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邵飞丹)
德国光学企业简史
关于德国光学,历史非常悠久,也非常复杂。如果把光学史比喻成战争,德国的光学
史完全配得上战国这个名号。
卡尔蔡司是众所周知的,东蔡,西蔡也比较多人知道。潘泰康也有不少人知道,但其
它的,估计很多都被掩埋于底层了。
第一阶段:建立(1896~1919)
梅耶光学起家于1896年——相较于他在此后将近一世纪内的老对手卡尔蔡司(建立
于1846年),起步晚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和蔡司不同,梅耶建立之初就涉足摄影镜头领
域,虽然也做诸如投影仪镜头之类的产品,但比之蔡司1888年才进入摄影领域来说,梅
耶的摄影镜头资历和蔡司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此段时间梅耶拥有自主的镜头结构Aristostigmat(双高斯的变种),生产前置镜头(需
和后组配合使用,不能调焦)。
此段历史比较久远,和当今的摄影领域也几乎没有关系了,除非是收藏家。
第二阶段:发展(1920~1944)
1920年开始,Meyer开始和传奇人物保罗·儒道夫(PaulRudolph,各位可以自行
Google此人,这里卖个关子)合作,开始和蔡司一起走上摄影光学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发展
阶段。
此后诞生了一大批曾经十分优异的经典结构(比如蔡司的普拉那,天塞,梅耶的
Primoplan),也产生了众多收藏价值极为可观的神器。传说中的“战前梅耶”,说的就是这
段时间的东西了(吐槽一下,战前梅耶Primoplan1:1.9/58万位级的价格究竟是什么情况!)。
这段时间,梅耶和蔡司的竞争是比较明显的,产品几乎也是针锋相对的。不过梅耶的
产品始终是采用略低半档定位,价格都比蔡司同期产品为低,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出现于市
场上(当然,也有可能是和蔡司沟通过后达成的共识吧)。虽然利润可能是55开甚至梅耶
这边还可能更为一些,但是“定位”似乎就这么从此决定了:蔡司开始向着高端的王者之
路迈进,梅耶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不过也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定位差,让蔡司能
够顺利进入军工光学领域,拿着军饷发展自己的事业(顺便一说,个人觉得拿军饷的企业
财力方面的优势太巨大了,这也是我理解为什么尼康能在几乎没有横向业务扩展的情况下
和佳能索尼抗衡),而梅耶只能一如既往的发展市场。
把这段时间的梅耶定位为德国光学第二把交椅,我觉得是合适的。后来的西德诸雄们
此时虽然也有动作,但单一个“量”字上就没有办法和这两家抗衡,经典的结构名头也不
如这两家的响亮;至于搬来德国还不到1世纪的前光学之王福伦达,此时的发展重点也还
在相机上,而非摄影镜头。
此段时间,梅耶的镜头多数是配套给Exakta相机的(还不是后来用EXA口的EXA相
机)。同时期供给此相机镜头的,还有蔡司、施奈德和夏赫特,竞争不能说不大。梅耶能取
得这样的市场和声誉,实力可见一斑。
第三阶段:没落(1945~1967)
1945年之后,德国战败。国际政治格局剧变,德国光学也随之发生巨变。蔡司因为名
声和实力,加之其长期拿纳粹的军饷,被美、苏双方轮流各抢了一次。被美军抢走的人、
设备在新划分出的西德奥伯科亨建立了卡尔蔡司AG,也就是后来的西蔡,而被苏方弄走的
人多半就终老在俄国了。不过,耶拿镇、蔡司厂一个多世纪的沉淀也不是闹着玩的,蔡司
遗民还是在耶拿建立齐了蔡司耶拿,也就是东蔡。
回到正题。比起蔡司,Meyer在战败中却并没有太伤到元气。格尔利茨城完全没有接
受战火洗礼,全城保存完整(这使得她成为现今萨克森州最美的城市);然而因为三巨头的
决策,半座城被划分给了波兰,也使得今天的格尔利茨正正的坐在边境上。所幸!Meyer
没有在那一半,否则今天波兰光学应该也会有一席之地(从侧面也反映出,苏联人似乎不
怎么看得起Meyer啊)。不过战争本身以及战后的变革,城市的缩小,无论如何还是对
Meyer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有话说“乱世出英雄”,似乎德国光学也遵循了这个道理。两分
