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其和平)
为了更好地利用摄像机拍摄出优质的画面,摄像人员必须掌握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
(一)稳
拍摄的画面要保持稳定,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如果画面不稳定,就会给人以不安
全的感觉,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画面的稳定是对摄像人员的基本要求。操作时一般多为两
种方式:支架式和手持式。
1.支架式:即摄像机固定到摄像机三脚架云台上,摄像师握住摇把和调焦杆,用眼睛
贴近寻像器取景构图,以此来进行拍摄的方式。
拍摄时根据拍摄的要求,或摄像人员的高矮,调节三脚架的高低,以及水平。对运动
镜头拍摄时,应预先将云台的锁扣拧松,使摄像机能上下左右摇动。右手握住摇把,靠它
牵动摄像机运动进行摇摄。左手调节变焦扣和调焦杆,进行聚焦和变焦工作。演播室内使
用时通常用摄像机遥控器,遥控器的左把手上有聚焦杆,右把手上有变焦杆,分别由左右
手控制。利用三脚架拍摄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获得稳定的画面,尤其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情况
下,也能得到稳定的画面。因此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要尽量作用三脚架。
2.手持式:
三脚架支撑拍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每换一个地点就重新上卸机,调整高度及水平非
常麻烦,而且有时环境条件不允许使用三脚架,这就需要徒手持机进行拍摄,这种情况下,
如何保持画面的稳定呢?
1)肩扛的姿势:又可分为站姿和跪姿
站姿:肩扛摄象机正对被摄物,两脚自然分开,重心在两脚中间。右肩扛着摄像机,
右手把在扶手上,并操作电动变焦以及录像机的启停。左手放在聚焦环上进行焦点调节,并
作为支撑点;右眼贴近寻像器,观察图像构图。
以录制时,如果镜头不长,最好屏住气,直到录完一个镜头。尤其在长焦状态时,轻
微的呼吸会使画面产生较大晃动。在摇摄时,要事先选好起幅、落幅,并调整好双脚的位
置,避免最后失去平衡。在移动拍摄时,步幅要均匀,最好用广角镜头。
跪姿:单腿或双腿跪立拍摄。摄像机放在肩上,左、右手分工同站姿。通常用于低角
度拍摄的场合,如武术表演、体操表演等。
2)怀抱姿势:将摄像机用右手抱在胸前,左手穿过镜头下方去握住调焦杆,进行拍摄。
这种姿式能使机位更低,用于表现高大或深远的场合。
各种手持的姿式,其特点是灵活机动,特别适合于拍摄一些新闻节目,或其他来不及
摆布的专题节目。缺点就是画面的稳定性差,为此手持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a:可借助物体作支撑物。
b:掌握好呼吸。
c:多用广角镜头,少用长焦镜头。
(二)准
准包含三层意思;1.构图准;2. 聚焦准;3.色彩还原要准。
1.构图准。
取景构图准这是对准的要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聚焦、光圈、白平衡调整都是硬
的标准和有固定程序。而取景构图则不同,自动化程度再高也无法代替摄像人员的景,实
现自动取景。由此可见取景构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而构图的准又包含很多内容,如:
1)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的布局安排(布局)。
2)形状、线条、色彩、质感、立体感等构图要素的表现(构图要素)。
3)正、侧、斜、背;平、仰、俯、顶拍摄角度高度的选择(机位的选择)。
4)远、全、中、近、特各种景别的运用(景别选择)。
5)推、拉、摇、移、跟运动镜头的拍摄,及起幅落幅的确定(运动技巧的运用)。
这些都要做到准确、完美。构图的“准”能使得画面更好地表现内容,更富有艺术感
染力。可以说不管文字稿本如何描述画面,不管分镜头稿本多细致,也不管导演、摄像事
先构图多周祥,这一切文字的、想象的不具体的东西,都在摄像师取景构图按动开关后的
一段时间内被取景框确定下来,并随着摄像机的运转,真实、具体地记录到磁带上。因此
拍摄电视节目是整个摄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取景构图又是摄像中最重要、最主要的
部分。
如何做到构图的准呢?
