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长虹战略存在的问题(1)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接半双)

00 00

000

长虹战略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企业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环节,更多的是做后端组装,加之

下游渠道终端巨头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如国美、苏宁等,中国电视企业均处于行

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在这样一个

背景下,2004年长虹集团赵勇董事长复出后,提出了不做面板就不做电视的战

略性目标。从战略高度而言,长虹这个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不改变自己在产业链

中的地位和掌控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长虹的主业电视业务就没有未来。

豪赌等离子面临困境

随即长虹花费20亿美元豪赌等离子面板(一期投资60亿元),这个豪赌行

为饱受行业诟病。时至今天,从结果上看,长虹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一是长虹

电视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只有11.9%,低于海信的15.5%、创维的14.2%、康

佳的13.5%、TCL的12%,位列第五。二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长虹电视业务的

增长速度较慢(见图一);三是长虹的资产负债率在投入等离子后逐年提升(2006

年47%、2007年53%、2008年56%、2009年63%),而电视业务毛利润率却逐年

下降(2006年20.8%、2007年19.6%、2008年18.8%、2009年17.7%);四是长

虹的总资产回报率近几年也一直是前几大品牌中较低的一位(见图二)。更为关

键的是,等离子面板迟迟未能正式量产。长虹的等离子面板原本从2008年的7

月份开始投产,一直拖延到2010年的1月份,正式投产后良品率一直不乐观,

只有80%左右,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85%的良品率,也就很难真正开始大规模量

产。而等离子面板项目每年3.6亿元左右的固定折旧也对公司业绩存在压力,依

据测算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实现盈亏平衡需要年产200万片以上,而据行业人士

估计,整个等离子面板中国市场剔除松下所占份额,剩余市场规模仅130万台,

更别提满足600万产能的需要了。长虹豪赌等离子前景堪忧。

图一:各主要竞争品牌增长趋势图

000 0

0 0

0 00

0 0

0

00 00

000

60%

长虹TCL海信创维

48.8%

40%

37.3%

20%

10.3%

14.5%

16.4%

12.5%

5.8%

8.5%

3.7%

2008年2009年

11.5%

0%

5.0%

2007年

图二:各主要品牌总资产回报率

8%

长虹TCL海信创维

6.9%

6%

4.5%

3.6%

1.9%

2.3%

1.5%

0.9%

0%

2007年2008年2009年

4.9%

4%

3.7%

3.4%

2%

1.6%

1.9%

为什么长虹会在饱受诟病的舆论氛围中,最终做出投资等离子的决策呢?

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选择战略路径时出现失误

长虹的战略目标没有错,关键在于实施战略的路径发生错误。电视企业改变

其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竞争地位有三种路径,一是通过并购获取核心零部件的技术

和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合资获取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三是依靠自我研发提升

核心能力。长虹每一任领导均十分迫切地想改变主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现状,

通过自我研发不但周期长、风险大,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企业现状,所以在长虹

看来并购韩国Orion公司就是一条捷径。而就是这种走捷径的浮躁思想,使等离

子项目成为长虹的烫手山芋。

000 0

0 0

0 00

0 0

0

00000

0

首先,从国内外实现产业地位改变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发现,他们选择的路径

均是自我研发,目前液晶电视领先者是韩国三星,从简单的组装技术开始,再到

产品设计技术,再到产品核心技术,凭此拥有了8个在世界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产

品,是一个由模仿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成功典范!他们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

