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顾怡乐)
临床营养学(05762)第二章
第二章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营养评价的临床意义
一、营养评价的临床意义
营养评价是通过对患病机体营养状况进行系统观察和检测,软后
对营养状态进行全面综合评定。营养评价常用指标包括膳食调查、人
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和综合评价指标。
尽管目前尚无一个可以全面、灵敏、准确地评价指标,但仍有一
定临床意义,主要有:
1、营养评价是对病人营养状况的客观反映;
2、营养评价可区分营养不良的类型和发生原因;
3、营养评价可对病人发生并发症危险性进行预测;
4、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评估营养治疗效果。
第二节营养评价常用指标和临床意义
一、人体测量
(一)体重
体重是身体各组成部分重量的总和,如果体液保持稳定(无脱水
和水肿),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体内蛋白质、脂肪的储备变化,与体
内能量平衡密切相关。所以,是营养评价最重要,也是最简单可行的
检查指标。
体重测量每次应保持在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才有价值,住院
病人应在清晨排空大小便后、着装基本相同时测量。体重计应定期进
行校正。
(二)皮褶厚度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以此评估体脂储备与消耗,间接反应能量消
耗与储存的变化。三头肌皮褶厚度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测定指标。
1、测量方法
上臂自然下垂,取左或右上臂背侧肩胛骨喙突至尺骨鹰嘴连线中
点,在重点上方2cm处,测定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连同皮下脂肪捏
起呈皱褶,皱褶的一点两侧皮肤应对称,用皮褶厚度以测定其厚度。
2、注意事项
(1)应在夹住部位停留3秒钟。
(2)应在同一部位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3)观察营养治疗效果需测量多次,应固定同一上臂、同一测量
仪和同一测量者。
(二)上臂围和上臂肌围
1、上臂围测量方法和应用:左前臂自然下垂,取上臂中点,用软
尺测量中
点处臂围,至少2次,误差不得相差0.1cm。
临床应用意义:臂围包括皮下脂肪,简介反映能量储备和消耗,
我国没有评价标准,只有参考值。
2、上臂肌围计算方法和应用
(1)计算公式: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
皮褶厚度
(2)临床应用意义:反映体内蛋白质储存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
平密切相关,当血清白蛋白小于2.8g/L时,87%的患者出现上臂肌围
减少。用其评价营养治疗效果短期内意义不大。
(3)参考值:正产值男性24.8cm,女性21.0cm
轻度营养不良:实测值为正产值的80%~90%
重度营养不良:实测值为正常值的60%~80%
重度营养不良:实测值<正常值的60%
二、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一)、实验室检查应用范围和价值
1应用范围:可测定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
和免疫功能
2应用价值:
A、可及时发现营养不良;
B、可区别营养不良的类型;
C、可提供客观的营养评价指标,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D、可确定哪种营养素缺乏。
(二)、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和临床意义
肝脏是营养代谢的主要器官,承担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转化、
储藏;核酸、维生素的活化、储藏;激素的灭活、排泄;胆红素、胆
酸的生成;金属元素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参与凝血机能等。正常的肝
脏功能必须依靠充足的营养供给,营养不良必定损害肝脏功能。肝脏
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白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各
种运铁蛋白等均在肝脏合成;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大部分依靠食物;
机体各种蛋白质的水平与机体的合成、分解代谢状态有直接关系。
1、血清总蛋白:
(1)正常值:血清总蛋白是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称,正常值:
60~80g/L。
(2)临床应用意义:
●营养不良早期宗蛋白变化不明显,随病情加重二下降,主要是白
蛋白减少。
●蛋白质的合成大部分在肝脏进行,血清蛋白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肝
功能。
●持续性白蛋白减少或白球比例倒置说明病情严重。
●总蛋白持续下降病情危重。
●营养治疗效果明显为首先白蛋白上升→白球比例改善→比例正
常。
●总蛋白正常不能排除营养不良存在。
2、血清白蛋白:
(1)、正常值:40~50g/L,与球蛋白比值>1.0.
