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最值得纪念的旁轴相机——徕卡M6

IT圈 admin 32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日发(作者:章忆南)

最值得纪念的旁轴相机

图文|吴双桐

徕卡M6

时隔近四十年,当我们回看这款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旁轴胶片

相机时,不禁为它身上所承载的太多传奇而感慨万千。这是一台令徕卡

绝处逢生的相机,也是一台让全世界都认识和敬仰徕卡的相机。如果说

徕卡最为经典的M3筑建起了旁轴胶片相机不可逾越的一座巅峰的话,那

么M6则是建筑在M3的山巅之上的一座殿宇。这是一台生产周期最长的

旁轴胶片相机,也是所有旁轴相机中改型、改款和纪念版型号最多的相

机,它同样也是一台广受人喜爱和最受人诟病的旁轴胶片相机,即便在

今天这个数码时代,它仍是平均消耗胶卷最多的相机。同时,它身上所

承载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也要更多更重一些,作为在电影中出镜率最

高的徕卡相机,你可以在《偷心》、《间谍游戏》、《血钻》、《人生

切割术》、《情欲写真》等一众电影中看到它的身影。

技术特点

1971年,徕卡向市场推出了外观、

M6最大的技术创新在于加入了简单而实

技术上都极具创新性的M5,但由于这

用的测光系统,从而让不喜欢熟记“阳

款相机的造型和操控都严重背离了传统

光十六法则”的摄影者能够在任何光线

徕卡,故而并不被人们认可,加之受到

条件下不带机顶测光表也可以进行准确

具备自动曝光和五棱镜取景的单反相机

曝光(图2)。同时,它还保留了自M4

的强烈冲击,徕卡也因此遭遇了极度的

时代开始改进的快速上片轴、斜坡式快

市场困境。在这一背景下,1984年,

速回片系统、带有折角塑料垫片过片扳

承载绝地反击任务的徕卡M6横空出世

手、塑料材质的自动胶片计数器、框线

(图1)。在外观上,它又回归了自徕

卡M3、M4以来的传统造型。相比M5,

它把徕卡一直以来的纤巧、精致、典雅

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它还将

徕卡的“小红标”第一次挪至镜头上方

(最早的M6上的红色标志为“Leitz”

而非“Leica”,但相对而言,这个版

本的徕卡M6由于带有机顶刻字,且做

工更好,很多零件都源于徕卡M4甚至

M3,因此更具收藏价值),从而让徕卡

相机的颜值被画龙点睛一般地提高了一

个层级(最早给机身上添加小红标的则

是徕卡M4-P,但位置尴尬)。

在技术上,相比此前的徕卡相机,

图1

相机世界

/ 2022

.

07

拨杆上的塑料防滑块。这些都是极具实

用性的设计。当然,由于采用了塑料材

质,相比传统徕卡,M6在设计上,也

被很多人认为是徕卡产品做工缩水的体

现。

但从实用角度来看,带有塑料折角

垫片过片扳手的M6,在过片时和握持时

的手感其实更好,而有机玻璃透窗的胶

片计数器相比玻璃材质的计数器其实更

防震防碎裂一些,而斜坡式的快速回片

系统则要比M3的旋钮式回片快上不少。

同时,由于源自对M3和M4这些经

典徕卡的改进,M6保留了徕卡轻巧安静

的快门设计,号称是当时唯一被允许带

入音乐会现场的相机。而其安静的快门

结合徕卡旁轴相机镜头特有的测距估焦

拍摄方式,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一众纪实

摄影师所喜欢的拍摄方式。

更让人们喜欢上这部相机的则是它

的耐用性和稳定性,由于电池只用于测

光,老道的摄影师仍能手持M6在任何环

境下坚持拍摄,这也是无数摄影师喜欢

图2

2024年5月2日发(作者:章忆南)

最值得纪念的旁轴相机

图文|吴双桐

徕卡M6

时隔近四十年,当我们回看这款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旁轴胶片

相机时,不禁为它身上所承载的太多传奇而感慨万千。这是一台令徕卡

绝处逢生的相机,也是一台让全世界都认识和敬仰徕卡的相机。如果说

徕卡最为经典的M3筑建起了旁轴胶片相机不可逾越的一座巅峰的话,那

么M6则是建筑在M3的山巅之上的一座殿宇。这是一台生产周期最长的

旁轴胶片相机,也是所有旁轴相机中改型、改款和纪念版型号最多的相

机,它同样也是一台广受人喜爱和最受人诟病的旁轴胶片相机,即便在

今天这个数码时代,它仍是平均消耗胶卷最多的相机。同时,它身上所

承载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也要更多更重一些,作为在电影中出镜率最

高的徕卡相机,你可以在《偷心》、《间谍游戏》、《血钻》、《人生

切割术》、《情欲写真》等一众电影中看到它的身影。

技术特点

1971年,徕卡向市场推出了外观、

M6最大的技术创新在于加入了简单而实

技术上都极具创新性的M5,但由于这

用的测光系统,从而让不喜欢熟记“阳

款相机的造型和操控都严重背离了传统

光十六法则”的摄影者能够在任何光线

徕卡,故而并不被人们认可,加之受到

条件下不带机顶测光表也可以进行准确

具备自动曝光和五棱镜取景的单反相机

曝光(图2)。同时,它还保留了自M4

的强烈冲击,徕卡也因此遭遇了极度的

时代开始改进的快速上片轴、斜坡式快

市场困境。在这一背景下,1984年,

速回片系统、带有折角塑料垫片过片扳

承载绝地反击任务的徕卡M6横空出世

手、塑料材质的自动胶片计数器、框线

(图1)。在外观上,它又回归了自徕

卡M3、M4以来的传统造型。相比M5,

它把徕卡一直以来的纤巧、精致、典雅

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它还将

徕卡的“小红标”第一次挪至镜头上方

(最早的M6上的红色标志为“Leitz”

而非“Leica”,但相对而言,这个版

本的徕卡M6由于带有机顶刻字,且做

工更好,很多零件都源于徕卡M4甚至

M3,因此更具收藏价值),从而让徕卡

相机的颜值被画龙点睛一般地提高了一

个层级(最早给机身上添加小红标的则

是徕卡M4-P,但位置尴尬)。

在技术上,相比此前的徕卡相机,

图1

相机世界

/ 2022

.

07

拨杆上的塑料防滑块。这些都是极具实

用性的设计。当然,由于采用了塑料材

质,相比传统徕卡,M6在设计上,也

被很多人认为是徕卡产品做工缩水的体

现。

但从实用角度来看,带有塑料折角

垫片过片扳手的M6,在过片时和握持时

的手感其实更好,而有机玻璃透窗的胶

片计数器相比玻璃材质的计数器其实更

防震防碎裂一些,而斜坡式的快速回片

系统则要比M3的旋钮式回片快上不少。

同时,由于源自对M3和M4这些经

典徕卡的改进,M6保留了徕卡轻巧安静

的快门设计,号称是当时唯一被允许带

入音乐会现场的相机。而其安静的快门

结合徕卡旁轴相机镜头特有的测距估焦

拍摄方式,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一众纪实

摄影师所喜欢的拍摄方式。

更让人们喜欢上这部相机的则是它

的耐用性和稳定性,由于电池只用于测

光,老道的摄影师仍能手持M6在任何环

境下坚持拍摄,这也是无数摄影师喜欢

图2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