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称福)
功放与音箱的匹配
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不免遇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问题。
在音色方面,会注意其搭配上是否冷暖相宜、软硬适中,最终使
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从技术方面
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一、功率匹配,二、功率储备量
匹配,三、阻抗匹配,四、阻尼系数的匹配。如果我们在配接时
认识到上述四点,可使所用器材的性能得到充分的、最大的发挥。
扬声器系统要高质量的重放出各种音乐节目,那么根据音乐信号
的属性,其峰值因子约为10-15dB从保证音质这个角度来说功放
应在此动态范围内不发生任何限幅情况,即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
应是扬声器额定功率的5—8倍,这样的功率配置音质虽然很好,
但它的投资会很大,因此一般都会把这个功率配比定在1—2倍
扬声器单元的额定功率。1—2倍这个范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
可以给大家一个较具体的经验。
1.在一些要求低而投资有限工程功放的功率起码相当于音箱
的额定功率,但要非常注意保持声音不失真,过小的功率配置看
起来不会损坏扬声器单元,其实不然,过小的功率极易发生过载
削波,产生大量谐波,烧毁高音单元。
2.一般工程建议功放的功率是1.5倍,而低音部份最好超过
1.5倍,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感。
3.要求极高的声地,例如录音室监听,音乐厅等,最理想是
音箱功率的两倍匹,(这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配接标准
推荐值中的一种方案一致)。
选购上,建议您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盲目地听店
主的推荐和介绍,买这种东西绝对不可以心急。最好之前楼主多
去一些音响论坛先去具体了解些音响知识。个人建议楼主去高级
别的钻石卖家购买,与卖家多聊聊,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曾经
购买者那里了解些实际使用状况,这样总比被单方面地听店主忽
悠强。
讲到功放与音箱的匹配,说法有很多。生产功放厂商说,功放功
率一定要大于音箱功率,这样功放有多余功率储备,声音会好听
些;音箱厂商说,音箱功率最好要大点 ,这样音箱能有较大承
受功率,万一系统"回受",这样不至于损坏音箱。消费者不知道
如何是好?
如果我们完全以理论概念来讲,音箱"额定承受功率"与功放"额
定输出功率"要相同。这就好比婴儿吃奶,多了会吐少了会哭,
刚好就相安无事。这没什么特别,但看起来简单的道理,里面却
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首先,音箱的额定功率是多大?说明书上有写:8欧,150WRMS。
请问这代表什么?对于一只2分频音箱来说,它是指这只音箱可
以承受从功放输出的150W的额定功率。
现在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这150WRMS是如何分配的呢?因为是
2分频,我们假设有一只15寸低音,另一只为1寸驱动器高音,
那是否就是150/2,即15寸低音承受75WRMS,1寸驱动器高音
承受75WRMS,或者有人说是15寸承受150WRMS,1寸高音也承
受150WRMS,很明显这些都不正确。
让我们将话题讲远点 ,为什么要2分音?
2分音的目的在于将音频范围有效的分成2频段,因为靠单只扬
声器的声音没办法覆盖全音频的信号(在一定声压级范内),例
如我们通常知道的分频点1.2KHz,它表示从20Hz-1.2KHz用低
音单元(如15寸)来还音,1.2KHz-20KHz用高音单元(1寸驱
动器高音)来还音 ,假设现在音箱已在播放流行音乐,我们简
单说低音BASS是从15寸低音出来,而高音"三角铁"是从1寸驱
动器出来的,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看出,15寸低音所承受的功率
要远大于1寸驱动器高音所承受的功率。如果这时你觉得你听到
的声音很好,那我们告诉你,80%的功率在15寸低音上,只有少
于20%的功率是从高音上出来的。这里我们讲,8/2分功率 ,其
实如果分频点上移或下移,其功率的分配是不同的。800Hz的分
频点,其比例大约为6/4;分频点为4.5KHz,比例大约为9/1。
所以:对于2分频的音箱,高音与低音所承受的功率是不同的 ,
这种不同是随着分频点的改变而改变的,问题又来了,那分频点
对于2分频来说是定多少为好呢?
十多年前笔者还是学徒时, 师傅讲:"分频点是800Hz最能反应
人的声音特性"。那时,笔者有忙不完的工作,因为大量的高音
损坏(当时我们代理PEAVEY,卖得最好的是SP2)在那年代,百
威的低音是很好,高音也不错,但是SP2在设计上确实 存在很
大错误---将分频点设在800Hz,我想当时只有JBL的工程师在
笑,笑"百威"太理想化。
当时的理论是:以人的声音来讲,800Hz-2KHz是人声最重要的
部分,因此我们2分音音箱不可以将人的声音从2个不同的单元
发出,这样会有失真。但是,大量的高音损坏确实让我们不得不
承认,这只是理想,实际上是行不通的。现在的年青人可能不知
道过去PEAVEY SP2的历史,今天我们如还能看到SP2X新款,大
家会发现分频点已变为1.6KHz了,这可是天大的变化,今天
PEAVEY的维修人员比我们那时的要轻松,没那么多高音损坏,
大家可别以为是品质提高了,相反是品质"下降",因为"人的声
音是从2只不同的单元出来"的。这与早期PEAVEY的理论是矛盾
的(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美国"谱尔"的音箱人声也许从3只单元
出来,但在中国的销售量却超过所有JBL、PEAVEY、BOSE、等厂
家有史以来在中国销售的总和)。
话讲回来,人声从2只扬声器单元出来又怎样?问题还真不少,
大家都讲某某音箱太"噪"、某某音箱不太"透明",等等。原因就
是这分频点造成的 ,15寸低音是纸盆平面发音,灵敏度一般在
80-100dB;1寸高音是号角发音, 高音驱动器本身的灵敏度一
般在105-110dB,加上号筒辅助,其灵敏度可提高1.5-6dB不等。
简单的从声音大小上讲:低音单元灵敏度低,声音小;高音单元
灵敏性度高,声音大。从声音的方向上讲:低音没有方向性,高
音有很强的指向性。而人声是平面发音, 有方向性。如何平衡?
用衰减高音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试验室的某一特定位置达到声音
平衡。在离开那个位置后呢?由于存在"方向性",很显然高低音
就又不平衡了。现场100人我们要满足谁?根本不可能 !(家用
音箱不同,它们都可以做成平面发音,听众也许就是你自己一
人。)但是我们要这种平衡有意义吗?专业音箱与民用的区别就
在这里,专业音箱要求大功率,高声压,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你看看,高音号角是越做越大,而这加大的号筒有效提高了声压,
但声场却变得更复杂,声音更"噪"。
专业音箱设计的目的在於:提高单位发声源的覆盖范围。50年
不变!今天的专业音箱并没有因为e时代的来临而改变,今后也
不会,只会设计出更大功率,更"噪"的音箱。为什么?什么是
“噪”,离音箱5米听"噪",如果离音箱20米声音还"噪"那可就
是极品了! 不"透明"?在音箱前面走走看,也许能找到某一地
方很"透明"。
很多工程师设计出3分频的音箱,如community CSX52,分频点
一个是500Hz ,另一个是5KHz,PEAVEY的理论在这里用上了,
因为CSX52的中音500Hz-5KHz,是用一只6寸的纸盒中音单元
来还原的,当然听起来声音很好(我们在代理Community时,曾
经 将CSX52当民用HI-FI音箱来卖,用户反映很好)。
假设2分频的分频点设为800Hz,那么高音上被分配的功率将大
大提高,如果音箱额定承受200WRMS功率,满功率时高音上可能
有80WRMS功率,对于SP2的音圈来讲60WRMS功率就可能损坏(尽
管说明书上说能承受80WRMS)。
写到这里我们必须要讲由于"谱尔"音箱的出现将整个专业音箱
领域来了个大改观,笔者认为这并不奇怪,"吃多了甜的来点别
的口味",这不,全世界都在提高"中高音"以增加声音的"亮度",
谱尔音箱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明亮。
还是说到PEAVEY(怎么了?就是跟百威过不去)过去SP2用的
是800Hz分频点,高音是用22A,其承受功率是80WRMS 8 ohms,
而SP2的承受功率是200WRMS 8 ohms。现在音箱型号改为SP2X,
承受功率变为500WRMS 8 ohms,请问这500WRMS是指什么?高
音驱动器Rx22上的功率是多少?(不知道为什麽现在驱动器型
号改为Rx22,功率 反而改小到60WRMS 8 ohms)。
新款SP2X承受功率为500WRMS,但高音却比原来的要小 ?"秘
密"就在这里,现在的工程师(可能是"谱尔"过去的?)改变了
分频点,将分频点由原800Hz整整上调了一个倍频程到1.6 kHz,
PEAVEY工程师过去最"反对"的东西今天不"反"了!
SP2X是好音箱,承受500WRMS的功率并没有夸大,然而我们要
说:一个分频点就可以有如此大的造化,能让一只音箱的额定功
率有如此之大的改变。从800Hz改成1.6kHz的目的也许在于提
高高音频段响度,增加中高音的透明度(配合新的CD号角
-CH941) 。但是,同志们,"提升分频点的真正目的只是让新款
SP2X的标称功率好看些"!这是我们说的!为什麽?看看现在的
灵敏度98dB,而原来的是101.5dB,灵敏度少了3.5dB,相当于
功率要增加1倍多,才能达到原来的声压,今天的500W与原200W
根本没多大分别,因为低音15寸还是原来的"黑寡妇"1508,所
以说工程师的一个小小改变,就足以让销售人员多拿好多"提成
"。(连这也要学谱尔的?)是的,今天的设计比原来的要合理,
起码"看"起来 (是用看的而不是用听的),承受功率增加了,但
高音反而不容易坏了!