1)了解并掌握构图、用光、拍摄技巧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2)预演:先从寻像器上进行选景、构图,并运用各种技巧,试演好了再实拍。
3)可多选取几种拍摄角度和拍摄技巧从中选取出最理想的画面构图。
通过多学习、练习,做到又快又准。尤其对于运动镜头中起幅和落幅,要做到一次到
位,避免来回调整画面,推、拉、摇、移、跟都是如此。
2.聚焦要准。
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应是清晰的。对于主体运动(水平方向)或距离远近的变化(垂直
方向),有时需要跟焦点,即随主体的移动变化而变焦,以保持清晰。聚焦时要赶前不赶后。
对主、陪体变化的情况,要做好记号,或试验后再拍,做到一次到位,聚焦清晰。
对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画面,可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或远距离拍摄。
在一般的情况采用“特写聚焦法”,即在拍摄时,无论是拍摄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
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
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位置,进行拍摄。
在拍摄变焦的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时调好聚焦,再回到广角,从广角开始推,这
样图像才能整个过程都保持清晰。
3.色彩还原准。
1)曝光要准:要做到曝光准确,被摄物要有一定的亮度和光比,同时摄像机的光圈和
其它控制要适当。由于电视摄像系统有一个有限的亮度范围20:1,在这个范围之内它们
能够接受光线,并且能按光线的相对比例再现出来。
如果接收的光线不足,图像则产生噪声,如果光线超过最高限度,图像的细部混为一
片。如果被摄物的亮度范围合适,就可以用一个恰当的光圈,把这一场景的全部影调范围
都包含在光导电(光电转换)的直线范围内,得到全部清晰的图像。
在实际拍摄时,景物的亮度范围超过摄像管容纳的亮度范围时,就得作出决定,究竟
是损失一些阴暗部分的层次呢?还是损失一些光亮部分的层次,还是取折衷值?
如果我们取阴暗部分的层次,有意舍去一部分亮度细节,可以选取景物暗部曝光,开
大光圈进行拍摄。(窗前的人脸)。如果我们取光这部分的层次,舍取阴影细节,就缩小光
圈来拍摄。(晚上的月亮)。
如果我们要使景物暗训和亮部全都呈现清晰,就需要控制景物的亮度范围。使之正好
适合摄像管的范围,并选取合适的光圈,就能把被摄物的影调层次全部再现出来。(如演播
室的布光)。
总之通过选取适当的光圈和控制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使得拍摄的图像符合要求。
2)色彩还原要准:
影响色彩还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景物受到不同色温光线的照射,二是摄
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及滤色片面的选择。对于前者在摄像时就要靠合理用光,控制色温不用
不同色温的光线照明,对后者在拍摄前根据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滤色片进行黑白平衡调整,
当然如果是有意使画面偏色则另当别论。
(三)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在拍摄过程,运动的速度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起幅、落幅时的加速和减速也应
缓慢、均匀。
如开始动时,应是缓慢起动,为匀加速运动,到一定速度时保持匀速,至落幅时,要
慢慢减速,为匀减速。
推拉时控制好变焦杆,变焦过程中速度均匀。
摇摄时要控制好,使把手(或机身)的转动速度均匀。
移、跟时,控制好移动工具作匀速运动。
(四)平
“平”是指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不能倾斜。
在绝大多数的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如果画面中的这些线条
不是歪就是斜,变会给观众造成某种错觉,好象发生了地震似的。这是摄像中的一大忌讳。
如果是肩扛摄像机操作,应当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线条作为
参考,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等,大体就可以做到“平”的要求。(演示)。
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确保画面地平线的关键是摆平三脚架。一般三脚架上有水平
仪,可以调整各支架的高度及云台,使水泡处于中心位置,摄像机的水平就调好了。(演示)。
另外在拍摄中需注意的问题:
1)避免“拉风箱”“刷墙”式的摄像机运动。
“拉风箱”就是反复使用推拉镜头。
“刷墙”是指摇摄时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反复摇拍。
