动中获
取的或被动员的、嵌入社会结构中的资源(Lin Nan,
2001) ]。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社会资源。
创意产业园区在创意社区体系中的功能,既表现在
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又表现在创意产出的
回馈中。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创意产业园区尤其是营
造创意社区来积累区域社会资本,社会资本通过创
意社区网络可以促进创意思想与创意方法的传播,
从而带动社区文化发展,引导学习气氛和创新意识,
让创意与创新精神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显著
化。创意在社区经济发展中还会通过影响输人与输
出总量实现效益最大化_2 ,从而推动整个社区发
展。
创意社区不断的资本积聚可以实现社区能力的
提升,从而增加社区吸引力,加大对社区外部资本的
吸纳。从乡镇创新系统建设中可以看出,区域创新
系统的外部资本主要依靠当地政府以及外部机构与
组织的资本支持。创意社区中的三区交互与融合,
可以提高三区网络的凝聚力,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
的对外在资本的旋涡式吸纳,最终实现乡镇地区经
济的大发展。
6结语
通过对创意与社区营造的文献梳理以及实践总
结,为乡镇创新体系的构建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即
以创意社区营造的形式进行乡镇创新体系的建设。
创意社区主要通过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
及居民生活园区三区交互与融合实现乡镇创新体系
第4期 吴赢等: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33l・
的构建。三区的构建以创意为核心,从静态到动态,
相互交互到相互融合,从而为乡镇区域发展开辟新
的路径,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责任编辑:王强)
参考文献:
[1]龚世俊,李宁.公共服务视域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
及其模式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82—86.
[2] 高鉴国.美国新都市主义评述[J].中外管理导报,
1997(4):32—36.
[3] 丁继军,凌霓.创意社区:凯文・格罗夫都市村庄及
其新都市主义设计[J].装饰,2010(6):99—101.
[4] Cooke P,Uranga M I G,Etxebarria G.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98(30):l 563一l 584.
[5] Autio E.Evaluation of RTD in reigonal systems of innova—
tion[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8,6(2):131—
140.
[6] Asheim B T,Isaksen A.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Sticky”and global“Ubiquitous”
knowledge[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
27(1):77—86.
[7]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J].科研
管理,2000(3):43—48.
[8] 李学斌.城乡社区建设的比较[J].中国民政,2008
(5):24—26.
[9]许远旺,卢璐.从政府主导到参与式发展:中国农村
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11(1):120—
124.
[10]刘宝.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式转换与实践路径——基
于社区能力构建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3(6):179—184.
[11]袁小平,熊茜.社会动员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能力建
设[J].山东社会科学,021l(11):26—30.
[12]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1—
68.
[13]Chaskin R J.Building communi ̄capacity:a deifnitional
framework and case studies from a com--prehensive com--
munity initiative[J].Urban Affairs Review,2001,36(3):
291—323.
[14]Samantha Sharpe,Cristina Martinez—Fernandez.Messuring
regional knowledge resources:what do knowledge have to
offer[J].Innovation:Management,Policy&Practice,
2007,9(3/4):262—275.
[15]张梅青,张蕾.文化创意产业与社区交融互动模式
研究——借鉴台湾社区营造实例[J].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2010(11):151—152.
[16]王松,胡树华,牟仁艳.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溯源与框
架[J].科学学研究,2013(3):344—349.
[17]顾晓伟.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看我国
旧城更新[J].现代城市研究,2007(4):48—54.
[18]狄金华.古老的客家社区——台湾省高雄县美浓社区
纪事[J].社区,2005(1):26—27.
[19]王羽,李成章,王曼,等.日本小城镇的社区营造
活动对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
2012(3):91—94
[2O]林 南.社会资本一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1]吴赢.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竞争力影响机制研究
[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55—258.