写了这么多,大家也许看不懂我们在写什么?
"灵敏度"才是决定音箱的最重要指标。
"音箱的标称功率是会变的"!同样的音箱,承受功率可由200WRMS
变为500WRMS。或者说用同样的单元组合因为分频点设计的不同,
其音箱的标称额定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象前面讲的SP2)。这
代表什么?代表我们要相信工厂提供的音箱承受功率的参数
吗?
SP2X标示500WRMS 8欧,我们用1000WRMS 4欧的功放去匹配,
大家算算账:
假设SP2A(旧款)为6000元人民币,标称功率为200W 8欧,
那么匹配CS800功放4欧 400Wx2价格为8000元人民币;现在
SP2X价格为7000元人民币(估计),匹配功放1000Wx2 4欧,
价格16000元人民币。结果,原SP2A配完功放要2万元
(6000x2+8000=20000),新SP2X配完要3万元
(7000x2+16000=30000),多用了1万元!
没完呢,其结果呢?其结果是新旧SP2在分别承受满功率时所
产生的声压级,都是125dB(1米处)!请问我们多花的这些钱买
的是什么?买的正是PEAVEY多年来最反对的标称功率!"不要买
功率,要买声压级"我们应该都记得PEAVEY是这样说的!( 还有,
旧款SP2有PEAVEY最骄傲的"恒指向"号角,今天换成了当时被
PEAVEY彻底否定的"CD"号角)
结论:如果音箱标示150WRMS 8欧,那么我们一定要用150W 8
欧功放与其匹配。在匹配完之后,别忘了看看声压级(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灵敏度)这就是我们要在这里表达的另一个概念:"灵
敏度"才是决定音箱的最重要指标。音箱的承受功率是会随分频
点的改变而变的,但我们是听声音,声音是由声功率衡量而不是
用电功率,电功率是"电灯泡"用的,"灵敏度"才是声功率的参考
指标。
关于功放与音箱的匹配理解
对功放与音响之间的匹配问题,除了音色软搭配之外(音色搭配常说软硬之分,是根据设计者对音色走向的设计和用料,而具有的特征和个性)还有一些技
术指标上的硬搭配。软搭配是经验积累和个人爱好以实际感受为主,硬搭配则以数据和基本技术常识来定夺,下列就来简述硬搭配有关方面的问题。
一、阻抗匹配
1、电子管功放(胆机)与音箱匹配时,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应与音箱阻抗相等,否则会出现降低输出功率和增大失真等现象。好在大都胆机都有可变输出阻
抗匹配接口如4-8-16欧,与音箱阻抗匹配已趋简单。
2、对于晶体管功放(石机)与音箱阻抗的匹配
①音箱阻抗比功放输出阻抗高时,除了输出功率不同程度的降低外,无其它影响。
②音箱阻抗比功放输出阻抗低时,输出功率相应成比例增加,失真度一般不会增加或增加一点点可忽略。但匹配时音箱阻抗不能太低,如低至2欧(指2只
4欧音箱并联时),此时只有功放功率富裕量大,并使用性能良好的大功率管和多管并联推挽,一般对这样的功放无影响。反之,一般普通功放富裕量不大,而
功放管的pcm、lcm不大,当音量又开得很大时,这时失真会明显增大,严重时机毁箱亡,切切注意。
二、功率匹配
1、从原则上来讲,音箱额定功率与功放额定功率不一致时,对于功放来说,它的功率大小只与音箱阻抗有关,而与音箱额定功率无关。无论音箱功率与功
放功率是否相同,对功放工作无影响,只是对音箱本身安全有关。
2、如果音箱阻抗符合匹配要求,而承受功率比功放功率小,则推动功率充足,听起来很舒服。这就是常说的功放储备功率要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音乐全
部内涵,尤其是音乐中的低频部分,表现更为生动、有力。这是一种较好的匹配。
3、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功率,虽然二者都能安全的工作,但这时功率放大器推动功率显得不够,会觉得响度不足,往往出现已经开到饱和
状态,失真加剧,仍感到力不从心。这是一种较差的匹配。
三、按阻尼系数匹配
1、对于选一对hi-fi音箱来讲,应有最佳的特定的电阻尼要求(负责任的音箱厂家应该提供此数据,指的是对功放阻尼系数的要求。说清楚点就是如要配此
音箱,要求所配的功放阻尼系数要达到多少)。一般情况下,功放的阻尼系数高一点为好,低档功放阻尼系数小于10时,音箱的低频特征,输出特征,高次谐
波特征等都会变坏。(家用功放的阻尼数一般在几十至几百之间。)
四、线材的匹配
进口发烧线、神经线林林总总,贵至万余元,次之也要千元至数千元,(当然也有百元以下的),使用效果那是见仁见智的事。好的线材一般情况下都会改善
音响器材中某系不足。它的传输理论说起来太复杂,只能简述了。传输线的材料与结构,决定了三个重要参数,即电阻、电容、电感(还有电磁效应、集肤效
应、近接效应、电抗等)别看这些参数微小的差距,会直接影响到音响系统频率特征,阻尼特征,信号速率,相位精度,也及音色取向和声场定位等。它的主要
作用是,高速传输(尽可能减小信号损失)、抗震动、防杂讯、抗干扰(主要是无线电波rf1射频干扰和em1电磁波干扰等)。多年以来,我玩过十几种进口线
材, 由于愚笨, 至今未达到能写文章的水平。
我对线材的看法是:
1、肯定有用,但应慎用(指器材的档次,中档以下器材不要高档万元级的线)
2、不可不用,玩音响不可不配线材,(一是考虑接触良好,二是考虑保证基本性能、建议总线价(音视频信号线、音箱线、电源线)控制在600-100元以内)
3、理论效果,大于实际使用效果,(玩好线可是件不容易的事)
4、它的实际性能与价格不成正比,(升级线材往往不如升级器材)
5、最能炫耀和体现实力及资格一种东西,(像人戴劳力士手表一样,走时精度不管,实力不可小视)哎,偏题了,象费翔唱得那样回来吧,为了看看大家掌
握匹配的情况,下列有功放与音箱各四台(对),按额定功率计,(阻尼系数,灵敏度忽略不计)怎样才属最佳匹配。可重复匹配,如其中一对音箱,可能有几
台功率都可以匹配,有兴趣的朋友点划一下,建议 版主 给参与者加分。
合并式功放 音箱
g1 2×45w(胆)4-8-16欧 y1 90w 8欧
g2 2×80w(甲)8欧 y2 100w 16欧
g3 2×100w(甲乙)8欧 y3 120w 4欧
g4 2×150w(甲乙)8欧 y4 150w 6欧
可重复匹配(例)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即功率匹配是一项十分考人的问题,一定要把
“音乐的忠实还原”放在第一位。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不免遇
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问题。在音色方面,会注意其搭配上是否冷暖相宜、
软硬适中,最终使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
从技术方面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
一、功率匹配
二、阻抗匹配
三、阻尼系数的匹配
四、灵敏度匹配
五、音色匹配
如果我们在配接时认识到上述五点,可使所用器材的性能得到最
大、最充分的发挥。
1、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
定。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
无光泽、低频显著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音量合
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但音量
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
声音质量有较大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为80~85dB(A计权),
我们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
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功率。
功放电路的输出功率有多种名称,例如额定功率(RMS)、音乐功
率、峰值音乐功率(PMPO)等,它们的含义互不相同,但应用最多、最
重要的功率是额定功率。商家还经常制造出其它名称的功率,这些都是
出于商业的宣传,或是躲避弱点、宣传优点的作法。严格的额定功率应
当对频响范围、谐波失真、负载阻抗和信噪比等作出严格的规定,缺少
这些限制条件的额定功率数值是没有价值的。额定功率应是一种综合性
的技术指标。
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与音箱的额定输入功率应当相互适应。功放的
额定功率应稍大于音箱的额定功率的1/4,例如,125W的功放宜推动
100W左右的音箱。实用音箱都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其允许值为额定功
放的1.5倍左右。晶体管功放的过载能力较强,当过载时其失真度变化
较小。
在实际使用功放和音箱时,平时都达不到额定功率值,所使用的实
际平均功率比较小,所实用的功率仅为额定功率的1/3--1/5。功率要
适配、匹配,从表面看是两者额定功率相近,实际是指功率的储备量、
富余量相适应;换言之,使功放和音箱长时间(例如8小时)工作于额
定功率状态下(在规定的频响范围、失真度、信噪比格阻抗等条件限制
下),都不能出现各种问题。在不降低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当增加音箱
世界形势功放功率值时,售价也将飞速啬。在普通小听音房间条件下(例
如20平方米以下),不需要选用输出功率过大的功放,额定功率60-80W
(8欧)的功放已能完成一般的播放任务。
为了使音箱在受节目信号中的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
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可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
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
电子管功放和晶体管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是因
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
放并不明显产生削波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柔性剪峰。而晶体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
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它整齐割削平。有人用电阻、电
感、电容组成的复合性阻抗模拟扬声器,对几种高品质的晶体管功放进
行实际输出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负载有相移的情况下,其中有一
台标称100W的功放,在失真度1%时实际输出功率仅有5W!由此对于晶
体管功放的储备量的选取:
高保真功放:10倍
民用高档功放:6~7倍
民用中档功放:3~4倍
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节
目的内容、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
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这样就可使得音响系统
安全,稳定地工作。
2、阻抗匹配
简单地说,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此时,
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
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将会小于
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
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
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要求更严格。
功放与音箱要适配,阻抗匹配是最重要的。音箱是功放的负载主体,
音箱的标称(或称额定)阻抗应与功放的客定输出阻抗相等或相近。功
放电路应当配接多少额定负载阻抗值,这是生产厂家设计功放的一项基
本参数。晶体管功放是低阻抗输出电路;而电子管功放是高阻抗输出电
路,它对音箱的阻抗值要求十分严格。但晶体管低阻抗输出功放仍对负
载阻抗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原设计功放的输出负载应为8欧姆,
叵属于理想的功放电路,且配接16欧姆音箱时,其输出功率约减少一
半,而配接4欧姆音箱时,输出功率约增加一倍。但绝大多数功放都不
是理想的顶级苏州,其输出内阻不可能无限小,其放大环路不可能提供
足够大的电流增益,稳压电源也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工作电流,当此功
放接入过低阻抗的音箱时,瞬态特性变坏,失真程度将增加,本应有更
大的功率输出,却造成功率值上不去。对于标定外接4-16欧姆负载的
功放,应尽量接到阻抗范围中值的音箱上。当功放连接高于其额定负载
阻抗的音箱时,额定输出功率下降,对其它性能指标影响不大;但若电
源电压裕量不大时,可能尚示达到上旨的额定功率时,已经发生过载失
真。
要看到,当阻抗不匹配时,可能引起功放的阻尼系数变动。功放的
阻尼系数是功放负载阻值(主要是音箱阻抗值)与功放输出内阻之比。
当音箱阻抗值变动时,可引起功放的阻尼系数变动。若阻尼系数变得过
小,音箱的低频特性、输出声压频率特性、高次谐波失真特性等都将变
坏,输出音频(尤其低音频)臃肿混浊,伴有天真。若阻尼系数过大时,
将使低频量感减弱,声音干巴,不丰厚,但这种情况不多见,而且对实
际重放效果影响不大。
3、阻尼系数的匹配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
/功放输出内阻。
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
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当然功放的KD值并不
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
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
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数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最低要求:
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
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
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
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应使音箱的馈线等效电阻
足够小,小到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其实音箱馈线的功
率损失应小于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4、灵敏度匹配
功放的输出功率大并不等于音箱的推动力强。强大的推动力与功放
的输出功率有关系,还与其它多种因素有关系,尤其是与音箱的灵敏度
有密切关系。音箱灵敏度是决定功放输出功率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音箱
灵敏度的一种定义是:向音箱送入1W的电功率,在音箱前轴线上1米
处,可以获得的声压(dB),单位是dB/W/m。例如,音箱的灵敏度为
86dB/W/m,它表示音箱输入1W电功率,在音箱前轴线1m处的声压为
86dB。目前,高灵敏度的音箱呆大写95dB/W/m,甚至超过100dB/W/m,
而低灵敏度的音箱仅有82-86dB/W/m。许多用于听音乐的hI-Fi音箱灵