这些也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这样拍出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毫无目的。也是不成熟的
表现。
2)多录“5秒钟”
在起幅之前,落幅之后,应留有5-10秒钟的静止画面,以便为编辑时留有预卷的时
间。
在连续记录中的镜头,如果不停录像机,可不必留5-10秒钟,留足镜头用的时间就
可以,预卷时间可用上一镜头。
对于运动镜头,起幅多留5秒钟还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进行“动与动”“静与静”
编辑;二是能选出静止镜头。
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其和平)
为了更好地利用摄像机拍摄出优质的画面,摄像人员必须掌握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
(一)稳
拍摄的画面要保持稳定,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如果画面不稳定,就会给人以不安
全的感觉,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画面的稳定是对摄像人员的基本要求。操作时一般多为两
种方式:支架式和手持式。
1.支架式:即摄像机固定到摄像机三脚架云台上,摄像师握住摇把和调焦杆,用眼睛
贴近寻像器取景构图,以此来进行拍摄的方式。
拍摄时根据拍摄的要求,或摄像人员的高矮,调节三脚架的高低,以及水平。对运动
镜头拍摄时,应预先将云台的锁扣拧松,使摄像机能上下左右摇动。右手握住摇把,靠它
牵动摄像机运动进行摇摄。左手调节变焦扣和调焦杆,进行聚焦和变焦工作。演播室内使
用时通常用摄像机遥控器,遥控器的左把手上有聚焦杆,右把手上有变焦杆,分别由左右
手控制。利用三脚架拍摄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获得稳定的画面,尤其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情况
下,也能得到稳定的画面。因此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要尽量作用三脚架。
2.手持式:
三脚架支撑拍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每换一个地点就重新上卸机,调整高度及水平非
常麻烦,而且有时环境条件不允许使用三脚架,这就需要徒手持机进行拍摄,这种情况下,
如何保持画面的稳定呢?
1)肩扛的姿势:又可分为站姿和跪姿
站姿:肩扛摄象机正对被摄物,两脚自然分开,重心在两脚中间。右肩扛着摄像机,
右手把在扶手上,并操作电动变焦以及录像机的启停。左手放在聚焦环上进行焦点调节,并
作为支撑点;右眼贴近寻像器,观察图像构图。
以录制时,如果镜头不长,最好屏住气,直到录完一个镜头。尤其在长焦状态时,轻
微的呼吸会使画面产生较大晃动。在摇摄时,要事先选好起幅、落幅,并调整好双脚的位
置,避免最后失去平衡。在移动拍摄时,步幅要均匀,最好用广角镜头。
跪姿:单腿或双腿跪立拍摄。摄像机放在肩上,左、右手分工同站姿。通常用于低角
度拍摄的场合,如武术表演、体操表演等。
2)怀抱姿势:将摄像机用右手抱在胸前,左手穿过镜头下方去握住调焦杆,进行拍摄。
这种姿式能使机位更低,用于表现高大或深远的场合。
各种手持的姿式,其特点是灵活机动,特别适合于拍摄一些新闻节目,或其他来不及
摆布的专题节目。缺点就是画面的稳定性差,为此手持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a:可借助物体作支撑物。
b:掌握好呼吸。
c:多用广角镜头,少用长焦镜头。
(二)准
准包含三层意思;1.构图准;2. 聚焦准;3.色彩还原要准。
1.构图准。
取景构图准这是对准的要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聚焦、光圈、白平衡调整都是硬
的标准和有固定程序。而取景构图则不同,自动化程度再高也无法代替摄像人员的景,实
现自动取景。由此可见取景构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而构图的准又包含很多内容,如:
1)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的布局安排(布局)。
2)形状、线条、色彩、质感、立体感等构图要素的表现(构图要素)。
3)正、侧、斜、背;平、仰、俯、顶拍摄角度高度的选择(机位的选择)。
4)远、全、中、近、特各种景别的运用(景别选择)。
5)推、拉、摇、移、跟运动镜头的拍摄,及起幅落幅的确定(运动技巧的运用)。
这些都要做到准确、完美。构图的“准”能使得画面更好地表现内容,更富有艺术感
染力。可以说不管文字稿本如何描述画面,不管分镜头稿本多细致,也不管导演、摄像事
先构图多周祥,这一切文字的、想象的不具体的东西,都在摄像师取景构图按动开关后的
一段时间内被取景框确定下来,并随着摄像机的运转,真实、具体地记录到磁带上。因此
拍摄电视节目是整个摄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取景构图又是摄像中最重要、最主要的
部分。
如何做到构图的准呢?