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甫开济)
第36卷第4期
技术与 创新管理
Vo1.36 No.4
2015年07月
TECHNOLOGY AND INNOVA rr=ION MANAGEMENT
Ju1.2015
DOI:10.14090/j.cnki.jsex.2015.0403
【创新论坛】
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吴 赢,施 玮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乡镇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在乡镇范围内的具体体现。乡镇创新体系无论从要素构成、要素投入还是
创新产出方面都与创意社区营造有着高度的一致与统一。基于创新理论、社区营造理论以及社区实证的研究,充
分证实了创意社区营造是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的一条充分必要的路径选择。创意社区的构建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三
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及居民生活园区。创意社区的三个区域除静态组成外,更重要
的是动态的交互与融合。在动态的交互与融合中人文、社会以及自然要素得以协调发展,乡镇范围内的区域吸引
力与区域竞争力得以迅速提升。构建以创意为核心的三区交互与融合模式的乡镇创新体系,可以充分带动乡镇区
域产业升级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意社区;区域创新体系;乡镇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C 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5)04—0326—06
The Creative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WU Ying.SHI Wei
(School ofSunshine,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0,China)
Abstract:The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The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in terms of elements,factor inputs and innovation outputs is consist-
ent and unified with the creative community empowerment.Based on the innovation theory,community building theory and
empiircal research,it has been fully confirmed that the creative community empowerment is an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hoice for the building of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Creative community building is composed of three regions based on
creativity as the core:the creative industry park,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park and residents living park.Among three re—
gions of creative communities,what is more importnta i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Only in the dynamic inter-
action and integration can humanities,socil and naturaal environment develop harmoniously,and the local attractions and
competitiveness SCan be improved quickly within the villages and towns.Therefore,building 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third district interaction and fusion model based on the creative can fuu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
al economy in the viHages and towns.
Key words:creative community;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township innovation system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进入了一个快
速发展时期,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同时,各地乡
镇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积极进行乡镇创新
收稿日期:2015—04—26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创意社区视野下的福建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2013B141);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基于扎根方法的闽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2014c23)
作者简介:吴赢(1983一),女,吉林长春人,讲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区域经济的研究工作.
第4期 吴赢等: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327・
体系建设。乡镇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一部
分,乡镇创新体系的构成是区域创新体系构成在乡
镇特定区域中的具体体现。在乡镇创新体系的研究
中,无论是借用RIS的内生论还是系统论;又或是其
他学派的理论。乡镇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都会涉及
企业或产业集群,要素投入以及影响因素都会与区
域文化相关。与此同时,我国乡镇尤其乡村自身蕴
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当地文化具有极大的经济价
值与社会价值。在乡镇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如何利用
