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发(作者:云芳蕙)
评尼康D7000——兼谈18款尼康卡口镜头
在D7000机身上的表现
天漠虎峪
第一部分:尼康D7000机身
自从那天参加了尼康的新品发布会之后,心里就一直放不下。一想起1620万像素还能有那
么好的高感表现,心里就蠢蠢欲动。俺终于敌档不住诱惑,出掉了一个镜头,又加了一点钱,
买了一台D7000回来。
D7000确实一个让人感到兴奋的机器,本来想好好说说那些让我兴奋和满意的地方,但马
上想到不妥。因为这年头,如果你在论坛上说某某器材好,马上就有人说你是枪手或者给你
戴上一个“托派”的帽子,好像只有给器材多挑毛病才显得客观,显得公正。既然如此,我就
好好研究研究一下D7000到底有哪些不满意之处吧。
一、太容易误拍
拿到机器之后,首先发现太容易误拍。俺觉得自己正在半按快门对焦,可稍不留神就把快门
按下去了,是快门太轻了?还是那个自由行程太短了呢?反正和其他机身不太一样,有些太
灵敏了。
二、机身电池位置上的缺口
试拍时,感觉小拇指附近有一个小东西支棱着,看了一下原来是一块活动的小皮子翘起来了。
想了一下,这个豁口可能是为了以后安装手柄用的吧,D90上有没有,俺不知道,但我的其
他几台尼康机身上都没这个东西。这个小皮子可以按回去,但一不小心,又会重新翘起来,
不是很牢固。
三、不支持带超声波马达的适马头实时取景
把机身拿回来之后,俺首先安上的就是一个适马头,适马的3014。因为我想看看D7000对
副厂头的支持程度如何,跑不跑焦。试拍了几张之后,发现不跑,又换上了适马的5014,
也不跑。哈哈!还不错,尽管有AF调整功能,看来也都没必要用了。
后来一边看说明书,一边打开了实时取景功能,这一下发现了问题:半按快门无法对焦。后
来想到可能是副厂头的问题,于是换了尼康的1755,一切正常。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腾
龙和图丽的副厂头会怎样,俺不得而知,谁有兴趣,可以试试。
另外,俺手里就有两个适马镜头,3014和5014,都是带超声波马达的,有朋友在回复中说,
那些没有马达的适马头可以,但条件有限,俺无法验证,但如果这个现象确实存在,那么按
此推理,如果腾龙和图丽的副厂头没有马达,也应该没问题了。
四、没有翻转屏
按说D7000是一个对于增加功能毫不吝惜的机身,几乎囊括了专业和业余机身的所有功能,
从这一点上看,没有翻转屏可以算是一个遗憾。不过,尼康的翻转屏就没怎么发展起来,无
法和索尼相比。说实在的,尽管我们平常不会经常使用这个功能,但如果你经常蹲在地上拍
一些花花草草的,有翻转LCD就显得很方便了。
五、储存卡盖太松
有人总是说佳能5D2的储存卡盖太单薄,但我觉得还可以,没有感觉太脆弱。但这种单薄
感却在尼康D7000上发现了,琢磨了一番之后发现,问题不是用料单薄,而是太松了,稍
不留神就会将其打开,和我手里的D40和D60一样。盖子打开之后,电源依然接通,在这
个方面,我觉得远不如佳能,佳能的储存卡盖只要一打开,马上就断电了。
六、没有暗角消除功能
这算不算问题呢?俺不敢断言,因为我的D300上也没有。如果在DX机身上使用全画幅镜
头,肯定不需要这个功能。但如果使用DX镜头,比如18-200,在长焦端还是会有暗角的。
由于我手里的DX镜头已经不多了,不知道新出的那些镜头,比如16-85一类像场大不大,
的有没有暗角。但我觉得,还是加上这个功能的为好,因为并不难实现,D3开始就没有,
后来更新了固件之后,就有了。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之外,D7000还有很多优点,或者说非常吸引人的亮点。但这都是以后
的话题,要等好好用其拍上千把张之后才行,现在尚在兴奋之中,即使说了,也不会很到位。
也许哪天申请了主题管理权限,再好好发表一下真实的使用感受。不过,这里先要说一句,
D7000的对焦系统一点也不“杯具”,全开光圈,哪怕是1.4,用边缘对焦点对焦,依然十分
准确。这一点在我参加尼康新品发布会时,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
既然毛病都挑完了,下面就轮到了说说D7000的可爱之处和其他特点吧。
一、像素的提高
俺以前曾经说过多次直言不讳地说,俺有像素情结,就是喜欢高像素的机器。但过去几年,
尼康除了D3X之外,所有机器的像素都没有超过1200万的,太让人郁闷了,一天到晚没完
没了地换机壳,把尼康用户的心都换凉了。很多人心有不甘,但嘴上又不想吃亏,因此出现
了”1200万够用论“,结果不但经常遭人嘲讽,自己说的时候心里也缺少足够的底气。因为,
就数码单反的发展现阶段而言,像素数量毕竟还是其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无论如何都无法
将其忽略或避而不谈。可以这么说,如果D7000还是用那块1200万像素的CMOS,即使其
他方面有了再大的提高,我也不会入手的。因此,我对D7000的像素评价是,尽管提升幅
度不大,数量上没有占据DX画幅的头把交椅,但也算是马马虎虎了。另外,我感觉和以前
一样,尼康不会轻易放弃这块1620万的CMOS,以后可能还要给它多换几个机壳,推出几
个新机型的。
二、高感
其实提高像素并不是难事,很多小DC的像素数量都在一千多万呢。难得的是像素提高之后
不能降低画质才行,尤其是高感的画质。自从尼康发布D7000的消息公布之后,网上就已
经开始对其详加探讨了。俺对D7000的高感期待底线是不要低于D300。因为CMOS的面
积没有变,但像素却增加了。当然,能超过D300则更好,尼康在高感性能的研发上一直领
先,也并非不可能。
10月26日,俺参加了尼康新品会的D7000试拍,从尼康人员反复坚持让大家在暗光环境
下用ISO6400试拍这一举动就让我有了一种预感:D7000的高感性能不会太差。后来事实
证明果然如此。
D7000的高感画质不错,但我还是想对比一下。不过,对比的结果有些意外的新发现。在
暗光下,使用同样的镜头,同样的光线条件,拍摄同样的景物,两个机身的表现不太一样,
除了噪点程度上的不同外,D300让人感觉欠曝,发暗,发冷,而D7000则很明亮,感觉非
常舒服。至于两者在高感下的噪点究竟有多少差别呢?如果非要说出能够量化的结果,那么
大致可以说,D300的ISO3200相当于D7000的ISO6400。其实,这一点差别从两台机器
菜单里的最高ISO数值也可以猜出几分,D300的最高ISO数值是3200,在往上就是HI了,
而D7000的最高数值则为6400。
此外,再说一下自己的贸然猜测。今年春天,俺的一位网友把他的D3X放在我这里好几个
月的时间,使我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试用的机会。本来以为2400万像素的机身,高感肯定不
会太好,但结果发现,D3X的高感并不差,而且照片很有质感,其效果和用D7000高感下
拍出来的非常相似,因此窃以为,D7000机身内所用的降噪电路,是不是和D3X的如出一
辙呢?