敏度较低(例如82-84dB/W/m);AV功放应尽量配接灵敏度较高
(90dB/W/m左右)的音箱。但灵敏度过高时,音色偏薄、偏亮,重现
音乐的细节、韵味不够。
音箱灵敏度的差异,对音箱驱动功率的要求产生了重大影响。音箱
的灵敏度每减少3dB,为了过到同样的声音强度,需要将功放的输出功
率增加1倍。例如,音箱灵敏度由90dB/W/m降到87dB/W/m,原来使用
50W的功放,现应使功放功率增加到100W。同样,若音箱产生相同的声
压级,驱动功率应增加为16倍;换言之,若使用160W的功放来驱动
83dB/W/m的音箱时,那么需使用10W的功放即可驱动95dB/W/m的音箱,
它们可产生相同的声压,可见,当音箱灵敏度不相同时,所需驱动功率
不相同;灵敏度高的音箱可使用较小的推动功率,就能取得所要求的音
量。在音响器材搭配时,音箱灵敏度适配问题十分重要。
5、音色匹配
音色适配是指功放与音箱的音色要恰当地相互搭配,以取得用户所
喜爱的重放音色。器材的音色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喜爱不同的音色,
性格、爱好、文化修养和经历等都影响聆听者对音色的偏爱。由于不同
国家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不同,因而不同国家的音响器材也有不同的
音色特点。例如,英国音箱发声温暖甜美,德国音箱中规冷艳,法国音
箱靓丽华贵,丹麦音箱音乐味浓重,美国音箱凌厉宏亮等。即使国产器
材,仔细聆听后也会感到具不有同的特色,惠威、美之声、飞乐、南鲸、
银笛等国内著名音箱都各具特色。电子管功放音色温暖,但瞬态响应较
差;晶体管甲乙类功放的音色较明亮,但略感生硬;而晶体管甲类功放
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各种功放和音箱都各具音色特点,有的音色偏温暖,有的偏冷
艳,有的偏软,有的偏硬,因而用户可根据音色特点将它们搭配在一起,
可形成独具音色特点的音响器材系统。通过合理搭配器材,扬长避短,
进行冷暖互补,软硬相配,取得优美的音色。比如,使用音色明亮粗犷
的功放去搭配音色柔和的音箱,利用互补作用,可取得较中性的音色。
人们认为,美国JBL音箱动态凌厉,频响宽,瞬态特性好,非常适于播
放大动态,爆棚音乐;而日本天龙的AV功放音色准确细腻,失真度小,
仅是底声偏硬、偏明亮。若用天龙AV功放去推动美国JBL音箱,将会
取得优良的家庭影院音响效果。相反,如果用户对某类音乐具有明显的
偏爱,不妨选用同样音色的功放和音箱,音色搭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往往需要经过仔细聆听、多加品味后,才能准确地体会到音响的音色特
点。如果希望将Hi-Fi与家庭影院兼顾起来,建议勿使用个性过强的器
材,尽量使用脾气随和、音色中性的器材。
功放与音箱配接四要素 功放与音箱配接讲究冷暖相宜、软硬适中,以实现
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然而从技术方面考虑的要素
有:
一、功率匹配
二、功率储备量匹配
三、阻抗匹配
四、阻尼系数的匹配
如果我们在配接时认识到上述四点,可使所用器材的性能得到最大、最充分
的发挥。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定。我们
都有这样的感觉: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着
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
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
但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
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为80~85dB(A计权),
我们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
功放的额定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音箱:为了使其能承受节目信号中的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失
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可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
功率的三倍。
功放:电子管功放和晶体管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明显产
生削波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柔性剪峰。而晶体管功
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
而是把它整齐割削平。
有人用电阻、电感、电容组成的复合性阻抗模拟扬声器,对几种高品质
的晶体管功放进行实际输出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负载有相移的情况下,其
中有一台标称100W的功放,在失真度1%时实际输出功率仅有5W!由此对于
晶体管功放的储备量的选取:
高保真功放:10倍
民用高档功放:6~7倍
民用中档功放:3~4倍
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节目的内
容、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蹦迪等音乐,
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这样就可使得音响系统安全,稳定地工作。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此时,功放处于
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
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将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
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
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要求更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
输出内阻。 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
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当然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
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
瞬态响应指标。
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
数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最低要求: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
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
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
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
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应使音箱的馈线等效电阻足够小,小到与音箱的额
定阻抗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其实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应小于0.5dB(约12%)
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技术
产品知识 2009-07-09 16:30:34 阅读2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总会遇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
问题。在音色方面,最终应使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
从艺术方面考虑。从技术方面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
来确定。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
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着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
面出不来;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
力、动态出得来;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
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的关系,规定听音
区的声压级最好的80-85dB(A计权),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
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
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为了使音箱能随节目信号中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
坏或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得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
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电子管功放和晶体功放相
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里因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
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产生明显削皮
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常说的柔性剪峰。而晶体
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
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它整齐削平。由此对于晶体管功放储备
量的选取是:高保真功放为10倍;应用高档功放为6-7倍;应
用中档功放为3-4倍;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
的内容与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
行音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
此时,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
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
际输出功率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
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
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
要求更加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 (这个最难理解)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
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
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
大,电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
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
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
高保真功放,阻尼系灵敏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晶体管功放
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保证放
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
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
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音箱馈线的功
率损失小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一般来说,线越粗越好,最好是双线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
有双线分音的分频器,一般中高档的都有4个接线座,上下的2
个负极是独立的,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DEBUG评论:在老烧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认同,就是功
放的价格应该至少是音箱价格的1.5-2倍,越是高档的产品这个
比例就越高。换句话说,在配套上,宁可“大马拉小车”,不可“小
马拉大车”。这是因为往往越是高档的音箱,一个只能发挥70%
水平的高档产品,往往反不如一个发挥100%的低档产品。不过
放到多媒体产品上,情况就倒了过来,越是高档的产品,其功放
占整套产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有些产品几乎要用4000元档
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将单元的水平发挥个八九不离十,但配
的仅仅是个最多值100元的功放。有些多媒体发烧友还往往看好
这些产品,其实,如果不考虑摩机的话(当然,对于摩机来说,
这样的产品是最佳的,因为摩电路是可行的,摩单元,对大多数
人是完全不可行的),这样的产品不管在实际发挥的效果上,还
是作为商品的设计上(特别是这一点),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
说到底,还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
单元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将成本全花在单元上,配一个仅
仅是刚刚能用的功放同样是不可行的。单元虽然是多媒体音箱最
重要的部件,但决不是单元好就是好箱子。
常用的音箱摆位
在音响诸事中,音箱摆位占多少分量?假若您要这样问我,
我的回答是:要让音响好声,空间条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摆位