额的8%,集团有14000名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员比例为30%。而目前中

国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和发展前景最好的是海信,所采取的战略路径也是走自我研

发之路。其次,有效的核心技术买不到,没有一个企业会傻到将自己的核心技术

出售给其他企业的,中国“整机”企业就更难买到核心技术。汽车行业市场换技

术被证明是失败的,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均只能从国外

采购,没有一个厂家能够自我研发和生产核心零部件。最后,没有企业和长虹竞

争并购。如果真如长虹所想,为什么国内企业没有争相抢购,而且价格也只有8

亿元人民币。为什么大家对他都不看好呢,这些疑问的确需要长虹仔细分析。

战略决策分析能力不全面

既然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长虹就需要加强决策分析,以便降低决策风险。

可是,长虹当时或许更关注一些表面的信息,比如在等离子阵营的索尼、LG、三

星等厂商相继宣布削减或退出等离子投资,市场调研机构持正反两种观点,有的

看好等离子,有的不看好。调研机构最差的观点也是认为等离子有年均20%的增

长率,在长虹看来即使等离子不成为主流,那么仅仅依托中国市场容量,等离子

投资也是可以盈利的。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而且还是静态的。

首先,长虹对替代品的研究不够,平板电视包含等离子和液晶两种产品,虽

然从技术上而言等离子甚至优于液晶电视,但是液晶可以作为等离子的替代品,

尤其是小尺寸范围具有非常强的替代性。其次,对潜在购买者研究不够,购买者

主要是各大电视生产企业,他们也不甘于沦为价值链低端的企业。等离子电视的

核心技术集中掌握在少数日韩厂商手中,寡头垄断的特征已经形成,等离子企业

松下、先锋、日立、LG、三星均不愿意输出技术和面板,而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已

经将技术放开,占液晶面板生产总量四成的台湾企业就在政府的解禁下,可以将

技术进行转让(N-1代),结果导致大多数彩电企业转投液晶怀抱,而彩电企业

也将获得更多的利润,最终导致市场在各大生产企业的引导下,消费者被动接受

液晶是优于等离子的观点,并优先购买液晶电视。最后,对节能环保趋势研究不

000

0 0

0

0 000

0 0

00 00

000

够,以42吋PDP电视为例,等离子耗电量822千瓦/小时,而液晶电视只要350

千瓦/小时,这直接导致欧盟排斥等离子电视的生产与销售,进而对世界等离子

电视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大家更担心长虹投入液晶面板的结局。

当等离子陷入困境之际,长虹再次提出“PDP掌握材料级,液晶企及芯片级,

而OLED达到预研级”的规划目标,液晶面板272亿元的投资会不会又晚了呢。

目前,中国大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至今已有北京京东方、昆山龙飞光

电、深圳华星光电这三条8.5代(最新技术)液晶面板生产线被正式批准,液晶

面板仅中国的规划产能就达到8000万张,基本上都可于2011年底之前投产。现

在准备进入的企业,在不具有先发优势和产能过剩的竞争格局下,必定面临一场

惨烈的竞争,而无论是CRT、背投、等离子、液晶都有其周期性,这就导致长虹

极有可能再次遇到电视产业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而重蹈等离子的覆辙。

破局之道。

首先,明确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和产业位置的最佳路径是通过自我研发完成,

在此基础之上,从政府层面或产业界面提出破解等离子项目困局的方法。在长虹

既有的等离子产业集群的概念下,由政府主导,成立中国电视等离子产业同盟,

将主要彩电企业通过参股或者合作的形式吸引入长虹的等离子项目,使各大企业

能够增强生产等离子产品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良品率,尽快将等离子产品投放市场,提升大尺寸等离子产品的市场份

额,增强小尺寸等离子产品的竞争力,在缩小与国外等离子企业技术差距的同时,

率先放开等离子的技术壁垒,做活等离子产品。

其次,液晶产品进入模组环节,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地位,通过提升

液晶产品销售巩固行业定位和市场份额。在液晶产业链条中,最佳选择是进入上

游的上游,即玻璃基板、背光模组、偏光片、彩色滤光片的产品,因为在液晶面

板的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5%,其中玻璃基板、背光模组、偏光片、彩色

滤光片又占了材料成本的80%。而到目前为止国内企业在玻璃基板的布局几乎是

零,这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与指引。

最后,按照三星和海信的成长路径,狠抓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战略保障能力,

对未来可能的出现的新技术3D电视、3G电视、网络化电视、数字电视和激光电

000 0

0 0

0 00

0 0

0

00000

0

视等产品进行先期投入,力争在产品换代时实现长虹的战略超越和转型。

面对结构性调整和企业生存的双重压力,中国企业没有捷径可循,在企业不

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实力,通过打造属于自己的研发核心能力,在公司战略保障

体系的支撑下,逐步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和提升产业地位,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000