三、对焦
尼康向来以对焦系统出色而闻名于世,这次D7000又使用了一种新的39点对焦系统,因此
对焦系统无疑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是D7000有了AF-A对焦方式,这个方式我在发布会试拍时还居然歪打正着地试用了一
把。抓拍那两对跳舞的模特时使用的就是AF-A,从抓拍的结果来看,貌似效果还不错。
另外,有人怀疑边缘对焦点的准确性,这里利用我在发布会上拍的片子也顺便说明一下。用
随机光盘中附送的最新版ViewNX,可以看原片的对焦点,一共七张,第一张是55-300在
300mm最长端全开光圈时的,第二张是220mm端全开光圈的。剩下的五张都是尼康新头
8514在全开光圈1.4时拍的,从抓图中可以看出,用的都是边缘对焦点,结论是边缘对焦
点也很准确。
至于我在发布会上没有找到如何改变对焦方式的问题,这次通过自己的机器,好好熟悉了一
下,发现这种新式设计还是蛮合理的。按住那个AF/M按钮,使用前后拨轮,能改变不同的
对焦内容,前拨轮改变对焦点的数量,后拨轮改变对焦方式,十分方便。
还有就是用LCD对焦的问题,上面已经说过D7000不支持某些适马镜头用LCD取景。这里
再补充说一下用原厂头的对焦速度。我觉得D7000的LCD对焦速度还算快,只要距离不是
特别远,光线不是特别暗,一秒钟就能搞定,比D300的表现好很多。
最后提一下手动对焦的提示。D7000居然和D3一样,合焦提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绿色小圆
点了,而是带左右箭头的。经常使用手动头的人,如果不愿意换对焦屏,估计也能凑合用了。
四、测光
很多买了D7000的人都说测光变得更加准确,俺仔细体会了一下,感觉似乎是这样。其实,
我对这一点并不太敏感,因为一直使用RAW+JPG拍摄,对测光的要求不是太高,总觉得差
不多就行了。不过,我试了一下手动头,结果发现D7000对手动头的测光效果依然和D300
以及D3一样,都有欠曝的倾向,对手动头测光最准的是D3X。
五、白平衡
和测光一样,很多人都说更准了,对此我也表示认同,但我觉得最后结论还是要等冬天下雪
时,阴影里是不是蓝乎乎一片,才能最后下定论。不过,菜单里面有两个自动白平衡选项确
实属于一件新鲜事,尼康在发布会上还特意介绍了一下这个功能呢。大致的意思是,更便于
在混合色温条件下拍摄,既能保持主要光线的色温准确,也能保留白炽灯的温暖色调。我试
了试,感觉效果是有,但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神奇,只不过用auto2的颜色更橙黄一点罢了。
让我感觉不解的倒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白平衡设定都可以进行微调,白炽灯也好、荧
光灯也好,都可以进入各自的微调界面,可以向四个方向进行调整,而且会分别记住你的调
整结果。但在这两个自动上则有点问题。按说应该也能对auto1和auto2分别调整并分别记
住结果,但我发现这两个是“联动”的,不能分别保存,你调整了auto1了,就等于调整了
auto2一样。两个位置,一个设定。
六、其他一些小方面
1. 实时取景的打开方式
这一点我觉得太有进步了。当我用D300和D3时,有时候也想用用这个功能,但感觉切换
取景方式有些麻烦,经常就放弃了。而D7000则变得十分方便,只要拨拉一下那个小杆就
行。
2.取景器虚拟水平的改进
虚拟水平功能在D3上就有,可以通过自定义Fn或景深预览按钮,在需要时候将其显示在
取景器里。不过,在D3上,水平与否的标志显示在取景器里右侧,以上下方式表示,看着
总觉得不太习惯。D7000将取景器里虚拟水平的位置改在了下面,我觉得这个改动可能更
加符合人们使用的习惯。
3. 保存用户设定
在D7000的设定菜单里有“保存用户设定”一项,这个好理解。可以将你平常经常使用的各
种组合分别指定给U1和U2,比如U1为人像模式,U2为风光模式。但接下来还有一个选
项,即“重设用户设定”,俺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多余。如果你想更改U1或者U2的设定,
将新的设定重新指定给它们不就行了吗?
4.安静快门释放
本以为放在这个位置上能大幅度降低按快门声,其实不然,只是声音有些拖泥带水罢了。反
光板延迟下落,并没有从本质上降低声音的大小。
5.自动失真校正
打开之后,发现有用,说明书上讲打开这一选项后,处理照片的时间可能会增加,默认是关
闭的,不过后期校正枕形和桶形失真都非常容易,无所谓啦。我用17-55试验了一把,效果
明显,别以为牛头畸变就小,17-55的畸变照样很大。
另外,想起了上面谈到的副厂头的问题,我又特意将适马镜头放在了机身上,结论在意料之
中:D7000对副厂头的畸变不给予任何校正。有趣的是,我手中只有适马的3014和5014,
但这两个镜头放在D7000上之后,却有不同的表现。用3014时,无论菜单里的自动失真校
正是ON还是OFF,结果都一样,看不出什么校正效果,而把5014安装到机身上之后,自
动失真校正这个选项干脆就是灰的了,明确地让你知道这个功能根本就不是给它用的。
6. 拍摄模式和后期润色
这些功能本身不新鲜,小数码上早就有了,但大规模地将它们集成到数码单反之上就有些意
思了。看来,尼康这次是想通过D7000尽可能争取最大的用户群,老手新手,业余专业,
兼容并蓄。我大致看了一下,拍摄场景和后期制作,各自居然都有19种之多,真行!
7. 视频功能
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不谈也罢。本论坛的资深Kurtz有一篇精品帖,名叫“简评D7000-更新
版”,对D7000的D-Movie有很充分的评价,有兴趣者,请移步前往。
最后说一下我最喜欢D7000的地方,也许大家看了之后可能感到意外。那就是最喜欢的是
它的小巧机身和轻柔的快门声,D3的大块头和震天动地的快门声实在让人受不了,只要一
拿出相机,一按快门,附近的人都会立刻注意到你,我在这方面不喜欢有回头率。
第二部分:从与D300的对比中发现尼康D7000的“隐私”
由于我只有D300,所以才用了D300的说法,但这里说的D300应该说成是D300(s)才更合
适。因为D300s仅仅是D300的改进版,主要是增加了视频功能,以及一些小改动,如同
时支持CF卡和SDHC卡、给多重选择器增加了中央按钮等,在像素数量和画质上两者应该
基本相同。故此,这里用D300和D7000进行一些比较,也应是合理的。
自从尼康发布了D7000以来,我就一直对这样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D7000到底是一个
什么机型?它和D300(s)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和D300(s)到底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区别?
我提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通过多年玩出来的经验,我知道如果想深刻了解不同机型的不
同之处,尤其是那些隐含的不同,仅仅对比参数是不行的。如果是佳能,问题还好办一点,
因为佳能的做法很明确,不同型号的产品,规格上就有明显不同,价格高一点,功能就多一
点,毫不隐晦。但对于尼康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
尼康在这方面可能做得更“老道”或者说更“隐晦”一点,因此经常给人一种更“厚道”的感觉,
比如D3和D700,价格相差一倍,但从规格上看,却让你感觉不出有巨大的差别。和D3 相
比,D700不就是没有手柄、不就是取景范围不是100%了、不就是连拍速度慢了一点、不
就是.....了吗?从最主要的性能和规格上看,两者完全一样,如CMOS和像素数量、对焦体
统、高感范围,甚至菜单界面等。这样人们自然就会认为,两者的成像画质肯定一样。当然
我开始也没有怀疑。不过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说,D700和D3在成像上绝对有差别,用同
样的镜头,D700的照片就是不如D3拍的,有人说片子的质感上有差距,也有人说D700
的高感还是比D3差一点,而更多的人坚持认为D700的白平衡绝对比D3要差,让你不得
不信。按说D700问世于D3之后,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看,绝对不会出现D700落后于D3
的现象,如果这些用户的说法属实,那只能说明尼康在D700上故意做了手脚,有意拉来它
与专业机之间的差距,两者的真正差别不仅是说明书上明确告知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不愿
意让你轻易知道的“隐私”。
尼康经常给人以“厚道”感觉的另一做法是“以下犯上”。N年前,就有无数人说D80以下犯上,
价格不仅比D200便宜,画质还居然比D200好,尼康真是太“厚道”了。如今,D7000问世
了,除了机身比D300(s)小一点,对焦点少一些之外,在规格参数上只有超越的份儿,没有
不如的地方。尼康又一次“以下犯上”了,而且到了“犯上作乱”的地步了。如果仅仅从参数上
看,进了D7000之后,我的D300根本没有保留的必要了,但我一直怀疑,事实未必如此。
所以,好好研究一下D7000到底和D300(s)到底有没有不容易发现的区别,成为了我最近
特别感兴趣的事。
目前,我已找到几个不同之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三个问题,但实质却是一个,即两种机
身对不同镜头的兼容性。随着以后的更多使用,也可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届时我会通过更新
本帖的方法,告知大家,这里先谈谈目前对两个机身的感受。
第一个方面:使用副厂镜头
首先还是我在上文说的D7000不支持适马头实时取景。但这里再明确地强调一次,D300对
我手里的两个适马头,都是百分之百支持的,没有任何问题,其表现和原厂头无异,尽管用
D300的实时取景功能很罗嗦。
其次是D7000用适马头3014时,测光突然变得很差。根据自己的习惯,俺喜欢用光圈优先,