之后,德国光学反而迎来了最辉煌的篇章:蔡司因为长年的声誉和底蕴积累,在东西两边
都稳坐王位;西德群雄并起,慕尼黑光学大放异彩;东德开始了航母组合计划,靠量和性
价比取胜。此阶段内的经典实在太多,不胜枚举,相信论坛里不乏此段时间的德头专精大
神,而小弟此方面阅历实在上不得台面,就不多谈了。
梅耶此段时间基本上还是保持45年以前的产品线,产量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卡
口方面,EXA卡口的镜头开始大量出现,另外还有现在角度看来比较坑爹的
PentaconPraktina卡口。
目测这个卡口除了上硬手术,没别的办法能使之一用。但这个卡口的梅耶,全都是白
银的经典头,而且因为卡口原因价格便宜。不过还是提醒一下有想法的人士:看清楚再买。
喜闻乐见的万能卡口M42也开始慢慢普及,梅耶此阶段也开始生产了。
梅耶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以人见人爱的白银头为主。话说梅耶白银收藏似乎现在也是挺
火热的,天价的75mmF1.9Primoplan就不多说了,战前版突破天价的Primoplan1:1.9/58
也能在2k左右徘徊,成像糟糕的50mmF2.8Primotar甚至50mmF3.5Primotar-E都能
卖不错的价格。
此阶段梅耶,如前所说,元气未伤,又适逢蔡司巨变,我个人觉得实力是能和此阶段
东蔡平起平坐的。当然,因为产品线延续之前的缘故,定位还是比东蔡的对应镜头低半档,
而且因为长期形成的声誉格局,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些高层干预,只能坐实第二的位子。
1971年,梅耶(Meyer)被东德光学航母潘泰康(Pantacon)收购,斑马环被保留
三年后被取代。
1989年,因德国统一,潘泰康(Pantacon)从东德蔡司独立出来,梅耶(Meyer)
也随之独立。
1991年,很不幸地,梅耶(Meyer)在挣扎了一年多之后,由于无法在市场上获得更
多的信任和认可,最终倒闭,结束了95年的光学历史。而潘泰康则在1990年被施耐德集
团收购,生产低端数码相机,电子相框,望远镜等消费电子产品,与镜头再无任何瓜葛。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邵飞丹)
德国光学企业简史
关于德国光学,历史非常悠久,也非常复杂。如果把光学史比喻成战争,德国的光学
史完全配得上战国这个名号。
卡尔蔡司是众所周知的,东蔡,西蔡也比较多人知道。潘泰康也有不少人知道,但其
它的,估计很多都被掩埋于底层了。
第一阶段:建立(1896~1919)
梅耶光学起家于1896年——相较于他在此后将近一世纪内的老对手卡尔蔡司(建立
于1846年),起步晚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和蔡司不同,梅耶建立之初就涉足摄影镜头领
域,虽然也做诸如投影仪镜头之类的产品,但比之蔡司1888年才进入摄影领域来说,梅
耶的摄影镜头资历和蔡司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此段时间梅耶拥有自主的镜头结构Aristostigmat(双高斯的变种),生产前置镜头(需
和后组配合使用,不能调焦)。
此段历史比较久远,和当今的摄影领域也几乎没有关系了,除非是收藏家。
第二阶段:发展(1920~1944)
1920年开始,Meyer开始和传奇人物保罗·儒道夫(PaulRudolph,各位可以自行
Google此人,这里卖个关子)合作,开始和蔡司一起走上摄影光学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发展
阶段。
此后诞生了一大批曾经十分优异的经典结构(比如蔡司的普拉那,天塞,梅耶的
Primoplan),也产生了众多收藏价值极为可观的神器。传说中的“战前梅耶”,说的就是这
段时间的东西了(吐槽一下,战前梅耶Primoplan1:1.9/58万位级的价格究竟是什么情况!)。
这段时间,梅耶和蔡司的竞争是比较明显的,产品几乎也是针锋相对的。不过梅耶的
产品始终是采用略低半档定位,价格都比蔡司同期产品为低,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出现于市
场上(当然,也有可能是和蔡司沟通过后达成的共识吧)。虽然利润可能是55开甚至梅耶
这边还可能更为一些,但是“定位”似乎就这么从此决定了:蔡司开始向着高端的王者之