以及用家微调等四大项缺一不可。其中,音箱摆位是不需要花钱
但又可以让音响好声的方法,所以我愿意说音箱摆位不是占二成
五的重要性,而是占五成的重要性。假若您不信,请仔细地把各
种音箱摆位方式试过,我想届时您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法”之前,我还要先向读者们揭示一
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
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或者,我更要说,
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尤论您的宁间
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
够让音响发出好声。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
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
(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
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
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
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
法。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
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音箱
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
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
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
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
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摆法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
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
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
0.5—1米之间。
效果: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
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音响
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方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米以上)
与侧墙(至少要有0.5米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两个音箱与聆
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
度也要45°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
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
形就大些。
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
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
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
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4种音箱摆位 听出完美音效(图)
2010-05-21 10:53:00 来源: 北方新报(呼和浩特)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长方形摆法
长方形摆法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摆法,如果你的听音室是长方形的则可采用此种摆法。
菱形摆法
很多发烧友经常会遇到,在正方形的房间很难较音的情况,其实大家可以采用菱形摆法来解决。此法只限正方形房间使用,首先将
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喇叭摆在菱形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两条边。但必须注意的是,喇叭后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后面的菱形尖角都要
做圆弧或圆柱声波扩散处理。另外两个喇叭也不宜靠侧墙太近,否则会出现驻波太强,低音听起来有隆隆声。如果真的不能作扩散处理
的话,就要在菱形尖角处放些比较吸音的家具,如沙发等。
轴线内侧法
如果你的听音环境复杂,例如吸音不对称、房间不正、菱角多、房间太细长,而音响的声音高音尖锐、中音瘦、低音又不够的话,
以下这个轴线内侧法相信会帮到你。
首先将喇叭摆在房间的1/3~1/2长度之间,然后分别将喇叭尽量靠侧墙,如果房间太宽的话则不一定要紧靠侧墙。喇叭的向拗角度要
大于45度以上,聆听位置要在两个喇叭的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后约0.5~1米之间。
正三角形摆法
正三角形法音箱摆位法,也称为近音场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壁反射音对喇叭的直达音过度干扰,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定
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种摆法出来的效果能出得更多的细节,清晰度也最好。
正三角形法实现需要喇叭要离开后墙起码要l米以上,而音箱与侧墙的距离起码要半米以上。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与聆听者的位置成
一个正三角形,而三角形的边长可根据你的房间、功放的功率大小来定,大的话就可以长些,小的就短些。两个喇叭的向内拗投射角度
也要起码45度以上。文/万维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
喇叭摆位的六大要决
发烧友玩Hi-Fi的最大问题是喇叭摆位不佳,想取得靓声,最重要的关键是在房间内为喇叭摆位会影响音色平衡度、低频质量、音场深
阔度、中频清晰度以及结像力。正确的摆位方法是最先比较大幅度地移动喇叭位置,然后逐步轻微地称位,直至觉得声音圆滑为止。摆
位正确时,整套体系会活起来,而它只不过花你几个钟头时间。
1、喇叭与聆听者之间的关系
想取得靓声,聆听位置(俗称"皇帝位")与喇叭之间的距离应比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在此处,乐器有结像力及声音最好,至
于两个喇叭之间距离应该多远,其中有妥协存在,两个喇叭拉得过近时,音场又太窄。聆听位置摆得好时,中间音像最佳,同时又有宽
阔音场,你可将皇帝位移前移后来试听,多数会找到一个听到靓"定位"的位置,试音时可用一些中间定位明确的录音作为准则。
喇叭与皇帝位的关系还涉及到房间因素,你可以将喇叭拉得很近,而坐得离喇叭很近来聆听,但也可将喇叭拉得很开而坐得很远来聆
听,假如采用后者方式,房间对声音的影响会较大,因为你坐得越近,听到的直接声便越多而反射声越少,一般来说,坐得越开来聆听,
声音会更开放,坐得越近,则声音更为直接到耳,有些喇叭要你坐得较远来聆听,以便喇叭不同单元的声音可以温和。
2、喇叭越近墙壁,低音越多
房间四周墙壁对喇叭的整体音色平衡度有很大影响,喇叭靠近墙壁会加强低音,令音乐重播更具份量感,有些喇叭设计上是要靠近墙
壁才取得自然的音色平衡度,如果把它们拉出,声音便会偏薄,另外有些喇叭则起码要离墙3英尺,否则声音变得又厚又重,如果阁下
在摆位方面有所限制,买喇叭时应有抉择。
喇叭靠近墙壁时,低音能量撞向墙壁再反射回房间中,所以低音增强,表1显示喇叭的频率在无反射室与正常房间的分别,你可以看
到,后者的低音不但更多,而且也伸展得更低,喇叭靠近任何一面墙壁(地下,后墙,侧墙)都会加强低频份量,喇叭越是接近墙角位,
你听到的低音越多。
喇叭摆位与墙壁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到频率的峰值点,摆位摆得好,不但可令喇叭的频率自然伸展,而且可以避免蹭出现谷峰。摆位不
佳的话,低频会有渲染。
很多喇叭厂家证明产品应离后墙和侧墙,你听到的侧墙反射声越多,这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侧墙上用调音材料处理过,当然侧墙反射
声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3、不同的喇叭与聆听位置,会听到不同的谐振模式
房间谐振模式指某些频段出现峰值,或称"驻波"即某个低音频段特强,令声音有泻染,驻波的模式是取决于房间的尺寸及发音点的位
置,只要将喇叭与聆听者放在最佳位置,低音便会出得比较圆顺。
根据实际体验所得,想取得最佳的低频响应,喇叭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应为房间长度的三分之一,如果这样摆位不可行,可以试试房间
长度的五分一,这两个位置都能引发驻波,帮助喇叭与房间结合,可能的话,聆听位置最好是在房间长度三分之二处。
用以上方法作起步,播放一些有大量低音的音乐,然后将喇叭及皇帝逐步(一英寸一英寸)移位,直至听到低音伸展圆滑及与其他频
段混和有致为止,当你听到低音最圆滑之际,便会发觉中音的清晰度与分析力也有所改善。
4、喇叭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影响音场表现
一般来说,喇叭离后墙越远,音场越深,喇叭接近后墙是很难营造出深阔音场,将喇叭拉出几英尺,音场表现之差别有如天地,可惜
的是,很多客厅都不可能让你把喇叭拉到很近,如果你一定要把喇叭摆事实近后墙的话,便要在墙上作适当的吸音处理。
音箱摆位探讨
来源:中关村在线 发布时间:2009-09-24
我们之前曾出过一些文章,就音箱的摆位问题进行过探讨。不过,
网友总是很强的。近日,论坛里就有人贴了一篇关于音箱摆位的图解,
并加以文字说明。别说,效果还真不错!
相对于单声道音响给人带来的非常明显的不适,左右声道分离的双声道声卡和音箱确实好得多了。这种音响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多
数人的简单听音要求,因此沿用了很长时间。2.1声道音箱是双声道音箱的低音增强方案,兼容双声道系统,所以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
过它仍然是地地道道的双声道音响系统,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双声道系统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空间感和方位感。但当年个人PC上音
源也很单调(没有DVD、没有使用环境音效的游戏......),所以还不是很明显。
随着PC软硬件的高速发展以及电脑用户使用需求的提高,双声道音响系统渐渐没法满足人们的胃口,4声道/4.1声道音响系统
便应运而生。4声道/4.1声道音响系统当初的主要应用是在于游戏,加入了两个后置音箱后,空间感和方位感增强了许多,游戏的乐趣得
到了大大的提高,因此4.1声道声卡和音箱当时曾风靡一时。一些奸商乘机抛出假4.1声道声卡等来骗钱,其实那只不过是双声道声卡通
过直接复制前方音源假冒后方音源得到的东西。
4声道/4.1声道音响系统在个人电脑上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原因是DVD开始普及,人们发现4声道还远未达标,具有前方中置声
道的5.1声道系统才是正确的选择(低音声道的作用和位置也改变了)。由于得到众多软硬件厂商的鼎力支持,5.1声道声卡和音箱得到
了广泛应用,也成为个人电脑上最流行、最普及也是最受欢迎的多声道音响系统。
6.1声道音响系统是对5.1声道音响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其主要设计意图是增强原本是薄弱环节的后置声道。由于6.1声道音箱和
5.1声道的声卡相容,而且设计和生产成本并不会高出多少,因此虽然改进有限,但还是有前途的,也可以完好的支持Dolby Digital EX。
不过,事实再次证明任何产品的推广也要看市场。由于无论厂商还是顾客对6.1声道音响系统都缺乏热情,导致6.1声道音响系统成为昙
花一现的东西,6.1声道声卡固然少,6.1声道音箱就更加稀罕,在国内市场亮过相的好像就只有创新的Inspire6.1 6600了。
6.1之后好像顺理成章也该是可能是由于6.1系统推广受阻,因此创新迅速推出7.1声道的声卡和音箱。7.1声道音响系统
双侧声道和双后置声道的设计,确实将声音上的虚拟现实技术又推进到更加接近完美的地步。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称福)
功放与音箱的匹配
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不免遇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问题。
在音色方面,会注意其搭配上是否冷暖相宜、软硬适中,最终使
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从技术方面
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一、功率匹配,二、功率储备量
匹配,三、阻抗匹配,四、阻尼系数的匹配。如果我们在配接时
认识到上述四点,可使所用器材的性能得到充分的、最大的发挥。
扬声器系统要高质量的重放出各种音乐节目,那么根据音乐信号
的属性,其峰值因子约为10-15dB从保证音质这个角度来说功放
应在此动态范围内不发生任何限幅情况,即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
应是扬声器额定功率的5—8倍,这样的功率配置音质虽然很好,
但它的投资会很大,因此一般都会把这个功率配比定在1—2倍
扬声器单元的额定功率。1—2倍这个范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
可以给大家一个较具体的经验。
1.在一些要求低而投资有限工程功放的功率起码相当于音箱
的额定功率,但要非常注意保持声音不失真,过小的功率配置看
起来不会损坏扬声器单元,其实不然,过小的功率极易发生过载
削波,产生大量谐波,烧毁高音单元。
2.一般工程建议功放的功率是1.5倍,而低音部份最好超过
1.5倍,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感。
3.要求极高的声地,例如录音室监听,音乐厅等,最理想是
音箱功率的两倍匹,(这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配接标准
推荐值中的一种方案一致)。
选购上,建议您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盲目地听店
主的推荐和介绍,买这种东西绝对不可以心急。最好之前楼主多
去一些音响论坛先去具体了解些音响知识。个人建议楼主去高级
别的钻石卖家购买,与卖家多聊聊,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曾经
购买者那里了解些实际使用状况,这样总比被单方面地听店主忽
悠强。
讲到功放与音箱的匹配,说法有很多。生产功放厂商说,功放功
率一定要大于音箱功率,这样功放有多余功率储备,声音会好听
些;音箱厂商说,音箱功率最好要大点 ,这样音箱能有较大承
受功率,万一系统"回受",这样不至于损坏音箱。消费者不知道
如何是好?