和传承这些文化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
创意社区营造的核心就是合理利用当地文化、借助
创意思想建立创意产业园区从而带动社区范围内的
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当地文化以社区发展
的形式得以完整的保存与延续。因此我国乡镇借助
创意社区营造构建全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具有极大的
可行性。
1创意社区与乡镇创新体系的解读
1.1创意社区
社区(Community)的概念最早是由斐迪南・滕
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社
区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念,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共同
体…。社区营造则是对社区的经营与创造,是人类
对社区的实践活动。创意社区是最近十年来提出的
新的区域创新体系概念,源自于新都市主义。“新
都市主义”(New Urbanism)是20世纪90年代于美
国兴起主张改变二战以来城市郊区盲目扩展的局
面,建设布局更为紧凑的、村居式的社区,形成以步
行和公共交通为主的邻里或城市体系_2j,是美国城
镇化进程的产物。凯文・格罗夫都市村庄(简称
KGUV)是全球第一个以“创意社区”理念规划和建
设的新都市主义社区 。
1.2乡镇创新体系
乡镇创新体系是明确区域范围在乡镇的区域创
新体系。而对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
着并不统一的见解。Cook(1998)认为区域创新体
系是企业以及其他机构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
下从事交互式学习的系统 。Autio(1998)则认为
区域创新体系是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基本的
社会系统,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
生了知识流,这些知识流推动了整个区域创新体系
的演化 。Asheim和Isaksen(2002)认为,区域创
新体系是由支持组织围绕的区域集群 ]。黄鲁成
(2000)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范
围,与创新相联系的各种主体与非主体要素以及协
调这些要素相互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的网络系统 J。
借鉴目前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乡镇
创新体系是在乡镇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为实现预
定的创新发展目标,创新体系主体要素通过资源的
投入与利用,主体要素与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动乡镇地区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不断优化乡
镇环境,带动乡镇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系统。从对乡
镇创新体系的界定可以看出,与区域创新体系相同,
乡镇创新体系需要有一定主体要素与非主体要素的
参与与投入,创新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要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创新体系的结果需要大量的创新产出。
2 目前我国乡镇创新发展的主要困境
虽然“社区”的概念最先用于乡村,然而我国的
社区建设却开始于城市。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
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
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乡镇社区建设才得以
正式开展。近十年来,乡镇的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乡
镇地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转型的重点,在众多试点
体系中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村多社区、一
村一社区和多村一社区等多种模式 j,提高了乡镇
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乡镇与整个社会的大融合。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镇社区建设习惯依赖外生资源
的推动,忽略社区内生资源的开发与内生能力的提
升,使乡镇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出现诸多
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乡镇“单位社会”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思维的
淡薄
乡镇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是通过社
区建设培养居民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精
神理念,提升乡镇社区自身的组织与再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的乡镇社区建设主要是政府或其他组织与
机构以物质或资金等形式“自上而下”、“由外而内”
帮助和支持社区的发展_9 J,这种制度变迁模式在社
区建设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战略发展角度
看,是与社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相违背。“政府导
向”使乡镇“单位社会”的社区建设的主体发生了转
移,乡镇居民对社区建设的主体意识淡薄,使其在共
同劳动中的创新思想与创意思维无法产生,也使其
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精神无法在社区建设中发挥
作用。忽略乡镇居民社区建设的主体地位,阻碍居
・
328・ 技术与 创 新 管 理 第36卷
民创新思维的产生,削弱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
情,不利于培养居民共同创造的精神,是乡镇创新发
展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
2.2外源型资源推动的同质与非可持续
于解决集体问题以及改善或维系社区福祉的人力资
本、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本的互动,它可以通过非正式
的社会过程和有组织的行动方式来运作(Chaskin,
2001)¨ 。“自上而下”的政府导向的乡镇社区发