0 0

0

0 000

0 0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接半双)

00 00

000

长虹战略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企业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环节,更多的是做后端组装,加之

下游渠道终端巨头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如国美、苏宁等,中国电视企业均处于行

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在这样一个

背景下,2004年长虹集团赵勇董事长复出后,提出了不做面板就不做电视的战

略性目标。从战略高度而言,长虹这个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不改变自己在产业链

中的地位和掌控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长虹的主业电视业务就没有未来。

豪赌等离子面临困境

随即长虹花费20亿美元豪赌等离子面板(一期投资60亿元),这个豪赌行

为饱受行业诟病。时至今天,从结果上看,长虹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一是长虹

电视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只有11.9%,低于海信的15.5%、创维的14.2%、康

佳的13.5%、TCL的12%,位列第五。二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长虹电视业务的

增长速度较慢(见图一);三是长虹的资产负债率在投入等离子后逐年提升(2006

年47%、2007年53%、2008年56%、2009年63%),而电视业务毛利润率却逐年

下降(2006年20.8%、2007年19.6%、2008年18.8%、2009年17.7%);四是长

虹的总资产回报率近几年也一直是前几大品牌中较低的一位(见图二)。更为关

键的是,等离子面板迟迟未能正式量产。长虹的等离子面板原本从2008年的7

月份开始投产,一直拖延到2010年的1月份,正式投产后良品率一直不乐观,

只有80%左右,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85%的良品率,也就很难真正开始大规模量

产。而等离子面板项目每年3.6亿元左右的固定折旧也对公司业绩存在压力,依

据测算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实现盈亏平衡需要年产200万片以上,而据行业人士

估计,整个等离子面板中国市场剔除松下所占份额,剩余市场规模仅130万台,

更别提满足600万产能的需要了。长虹豪赌等离子前景堪忧。

图一:各主要竞争品牌增长趋势图

000 0

0 0

0 00

0 0

0

00 00

000

60%

长虹TCL海信创维

48.8%

40%

37.3%

20%

10.3%

14.5%

16.4%

12.5%

5.8%

8.5%

3.7%

2008年2009年

11.5%

0%

5.0%

2007年

图二:各主要品牌总资产回报率

8%

长虹TCL海信创维

6.9%

6%

4.5%

3.6%

1.9%

2.3%

1.5%

0.9%

0%

2007年2008年2009年

4.9%

4%

3.7%

3.4%

2%

1.6%

1.9%

为什么长虹会在饱受诟病的舆论氛围中,最终做出投资等离子的决策呢?

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选择战略路径时出现失误

长虹的战略目标没有错,关键在于实施战略的路径发生错误。电视企业改变

其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竞争地位有三种路径,一是通过并购获取核心零部件的技术

和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合资获取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三是依靠自我研发提升

核心能力。长虹每一任领导均十分迫切地想改变主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现状,

通过自我研发不但周期长、风险大,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企业现状,所以在长虹

看来并购韩国Orion公司就是一条捷径。而就是这种走捷径的浮躁思想,使等离

子项目成为长虹的烫手山芋。

000 0

0 0

0 00

0 0

0

00000

0

首先,从国内外实现产业地位改变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发现,他们选择的路径

均是自我研发,目前液晶电视领先者是韩国三星,从简单的组装技术开始,再到

产品设计技术,再到产品核心技术,凭此拥有了8个在世界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产

品,是一个由模仿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成功典范!他们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