同时将ISO设为自动,然后根据自己的手持把握程度,酌情设定一下最低校门速度。我的
这种做法在D300和D3上都无任何问题,无论使用原厂还是副厂头,测光和曝光都在自己
的意料之内。但前几天,我把适马3014放在了D7000上之后发现,测光变得非常不准,时
暗时亮,并且变化幅度很大,颇有失控的感觉。后来换上了适马的5014,一切正常。随即
想到,会不会是我的3014又出问题了?马上安装到D300上,一切正常。后来通过反复测
试发现,当D7000使用适马3014时,随着光圈的缩小和ISO的提高,曝光会逐渐加大,
直至过曝。将3014放在D300上则无此现象。
有人对适马的这些问题进行过解释,说适马采用了一种反工程的逆向方法,也有人说尼康对
适马保密,不提供必要数据,所以导致问题出现。但事实是,同样的镜头放在D300上就正
常,放在D7000上就不行,结果只能表明两个机身之间出现了差别。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
原因,一个就是,D7000在这方面的性能不如D300,类似的原因也许就是尼康要从D7000
开始,从技术上对适马头设置障碍,从而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当然,这种做法从商业
角度上看完全正确,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了。这种现象会让一些经济有限
只能使用副厂头的人在D7000面前犹豫不决。而那些没有做足功课就贸然进了D7000的人,
一用副厂头就不给力,感觉一定很郁闷。总之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亲身使用,D7000
的这个“隐私”,我也无从得知。
第二方面,使用原厂镜头
相对于D300(s)而言,D7000比较挑镜头,挑好头。这一点是从我最近同时进了尼康一个超
级旅游头28-300VR后发现的。
我先买的是28-300这个镜头,将其放在D3和D300上试拍,效果都挺满意,无论是室内
室外、风景人像,都对得起这个大变焦旅游头的身份。后来经不住D7000像素提升和高感
的诱惑,我又进了一台D7000,自然也想看看28-300在D7000上的效果,觉得效果一定
不错。可结果恰如其反。(详细情况见玉渊潭试拍的照片:
/?threadid=804788)有人看了之后,居然认为我磨
皮了,我回答说除了两张说明有后期者之外,其余都是原片。大部分人看了此贴之后认为是
镜头的原因,可我心里却有些不太认同。因为我对28-300进行过认真的对比测试,这个镜
头放在D300和D3上比70-300VR要好。
几天后,我带上了两机两头到朋友的影棚试拍人像。这里不牵涉副厂头的因素,因为我带的
是尼康的17-55/F2.8和28-300/F3.5-5.6VR。通过两者镜头在D300和D7000上的不同组
合,进一步搞清楚问题所在。
试拍的结果是这样的:D300+17-55效果很好,D300+28-300效果很好,D7000+17-55效
果也很好,而D7000+28-300的效果则不然,这个组合的效果远不如前三种。主要反映在
照片的质感大为下降,清晰度明显不如前三种组合,感觉成像不结实,片子不耐看。棚拍用
的是小光圈,和景深对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原因究竟何在呢?我想起了我以前试用佳能
550D的经历。
半年多以前,我为同事选择了佳能550D+18-200IS作为入门单反,事后同事由于家里装修,
把这套器材放在我手里一个多月,让我对佳能最新入门机有一个充分的试用机会。尽管我是
尼佳双修,但手里只有五个佳能红圈,因此除了用那个18-200之外,还顺便将这些红圈头
放在550D上进行了一番试拍。结果发现550D用了红圈头之后,成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由于我没有任何其他佳能DX画幅机身和镜头,所以这个现象并没有给我太多的触动,因为
我想镜头好成像自然就好,道理很简单。不过,我后来研究了一下1800万的DX画幅的像
素密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得出了像素密度的提高对镜头分辨率带来挑战的结论。看来像
素密度问题也同样出在了尼康D7000之上。
尼康全画幅和DX画幅的换算系数是1.5,其全画幅的面积是DX画幅面积的2.337倍,如
果按照D7000的1620万的像素密度做成全画幅相机,其像素数量可达3785万。佳能的换
算系数为1.6,按其550D的像素数量做成全画幅之后,将在4000万以上。因此,高像素
密度对普通镜头的分辨率明显提出了挑战。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上面为什么
D7000+28-300的效果不如前三种组合的答案也就找到了。而这个现象,无论在尼康的官网
或器材说明书上都是找不到的,这个“隐私”只有你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发现。
第三部分:给在D300(s)与D7000之间纠结的朋友一点建议
目前在论坛中,看到很多人都在为D300(s)和D7000而纠结。因此,俺根据以上得出的结
论,为纠结中的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从价格上,D7000比D300s便宜一些,从规格参数上,D7000比D300(s)还要好看,但如
果你的镜头选择不好,参数高的机身未必就会给带来更好的成像效果。因此,建议在两者之
间进行选择的人,在选择D7000之前,一定要考虑好镜头问题。比如,以后是不是打算在
D7000上使用副厂镜头,是不是想上大变焦比镜旅游头或以狗头为主,等等。我手里没有
D7000的套头,也没有18-200VR,因此不敢说这两个镜头是放在D300(s)好,还是D7000
上好。估计18-105问题不会太大,因为一则是套头,不会太差,二则变焦比还不算太大,
而用18-200则要小心一些为好,尤其要注意200mm最长端的表现。
对于手中已经有适马或其他副厂头的人,在决定进D7000之前,一定要花些功夫,好好了
解一下这些头在D7000上的表现,免得事后尴尬。
说明:以上这些看法仅凭不多的试拍得出,未免轻率,仅供参考。以后还需多拍,反复验证
才行。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尽管我感觉D7000有些挑镜头,但不是说便宜镜头放在D7000
上的表现肯定不好,比如我在尼康发布会上用D7000+55-300VR试拍的感觉就非常不错,
那个新推出的55-300VR给了我不小的惊奇。因此,这里仅仅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下镜头问题
而已。
第四部分:若干镜头在D7000上的表现
(1)Nikkor 17-55mm/F2.8G
如果进了D7000,并且有一机一头的打算,那么这个17-55就是最佳选择。简单地说,该
镜头和D7000是绝配,值得极力推荐。以前俺对此头的素质还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但有
了D7000之后,才真正发现了这个DX牛头的出类拔萃之处。放在D7000上,成像无可挑
剔,无论是色彩,还是分辨率,乃至照片的质感,都堪称上乘。以前觉得该镜头的畸变较大,
但打开D7000机身里的失真校正功能,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说这个镜头
不咋样,但俺觉得说不咋样的原因恐怕就是价格而已,如果价格再低一点,估计就没人说三
道四了。这个镜头问世不久俺就买了,当时可花了俺一万一千多大洋啊!
(2)Nikkor 18-55mm/F3.5-5.6G VR
按说没有人会买了D7000之后会想起用这个镜头的,不过,俺既然用其试拍了一些,那就
顺便说说感受吧。镜头的材质就不说了,几百元的东西,说这些意义。作为D60的套头,
其成像还是说的过去的,如果眼睛不是很毒,看不出太大的缺点。但仔细品味会发现片子没
有质感,很干,和牛头的油润有天壤之别,不过VR还是很管用的。
(3)Nikkor 24-70mm/F2.8
很多人买了D7000之后,为配镜头十分纠结。买狗头怕成像不好,买17-55吧,又怕以后
升级为全画幅之后白花钱,因为17-55毕竟价格不菲。既然如此纠结,不如买这个24-70
吧,当然,如果你觉得可以忍受丧失广角带来的不便。成像就不用多说了,17-55有什么有
点,24-70就有什么优点,唯一不同就是可以用于全画幅机身而已。
(4)Nikkor 70-200mm/F2.8 VR(DZP)
没得说,这个镜头无论放在什么机身上,表现都无可挑剔。论坛上大谈特谈的掉渣问题,我
都没有遇上,开始用的是朋友的DZP,后来自己买了一只,都完美无瑕,现在基本上是俺
D3X的人像挂机头。另外,凡是大光圈牛头,最佳光圈往往比较大,该头也不例外,使用
本头时,不宜使用f11乃至更小的光圈。
(5)Nikkor 10-24mm/F3.5-4.5G
这是我比较推崇的DX画幅超广变焦镜头,进了这个镜头之后首先用在了D300上,感觉非
常好,立马出掉了手中原有的适马10-20。尼康的这个10-24焦段相当实用,相当于15-36,
非常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更换镜头的次数。后来又将其放在了D7000上进行了多次
试拍,感觉同样出色,分辨率和色彩非常满意。如果有人问我如何给D7000配备超广镜头,
俺将极力推荐此头。
(6)Nikkor 200mm/F2
这个号称小胖子的220,俺曾一度想进一只,但如今二代产品都要上市了,俺还是没有下最
后的决心。一个月以前,在北京后海边上遇到了一位故交,我又将他的220放在了俺的D7000
上试拍了一百多张,效果自然无与伦比,打开VR,手持全开光圈可以做到不糊。不过俺后
来还是决定不中毒,无论是一代还是二代。原因就是这个镜头用起来太不方便,打鸟嫌短,
人像嫌长,除非你每次都是单约模特,像俺这样喜欢群殴作战的人,就不太适合了。俺不能
总在大家背后大声呐喊:兄弟们,请给俺让开一条路!