如果我们完全以理论概念来讲,音箱"额定承受功率"与功放"额
定输出功率"要相同。这就好比婴儿吃奶,多了会吐少了会哭,
刚好就相安无事。这没什么特别,但看起来简单的道理,里面却
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首先,音箱的额定功率是多大?说明书上有写:8欧,150WRMS。
请问这代表什么?对于一只2分频音箱来说,它是指这只音箱可
以承受从功放输出的150W的额定功率。
现在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这150WRMS是如何分配的呢?因为是
2分频,我们假设有一只15寸低音,另一只为1寸驱动器高音,
那是否就是150/2,即15寸低音承受75WRMS,1寸驱动器高音
承受75WRMS,或者有人说是15寸承受150WRMS,1寸高音也承
受150WRMS,很明显这些都不正确。
让我们将话题讲远点 ,为什么要2分音?
2分音的目的在于将音频范围有效的分成2频段,因为靠单只扬
声器的声音没办法覆盖全音频的信号(在一定声压级范内),例
如我们通常知道的分频点1.2KHz,它表示从20Hz-1.2KHz用低
音单元(如15寸)来还音,1.2KHz-20KHz用高音单元(1寸驱
动器高音)来还音 ,假设现在音箱已在播放流行音乐,我们简
单说低音BASS是从15寸低音出来,而高音"三角铁"是从1寸驱
动器出来的,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看出,15寸低音所承受的功率
要远大于1寸驱动器高音所承受的功率。如果这时你觉得你听到
的声音很好,那我们告诉你,80%的功率在15寸低音上,只有少
于20%的功率是从高音上出来的。这里我们讲,8/2分功率 ,其
实如果分频点上移或下移,其功率的分配是不同的。800Hz的分
频点,其比例大约为6/4;分频点为4.5KHz,比例大约为9/1。
所以:对于2分频的音箱,高音与低音所承受的功率是不同的 ,
这种不同是随着分频点的改变而改变的,问题又来了,那分频点
对于2分频来说是定多少为好呢?
十多年前笔者还是学徒时, 师傅讲:"分频点是800Hz最能反应
人的声音特性"。那时,笔者有忙不完的工作,因为大量的高音
损坏(当时我们代理PEAVEY,卖得最好的是SP2)在那年代,百
威的低音是很好,高音也不错,但是SP2在设计上确实 存在很
大错误---将分频点设在800Hz,我想当时只有JBL的工程师在
笑,笑"百威"太理想化。
当时的理论是:以人的声音来讲,800Hz-2KHz是人声最重要的
部分,因此我们2分音音箱不可以将人的声音从2个不同的单元
发出,这样会有失真。但是,大量的高音损坏确实让我们不得不
承认,这只是理想,实际上是行不通的。现在的年青人可能不知
道过去PEAVEY SP2的历史,今天我们如还能看到SP2X新款,大
家会发现分频点已变为1.6KHz了,这可是天大的变化,今天
PEAVEY的维修人员比我们那时的要轻松,没那么多高音损坏,
大家可别以为是品质提高了,相反是品质"下降",因为"人的声
音是从2只不同的单元出来"的。这与早期PEAVEY的理论是矛盾
的(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美国"谱尔"的音箱人声也许从3只单元
出来,但在中国的销售量却超过所有JBL、PEAVEY、BOSE、等厂
家有史以来在中国销售的总和)。
话讲回来,人声从2只扬声器单元出来又怎样?问题还真不少,
大家都讲某某音箱太"噪"、某某音箱不太"透明",等等。原因就
是这分频点造成的 ,15寸低音是纸盆平面发音,灵敏度一般在
80-100dB;1寸高音是号角发音, 高音驱动器本身的灵敏度一
般在105-110dB,加上号筒辅助,其灵敏度可提高1.5-6dB不等。
简单的从声音大小上讲:低音单元灵敏度低,声音小;高音单元
灵敏性度高,声音大。从声音的方向上讲:低音没有方向性,高
音有很强的指向性。而人声是平面发音, 有方向性。如何平衡?
用衰减高音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试验室的某一特定位置达到声音
平衡。在离开那个位置后呢?由于存在"方向性",很显然高低音
就又不平衡了。现场100人我们要满足谁?根本不可能 !(家用
音箱不同,它们都可以做成平面发音,听众也许就是你自己一
人。)但是我们要这种平衡有意义吗?专业音箱与民用的区别就
在这里,专业音箱要求大功率,高声压,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你看看,高音号角是越做越大,而这加大的号筒有效提高了声压,
但声场却变得更复杂,声音更"噪"。
专业音箱设计的目的在於:提高单位发声源的覆盖范围。50年
不变!今天的专业音箱并没有因为e时代的来临而改变,今后也
不会,只会设计出更大功率,更"噪"的音箱。为什么?什么是
“噪”,离音箱5米听"噪",如果离音箱20米声音还"噪"那可就
是极品了! 不"透明"?在音箱前面走走看,也许能找到某一地
方很"透明"。
很多工程师设计出3分频的音箱,如community CSX52,分频点
一个是500Hz ,另一个是5KHz,PEAVEY的理论在这里用上了,
因为CSX52的中音500Hz-5KHz,是用一只6寸的纸盒中音单元
来还原的,当然听起来声音很好(我们在代理Community时,曾
经 将CSX52当民用HI-FI音箱来卖,用户反映很好)。
假设2分频的分频点设为800Hz,那么高音上被分配的功率将大
大提高,如果音箱额定承受200WRMS功率,满功率时高音上可能
有80WRMS功率,对于SP2的音圈来讲60WRMS功率就可能损坏(尽
管说明书上说能承受80WRMS)。
写到这里我们必须要讲由于"谱尔"音箱的出现将整个专业音箱
领域来了个大改观,笔者认为这并不奇怪,"吃多了甜的来点别
的口味",这不,全世界都在提高"中高音"以增加声音的"亮度",
谱尔音箱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明亮。
还是说到PEAVEY(怎么了?就是跟百威过不去)过去SP2用的
是800Hz分频点,高音是用22A,其承受功率是80WRMS 8 ohms,
而SP2的承受功率是200WRMS 8 ohms。现在音箱型号改为SP2X,
承受功率变为500WRMS 8 ohms,请问这500WRMS是指什么?高
音驱动器Rx22上的功率是多少?(不知道为什麽现在驱动器型
号改为Rx22,功率 反而改小到60WRMS 8 ohms)。
新款SP2X承受功率为500WRMS,但高音却比原来的要小 ?"秘
密"就在这里,现在的工程师(可能是"谱尔"过去的?)改变了
分频点,将分频点由原800Hz整整上调了一个倍频程到1.6 kHz,
PEAVEY工程师过去最"反对"的东西今天不"反"了!
SP2X是好音箱,承受500WRMS的功率并没有夸大,然而我们要
说:一个分频点就可以有如此大的造化,能让一只音箱的额定功
率有如此之大的改变。从800Hz改成1.6kHz的目的也许在于提
高高音频段响度,增加中高音的透明度(配合新的CD号角
-CH941) 。但是,同志们,"提升分频点的真正目的只是让新款
SP2X的标称功率好看些"!这是我们说的!为什麽?看看现在的
灵敏度98dB,而原来的是101.5dB,灵敏度少了3.5dB,相当于
功率要增加1倍多,才能达到原来的声压,今天的500W与原200W
根本没多大分别,因为低音15寸还是原来的"黑寡妇"1508,所
以说工程师的一个小小改变,就足以让销售人员多拿好多"提成
"。(连这也要学谱尔的?)是的,今天的设计比原来的要合理,
起码"看"起来 (是用看的而不是用听的),承受功率增加了,但
高音反而不容易坏了!