为推进乡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各地方政府均
向乡镇社区注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信息、知识与人
力资本等资源。这种外部资源供给在短时间增强了
展,居民主体意识淡薄,共同参与、共同解决社区事
物相对较少,因此这种社区内生能力严重缺失。
3创意社区营造:乡镇创新体系的路径选择
乡镇社区的功能,加强了社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但是外源型增长模式给目前我国乡镇创新发展带来
了两个主要问题。首先,社区建设的同质现象严重。
在区域创新体系快速发展的今天,乡镇社区建设源
于外部资源的获取。为了提高社区功能,社区建设
就需要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然而,地方政府所能
够提供的外部资源一般都具有同质性,在社区建设
忽略社区自身情况下更多地攫取外部资源,缺乏内
部相应资源的积聚,特别是没有社区内在特质的变
化与能力的提升¨。。,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各地乡镇社
区呈现出相同的发展模式。其次,社区建设的非可
持续发展。现阶段乡镇社区建设的资源投入主体是
各地方政府。以外部资源供给为主要思路的乡镇社
区建设容易产生乡镇社区对地方政府的依赖,因此
很多社区把争取政府外部资源放在乡镇社区建设的
第一位。当这种“外部资源效应”的供给被切断,乡
镇社区必然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甚至发展瘫
痪 。
2.3 乡镇内生资源未充分挖掘及内生能力匮乏
从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区域创新
体系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区域发展内外部动力互动的
过程。外部的动力无疑是政府的推动,而内部的动
力则是区域自身的利用与开发。欧洲许多学者在研
究南欧乡村地区发展战略时,强调乡村内部资源的
充分利用与开发以及本地动员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
性_l 。因此,目前我国乡镇社区建设依赖外部资源
的局面会对乡镇内部发展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造成
乡镇的内生资源的浪费。我国乡镇的存在与发展由
来已久,在其历史的长河中,乡镇居民通过自身的劳
动与智慧创造保护大量的人文财富与自然财富,而
这些财富在不同的地理划分中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
与独特性,在乡镇社区建设中也呈现出巨大的经济
价值与社会价值。但是由于外源型社区发展模式的
存在,忽略了乡镇内部的财富,内生资源无法充分挖
掘与利用。二是造成社区内生能力的匮乏。社区的
内生能力是指存在于某个特定社区之内,能够被用
创意社区营造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创新与再
造,其研究范围与乡镇创新体系的构建范围基本相
同。在区域范围内无论是创意社区营造还是乡镇创
新体系的构建都在强调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
用。同时创意社区营造的核心是创意与创新,而乡
镇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也在于此。由此可见,创意
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因此,以创意社区形式构建乡镇创新体系具有
极大的可行性,创意社区营造将成为乡镇创新体系
构建的一条必然路径选择。
首先,从区域范围内的要素构成看,Samantha
Sharpe和Cristina(2007)认为企业集群是区域创新
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 。乡镇创新体系的构成自
然离不开企业集群或产业集群,它是乡镇区域创新
发展的动力。创意社区营造中的创意产业区是借由
创新的方式与当地相关产业、文化资产、观光资源、
文化与艺术活动等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和诱因加
以经营,从而提升区域品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张
梅青、张蕾,2010)¨ 。因此创意社区营造中的创意
产业可以作为乡镇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推动
乡镇区域的发展。
其次,从区域范围内的要素投入看,乡镇创新体
系是依托一定投入的资源支撑,大多涉及资金、技术
和人才等资源_1 ,这些要素一部分是乡镇地区外部
的投入,一部分是根植于乡镇区域范围内的。顾晓
伟(2007)认为有效的“社区参与”与“居民自助”是
社区总体再造的成功关键 。因此,创意社区营造
中的要素投入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文化资本都根植
于社区并具备高度的认同度。创意社区营造是对当
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同
时,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社区文化。
最后,从区域范围内的创新产出看,乡镇创新体
系的产出包括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甚至是创新环境。
创意社区营造过程的产出不仅有创新产品的产出,
同时更多地产出体现在环境创新与文化创新。狄金
第4期 吴赢等: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329・
华(2005)在对台湾省高雄县美浓社区再造的研究
中,指出最大的产出就是推动美浓客家文化创新,带
动地方从事客家历史文化的整理、记录以及保
存 。由此可见创意社区与乡镇创新体系两者的
产出具有极大的吻合度,而创意社区营造的产出对
乡镇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更具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创意社区营造不仅给乡镇创新体系
构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而且该路径的选择更
具备一定的优势。
4创意社区与乡镇创新体系的实践经验
全球第一个以“创意社区”理念规划和建设的
新都市主义社区实践案例是凯文・格罗夫都市村庄
(简称KGUV),KGUV以创意产业园区为核心,注重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创意
社区的总体营造的实践经验,则主要来自于日本的
造町运动与台湾的社区营造。
1979年平松守彦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
影响力与知名度扩及全日本乃至全亚洲的日本造村
运动,即造町运动。日本造町运动的实质是以“社
区共同体”存在和意识作为前提与目标,以创建当
地特色的产业基地为核心,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经营,凝聚社区共识,培养社区能力等。日本的社区
营造一方面利用地方特色、产业特性与地方资源,另
一