(7)Nikkor 28-300mm/F3.5-5.6 VR
买了D7000并想到处旅游,但又死活看不上18-200VR的人可以留心一下这个28-300。这
是一个全画幅镜头,俺在D3x上用其拍了不少片子,效果满意,是一直非常不错的全画幅
旅游头。用在D7000上广角端略显不足,这时可同时带上一个超广变焦,搭配使用,比如
下面将要谈到的10-24。用在D7000上,由于画幅变小,无形中可以“赚”上1.5倍的长焦。
经过试拍,我发现用在D7000上,最好使用它的最佳光圈,在广角端,要用f5.6,在长焦
端,要用f13,这样才能把镜头最大的分辨率发挥出来。另外,我在D7000上用其拍过人像,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效果都不好。当然,旅游头本来就不是用来拍人像的,所以也不必对
此苛求了。再者,不要用这只镜头和70-200相比,全开光圈肯定不特别锐利,对焦精度也
远远不如DZP,一万元的差价,区别就在于此。
不过,这个镜头和尼康的70-300VR相比,超越甚多,尤其是300mm端的边缘分辨率,买
了这个镜头之后,俺立刻将70-300VR低价秒出了,所以也就无法在D7000上进行对比试
拍了。该头和70-300用D300和D3的具体对比拍摄结果,见这个帖子,其中的24-27楼
是和70-300VR对比的片子:
/?threadid=796561&pagenumber=1
28-300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遮光罩太松,好几次我的遮光罩都不知不觉掉在地上了,一不
小心就会丢,真没辙。至于有些人说对焦时声音太难听,我觉得没啥。
(8)Nikkor AF85mm/F1.4D
尽管新的8514G问世了,但我感觉这只老款的人像头也依然不错,反正D7000机身上有马
达,用这只镜头也就无所谓了,对于那些资金紧张,但又想玩玩8514的人不失为一个很好
的选择。我用其棚拍人像感觉很好,没觉得有什么落伍之处。另外,这个镜头的长相可比新
8514漂亮多了,造型经典。我感觉不解的是,如今尼康设计师的脑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新出的镜头,一个比一个难看。
(9)Nikkor AF60mm/F2.8D Micro
这个镜头放在D7000上还是那么中规中矩,人像和微距均可胜任,唯一的感觉是,由于没
有马达,在光线暗的场合下,对焦比较慢,有时会拉风箱。
(10)Nikkor AF10.5mm/F2.8 Fisheye
这是尼康为数不多的DX画幅金圈头之一,尽管没有马达,但对焦迅速而准确,景深极大,
成像锐利,属于用来追求特殊视角和感觉的特殊镜头。
(11-12)适马50mm/F1.4和30mm/F1.4
这两个镜头的表现上文已经提到,均无法使用D7000的LCD实时取景功能,但50mm的那
个拍摄效果还不错,30mm的就不行了,连测光都不准,不推荐在D7000上使用。
不过有人说,他的适马镜头放在D7000上没有这些问题,对此俺不怀疑,也许他的镜头的
生产日期比较晚,兼容性提高了,俺遇到的可能是个案,但既然是个案,就有出现的可能,
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多加注意也没有坏处。
另外,副厂头配闪光灯可能也有一定问题,详见这个帖子:
/?threadid=823837
(13)Nikkor AF-S14-24mm/F2.8
本来还没想到要测试这个镜头放在D7000的效果,因为这个镜头本来就不是为了给DX画
幅机身用的,加上我有10-24,以后出去拍摄肯定不会在D7000上用这个镜头。不过,前
些日子看了无忌上的一个帖子,说大灯炮拍远处的景物不清晰。开始觉得不太可能,但俺马
上想到,器材这种东西,如果不亲自实践一下,千万别信口开河,因此俺特意抽时间将其放
在了D7000上进行了一番试拍,结果发现这位朋友说的绝对属实。他的原帖地址如下:
/?threadid=826359
不过,好在尼康近来的新机型都有AF微调功能,俺把里面的设置调整到-15至-17就好了。
这个镜头是我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个跑焦的镜头。不过,以前我在D3上用过很多次,
在D3上可不跑焦啊。
(14)Carl Zeiss Planar T* 50mm F1.4 ZF
俺一共有四个蔡司镜头,尽管是日本产的,但人们还是习惯将其成为德国镜头,因为品牌比
产地相比,品牌在人心中的地位更高,正如现在的很多尼康相机,比如这个D7000,都是
在泰国生产的,但没有人说它是泰国相机,而依然将其称为日本相机一样。
既然是德头,很多人就想寻找它的德味儿。这个头用在D3等全画幅机身上暗角严重,全开
光圈分辨率也不如尼康或适马的50mm标准镜头,如果用分辨率卡等对这个镜头评测,肯
定败北。德味儿是不是就这样,我不得而知。不过,用过这个镜头的人都知道,它的成像很
油润,所以油润又成为了德味儿的另外一个代名词。
有人说蔡司的50mm F1.4是世界上最好的单反相机标准镜头。我在D3上用过此头,成像
确实油润,全开光圈时尽管不锐,但在物体边缘的四周包围着一圈独特的光晕。日系头很少
有这样的,只有佳能的50L和此有些类似,但还是不完全一样。这次我将蔡司的5014放在
了D7000的机身上试拍,其表现和放在D3上基本一致,只是由于画幅小了,四周没有了
暗角而已。
手动对焦就不用评论了,这个镜头除了这一点之外,用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爽。而且这个镜
头是我四个蔡司中最便宜的,因此想玩蔡司的朋友,不妨先从这个镜头入手。
(15)Carl Zeiss Distagon T* 35/2 ZF
记得我一个群友买了D3X之后在QQ里和我说,从他的使用经验来看,如果想真正发挥D3X
的威力,日本镜头是不行了,必须用蔡司。由于不爱和朋友抬杠,因此俺对他的观点不置可
否。也许他说的蔡司是指5014一类的,但绝对不可能是这个35mm/F2。因为这个头的局
限性很大。
从焦段上看,这个头应该很适合扫街。可它从3米到无限远的对焦行程非常之短,只有大约
3-4毫米的样子,如果你想拍七、八米或十几米左右的景物时,稍微旋转一下对焦环,就很
容易旋转到无限远的位置,根本无法精细对焦,尽管取景器里出现了合焦的绿点,但把片子
放到电脑上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片子都对焦不实。
另外,这个镜头不适合在户外强光下使用,比如明亮的街景,全开光圈很肉,并且紫边严重,
想要过得去的成像质量,至少要用f5.6的光圈,甚至f8才行。很多人说蔡司镜头比较适合
在暗光下使用,这个35/2充分体现了蔡司头的这一特点。
仔细分析一下其对焦行程可以发现,在30厘米到3米之间的形成非常长,说明它最适合在
三米之内拍摄,如全身或半身像等。另外,它的最近对焦距离是30厘米,就是说有很强的
近摄能力,但放大率并不高,只有0.2倍左右,这么近的距离用来拍啥呢?以前想不通,后
来发现它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近距离拍摄静物小品,全开光圈近距离拍静物时,焦外极美。
以上说的这些情况,比如紫边和分辨率等,以前用在D3上时还不太明显,而放在D7000
上之后,就非常明显了,说明D7000的高像素密度不仅对日系镜头提出了挑战,对蔡头也
如此。
(16)Carl Zeiss Distagon T* 25/2.8 ZF
这个镜头的外观和上面提到的35/2长得十分相象,对焦环放在无限远的位置上时,两者的
高度仅相差几毫米,很容易搞混。镜头结构也一样,都是Distagon。另外,它的最近对焦
距离更短,甚至达到17厘米。不过,很多广角和超广镜头,近摄能力都很强,其目的是为
了得到一种独特的视角,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在使用上,25/2.8和35/2却有很大区别。其实,这是一个全画幅的风光头,但如果
你将其放在D7000上使用,则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很喜欢扫街,同时又想用蔡司头扫街,
那么这个镜头很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原因是,尽管它是一个手动头,但拍摄的成功率很高,
因为它的景深很大,只要把光圈放到f5.6或者f8上,两三米以外的东西基本就不用太对焦
了,另外,由于D7000是DX画幅机身,所以用25/2.8时,景深比FX还稍大一些。尽管
它和35/2一样,有同样的对焦行程问题,甚至在2米之后就是无限远了,但由于有景深大
这一特点,因此这个问题也就基本可以忽略了。
另外,此头和35/2相比,成像要锐利很多,紫边现象也较轻微。很多人都说这个镜头对焦