写了这么多,大家也许看不懂我们在写什么?
"灵敏度"才是决定音箱的最重要指标。
"音箱的标称功率是会变的"!同样的音箱,承受功率可由200WRMS
变为500WRMS。或者说用同样的单元组合因为分频点设计的不同,
其音箱的标称额定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象前面讲的SP2)。这
代表什么?代表我们要相信工厂提供的音箱承受功率的参数
吗?
SP2X标示500WRMS 8欧,我们用1000WRMS 4欧的功放去匹配,
大家算算账:
假设SP2A(旧款)为6000元人民币,标称功率为200W 8欧,
那么匹配CS800功放4欧 400Wx2价格为8000元人民币;现在
SP2X价格为7000元人民币(估计),匹配功放1000Wx2 4欧,
价格16000元人民币。结果,原SP2A配完功放要2万元
(6000x2+8000=20000),新SP2X配完要3万元
(7000x2+16000=30000),多用了1万元!
没完呢,其结果呢?其结果是新旧SP2在分别承受满功率时所
产生的声压级,都是125dB(1米处)!请问我们多花的这些钱买
的是什么?买的正是PEAVEY多年来最反对的标称功率!"不要买
功率,要买声压级"我们应该都记得PEAVEY是这样说的!( 还有,
旧款SP2有PEAVEY最骄傲的"恒指向"号角,今天换成了当时被
PEAVEY彻底否定的"CD"号角)
结论:如果音箱标示150WRMS 8欧,那么我们一定要用150W 8
欧功放与其匹配。在匹配完之后,别忘了看看声压级(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灵敏度)这就是我们要在这里表达的另一个概念:"灵
敏度"才是决定音箱的最重要指标。音箱的承受功率是会随分频
点的改变而变的,但我们是听声音,声音是由声功率衡量而不是
用电功率,电功率是"电灯泡"用的,"灵敏度"才是声功率的参考
指标。
关于功放与音箱的匹配理解
对功放与音响之间的匹配问题,除了音色软搭配之外(音色搭配常说软硬之分,是根据设计者对音色走向的设计和用料,而具有的特征和个性)还有一些技
术指标上的硬搭配。软搭配是经验积累和个人爱好以实际感受为主,硬搭配则以数据和基本技术常识来定夺,下列就来简述硬搭配有关方面的问题。
一、阻抗匹配
1、电子管功放(胆机)与音箱匹配时,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应与音箱阻抗相等,否则会出现降低输出功率和增大失真等现象。好在大都胆机都有可变输出阻
抗匹配接口如4-8-16欧,与音箱阻抗匹配已趋简单。
2、对于晶体管功放(石机)与音箱阻抗的匹配
①音箱阻抗比功放输出阻抗高时,除了输出功率不同程度的降低外,无其它影响。
②音箱阻抗比功放输出阻抗低时,输出功率相应成比例增加,失真度一般不会增加或增加一点点可忽略。但匹配时音箱阻抗不能太低,如低至2欧(指2只
4欧音箱并联时),此时只有功放功率富裕量大,并使用性能良好的大功率管和多管并联推挽,一般对这样的功放无影响。反之,一般普通功放富裕量不大,而
功放管的pcm、lcm不大,当音量又开得很大时,这时失真会明显增大,严重时机毁箱亡,切切注意。
二、功率匹配
1、从原则上来讲,音箱额定功率与功放额定功率不一致时,对于功放来说,它的功率大小只与音箱阻抗有关,而与音箱额定功率无关。无论音箱功率与功
放功率是否相同,对功放工作无影响,只是对音箱本身安全有关。
2、如果音箱阻抗符合匹配要求,而承受功率比功放功率小,则推动功率充足,听起来很舒服。这就是常说的功放储备功率要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音乐全
部内涵,尤其是音乐中的低频部分,表现更为生动、有力。这是一种较好的匹配。
3、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功率,虽然二者都能安全的工作,但这时功率放大器推动功率显得不够,会觉得响度不足,往往出现已经开到饱和
状态,失真加剧,仍感到力不从心。这是一种较差的匹配。
三、按阻尼系数匹配
1、对于选一对hi-fi音箱来讲,应有最佳的特定的电阻尼要求(负责任的音箱厂家应该提供此数据,指的是对功放阻尼系数的要求。说清楚点就是如要配此
音箱,要求所配的功放阻尼系数要达到多少)。一般情况下,功放的阻尼系数高一点为好,低档功放阻尼系数小于10时,音箱的低频特征,输出特征,高次谐
波特征等都会变坏。(家用功放的阻尼数一般在几十至几百之间。)
四、线材的匹配
进口发烧线、神经线林林总总,贵至万余元,次之也要千元至数千元,(当然也有百元以下的),使用效果那是见仁见智的事。好的线材一般情况下都会改善
音响器材中某系不足。它的传输理论说起来太复杂,只能简述了。传输线的材料与结构,决定了三个重要参数,即电阻、电容、电感(还有电磁效应、集肤效
应、近接效应、电抗等)别看这些参数微小的差距,会直接影响到音响系统频率特征,阻尼特征,信号速率,相位精度,也及音色取向和声场定位等。它的主要
作用是,高速传输(尽可能减小信号损失)、抗震动、防杂讯、抗干扰(主要是无线电波rf1射频干扰和em1电磁波干扰等)。多年以来,我玩过十几种进口线
材, 由于愚笨, 至今未达到能写文章的水平。
我对线材的看法是:
1、肯定有用,但应慎用(指器材的档次,中档以下器材不要高档万元级的线)
2、不可不用,玩音响不可不配线材,(一是考虑接触良好,二是考虑保证基本性能、建议总线价(音视频信号线、音箱线、电源线)控制在600-100元以内)
3、理论效果,大于实际使用效果,(玩好线可是件不容易的事)
4、它的实际性能与价格不成正比,(升级线材往往不如升级器材)
5、最能炫耀和体现实力及资格一种东西,(像人戴劳力士手表一样,走时精度不管,实力不可小视)哎,偏题了,象费翔唱得那样回来吧,为了看看大家掌
握匹配的情况,下列有功放与音箱各四台(对),按额定功率计,(阻尼系数,灵敏度忽略不计)怎样才属最佳匹配。可重复匹配,如其中一对音箱,可能有几
台功率都可以匹配,有兴趣的朋友点划一下,建议 版主 给参与者加分。
合并式功放 音箱
g1 2×45w(胆)4-8-16欧 y1 90w 8欧
g2 2×80w(甲)8欧 y2 100w 16欧
g3 2×100w(甲乙)8欧 y3 120w 4欧
g4 2×150w(甲乙)8欧 y4 150w 6欧
可重复匹配(例)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即功率匹配是一项十分考人的问题,一定要把
“音乐的忠实还原”放在第一位。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不免遇
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问题。在音色方面,会注意其搭配上是否冷暖相宜、
软硬适中,最终使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
从技术方面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
一、功率匹配
二、阻抗匹配
三、阻尼系数的匹配
四、灵敏度匹配
五、音色匹配
如果我们在配接时认识到上述五点,可使所用器材的性能得到最
大、最充分的发挥。
1、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
定。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
无光泽、低频显著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音量合
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但音量
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
声音质量有较大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为80~85dB(A计权),
我们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
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功率。
功放电路的输出功率有多种名称,例如额定功率(RMS)、音乐功
率、峰值音乐功率(PMPO)等,它们的含义互不相同,但应用最多、最
重要的功率是额定功率。商家还经常制造出其它名称的功率,这些都是
出于商业的宣传,或是躲避弱点、宣传优点的作法。严格的额定功率应
当对频响范围、谐波失真、负载阻抗和信噪比等作出严格的规定,缺少
这些限制条件的额定功率数值是没有价值的。额定功率应是一种综合性
的技术指标。
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与音箱的额定输入功率应当相互适应。功放的
额定功率应稍大于音箱的额定功率的1/4,例如,125W的功放宜推动
100W左右的音箱。实用音箱都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其允许值为额定功
放的1.5倍左右。晶体管功放的过载能力较强,当过载时其失真度变化
较小。
在实际使用功放和音箱时,平时都达不到额定功率值,所使用的实
际平均功率比较小,所实用的功率仅为额定功率的1/3--1/5。功率要
适配、匹配,从表面看是两者额定功率相近,实际是指功率的储备量、
富余量相适应;换言之,使功放和音箱长时间(例如8小时)工作于额
定功率状态下(在规定的频响范围、失真度、信噪比格阻抗等条件限制
下),都不能出现各种问题。在不降低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当增加音箱
世界形势功放功率值时,售价也将飞速啬。在普通小听音房间条件下(例
如20平方米以下),不需要选用输出功率过大的功放,额定功率60-80W
(8欧)的功放已能完成一般的播放任务。
为了使音箱在受节目信号中的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
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可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
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
电子管功放和晶体管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是因
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
放并不明显产生削波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柔性剪峰。而晶体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
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它整齐割削平。有人用电阻、电
感、电容组成的复合性阻抗模拟扬声器,对几种高品质的晶体管功放进
行实际输出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负载有相移的情况下,其中有一
台标称100W的功放,在失真度1%时实际输出功率仅有5W!由此对于晶
体管功放的储备量的选取:
高保真功放:10倍
民用高档功放:6~7倍
民用中档功放:3~4倍
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节
目的内容、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
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这样就可使得音响系统
安全,稳定地工作。
2、阻抗匹配
简单地说,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此时,
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
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将会小于
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
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
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要求更严格。
功放与音箱要适配,阻抗匹配是最重要的。音箱是功放的负载主体,
音箱的标称(或称额定)阻抗应与功放的客定输出阻抗相等或相近。功
放电路应当配接多少额定负载阻抗值,这是生产厂家设计功放的一项基
本参数。晶体管功放是低阻抗输出电路;而电子管功放是高阻抗输出电
路,它对音箱的阻抗值要求十分严格。但晶体管低阻抗输出功放仍对负
载阻抗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原设计功放的输出负载应为8欧姆,
叵属于理想的功放电路,且配接16欧姆音箱时,其输出功率约减少一
半,而配接4欧姆音箱时,输出功率约增加一倍。但绝大多数功放都不
是理想的顶级苏州,其输出内阻不可能无限小,其放大环路不可能提供
足够大的电流增益,稳压电源也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工作电流,当此功
放接入过低阻抗的音箱时,瞬态特性变坏,失真程度将增加,本应有更
大的功率输出,却造成功率值上不去。对于标定外接4-16欧姆负载的
功放,应尽量接到阻抗范围中值的音箱上。当功放连接高于其额定负载
阻抗的音箱时,额定输出功率下降,对其它性能指标影响不大;但若电
源电压裕量不大时,可能尚示达到上旨的额定功率时,已经发生过载失
真。
要看到,当阻抗不匹配时,可能引起功放的阻尼系数变动。功放的
阻尼系数是功放负载阻值(主要是音箱阻抗值)与功放输出内阻之比。
当音箱阻抗值变动时,可引起功放的阻尼系数变动。若阻尼系数变得过
小,音箱的低频特性、输出声压频率特性、高次谐波失真特性等都将变
坏,输出音频(尤其低音频)臃肿混浊,伴有天真。若阻尼系数过大时,
将使低频量感减弱,声音干巴,不丰厚,但这种情况不多见,而且对实
际重放效果影响不大。
3、阻尼系数的匹配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
/功放输出内阻。
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
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当然功放的KD值并不
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
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
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数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最低要求:
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
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
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
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应使音箱的馈线等效电阻