方面提升产业科技,促进乡镇与社区再生,这正是
乡镇创新发展的一个新途径。日本乡镇社区这一新
型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最显著的成效就是美化了生
活空间、提升了生活品质、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以及
经济的发展,进而促使乡镇区域活化。例如福井田
原町商店街的社区营造,以及长滨市的黑壁社区营
造 。
台湾地区多年来的社区营造虽然受日本的造町
运动影响较深,但也具有其独特性。台湾的社区营
造是将累积的经验加入“创意”,在其过程中发展出
具有当地特色的社区文化产业,再借由创新的方式
(例如与当地相关产业、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相结
合)作为基础和动力加以管理,从而提升社区品质,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过程就
是创意社区建设的过程。例如台湾北埔社区营造以
及桃米生态社区营造。
而我国大陆地区的社区营造起步相对比较晚,
借鉴日本与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一些城市也出现
了有特色的文化社区。例如杭州的山水社区,该地
区的社区营造特点主要体现在与人文环境相结合,
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形成人文、自然与社会相互融
合、协调发展的模式。在乡村,主要以地方特色文化
为核心的创意社区开发。例如福建邵武和平古镇的
闽北民俗文化社区,该社区主要以闽北民俗文化为
创意来源,以社区营造的方式构建邵武和平古镇区
域发展模式。
5创意社区营造的路径设计
借鉴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Et本、台湾社区
营造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在乡镇地区营造“创意
社区”的构想,试图以创意社区形式开辟新的乡镇
创新体系路径,希望通过打通边界,三区融合,在创
意社区的柔性空间中完成资本积聚,提升区域创新
能力与区域吸引力,从而可以吸纳更多资本,实现乡
镇区域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5.1创意社区的静态构成
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借鉴以及乡镇创新
发展的具体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创意社区主要由
三个部分构成: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及居
民生活园区,如图1所示。
图1 创意社区的静态构成要素
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社区构成的核心,是创意
社区构建的基础。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具有在地化
的特征。它通过对当地乡镇居民生活中的文化资源
以及自然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结合创意方法,形
成创意产业,从空间上就形成了创意产业园区。
生态保护园区是从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
角度为了保护与合理开发乡镇当地的自然资源而形
成的园区。它不断地向创意产业园区提供可利用的
生态资源的同时,也从创意产业园区中吸纳保护生
态多样性与平衡性的资本,使其在创意社区内部达
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居民生活园区的规划更多地是对历史与文化资
源的传承与开发。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
了巨大的文化财富,这些文化资源在各地乡镇保存
比较完好。居民生活园区通过不断向创意产业园区
・
330・ 技术与 创 新 管理 第36卷
输送更多的文化资源,使其发挥经济价值、实现可再
生之外,同时也可以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价值,实现文
化的永续传承。
5.2创意社区的动态演化
5.2.1三区交互与融合
促进乡镇创意社区的生产力发展,因此它是乡镇区
域创新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3)居民生活园区是保障。居民生活园区主要
功能是为生态保护园区与创意产业园区提供配套的
公共服务与公共设施,为乡镇当地创新人才创造一
个宜居的、休闲的和交流的生活环境,同时居民生活
园区也为创意产业园区输送更多的文化资源。居民
当代社会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全球化、网络化的
社会,区域创新系统也向网络化发展模式演进。网
络化的区域创新系统主要表现在系统要素的无边界
生活园区的良好保障,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园区与创
化。系统要素之间跨界形成的新形态、新动力、新行
为成为创新活力的主要源泉。因此,乡镇创意社区
的运作机制也呈现出网络化、跨界化的动态演化过
程。把创意社区中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与
居民生活园区分别看成是一个节点,三区交互与融
合就是三个节点不断交织与作用的过程,就构成了
创意社区的区域创新网络体,如图2所示。
图2三区交互、融合模式
三区交互、融合模式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相邻的
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与居民生活园区之间
在资源和功能上的紧密结合。三者在共同目标的指
导下,通过明确分工、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形成强大
的区域创新集聚,从而强化和提升园区自身以及创
意社区的整体能力。三区交互与融合主要表现在以
下3个方面:
1)生态保护园区是源头。区域创新系统的建
立是希望凭借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粗放
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乡镇创新体系的发展是希望
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多地保护好人们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因此,生态保护是乡镇创新系统的最根本目的。
生态保护园区的功能主要是进行资源输送,是创意
社区的土壤与原动力。它不但可以提供给居民更加
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输送给产业园区更多的
自然资源,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化剂与动力源。
2)创意产业园区是主体。在“三区交互与融
合”的格局中,创意产业园区主要职能是吸纳生态
保护园区与居民生活园区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
并将其资源产业化,通过创意孵化,促使资源再生,