无限远时取景器里没有合焦指示的绿点,俺将其放在D3X上,一切正常,无限远时有合焦
绿点,但放在D3和D300上时则没有,但并不影响成像,这次将其用于D7000上也没有,
尽管无关紧要,但也顺便说一句。
(17)Carl Zeiss Makro-Planar 100/2 ZF
有人评价说,这只蔡司的100/2是尼康机身所能使用的最好的镜头。尽管这种说法有些绝
对,但不无道理。因为这只头确实很完美,无论是全画幅机身,还是放在D7000上,本人
将其放在D7000上进行人像棚拍,感觉很不错,由于棚拍不是群殴,所以有比较充裕的时
间手动对焦,加上这个镜头的变焦行程设计得十分合理,行程很长,加上棚拍使用小光圈,
精确对焦并不难实现。
上面提到的四个镜头都是手动头,因此如何让使用者对焦更方便则是十分重要。本文提到的
D7000的两个功能在这方面十分有用。一是在取景器里不但有合焦的绿点,而且绿点两旁
还有左右箭头,至少能告诉你要往哪一边旋转对焦环。其次,D7000将尼康的LCD取景功
能提升到了可用的程度,其方便程度比D300、D3以及5D2都好,如果你有用三脚架的习
惯,当你使用手动头时,可以打开LCD取景功能,你会发现非常方便。
(18)Nikon AF 28-105/3.5-4.5 D IF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非常狗的镜头,俺在D3上用过,感觉还凑合,因为焦段实用,另外还
有一个1:2的准微距功能,尽管全开光圈时有紫边,但尚可忍受。这次俺将这个镜头放在了
D7000上试拍了一百多张,又一次感觉到了像素密度的提高对镜头(尤其是老镜头)的分
辨率带来的挑战。首先,f8以上的大光圈感觉分别率都不够。另外,紫边现象也显得更觉
严重了。不过这是一个非常老的胶片镜头,现在估计用的人已经很少了,更不会有人将其拿
到D7000上用了。俺既然试用了一下,这里姑且说几句,聊备一格。
2024年10月11日发(作者:云芳蕙)
评尼康D7000——兼谈18款尼康卡口镜头
在D7000机身上的表现
天漠虎峪
第一部分:尼康D7000机身
自从那天参加了尼康的新品发布会之后,心里就一直放不下。一想起1620万像素还能有那
么好的高感表现,心里就蠢蠢欲动。俺终于敌档不住诱惑,出掉了一个镜头,又加了一点钱,
买了一台D7000回来。
D7000确实一个让人感到兴奋的机器,本来想好好说说那些让我兴奋和满意的地方,但马
上想到不妥。因为这年头,如果你在论坛上说某某器材好,马上就有人说你是枪手或者给你
戴上一个“托派”的帽子,好像只有给器材多挑毛病才显得客观,显得公正。既然如此,我就
好好研究研究一下D7000到底有哪些不满意之处吧。
一、太容易误拍
拿到机器之后,首先发现太容易误拍。俺觉得自己正在半按快门对焦,可稍不留神就把快门
按下去了,是快门太轻了?还是那个自由行程太短了呢?反正和其他机身不太一样,有些太
灵敏了。
二、机身电池位置上的缺口
试拍时,感觉小拇指附近有一个小东西支棱着,看了一下原来是一块活动的小皮子翘起来了。
想了一下,这个豁口可能是为了以后安装手柄用的吧,D90上有没有,俺不知道,但我的其
他几台尼康机身上都没这个东西。这个小皮子可以按回去,但一不小心,又会重新翘起来,
不是很牢固。
三、不支持带超声波马达的适马头实时取景
把机身拿回来之后,俺首先安上的就是一个适马头,适马的3014。因为我想看看D7000对
副厂头的支持程度如何,跑不跑焦。试拍了几张之后,发现不跑,又换上了适马的5014,
也不跑。哈哈!还不错,尽管有AF调整功能,看来也都没必要用了。
后来一边看说明书,一边打开了实时取景功能,这一下发现了问题:半按快门无法对焦。后
来想到可能是副厂头的问题,于是换了尼康的1755,一切正常。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腾
龙和图丽的副厂头会怎样,俺不得而知,谁有兴趣,可以试试。
另外,俺手里就有两个适马镜头,3014和5014,都是带超声波马达的,有朋友在回复中说,
那些没有马达的适马头可以,但条件有限,俺无法验证,但如果这个现象确实存在,那么按
此推理,如果腾龙和图丽的副厂头没有马达,也应该没问题了。
四、没有翻转屏
按说D7000是一个对于增加功能毫不吝惜的机身,几乎囊括了专业和业余机身的所有功能,
从这一点上看,没有翻转屏可以算是一个遗憾。不过,尼康的翻转屏就没怎么发展起来,无
法和索尼相比。说实在的,尽管我们平常不会经常使用这个功能,但如果你经常蹲在地上拍
一些花花草草的,有翻转LCD就显得很方便了。
五、储存卡盖太松
有人总是说佳能5D2的储存卡盖太单薄,但我觉得还可以,没有感觉太脆弱。但这种单薄
感却在尼康D7000上发现了,琢磨了一番之后发现,问题不是用料单薄,而是太松了,稍
不留神就会将其打开,和我手里的D40和D60一样。盖子打开之后,电源依然接通,在这
个方面,我觉得远不如佳能,佳能的储存卡盖只要一打开,马上就断电了。
六、没有暗角消除功能
这算不算问题呢?俺不敢断言,因为我的D300上也没有。如果在DX机身上使用全画幅镜
头,肯定不需要这个功能。但如果使用DX镜头,比如18-200,在长焦端还是会有暗角的。
由于我手里的DX镜头已经不多了,不知道新出的那些镜头,比如16-85一类像场大不大,
的有没有暗角。但我觉得,还是加上这个功能的为好,因为并不难实现,D3开始就没有,
后来更新了固件之后,就有了。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之外,D7000还有很多优点,或者说非常吸引人的亮点。但这都是以后
的话题,要等好好用其拍上千把张之后才行,现在尚在兴奋之中,即使说了,也不会很到位。
也许哪天申请了主题管理权限,再好好发表一下真实的使用感受。不过,这里先要说一句,
D7000的对焦系统一点也不“杯具”,全开光圈,哪怕是1.4,用边缘对焦点对焦,依然十分
准确。这一点在我参加尼康新品发布会时,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
既然毛病都挑完了,下面就轮到了说说D7000的可爱之处和其他特点吧。
一、像素的提高
俺以前曾经说过多次直言不讳地说,俺有像素情结,就是喜欢高像素的机器。但过去几年,
尼康除了D3X之外,所有机器的像素都没有超过1200万的,太让人郁闷了,一天到晚没完
没了地换机壳,把尼康用户的心都换凉了。很多人心有不甘,但嘴上又不想吃亏,因此出现
了”1200万够用论“,结果不但经常遭人嘲讽,自己说的时候心里也缺少足够的底气。因为,
就数码单反的发展现阶段而言,像素数量毕竟还是其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无论如何都无法
将其忽略或避而不谈。可以这么说,如果D7000还是用那块1200万像素的CMOS,即使其
他方面有了再大的提高,我也不会入手的。因此,我对D7000的像素评价是,尽管提升幅
度不大,数量上没有占据DX画幅的头把交椅,但也算是马马虎虎了。另外,我感觉和以前
一样,尼康不会轻易放弃这块1620万的CMOS,以后可能还要给它多换几个机壳,推出几
个新机型的。
二、高感
其实提高像素并不是难事,很多小DC的像素数量都在一千多万呢。难得的是像素提高之后
不能降低画质才行,尤其是高感的画质。自从尼康发布D7000的消息公布之后,网上就已
经开始对其详加探讨了。俺对D7000的高感期待底线是不要低于D300。因为CMOS的面
积没有变,但像素却增加了。当然,能超过D300则更好,尼康在高感性能的研发上一直领
先,也并非不可能。
10月26日,俺参加了尼康新品会的D7000试拍,从尼康人员反复坚持让大家在暗光环境
下用ISO6400试拍这一举动就让我有了一种预感:D7000的高感性能不会太差。后来事实
证明果然如此。
D7000的高感画质不错,但我还是想对比一下。不过,对比的结果有些意外的新发现。在
暗光下,使用同样的镜头,同样的光线条件,拍摄同样的景物,两个机身的表现不太一样,
除了噪点程度上的不同外,D300让人感觉欠曝,发暗,发冷,而D7000则很明亮,感觉非
常舒服。至于两者在高感下的噪点究竟有多少差别呢?如果非要说出能够量化的结果,那么
大致可以说,D300的ISO3200相当于D7000的ISO6400。其实,这一点差别从两台机器
菜单里的最高ISO数值也可以猜出几分,D300的最高ISO数值是3200,在往上就是HI了,
而D7000的最高数值则为6400。
此外,再说一下自己的贸然猜测。今年春天,俺的一位网友把他的D3X放在我这里好几个
月的时间,使我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试用的机会。本来以为2400万像素的机身,高感肯定不
会太好,但结果发现,D3X的高感并不差,而且照片很有质感,其效果和用D7000高感下
拍出来的非常相似,因此窃以为,D7000机身内所用的降噪电路,是不是和D3X的如出一
辙呢?