足够小,小到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其实音箱馈线的功
率损失应小于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4、灵敏度匹配
功放的输出功率大并不等于音箱的推动力强。强大的推动力与功放
的输出功率有关系,还与其它多种因素有关系,尤其是与音箱的灵敏度
有密切关系。音箱灵敏度是决定功放输出功率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音箱
灵敏度的一种定义是:向音箱送入1W的电功率,在音箱前轴线上1米
处,可以获得的声压(dB),单位是dB/W/m。例如,音箱的灵敏度为
86dB/W/m,它表示音箱输入1W电功率,在音箱前轴线1m处的声压为
86dB。目前,高灵敏度的音箱呆大写95dB/W/m,甚至超过100dB/W/m,
而低灵敏度的音箱仅有82-86dB/W/m。许多用于听音乐的hI-Fi音箱灵
敏度较低(例如82-84dB/W/m);AV功放应尽量配接灵敏度较高
(90dB/W/m左右)的音箱。但灵敏度过高时,音色偏薄、偏亮,重现
音乐的细节、韵味不够。
音箱灵敏度的差异,对音箱驱动功率的要求产生了重大影响。音箱
的灵敏度每减少3dB,为了过到同样的声音强度,需要将功放的输出功
率增加1倍。例如,音箱灵敏度由90dB/W/m降到87dB/W/m,原来使用
50W的功放,现应使功放功率增加到100W。同样,若音箱产生相同的声
压级,驱动功率应增加为16倍;换言之,若使用160W的功放来驱动
83dB/W/m的音箱时,那么需使用10W的功放即可驱动95dB/W/m的音箱,
它们可产生相同的声压,可见,当音箱灵敏度不相同时,所需驱动功率
不相同;灵敏度高的音箱可使用较小的推动功率,就能取得所要求的音
量。在音响器材搭配时,音箱灵敏度适配问题十分重要。
5、音色匹配
音色适配是指功放与音箱的音色要恰当地相互搭配,以取得用户所
喜爱的重放音色。器材的音色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喜爱不同的音色,
性格、爱好、文化修养和经历等都影响聆听者对音色的偏爱。由于不同
国家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不同,因而不同国家的音响器材也有不同的
音色特点。例如,英国音箱发声温暖甜美,德国音箱中规冷艳,法国音
箱靓丽华贵,丹麦音箱音乐味浓重,美国音箱凌厉宏亮等。即使国产器
材,仔细聆听后也会感到具不有同的特色,惠威、美之声、飞乐、南鲸、
银笛等国内著名音箱都各具特色。电子管功放音色温暖,但瞬态响应较
差;晶体管甲乙类功放的音色较明亮,但略感生硬;而晶体管甲类功放
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各种功放和音箱都各具音色特点,有的音色偏温暖,有的偏冷
艳,有的偏软,有的偏硬,因而用户可根据音色特点将它们搭配在一起,
可形成独具音色特点的音响器材系统。通过合理搭配器材,扬长避短,
进行冷暖互补,软硬相配,取得优美的音色。比如,使用音色明亮粗犷
的功放去搭配音色柔和的音箱,利用互补作用,可取得较中性的音色。
人们认为,美国JBL音箱动态凌厉,频响宽,瞬态特性好,非常适于播
放大动态,爆棚音乐;而日本天龙的AV功放音色准确细腻,失真度小,
仅是底声偏硬、偏明亮。若用天龙AV功放去推动美国JBL音箱,将会
取得优良的家庭影院音响效果。相反,如果用户对某类音乐具有明显的
偏爱,不妨选用同样音色的功放和音箱,音色搭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往往需要经过仔细聆听、多加品味后,才能准确地体会到音响的音色特
点。如果希望将Hi-Fi与家庭影院兼顾起来,建议勿使用个性过强的器
材,尽量使用脾气随和、音色中性的器材。
功放与音箱配接四要素 功放与音箱配接讲究冷暖相宜、软硬适中,以实现
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然而从技术方面考虑的要素
有:
一、功率匹配
二、功率储备量匹配
三、阻抗匹配
四、阻尼系数的匹配
如果我们在配接时认识到上述四点,可使所用器材的性能得到最大、最充分
的发挥。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定。我们
都有这样的感觉: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着
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
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
但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
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为80~85dB(A计权),
我们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
功放的额定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音箱:为了使其能承受节目信号中的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失
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可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
功率的三倍。
功放:电子管功放和晶体管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明显产
生削波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柔性剪峰。而晶体管功
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
而是把它整齐割削平。
有人用电阻、电感、电容组成的复合性阻抗模拟扬声器,对几种高品质
的晶体管功放进行实际输出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负载有相移的情况下,其
中有一台标称100W的功放,在失真度1%时实际输出功率仅有5W!由此对于
晶体管功放的储备量的选取:
高保真功放:10倍
民用高档功放:6~7倍
民用中档功放:3~4倍
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节目的内
容、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蹦迪等音乐,
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这样就可使得音响系统安全,稳定地工作。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此时,功放处于
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
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将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
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
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要求更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
输出内阻。 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
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当然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
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
瞬态响应指标。
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
数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最低要求: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
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
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
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
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应使音箱的馈线等效电阻足够小,小到与音箱的额
定阻抗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其实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应小于0.5dB(约12%)
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技术
产品知识 2009-07-09 16:30:34 阅读2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总会遇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
问题。在音色方面,最终应使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
从艺术方面考虑。从技术方面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
来确定。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
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着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
面出不来;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
力、动态出得来;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
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的关系,规定听音
区的声压级最好的80-85dB(A计权),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
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
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为了使音箱能随节目信号中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
坏或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得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
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电子管功放和晶体功放相
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里因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
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产生明显削皮
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常说的柔性剪峰。而晶体
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
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它整齐削平。由此对于晶体管功放储备
量的选取是:高保真功放为10倍;应用高档功放为6-7倍;应
用中档功放为3-4倍;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
的内容与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
行音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
此时,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
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
际输出功率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
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
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
要求更加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 (这个最难理解)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
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
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
大,电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
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
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
高保真功放,阻尼系灵敏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晶体管功放
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保证放
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
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
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音箱馈线的功
率损失小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一般来说,线越粗越好,最好是双线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
有双线分音的分频器,一般中高档的都有4个接线座,上下的2