1)了解并掌握构图、用光、拍摄技巧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2)预演:先从寻像器上进行选景、构图,并运用各种技巧,试演好了再实拍。
3)可多选取几种拍摄角度和拍摄技巧从中选取出最理想的画面构图。
通过多学习、练习,做到又快又准。尤其对于运动镜头中起幅和落幅,要做到一次到
位,避免来回调整画面,推、拉、摇、移、跟都是如此。
2.聚焦要准。
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应是清晰的。对于主体运动(水平方向)或距离远近的变化(垂直
方向),有时需要跟焦点,即随主体的移动变化而变焦,以保持清晰。聚焦时要赶前不赶后。
对主、陪体变化的情况,要做好记号,或试验后再拍,做到一次到位,聚焦清晰。
对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画面,可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或远距离拍摄。
在一般的情况采用“特写聚焦法”,即在拍摄时,无论是拍摄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
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
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位置,进行拍摄。
在拍摄变焦的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时调好聚焦,再回到广角,从广角开始推,这
样图像才能整个过程都保持清晰。
3.色彩还原准。
1)曝光要准:要做到曝光准确,被摄物要有一定的亮度和光比,同时摄像机的光圈和
其它控制要适当。由于电视摄像系统有一个有限的亮度范围20:1,在这个范围之内它们
能够接受光线,并且能按光线的相对比例再现出来。
如果接收的光线不足,图像则产生噪声,如果光线超过最高限度,图像的细部混为一
片。如果被摄物的亮度范围合适,就可以用一个恰当的光圈,把这一场景的全部影调范围
都包含在光导电(光电转换)的直线范围内,得到全部清晰的图像。
在实际拍摄时,景物的亮度范围超过摄像管容纳的亮度范围时,就得作出决定,究竟
是损失一些阴暗部分的层次呢?还是损失一些光亮部分的层次,还是取折衷值?
如果我们取阴暗部分的层次,有意舍去一部分亮度细节,可以选取景物暗部曝光,开
大光圈进行拍摄。(窗前的人脸)。如果我们取光这部分的层次,舍取阴影细节,就缩小光
圈来拍摄。(晚上的月亮)。
如果我们要使景物暗训和亮部全都呈现清晰,就需要控制景物的亮度范围。使之正好
适合摄像管的范围,并选取合适的光圈,就能把被摄物的影调层次全部再现出来。(如演播
室的布光)。
总之通过选取适当的光圈和控制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使得拍摄的图像符合要求。
2)色彩还原要准:
影响色彩还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景物受到不同色温光线的照射,二是摄
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及滤色片面的选择。对于前者在摄像时就要靠合理用光,控制色温不用
不同色温的光线照明,对后者在拍摄前根据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滤色片进行黑白平衡调整,
当然如果是有意使画面偏色则另当别论。
(三)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在拍摄过程,运动的速度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起幅、落幅时的加速和减速也应
缓慢、均匀。
如开始动时,应是缓慢起动,为匀加速运动,到一定速度时保持匀速,至落幅时,要
慢慢减速,为匀减速。
推拉时控制好变焦杆,变焦过程中速度均匀。
摇摄时要控制好,使把手(或机身)的转动速度均匀。
移、跟时,控制好移动工具作匀速运动。
(四)平
“平”是指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不能倾斜。
在绝大多数的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如果画面中的这些线条
不是歪就是斜,变会给观众造成某种错觉,好象发生了地震似的。这是摄像中的一大忌讳。
如果是肩扛摄像机操作,应当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线条作为
参考,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等,大体就可以做到“平”的要求。(演示)。
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确保画面地平线的关键是摆平三脚架。一般三脚架上有水平
仪,可以调整各支架的高度及云台,使水泡处于中心位置,摄像机的水平就调好了。(演示)。
另外在拍摄中需注意的问题:
1)避免“拉风箱”“刷墙”式的摄像机运动。
“拉风箱”就是反复使用推拉镜头。
“刷墙”是指摇摄时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反复摇拍。
这些也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这样拍出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毫无目的。也是不成熟的
表现。
2)多录“5秒钟”
在起幅之前,落幅之后,应留有5-10秒钟的静止画面,以便为编辑时留有预卷的时
间。
在连续记录中的镜头,如果不停录像机,可不必留5-10秒钟,留足镜头用的时间就
可以,预卷时间可用上一镜头。
对于运动镜头,起幅多留5秒钟还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进行“动与动”“静与静”
编辑;二是能选出静止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