三、对焦
尼康向来以对焦系统出色而闻名于世,这次D7000又使用了一种新的39点对焦系统,因此
对焦系统无疑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是D7000有了AF-A对焦方式,这个方式我在发布会试拍时还居然歪打正着地试用了一
把。抓拍那两对跳舞的模特时使用的就是AF-A,从抓拍的结果来看,貌似效果还不错。
另外,有人怀疑边缘对焦点的准确性,这里利用我在发布会上拍的片子也顺便说明一下。用
随机光盘中附送的最新版ViewNX,可以看原片的对焦点,一共七张,第一张是55-300在
300mm最长端全开光圈时的,第二张是220mm端全开光圈的。剩下的五张都是尼康新头
8514在全开光圈1.4时拍的,从抓图中可以看出,用的都是边缘对焦点,结论是边缘对焦
点也很准确。
至于我在发布会上没有找到如何改变对焦方式的问题,这次通过自己的机器,好好熟悉了一
下,发现这种新式设计还是蛮合理的。按住那个AF/M按钮,使用前后拨轮,能改变不同的
对焦内容,前拨轮改变对焦点的数量,后拨轮改变对焦方式,十分方便。
还有就是用LCD对焦的问题,上面已经说过D7000不支持某些适马镜头用LCD取景。这里
再补充说一下用原厂头的对焦速度。我觉得D7000的LCD对焦速度还算快,只要距离不是
特别远,光线不是特别暗,一秒钟就能搞定,比D300的表现好很多。
最后提一下手动对焦的提示。D7000居然和D3一样,合焦提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绿色小圆
点了,而是带左右箭头的。经常使用手动头的人,如果不愿意换对焦屏,估计也能凑合用了。
四、测光
很多买了D7000的人都说测光变得更加准确,俺仔细体会了一下,感觉似乎是这样。其实,
我对这一点并不太敏感,因为一直使用RAW+JPG拍摄,对测光的要求不是太高,总觉得差
不多就行了。不过,我试了一下手动头,结果发现D7000对手动头的测光效果依然和D300
以及D3一样,都有欠曝的倾向,对手动头测光最准的是D3X。
五、白平衡
和测光一样,很多人都说更准了,对此我也表示认同,但我觉得最后结论还是要等冬天下雪
时,阴影里是不是蓝乎乎一片,才能最后下定论。不过,菜单里面有两个自动白平衡选项确
实属于一件新鲜事,尼康在发布会上还特意介绍了一下这个功能呢。大致的意思是,更便于
在混合色温条件下拍摄,既能保持主要光线的色温准确,也能保留白炽灯的温暖色调。我试
了试,感觉效果是有,但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神奇,只不过用auto2的颜色更橙黄一点罢了。
让我感觉不解的倒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白平衡设定都可以进行微调,白炽灯也好、荧
光灯也好,都可以进入各自的微调界面,可以向四个方向进行调整,而且会分别记住你的调
整结果。但在这两个自动上则有点问题。按说应该也能对auto1和auto2分别调整并分别记
住结果,但我发现这两个是“联动”的,不能分别保存,你调整了auto1了,就等于调整了
auto2一样。两个位置,一个设定。
六、其他一些小方面
1. 实时取景的打开方式
这一点我觉得太有进步了。当我用D300和D3时,有时候也想用用这个功能,但感觉切换
取景方式有些麻烦,经常就放弃了。而D7000则变得十分方便,只要拨拉一下那个小杆就
行。
2.取景器虚拟水平的改进
虚拟水平功能在D3上就有,可以通过自定义Fn或景深预览按钮,在需要时候将其显示在
取景器里。不过,在D3上,水平与否的标志显示在取景器里右侧,以上下方式表示,看着
总觉得不太习惯。D7000将取景器里虚拟水平的位置改在了下面,我觉得这个改动可能更
加符合人们使用的习惯。
3. 保存用户设定
在D7000的设定菜单里有“保存用户设定”一项,这个好理解。可以将你平常经常使用的各
种组合分别指定给U1和U2,比如U1为人像模式,U2为风光模式。但接下来还有一个选
项,即“重设用户设定”,俺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多余。如果你想更改U1或者U2的设定,
将新的设定重新指定给它们不就行了吗?
4.安静快门释放
本以为放在这个位置上能大幅度降低按快门声,其实不然,只是声音有些拖泥带水罢了。反
光板延迟下落,并没有从本质上降低声音的大小。
5.自动失真校正
打开之后,发现有用,说明书上讲打开这一选项后,处理照片的时间可能会增加,默认是关
闭的,不过后期校正枕形和桶形失真都非常容易,无所谓啦。我用17-55试验了一把,效果
明显,别以为牛头畸变就小,17-55的畸变照样很大。
另外,想起了上面谈到的副厂头的问题,我又特意将适马镜头放在了机身上,结论在意料之
中:D7000对副厂头的畸变不给予任何校正。有趣的是,我手中只有适马的3014和5014,
但这两个镜头放在D7000上之后,却有不同的表现。用3014时,无论菜单里的自动失真校
正是ON还是OFF,结果都一样,看不出什么校正效果,而把5014安装到机身上之后,自
动失真校正这个选项干脆就是灰的了,明确地让你知道这个功能根本就不是给它用的。
6. 拍摄模式和后期润色
这些功能本身不新鲜,小数码上早就有了,但大规模地将它们集成到数码单反之上就有些意
思了。看来,尼康这次是想通过D7000尽可能争取最大的用户群,老手新手,业余专业,
兼容并蓄。我大致看了一下,拍摄场景和后期制作,各自居然都有19种之多,真行!
7. 视频功能
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不谈也罢。本论坛的资深Kurtz有一篇精品帖,名叫“简评D7000-更新
版”,对D7000的D-Movie有很充分的评价,有兴趣者,请移步前往。
最后说一下我最喜欢D7000的地方,也许大家看了之后可能感到意外。那就是最喜欢的是
它的小巧机身和轻柔的快门声,D3的大块头和震天动地的快门声实在让人受不了,只要一
拿出相机,一按快门,附近的人都会立刻注意到你,我在这方面不喜欢有回头率。
第二部分:从与D300的对比中发现尼康D7000的“隐私”
由于我只有D300,所以才用了D300的说法,但这里说的D300应该说成是D300(s)才更合
适。因为D300s仅仅是D300的改进版,主要是增加了视频功能,以及一些小改动,如同
时支持CF卡和SDHC卡、给多重选择器增加了中央按钮等,在像素数量和画质上两者应该
基本相同。故此,这里用D300和D7000进行一些比较,也应是合理的。
自从尼康发布了D7000以来,我就一直对这样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D7000到底是一个
什么机型?它和D300(s)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和D300(s)到底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区别?
我提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通过多年玩出来的经验,我知道如果想深刻了解不同机型的不
同之处,尤其是那些隐含的不同,仅仅对比参数是不行的。如果是佳能,问题还好办一点,
因为佳能的做法很明确,不同型号的产品,规格上就有明显不同,价格高一点,功能就多一
点,毫不隐晦。但对于尼康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
尼康在这方面可能做得更“老道”或者说更“隐晦”一点,因此经常给人一种更“厚道”的感觉,
比如D3和D700,价格相差一倍,但从规格上看,却让你感觉不出有巨大的差别。和D3 相
比,D700不就是没有手柄、不就是取景范围不是100%了、不就是连拍速度慢了一点、不
就是.....了吗?从最主要的性能和规格上看,两者完全一样,如CMOS和像素数量、对焦体
统、高感范围,甚至菜单界面等。这样人们自然就会认为,两者的成像画质肯定一样。当然
我开始也没有怀疑。不过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说,D700和D3在成像上绝对有差别,用同
样的镜头,D700的照片就是不如D3拍的,有人说片子的质感上有差距,也有人说D700
的高感还是比D3差一点,而更多的人坚持认为D700的白平衡绝对比D3要差,让你不得
不信。按说D700问世于D3之后,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看,绝对不会出现D700落后于D3
的现象,如果这些用户的说法属实,那只能说明尼康在D700上故意做了手脚,有意拉来它
与专业机之间的差距,两者的真正差别不仅是说明书上明确告知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不愿
意让你轻易知道的“隐私”。
尼康经常给人以“厚道”感觉的另一做法是“以下犯上”。N年前,就有无数人说D80以下犯上,
价格不仅比D200便宜,画质还居然比D200好,尼康真是太“厚道”了。如今,D7000问世
了,除了机身比D300(s)小一点,对焦点少一些之外,在规格参数上只有超越的份儿,没有
不如的地方。尼康又一次“以下犯上”了,而且到了“犯上作乱”的地步了。如果仅仅从参数上
看,进了D7000之后,我的D300根本没有保留的必要了,但我一直怀疑,事实未必如此。
所以,好好研究一下D7000到底和D300(s)到底有没有不容易发现的区别,成为了我最近
特别感兴趣的事。
目前,我已找到几个不同之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三个问题,但实质却是一个,即两种机
身对不同镜头的兼容性。随着以后的更多使用,也可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届时我会通过更新
本帖的方法,告知大家,这里先谈谈目前对两个机身的感受。
第一个方面:使用副厂镜头
首先还是我在上文说的D7000不支持适马头实时取景。但这里再明确地强调一次,D300对
我手里的两个适马头,都是百分之百支持的,没有任何问题,其表现和原厂头无异,尽管用
D300的实时取景功能很罗嗦。
其次是D7000用适马头3014时,测光突然变得很差。根据自己的习惯,俺喜欢用光圈优先,