(2)、临床意义:
●持久性降低说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合成机体蛋白质基质不足。
●是判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天,急性蛋白质丢失或短期内蛋白质摄入
不足,白蛋白可以维持正常。如果白蛋白下降说明摄入量不足已
持续较长时间,机体通过肌肉蛋白质分解,释放氨基酸,提供合
成白蛋白的需要,当这种调节功能减弱时,发生血清白蛋白下降,
是评价慢性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临床观察营养治疗的效果,短期内业不能一血清白蛋白作为依
据。
●水肿是白蛋白严重不足的表现。
●白蛋白不足,易发生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影
响预后。
(3)、白蛋白降低的疾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慢性营养不良
●重度创伤而较长时间仅应用葡萄糖和少量氨基酸维持营养供给
者。
(4)、判断标准:
轻度缺乏:28~34g/L
中度缺乏:21~27g/L
重度缺乏:<21g/L
3、前白蛋白:
(1)、正常值:又称甲状腺素结合蛋白,正常值为250~
500mg/L。
(2)、临床意义:
●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
●前白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半衰期是1.9天,反应急性蛋白质缺
乏,临床应用比白蛋白敏感,因蛋白质不足而降低要早于白蛋白,
营养改善而回升也早于白蛋白。
(3)、引起前白蛋白降低的疾病:
●营养不良
●晚期恶性肿瘤
●慢性感染
●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型肝炎
(5)、判断标准:
轻度缺乏:150~250mg/L
中度缺乏:100~150mg/L
重度缺乏:<50mg/L
4、运铁蛋白:又叫转铁蛋白,是一种能结合三价铁的糖蛋白,
1mg运铁蛋白能结合1.25mg铁。在肝脏合成,分布在血浆、细胞外
液、淋巴液和脑脊液。运铁蛋白在需要铁的组织处将铁释放,其自身
结构不变,是铁的转运和传递者,反映血红蛋白生产和铁代谢的指标。
(1)、正常值:正常值为2.0~4.0g/L,在肝脏合成。
(2)、临床意义:
●半衰期8天,能及时反映内脏蛋白质的急剧变化。
●能较快反映营养治疗的效果。
(3)、判断标准:
轻度缺乏:1.5~2g/L
中度缺乏:1.0~1.5g/L
重度缺乏:<1.0g/L
(4)运铁蛋白临床应用意义:
增高:妊娠中晚期、急性出血、铁缺乏早期。
降低:营养不良、严重蛋白质缺乏、肾病综合征、溶血性贫血。
5、视黄醇结合蛋白:
(1)、正常值:40~70mg/L。
(2)、临床意义:
●半衰期10小时,可极灵敏反映营养治疗的效果。
●因半衰期短,可快速放有营养治疗的效果,又称为体内快速反应
蛋白。
●干扰因素有维生素A摄入量、肾功能、
●检查方法复杂,实际应用少。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顾怡乐)
临床营养学(05762)第二章
第二章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营养评价的临床意义
一、营养评价的临床意义
营养评价是通过对患病机体营养状况进行系统观察和检测,软后
对营养状态进行全面综合评定。营养评价常用指标包括膳食调查、人
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和综合评价指标。
尽管目前尚无一个可以全面、灵敏、准确地评价指标,但仍有一
定临床意义,主要有:
1、营养评价是对病人营养状况的客观反映;
2、营养评价可区分营养不良的类型和发生原因;
3、营养评价可对病人发生并发症危险性进行预测;
4、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评估营养治疗效果。
第二节营养评价常用指标和临床意义
一、人体测量
(一)体重
体重是身体各组成部分重量的总和,如果体液保持稳定(无脱水
和水肿),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体内蛋白质、脂肪的储备变化,与体
内能量平衡密切相关。所以,是营养评价最重要,也是最简单可行的
检查指标。
体重测量每次应保持在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才有价值,住院
病人应在清晨排空大小便后、着装基本相同时测量。体重计应定期进
行校正。
(二)皮褶厚度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以此评估体脂储备与消耗,间接反应能量消
耗与储存的变化。三头肌皮褶厚度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测定指标。
1、测量方法
上臂自然下垂,取左或右上臂背侧肩胛骨喙突至尺骨鹰嘴连线中
点,在重点上方2cm处,测定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连同皮下脂肪捏
起呈皱褶,皱褶的一点两侧皮肤应对称,用皮褶厚度以测定其厚度。
2、注意事项
(1)应在夹住部位停留3秒钟。
(2)应在同一部位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3)观察营养治疗效果需测量多次,应固定同一上臂、同一测量
仪和同一测量者。
(二)上臂围和上臂肌围
1、上臂围测量方法和应用:左前臂自然下垂,取上臂中点,用软
尺测量中
点处臂围,至少2次,误差不得相差0.1cm。
临床应用意义:臂围包括皮下脂肪,简介反映能量储备和消耗,
我国没有评价标准,只有参考值。
2、上臂肌围计算方法和应用
(1)计算公式: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
皮褶厚度