个负极是独立的,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DEBUG评论:在老烧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认同,就是功
放的价格应该至少是音箱价格的1.5-2倍,越是高档的产品这个
比例就越高。换句话说,在配套上,宁可“大马拉小车”,不可“小
马拉大车”。这是因为往往越是高档的音箱,一个只能发挥70%
水平的高档产品,往往反不如一个发挥100%的低档产品。不过
放到多媒体产品上,情况就倒了过来,越是高档的产品,其功放
占整套产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有些产品几乎要用4000元档
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将单元的水平发挥个八九不离十,但配
的仅仅是个最多值100元的功放。有些多媒体发烧友还往往看好
这些产品,其实,如果不考虑摩机的话(当然,对于摩机来说,
这样的产品是最佳的,因为摩电路是可行的,摩单元,对大多数
人是完全不可行的),这样的产品不管在实际发挥的效果上,还
是作为商品的设计上(特别是这一点),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
说到底,还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
单元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将成本全花在单元上,配一个仅
仅是刚刚能用的功放同样是不可行的。单元虽然是多媒体音箱最
重要的部件,但决不是单元好就是好箱子。
常用的音箱摆位
在音响诸事中,音箱摆位占多少分量?假若您要这样问我,
我的回答是:要让音响好声,空间条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摆位
以及用家微调等四大项缺一不可。其中,音箱摆位是不需要花钱
但又可以让音响好声的方法,所以我愿意说音箱摆位不是占二成
五的重要性,而是占五成的重要性。假若您不信,请仔细地把各
种音箱摆位方式试过,我想届时您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法”之前,我还要先向读者们揭示一
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
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或者,我更要说,
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尤论您的宁间
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
够让音响发出好声。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
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
(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
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
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
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
法。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
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音箱
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
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
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
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
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摆法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
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
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
0.5—1米之间。
效果: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
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音响
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方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米以上)
与侧墙(至少要有0.5米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两个音箱与聆
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
度也要45°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
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
形就大些。
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
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
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
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4种音箱摆位 听出完美音效(图)
2010-05-21 10:53:00 来源: 北方新报(呼和浩特)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长方形摆法
长方形摆法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摆法,如果你的听音室是长方形的则可采用此种摆法。
菱形摆法
很多发烧友经常会遇到,在正方形的房间很难较音的情况,其实大家可以采用菱形摆法来解决。此法只限正方形房间使用,首先将
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喇叭摆在菱形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两条边。但必须注意的是,喇叭后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后面的菱形尖角都要
做圆弧或圆柱声波扩散处理。另外两个喇叭也不宜靠侧墙太近,否则会出现驻波太强,低音听起来有隆隆声。如果真的不能作扩散处理
的话,就要在菱形尖角处放些比较吸音的家具,如沙发等。
轴线内侧法
如果你的听音环境复杂,例如吸音不对称、房间不正、菱角多、房间太细长,而音响的声音高音尖锐、中音瘦、低音又不够的话,
以下这个轴线内侧法相信会帮到你。
首先将喇叭摆在房间的1/3~1/2长度之间,然后分别将喇叭尽量靠侧墙,如果房间太宽的话则不一定要紧靠侧墙。喇叭的向拗角度要
大于45度以上,聆听位置要在两个喇叭的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后约0.5~1米之间。
正三角形摆法
正三角形法音箱摆位法,也称为近音场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壁反射音对喇叭的直达音过度干扰,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定
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种摆法出来的效果能出得更多的细节,清晰度也最好。
正三角形法实现需要喇叭要离开后墙起码要l米以上,而音箱与侧墙的距离起码要半米以上。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与聆听者的位置成
一个正三角形,而三角形的边长可根据你的房间、功放的功率大小来定,大的话就可以长些,小的就短些。两个喇叭的向内拗投射角度
也要起码45度以上。文/万维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
喇叭摆位的六大要决
发烧友玩Hi-Fi的最大问题是喇叭摆位不佳,想取得靓声,最重要的关键是在房间内为喇叭摆位会影响音色平衡度、低频质量、音场深
阔度、中频清晰度以及结像力。正确的摆位方法是最先比较大幅度地移动喇叭位置,然后逐步轻微地称位,直至觉得声音圆滑为止。摆
位正确时,整套体系会活起来,而它只不过花你几个钟头时间。
1、喇叭与聆听者之间的关系
想取得靓声,聆听位置(俗称"皇帝位")与喇叭之间的距离应比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在此处,乐器有结像力及声音最好,至
于两个喇叭之间距离应该多远,其中有妥协存在,两个喇叭拉得过近时,音场又太窄。聆听位置摆得好时,中间音像最佳,同时又有宽
阔音场,你可将皇帝位移前移后来试听,多数会找到一个听到靓"定位"的位置,试音时可用一些中间定位明确的录音作为准则。
喇叭与皇帝位的关系还涉及到房间因素,你可以将喇叭拉得很近,而坐得离喇叭很近来聆听,但也可将喇叭拉得很开而坐得很远来聆
听,假如采用后者方式,房间对声音的影响会较大,因为你坐得越近,听到的直接声便越多而反射声越少,一般来说,坐得越开来聆听,
声音会更开放,坐得越近,则声音更为直接到耳,有些喇叭要你坐得较远来聆听,以便喇叭不同单元的声音可以温和。
2、喇叭越近墙壁,低音越多
房间四周墙壁对喇叭的整体音色平衡度有很大影响,喇叭靠近墙壁会加强低音,令音乐重播更具份量感,有些喇叭设计上是要靠近墙
壁才取得自然的音色平衡度,如果把它们拉出,声音便会偏薄,另外有些喇叭则起码要离墙3英尺,否则声音变得又厚又重,如果阁下
在摆位方面有所限制,买喇叭时应有抉择。
喇叭靠近墙壁时,低音能量撞向墙壁再反射回房间中,所以低音增强,表1显示喇叭的频率在无反射室与正常房间的分别,你可以看
到,后者的低音不但更多,而且也伸展得更低,喇叭靠近任何一面墙壁(地下,后墙,侧墙)都会加强低频份量,喇叭越是接近墙角位,
你听到的低音越多。
喇叭摆位与墙壁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到频率的峰值点,摆位摆得好,不但可令喇叭的频率自然伸展,而且可以避免蹭出现谷峰。摆位不
佳的话,低频会有渲染。
很多喇叭厂家证明产品应离后墙和侧墙,你听到的侧墙反射声越多,这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侧墙上用调音材料处理过,当然侧墙反射
声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3、不同的喇叭与聆听位置,会听到不同的谐振模式
房间谐振模式指某些频段出现峰值,或称"驻波"即某个低音频段特强,令声音有泻染,驻波的模式是取决于房间的尺寸及发音点的位
置,只要将喇叭与聆听者放在最佳位置,低音便会出得比较圆顺。
根据实际体验所得,想取得最佳的低频响应,喇叭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应为房间长度的三分之一,如果这样摆位不可行,可以试试房间
长度的五分一,这两个位置都能引发驻波,帮助喇叭与房间结合,可能的话,聆听位置最好是在房间长度三分之二处。
用以上方法作起步,播放一些有大量低音的音乐,然后将喇叭及皇帝逐步(一英寸一英寸)移位,直至听到低音伸展圆滑及与其他频
段混和有致为止,当你听到低音最圆滑之际,便会发觉中音的清晰度与分析力也有所改善。
4、喇叭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影响音场表现
一般来说,喇叭离后墙越远,音场越深,喇叭接近后墙是很难营造出深阔音场,将喇叭拉出几英尺,音场表现之差别有如天地,可惜
的是,很多客厅都不可能让你把喇叭拉到很近,如果你一定要把喇叭摆事实近后墙的话,便要在墙上作适当的吸音处理。
音箱摆位探讨
来源:中关村在线 发布时间:2009-09-24
我们之前曾出过一些文章,就音箱的摆位问题进行过探讨。不过,
网友总是很强的。近日,论坛里就有人贴了一篇关于音箱摆位的图解,
并加以文字说明。别说,效果还真不错!
相对于单声道音响给人带来的非常明显的不适,左右声道分离的双声道声卡和音箱确实好得多了。这种音响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多
数人的简单听音要求,因此沿用了很长时间。2.1声道音箱是双声道音箱的低音增强方案,兼容双声道系统,所以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
过它仍然是地地道道的双声道音响系统,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双声道系统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空间感和方位感。但当年个人PC上音
源也很单调(没有DVD、没有使用环境音效的游戏......),所以还不是很明显。
随着PC软硬件的高速发展以及电脑用户使用需求的提高,双声道音响系统渐渐没法满足人们的胃口,4声道/4.1声道音响系统
便应运而生。4声道/4.1声道音响系统当初的主要应用是在于游戏,加入了两个后置音箱后,空间感和方位感增强了许多,游戏的乐趣得
到了大大的提高,因此4.1声道声卡和音箱当时曾风靡一时。一些奸商乘机抛出假4.1声道声卡等来骗钱,其实那只不过是双声道声卡通
过直接复制前方音源假冒后方音源得到的东西。
4声道/4.1声道音响系统在个人电脑上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原因是DVD开始普及,人们发现4声道还远未达标,具有前方中置声
道的5.1声道系统才是正确的选择(低音声道的作用和位置也改变了)。由于得到众多软硬件厂商的鼎力支持,5.1声道声卡和音箱得到
了广泛应用,也成为个人电脑上最流行、最普及也是最受欢迎的多声道音响系统。
6.1声道音响系统是对5.1声道音响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其主要设计意图是增强原本是薄弱环节的后置声道。由于6.1声道音箱和
5.1声道的声卡相容,而且设计和生产成本并不会高出多少,因此虽然改进有限,但还是有前途的,也可以完好的支持Dolby Digital EX。
不过,事实再次证明任何产品的推广也要看市场。由于无论厂商还是顾客对6.1声道音响系统都缺乏热情,导致6.1声道音响系统成为昙
花一现的东西,6.1声道声卡固然少,6.1声道音箱就更加稀罕,在国内市场亮过相的好像就只有创新的Inspire6.1 6600了。
6.1之后好像顺理成章也该是可能是由于6.1系统推广受阻,因此创新迅速推出7.1声道的声卡和音箱。7.1声道音响系统
双侧声道和双后置声道的设计,确实将声音上的虚拟现实技术又推进到更加接近完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