同时将ISO设为自动,然后根据自己的手持把握程度,酌情设定一下最低校门速度。我的
这种做法在D300和D3上都无任何问题,无论使用原厂还是副厂头,测光和曝光都在自己
的意料之内。但前几天,我把适马3014放在了D7000上之后发现,测光变得非常不准,时
暗时亮,并且变化幅度很大,颇有失控的感觉。后来换上了适马的5014,一切正常。随即
想到,会不会是我的3014又出问题了?马上安装到D300上,一切正常。后来通过反复测
试发现,当D7000使用适马3014时,随着光圈的缩小和ISO的提高,曝光会逐渐加大,
直至过曝。将3014放在D300上则无此现象。
有人对适马的这些问题进行过解释,说适马采用了一种反工程的逆向方法,也有人说尼康对
适马保密,不提供必要数据,所以导致问题出现。但事实是,同样的镜头放在D300上就正
常,放在D7000上就不行,结果只能表明两个机身之间出现了差别。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
原因,一个就是,D7000在这方面的性能不如D300,类似的原因也许就是尼康要从D7000
开始,从技术上对适马头设置障碍,从而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当然,这种做法从商业
角度上看完全正确,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了。这种现象会让一些经济有限
只能使用副厂头的人在D7000面前犹豫不决。而那些没有做足功课就贸然进了D7000的人,
一用副厂头就不给力,感觉一定很郁闷。总之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亲身使用,D7000
的这个“隐私”,我也无从得知。
第二方面,使用原厂镜头
相对于D300(s)而言,D7000比较挑镜头,挑好头。这一点是从我最近同时进了尼康一个超
级旅游头28-300VR后发现的。
我先买的是28-300这个镜头,将其放在D3和D300上试拍,效果都挺满意,无论是室内
室外、风景人像,都对得起这个大变焦旅游头的身份。后来经不住D7000像素提升和高感
的诱惑,我又进了一台D7000,自然也想看看28-300在D7000上的效果,觉得效果一定
不错。可结果恰如其反。(详细情况见玉渊潭试拍的照片:
/?threadid=804788)有人看了之后,居然认为我磨
皮了,我回答说除了两张说明有后期者之外,其余都是原片。大部分人看了此贴之后认为是
镜头的原因,可我心里却有些不太认同。因为我对28-300进行过认真的对比测试,这个镜
头放在D300和D3上比70-300VR要好。
几天后,我带上了两机两头到朋友的影棚试拍人像。这里不牵涉副厂头的因素,因为我带的
是尼康的17-55/F2.8和28-300/F3.5-5.6VR。通过两者镜头在D300和D7000上的不同组
合,进一步搞清楚问题所在。
试拍的结果是这样的:D300+17-55效果很好,D300+28-300效果很好,D7000+17-55效
果也很好,而D7000+28-300的效果则不然,这个组合的效果远不如前三种。主要反映在
照片的质感大为下降,清晰度明显不如前三种组合,感觉成像不结实,片子不耐看。棚拍用
的是小光圈,和景深对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原因究竟何在呢?我想起了我以前试用佳能
550D的经历。
半年多以前,我为同事选择了佳能550D+18-200IS作为入门单反,事后同事由于家里装修,
把这套器材放在我手里一个多月,让我对佳能最新入门机有一个充分的试用机会。尽管我是
尼佳双修,但手里只有五个佳能红圈,因此除了用那个18-200之外,还顺便将这些红圈头
放在550D上进行了一番试拍。结果发现550D用了红圈头之后,成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由于我没有任何其他佳能DX画幅机身和镜头,所以这个现象并没有给我太多的触动,因为
我想镜头好成像自然就好,道理很简单。不过,我后来研究了一下1800万的DX画幅的像
素密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得出了像素密度的提高对镜头分辨率带来挑战的结论。看来像
素密度问题也同样出在了尼康D7000之上。
尼康全画幅和DX画幅的换算系数是1.5,其全画幅的面积是DX画幅面积的2.337倍,如
果按照D7000的1620万的像素密度做成全画幅相机,其像素数量可达3785万。佳能的换
算系数为1.6,按其550D的像素数量做成全画幅之后,将在4000万以上。因此,高像素
密度对普通镜头的分辨率明显提出了挑战。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上面为什么
D7000+28-300的效果不如前三种组合的答案也就找到了。而这个现象,无论在尼康的官网
或器材说明书上都是找不到的,这个“隐私”只有你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发现。
第三部分:给在D300(s)与D7000之间纠结的朋友一点建议
目前在论坛中,看到很多人都在为D300(s)和D7000而纠结。因此,俺根据以上得出的结
论,为纠结中的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从价格上,D7000比D300s便宜一些,从规格参数上,D7000比D300(s)还要好看,但如
果你的镜头选择不好,参数高的机身未必就会给带来更好的成像效果。因此,建议在两者之
间进行选择的人,在选择D7000之前,一定要考虑好镜头问题。比如,以后是不是打算在
D7000上使用副厂镜头,是不是想上大变焦比镜旅游头或以狗头为主,等等。我手里没有
D7000的套头,也没有18-200VR,因此不敢说这两个镜头是放在D300(s)好,还是D7000
上好。估计18-105问题不会太大,因为一则是套头,不会太差,二则变焦比还不算太大,
而用18-200则要小心一些为好,尤其要注意200mm最长端的表现。
对于手中已经有适马或其他副厂头的人,在决定进D7000之前,一定要花些功夫,好好了
解一下这些头在D7000上的表现,免得事后尴尬。
说明:以上这些看法仅凭不多的试拍得出,未免轻率,仅供参考。以后还需多拍,反复验证
才行。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尽管我感觉D7000有些挑镜头,但不是说便宜镜头放在D7000
上的表现肯定不好,比如我在尼康发布会上用D7000+55-300VR试拍的感觉就非常不错,
那个新推出的55-300VR给了我不小的惊奇。因此,这里仅仅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下镜头问题
而已。
第四部分:若干镜头在D7000上的表现
(1)Nikkor 17-55mm/F2.8G
如果进了D7000,并且有一机一头的打算,那么这个17-55就是最佳选择。简单地说,该
镜头和D7000是绝配,值得极力推荐。以前俺对此头的素质还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但有
了D7000之后,才真正发现了这个DX牛头的出类拔萃之处。放在D7000上,成像无可挑
剔,无论是色彩,还是分辨率,乃至照片的质感,都堪称上乘。以前觉得该镜头的畸变较大,
但打开D7000机身里的失真校正功能,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说这个镜头
不咋样,但俺觉得说不咋样的原因恐怕就是价格而已,如果价格再低一点,估计就没人说三
道四了。这个镜头问世不久俺就买了,当时可花了俺一万一千多大洋啊!
(2)Nikkor 18-55mm/F3.5-5.6G VR
按说没有人会买了D7000之后会想起用这个镜头的,不过,俺既然用其试拍了一些,那就
顺便说说感受吧。镜头的材质就不说了,几百元的东西,说这些意义。作为D60的套头,
其成像还是说的过去的,如果眼睛不是很毒,看不出太大的缺点。但仔细品味会发现片子没
有质感,很干,和牛头的油润有天壤之别,不过VR还是很管用的。
(3)Nikkor 24-70mm/F2.8
很多人买了D7000之后,为配镜头十分纠结。买狗头怕成像不好,买17-55吧,又怕以后
升级为全画幅之后白花钱,因为17-55毕竟价格不菲。既然如此纠结,不如买这个24-70
吧,当然,如果你觉得可以忍受丧失广角带来的不便。成像就不用多说了,17-55有什么有
点,24-70就有什么优点,唯一不同就是可以用于全画幅机身而已。
(4)Nikkor 70-200mm/F2.8 VR(DZP)
没得说,这个镜头无论放在什么机身上,表现都无可挑剔。论坛上大谈特谈的掉渣问题,我
都没有遇上,开始用的是朋友的DZP,后来自己买了一只,都完美无瑕,现在基本上是俺
D3X的人像挂机头。另外,凡是大光圈牛头,最佳光圈往往比较大,该头也不例外,使用
本头时,不宜使用f11乃至更小的光圈。
(5)Nikkor 10-24mm/F3.5-4.5G
这是我比较推崇的DX画幅超广变焦镜头,进了这个镜头之后首先用在了D300上,感觉非
常好,立马出掉了手中原有的适马10-20。尼康的这个10-24焦段相当实用,相当于15-36,
非常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更换镜头的次数。后来又将其放在了D7000上进行了多次
试拍,感觉同样出色,分辨率和色彩非常满意。如果有人问我如何给D7000配备超广镜头,
俺将极力推荐此头。
(6)Nikkor 200mm/F2
这个号称小胖子的220,俺曾一度想进一只,但如今二代产品都要上市了,俺还是没有下最
后的决心。一个月以前,在北京后海边上遇到了一位故交,我又将他的220放在了俺的D7000
上试拍了一百多张,效果自然无与伦比,打开VR,手持全开光圈可以做到不糊。不过俺后
来还是决定不中毒,无论是一代还是二代。原因就是这个镜头用起来太不方便,打鸟嫌短,
人像嫌长,除非你每次都是单约模特,像俺这样喜欢群殴作战的人,就不太适合了。俺不能
总在大家背后大声呐喊:兄弟们,请给俺让开一条路!