(2)临床应用意义:反映体内蛋白质储存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
平密切相关,当血清白蛋白小于2.8g/L时,87%的患者出现上臂肌围
减少。用其评价营养治疗效果短期内意义不大。
(3)参考值:正产值男性24.8cm,女性21.0cm
轻度营养不良:实测值为正产值的80%~90%
重度营养不良:实测值为正常值的60%~80%
重度营养不良:实测值<正常值的60%
二、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一)、实验室检查应用范围和价值
1应用范围:可测定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
和免疫功能
2应用价值:
A、可及时发现营养不良;
B、可区别营养不良的类型;
C、可提供客观的营养评价指标,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D、可确定哪种营养素缺乏。
(二)、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和临床意义
肝脏是营养代谢的主要器官,承担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转化、
储藏;核酸、维生素的活化、储藏;激素的灭活、排泄;胆红素、胆
酸的生成;金属元素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参与凝血机能等。正常的肝
脏功能必须依靠充足的营养供给,营养不良必定损害肝脏功能。肝脏
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白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各
种运铁蛋白等均在肝脏合成;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大部分依靠食物;
机体各种蛋白质的水平与机体的合成、分解代谢状态有直接关系。
1、血清总蛋白:
(1)正常值:血清总蛋白是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称,正常值:
60~80g/L。
(2)临床应用意义:
●营养不良早期宗蛋白变化不明显,随病情加重二下降,主要是白
蛋白减少。
●蛋白质的合成大部分在肝脏进行,血清蛋白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肝
功能。
●持续性白蛋白减少或白球比例倒置说明病情严重。
●总蛋白持续下降病情危重。
●营养治疗效果明显为首先白蛋白上升→白球比例改善→比例正
常。
●总蛋白正常不能排除营养不良存在。
2、血清白蛋白:
(1)、正常值:40~50g/L,与球蛋白比值>1.0.
(2)、临床意义:
●持久性降低说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合成机体蛋白质基质不足。
●是判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天,急性蛋白质丢失或短期内蛋白质摄入
不足,白蛋白可以维持正常。如果白蛋白下降说明摄入量不足已
持续较长时间,机体通过肌肉蛋白质分解,释放氨基酸,提供合
成白蛋白的需要,当这种调节功能减弱时,发生血清白蛋白下降,
是评价慢性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临床观察营养治疗的效果,短期内业不能一血清白蛋白作为依
据。
●水肿是白蛋白严重不足的表现。
●白蛋白不足,易发生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影
响预后。
(3)、白蛋白降低的疾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慢性营养不良
●重度创伤而较长时间仅应用葡萄糖和少量氨基酸维持营养供给
者。
(4)、判断标准:
轻度缺乏:28~34g/L
中度缺乏:21~27g/L
重度缺乏:<21g/L
3、前白蛋白:
(1)、正常值:又称甲状腺素结合蛋白,正常值为250~
500mg/L。
(2)、临床意义:
●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
●前白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半衰期是1.9天,反应急性蛋白质缺
乏,临床应用比白蛋白敏感,因蛋白质不足而降低要早于白蛋白,
营养改善而回升也早于白蛋白。
(3)、引起前白蛋白降低的疾病:
●营养不良
●晚期恶性肿瘤
●慢性感染
●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型肝炎
(5)、判断标准:
轻度缺乏:150~250mg/L
中度缺乏:100~150mg/L
重度缺乏:<50mg/L
4、运铁蛋白:又叫转铁蛋白,是一种能结合三价铁的糖蛋白,
1mg运铁蛋白能结合1.25mg铁。在肝脏合成,分布在血浆、细胞外
液、淋巴液和脑脊液。运铁蛋白在需要铁的组织处将铁释放,其自身
结构不变,是铁的转运和传递者,反映血红蛋白生产和铁代谢的指标。
(1)、正常值:正常值为2.0~4.0g/L,在肝脏合成。
(2)、临床意义:
●半衰期8天,能及时反映内脏蛋白质的急剧变化。
●能较快反映营养治疗的效果。
(3)、判断标准:
轻度缺乏:1.5~2g/L
中度缺乏:1.0~1.5g/L
重度缺乏:<1.0g/L
(4)运铁蛋白临床应用意义:
增高:妊娠中晚期、急性出血、铁缺乏早期。
降低:营养不良、严重蛋白质缺乏、肾病综合征、溶血性贫血。
5、视黄醇结合蛋白:
(1)、正常值:40~70mg/L。
(2)、临床意义:
●半衰期10小时,可极灵敏反映营养治疗的效果。
●因半衰期短,可快速放有营养治疗的效果,又称为体内快速反应
蛋白。
●干扰因素有维生素A摄入量、肾功能、
●检查方法复杂,实际应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