路迈进,梅耶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不过也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定位差,让蔡司能
够顺利进入军工光学领域,拿着军饷发展自己的事业(顺便一说,个人觉得拿军饷的企业
财力方面的优势太巨大了,这也是我理解为什么尼康能在几乎没有横向业务扩展的情况下
和佳能索尼抗衡),而梅耶只能一如既往的发展市场。
把这段时间的梅耶定位为德国光学第二把交椅,我觉得是合适的。后来的西德诸雄们
此时虽然也有动作,但单一个“量”字上就没有办法和这两家抗衡,经典的结构名头也不
如这两家的响亮;至于搬来德国还不到1世纪的前光学之王福伦达,此时的发展重点也还
在相机上,而非摄影镜头。
此段时间,梅耶的镜头多数是配套给Exakta相机的(还不是后来用EXA口的EXA相
机)。同时期供给此相机镜头的,还有蔡司、施奈德和夏赫特,竞争不能说不大。梅耶能取
得这样的市场和声誉,实力可见一斑。
第三阶段:没落(1945~1967)
1945年之后,德国战败。国际政治格局剧变,德国光学也随之发生巨变。蔡司因为名
声和实力,加之其长期拿纳粹的军饷,被美、苏双方轮流各抢了一次。被美军抢走的人、
设备在新划分出的西德奥伯科亨建立了卡尔蔡司AG,也就是后来的西蔡,而被苏方弄走的
人多半就终老在俄国了。不过,耶拿镇、蔡司厂一个多世纪的沉淀也不是闹着玩的,蔡司
遗民还是在耶拿建立齐了蔡司耶拿,也就是东蔡。
回到正题。比起蔡司,Meyer在战败中却并没有太伤到元气。格尔利茨城完全没有接
受战火洗礼,全城保存完整(这使得她成为现今萨克森州最美的城市);然而因为三巨头的
决策,半座城被划分给了波兰,也使得今天的格尔利茨正正的坐在边境上。所幸!Meyer
没有在那一半,否则今天波兰光学应该也会有一席之地(从侧面也反映出,苏联人似乎不
怎么看得起Meyer啊)。不过战争本身以及战后的变革,城市的缩小,无论如何还是对
Meyer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有话说“乱世出英雄”,似乎德国光学也遵循了这个道理。两分
之后,德国光学反而迎来了最辉煌的篇章:蔡司因为长年的声誉和底蕴积累,在东西两边
都稳坐王位;西德群雄并起,慕尼黑光学大放异彩;东德开始了航母组合计划,靠量和性
价比取胜。此阶段内的经典实在太多,不胜枚举,相信论坛里不乏此段时间的德头专精大
神,而小弟此方面阅历实在上不得台面,就不多谈了。
梅耶此段时间基本上还是保持45年以前的产品线,产量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卡
口方面,EXA卡口的镜头开始大量出现,另外还有现在角度看来比较坑爹的
PentaconPraktina卡口。
目测这个卡口除了上硬手术,没别的办法能使之一用。但这个卡口的梅耶,全都是白
银的经典头,而且因为卡口原因价格便宜。不过还是提醒一下有想法的人士:看清楚再买。
喜闻乐见的万能卡口M42也开始慢慢普及,梅耶此阶段也开始生产了。
梅耶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以人见人爱的白银头为主。话说梅耶白银收藏似乎现在也是挺
火热的,天价的75mmF1.9Primoplan就不多说了,战前版突破天价的Primoplan1:1.9/58
也能在2k左右徘徊,成像糟糕的50mmF2.8Primotar甚至50mmF3.5Primotar-E都能
卖不错的价格。
此阶段梅耶,如前所说,元气未伤,又适逢蔡司巨变,我个人觉得实力是能和此阶段
东蔡平起平坐的。当然,因为产品线延续之前的缘故,定位还是比东蔡的对应镜头低半档,
而且因为长期形成的声誉格局,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些高层干预,只能坐实第二的位子。
1971年,梅耶(Meyer)被东德光学航母潘泰康(Pantacon)收购,斑马环被保留
三年后被取代。
1989年,因德国统一,潘泰康(Pantacon)从东德蔡司独立出来,梅耶(Meyer)
也随之独立。
1991年,很不幸地,梅耶(Meyer)在挣扎了一年多之后,由于无法在市场上获得更
多的信任和认可,最终倒闭,结束了95年的光学历史。而潘泰康则在1990年被施耐德集
团收购,生产低端数码相机,电子相框,望远镜等消费电子产品,与镜头再无任何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