(7)Nikkor 28-300mm/F3.5-5.6 VR
买了D7000并想到处旅游,但又死活看不上18-200VR的人可以留心一下这个28-300。这
是一个全画幅镜头,俺在D3x上用其拍了不少片子,效果满意,是一直非常不错的全画幅
旅游头。用在D7000上广角端略显不足,这时可同时带上一个超广变焦,搭配使用,比如
下面将要谈到的10-24。用在D7000上,由于画幅变小,无形中可以“赚”上1.5倍的长焦。
经过试拍,我发现用在D7000上,最好使用它的最佳光圈,在广角端,要用f5.6,在长焦
端,要用f13,这样才能把镜头最大的分辨率发挥出来。另外,我在D7000上用其拍过人像,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效果都不好。当然,旅游头本来就不是用来拍人像的,所以也不必对
此苛求了。再者,不要用这只镜头和70-200相比,全开光圈肯定不特别锐利,对焦精度也
远远不如DZP,一万元的差价,区别就在于此。
不过,这个镜头和尼康的70-300VR相比,超越甚多,尤其是300mm端的边缘分辨率,买
了这个镜头之后,俺立刻将70-300VR低价秒出了,所以也就无法在D7000上进行对比试
拍了。该头和70-300用D300和D3的具体对比拍摄结果,见这个帖子,其中的24-27楼
是和70-300VR对比的片子:
/?threadid=796561&pagenumber=1
28-300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遮光罩太松,好几次我的遮光罩都不知不觉掉在地上了,一不
小心就会丢,真没辙。至于有些人说对焦时声音太难听,我觉得没啥。
(8)Nikkor AF85mm/F1.4D
尽管新的8514G问世了,但我感觉这只老款的人像头也依然不错,反正D7000机身上有马
达,用这只镜头也就无所谓了,对于那些资金紧张,但又想玩玩8514的人不失为一个很好
的选择。我用其棚拍人像感觉很好,没觉得有什么落伍之处。另外,这个镜头的长相可比新
8514漂亮多了,造型经典。我感觉不解的是,如今尼康设计师的脑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新出的镜头,一个比一个难看。
(9)Nikkor AF60mm/F2.8D Micro
这个镜头放在D7000上还是那么中规中矩,人像和微距均可胜任,唯一的感觉是,由于没
有马达,在光线暗的场合下,对焦比较慢,有时会拉风箱。
(10)Nikkor AF10.5mm/F2.8 Fisheye
这是尼康为数不多的DX画幅金圈头之一,尽管没有马达,但对焦迅速而准确,景深极大,
成像锐利,属于用来追求特殊视角和感觉的特殊镜头。
(11-12)适马50mm/F1.4和30mm/F1.4
这两个镜头的表现上文已经提到,均无法使用D7000的LCD实时取景功能,但50mm的那
个拍摄效果还不错,30mm的就不行了,连测光都不准,不推荐在D7000上使用。
不过有人说,他的适马镜头放在D7000上没有这些问题,对此俺不怀疑,也许他的镜头的
生产日期比较晚,兼容性提高了,俺遇到的可能是个案,但既然是个案,就有出现的可能,
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多加注意也没有坏处。
另外,副厂头配闪光灯可能也有一定问题,详见这个帖子:
/?threadid=823837
(13)Nikkor AF-S14-24mm/F2.8
本来还没想到要测试这个镜头放在D7000的效果,因为这个镜头本来就不是为了给DX画
幅机身用的,加上我有10-24,以后出去拍摄肯定不会在D7000上用这个镜头。不过,前
些日子看了无忌上的一个帖子,说大灯炮拍远处的景物不清晰。开始觉得不太可能,但俺马
上想到,器材这种东西,如果不亲自实践一下,千万别信口开河,因此俺特意抽时间将其放
在了D7000上进行了一番试拍,结果发现这位朋友说的绝对属实。他的原帖地址如下:
/?threadid=826359
不过,好在尼康近来的新机型都有AF微调功能,俺把里面的设置调整到-15至-17就好了。
这个镜头是我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个跑焦的镜头。不过,以前我在D3上用过很多次,
在D3上可不跑焦啊。
(14)Carl Zeiss Planar T* 50mm F1.4 ZF
俺一共有四个蔡司镜头,尽管是日本产的,但人们还是习惯将其成为德国镜头,因为品牌比
产地相比,品牌在人心中的地位更高,正如现在的很多尼康相机,比如这个D7000,都是
在泰国生产的,但没有人说它是泰国相机,而依然将其称为日本相机一样。
既然是德头,很多人就想寻找它的德味儿。这个头用在D3等全画幅机身上暗角严重,全开
光圈分辨率也不如尼康或适马的50mm标准镜头,如果用分辨率卡等对这个镜头评测,肯
定败北。德味儿是不是就这样,我不得而知。不过,用过这个镜头的人都知道,它的成像很
油润,所以油润又成为了德味儿的另外一个代名词。
有人说蔡司的50mm F1.4是世界上最好的单反相机标准镜头。我在D3上用过此头,成像
确实油润,全开光圈时尽管不锐,但在物体边缘的四周包围着一圈独特的光晕。日系头很少
有这样的,只有佳能的50L和此有些类似,但还是不完全一样。这次我将蔡司的5014放在
了D7000的机身上试拍,其表现和放在D3上基本一致,只是由于画幅小了,四周没有了
暗角而已。
手动对焦就不用评论了,这个镜头除了这一点之外,用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爽。而且这个镜
头是我四个蔡司中最便宜的,因此想玩蔡司的朋友,不妨先从这个镜头入手。
(15)Carl Zeiss Distagon T* 35/2 ZF
记得我一个群友买了D3X之后在QQ里和我说,从他的使用经验来看,如果想真正发挥D3X
的威力,日本镜头是不行了,必须用蔡司。由于不爱和朋友抬杠,因此俺对他的观点不置可
否。也许他说的蔡司是指5014一类的,但绝对不可能是这个35mm/F2。因为这个头的局
限性很大。
从焦段上看,这个头应该很适合扫街。可它从3米到无限远的对焦行程非常之短,只有大约
3-4毫米的样子,如果你想拍七、八米或十几米左右的景物时,稍微旋转一下对焦环,就很
容易旋转到无限远的位置,根本无法精细对焦,尽管取景器里出现了合焦的绿点,但把片子
放到电脑上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片子都对焦不实。
另外,这个镜头不适合在户外强光下使用,比如明亮的街景,全开光圈很肉,并且紫边严重,
想要过得去的成像质量,至少要用f5.6的光圈,甚至f8才行。很多人说蔡司镜头比较适合
在暗光下使用,这个35/2充分体现了蔡司头的这一特点。
仔细分析一下其对焦行程可以发现,在30厘米到3米之间的形成非常长,说明它最适合在
三米之内拍摄,如全身或半身像等。另外,它的最近对焦距离是30厘米,就是说有很强的
近摄能力,但放大率并不高,只有0.2倍左右,这么近的距离用来拍啥呢?以前想不通,后
来发现它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近距离拍摄静物小品,全开光圈近距离拍静物时,焦外极美。
以上说的这些情况,比如紫边和分辨率等,以前用在D3上时还不太明显,而放在D7000
上之后,就非常明显了,说明D7000的高像素密度不仅对日系镜头提出了挑战,对蔡头也
如此。
(16)Carl Zeiss Distagon T* 25/2.8 ZF
这个镜头的外观和上面提到的35/2长得十分相象,对焦环放在无限远的位置上时,两者的
高度仅相差几毫米,很容易搞混。镜头结构也一样,都是Distagon。另外,它的最近对焦
距离更短,甚至达到17厘米。不过,很多广角和超广镜头,近摄能力都很强,其目的是为
了得到一种独特的视角,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在使用上,25/2.8和35/2却有很大区别。其实,这是一个全画幅的风光头,但如果
你将其放在D7000上使用,则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很喜欢扫街,同时又想用蔡司头扫街,
那么这个镜头很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原因是,尽管它是一个手动头,但拍摄的成功率很高,
因为它的景深很大,只要把光圈放到f5.6或者f8上,两三米以外的东西基本就不用太对焦
了,另外,由于D7000是DX画幅机身,所以用25/2.8时,景深比FX还稍大一些。尽管
它和35/2一样,有同样的对焦行程问题,甚至在2米之后就是无限远了,但由于有景深大
这一特点,因此这个问题也就基本可以忽略了。
另外,此头和35/2相比,成像要锐利很多,紫边现象也较轻微。很多人都说这个镜头对焦
无限远时取景器里没有合焦指示的绿点,俺将其放在D3X上,一切正常,无限远时有合焦
绿点,但放在D3和D300上时则没有,但并不影响成像,这次将其用于D7000上也没有,
尽管无关紧要,但也顺便说一句。
(17)Carl Zeiss Makro-Planar 100/2 ZF
有人评价说,这只蔡司的100/2是尼康机身所能使用的最好的镜头。尽管这种说法有些绝
对,但不无道理。因为这只头确实很完美,无论是全画幅机身,还是放在D7000上,本人
将其放在D7000上进行人像棚拍,感觉很不错,由于棚拍不是群殴,所以有比较充裕的时
间手动对焦,加上这个镜头的变焦行程设计得十分合理,行程很长,加上棚拍使用小光圈,
精确对焦并不难实现。
上面提到的四个镜头都是手动头,因此如何让使用者对焦更方便则是十分重要。本文提到的
D7000的两个功能在这方面十分有用。一是在取景器里不但有合焦的绿点,而且绿点两旁
还有左右箭头,至少能告诉你要往哪一边旋转对焦环。其次,D7000将尼康的LCD取景功
能提升到了可用的程度,其方便程度比D300、D3以及5D2都好,如果你有用三脚架的习
惯,当你使用手动头时,可以打开LCD取景功能,你会发现非常方便。
(18)Nikon AF 28-105/3.5-4.5 D IF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非常狗的镜头,俺在D3上用过,感觉还凑合,因为焦段实用,另外还
有一个1:2的准微距功能,尽管全开光圈时有紫边,但尚可忍受。这次俺将这个镜头放在了
D7000上试拍了一百多张,又一次感觉到了像素密度的提高对镜头(尤其是老镜头)的分
辨率带来的挑战。首先,f8以上的大光圈感觉分别率都不够。另外,紫边现象也显得更觉
严重了。不过这是一个非常老的胶片镜头,现在估计用的人已经很少了,更不会有人将其拿
到D7000上用了。俺既然试用了一下,这里姑且说几句,聊备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