额的8%,集团有14000名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员比例为30%。而目前中

国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和发展前景最好的是海信,所采取的战略路径也是走自我研

发之路。其次,有效的核心技术买不到,没有一个企业会傻到将自己的核心技术

出售给其他企业的,中国“整机”企业就更难买到核心技术。汽车行业市场换技

术被证明是失败的,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均只能从国外

采购,没有一个厂家能够自我研发和生产核心零部件。最后,没有企业和长虹竞

争并购。如果真如长虹所想,为什么国内企业没有争相抢购,而且价格也只有8

亿元人民币。为什么大家对他都不看好呢,这些疑问的确需要长虹仔细分析。

战略决策分析能力不全面

既然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长虹就需要加强决策分析,以便降低决策风险。

可是,长虹当时或许更关注一些表面的信息,比如在等离子阵营的索尼、LG、三

星等厂商相继宣布削减或退出等离子投资,市场调研机构持正反两种观点,有的

看好等离子,有的不看好。调研机构最差的观点也是认为等离子有年均20%的增

长率,在长虹看来即使等离子不成为主流,那么仅仅依托中国市场容量,等离子

投资也是可以盈利的。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而且还是静态的。

首先,长虹对替代品的研究不够,平板电视包含等离子和液晶两种产品,虽

然从技术上而言等离子甚至优于液晶电视,但是液晶可以作为等离子的替代品,

尤其是小尺寸范围具有非常强的替代性。其次,对潜在购买者研究不够,购买者

主要是各大电视生产企业,他们也不甘于沦为价值链低端的企业。等离子电视的

核心技术集中掌握在少数日韩厂商手中,寡头垄断的特征已经形成,等离子企业

松下、先锋、日立、LG、三星均不愿意输出技术和面板,而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已

经将技术放开,占液晶面板生产总量四成的台湾企业就在政府的解禁下,可以将

技术进行转让(N-1代),结果导致大多数彩电企业转投液晶怀抱,而彩电企业

也将获得更多的利润,最终导致市场在各大生产企业的引导下,消费者被动接受

液晶是优于等离子的观点,并优先购买液晶电视。最后,对节能环保趋势研究不

000

0 0

0

0 000

0 0

00 00

000

够,以42吋PDP电视为例,等离子耗电量822千瓦/小时,而液晶电视只要350

千瓦/小时,这直接导致欧盟排斥等离子电视的生产与销售,进而对世界等离子

电视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大家更担心长虹投入液晶面板的结局。

当等离子陷入困境之际,长虹再次提出“PDP掌握材料级,液晶企及芯片级,

而OLED达到预研级”的规划目标,液晶面板272亿元的投资会不会又晚了呢。

目前,中国大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至今已有北京京东方、昆山龙飞光

电、深圳华星光电这三条8.5代(最新技术)液晶面板生产线被正式批准,液晶

面板仅中国的规划产能就达到8000万张,基本上都可于2011年底之前投产。现

在准备进入的企业,在不具有先发优势和产能过剩的竞争格局下,必定面临一场

惨烈的竞争,而无论是CRT、背投、等离子、液晶都有其周期性,这就导致长虹

极有可能再次遇到电视产业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而重蹈等离子的覆辙。

破局之道。

首先,明确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和产业位置的最佳路径是通过自我研发完成,

在此基础之上,从政府层面或产业界面提出破解等离子项目困局的方法。在长虹

既有的等离子产业集群的概念下,由政府主导,成立中国电视等离子产业同盟,

将主要彩电企业通过参股或者合作的形式吸引入长虹的等离子项目,使各大企业

能够增强生产等离子产品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良品率,尽快将等离子产品投放市场,提升大尺寸等离子产品的市场份

额,增强小尺寸等离子产品的竞争力,在缩小与国外等离子企业技术差距的同时,

率先放开等离子的技术壁垒,做活等离子产品。

其次,液晶产品进入模组环节,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地位,通过提升

液晶产品销售巩固行业定位和市场份额。在液晶产业链条中,最佳选择是进入上

游的上游,即玻璃基板、背光模组、偏光片、彩色滤光片的产品,因为在液晶面

板的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5%,其中玻璃基板、背光模组、偏光片、彩色

滤光片又占了材料成本的80%。而到目前为止国内企业在玻璃基板的布局几乎是

零,这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与指引。

最后,按照三星和海信的成长路径,狠抓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战略保障能力,

对未来可能的出现的新技术3D电视、3G电视、网络化电视、数字电视和激光电

000 0

0 0

0 00

0 0

0

00000

0

视等产品进行先期投入,力争在产品换代时实现长虹的战略超越和转型。

面对结构性调整和企业生存的双重压力,中国企业没有捷径可循,在企业不

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实力,通过打造属于自己的研发核心能力,在公司战略保障

体系的支撑下,逐步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和提升产业地位,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000

0 0

0

0 000

0 0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