意产业园区的合作,推动“三区交互、融合”区域创
新网络的高效地良性运转。
5.2.2资本积聚与资本吸纳
乡镇地区营造创意社区的过程,一方面在资源
共享上表现为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及居
民生活园区的交互、融合发展的过程,另一面则是一
个全新的区域内社会资本积聚以及区域外社会资本
吸纳的过程。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在目的性行动中获
取的或被动员的、嵌入社会结构中的资源(Lin Nan,
2001) ]。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社会资源。
创意产业园区在创意社区体系中的功能,既表现在
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又表现在创意产出的
回馈中。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创意产业园区尤其是营
造创意社区来积累区域社会资本,社会资本通过创
意社区网络可以促进创意思想与创意方法的传播,
从而带动社区文化发展,引导学习气氛和创新意识,
让创意与创新精神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显著
化。创意在社区经济发展中还会通过影响输人与输
出总量实现效益最大化_2 ,从而推动整个社区发
展。
创意社区不断的资本积聚可以实现社区能力的
提升,从而增加社区吸引力,加大对社区外部资本的
吸纳。从乡镇创新系统建设中可以看出,区域创新
系统的外部资本主要依靠当地政府以及外部机构与
组织的资本支持。创意社区中的三区交互与融合,
可以提高三区网络的凝聚力,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
的对外在资本的旋涡式吸纳,最终实现乡镇地区经
济的大发展。
6结语
通过对创意与社区营造的文献梳理以及实践总
结,为乡镇创新体系的构建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即
以创意社区营造的形式进行乡镇创新体系的建设。
创意社区主要通过创意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园区以
及居民生活园区三区交互与融合实现乡镇创新体系
第4期 吴赢等:创意社区营造与乡镇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33l・
的构建。三区的构建以创意为核心,从静态到动态,
相互交互到相互融合,从而为乡镇区域发展开辟新
的路径,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责任编辑:王强)
参考文献:
[1]龚世俊,李宁.公共服务视域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
及其模式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82—86.
[2] 高鉴国.美国新都市主义评述[J].中外管理导报,
1997(4):32—36.
[3] 丁继军,凌霓.创意社区:凯文・格罗夫都市村庄及
其新都市主义设计[J].装饰,2010(6):99—101.
[4] Cooke P,Uranga M I G,Etxebarria G.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98(30):l 563一l 584.
[5] Autio E.Evaluation of RTD in reigonal systems of innova—
tion[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8,6(2):131—
140.
[6] Asheim B T,Isaksen A.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Sticky”and global“Ubiquitous”
knowledge[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
27(1):77—86.
[7]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J].科研
管理,2000(3):43—48.
[8] 李学斌.城乡社区建设的比较[J].中国民政,2008
(5):24—26.
[9]许远旺,卢璐.从政府主导到参与式发展:中国农村
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11(1):120—
124.
[10]刘宝.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式转换与实践路径——基
于社区能力构建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3(6):179—184.
[11]袁小平,熊茜.社会动员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能力建
设[J].山东社会科学,021l(11):26—30.
[12]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1—
68.
[13]Chaskin R J.Building communi ̄capacity:a deifnitional
framework and case studies from a com--prehensive com--
munity initiative[J].Urban Affairs Review,2001,36(3):
291—323.
[14]Samantha Sharpe,Cristina Martinez—Fernandez.Messuring
regional knowledge resources:what do knowledge have to
offer[J].Innovation:Management,Policy&Practice,
2007,9(3/4):262—275.
[15]张梅青,张蕾.文化创意产业与社区交融互动模式
研究——借鉴台湾社区营造实例[J].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2010(11):151—152.
[16]王松,胡树华,牟仁艳.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溯源与框
架[J].科学学研究,2013(3):344—349.
[17]顾晓伟.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看我国
旧城更新[J].现代城市研究,2007(4):48—54.
[18]狄金华.古老的客家社区——台湾省高雄县美浓社区
纪事[J].社区,2005(1):26—27.
[19]王羽,李成章,王曼,等.日本小城镇的社区营造
活动对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
2012(3):91—94
[2O]林 南.社会资本一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1]吴赢.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竞争力影响机制研究
[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